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起托辭離開的理由倒也不全是杜撰,事實上,當天下午確實要在鐵獅子胡同召開首次國務會議。隻不過孫元起在參加會議之前,除了要準備教育部的議題,還要與張謇、湯壽潛見麵。
時至今日,自2月17日唐紹儀宣布組閣,已經過去十多天。本來建國之始事務繁殷,再加上現在實行的是內閣負責製,早就應該召開國務會議商議國事,但由於同盟會對內閣組成大為不滿,兩位總長遲遲不願北上,這才拖延至今。今天上午,宋教仁、王寵惠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中抵達北京。內閣總理唐紹儀擔心夜長夢多,決定下午便召開國務會議,並宣告民國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成立。
在召開國務會議之前,三位新中國黨的大佬自然應該互相通通聲氣,以便保持步調一致。
中午時分,孫元起乘車趕到城內的江浙會館,張謇、湯壽潛聞聲迎出門外。剛下車,就聽張謇促狹地問道:“百熙,經世大學近在咫尺,怎麽你反而來得比宋遁初(宋教仁)、王亮疇(王寵惠)還晚?”
孫元起穿越之後與文人雅士打了不少交道,閑暇也翻閱部分文學典籍,一些基本酬答還是可以應付的。聽了張謇的問話,應聲答道:“所謂‘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按照道理在下也應該來得最遲啊。”
張謇轉過頭對湯壽潛說道:“蟄先,你看百熙他明顯用意不純,居然暗地裏譏諷我們是‘糠秕在前’!”
湯壽潛哈哈大笑:“誰讓你不說‘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三人對話雖然簡短,卻涉及到《世說新語》裏的兩則故事。
第一則出自《排調篇》,說王文度和範榮期一起去見簡文帝,範榮期年紀大而職位低,王文度年紀小卻職位高。兩人進門時便相互推讓,都想讓對方先進。推來推去,最終還是按照官場“序爵不序齒”的規矩,讓王文度先走。王文度覺得心裏過意不去,便說道:“簸之揚之,糠秕在前。(簸米揚米,秕穀和米糠都在前麵。)”意思自己是沒用的秕糠,所以才走在前麵,以此表示自謙。範榮期趕緊答道:“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淘米洗米,沙子和石子落在後麵。)”意思是說,如果你是秕糠,那我就是一點用處沒有的砂石。——這是交際場合常用的手段:比爛。你不是說你差麽?我比你更差!
另一則出自《言語篇》,簡文帝做撫軍將軍時,有次和桓溫一道入朝,進門的時候也是相互推讓,都想請對方走在前麵。一個是地方上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桓溫),一個是朝廷裏虛有權勢的逍遙王爺(簡文帝時為會稽王),最終實力決定一切,槍杆子裏出政權,所以桓宣武走在前頭。桓溫也說了句謙讓的話:“伯也執殳,為王前驅。”這句話出自《詩經.衛風.伯兮》,意思說,我之所以走在前頭,是為王爺鳴鑼開道、鋪土淨街。
簡文帝聽後十分謙遜地答道:“這應該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這句詩則是出自《詩經.魯頌.泮水》,意為無論職位大小,我們都是跟著你混。——這是交際場合另一種常用的手段:拍馬。我厲害?你比我厲害十倍!
無論比爛還是拍馬,關鍵要讓人高興又不顯得粗俗,高帽送到還讓人回味無窮。這兩則故事或設喻取譬、或引經據典,文辭典雅,不露痕跡,簡直風雅得不像話,故而一直被後人誇讚引用。
如果旁人沒有讀過《世說新語》,聽見三人這番應對或許一頭霧水:他們在打什麽啞謎呢?相反,如果旁人知道這兩則典故,便會為這番巧妙問答而會心一笑。
孫元起引用“沙礫在後”,表示自己之所以來得晚,是因為自己不重要。而張謇馬上有些不樂意,說出了“糠秕在前”,意思你是我們新中國黨的黨魁,如果你不重要,那我們豈不是分文不值的秕糠?湯壽潛則用“伯也執殳,為王前驅”的詩句,表明我們兩個雖然年齡大些,那也隻是給你這位大佬打前站的隨從。
三人寒暄過後,湯壽潛提議道:“時已近午,等會兒還要去參加國務會議,不如我們就近吃點便飯,邊吃邊聊吧?”
張謇也點頭讚成:“也好!老夫知道這江浙會館附近有家江南春飯莊,淮揚菜做得極為道地,地方也雅致僻靜,正好說些閑話。不知百熙意下如何?”
孫元起急忙答道:“在下恭敬不如從命,隻不過這頓飯必須由在下做東。一來兩位年長,是翰林院前輩;二來這裏是北京,在下理應略盡地主之誼;三是在下剛才讓二位前輩久等,實在過意不去,想借薄酒向二位請罪。還望嗇翁、蟄翁成全!”
張謇與湯壽潛對望一眼,然後笑道:“那好,我們今天就占占百熙的便宜!”
三人來到江南春,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謇放下筷子問道:“百熙,昨天孫逸仙在同盟會員餞別會的講話內容,想來你已經看到了吧?這位前大總統雄心不小啊,在政治**成功之後還想再來一場社會**,既要平均地權、修建鐵路,還想啟蒙思想、大興實業,端的是上馬平天下、下馬安黎民。對於他所說的社會**,百熙你怎麽看?”
看來覺得孫中山演講刺眼的可不止孫元起一人,至少張謇也暗暗不爽。
道理很簡單。孫中山在講話中提到要平均地權,偏偏張謇前些年在南通呂泗、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擁有十多萬畝耕地,是江蘇有數的大地主。孫中山要求同盟會員要以身作則大力興辦實業,而張謇是東南最有名的的實業家,擁有大生紗廠、廣生油廠、複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一係列企業。孫中山所謂的“社會**”,分明就是要斷張謇的財路、分張謇的家產,擱誰身上誰也不樂意啊!
孫元起謹慎地答道:“在下對平均地權、修建鐵路的事情了解不多,不敢妄言。不過在下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對興實業、辦教育略知一二,知道要想在這兩方麵真正做出成績,可不是動動嘴皮那麽簡單!前期要投入大量資金,將來還未必有所回報。當然,如果同盟會上下真能如中山先生所言,平均地權、修建鐵路、啟蒙思想、大興實業,對國家還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修築十萬英裏的鐵路,簡直是功德無量!”
湯壽潛曾擔任過浙江全省鐵路公司總理,並主持修築過蘇杭甬鐵路,對於鐵路自然不陌生,聞言嗤笑道:“十到二十年時間修建十萬英裏鐵路?便是全國上下啥都別幹,專門修鐵路,二十年時間也別想完成。就憑他一人,沒人、沒錢、沒物,怎麽可能造出十萬英裏鐵路?虧他想得出來、說得出口!”
孫元起點點頭:“中山先生確實有些言勝於行!對於同盟會的這番舉動,我們新中國黨也不用刻意做什麽,基本態度就是靜觀其變、樂觀其成。如果他們真有什麽過火行為,我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到時候再商量對策也為時未晚。”
張謇摸著胡子:“不錯,瞧著孫大炮眼高手低的作態,加上袁項城的掣肘,想他也翻不起什麽大的波瀾!而且國務院成立在即,各種事物紛至遝來,隻怕從此黨派紛爭再無寧日,估計同盟會也沒多少心思去搞什麽社會**了。”
“哦?嗇翁這話怎麽講?”孫元起急忙追問道。
從1911年(宣統三年)5月8日清政府開始實行所謂的責任內閣製,到現在不足一年時間,已經換了四任內閣。內閣總理如走馬燈似的換人,孫元起卻一直屹立不倒,是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盡管他是四朝元老,但真正參與內閣事務的時間卻寥寥無幾。論及官場鬥爭經驗,孫元起遠不及張謇、湯壽潛這兩隻老狐狸。
張謇咋了一口狀元紅,才緩緩說道:“在南北和議達成在即、孫逸仙卸任臨時大總統之前,南京參議院搶先製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臨時約法》規定,政府采取責任內閣製,而不是總統製;內閣總理代總統向參議院負責;大總統公布命令,必須經過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如此一來,總統雖然名為國家最高元首,手中權力卻遠不及內閣總理。很明顯,這是同盟會在知道袁項城就任大總統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因人立法,目的就是防範袁項城擔任大總統之後把持國政。
“袁項城浸yin官場多年,早已百煉成精,哪裏會看不出同盟會的把戲?但他知道如果直接反對,必然會給同盟會留下攻訐的口實,所以他對《臨時約法》並未提出異議,而是準備以控製內閣來確保自己的權力。而孫逸仙在遷都南京以製約袁項城的計劃失敗後,也想運用內閣權力對袁項城加以限製。如此一來,內閣便成為政爭的焦點,以後必然刀光劍影爭鬥不休。我們新中國黨在內閣中占據三席,地位舉足輕重,必定是袁項城和同盟會爭相拉攏的對象。以後內閣如果出現糾葛,我們新中國黨該持什麽樣態度,百熙你也該拿個章程了!”rs
時至今日,自2月17日唐紹儀宣布組閣,已經過去十多天。本來建國之始事務繁殷,再加上現在實行的是內閣負責製,早就應該召開國務會議商議國事,但由於同盟會對內閣組成大為不滿,兩位總長遲遲不願北上,這才拖延至今。今天上午,宋教仁、王寵惠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中抵達北京。內閣總理唐紹儀擔心夜長夢多,決定下午便召開國務會議,並宣告民國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成立。
在召開國務會議之前,三位新中國黨的大佬自然應該互相通通聲氣,以便保持步調一致。
中午時分,孫元起乘車趕到城內的江浙會館,張謇、湯壽潛聞聲迎出門外。剛下車,就聽張謇促狹地問道:“百熙,經世大學近在咫尺,怎麽你反而來得比宋遁初(宋教仁)、王亮疇(王寵惠)還晚?”
孫元起穿越之後與文人雅士打了不少交道,閑暇也翻閱部分文學典籍,一些基本酬答還是可以應付的。聽了張謇的問話,應聲答道:“所謂‘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按照道理在下也應該來得最遲啊。”
張謇轉過頭對湯壽潛說道:“蟄先,你看百熙他明顯用意不純,居然暗地裏譏諷我們是‘糠秕在前’!”
湯壽潛哈哈大笑:“誰讓你不說‘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三人對話雖然簡短,卻涉及到《世說新語》裏的兩則故事。
第一則出自《排調篇》,說王文度和範榮期一起去見簡文帝,範榮期年紀大而職位低,王文度年紀小卻職位高。兩人進門時便相互推讓,都想讓對方先進。推來推去,最終還是按照官場“序爵不序齒”的規矩,讓王文度先走。王文度覺得心裏過意不去,便說道:“簸之揚之,糠秕在前。(簸米揚米,秕穀和米糠都在前麵。)”意思自己是沒用的秕糠,所以才走在前麵,以此表示自謙。範榮期趕緊答道:“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淘米洗米,沙子和石子落在後麵。)”意思是說,如果你是秕糠,那我就是一點用處沒有的砂石。——這是交際場合常用的手段:比爛。你不是說你差麽?我比你更差!
另一則出自《言語篇》,簡文帝做撫軍將軍時,有次和桓溫一道入朝,進門的時候也是相互推讓,都想請對方走在前麵。一個是地方上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桓溫),一個是朝廷裏虛有權勢的逍遙王爺(簡文帝時為會稽王),最終實力決定一切,槍杆子裏出政權,所以桓宣武走在前頭。桓溫也說了句謙讓的話:“伯也執殳,為王前驅。”這句話出自《詩經.衛風.伯兮》,意思說,我之所以走在前頭,是為王爺鳴鑼開道、鋪土淨街。
簡文帝聽後十分謙遜地答道:“這應該所謂‘無小無大,從公於邁。’”這句詩則是出自《詩經.魯頌.泮水》,意為無論職位大小,我們都是跟著你混。——這是交際場合另一種常用的手段:拍馬。我厲害?你比我厲害十倍!
無論比爛還是拍馬,關鍵要讓人高興又不顯得粗俗,高帽送到還讓人回味無窮。這兩則故事或設喻取譬、或引經據典,文辭典雅,不露痕跡,簡直風雅得不像話,故而一直被後人誇讚引用。
如果旁人沒有讀過《世說新語》,聽見三人這番應對或許一頭霧水:他們在打什麽啞謎呢?相反,如果旁人知道這兩則典故,便會為這番巧妙問答而會心一笑。
孫元起引用“沙礫在後”,表示自己之所以來得晚,是因為自己不重要。而張謇馬上有些不樂意,說出了“糠秕在前”,意思你是我們新中國黨的黨魁,如果你不重要,那我們豈不是分文不值的秕糠?湯壽潛則用“伯也執殳,為王前驅”的詩句,表明我們兩個雖然年齡大些,那也隻是給你這位大佬打前站的隨從。
三人寒暄過後,湯壽潛提議道:“時已近午,等會兒還要去參加國務會議,不如我們就近吃點便飯,邊吃邊聊吧?”
張謇也點頭讚成:“也好!老夫知道這江浙會館附近有家江南春飯莊,淮揚菜做得極為道地,地方也雅致僻靜,正好說些閑話。不知百熙意下如何?”
孫元起急忙答道:“在下恭敬不如從命,隻不過這頓飯必須由在下做東。一來兩位年長,是翰林院前輩;二來這裏是北京,在下理應略盡地主之誼;三是在下剛才讓二位前輩久等,實在過意不去,想借薄酒向二位請罪。還望嗇翁、蟄翁成全!”
張謇與湯壽潛對望一眼,然後笑道:“那好,我們今天就占占百熙的便宜!”
三人來到江南春,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謇放下筷子問道:“百熙,昨天孫逸仙在同盟會員餞別會的講話內容,想來你已經看到了吧?這位前大總統雄心不小啊,在政治**成功之後還想再來一場社會**,既要平均地權、修建鐵路,還想啟蒙思想、大興實業,端的是上馬平天下、下馬安黎民。對於他所說的社會**,百熙你怎麽看?”
看來覺得孫中山演講刺眼的可不止孫元起一人,至少張謇也暗暗不爽。
道理很簡單。孫中山在講話中提到要平均地權,偏偏張謇前些年在南通呂泗、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擁有十多萬畝耕地,是江蘇有數的大地主。孫中山要求同盟會員要以身作則大力興辦實業,而張謇是東南最有名的的實業家,擁有大生紗廠、廣生油廠、複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一係列企業。孫中山所謂的“社會**”,分明就是要斷張謇的財路、分張謇的家產,擱誰身上誰也不樂意啊!
孫元起謹慎地答道:“在下對平均地權、修建鐵路的事情了解不多,不敢妄言。不過在下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對興實業、辦教育略知一二,知道要想在這兩方麵真正做出成績,可不是動動嘴皮那麽簡單!前期要投入大量資金,將來還未必有所回報。當然,如果同盟會上下真能如中山先生所言,平均地權、修建鐵路、啟蒙思想、大興實業,對國家還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修築十萬英裏的鐵路,簡直是功德無量!”
湯壽潛曾擔任過浙江全省鐵路公司總理,並主持修築過蘇杭甬鐵路,對於鐵路自然不陌生,聞言嗤笑道:“十到二十年時間修建十萬英裏鐵路?便是全國上下啥都別幹,專門修鐵路,二十年時間也別想完成。就憑他一人,沒人、沒錢、沒物,怎麽可能造出十萬英裏鐵路?虧他想得出來、說得出口!”
孫元起點點頭:“中山先生確實有些言勝於行!對於同盟會的這番舉動,我們新中國黨也不用刻意做什麽,基本態度就是靜觀其變、樂觀其成。如果他們真有什麽過火行為,我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到時候再商量對策也為時未晚。”
張謇摸著胡子:“不錯,瞧著孫大炮眼高手低的作態,加上袁項城的掣肘,想他也翻不起什麽大的波瀾!而且國務院成立在即,各種事物紛至遝來,隻怕從此黨派紛爭再無寧日,估計同盟會也沒多少心思去搞什麽社會**了。”
“哦?嗇翁這話怎麽講?”孫元起急忙追問道。
從1911年(宣統三年)5月8日清政府開始實行所謂的責任內閣製,到現在不足一年時間,已經換了四任內閣。內閣總理如走馬燈似的換人,孫元起卻一直屹立不倒,是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盡管他是四朝元老,但真正參與內閣事務的時間卻寥寥無幾。論及官場鬥爭經驗,孫元起遠不及張謇、湯壽潛這兩隻老狐狸。
張謇咋了一口狀元紅,才緩緩說道:“在南北和議達成在即、孫逸仙卸任臨時大總統之前,南京參議院搶先製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臨時約法》規定,政府采取責任內閣製,而不是總統製;內閣總理代總統向參議院負責;大總統公布命令,必須經過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如此一來,總統雖然名為國家最高元首,手中權力卻遠不及內閣總理。很明顯,這是同盟會在知道袁項城就任大總統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因人立法,目的就是防範袁項城擔任大總統之後把持國政。
“袁項城浸yin官場多年,早已百煉成精,哪裏會看不出同盟會的把戲?但他知道如果直接反對,必然會給同盟會留下攻訐的口實,所以他對《臨時約法》並未提出異議,而是準備以控製內閣來確保自己的權力。而孫逸仙在遷都南京以製約袁項城的計劃失敗後,也想運用內閣權力對袁項城加以限製。如此一來,內閣便成為政爭的焦點,以後必然刀光劍影爭鬥不休。我們新中國黨在內閣中占據三席,地位舉足輕重,必定是袁項城和同盟會爭相拉攏的對象。以後內閣如果出現糾葛,我們新中國黨該持什麽樣態度,百熙你也該拿個章程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