1945年5月8日淩晨0時,夜色深沉,天空萬裏無雲,月朗星稀,在黑暗之中,包括東北特別軍在內的十餘個一線指揮部同時接到了“出發”的命令,所有這些緊張待命的一線部隊立刻像協調一致的鍾擺那樣啟動了。
七十七萬國共聯軍在八百餘架戰鬥機組成的龐大機群的掩護下,披星戴月的從西至張家口,東到山海關的約500公裏的寬大正麵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最快的速度,向關東軍控製之下的偽滿洲國發動了進攻。而在此之前的兩個小時,由三百餘架b-29、b-25轟炸機組成的三個大規模轟炸機群也已在夜幕的掩護下,根據較早前投放到東北各地的地麵引導員發出的信號指引,飛往關東軍的機場、軍營等各個重要目標……
這場在後世的中國曆史學家們被稱之為“光複東北戰役”而被日本方麵稱之為“滿洲合戰”的進攻戰迅速的拉開了序幕。
根據預定的計劃,國共聯合部隊分為東、西、中三路攻擊集群,在三個戰略方向上突擊滿洲縱深地區。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三路攻擊集群對滿洲的攻擊,就像多把利劍,以沈陽和長春為目標,形成強有力的向心攻勢。
擁有二十三萬兵力的中路攻擊集群進攻正麵,第三方麵軍在滿洲與華北的交界處隻有少量兵力駐防,主力集中於沈陽和長春地區。要達成圍殲其主力的作戰企圖,則要看西路攻擊集群能否對長春實施大規模地迂回包抄了。
而這一條迂回路線上,必須跨越遼闊的大興安嶺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由華北一直向北綿延到黑龍江,海拔一般在900--1800米,南段植被稀少,中段則河流密布,山高林密。(.)北段山勢陡峭,難以通行。關東軍曾經對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詳細勘測,他們所得出的結論是:隻有少數騎兵和駱駝隊可以通過。當然了,擁有重裝備的軍隊想要通過這裏簡直更是異想天開了。
而潘楊則恰恰選擇了這裏,因為這裏曾經是另一個時空中蘇聯紅軍選擇過的正確道路……
一名事後被俘的日本將軍在審訊中如此說道:“當得知中國軍隊進入大興安嶺地時候,我們就更放心了,因為我們知道,你們肯定會被拖得精疲力盡的。到時候能夠從山裏回去就算不錯地了……”
就算是得知了潘楊計劃的邱清泉,也對這一計劃大加反對,可是潘楊卻偏偏做出了這樣大膽的決定。
憑借八路軍多年進行山地遊擊戰所取得的豐富山地作戰經驗,出敵不意的從這裏通過,然後向日軍發起進攻,這是一種敢於違反軍史原則,反其道而用兵的大膽之舉……
晨光微熙中,整個沈陽城籠罩在一片潮濕的霧氣裏。太陽緩緩升起,預示著新一天地到來。
十三年了,從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到今天,已經十三年了,在這十三年來,東北人民在日本人的壓迫下生活著。這種奴役的狀態對於不同的東北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在這沈陽城裏,這裏有關東軍憲兵總部和特高課的總部,在十三年來,這裏便沒有停止過讓人想起戰爭的事情――――半夜裏突如其來地全城大搜捕、無休無止的發動襲擊的東北抗聯還有義勇軍,還有既盼望又害怕的中美空軍進行的大轟炸。(.無彈窗廣告)
人們已經忍耐得太久太久,他們等著的,就是這一個日子啊!
1945年5月8日淩晨7時30分,沈陽(奉天)關東軍第三方麵軍司令部地下室內。
關東軍第三方麵軍司令官後宮淳大將背著手在辦公室內踱來踱去。他眉頭緊蹙,臉色陰鬱。
“司令官閣下。我們遭到了大規模地空襲……”
機翼上塗著青天白日徽章和白色五星的飛機遮天蔽日的飛來。對沈陽周邊包括野戰機場在內的十一個機場以及各個軍營實施了精準的轟炸。機場上停放的飛機大部被呼嘯而來的炸彈摧毀。少數幸免於難的也因為跑道被重磅炸彈炸成的大坑,完全無法起飛反擊。軍營裏。日軍官兵們抱頭鼠竄,鑽進防空洞。
“慌什麽!”
後宮淳對於自己參謀長的表現十分地不滿,他皺著眉頭說道:“大坪參謀長閣下,你曾經在中蘇邊境上與蘇聯人打過交道,這樣程度地轟炸算不了什麽,不得驚慌失措,亂我軍心。”
大坪一馬聞言老老實實的站定道:“尊敬地後宮淳司令官閣下,蘇軍的炮火遠遠比不上這種來自空中的轟炸,美國人的武器裝備要勝過蘇軍太多了。而且還不僅僅是空襲,據寶源、承德、錦州方麵的守軍報告,裝備有大量坦克、火炮的不明身份的部隊正向我軍前沿發起猛烈攻擊……”
“是啊!關東軍的主力都調往南洋,而我們現在的布防方向也是麵向蘇滿邊境、蘇蒙邊境,情況非常緊急啊!你盡快查清楚,進犯敵人的身份、番號、兵力情況。我需要向山田司令官匯報。”後宮淳用戴著白手套的右手輕輕的摘下頭頂的帽子,將上頭因為轟炸而落上的灰塵撣了撣,接著道:“難道說真的是國民黨與共產黨聯起手來了?”
看著大坪一馬少將離去的背影,後宮淳陷入了沉聲之中。
自從蘇聯擬出兵滿洲的計劃鬧得沸沸揚揚以來,大本營包括關東軍上下亦對此提高了警惕,經過多方刺探,關東軍情報本部得出蘇聯“可能”會出兵滿洲的結論,如此一來,便迫使關東軍上下不得不再度加強蘇滿邊界及蘇蒙邊界的防禦。
在對蘇軍進攻時間的判斷上。關東軍根據對國際政治形勢的判斷認為,日蘇條約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蘇軍應該是在美軍在日本登陸後對中國東北發起進攻,而美軍登陸最早也要到1945年秋季。盡管日軍大本營包括中國派遣軍方麵都曾警告過關東軍司令部,關內中國軍隊似有向關東軍發起攻擊的可能,但這也並未引起關東軍的真正重視。他們認為即使關內共軍想要出動,也得在蘇聯方麵發動進攻之後,到那時那些裝備低劣,戰鬥力薄弱的支那人才敢偷偷摸摸的來撿便宜……結合蘇聯方麵行動的判斷,得出關內中共軍的行動至少也得在入冬以後。因為蘇軍要把作戰重心從歐洲戰場轉移到遠東戰場至少要有3個月的時間。
到這裏不得不補充一句,日本方麵並不是沒有得到國共雙方將聯手進攻東北的情報。畢竟數十萬人的調動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但出於對中國軍隊戰鬥力上的輕視,特別是國民黨軍以及中共地方部隊的輕視。(這裏說的地方部隊即北進集群之外的其他未經美械化裝備的部隊)關東軍方麵很自然的忽視了這一情報。
因為要應對蘇聯遠東方麵軍的威脅,關東軍經過判斷蘇軍的進攻方向,斷定蘇軍進攻主要突擊方向可能是濱海地區,因此以東部為設防重點。將約1/3的兵力,作為掩護部隊,配置在邊境主要防禦地段上。要求這些部隊依托邊境築壘工事和有利地形,進行頑強防禦,阻止蘇軍進攻。這也進一步造成了關東軍兵力東重西輕、北重南輕的態勢。根據持久防禦作戰的計劃要求,在中蘇、中蒙邊境附近,關東軍曾驅使大量中國勞工,經過約十年經營,共修建了17個築壘地域。其中東部8個(慶興、琿春、東興、東寧、綏芬河、密山、虎頭、饒河)、北部5個(鬆花江、富錦、興山、愛琿、孫吳)、西部4個(滿洲裏、海拉爾、阿爾山、以及現在落到中共手中的張家口),以此作為其基本的防禦地帶。這些築壘地域正麵寬50―100公裏,縱深50公裏,總長近1000公裏。在這些築壘地域內約有8000個永備工事和支撐點。大部分裝甲工事、鐵帽堡、永備火力點等都是在花崗岩中鑿出來的,條件不足的工事也大多構築了厚達1.5米的鋼筋混凝土牆。發射孔用裝甲擋板遮蓋,並用鋼筋水泥覆蓋的幾道塹壕和坑道相連,還在陣地前挖了很深的防坦克壕,相當的完善、堅固。但各築壘地域之間以及築壘地域各支撐點間互不連貫,接合部多是山地或沼澤地,日軍認為蘇軍難以穿越,因此沒有派出部隊防守。
當然了,相對防禦嚴密的東、北、西三麵來講,關東軍的南麵幾乎就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七十七萬國共聯軍在八百餘架戰鬥機組成的龐大機群的掩護下,披星戴月的從西至張家口,東到山海關的約500公裏的寬大正麵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最快的速度,向關東軍控製之下的偽滿洲國發動了進攻。而在此之前的兩個小時,由三百餘架b-29、b-25轟炸機組成的三個大規模轟炸機群也已在夜幕的掩護下,根據較早前投放到東北各地的地麵引導員發出的信號指引,飛往關東軍的機場、軍營等各個重要目標……
這場在後世的中國曆史學家們被稱之為“光複東北戰役”而被日本方麵稱之為“滿洲合戰”的進攻戰迅速的拉開了序幕。
根據預定的計劃,國共聯合部隊分為東、西、中三路攻擊集群,在三個戰略方向上突擊滿洲縱深地區。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三路攻擊集群對滿洲的攻擊,就像多把利劍,以沈陽和長春為目標,形成強有力的向心攻勢。
擁有二十三萬兵力的中路攻擊集群進攻正麵,第三方麵軍在滿洲與華北的交界處隻有少量兵力駐防,主力集中於沈陽和長春地區。要達成圍殲其主力的作戰企圖,則要看西路攻擊集群能否對長春實施大規模地迂回包抄了。
而這一條迂回路線上,必須跨越遼闊的大興安嶺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由華北一直向北綿延到黑龍江,海拔一般在900--1800米,南段植被稀少,中段則河流密布,山高林密。(.)北段山勢陡峭,難以通行。關東軍曾經對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詳細勘測,他們所得出的結論是:隻有少數騎兵和駱駝隊可以通過。當然了,擁有重裝備的軍隊想要通過這裏簡直更是異想天開了。
而潘楊則恰恰選擇了這裏,因為這裏曾經是另一個時空中蘇聯紅軍選擇過的正確道路……
一名事後被俘的日本將軍在審訊中如此說道:“當得知中國軍隊進入大興安嶺地時候,我們就更放心了,因為我們知道,你們肯定會被拖得精疲力盡的。到時候能夠從山裏回去就算不錯地了……”
就算是得知了潘楊計劃的邱清泉,也對這一計劃大加反對,可是潘楊卻偏偏做出了這樣大膽的決定。
憑借八路軍多年進行山地遊擊戰所取得的豐富山地作戰經驗,出敵不意的從這裏通過,然後向日軍發起進攻,這是一種敢於違反軍史原則,反其道而用兵的大膽之舉……
晨光微熙中,整個沈陽城籠罩在一片潮濕的霧氣裏。太陽緩緩升起,預示著新一天地到來。
十三年了,從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到今天,已經十三年了,在這十三年來,東北人民在日本人的壓迫下生活著。這種奴役的狀態對於不同的東北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在這沈陽城裏,這裏有關東軍憲兵總部和特高課的總部,在十三年來,這裏便沒有停止過讓人想起戰爭的事情――――半夜裏突如其來地全城大搜捕、無休無止的發動襲擊的東北抗聯還有義勇軍,還有既盼望又害怕的中美空軍進行的大轟炸。(.無彈窗廣告)
人們已經忍耐得太久太久,他們等著的,就是這一個日子啊!
1945年5月8日淩晨7時30分,沈陽(奉天)關東軍第三方麵軍司令部地下室內。
關東軍第三方麵軍司令官後宮淳大將背著手在辦公室內踱來踱去。他眉頭緊蹙,臉色陰鬱。
“司令官閣下。我們遭到了大規模地空襲……”
機翼上塗著青天白日徽章和白色五星的飛機遮天蔽日的飛來。對沈陽周邊包括野戰機場在內的十一個機場以及各個軍營實施了精準的轟炸。機場上停放的飛機大部被呼嘯而來的炸彈摧毀。少數幸免於難的也因為跑道被重磅炸彈炸成的大坑,完全無法起飛反擊。軍營裏。日軍官兵們抱頭鼠竄,鑽進防空洞。
“慌什麽!”
後宮淳對於自己參謀長的表現十分地不滿,他皺著眉頭說道:“大坪參謀長閣下,你曾經在中蘇邊境上與蘇聯人打過交道,這樣程度地轟炸算不了什麽,不得驚慌失措,亂我軍心。”
大坪一馬聞言老老實實的站定道:“尊敬地後宮淳司令官閣下,蘇軍的炮火遠遠比不上這種來自空中的轟炸,美國人的武器裝備要勝過蘇軍太多了。而且還不僅僅是空襲,據寶源、承德、錦州方麵的守軍報告,裝備有大量坦克、火炮的不明身份的部隊正向我軍前沿發起猛烈攻擊……”
“是啊!關東軍的主力都調往南洋,而我們現在的布防方向也是麵向蘇滿邊境、蘇蒙邊境,情況非常緊急啊!你盡快查清楚,進犯敵人的身份、番號、兵力情況。我需要向山田司令官匯報。”後宮淳用戴著白手套的右手輕輕的摘下頭頂的帽子,將上頭因為轟炸而落上的灰塵撣了撣,接著道:“難道說真的是國民黨與共產黨聯起手來了?”
看著大坪一馬少將離去的背影,後宮淳陷入了沉聲之中。
自從蘇聯擬出兵滿洲的計劃鬧得沸沸揚揚以來,大本營包括關東軍上下亦對此提高了警惕,經過多方刺探,關東軍情報本部得出蘇聯“可能”會出兵滿洲的結論,如此一來,便迫使關東軍上下不得不再度加強蘇滿邊界及蘇蒙邊界的防禦。
在對蘇軍進攻時間的判斷上。關東軍根據對國際政治形勢的判斷認為,日蘇條約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蘇軍應該是在美軍在日本登陸後對中國東北發起進攻,而美軍登陸最早也要到1945年秋季。盡管日軍大本營包括中國派遣軍方麵都曾警告過關東軍司令部,關內中國軍隊似有向關東軍發起攻擊的可能,但這也並未引起關東軍的真正重視。他們認為即使關內共軍想要出動,也得在蘇聯方麵發動進攻之後,到那時那些裝備低劣,戰鬥力薄弱的支那人才敢偷偷摸摸的來撿便宜……結合蘇聯方麵行動的判斷,得出關內中共軍的行動至少也得在入冬以後。因為蘇軍要把作戰重心從歐洲戰場轉移到遠東戰場至少要有3個月的時間。
到這裏不得不補充一句,日本方麵並不是沒有得到國共雙方將聯手進攻東北的情報。畢竟數十萬人的調動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但出於對中國軍隊戰鬥力上的輕視,特別是國民黨軍以及中共地方部隊的輕視。(這裏說的地方部隊即北進集群之外的其他未經美械化裝備的部隊)關東軍方麵很自然的忽視了這一情報。
因為要應對蘇聯遠東方麵軍的威脅,關東軍經過判斷蘇軍的進攻方向,斷定蘇軍進攻主要突擊方向可能是濱海地區,因此以東部為設防重點。將約1/3的兵力,作為掩護部隊,配置在邊境主要防禦地段上。要求這些部隊依托邊境築壘工事和有利地形,進行頑強防禦,阻止蘇軍進攻。這也進一步造成了關東軍兵力東重西輕、北重南輕的態勢。根據持久防禦作戰的計劃要求,在中蘇、中蒙邊境附近,關東軍曾驅使大量中國勞工,經過約十年經營,共修建了17個築壘地域。其中東部8個(慶興、琿春、東興、東寧、綏芬河、密山、虎頭、饒河)、北部5個(鬆花江、富錦、興山、愛琿、孫吳)、西部4個(滿洲裏、海拉爾、阿爾山、以及現在落到中共手中的張家口),以此作為其基本的防禦地帶。這些築壘地域正麵寬50―100公裏,縱深50公裏,總長近1000公裏。在這些築壘地域內約有8000個永備工事和支撐點。大部分裝甲工事、鐵帽堡、永備火力點等都是在花崗岩中鑿出來的,條件不足的工事也大多構築了厚達1.5米的鋼筋混凝土牆。發射孔用裝甲擋板遮蓋,並用鋼筋水泥覆蓋的幾道塹壕和坑道相連,還在陣地前挖了很深的防坦克壕,相當的完善、堅固。但各築壘地域之間以及築壘地域各支撐點間互不連貫,接合部多是山地或沼澤地,日軍認為蘇軍難以穿越,因此沒有派出部隊防守。
當然了,相對防禦嚴密的東、北、西三麵來講,關東軍的南麵幾乎就處於不設防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