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天五巨頭再次舉行會晤的時候,孫中山、黃興態度都為之一變,避口不談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之事,轉而大力推薦趙秉鈞。


    昨晚回去之後,孫元起也和陳訓恩、楊傑等人談及袁世凱將內閣〖總〗理職位贈與同盟會的慷慨之舉。作為旁觀者,他們很快就得出一致結論:在同盟會忙於改組、國會大學即將到來的緊要關口,宋教仁是不可能出任內閣〖總〗理的。袁世凱早就料到這一點,所以才敢行此慷慨之舉。


    如果宋教仁不肯出來,那誰擔任〖總〗理最合適呢?或者說,誰擔任〖總〗理才最符合孫係勢力和新〖中〗國黨的利益要求?


    楊永泰的意見是傾盡全黨之力推舉孫元起或湯壽潛等上位,然後利用華熙銀行的財力興辦幾件有影響的政績工程,再經過中華廣播、《政經日報》等媒體的精心包裝和大肆宣傳,保證可以讓新〖中〗國黨在年底的國會選舉中取得巨大收益。


    陳訓恩則完全不同意楊永泰的看法,在他看來,越是大選臨近,全黨上下越應該保持鎮靜,不能讓人抓到攻訐的把柄。尤其不能當最具風險性的內閣〖總〗理,因為〖總〗理日理萬機,自然做多錯多;若是不做事呢,又會被人批評是昏庸無能。總之,做和不做都是錯!既然這樣,還不如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至於眼下的內閣〖總〗理職位,不妨就讓給趙秉鈞,反正北洋係沒有自己的政黨,再怎麽出風頭也不會在國會選舉中搶走新〖中〗國黨的選票。


    楊傑的看法又與前兩人不同。他認為之前的內閣格局最適合新〖中〗國黨發揮作用,即態度中庸平正的唐少川主宰內閣,北洋係、新〖中〗國黨、同盟會、無黨派人士在內閣中四分天下。大家地位相等,互相製約,無論哪一派想要通過什麽提案,都得先爭取其他勢力的讚成,新〖中〗國黨無形中處於超然地位。而現在,無論是宋教仁還是趙秉鈞出任〖總〗理,都會打破這種平衡,使得新〖中〗國黨在內閣中的地位逐漸弱化。所以新〖中〗國黨應該盡可能維持當前的格局,具體做法就是推舉原外交總長陸徵祥出任〖總〗理。


    陸徵祥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少年時期家境貧寒,曾就讀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辦的上海廣方言館和北京同文館,因為這些學校不僅免除一切學雜費用,每月還有一定的膏火銀補助。他天資聰穎,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尤其精通俄語,畢業後便被選任為大清帝國駐俄使館的四等秘書兼譯員。


    畢業就是公務員,而且還是駐外使領館的,現在看來是一等一的好差事,但在當時卻是不入正統士子法眼的工作,眾人唯恐避之不及。陸徵祥不畏流言,認真學習外交業務,幾年之後就因能力出色、表現優異升任參讚,隨後擔任〖中〗國駐荷公使、駐俄公使等。武昌起義後,陸徵祥曾聯合一些駐外使臣,電請清帝遜位。


    因為他有多年出任駐外公使的經曆,熟悉西方外交事務,而且未參加任何派係,口碑良好,所以在南北和談成功、唐紹儀組閣之時,袁世凱力邀他回國擔任外交總長。就他這幾個月在國內的工作情況來看,首先必須肯定他是一個外交幹才,在外交機構改革、建設中華民國外交體製方麵做出重要貢獻,但他的缺點也同樣明顯,那就是性格懦弱、優柔寡斷。


    這樣的人也能擔任內閣〖總〗理?


    孫元起表示強烈懷疑。


    楊傑卻認為陸徵祥外交技巧嫻熟,能夠熟練處理眼下的南北矛盾;性格謙和,可以團結內閣之中的四大派係;優柔寡斷,事事需要請示大總統府,這正是袁項城最想要的結果。而且這一屆內閣隻有短短幾個月的壽命,縱使他再怎麽懦弱無能,支撐過這段時間還是沒問題的。


    孫元起心裏暗自思忖,如果讓趙秉鈞擔任〖總〗理,袁世凱這個大總統無疑會如魚得水,可以隨心所欲,相信野心也會隨之膨脹,這是自己不願見到的。若是讓自己當〖總〗理,坦白說,確實沒動心過,但權衡再三,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自己一來對軍政事務不熟悉,也不感興趣,很難把政客的身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二來新〖中〗國黨和川陝勢力都根基太淺,現在就跳出來當〖總〗理,很容易就成為眾矢之的;三來,袁世凱也不過就是信口一說,根本沒有多少誠意。


    至於宋教仁,雖然才能卓著、政治天賦極高,但畢竟還是太年輕,免不了有些鋒芒畢露、年輕氣盛的毛病,需要好好磨練磨練。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性格衝和的陸徵祥更容易接受一些。所以孫元起心中暗暗打定了推舉陸徵祥的念頭。


    沒成想第二天會議甫一開始,孫中山、黃興便倒戈一擊,轉而力薦趙秉鈞出任〖總〗理。袁世凱當然不會自己反對自己,黎元洪這位“忠厚長者”現在是一切惟袁世凱馬首是瞻。五巨頭中已有四個人支持趙秉鈞,眼看大局已定,孫元起覺得自己回天乏力,隻好讓推舉陸徵祥的念頭胎死腹中,轉而支持趙秉鈞。


    就這樣,趙秉鈞在五巨頭的一致同意下,成為了民國政府的第二任〖總〗理。


    更換內閣〖總〗理是民國元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迅速就成為了廣播、報紙的頭版頭條,趙秉鈞執政後會有什麽變化,也是許多士紳學子茶餘飯後熱衷討論的話題。甚至在成都的四川都督府內,蔣誌清也和楊度談起了這個話題:“趙智庵不過是袁項城的一條鷹犬,如今居然也當上了內閣〖總〗理,難道朝中袞袞諸公就沒有一個人及得上這個隻會練〖警〗察、緝地痞的衙役頭子?真真是可笑至極!”


    趙秉鈞早年考秀才未中,便投入左宗棠的楚軍中效力,赴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亂。雖然他是書生從戎,卻作戰勇敢,屢建奇功,故而在戰後因功授予新樂縣典史之職。所謂“典史”就是知縣下麵掌管緝捕、監獄的衙役頭子,沒有品階,隻能算是比臨時工高一級的事業編。


    或許趙秉鈞真和〖警〗察這一行有緣。首先,他很有當刑警的天分,在擔任新樂縣典史的時候就以“長於緝捕”而聞名官場。其次,他的幾次發跡都和〖警〗察分不開身,比如得以結識袁世凱,是因為他在小站練兵聽聞趙秉鈞傑出的偵探能力;獲得袁世凱賞識從而走上仕途,是因為他緝捕義和團有功;讓他功勳卓著聲聞朝野,則是擬定警務章程、創設警務學堂、編練新式〖警〗察、建立現代〖警〗察製度。正因為如此,這位被譽為“〖中〗國〖警〗察之父”的大人物才會被蔣誌清譏誚為“衙役頭子”。


    楊度搖著紙扇悠然說道:“趙智庵雖然出身低賤,卻氣度不凡,不容小覷。哪怕他這輩子隻做個衙役頭子,那也會是宋公明一般的梟雄人物!”


    “哦?此話怎講?”見楊度如此推崇趙秉鈞,蔣誌清連忙好奇地追問道。


    楊度道:“據說青少年時期趙智庵雖然不名一文,卻傲氣十足,你若是問他的姓,他會回答說‘《百家姓》中第一姓’(《百家姓》開篇是“趙錢孫李”趙排第一);你若是問他的名,他會回答說‘天子腳下第一人’(秉國之鈞,即宰相);你若是問他的字,他會回答說‘子房孔明一流人物’(子房是張良,孔明是諸葛亮,都是著名智謀之士;趙秉鈞字智庵);你若是問他的排行,是老大;你若是問他的生辰,是第一幹支、歲首第一時(甲子年正月初一日子時出生)。其餘可見一斑!”


    “難道他真是甲子年正月初一日子時出生?”蔣誌清瞪大眼睛。


    “屁!”楊度爆了句粗口“所有這些統統都是他自己捏造的!其實他是個孤兒,自幼父母雙亡,他的真姓名、真籍貫、真年齡等等早就被他父母帶到墳墓裏去了。等他有記憶的時候,已經在河南臨汝縣給人家做書童了,哪知道自己什麽生辰八字?”


    “啊呸!原來是他自己棺材裏搽粉——死要好看,我還以為真有那麽神奇呢!”蔣誌清忍不住啐了一口。


    楊度繼續說道:“雖然趙智庵在這一點上有虛言浮誇的成分,但他確實有過人之處。幼年先是給人家當書童,結果他卻借機學習四書五經,之後還曾試圖去考秀才;後來他有到店鋪裏當夥計,結果無師自通,幫路過的官員修好了座鍾,得到官員的賞識和器重,從而離開家鄉四處闖蕩;接著參加楚軍平定阿古柏之亂,結果他屢建奇功,並曾在戈壁灘被風雪掩埋三天,幸得不死;平叛之後他被任命為新樂縣典史,結果他卻甘於與衙役、仵作等為伍,最終以‘長於緝捕’而聞名官場,甚至袁項城在小站練兵都聽聞他的名頭而把他請到自己身邊……如此種種,便好比一顆明珠落在塵土中,卻總能讓人發現他的光彩而把他撿拾起來。難道這種人還不值得欽佩麽?”


    蔣誌清神色一整,正色說道:“沒想到趙智庵居然如此厲害,是蔣某小瞧天下英雄了!不過趙智庵雖然卓爾不凡能力過人,但在此之前擔任的都是卑賤之職,所行的都是詭譎之事,如今驟然做了〖總〗理,隻怕難孚眾望吧?”


    楊度邊搖扇子邊說道:“現在民國初建,本來適合擔任〖總〗理的就沒幾個。像宋遁初,現在忙著年底的國會大選,一心想獨霸參眾兩院,名正言順入主內閣,自然對眼下這個臨時政府不屑一顧;像黃克強,現在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在黨內有孫逸仙、宋教仁掣肘,在黨外有袁項城、黎黃陂敵視,想做什麽都做不成,隻好袖手旁觀;還有段芝泉——”


    “那孫先生呢?我們孫先生論資曆,早在前清就是學部尚書、內閣大臣;論名望,被全國學子視為‘當代聖人’,洋人也對之頂禮膜拜;論能力,治學、經商、從政無不碩果累累。豈不是〖總〗理的上上之選?”蔣誌清插話道。


    楊度道:“我們川陝甘晉及新〖中〗國黨一係根基未深,如今在內閣中獨占三席已屬於揠苗助長,若是再謀求〖總〗理之位,隻怕會有傾覆之險。孫百熙此時能深諳盈虧之道,在高官厚祿的**之下止步不前,實在是善之又善!”


    蔣誌清沉思半天才說道:“由趙智庵接任內閣〖總〗理之職也好,至少府院之間能消停一段時日,我們也可以集中全力來備戰即將到來的國會大選,爭取在參議兩院多占些席位。”


    楊度卻搖了搖頭:“消停一段時日?隻怕更大禍亂還在後頭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科學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事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事公並收藏重生之大科學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