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黎元洪有多不樂意,也不管黃興對北上有多抗拒,最終他們還是在八月底、九月初先後來到北京,參加袁世凱、孫中山召集的“五巨頭會議”。
在五巨頭在北京聚齊的第二天晚上,袁世凱在大總統府舉行盛大宴會歡迎孫中山、黎元洪等一行,並邀請國務院各部部長、在京高級將領、參議院主要成員、各黨派主要領導以及滿蒙王公作陪。宴席之上,賓主雙方觥籌交錯言笑晏然,渾然看不出絲毫芥蒂,但各自心裏究竟是怎麽想的,那就很難揣測了。
孫元起作為與會者之一,之前曾陪同袁世凱以最高禮節迎接孫中山、黃興、黎元洪等三人進京,如今又在首席叨陪末座,不過卻懶得琢磨那幾個人的心思,因為他此次與會的主要任務就是陪太子讀書。
席間,袁世凱首先致歡迎辭道:“中山先生首倡**,遊曆海外二十餘年,於民族解放、民主共和、民生發展都具有精深獨到的見解;克強先生努力踐行,積極領導起義,出生入死,百折不回,是開創民國的功臣元勳;宋卿副總統素得人望,在湖北士紳軍伍之間有口皆碑,武昌首義居功厥偉。這三位皆是袁某渴慕已久而難得一見的大英雄、大豪傑,此次能夠在京城把酒言歡,袁某幸何如之!
“在此之前,社會上謠傳南北之間有種種意見,袁某與中山先生、克強先生、宋卿副總統、百熙總長之間有種種矛盾。今天我等在此歡聚一堂,把臂快談共商國是,並無半點隔閡,則以往種種謠言不攻自破。曾文正公在家書中說道:‘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蒸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由家而國,如今我等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何愁國家不興?
“此次邀請中山先生、克強先生、宋卿副總統以及在京的百熙總長舉行會談,除了袁某想一睹諸位尊顏之外,還因為眼下國內外形勢紛紜複雜,內則戰亂不息,藏蒙獨立,政令不一,財政匱乏;外則賠款不斷,債台高築,外交孤立,國防薄弱。民國如此民不聊生、國勢危急,袁某忝為臨時大總統,每日裏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所以想向四位領袖以及在座各位賢達請教,能夠解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
“袁某現在謹以薄酒,對中山先生、克強先生、宋卿副總統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祝在座各位如鬆柏之茂,如南山之壽,如東海之福!也請諸位能以國事為重,捐棄猜嫌,不吝賜教,補益國政,造福民生!袁某見識淺薄,深望諸位有以教我。袁某無以為謝,唯有先幹為敬!”說罷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黃興、黎元洪、孫元起等都公推孫中山作為代表致答謝詞,坐在首席的孫中山也不多推讓,隨即起身說道:“今日承蒙大總統特設盛宴加以款待,言辭之間備極嘉許,文等在汗顏無地之餘深表感謝!我等或久居海外,對於國內情況了解不大詳盡;或專注一隅,對於軍政大事知之甚少,但隻要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定當有所貢獻,期於國事有所小補。大總統戎馬倥傯數十年,善於練兵,尤其富於政治經驗,擔任國事乃是眾望所歸。相信中華民國在袁大總統領導下,一定可以實現偉大複興!袁大總統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
由此可見,這次會談的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國際的政治形勢、軍事動態、外交策略,到國內的軍隊整編、經濟發展、黨爭消除、民生促進、內閣組成、國會選舉等都在討論之列。但眼下的當務之急卻是協調各黨派意見,先選出一個內閣總理,畢竟總理職位已經空缺了十多天。這段時間部長們隻好天天堵在大總統府門口請示,鬧得袁世凱也是不勝其煩。
究竟誰來擔任內閣總理呢?
宴席結束後,五人借著茶歇的間隙進行了短暫的磋商。袁世凱率先說道:“逸仙、克強、宋卿、百熙,唐少川前數日因病辭去內閣總理職務,到上海調養之事,想來都已獲知了吧?”
孫中山等人都放下茶盞,點了點頭,靜候袁世凱的後話。
袁世凱接著說道:“該總理自民國成立之初便南北奔走,為國為民效勞備至;後就任總理,更是積極著手經營擘畫,困苦艱難難以言喻。不幸積勞成疾,不得不辭職到滬上靜臥養屙。民國成立未久便失此臂助,端是可惜!然而該總理確實病體沉重,國家為惜才愛才計,不得不允其所請,免去內閣總理之職,以便其安心調護身體。
“然民國自北遷之後便實行責任內閣製,國家大小事務端賴內閣總理處置,內閣總理之任不可一日或缺。唐少川辭去內閣總理職務已有十多日,現在國務院基本陷於停滯狀態,各種事務堆積如山,迫切需要選出一位總理來。不知各位有何適宜人選?”
盡管袁世凱心裏希望趙秉鈞能勇挑重任,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反而先征詢孫中山、黃興等人的意見。孫中山有點摸不準袁世凱是什麽意思,思忖片刻隻好反問道:“不知大總統有何適宜人選?”
袁世凱微微一笑:“何必旁搜遠紹?所謂‘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袁某覺得克強、百熙兩人都是內閣總理的適宜人選!”
黃興連忙擺手拒絕道:“黃某之前擔任南京留守之職,便已經焦頭爛額應接不暇,何況是日理萬機的內閣總理?黃某自忖才疏學淺,難以肩荷重任,餘生隻願響應中山先生施行民生主義的號召,專心致力於發展實業,大總統的美意隻有璧還。”
孫元起也道:“孫某平生隻懂得編書、教書,對於軍政大事一竅不通。內閣總理之任,還是煩請大總統另選高明吧!”
袁世凱也不勉強,轉過頭又問黎元洪道:“宋卿,你有什麽合適人選推薦麽?”
黎元洪憨憨地說道:“黎某並無其他意見,一切聽從大總統的安排。”
袁世凱凝思片刻說道:“諸位,你們覺得由宋遁初出任內閣總理如何?”
這一招名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與黎元洪的“以退為進”之計可謂異曲同工,然而袁世凱的政治手腕遠非黎元洪所能媲及,絕不會弄巧成拙。事實也將證明這一點。
出任責任內閣的內閣總理,既是宋教仁的畢生追求,也是同盟會的奮鬥目標。聽聞袁世凱的建議,孫中山頓時一喜:“若沒有其他合適人選,由遁初出任內閣總理也是極好的。遁初學問精粹,豪氣衝天,勇於任事,也算是內閣總理的上上之選。隻是他剛過而立之年,資曆尚淺,驟然出任內閣總理要職,恐怕會召來某些老舊迂腐之輩的詬病。”
袁世凱皺眉道:“哪來那麽多的成規陋習?民國初立萬象更新,就應該有一番開國氣象,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若是按資排輩,那袁某豈不是在二十六歲那年做不了‘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我記得百熙在泰西科學界聲名大噪的時候,也才二十多歲吧?
“所謂年齡、資曆,隻能用來約束那些凡夫俗子,卻不能用來規範英雄豪傑。像始皇帝嬴政二三十歲的時候,已經執掌國政,橫掃六國;諸葛孔明輔助漢昭烈帝的時候也僅才二十多歲,便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故而年齡、資曆皆不是問題。中山先生盡管放心,隻要宋遁初願意出任內閣總理,袁某會明確表態予以支持!”
隻要宋遁初願意?那意思就是,宋遁初很有可能不願意嘍?為什麽宋遁初為不同意呢?早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時,宋遁初就極力主張采取法國式的責任內閣製,反對美國式的總統製,當時別人都說他想當內閣總理;此後他執掌同盟會北京本部後,積極聯合其他政黨準備改組同盟會,企圖在國會選舉中一舉獲勝,他想擔任內閣總理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
可袁世凱為什麽還擔心宋遁初不同意呢?
想到此處,孫中山便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當下含糊答道:“既然大總統有此誠意,孫某今晚回去便拜訪宋遁初,看看他意下如何。”
黃興對袁世凱一直頗有戒心,此番見袁世凱如此捧宋教仁上位,心中驚疑不定,卻猜不到他葫蘆裏究竟賣什麽藥。不過他與宋教仁政見趨同,關係頗近,怕宋教仁聽取孫中山一麵之詞而受到蒙蔽,便主動請纓道:“黃某願與中山先生一道,勸說宋遁初就任內閣總理之職。”
袁世凱點點頭:“也好。相信克強與逸仙共同出馬,定然可以馬到成功!”
當天晚些時候,孫中山與黃興聯袂拜見正忙著改組同盟會的宋教仁,說明了來訪之意。話音剛落,宋教仁便很堅決地拒絕道:“我不當這個內閣總理!”rs
在五巨頭在北京聚齊的第二天晚上,袁世凱在大總統府舉行盛大宴會歡迎孫中山、黎元洪等一行,並邀請國務院各部部長、在京高級將領、參議院主要成員、各黨派主要領導以及滿蒙王公作陪。宴席之上,賓主雙方觥籌交錯言笑晏然,渾然看不出絲毫芥蒂,但各自心裏究竟是怎麽想的,那就很難揣測了。
孫元起作為與會者之一,之前曾陪同袁世凱以最高禮節迎接孫中山、黃興、黎元洪等三人進京,如今又在首席叨陪末座,不過卻懶得琢磨那幾個人的心思,因為他此次與會的主要任務就是陪太子讀書。
席間,袁世凱首先致歡迎辭道:“中山先生首倡**,遊曆海外二十餘年,於民族解放、民主共和、民生發展都具有精深獨到的見解;克強先生努力踐行,積極領導起義,出生入死,百折不回,是開創民國的功臣元勳;宋卿副總統素得人望,在湖北士紳軍伍之間有口皆碑,武昌首義居功厥偉。這三位皆是袁某渴慕已久而難得一見的大英雄、大豪傑,此次能夠在京城把酒言歡,袁某幸何如之!
“在此之前,社會上謠傳南北之間有種種意見,袁某與中山先生、克強先生、宋卿副總統、百熙總長之間有種種矛盾。今天我等在此歡聚一堂,把臂快談共商國是,並無半點隔閡,則以往種種謠言不攻自破。曾文正公在家書中說道:‘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蒸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由家而國,如今我等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何愁國家不興?
“此次邀請中山先生、克強先生、宋卿副總統以及在京的百熙總長舉行會談,除了袁某想一睹諸位尊顏之外,還因為眼下國內外形勢紛紜複雜,內則戰亂不息,藏蒙獨立,政令不一,財政匱乏;外則賠款不斷,債台高築,外交孤立,國防薄弱。民國如此民不聊生、國勢危急,袁某忝為臨時大總統,每日裏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所以想向四位領袖以及在座各位賢達請教,能夠解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
“袁某現在謹以薄酒,對中山先生、克強先生、宋卿副總統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祝在座各位如鬆柏之茂,如南山之壽,如東海之福!也請諸位能以國事為重,捐棄猜嫌,不吝賜教,補益國政,造福民生!袁某見識淺薄,深望諸位有以教我。袁某無以為謝,唯有先幹為敬!”說罷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黃興、黎元洪、孫元起等都公推孫中山作為代表致答謝詞,坐在首席的孫中山也不多推讓,隨即起身說道:“今日承蒙大總統特設盛宴加以款待,言辭之間備極嘉許,文等在汗顏無地之餘深表感謝!我等或久居海外,對於國內情況了解不大詳盡;或專注一隅,對於軍政大事知之甚少,但隻要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定當有所貢獻,期於國事有所小補。大總統戎馬倥傯數十年,善於練兵,尤其富於政治經驗,擔任國事乃是眾望所歸。相信中華民國在袁大總統領導下,一定可以實現偉大複興!袁大總統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
由此可見,這次會談的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國際的政治形勢、軍事動態、外交策略,到國內的軍隊整編、經濟發展、黨爭消除、民生促進、內閣組成、國會選舉等都在討論之列。但眼下的當務之急卻是協調各黨派意見,先選出一個內閣總理,畢竟總理職位已經空缺了十多天。這段時間部長們隻好天天堵在大總統府門口請示,鬧得袁世凱也是不勝其煩。
究竟誰來擔任內閣總理呢?
宴席結束後,五人借著茶歇的間隙進行了短暫的磋商。袁世凱率先說道:“逸仙、克強、宋卿、百熙,唐少川前數日因病辭去內閣總理職務,到上海調養之事,想來都已獲知了吧?”
孫中山等人都放下茶盞,點了點頭,靜候袁世凱的後話。
袁世凱接著說道:“該總理自民國成立之初便南北奔走,為國為民效勞備至;後就任總理,更是積極著手經營擘畫,困苦艱難難以言喻。不幸積勞成疾,不得不辭職到滬上靜臥養屙。民國成立未久便失此臂助,端是可惜!然而該總理確實病體沉重,國家為惜才愛才計,不得不允其所請,免去內閣總理之職,以便其安心調護身體。
“然民國自北遷之後便實行責任內閣製,國家大小事務端賴內閣總理處置,內閣總理之任不可一日或缺。唐少川辭去內閣總理職務已有十多日,現在國務院基本陷於停滯狀態,各種事務堆積如山,迫切需要選出一位總理來。不知各位有何適宜人選?”
盡管袁世凱心裏希望趙秉鈞能勇挑重任,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反而先征詢孫中山、黃興等人的意見。孫中山有點摸不準袁世凱是什麽意思,思忖片刻隻好反問道:“不知大總統有何適宜人選?”
袁世凱微微一笑:“何必旁搜遠紹?所謂‘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袁某覺得克強、百熙兩人都是內閣總理的適宜人選!”
黃興連忙擺手拒絕道:“黃某之前擔任南京留守之職,便已經焦頭爛額應接不暇,何況是日理萬機的內閣總理?黃某自忖才疏學淺,難以肩荷重任,餘生隻願響應中山先生施行民生主義的號召,專心致力於發展實業,大總統的美意隻有璧還。”
孫元起也道:“孫某平生隻懂得編書、教書,對於軍政大事一竅不通。內閣總理之任,還是煩請大總統另選高明吧!”
袁世凱也不勉強,轉過頭又問黎元洪道:“宋卿,你有什麽合適人選推薦麽?”
黎元洪憨憨地說道:“黎某並無其他意見,一切聽從大總統的安排。”
袁世凱凝思片刻說道:“諸位,你們覺得由宋遁初出任內閣總理如何?”
這一招名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與黎元洪的“以退為進”之計可謂異曲同工,然而袁世凱的政治手腕遠非黎元洪所能媲及,絕不會弄巧成拙。事實也將證明這一點。
出任責任內閣的內閣總理,既是宋教仁的畢生追求,也是同盟會的奮鬥目標。聽聞袁世凱的建議,孫中山頓時一喜:“若沒有其他合適人選,由遁初出任內閣總理也是極好的。遁初學問精粹,豪氣衝天,勇於任事,也算是內閣總理的上上之選。隻是他剛過而立之年,資曆尚淺,驟然出任內閣總理要職,恐怕會召來某些老舊迂腐之輩的詬病。”
袁世凱皺眉道:“哪來那麽多的成規陋習?民國初立萬象更新,就應該有一番開國氣象,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若是按資排輩,那袁某豈不是在二十六歲那年做不了‘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我記得百熙在泰西科學界聲名大噪的時候,也才二十多歲吧?
“所謂年齡、資曆,隻能用來約束那些凡夫俗子,卻不能用來規範英雄豪傑。像始皇帝嬴政二三十歲的時候,已經執掌國政,橫掃六國;諸葛孔明輔助漢昭烈帝的時候也僅才二十多歲,便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故而年齡、資曆皆不是問題。中山先生盡管放心,隻要宋遁初願意出任內閣總理,袁某會明確表態予以支持!”
隻要宋遁初願意?那意思就是,宋遁初很有可能不願意嘍?為什麽宋遁初為不同意呢?早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時,宋遁初就極力主張采取法國式的責任內閣製,反對美國式的總統製,當時別人都說他想當內閣總理;此後他執掌同盟會北京本部後,積極聯合其他政黨準備改組同盟會,企圖在國會選舉中一舉獲勝,他想擔任內閣總理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
可袁世凱為什麽還擔心宋遁初不同意呢?
想到此處,孫中山便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當下含糊答道:“既然大總統有此誠意,孫某今晚回去便拜訪宋遁初,看看他意下如何。”
黃興對袁世凱一直頗有戒心,此番見袁世凱如此捧宋教仁上位,心中驚疑不定,卻猜不到他葫蘆裏究竟賣什麽藥。不過他與宋教仁政見趨同,關係頗近,怕宋教仁聽取孫中山一麵之詞而受到蒙蔽,便主動請纓道:“黃某願與中山先生一道,勸說宋遁初就任內閣總理之職。”
袁世凱點點頭:“也好。相信克強與逸仙共同出馬,定然可以馬到成功!”
當天晚些時候,孫中山與黃興聯袂拜見正忙著改組同盟會的宋教仁,說明了來訪之意。話音剛落,宋教仁便很堅決地拒絕道:“我不當這個內閣總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