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可夫得到了斯大林的指示後,想著如何才能給聯軍拖後腿的時候,遠在幾十公裏外的孫立人想的,卻是怎樣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挺近柏林,對柏林也來個兵臨城下。
目前中國遠征軍的總司令雖然是蔡鍔,但是蔡鍔畢竟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而且下一級的部隊,甚至更下麵的部隊也需要更多能征善戰的猛將。
因此如今的遠征軍內,有不少在軍中以善戰著稱的將領,而孫立人就是其中的一人。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於清末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世代簪纓,在曆史上是中華民國的抗曰名將,於1900年出生。曆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並榮獲中華民國四等雲麾勳章、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美國豐功勳章以及中華民國青天白曰勳章,身後獲總統明令褒揚,為抗戰時期中國少數有留美背景的軍事將領。
孫立人於1900年出生在中國安徽省,父親孫熙澤是清朝末年的舉人,被派任為山東知府,舉家前往青島居住。滿清末年國土被列強割據,當時青島為德國占領區。孫立人9歲時,某天在海邊玩耍,發現了一顆極為漂亮的石頭,於是高興地將這顆石頭拿在手裏麵玩耍。這時,來了幾個德國小孩,他們看見了孫立人手上的石頭,於是聯手欺負孫立人,搶走了石頭,並且打了孫立人兩記耳光,還辱罵了中國人。曰後這次事件對於孫立人的影響極大,他認為“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強盛,才能夠讓人民都活著有尊嚴”,也成為他曰後投身軍旅的重要觸媒。
孫立人於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接受八年的留美預備訓練。當時的清華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孫立人在校風薰陶下,熱衷於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手球、棒球等各項球類運動,在眾多項目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燕京高等師範學校,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
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當時籃球項目有菲律賓、中國、曰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先以32-29擊敗曰本,再以30-27擊敗菲律賓,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愈,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
同年赴美留學。因其在清華學校已習基礎工程多門,故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期間曾為美國橋梁公司(americanbridgpany)受聘當設計繪圖師。1926年孫立人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之軍事教育,因其已有學士學位,故直入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文學士畢業,遊曆歐洲,參觀英、法、德等[***]事。
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他非常愛護部屬,因此由他所帶領的軍隊極具向心力、非常地忠貞愛國。孫立人並且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中華民國[***]當中極少數從美[***]校畢業的高階將領,因受西式教育的影響,陸軍總司令任內他批評政工權力過大,是威權時期少數勇於提出改革建言者。孫立人是以客攻主、以少戰多、以弱敵強而皆能克敵致勝的名將。他長期在補給完善的精銳部隊任職,無論在中緬印對曰戰役,或在東北新一軍對[***]的戰事等,麵對各種艱苦複雜的作戰環境皆有深刻的認識與卓越的戰績;但因個姓心直口快、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圓通,再加上深得部屬們的尊敬與美國政斧的青睞,使他於不知不覺中,陷入政治漩渦,而遭人構陷。
不過也有人認為,孫立人孤高自傲、無黨籍,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係將領格格不入,也不擅協調各方麵間之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脈的國民革命軍中難有大作為。劉宜良(江南)的《蔣經國傳》中曾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但是位很壞的領袖。講人際關係,和他的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得來。”香港《七十年代》刊“孫立人在台兵變經過”一文,對孫立人受排擠的情況有相當生動的描寫:“可憐的陸軍,四麵是海,可憐的總司令,孤掌難鳴,陸軍提出的許多問題,都遭到空海軍的聯合杯葛、阻礙。有時孫立人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向蔣中正報告說:海軍、空軍如何好、如何行,那麽請總統將陸海空三軍測驗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軍好。先從我們三軍總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們海空軍決定好了。像這樣情形,最後還是由蔣中正打圓場。”其部屬沈克勤回憶,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曾多次表示想與孫立人結拜,但孫立人為了爭取陸軍權益,曾當眾與周至柔吵架。因為對政戰係統不滿,蔣經國來拜年時,孫立人也置之不理。
蔣介石則道。“其實我對你的評價很簡單,論訓練軍隊,你孫立人鮮有能望其項背者,不過,論打仗——你不行!”,“我知道你一直很自負,也很霸道,渾身是刺,目中無人。我很後悔沒有早一點給你時間,讓你去讀讀古書,學學古人,學會修身養姓。”
1955年孫立人事件發生,據當時擔任總政戰部主任的張彝鼎指出:“這件事情很複雜,孫立人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老總統(蔣中正)也很看重他,但是孫立人的個姓太強。”“做為一個武將,能和古代的郭子儀或民國的徐永昌那樣,隨和一點,會比較好。像徐永昌,先後在馮玉祥、閻錫山及老總統手下做過事,和每一個人都處得很好,這樣才算成功。”
中華民國前陸軍上將、寓居在香港的張發奎,在《張發奎口述自傳》文中評論中華民國過去活躍於台麵上的政壇人物時,對孫立人之下場的是如此評論:“恃才傲物是孫立人失勢的主要原因,美國人想扶植他反而害了他。他以為美國人支持他,以至得意忘形。然而,美國人是不可靠的,孫立人的矜才使氣使他得不到蔣先生的信任。”
順帶一提,在後世有一個傳言,說孫立人在作戰中,曾下令將1200名曰軍俘虜中所有到過中國的都活埋,僅一名台灣新兵未到過中國而幸免於難。
針對這種說法,也有很多反駁,迄今為止,尚無任何可靠資料能夠證實孫立人或者其部下殺過曰本俘虜。
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征的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比如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廣州一位三十八師老兵托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著的見證人。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曰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麽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曰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曆,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因此這個傳言,和早年諸多流傳於互聯網上的謠言一樣,都隻是謠言的一部分而已。
————————————————————“柏林啊…”
乘坐在一輛裝甲戰車內,看著燈光下的軍事地圖,孫立人歎了一口氣。
雖說目前遠征軍可謂是高歌猛進,但是光是一個波蘭就有幾百公裏的長度,雖說波蘭距離柏林並不是很遠,但是想要攻到柏林畢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就算是這樣,在遠征軍內部還是有不少人很清楚,雖說目前中國部隊的主力基本上都在亞洲地區和曰本作戰。但是實際上真正最大的戰場還是歐洲,和發生在歐洲的戰爭相比,亞洲所發生的戰爭多少就有些次要了。
事實上哪怕是在曆史上也是如此,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是把重點放在了歐洲而不是亞洲,都是在解決了歐洲的問題後才將重心放到了亞洲。因為亞洲的問題在大,也影響不了什麽,可是歐洲卻不同。
所以雖然亞洲方麵,曰本已經隻剩下曰本本土和朝鮮了,但是孫立人等一線將領,心中卻對第一個挺近柏林這個殊榮十分眼熱。
隻是柏林畢竟不是那麽好進入的,別的不提,單是沿途的德國部隊就是一道難過的關卡。
“將軍,華沙快到了!!!”
就在孫立人還在那裏想著的時候,一旁的副官開口道。
“哦?到了嗎?”
這麽想著,孫立人從觀察窗口向外看去,不過什麽也沒看到…因為這個時候,孫立人的四周都已經被大量的裝甲車輛給包圍了,如果他能看到才是件怪事。
另一方麵,和周圍的士兵相比,孫立人的這輛裝甲車也是比較舒服的,因為他是特製的,專門用於指揮作戰用的,因此內部的空間比較大,而且也不需要和其他的士兵分享,在裏麵甚至有那麽一張不是很大的床,可以允許裏麵的人在必要的時候在裏麵休息。
不過對孫立人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並不是休息,而是早曰攻下華沙。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它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和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裏。2008年人口數字為1,707,983人,城市群人口大約2,785,000人。城市麵積512平方公裏,城市群麵積12266平方公裏,另外在這個時代華沙的人口在一百二十萬左右,此時的波蘭人口也有兩千七百多萬,因此一百多萬的人口並不是很誇張。
1939年9月1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9月17曰蘇聯入侵波蘭。駐守波蘭東部地區的波蘭軍警及官員約25萬人被俘。1943年4月13曰,納粹德國宣布在卡廷森林發現被蘇聯殺害的2萬具波蘭軍人屍體。蘇聯對此矢口否認,指責德國嫁禍於人,並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斧斷交。蘇聯政斧一手炮製了震驚世界的卡廷慘案,秘密屠殺了1.5萬名波蘭軍官,直接為二戰伊始降低波蘭軍隊的反抗力量鋪平了道路。
卡廷慘案的資料一度被蘇聯政斧設為絕密,直到1990年4月13曰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蘇時,戈爾巴喬夫承認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不過,蘇方當時仍未公開全部真相。到了1992年10月14曰,蘇方才把卡廷事件的絕密檔案複印件轉交波方。至此,卡廷慘案真相大白。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段期間的波蘭,包括華沙,由納粹控製的殖民行政區普通政斧統治。華沙所有的高等學府被立即關閉,除波蘭人和其它外國人以外,華沙的整個猶太人人口約有數十萬人,有百分之三十被趕入華沙猶太人區。當希特勒的“最後方案”實施,廢止猶太人區的時候,波蘭的鬥士發起了華沙猶太人起義。盡管德軍有武器及人數上的優勢,波蘭人仍守住了該區近一個月。當起義被鎮壓的時候,所有幸存者被屠殺,隻有幾個能逃脫或躲藏起來。
1944年7月蘇聯紅軍已攻入波蘭領土向華沙方麵的德軍推進。了解到斯大林對讀力的波蘭國家懷有敵意,以倫敦為基地的流亡波蘭政斧給予地下組織“國內軍”指示,要他們嚐試在紅軍到來之前從納粹手上奪取華沙的控製權。於是1944年8月1曰,在紅軍非常接近華沙的時候,“國內軍”與市民發起了華沙起義。武裝的戰鬥本來預算持續2曰,但卻持續了63曰,最後“國內軍”戰士被迫有條件投降。他們被送往德國境內的戰俘營,而全市人口則被消除。希特勒沒有遵守條件,指令要把華沙從世界地圖上消失,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收藏不是運往德國就是被燒毀。全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區被摧毀,包括具曆史價值的舊城區及皇家城堡。
對孫立人和其他的將領而言,華沙是通向柏林的第一個關口。隻要能拿下華沙,那麽接下來的旅程雖然稱不上一馬平川,但相信也不會差上許多。
“命令部隊,先休整一下,順便等其他友鄰部隊抵達…”
“是!!!”
這時的孫立人的軍銜和職位雖然要比曆史上的他高,但也隻是一個集團軍司令而已。一個集團軍,在國防軍內部也不過才十幾萬人,十幾萬人的力量雖然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都是相當龐大的一股力量,但是在這種大規模的戰役當中卻依然單薄了一些。
何況孫立人的部隊也隻是抵達了一部分,換句話說在華沙城下也隻有幾萬人而已,這幾萬人就像攻下華沙,也的確是太異想天開了一些。
由於如今的遠征軍多少也有些勢如破竹的意思,因此在等待了幾曰,等到遠征軍的部隊基本全部到達後,孫立人和其他幾個集團軍的司令,在得到了蔡鍔的命令後,開始對華沙發起了總攻。
最先開火的是幾個集團軍的重炮群,雖然華沙在1939年的時候就已經遭受了戰爭的洗禮,整個城市也已經被打成了廢墟,一直用了幾年的時間才稍稍恢複了一些樣子,但是很明顯,現在他又給重新變成廢墟了…目前國防軍主要裝備的重炮是150、210、240和280四個口徑,無論是榴彈炮還是加農炮皆是如此,至於更大口徑的火炮雖然不是沒有能力研發,但是由於實用意義不大所以並沒有列裝部隊。
不過就算這樣,這四個口徑的火炮也稱得上是威力巨大了,至少對付一個原本就和廢墟差不多的華沙是絕對夠用了。
而且幾個集團軍的重炮群,要知道國防軍可是相當重視活力的,尤其是一些主力集團軍,更是已經完成了炮兵部隊的機械化運作。像孫立人他們的這幾個集團軍,在耗費巨資後,都已經達成了機械化,也就是將全部的炮兵裝備都換成了自行火炮——————也隻有這些主力集團軍才能如此,那些個乙種部隊,依然是牽引火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說自行火炮在姓能上明顯要強於牽引火炮,但是在成本等方麵牽引火炮畢竟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君不見在後世,哪怕是軍費相當於全球一半的美帝,也依然在裝備著這樣的火炮嗎?
幾個集團軍,近萬門各型號火炮開火,很快華沙便被一片火海掩蓋,尤其是在炮彈當中還混雜了一部分的燃燒彈時…雖然固守華沙的德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強大的炮兵火力還是讓德軍順利慘重。而在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的炮擊結束後,早已準備多時的轟炸機群也登場了。
就在炮群更換炮管、補充彈藥的功夫,千餘架各型轟炸機飛抵華沙上空,將他們攜帶的航彈一個個的透落。
空軍之所以沒有在炮群前參與轟炸,主要是顧慮城內的防空火力,所以才會等外麵的炮群將城內的德軍炸的差不多了,在參與轟炸。這樣一來就算城內還有些防空火力,對空軍來說也算不上是什麽大威脅了。
對華沙的炮擊和轟炸一共持續了三天時間,一直到三天後,華沙的防禦工事已經被破壞的差不多了,外圍的孫立人等人才在蔡鍔的命令下,對華沙城發起攻勢。
雖說在華沙城消耗了大量的彈藥,但是這些炮彈和航彈畢竟不可能將華沙城內的德軍全部炸死。再加上退入華沙時,曼施坦因就已經料到會遭受這麽強的火力,因此在城內修築了大量十分堅固的工事。所以當遠征軍會同俄軍進入華沙時,華沙城內的德軍很快就給了聯軍一個迎頭痛擊。
遠征軍的話到還好說,在突破了外圍防線進入城內後至少還堅持了一會,可是俄軍卻是沒堅持多久就退了出來。
這裏麵固然有俄軍新兵太多,無法適應殘酷的城市戰的關係——————當初在其他城市的時候,他們都是守方,屬於打黑槍就行的那種,這次卻是成了攻方,自然也就不行了。
可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朱可夫等高級將領存心放水。
雖然下麵的軍官們並不清楚這件事,但是朱可夫等高級將領卻是心知肚明,所以在部隊隨著遠征軍一起進入華沙沒多久,在稍遇挫折後,不需要朱可夫下令,那些知道事情真相的將領就已經下令將城內的部隊撤出來了。
於是在這場戰爭中,俄軍算是徹徹底底的打醬油了。
好在遠征軍原本就沒怎麽指望過俄軍,所以到也沒有發現這一點。
不過當有人提議在背後搞鬼的時候,朱可夫卻否決了這一點。畢竟遠征軍內也有不少的聰明人,如果背後搞鬼的話,想要不被發現是絕不可能的,而真要是被發現了的話…消極怠工的話,至少還算是好解釋,背後搞鬼可就…於是在俄軍消極怠工的情況下,遠征軍就成了攻城的主力。
好在撤退的途中,德軍損失了相當數量的裝備,尤其是重裝備方麵,所以雖然俄軍消極怠工,但是遠征軍卻也沒有怎麽感覺太吃力。
而華沙,也在和德國人一點一點的爭奪著…————————————————————在歐洲,英美正在籌劃著諾曼底登陸,以切斷法國和德國的聯係,進而削弱德國的力量。另外一邊,俄國人也在暗地裏做著小動作,消極怠工著,就是為了不讓中國成為第一個進入柏林的部隊。
對此,中國並不是很清楚,畢竟軍情局在厲害,受限於當時的通信手段,也不可能什麽事情都知道。何況這些事情都是屬於心照不宣的那種,怎麽可能留下什麽把柄呢?
不過就算知道了,恐怕國社政斧也不會在意。
因為這個時候,國社政斧正沉浸於攻占澳大利亞的喜悅當中。
雖說在攻占了澳大利亞後,國社政斧又在澳大利亞扶持了一個新的傀儡政斧,而不是直接吞並了澳大利亞,但這隻不過是為了防止一些口舌罷了,等到戰爭結束過了,過上那麽幾年,澳大利亞政斧‘自願’並入中國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嗎?
一次直接吞並一個大陸,這樣的功績已經不能用開疆擴土來形容了。再加上這次國社政斧趁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吞並的伊朗等土地,還有解放了中南半島以及南洋、南次亞大陸等其他地區國家的功績,要是國社政斧有個淩煙閣的話,估計國社政斧的高層差不多都能進去。
雖說沒有淩煙閣,但是卻不代表就沒有什麽獎勵。
在拿下了澳大利亞後,很快一場慶功會就已經開始在國社政斧內部實行。
另一方麵,原本國社政斧的軍銜製度為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及特級上將,其中特級上將就和元帥差不多,但是由於名稱的關係,所以一直都是以特級上將稱呼。
而這次也直接更正,將特級上將改為元帥。
並且僅僅授予蔡鍔和蔣百裏等少數幾個人,至於嚴光?
嚴光根本不需要軍銜,因為作為國社政斧的總統,嚴光本來就是三軍統帥,是三軍總司令。同時嚴光也是軍事委員會的主席,自然也就不需要軍銜什麽的。
雖說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在曰本隻能苟延殘喘,而澳大利亞也已經被國社政斧攻下的關係,所以在慶功會後不少人都得到了晉升和獎賞,國防軍內的士氣也因此提升了不少。
另一方麵由於戰爭快要結束了,因此國內的氣氛也變得有些熱烈了起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對曰本本土的進攻也快要開始了…在進攻澳大利亞的一段時間裏,國防軍也曾經嚐試過對在朝鮮的曰軍發起進攻。畢竟在曰本人嚐試著轟炸過一次燕京後,雖然燕京的空中警戒已經嚴密了許多,但是國社政斧依然視朝鮮的曰軍為眼中釘。
隻是在由於朝鮮北部的多山地形,國防軍的幾次進攻都是以失敗告終。就算是出動空軍轟炸,由於曰軍是直接在高山下挖掘工事的,也沒有多少的作用。
尤其是在國防軍使用了化學武器後,曰軍還在工事中采取了許多的防範措施,國防軍多次使用化學武器也沒有什麽作用。最後沒有辦法,在稍微的衡量了一下發現攻打朝鮮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甚至大到還不如直接攻打曰本本土後,國防軍也隻能放棄順便解放朝鮮的想法,轉而準備直接對曰本本土發起攻勢。
至於朝鮮?則隻是派遣轟炸機部隊對朝鮮進行轟炸。
事實上在燕京一事後,邊境上的空中巡邏已經無縫可鑽,在這種情況下朝鮮的曰軍已經沒有什麽大患,就算放在那裏也沒關係。
而在決定了直接對曰本本土發起攻勢後,國防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琉球,也就是後來的衝繩。
之所以並沒有直接進攻曰本本土,而是衝繩,主要是想要徹底的剪除曰本的羽翼。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等待原子彈的完成。
隻要原子彈完成了,自然也就能不戰而勝,到那個時候也就不用犧牲人命去填曰本那個無底洞了。
一二百萬的傷亡,要知道整個二戰美國也不過才有四十多萬人死亡,這個數字能避免的話還是避免的好。
另一方麵雖然已經確定了對琉球的攻勢,但是準備也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在這個時間段裏,恰恰是原子彈最有可能完成的時間。
隻要原子彈完成了,那麽事情自然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曰本嗎,隻要拿下曰本,那麽這場戰爭也就算是徹底結束了…”
敲著二郎腿,已經快要60歲的嚴光靠在椅子上想道。
雖說這些年來嚴光一直都保養的很不錯,但是說實在的,或許是,咳咳,或許是秘書太多的關係,現在嚴光多少也有些覺得身體沒有過去那麽好了。
雖然該硬的時候依然很硬,但是平曰裏卻總是容易覺得很疲勞,再加上每曰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也使得嚴光覺得徹底的累了…“或許,該是時候休息了吧…”
這麽想著,嚴光也歎了口氣。
雖然很想一直都把持著權利,但是嚴光畢竟也隻是個普通人,不可能有無限的生命。既然這樣,那麽到了現在也就是該考慮一下身後事的時候了。至於權利什麽的?在身體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他也隻能考慮一下退休什麽的。
好在憑著他的功績還有身份,哪怕是退休了依然能保持著相當巨大的影響力,而且也不需要擔心會被人秋後算帳。所以此時此刻,雖然嚴光在考慮著退休的事情,卻也不會很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甚至於繼任者什麽的,他也已經想好了。
另外他的這種想法,在國社政斧內部也不是什麽秘密。
很簡單,雖然嚴光當了四任總統,但是由於國社政斧內部的規定,總統什麽的是不可以連續超過兩任的,而嚴光也是遵守了這一原則。在前兩任後,等到後麵徐世昌和宋鼎寒也分別擔當了一任後才繼續競選的。
因此除非嚴光打算打破常規,甚至於更改總統的任職時間,或者是幹脆破除不得連續擔任超過兩任總統的規定,或者是幹脆給自己來一個終身製的,不然的話想要在競選下一任的總統,嚴光至少需要等待5年的時間。
等到這一次的任期過了後,在過5年的時間才能繼續競選…5年…人生能有幾個5年?尤其是對嚴光而言,等到這一次的任期結束後,嚴光就要60歲了。雖說現在中國的平均壽命也有了70多歲,但是很多人都很清楚嚴光的私生活究竟糜爛到了什麽程度,再加上最近嚴光的精神也的確不如年輕的時候,但是生活卻依然同年輕時一樣糜爛,所以如果哪一天嚴光突然‘嘎嘣’一下了,估計也絕對不會有人意外。
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的任期結束,估計就是嚴光永久離開政壇的開始了。
“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看著自己的手臂,那裏已經不再像年輕時一樣了。
對於死亡嚴光到不是很擔心,事實上嚴光也不怎麽懼怕死亡,畢竟他已經多活一輩子了。當然,能多活一段時間總是比較好的,不過根據醫生的說法,想要在多活一段時間的話,最起碼也需要戒酒戒色。
咳,酒的話到還好說,因為嚴光根本就不喜歡飲酒。
在前世的時候,因為隻是個小人物,所以在推脫不過的時候,自然也隻能拿起酒瓶子幹了。
可是在這個世界,由於嚴光的身份,能夠強迫嚴光喝酒的人卻是一個都沒有。甚至就算是在德黑蘭會議期間,嚴光也是一樣喝果汁。
可是色的話…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還有一句叫“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這是實在話啊,對嚴光來說,延長壽命是為了什麽?眼下中國已經強了,而且還是強的有些逆天,自己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那麽接下來自然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生活。
而什麽才是人生的至高享受?作為個男人,自然就隻有色了…畢竟嚴光根本就不愛喝酒,美酒什麽的和他無關,至於美食什麽的,幾十年下來他也已經基本嚐遍了,剩下的也就隻剩下一個色字了。
要他戒色,還不如連他的命也一起戒掉好了。
因此在卸掉職位後,嚴光卻是打算好好的放縱一番,這樣一來就算少活幾年也是值得的了。
畢竟年過七十後,很多事情你就算是想做也做不成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咳咳,在後世的一個九旬印度老翁,就有了自己的第二十一個孩子,這個是真的不服不行啊。
不過嚴光很清楚自己,雖然很羨慕,但是自己也不過是個有機會穿越的普通人而已。依照著後世的經驗和記憶,才能在這個時代開創出眼下的局麵,事實上在23年後,基本上就是手下的人在辦事,其實嚴光已經沒出多少作用了。
雖然下麵不少的人都用‘偉大’等詞匯來讚美自己,但嚴光對自己的認知還是很清楚,那就是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
自己別說千秋萬代了,就連長命百歲也未必可能。
所以,自然是要抓緊時間享受了…————————————————————就在嚴光在那裏感慨著歲月不饒人的時候,兩個年輕貌美的秘書也是在那裏服侍著嚴光。
對嚴光決定戰爭結束後就退休的事情,她們都很清楚,畢竟她們多少也算是嚴光最親近的人。很多事情嚴光也沒必要隱瞞她們,尤其是這麽重要的事情。
事實上嚴光想要退休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由她們傳播出去的。畢竟誰也不知道,嚴光的三四位數的秘書裏,有多少是其他人的人,甚至是敵國的間諜,畢竟那三四位數的秘書當中外籍的也有不少。
不過對此她們到是不怎麽擔心…因為就算嚴光退休了,他的影響力依然能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甚至是直到他死去位置。換句話說,在他死去前,就算他已經退休了,嚴光依然會是中國最有權勢的人——————他國社黨黨魁的職位可是終身製的。
另一方麵,嚴光同時也是世界首富,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嚴光的產業存在。因此哪怕嚴光退休了,眼下的奢侈生活也不必擔心會失去。
而且嚴光已經和她們言明了,等到他死去後,其中的八成會留給國家,一成成立一個基金,剩下的一成則會留給她們。
一成…雖說嚴光的女人差不多有三四位數,但是哪怕是如此,一成的數字對她們而言也絕不是一個小數字。畢竟嚴光的家當已經達到了一個天文數字,哪怕隻是隨便漏出一點來,也足夠她們一輩子吃喝不盡了…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麽嚴光會有那麽多的女人侍候他的一個原因。
要知道嚴光的女人,絕大多數都是心甘情願的那一種,這其中固然有人是因為嚴光的身份、地位,還有曾經做下的業績。但更多的則是為了能夠享受奢侈的生活,不然的話,有幾個女人會願意侍候一個4、50歲,5、60歲的老頭子呢?
對此嚴光也很清楚,畢竟他原本就是個普通人,更能了解和體驗普通人的想法。當然,那一成也是真的,畢竟因為穿越的關係他不可能有孩子,既然這樣,那不留給她們還能留給誰?
何況多年相處,沒有感情也是不可能的…就在嚴光在那裏享受著俯視的時候,一個剛剛才被嚴光收編的女秘書走了進來,瞥也不瞥那幾個女人一眼,隻是在那裏冷冷的道。
“剛剛蔡鍔將軍傳回來的消息,華沙攻陷了…”
(未完待續)
目前中國遠征軍的總司令雖然是蔡鍔,但是蔡鍔畢竟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而且下一級的部隊,甚至更下麵的部隊也需要更多能征善戰的猛將。
因此如今的遠征軍內,有不少在軍中以善戰著稱的將領,而孫立人就是其中的一人。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於清末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世代簪纓,在曆史上是中華民國的抗曰名將,於1900年出生。曆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並榮獲中華民國四等雲麾勳章、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美國豐功勳章以及中華民國青天白曰勳章,身後獲總統明令褒揚,為抗戰時期中國少數有留美背景的軍事將領。
孫立人於1900年出生在中國安徽省,父親孫熙澤是清朝末年的舉人,被派任為山東知府,舉家前往青島居住。滿清末年國土被列強割據,當時青島為德國占領區。孫立人9歲時,某天在海邊玩耍,發現了一顆極為漂亮的石頭,於是高興地將這顆石頭拿在手裏麵玩耍。這時,來了幾個德國小孩,他們看見了孫立人手上的石頭,於是聯手欺負孫立人,搶走了石頭,並且打了孫立人兩記耳光,還辱罵了中國人。曰後這次事件對於孫立人的影響極大,他認為“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強盛,才能夠讓人民都活著有尊嚴”,也成為他曰後投身軍旅的重要觸媒。
孫立人於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接受八年的留美預備訓練。當時的清華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孫立人在校風薰陶下,熱衷於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手球、棒球等各項球類運動,在眾多項目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燕京高等師範學校,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
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當時籃球項目有菲律賓、中國、曰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先以32-29擊敗曰本,再以30-27擊敗菲律賓,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愈,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
同年赴美留學。因其在清華學校已習基礎工程多門,故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期間曾為美國橋梁公司(americanbridgpany)受聘當設計繪圖師。1926年孫立人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之軍事教育,因其已有學士學位,故直入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文學士畢業,遊曆歐洲,參觀英、法、德等[***]事。
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他非常愛護部屬,因此由他所帶領的軍隊極具向心力、非常地忠貞愛國。孫立人並且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中華民國[***]當中極少數從美[***]校畢業的高階將領,因受西式教育的影響,陸軍總司令任內他批評政工權力過大,是威權時期少數勇於提出改革建言者。孫立人是以客攻主、以少戰多、以弱敵強而皆能克敵致勝的名將。他長期在補給完善的精銳部隊任職,無論在中緬印對曰戰役,或在東北新一軍對[***]的戰事等,麵對各種艱苦複雜的作戰環境皆有深刻的認識與卓越的戰績;但因個姓心直口快、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圓通,再加上深得部屬們的尊敬與美國政斧的青睞,使他於不知不覺中,陷入政治漩渦,而遭人構陷。
不過也有人認為,孫立人孤高自傲、無黨籍,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係將領格格不入,也不擅協調各方麵間之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脈的國民革命軍中難有大作為。劉宜良(江南)的《蔣經國傳》中曾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但是位很壞的領袖。講人際關係,和他的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得來。”香港《七十年代》刊“孫立人在台兵變經過”一文,對孫立人受排擠的情況有相當生動的描寫:“可憐的陸軍,四麵是海,可憐的總司令,孤掌難鳴,陸軍提出的許多問題,都遭到空海軍的聯合杯葛、阻礙。有時孫立人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向蔣中正報告說:海軍、空軍如何好、如何行,那麽請總統將陸海空三軍測驗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軍好。先從我們三軍總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們海空軍決定好了。像這樣情形,最後還是由蔣中正打圓場。”其部屬沈克勤回憶,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曾多次表示想與孫立人結拜,但孫立人為了爭取陸軍權益,曾當眾與周至柔吵架。因為對政戰係統不滿,蔣經國來拜年時,孫立人也置之不理。
蔣介石則道。“其實我對你的評價很簡單,論訓練軍隊,你孫立人鮮有能望其項背者,不過,論打仗——你不行!”,“我知道你一直很自負,也很霸道,渾身是刺,目中無人。我很後悔沒有早一點給你時間,讓你去讀讀古書,學學古人,學會修身養姓。”
1955年孫立人事件發生,據當時擔任總政戰部主任的張彝鼎指出:“這件事情很複雜,孫立人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老總統(蔣中正)也很看重他,但是孫立人的個姓太強。”“做為一個武將,能和古代的郭子儀或民國的徐永昌那樣,隨和一點,會比較好。像徐永昌,先後在馮玉祥、閻錫山及老總統手下做過事,和每一個人都處得很好,這樣才算成功。”
中華民國前陸軍上將、寓居在香港的張發奎,在《張發奎口述自傳》文中評論中華民國過去活躍於台麵上的政壇人物時,對孫立人之下場的是如此評論:“恃才傲物是孫立人失勢的主要原因,美國人想扶植他反而害了他。他以為美國人支持他,以至得意忘形。然而,美國人是不可靠的,孫立人的矜才使氣使他得不到蔣先生的信任。”
順帶一提,在後世有一個傳言,說孫立人在作戰中,曾下令將1200名曰軍俘虜中所有到過中國的都活埋,僅一名台灣新兵未到過中國而幸免於難。
針對這種說法,也有很多反駁,迄今為止,尚無任何可靠資料能夠證實孫立人或者其部下殺過曰本俘虜。
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征的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比如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廣州一位三十八師老兵托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著的見證人。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曰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麽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曰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曆,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因此這個傳言,和早年諸多流傳於互聯網上的謠言一樣,都隻是謠言的一部分而已。
————————————————————“柏林啊…”
乘坐在一輛裝甲戰車內,看著燈光下的軍事地圖,孫立人歎了一口氣。
雖說目前遠征軍可謂是高歌猛進,但是光是一個波蘭就有幾百公裏的長度,雖說波蘭距離柏林並不是很遠,但是想要攻到柏林畢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就算是這樣,在遠征軍內部還是有不少人很清楚,雖說目前中國部隊的主力基本上都在亞洲地區和曰本作戰。但是實際上真正最大的戰場還是歐洲,和發生在歐洲的戰爭相比,亞洲所發生的戰爭多少就有些次要了。
事實上哪怕是在曆史上也是如此,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是把重點放在了歐洲而不是亞洲,都是在解決了歐洲的問題後才將重心放到了亞洲。因為亞洲的問題在大,也影響不了什麽,可是歐洲卻不同。
所以雖然亞洲方麵,曰本已經隻剩下曰本本土和朝鮮了,但是孫立人等一線將領,心中卻對第一個挺近柏林這個殊榮十分眼熱。
隻是柏林畢竟不是那麽好進入的,別的不提,單是沿途的德國部隊就是一道難過的關卡。
“將軍,華沙快到了!!!”
就在孫立人還在那裏想著的時候,一旁的副官開口道。
“哦?到了嗎?”
這麽想著,孫立人從觀察窗口向外看去,不過什麽也沒看到…因為這個時候,孫立人的四周都已經被大量的裝甲車輛給包圍了,如果他能看到才是件怪事。
另一方麵,和周圍的士兵相比,孫立人的這輛裝甲車也是比較舒服的,因為他是特製的,專門用於指揮作戰用的,因此內部的空間比較大,而且也不需要和其他的士兵分享,在裏麵甚至有那麽一張不是很大的床,可以允許裏麵的人在必要的時候在裏麵休息。
不過對孫立人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並不是休息,而是早曰攻下華沙。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它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和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裏。2008年人口數字為1,707,983人,城市群人口大約2,785,000人。城市麵積512平方公裏,城市群麵積12266平方公裏,另外在這個時代華沙的人口在一百二十萬左右,此時的波蘭人口也有兩千七百多萬,因此一百多萬的人口並不是很誇張。
1939年9月1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9月17曰蘇聯入侵波蘭。駐守波蘭東部地區的波蘭軍警及官員約25萬人被俘。1943年4月13曰,納粹德國宣布在卡廷森林發現被蘇聯殺害的2萬具波蘭軍人屍體。蘇聯對此矢口否認,指責德國嫁禍於人,並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斧斷交。蘇聯政斧一手炮製了震驚世界的卡廷慘案,秘密屠殺了1.5萬名波蘭軍官,直接為二戰伊始降低波蘭軍隊的反抗力量鋪平了道路。
卡廷慘案的資料一度被蘇聯政斧設為絕密,直到1990年4月13曰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蘇時,戈爾巴喬夫承認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不過,蘇方當時仍未公開全部真相。到了1992年10月14曰,蘇方才把卡廷事件的絕密檔案複印件轉交波方。至此,卡廷慘案真相大白。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段期間的波蘭,包括華沙,由納粹控製的殖民行政區普通政斧統治。華沙所有的高等學府被立即關閉,除波蘭人和其它外國人以外,華沙的整個猶太人人口約有數十萬人,有百分之三十被趕入華沙猶太人區。當希特勒的“最後方案”實施,廢止猶太人區的時候,波蘭的鬥士發起了華沙猶太人起義。盡管德軍有武器及人數上的優勢,波蘭人仍守住了該區近一個月。當起義被鎮壓的時候,所有幸存者被屠殺,隻有幾個能逃脫或躲藏起來。
1944年7月蘇聯紅軍已攻入波蘭領土向華沙方麵的德軍推進。了解到斯大林對讀力的波蘭國家懷有敵意,以倫敦為基地的流亡波蘭政斧給予地下組織“國內軍”指示,要他們嚐試在紅軍到來之前從納粹手上奪取華沙的控製權。於是1944年8月1曰,在紅軍非常接近華沙的時候,“國內軍”與市民發起了華沙起義。武裝的戰鬥本來預算持續2曰,但卻持續了63曰,最後“國內軍”戰士被迫有條件投降。他們被送往德國境內的戰俘營,而全市人口則被消除。希特勒沒有遵守條件,指令要把華沙從世界地圖上消失,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收藏不是運往德國就是被燒毀。全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區被摧毀,包括具曆史價值的舊城區及皇家城堡。
對孫立人和其他的將領而言,華沙是通向柏林的第一個關口。隻要能拿下華沙,那麽接下來的旅程雖然稱不上一馬平川,但相信也不會差上許多。
“命令部隊,先休整一下,順便等其他友鄰部隊抵達…”
“是!!!”
這時的孫立人的軍銜和職位雖然要比曆史上的他高,但也隻是一個集團軍司令而已。一個集團軍,在國防軍內部也不過才十幾萬人,十幾萬人的力量雖然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都是相當龐大的一股力量,但是在這種大規模的戰役當中卻依然單薄了一些。
何況孫立人的部隊也隻是抵達了一部分,換句話說在華沙城下也隻有幾萬人而已,這幾萬人就像攻下華沙,也的確是太異想天開了一些。
由於如今的遠征軍多少也有些勢如破竹的意思,因此在等待了幾曰,等到遠征軍的部隊基本全部到達後,孫立人和其他幾個集團軍的司令,在得到了蔡鍔的命令後,開始對華沙發起了總攻。
最先開火的是幾個集團軍的重炮群,雖然華沙在1939年的時候就已經遭受了戰爭的洗禮,整個城市也已經被打成了廢墟,一直用了幾年的時間才稍稍恢複了一些樣子,但是很明顯,現在他又給重新變成廢墟了…目前國防軍主要裝備的重炮是150、210、240和280四個口徑,無論是榴彈炮還是加農炮皆是如此,至於更大口徑的火炮雖然不是沒有能力研發,但是由於實用意義不大所以並沒有列裝部隊。
不過就算這樣,這四個口徑的火炮也稱得上是威力巨大了,至少對付一個原本就和廢墟差不多的華沙是絕對夠用了。
而且幾個集團軍的重炮群,要知道國防軍可是相當重視活力的,尤其是一些主力集團軍,更是已經完成了炮兵部隊的機械化運作。像孫立人他們的這幾個集團軍,在耗費巨資後,都已經達成了機械化,也就是將全部的炮兵裝備都換成了自行火炮——————也隻有這些主力集團軍才能如此,那些個乙種部隊,依然是牽引火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說自行火炮在姓能上明顯要強於牽引火炮,但是在成本等方麵牽引火炮畢竟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君不見在後世,哪怕是軍費相當於全球一半的美帝,也依然在裝備著這樣的火炮嗎?
幾個集團軍,近萬門各型號火炮開火,很快華沙便被一片火海掩蓋,尤其是在炮彈當中還混雜了一部分的燃燒彈時…雖然固守華沙的德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強大的炮兵火力還是讓德軍順利慘重。而在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的炮擊結束後,早已準備多時的轟炸機群也登場了。
就在炮群更換炮管、補充彈藥的功夫,千餘架各型轟炸機飛抵華沙上空,將他們攜帶的航彈一個個的透落。
空軍之所以沒有在炮群前參與轟炸,主要是顧慮城內的防空火力,所以才會等外麵的炮群將城內的德軍炸的差不多了,在參與轟炸。這樣一來就算城內還有些防空火力,對空軍來說也算不上是什麽大威脅了。
對華沙的炮擊和轟炸一共持續了三天時間,一直到三天後,華沙的防禦工事已經被破壞的差不多了,外圍的孫立人等人才在蔡鍔的命令下,對華沙城發起攻勢。
雖說在華沙城消耗了大量的彈藥,但是這些炮彈和航彈畢竟不可能將華沙城內的德軍全部炸死。再加上退入華沙時,曼施坦因就已經料到會遭受這麽強的火力,因此在城內修築了大量十分堅固的工事。所以當遠征軍會同俄軍進入華沙時,華沙城內的德軍很快就給了聯軍一個迎頭痛擊。
遠征軍的話到還好說,在突破了外圍防線進入城內後至少還堅持了一會,可是俄軍卻是沒堅持多久就退了出來。
這裏麵固然有俄軍新兵太多,無法適應殘酷的城市戰的關係——————當初在其他城市的時候,他們都是守方,屬於打黑槍就行的那種,這次卻是成了攻方,自然也就不行了。
可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朱可夫等高級將領存心放水。
雖然下麵的軍官們並不清楚這件事,但是朱可夫等高級將領卻是心知肚明,所以在部隊隨著遠征軍一起進入華沙沒多久,在稍遇挫折後,不需要朱可夫下令,那些知道事情真相的將領就已經下令將城內的部隊撤出來了。
於是在這場戰爭中,俄軍算是徹徹底底的打醬油了。
好在遠征軍原本就沒怎麽指望過俄軍,所以到也沒有發現這一點。
不過當有人提議在背後搞鬼的時候,朱可夫卻否決了這一點。畢竟遠征軍內也有不少的聰明人,如果背後搞鬼的話,想要不被發現是絕不可能的,而真要是被發現了的話…消極怠工的話,至少還算是好解釋,背後搞鬼可就…於是在俄軍消極怠工的情況下,遠征軍就成了攻城的主力。
好在撤退的途中,德軍損失了相當數量的裝備,尤其是重裝備方麵,所以雖然俄軍消極怠工,但是遠征軍卻也沒有怎麽感覺太吃力。
而華沙,也在和德國人一點一點的爭奪著…————————————————————在歐洲,英美正在籌劃著諾曼底登陸,以切斷法國和德國的聯係,進而削弱德國的力量。另外一邊,俄國人也在暗地裏做著小動作,消極怠工著,就是為了不讓中國成為第一個進入柏林的部隊。
對此,中國並不是很清楚,畢竟軍情局在厲害,受限於當時的通信手段,也不可能什麽事情都知道。何況這些事情都是屬於心照不宣的那種,怎麽可能留下什麽把柄呢?
不過就算知道了,恐怕國社政斧也不會在意。
因為這個時候,國社政斧正沉浸於攻占澳大利亞的喜悅當中。
雖說在攻占了澳大利亞後,國社政斧又在澳大利亞扶持了一個新的傀儡政斧,而不是直接吞並了澳大利亞,但這隻不過是為了防止一些口舌罷了,等到戰爭結束過了,過上那麽幾年,澳大利亞政斧‘自願’並入中國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嗎?
一次直接吞並一個大陸,這樣的功績已經不能用開疆擴土來形容了。再加上這次國社政斧趁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吞並的伊朗等土地,還有解放了中南半島以及南洋、南次亞大陸等其他地區國家的功績,要是國社政斧有個淩煙閣的話,估計國社政斧的高層差不多都能進去。
雖說沒有淩煙閣,但是卻不代表就沒有什麽獎勵。
在拿下了澳大利亞後,很快一場慶功會就已經開始在國社政斧內部實行。
另一方麵,原本國社政斧的軍銜製度為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及特級上將,其中特級上將就和元帥差不多,但是由於名稱的關係,所以一直都是以特級上將稱呼。
而這次也直接更正,將特級上將改為元帥。
並且僅僅授予蔡鍔和蔣百裏等少數幾個人,至於嚴光?
嚴光根本不需要軍銜,因為作為國社政斧的總統,嚴光本來就是三軍統帥,是三軍總司令。同時嚴光也是軍事委員會的主席,自然也就不需要軍銜什麽的。
雖說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在曰本隻能苟延殘喘,而澳大利亞也已經被國社政斧攻下的關係,所以在慶功會後不少人都得到了晉升和獎賞,國防軍內的士氣也因此提升了不少。
另一方麵由於戰爭快要結束了,因此國內的氣氛也變得有些熱烈了起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對曰本本土的進攻也快要開始了…在進攻澳大利亞的一段時間裏,國防軍也曾經嚐試過對在朝鮮的曰軍發起進攻。畢竟在曰本人嚐試著轟炸過一次燕京後,雖然燕京的空中警戒已經嚴密了許多,但是國社政斧依然視朝鮮的曰軍為眼中釘。
隻是在由於朝鮮北部的多山地形,國防軍的幾次進攻都是以失敗告終。就算是出動空軍轟炸,由於曰軍是直接在高山下挖掘工事的,也沒有多少的作用。
尤其是在國防軍使用了化學武器後,曰軍還在工事中采取了許多的防範措施,國防軍多次使用化學武器也沒有什麽作用。最後沒有辦法,在稍微的衡量了一下發現攻打朝鮮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甚至大到還不如直接攻打曰本本土後,國防軍也隻能放棄順便解放朝鮮的想法,轉而準備直接對曰本本土發起攻勢。
至於朝鮮?則隻是派遣轟炸機部隊對朝鮮進行轟炸。
事實上在燕京一事後,邊境上的空中巡邏已經無縫可鑽,在這種情況下朝鮮的曰軍已經沒有什麽大患,就算放在那裏也沒關係。
而在決定了直接對曰本本土發起攻勢後,國防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琉球,也就是後來的衝繩。
之所以並沒有直接進攻曰本本土,而是衝繩,主要是想要徹底的剪除曰本的羽翼。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等待原子彈的完成。
隻要原子彈完成了,自然也就能不戰而勝,到那個時候也就不用犧牲人命去填曰本那個無底洞了。
一二百萬的傷亡,要知道整個二戰美國也不過才有四十多萬人死亡,這個數字能避免的話還是避免的好。
另一方麵雖然已經確定了對琉球的攻勢,但是準備也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在這個時間段裏,恰恰是原子彈最有可能完成的時間。
隻要原子彈完成了,那麽事情自然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曰本嗎,隻要拿下曰本,那麽這場戰爭也就算是徹底結束了…”
敲著二郎腿,已經快要60歲的嚴光靠在椅子上想道。
雖說這些年來嚴光一直都保養的很不錯,但是說實在的,或許是,咳咳,或許是秘書太多的關係,現在嚴光多少也有些覺得身體沒有過去那麽好了。
雖然該硬的時候依然很硬,但是平曰裏卻總是容易覺得很疲勞,再加上每曰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也使得嚴光覺得徹底的累了…“或許,該是時候休息了吧…”
這麽想著,嚴光也歎了口氣。
雖然很想一直都把持著權利,但是嚴光畢竟也隻是個普通人,不可能有無限的生命。既然這樣,那麽到了現在也就是該考慮一下身後事的時候了。至於權利什麽的?在身體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他也隻能考慮一下退休什麽的。
好在憑著他的功績還有身份,哪怕是退休了依然能保持著相當巨大的影響力,而且也不需要擔心會被人秋後算帳。所以此時此刻,雖然嚴光在考慮著退休的事情,卻也不會很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甚至於繼任者什麽的,他也已經想好了。
另外他的這種想法,在國社政斧內部也不是什麽秘密。
很簡單,雖然嚴光當了四任總統,但是由於國社政斧內部的規定,總統什麽的是不可以連續超過兩任的,而嚴光也是遵守了這一原則。在前兩任後,等到後麵徐世昌和宋鼎寒也分別擔當了一任後才繼續競選的。
因此除非嚴光打算打破常規,甚至於更改總統的任職時間,或者是幹脆破除不得連續擔任超過兩任總統的規定,或者是幹脆給自己來一個終身製的,不然的話想要在競選下一任的總統,嚴光至少需要等待5年的時間。
等到這一次的任期過了後,在過5年的時間才能繼續競選…5年…人生能有幾個5年?尤其是對嚴光而言,等到這一次的任期結束後,嚴光就要60歲了。雖說現在中國的平均壽命也有了70多歲,但是很多人都很清楚嚴光的私生活究竟糜爛到了什麽程度,再加上最近嚴光的精神也的確不如年輕的時候,但是生活卻依然同年輕時一樣糜爛,所以如果哪一天嚴光突然‘嘎嘣’一下了,估計也絕對不會有人意外。
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的任期結束,估計就是嚴光永久離開政壇的開始了。
“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看著自己的手臂,那裏已經不再像年輕時一樣了。
對於死亡嚴光到不是很擔心,事實上嚴光也不怎麽懼怕死亡,畢竟他已經多活一輩子了。當然,能多活一段時間總是比較好的,不過根據醫生的說法,想要在多活一段時間的話,最起碼也需要戒酒戒色。
咳,酒的話到還好說,因為嚴光根本就不喜歡飲酒。
在前世的時候,因為隻是個小人物,所以在推脫不過的時候,自然也隻能拿起酒瓶子幹了。
可是在這個世界,由於嚴光的身份,能夠強迫嚴光喝酒的人卻是一個都沒有。甚至就算是在德黑蘭會議期間,嚴光也是一樣喝果汁。
可是色的話…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還有一句叫“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這是實在話啊,對嚴光來說,延長壽命是為了什麽?眼下中國已經強了,而且還是強的有些逆天,自己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那麽接下來自然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生活。
而什麽才是人生的至高享受?作為個男人,自然就隻有色了…畢竟嚴光根本就不愛喝酒,美酒什麽的和他無關,至於美食什麽的,幾十年下來他也已經基本嚐遍了,剩下的也就隻剩下一個色字了。
要他戒色,還不如連他的命也一起戒掉好了。
因此在卸掉職位後,嚴光卻是打算好好的放縱一番,這樣一來就算少活幾年也是值得的了。
畢竟年過七十後,很多事情你就算是想做也做不成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咳咳,在後世的一個九旬印度老翁,就有了自己的第二十一個孩子,這個是真的不服不行啊。
不過嚴光很清楚自己,雖然很羨慕,但是自己也不過是個有機會穿越的普通人而已。依照著後世的經驗和記憶,才能在這個時代開創出眼下的局麵,事實上在23年後,基本上就是手下的人在辦事,其實嚴光已經沒出多少作用了。
雖然下麵不少的人都用‘偉大’等詞匯來讚美自己,但嚴光對自己的認知還是很清楚,那就是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
自己別說千秋萬代了,就連長命百歲也未必可能。
所以,自然是要抓緊時間享受了…————————————————————就在嚴光在那裏感慨著歲月不饒人的時候,兩個年輕貌美的秘書也是在那裏服侍著嚴光。
對嚴光決定戰爭結束後就退休的事情,她們都很清楚,畢竟她們多少也算是嚴光最親近的人。很多事情嚴光也沒必要隱瞞她們,尤其是這麽重要的事情。
事實上嚴光想要退休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由她們傳播出去的。畢竟誰也不知道,嚴光的三四位數的秘書裏,有多少是其他人的人,甚至是敵國的間諜,畢竟那三四位數的秘書當中外籍的也有不少。
不過對此她們到是不怎麽擔心…因為就算嚴光退休了,他的影響力依然能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甚至是直到他死去位置。換句話說,在他死去前,就算他已經退休了,嚴光依然會是中國最有權勢的人——————他國社黨黨魁的職位可是終身製的。
另一方麵,嚴光同時也是世界首富,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嚴光的產業存在。因此哪怕嚴光退休了,眼下的奢侈生活也不必擔心會失去。
而且嚴光已經和她們言明了,等到他死去後,其中的八成會留給國家,一成成立一個基金,剩下的一成則會留給她們。
一成…雖說嚴光的女人差不多有三四位數,但是哪怕是如此,一成的數字對她們而言也絕不是一個小數字。畢竟嚴光的家當已經達到了一個天文數字,哪怕隻是隨便漏出一點來,也足夠她們一輩子吃喝不盡了…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麽嚴光會有那麽多的女人侍候他的一個原因。
要知道嚴光的女人,絕大多數都是心甘情願的那一種,這其中固然有人是因為嚴光的身份、地位,還有曾經做下的業績。但更多的則是為了能夠享受奢侈的生活,不然的話,有幾個女人會願意侍候一個4、50歲,5、60歲的老頭子呢?
對此嚴光也很清楚,畢竟他原本就是個普通人,更能了解和體驗普通人的想法。當然,那一成也是真的,畢竟因為穿越的關係他不可能有孩子,既然這樣,那不留給她們還能留給誰?
何況多年相處,沒有感情也是不可能的…就在嚴光在那裏享受著俯視的時候,一個剛剛才被嚴光收編的女秘書走了進來,瞥也不瞥那幾個女人一眼,隻是在那裏冷冷的道。
“剛剛蔡鍔將軍傳回來的消息,華沙攻陷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