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哈豪森之後,楊度頗有些好奇地問道:“百熙,剛才你與那位洋人都說了些什麽?”
原來哈豪森為了保密起見,是獨自一身來到太原的,甚至翻譯都沒有帶。與孫元起交談則是通過英語,出我之口入君之耳,確實保密至極,連在一邊旁聽的湯壽潛、楊度都覺得雲遮霧罩不知所雲。孫元起當下趕緊把兩人交談的內容大致複述了一遍。
聽完孫元起的翻譯,湯壽潛有些不解地問道:“現在青島在德國人經營下確實頗具規模,他們索要420萬元並不太過分,畢竟那些建築確實是他們真金白銀投入資金建起來。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咱們隻要稍稍節儉一點還是能擠出來的,百熙為何不答應他?”
孫元起道:“蟄翁說得不錯,那些建築確實是他們花費精力和金錢建起來的,不過他們從膠澳地區攫取的礦產資源和民脂民膏絕對遠遠超過這個數!這相當於惡霸強占了我們的房屋,用我們的家產把房子裝修一邊,最後他拍拍屁股走人的時候還要我們拿錢去贖買房子,世間豈有是理?而且他們如今讓出青島,並非是善心大發,而是日本對他磨刀霍霍。他自忖缺兵少將無力應付,與其讓日本白白得去,倒不如轉手賣給中國,不僅可以趁機撈上一筆,還能安然脫身。既然如此,我們何必著急?”
湯壽潛道:“誠然如百熙所言,現在青島對於德國如同燙手山芋,既怕被日本平白搶去,又想賣出個好價錢。時間拖得越久,他們開價必然越低,對於咱們也就更有利。可咱們也要想到另一個問題:如果青島在歐戰之前就歸還我國的話,日本豈不是就沒有了幹涉山東、入侵我國的借口?咱們要是真與日本在山東開戰的話,軍費及財產損失可就不止420萬元那麽簡單了!”
孫元起頓時一愣:湯壽潛說的何嚐不在理?一直以來總覺得日本會對中國動手,尤其是它們垂涎已久的山東,可動手總得有動手的理由才行,所以小日本才會自導自演炸毀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挑起“九一八事變”;才會捏造日軍士兵在演習時失蹤,挑起“七七事變”;才會鼓動日蓮宗僧徒挑釁三友實業社義勇隊,挑起“一二八事變”……如果現在就把青島收歸中國,日本還會有出兵的理由麽?
楊度卻在一旁大搖其頭:“蟄翁所言未免太過天真,您以為日本沒有幹涉的借口就不會出兵麽?從日本公使山座圓次郎與趙智庵簽署的《民三條約》中可以看出,日本對於全麵入侵中國蓄謀已久,一旦歐戰爆發,歐美列強無暇東顧,日本可以為所欲為,它們肯定不會錯過如此天賜良機。想找個出兵的理由還不簡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如果現在留著青島,咱們至少可以提前知道日本進攻的方向,然後積極著手準備,預先集中精銳力量於山東,占據地利人和,打一場有備之戰。若是提前將青島收歸囊中,誰知道日本會哪裏挑起事端,東北?天津?上海?福建?到那時候我們備無可備、防不勝防,兵員素質本來就不如日本,再四處疲於奔命,最終能有幾成勝算?”
湯壽潛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留著青島則選擇戰場之主動權在我,不留青島則選擇戰場之主動權在彼,權衡得失利弊之後,青島問題最好還是懸而不決。百熙果然思慮深遠,湯某望塵莫及!”
孫元起心裏很想說一句:我是無辜的,我隻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已!
楊度又搖著扇子說道:“雖說青島問題懸而未決的話,山東會成為日本首選戰場,但日本人秉性頑固執拗,有股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蠻橫勁兒,一旦他們在山東失利,必然會徹底激起他們的血性,傾盡全國之力做殊死一搏!如果楊某是日本人,肯定會在山東留下少部分兵力牽製,然後主力兵分兩路,一路從朝鮮、吉林、奉天直逼京畿,動搖國家根本;一路從海上直指上海,然後溯流而上,攻占江浙等財賦之地,割斷國家命脈。
“而且孫逸仙與日本政府過從甚密,日本占據江浙一帶之後完全可以利用**黨在江南的巨大影響力,把孫逸仙推出來組建政府,到那時候才是咱們最危急的時刻!熬不過這一節,咱們至少三五年時間都難以恢複元氣;但隻要熬過去,小日本這二三十年的風光就算徹底到頭了,咱們則有如飛龍在天不可複製,便是將來英、法、俄、德諸列強從歐戰中抽出身來,在東亞也對我們無可奈何!”
孫元起不禁惕然而驚:在真實曆史中,後來日本侵華不正是按照楊度所言,玩的是南北包抄、左右夾擊的伎倆麽?一路從東三省、河北往南打,一路由上海攻下當時的民國首都南京,然後渡江而北,要不是李宗仁指揮軍隊在徐州浴血廝殺,擊敗了由河北、山東南下的日軍,兩支日本軍隊差點就在黃淮地區順利會師,將第五戰區的近30個師三十餘萬官兵全部吞到肚裏!
孫元起稍加思索後答道:“上海方麵應該還好點,因為青島距離滬上航程不過700公裏,飛機可以隨時起飛支援;地麵部隊也可以借助津浦線、滬寧線兩條鐵路轉運,最快的四五日內就可投入淞滬戰場;盡管如今海軍不堪一提,但也聊勝於無,在遮蔽江浙一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最可慮的還是東北!”
湯壽潛也大為讚同:“明代江浙一帶頗受倭寇侵襲,民眾至今對日本還咬牙切齒,而且又在飛機航程內,諒日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可東北形勢就大為不同了,山高林密,人煙稀少;虎豹遍地,匪寇叢生;百姓不服王化,官吏驕縱成性,加上日本又在那裏經營了十年之久,我們本來就難以插足,何況那裏距離京畿隻有咫尺之地!東北稍有風吹草動,京城官民便為之震動。
“明清兩代定都京師,是想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警示後來帝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可這五六百年也吃盡了來自正北韃靼、西北瓦剌、東北女真、西麵流寇、海上西洋的苦頭,幾乎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如今又輪到我們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了!”
孫元起虛心問楊度道:“皙子有何高見?”
楊度“嘩啦”一聲合上折扇,這才從容不迫地答道:“雖有京城時有寇警,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明清兩朝都享祚近三百年,亦足以見此處王氣旺盛。眼下民國政府定都北京,大總統府、國務院、國會乃至黎黃陂、段芝泉等人都在京城,為了名分正統,我們也可能在太原盤桓太久。隻是現在北洋諸軍夾峙京畿,我們為了身家性命考慮,又不能倉促入京。那該如何是好呢?
“正好眼下東北局勢緊張,百熙不妨電告黎黃陂、段祺瑞等將京畿附近的陸軍第二師(駐保定)、第四師(駐天津)、第十師(駐北苑)、第三混成旅(駐南苑)等部隊分批調往東北,以後彈藥糧餉都會在東北發放。想來他們會明白百熙你的言下之意!”
湯壽潛忍不住翹起了大拇指:“一石二鳥、一箭雙雕,果然是高見!”
楊度接著說道:“雖然這次預想裏的中日之戰最初隻是爭奪山東,但隨著局勢演變,肯定最終會成為中日兩國的國運之爭。就目前看來,我們優勢主要在於可以事先預設戰場,還擁有飛機、坦克等諸多殺手鐧,但獲勝的因素並不僅僅在於地利、器良,更在於天時、人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弱點,才能及時補救,才能揚長避短,才能避實擊虛。
“那咱們的弱點是什麽呢?當然我們可以臚列很多,比如日本兵員素質更強、日本工業水平更高、題本海軍力量更強等等等等。但楊某想要說不是這些,而是另外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麵,那就是百熙你雖然在國民中,尤其是在青年學子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及,但影響力卻遠不如大正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影響力!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一點,百熙你對讀書人,尤其是年青讀書人影響更深,對於普通民眾影響僅限於蠲免田賦的西部各省,在直隸、河南、山東等華北省份以及江南、西南諸省卻殊為平平;對於社會中堅力量,也就是四五十歲上下的士紳階層影響更趨淡薄。而大正天皇對於日本國民的影響是從上到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落的。
“其次一點,百熙對於普通國民的影響,僅局限在推廣教育、開啟民智、蠲免賦稅、造福民生等生活層麵;對於青年學子來說,或許可以用恩澤、大義、人格魅力來吸引他們參軍赴死,但他們對你的忠誠和信賴是有限度,隨時可能因為某件事而懷疑乃至背叛。而對於日本國民來說,隻要天皇一聲號令,可以為之生,可以為之死,不需要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懷疑與顧慮!”rs
原來哈豪森為了保密起見,是獨自一身來到太原的,甚至翻譯都沒有帶。與孫元起交談則是通過英語,出我之口入君之耳,確實保密至極,連在一邊旁聽的湯壽潛、楊度都覺得雲遮霧罩不知所雲。孫元起當下趕緊把兩人交談的內容大致複述了一遍。
聽完孫元起的翻譯,湯壽潛有些不解地問道:“現在青島在德國人經營下確實頗具規模,他們索要420萬元並不太過分,畢竟那些建築確實是他們真金白銀投入資金建起來。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咱們隻要稍稍節儉一點還是能擠出來的,百熙為何不答應他?”
孫元起道:“蟄翁說得不錯,那些建築確實是他們花費精力和金錢建起來的,不過他們從膠澳地區攫取的礦產資源和民脂民膏絕對遠遠超過這個數!這相當於惡霸強占了我們的房屋,用我們的家產把房子裝修一邊,最後他拍拍屁股走人的時候還要我們拿錢去贖買房子,世間豈有是理?而且他們如今讓出青島,並非是善心大發,而是日本對他磨刀霍霍。他自忖缺兵少將無力應付,與其讓日本白白得去,倒不如轉手賣給中國,不僅可以趁機撈上一筆,還能安然脫身。既然如此,我們何必著急?”
湯壽潛道:“誠然如百熙所言,現在青島對於德國如同燙手山芋,既怕被日本平白搶去,又想賣出個好價錢。時間拖得越久,他們開價必然越低,對於咱們也就更有利。可咱們也要想到另一個問題:如果青島在歐戰之前就歸還我國的話,日本豈不是就沒有了幹涉山東、入侵我國的借口?咱們要是真與日本在山東開戰的話,軍費及財產損失可就不止420萬元那麽簡單了!”
孫元起頓時一愣:湯壽潛說的何嚐不在理?一直以來總覺得日本會對中國動手,尤其是它們垂涎已久的山東,可動手總得有動手的理由才行,所以小日本才會自導自演炸毀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挑起“九一八事變”;才會捏造日軍士兵在演習時失蹤,挑起“七七事變”;才會鼓動日蓮宗僧徒挑釁三友實業社義勇隊,挑起“一二八事變”……如果現在就把青島收歸中國,日本還會有出兵的理由麽?
楊度卻在一旁大搖其頭:“蟄翁所言未免太過天真,您以為日本沒有幹涉的借口就不會出兵麽?從日本公使山座圓次郎與趙智庵簽署的《民三條約》中可以看出,日本對於全麵入侵中國蓄謀已久,一旦歐戰爆發,歐美列強無暇東顧,日本可以為所欲為,它們肯定不會錯過如此天賜良機。想找個出兵的理由還不簡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如果現在留著青島,咱們至少可以提前知道日本進攻的方向,然後積極著手準備,預先集中精銳力量於山東,占據地利人和,打一場有備之戰。若是提前將青島收歸囊中,誰知道日本會哪裏挑起事端,東北?天津?上海?福建?到那時候我們備無可備、防不勝防,兵員素質本來就不如日本,再四處疲於奔命,最終能有幾成勝算?”
湯壽潛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留著青島則選擇戰場之主動權在我,不留青島則選擇戰場之主動權在彼,權衡得失利弊之後,青島問題最好還是懸而不決。百熙果然思慮深遠,湯某望塵莫及!”
孫元起心裏很想說一句:我是無辜的,我隻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已!
楊度又搖著扇子說道:“雖說青島問題懸而未決的話,山東會成為日本首選戰場,但日本人秉性頑固執拗,有股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蠻橫勁兒,一旦他們在山東失利,必然會徹底激起他們的血性,傾盡全國之力做殊死一搏!如果楊某是日本人,肯定會在山東留下少部分兵力牽製,然後主力兵分兩路,一路從朝鮮、吉林、奉天直逼京畿,動搖國家根本;一路從海上直指上海,然後溯流而上,攻占江浙等財賦之地,割斷國家命脈。
“而且孫逸仙與日本政府過從甚密,日本占據江浙一帶之後完全可以利用**黨在江南的巨大影響力,把孫逸仙推出來組建政府,到那時候才是咱們最危急的時刻!熬不過這一節,咱們至少三五年時間都難以恢複元氣;但隻要熬過去,小日本這二三十年的風光就算徹底到頭了,咱們則有如飛龍在天不可複製,便是將來英、法、俄、德諸列強從歐戰中抽出身來,在東亞也對我們無可奈何!”
孫元起不禁惕然而驚:在真實曆史中,後來日本侵華不正是按照楊度所言,玩的是南北包抄、左右夾擊的伎倆麽?一路從東三省、河北往南打,一路由上海攻下當時的民國首都南京,然後渡江而北,要不是李宗仁指揮軍隊在徐州浴血廝殺,擊敗了由河北、山東南下的日軍,兩支日本軍隊差點就在黃淮地區順利會師,將第五戰區的近30個師三十餘萬官兵全部吞到肚裏!
孫元起稍加思索後答道:“上海方麵應該還好點,因為青島距離滬上航程不過700公裏,飛機可以隨時起飛支援;地麵部隊也可以借助津浦線、滬寧線兩條鐵路轉運,最快的四五日內就可投入淞滬戰場;盡管如今海軍不堪一提,但也聊勝於無,在遮蔽江浙一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最可慮的還是東北!”
湯壽潛也大為讚同:“明代江浙一帶頗受倭寇侵襲,民眾至今對日本還咬牙切齒,而且又在飛機航程內,諒日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可東北形勢就大為不同了,山高林密,人煙稀少;虎豹遍地,匪寇叢生;百姓不服王化,官吏驕縱成性,加上日本又在那裏經營了十年之久,我們本來就難以插足,何況那裏距離京畿隻有咫尺之地!東北稍有風吹草動,京城官民便為之震動。
“明清兩代定都京師,是想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警示後來帝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可這五六百年也吃盡了來自正北韃靼、西北瓦剌、東北女真、西麵流寇、海上西洋的苦頭,幾乎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如今又輪到我們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了!”
孫元起虛心問楊度道:“皙子有何高見?”
楊度“嘩啦”一聲合上折扇,這才從容不迫地答道:“雖有京城時有寇警,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明清兩朝都享祚近三百年,亦足以見此處王氣旺盛。眼下民國政府定都北京,大總統府、國務院、國會乃至黎黃陂、段芝泉等人都在京城,為了名分正統,我們也可能在太原盤桓太久。隻是現在北洋諸軍夾峙京畿,我們為了身家性命考慮,又不能倉促入京。那該如何是好呢?
“正好眼下東北局勢緊張,百熙不妨電告黎黃陂、段祺瑞等將京畿附近的陸軍第二師(駐保定)、第四師(駐天津)、第十師(駐北苑)、第三混成旅(駐南苑)等部隊分批調往東北,以後彈藥糧餉都會在東北發放。想來他們會明白百熙你的言下之意!”
湯壽潛忍不住翹起了大拇指:“一石二鳥、一箭雙雕,果然是高見!”
楊度接著說道:“雖然這次預想裏的中日之戰最初隻是爭奪山東,但隨著局勢演變,肯定最終會成為中日兩國的國運之爭。就目前看來,我們優勢主要在於可以事先預設戰場,還擁有飛機、坦克等諸多殺手鐧,但獲勝的因素並不僅僅在於地利、器良,更在於天時、人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弱點,才能及時補救,才能揚長避短,才能避實擊虛。
“那咱們的弱點是什麽呢?當然我們可以臚列很多,比如日本兵員素質更強、日本工業水平更高、題本海軍力量更強等等等等。但楊某想要說不是這些,而是另外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麵,那就是百熙你雖然在國民中,尤其是在青年學子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及,但影響力卻遠不如大正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影響力!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一點,百熙你對讀書人,尤其是年青讀書人影響更深,對於普通民眾影響僅限於蠲免田賦的西部各省,在直隸、河南、山東等華北省份以及江南、西南諸省卻殊為平平;對於社會中堅力量,也就是四五十歲上下的士紳階層影響更趨淡薄。而大正天皇對於日本國民的影響是從上到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落的。
“其次一點,百熙對於普通國民的影響,僅局限在推廣教育、開啟民智、蠲免賦稅、造福民生等生活層麵;對於青年學子來說,或許可以用恩澤、大義、人格魅力來吸引他們參軍赴死,但他們對你的忠誠和信賴是有限度,隨時可能因為某件事而懷疑乃至背叛。而對於日本國民來說,隻要天皇一聲號令,可以為之生,可以為之死,不需要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懷疑與顧慮!”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