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很滿意,這番話的確揮了預期的威力。席言者馬爾蒂尼沒有料到他會出這種驚人之語,一聽之下方寸大亂。從此刻開始,維納已經搶到主控權。即使他原本對這個逆轉還有絲毫存疑,當席言者馬爾蒂尼下一句話脫口之後,這一點懷疑也立時無影無蹤。
維納敢打賭自己已經占了上風,他決定乘勝追擊,不讓席言者馬爾蒂尼有喘息機會。他迅即以訓人的口氣說:“席言者,一般人都相信,un預言經過了偏逸世紀的重大扭曲後,是達爾文又令它回到正軌,然而這隻不過是一種信念而已。隻要仔細研究元光體,您就可以現,直到達爾文死後二十年,偏逸藍線才完全消失,而從那時候開始,就再也沒有出現任何藍線。我們將這一點,想歸功於達爾文之後的數代席言者,但這卻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不大可能?縱使我們這幾位都比不上達爾文,可是――為什麽不大可能?”
“能否準許我來示範一下,席言者?利用心靈控製學的數字,我能夠很清楚地證明,偏逸藍線完全消失的機率太小,不管第三宇宙燈塔如何努力,也幾乎無法辦到。我的示範得花上半個小時,您必須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如果您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興趣的話,大可不必答應我的要求。我還有另一個機會,就是請求召開言者圓桌會議,當場向所有言者公開示範。不過那樣會浪費我的時間,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辯。”
“對,而且可能會讓我丟臉――現在就示範吧。不過我要先警告你――”席言者馬爾蒂尼力圖挽回頹勢,“假如你給我看的東西毫無價值,我一輩子會記得的。”
“如果真的毫無價值,”維納以驕傲的口氣輕鬆化解了對方的攻勢,“我會當場向您辭職。”
整個示範過程比預定時間出許多,因為從頭到尾,席言者馬爾蒂尼都在緊緊逼問許多數字內容。
由於維納使用“微光體”極為熟練,因此節省了一點時間,否則整個過程還會拖得更長。微光體能將謝頓計劃任何部分以全訊畫麵顯示,無需借用牆壁作熒幕,也不要書桌那麽大的控製台。這種裝置在十年前才正式啟用,席言者從未學會操作的訣竅。這一點維納很明白,而席言者也知道瞞不過他。
維納將微光體掛在大拇指上,用其他四根指頭操作控製鈕。他的手指從容挪移,仿佛是在演奏某種樂器。
維納用微光體產生的方程式,隨著他的解說不斷地前後運動,看來就像是許多條蛇在空中飛舞。在必要的時候,他可以隨時叫出“定義”,列出“公設”,畫出二維與三維圖表。
維納的解說清晰而精辟,終於使得席言者馬爾蒂尼甘拜下風。最後,他心悅誠眼地問道:“我不記得看過這樣的分析,這是什麽人做出來的?”
“馬爾蒂尼先生,這是我自己的成果。有關這方麵的數字基礎,我也已經表過了。”
“非常傑出的創見,維納。你能做出這種成績,一旦我死了,或者退位的話,下一代席言者很可能就是你。”
“我倒沒有想過這一點,馬爾蒂尼先生――可是既然您不可能相信,我索性就收回這句話。事實上,我的確想過這件事,並且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席言者。因為不論是誰繼任這個職位,都必須采取一個唯有我才清楚的方案。”
“說得好,”席言者接口道:“誇張的謙虛是很危險的。究竟是什麽樣的方案?也許現任的席言者同樣能做到。即使我已老得無法像你那樣有所突破,但至少還有能力接受你的指導。”
這實在是相當大方的讓步,維納完全沒有料到,頓時感覺心中充滿了溫暖,雖然明知這正是老前輩意料中的反應。
“謝謝您,馬爾蒂尼先生,因為我實在太需要您助我一臂之力。沒有您的英明領導,我自己不可能掌握圓桌會議。”
“那麽,我想您已經從我剛才的示範中看出來,我們采取的對策不可能矯正偏逸世紀,也無法使所有的偏逸現象從此消失。”
“這點我很清楚,”馬爾蒂尼先生說:“假定你的數字推導是正確的,那麽,要使un預言真如我們所知的這樣,完全回到正軌,而且繼續完美無瑕地展下去,我們就必須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少數人的反應,甚至是個人的反應,才有可能。”
“非常正確。既然心靈控製的數字無法做到這一點,偏逸現象就不可能消失,更不可能永遠不再出現。現在您應該明白,我剛才為什麽會說:謝頓計劃的瑕疵就在於完美無瑕。”
席言者馬爾蒂尼做出了結論:“現在隻有兩種可能,一是un預言中的確還有偏逸現象,二是你的數字推導有錯誤。由於我必須承認,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un預言並未顯現任何偏逸現象,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你的推導出了問題,然而,我又無法找出任何謬誤或無心之失。”
“您犯了二分法錯誤,”維納說:“您排除了第三種可能性。事實上這兩者可以同時成立,也就是說謝頓計劃不再有任何偏逸現象,而我的數學推導也完全正確,雖然根據我的推導,前者絕對不可能出現。”
“我看不出有什麽第三種可能。”
“假如un預言被某種先進的數字心靈控製學方法控製,這個先進方法越了我們現有的成就,可以預測一小群人的反應,甚至也許連個人的反應都能預測。在這個前提,也唯有在這個前提下,根據我的數字推導,un預言才可能擺脫所有的偏逸現象!”
席言者馬爾蒂尼沉默不語,過了好一陣子,他才又開口道:“你所謂的那種先進的數字心靈控製學方法,我從來就未曾聽說過,聽你的口氣,我可以確定你也沒有概念。如果連你我都不知情,那麽,某位或某些言者展出這種‘微觀數字學’――讓我暫且這樣稱呼它――而能對圓桌會議其他成員保密,這種機會幾乎是無限小。你同意我的說法嗎?”
“我同意。”
“那麽我們又隻剩下兩種可能,一是你的分析有誤,二是‘微觀數字學’的確存在,卻並未掌握在第三宇宙燈塔手中。”
“完全正確,席言者,第二種可能一定就是事實。”
“你能否證明這個立論的真實性?”
“我無法以任何正式的方法證明,但是請您回想一下,曆史上不是已經出現過一個人,可以借由操縱個體,而直接影響整個un預言嗎?”
“我猜你指的是小泉。”
“沒錯,當然就是他。”
“小泉專事破壞,如今的問題卻是un預言進行得太過順利,太過於接近完美,而你的推導證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現在應該找的是一個‘反小泉’――某個能夠像小泉一樣改寫un預言,可是動機卻完全相反,並不是要令它瓦解,而是想使它精益求精的人。”
“完全正確,席言者,我隻恨自己無法表達得這樣鞭辟入裏。小泉是何方神聖?他是一個突變異種,他又是從哪裏冒出來的?為什麽會具有那種異能?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難道不可能有更多類似的人嗎?”
“顯然不會有,小泉最著名的特點在於他無法生育,他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莫非你認為那隻是個傳說?”
下周小封堆
維納敢打賭自己已經占了上風,他決定乘勝追擊,不讓席言者馬爾蒂尼有喘息機會。他迅即以訓人的口氣說:“席言者,一般人都相信,un預言經過了偏逸世紀的重大扭曲後,是達爾文又令它回到正軌,然而這隻不過是一種信念而已。隻要仔細研究元光體,您就可以現,直到達爾文死後二十年,偏逸藍線才完全消失,而從那時候開始,就再也沒有出現任何藍線。我們將這一點,想歸功於達爾文之後的數代席言者,但這卻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不大可能?縱使我們這幾位都比不上達爾文,可是――為什麽不大可能?”
“能否準許我來示範一下,席言者?利用心靈控製學的數字,我能夠很清楚地證明,偏逸藍線完全消失的機率太小,不管第三宇宙燈塔如何努力,也幾乎無法辦到。我的示範得花上半個小時,您必須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如果您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興趣的話,大可不必答應我的要求。我還有另一個機會,就是請求召開言者圓桌會議,當場向所有言者公開示範。不過那樣會浪費我的時間,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辯。”
“對,而且可能會讓我丟臉――現在就示範吧。不過我要先警告你――”席言者馬爾蒂尼力圖挽回頹勢,“假如你給我看的東西毫無價值,我一輩子會記得的。”
“如果真的毫無價值,”維納以驕傲的口氣輕鬆化解了對方的攻勢,“我會當場向您辭職。”
整個示範過程比預定時間出許多,因為從頭到尾,席言者馬爾蒂尼都在緊緊逼問許多數字內容。
由於維納使用“微光體”極為熟練,因此節省了一點時間,否則整個過程還會拖得更長。微光體能將謝頓計劃任何部分以全訊畫麵顯示,無需借用牆壁作熒幕,也不要書桌那麽大的控製台。這種裝置在十年前才正式啟用,席言者從未學會操作的訣竅。這一點維納很明白,而席言者也知道瞞不過他。
維納將微光體掛在大拇指上,用其他四根指頭操作控製鈕。他的手指從容挪移,仿佛是在演奏某種樂器。
維納用微光體產生的方程式,隨著他的解說不斷地前後運動,看來就像是許多條蛇在空中飛舞。在必要的時候,他可以隨時叫出“定義”,列出“公設”,畫出二維與三維圖表。
維納的解說清晰而精辟,終於使得席言者馬爾蒂尼甘拜下風。最後,他心悅誠眼地問道:“我不記得看過這樣的分析,這是什麽人做出來的?”
“馬爾蒂尼先生,這是我自己的成果。有關這方麵的數字基礎,我也已經表過了。”
“非常傑出的創見,維納。你能做出這種成績,一旦我死了,或者退位的話,下一代席言者很可能就是你。”
“我倒沒有想過這一點,馬爾蒂尼先生――可是既然您不可能相信,我索性就收回這句話。事實上,我的確想過這件事,並且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席言者。因為不論是誰繼任這個職位,都必須采取一個唯有我才清楚的方案。”
“說得好,”席言者接口道:“誇張的謙虛是很危險的。究竟是什麽樣的方案?也許現任的席言者同樣能做到。即使我已老得無法像你那樣有所突破,但至少還有能力接受你的指導。”
這實在是相當大方的讓步,維納完全沒有料到,頓時感覺心中充滿了溫暖,雖然明知這正是老前輩意料中的反應。
“謝謝您,馬爾蒂尼先生,因為我實在太需要您助我一臂之力。沒有您的英明領導,我自己不可能掌握圓桌會議。”
“那麽,我想您已經從我剛才的示範中看出來,我們采取的對策不可能矯正偏逸世紀,也無法使所有的偏逸現象從此消失。”
“這點我很清楚,”馬爾蒂尼先生說:“假定你的數字推導是正確的,那麽,要使un預言真如我們所知的這樣,完全回到正軌,而且繼續完美無瑕地展下去,我們就必須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少數人的反應,甚至是個人的反應,才有可能。”
“非常正確。既然心靈控製的數字無法做到這一點,偏逸現象就不可能消失,更不可能永遠不再出現。現在您應該明白,我剛才為什麽會說:謝頓計劃的瑕疵就在於完美無瑕。”
席言者馬爾蒂尼做出了結論:“現在隻有兩種可能,一是un預言中的確還有偏逸現象,二是你的數字推導有錯誤。由於我必須承認,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un預言並未顯現任何偏逸現象,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你的推導出了問題,然而,我又無法找出任何謬誤或無心之失。”
“您犯了二分法錯誤,”維納說:“您排除了第三種可能性。事實上這兩者可以同時成立,也就是說謝頓計劃不再有任何偏逸現象,而我的數學推導也完全正確,雖然根據我的推導,前者絕對不可能出現。”
“我看不出有什麽第三種可能。”
“假如un預言被某種先進的數字心靈控製學方法控製,這個先進方法越了我們現有的成就,可以預測一小群人的反應,甚至也許連個人的反應都能預測。在這個前提,也唯有在這個前提下,根據我的數字推導,un預言才可能擺脫所有的偏逸現象!”
席言者馬爾蒂尼沉默不語,過了好一陣子,他才又開口道:“你所謂的那種先進的數字心靈控製學方法,我從來就未曾聽說過,聽你的口氣,我可以確定你也沒有概念。如果連你我都不知情,那麽,某位或某些言者展出這種‘微觀數字學’――讓我暫且這樣稱呼它――而能對圓桌會議其他成員保密,這種機會幾乎是無限小。你同意我的說法嗎?”
“我同意。”
“那麽我們又隻剩下兩種可能,一是你的分析有誤,二是‘微觀數字學’的確存在,卻並未掌握在第三宇宙燈塔手中。”
“完全正確,席言者,第二種可能一定就是事實。”
“你能否證明這個立論的真實性?”
“我無法以任何正式的方法證明,但是請您回想一下,曆史上不是已經出現過一個人,可以借由操縱個體,而直接影響整個un預言嗎?”
“我猜你指的是小泉。”
“沒錯,當然就是他。”
“小泉專事破壞,如今的問題卻是un預言進行得太過順利,太過於接近完美,而你的推導證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現在應該找的是一個‘反小泉’――某個能夠像小泉一樣改寫un預言,可是動機卻完全相反,並不是要令它瓦解,而是想使它精益求精的人。”
“完全正確,席言者,我隻恨自己無法表達得這樣鞭辟入裏。小泉是何方神聖?他是一個突變異種,他又是從哪裏冒出來的?為什麽會具有那種異能?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難道不可能有更多類似的人嗎?”
“顯然不會有,小泉最著名的特點在於他無法生育,他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莫非你認為那隻是個傳說?”
下周小封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