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梅山我從小喜歡捉泥鰍。大約五六歲開始,我每天中午都外出捉泥鰍。開始在圳裏捉,後來便到田裏捉。開始捉到不多,後來慢慢捉得多了起來,以致我對泥鰍的習性|分布情況都了如指掌。於是有人對我說,你要堅持下去,便要變泥鰍梅山(捉泥鰍捉到有神相助,便稱泥鰍梅山)了,於是我白天晚上都在想如何成為泥鰍梅山。|恰巧遠在外縣的舅爺爺來了,聽人說他是泥鰍梅山。於是我死死地纏住他,要他告訴我成為泥鰍梅山的方法。他開始不教,被我死纏爛打,*得他沒辦法,他隻好答應了。
於是,舅爺爺在我家神龕一邊的地上裝了香,口裏念念有詞,說是已經請了師傅,要我連續捉七七四十九天泥鰍,無論碰到什麽情況,都不能停止,每次捉泥鰍時要換香,七七四十九天後便會成為泥鰍梅山。
我按照舅爺爺的說法開始煉梅山。第一次,我裝了香出去,心想,我已經請起了師傅,應該多捉些了。可事實並非如此,我和平時捉得差不多,回來時心想,請師傅和沒請師傅,還不是一樣!
但我沒有灰心,連續幾天都堅持著。在同一條圳裏捉,從第五天開始,我比以前捉得多些。不過我想,這不是我請的師傅在起作用,隻是連續捉了五天,我已經掌握了這條圳裏泥鰍的活動規律,所以才捉得多些。
我繼續在這條圳裏捉,我不僅知道泥鰍所在的地方,而且知道不同地方的泥鰍要用不同的捉法。淺水地方的泥鰍,用手輕輕地摸,當觸到泥鰍時,手要特別輕,然後將另一隻手輕輕放下水去,在泥鰍不知不覺中將它輕輕捧起來。(.好看的小說)但當快要把它捧出水麵時,度要快,趁它毫不防備,將它捧出水麵,然後在岸上將泥巴扒開,捧著泥鰍入簍。因此,我們這裏流行一句俗語:泥鰍要捧,小孩聽哄。
深水地方的泥鰍這樣捉就不行了。因為水太深,你在捧上來的過程中,泥鰍就會有知覺,因而它會溜掉。隻好將圳兩頭用泥堵住,將堵住的這段的水拂幹,然後用雙手挖泥巴,依次挖,每次挖的泥要薄,這樣即使小根的泥鰍也能被現。不過也很講究技巧,比如拂水,便隻要拂一段。下一段便隻要把前麵堵住,將這段的水放入拂幹的那段,便可捉了。
在這條圳裏,我連續捉了十七八天,便越捉越多,到後來,隻要出去一會兒,便可以捉到一二斤,村裏的人就講我已經變成泥鰍梅山,我自己也覺得我已經煉成了,便沾沾自喜地去向舅爺爺報喜。哪知舅爺爺聽我一講,便哈哈大笑說:“你才煉了十七八天,便變成梅山了?還差得遠哩。你到大壟裏那田裏去捉一下試試看。”
我當時就很不服氣,心想,難道田裏捉和圳裏捉便不同?我偏要捉一捉讓你看。第十九天,我在家裏裝了香,便不再去熟悉的圳裏捉,而是到大壟的田裏去捉。
大壟裏田連著田,一望無際,我隨便撿了一丘山腳下的田便捉起來。我采用圳裏淺水處捉泥鰍的方法,一路摸下去,結果捉了大半天,連泥鰍的影子都沒碰到,反而被田主臭罵了一頓,說我把他插的禾苗扯脫了不少。最後田主說:“你哪裏這樣傻,像這樣山腳的田裏,泥質不肥,微生物少,養不出泥鰍,加之每年打了禾後,田就曬得開了坼,哪裏還有泥鰍活下去?”
我心煩意亂地回到家裏,心想,我算什麽泥鰍梅山?連一個沒捉過泥鰍的人都懂的道理,我卻不懂。我於是向舅爺爺請教,舅爺爺指點了我,他說,那些低窪長年積水的田裏泥鰍才多。田裏的泥鰍常常在腳印氹裏,溫度一高,就會鑽出泥巴到水麵上來吸收空氣,人一去它又會鑽入泥巴,把水攪渾。
按照舅爺爺的指點,我很快地學會在田裏捉泥鰍的方法。我不僅能在渾水腳印氹裏把泥鰍捧上來,而且學會了一門絕技,隻要看到哪裏有泥鰍洞,就用右手食指順著洞尋下去,當觸到泥鰍頭部時,大拇指便迅掐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掐住泥鰍,拖出水麵。
用這種方法,我每天都會捉到四五斤泥鰍,而且每天都以將近半斤的度遞增。這時,我又想,我應該已經變成泥鰍梅山了。可舅爺爺說:“還隻煉了三十多天,離七七四十九天還差一截。”
我於是繼續捉下去,當我捉到每天**斤泥鰍時,情況突然逆轉。那天,我照常來到大壟田裏捉泥鰍。
一下田,就看到一個又大又圓的洞,我心裏暗暗高興,以為這次這根泥鰍起碼有一二兩重。我用食指順著洞犁下去,當觸到泥鰍的頭時,我用大拇指和實質用力一夾,便迅往上提,我感到這條泥鰍有點不對:一是拖動時,泥鰍向裏縮的力比較大,以致拖出洞時,還費了一把勁;二是手摸著泥鰍時,有種冰冷的感覺。但我來不及多想,已把泥鰍捉了出來。
捉出來再看時,顯然不是一根泥鰍,卻像一根黃鱔。我想,黃鱔就黃鱔吧,反正也可以吃。但我一看那尾巴時,不禁心寒起來。那尾巴是圓的,而黃鱔的尾巴是扁的。再看頭,那“黃鱔”的嘴裏還吐著信子!蛇!我馬上反應過來,趕快把手一摔,那條蛇被拋出去,落到水田裏。我嚇得怔在原地不動。那蛇可能也是嚇呆了,竟也浮在水麵不動,瞪著眼睛看著我。我怔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返身跳上田坑,心還在怦怦跳過不停。
我不敢再在田裏捉,於是向那條圳裏走。來到平時捉得最多的地方。彎下腰,正準備將手掐入泥中,忽然看到圳裏水中現出一個紅紅的蛇頭,那蛇見有人,突然從水中衝上岸,占據一個高石頭,直立起來,眼睛惡狠狠得瞪著我。我一看,是條雞公蛇。這種蛇有時會跟人比高。據說人要是比贏,蛇就會死;蛇要是比贏,人就會死。我忙站起來卻跟蛇比高。可是那根蛇在石頭上,有是垂直樹立,所以我和它一比,竟然還差了一大截。我將手舉起來,還是沒蛇高,將雙腳踮起來,還是差了一點。我急中生智,扯下褲帶,向空中一拋,褲帶在空中高高立起,遠遠地過了蛇。蛇一看,人比它高,便倒了下來,眼神淒迷地溜走了。
這一天,我無論走到哪裏,不是碰到蛇就是沒有捉到泥鰍。我第一次放空了。
不過,我並沒有停下來,我以為那一天是偶然的。第二天照常裝香出去捉泥鰍。不過和前一天一樣,不是碰到蛇就是沒有捉到多少泥鰍。
一連四五天都如此,我真有些灰心,想打退堂鼓了。這時舅爺爺來了,給我介紹了一種方法。出去捉泥鰍時,拿一根活泥鰍去,動手捉時,將這根活泥鰍的尾巴咬去,然後將它丟到捉泥鰍的地方的前方,當你捉到這根泥鰍時,便不可再捉。
我用舅爺爺的方法一試,果然靈。那天,我才捉到兩三斤泥鰍,當我捉到那根泥鰍時,我便回了家。以後天天都是如此,每天隻能捉到兩三斤,有時更少。這樣又過了七八天,這天舅爺爺又來了,對我說:“你已經煉成泥鰍梅山了。”於是把香撤去,問我:“你還想捉到很多泥鰍嗎?”我說:“我已經想通了,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捉。”舅爺爺說:“你已經是真正的泥鰍梅山了。”
我變成泥鰍梅山後,還是經常捉泥鰍。直到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學,以後基本沒有捉了。現在我已經不是泥鰍梅山了。不過回想起來,我礪煉泥鰍梅山的過程,和做任何事的過程一樣,有誠心,堅持下去,熟練到“以神遇而不是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地步,就變成梅山。所以不隻有泥鰍梅山,還會有黃鱔梅山,漁梅山,挖土梅山,所有工作都有梅山。隻要你誠心去練,你就回成為你那個工作領域的梅山。
於是,舅爺爺在我家神龕一邊的地上裝了香,口裏念念有詞,說是已經請了師傅,要我連續捉七七四十九天泥鰍,無論碰到什麽情況,都不能停止,每次捉泥鰍時要換香,七七四十九天後便會成為泥鰍梅山。
我按照舅爺爺的說法開始煉梅山。第一次,我裝了香出去,心想,我已經請起了師傅,應該多捉些了。可事實並非如此,我和平時捉得差不多,回來時心想,請師傅和沒請師傅,還不是一樣!
但我沒有灰心,連續幾天都堅持著。在同一條圳裏捉,從第五天開始,我比以前捉得多些。不過我想,這不是我請的師傅在起作用,隻是連續捉了五天,我已經掌握了這條圳裏泥鰍的活動規律,所以才捉得多些。
我繼續在這條圳裏捉,我不僅知道泥鰍所在的地方,而且知道不同地方的泥鰍要用不同的捉法。淺水地方的泥鰍,用手輕輕地摸,當觸到泥鰍時,手要特別輕,然後將另一隻手輕輕放下水去,在泥鰍不知不覺中將它輕輕捧起來。(.好看的小說)但當快要把它捧出水麵時,度要快,趁它毫不防備,將它捧出水麵,然後在岸上將泥巴扒開,捧著泥鰍入簍。因此,我們這裏流行一句俗語:泥鰍要捧,小孩聽哄。
深水地方的泥鰍這樣捉就不行了。因為水太深,你在捧上來的過程中,泥鰍就會有知覺,因而它會溜掉。隻好將圳兩頭用泥堵住,將堵住的這段的水拂幹,然後用雙手挖泥巴,依次挖,每次挖的泥要薄,這樣即使小根的泥鰍也能被現。不過也很講究技巧,比如拂水,便隻要拂一段。下一段便隻要把前麵堵住,將這段的水放入拂幹的那段,便可捉了。
在這條圳裏,我連續捉了十七八天,便越捉越多,到後來,隻要出去一會兒,便可以捉到一二斤,村裏的人就講我已經變成泥鰍梅山,我自己也覺得我已經煉成了,便沾沾自喜地去向舅爺爺報喜。哪知舅爺爺聽我一講,便哈哈大笑說:“你才煉了十七八天,便變成梅山了?還差得遠哩。你到大壟裏那田裏去捉一下試試看。”
我當時就很不服氣,心想,難道田裏捉和圳裏捉便不同?我偏要捉一捉讓你看。第十九天,我在家裏裝了香,便不再去熟悉的圳裏捉,而是到大壟的田裏去捉。
大壟裏田連著田,一望無際,我隨便撿了一丘山腳下的田便捉起來。我采用圳裏淺水處捉泥鰍的方法,一路摸下去,結果捉了大半天,連泥鰍的影子都沒碰到,反而被田主臭罵了一頓,說我把他插的禾苗扯脫了不少。最後田主說:“你哪裏這樣傻,像這樣山腳的田裏,泥質不肥,微生物少,養不出泥鰍,加之每年打了禾後,田就曬得開了坼,哪裏還有泥鰍活下去?”
我心煩意亂地回到家裏,心想,我算什麽泥鰍梅山?連一個沒捉過泥鰍的人都懂的道理,我卻不懂。我於是向舅爺爺請教,舅爺爺指點了我,他說,那些低窪長年積水的田裏泥鰍才多。田裏的泥鰍常常在腳印氹裏,溫度一高,就會鑽出泥巴到水麵上來吸收空氣,人一去它又會鑽入泥巴,把水攪渾。
按照舅爺爺的指點,我很快地學會在田裏捉泥鰍的方法。我不僅能在渾水腳印氹裏把泥鰍捧上來,而且學會了一門絕技,隻要看到哪裏有泥鰍洞,就用右手食指順著洞尋下去,當觸到泥鰍頭部時,大拇指便迅掐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掐住泥鰍,拖出水麵。
用這種方法,我每天都會捉到四五斤泥鰍,而且每天都以將近半斤的度遞增。這時,我又想,我應該已經變成泥鰍梅山了。可舅爺爺說:“還隻煉了三十多天,離七七四十九天還差一截。”
我於是繼續捉下去,當我捉到每天**斤泥鰍時,情況突然逆轉。那天,我照常來到大壟田裏捉泥鰍。
一下田,就看到一個又大又圓的洞,我心裏暗暗高興,以為這次這根泥鰍起碼有一二兩重。我用食指順著洞犁下去,當觸到泥鰍的頭時,我用大拇指和實質用力一夾,便迅往上提,我感到這條泥鰍有點不對:一是拖動時,泥鰍向裏縮的力比較大,以致拖出洞時,還費了一把勁;二是手摸著泥鰍時,有種冰冷的感覺。但我來不及多想,已把泥鰍捉了出來。
捉出來再看時,顯然不是一根泥鰍,卻像一根黃鱔。我想,黃鱔就黃鱔吧,反正也可以吃。但我一看那尾巴時,不禁心寒起來。那尾巴是圓的,而黃鱔的尾巴是扁的。再看頭,那“黃鱔”的嘴裏還吐著信子!蛇!我馬上反應過來,趕快把手一摔,那條蛇被拋出去,落到水田裏。我嚇得怔在原地不動。那蛇可能也是嚇呆了,竟也浮在水麵不動,瞪著眼睛看著我。我怔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返身跳上田坑,心還在怦怦跳過不停。
我不敢再在田裏捉,於是向那條圳裏走。來到平時捉得最多的地方。彎下腰,正準備將手掐入泥中,忽然看到圳裏水中現出一個紅紅的蛇頭,那蛇見有人,突然從水中衝上岸,占據一個高石頭,直立起來,眼睛惡狠狠得瞪著我。我一看,是條雞公蛇。這種蛇有時會跟人比高。據說人要是比贏,蛇就會死;蛇要是比贏,人就會死。我忙站起來卻跟蛇比高。可是那根蛇在石頭上,有是垂直樹立,所以我和它一比,竟然還差了一大截。我將手舉起來,還是沒蛇高,將雙腳踮起來,還是差了一點。我急中生智,扯下褲帶,向空中一拋,褲帶在空中高高立起,遠遠地過了蛇。蛇一看,人比它高,便倒了下來,眼神淒迷地溜走了。
這一天,我無論走到哪裏,不是碰到蛇就是沒有捉到泥鰍。我第一次放空了。
不過,我並沒有停下來,我以為那一天是偶然的。第二天照常裝香出去捉泥鰍。不過和前一天一樣,不是碰到蛇就是沒有捉到多少泥鰍。
一連四五天都如此,我真有些灰心,想打退堂鼓了。這時舅爺爺來了,給我介紹了一種方法。出去捉泥鰍時,拿一根活泥鰍去,動手捉時,將這根活泥鰍的尾巴咬去,然後將它丟到捉泥鰍的地方的前方,當你捉到這根泥鰍時,便不可再捉。
我用舅爺爺的方法一試,果然靈。那天,我才捉到兩三斤泥鰍,當我捉到那根泥鰍時,我便回了家。以後天天都是如此,每天隻能捉到兩三斤,有時更少。這樣又過了七八天,這天舅爺爺又來了,對我說:“你已經煉成泥鰍梅山了。”於是把香撤去,問我:“你還想捉到很多泥鰍嗎?”我說:“我已經想通了,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捉。”舅爺爺說:“你已經是真正的泥鰍梅山了。”
我變成泥鰍梅山後,還是經常捉泥鰍。直到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學,以後基本沒有捉了。現在我已經不是泥鰍梅山了。不過回想起來,我礪煉泥鰍梅山的過程,和做任何事的過程一樣,有誠心,堅持下去,熟練到“以神遇而不是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地步,就變成梅山。所以不隻有泥鰍梅山,還會有黃鱔梅山,漁梅山,挖土梅山,所有工作都有梅山。隻要你誠心去練,你就回成為你那個工作領域的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