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絕世神(法)功(術)一出手,首先被震撼的就是趙昆麾下的隋軍。
“真天路也!”作為先頭部隊打第一陣的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長大了嘴巴,半晌才讚歎出來。
而其他隋軍的表現也搞不到哪裏去,見到一座冰組成的山坡從河麵拔地而起一直向著遠方的黎陽城快速延伸,本來就相當亂的隋軍軍陣這下更是亂七八糟的。最後還是提前有了心理準備的軍官們反應比較快,回過神來以後就開始整隊。折騰了大半個時辰,隋軍的前軍才沿著正在擴張的冰路向著黎陽城牆走過去。
隋軍這邊鬧出來這麽大的動靜,要說瓦崗軍不知道,那就是真的yy小說了。實際上,瓦崗的斥候灑出來的相當多,為瓦崗軍偵查著這片區域。
冷兵器時代守城,也很少有死守城池這一說的,想守住城池必須要打野戰,不然可不僅僅是把主動權拱手讓人的問題,從戰略到士氣,都會很被動。除非犯二或者迫不得已,很少有坐困愁城,任敵來攻的。
也許是隋軍一路走一路平叛同時玩命搜刮糧餉給了瓦崗方麵一些錯覺,在得到隋軍大軍開始在南線大舉攻城掠地的消息之前,李密仍舊覺得沒必要改變計劃。在他看來,隋軍有了一些糧草,但是大概並不多,不然他們也不必每到一地就大肆抄掠,從那些被打為反賊人家弄到糧食和銀錢。無論如何,他們也沒辦法和先後拿下了洛口倉等地的瓦崗相比。
況且,以宇文化及表現出來的高傲和自信,假如隋軍有了一定的軍糧,那他們就應該放手攻打瓦崗這個所有反叛勢力裏麵威勢最大、糧食最多的,來個因糧於敵。
退一步說,就算對方糧餉無憂,可驍果思歸,軍心不穩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他們也不可能長期和瓦崗對峙。隻要看宇文化及一路打過來,從沒在任何城池留下這些來自關中的精銳就知道了——他怕是不得不西進。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宇文化及的離開,他的後方又開始跳出來各種不知死活的反賊了。
雖然宇文化及之前殺了一茬,殺的人人膽寒。可架不住有別的勢力暗中出手,有些人鼠目寸光。再加上隋軍沒有把江南等地都清掃一遍,隨著宇文化及帥軍西歸,留守隋軍的主力龜縮在大的城池裏的場麵似乎很快會再次來臨。
不過,江南亂象起不起來和如今的李密毫無關係。當斥候報告他們所見的時候,他覺得完全是無稽之談,差點下令把他們打出去。隻是,冰路形成的速度不慢,隋軍進軍的速度也不慢,很快,城頭的守軍也向李密報告了這一情況,讓他大驚失色。
等到李密親自上了城頭,遠遠的看到那座冰路之後,終於變色。
“這、這、這,宇文化及到底是怎麽搞出這一出的?我軍固守城池還有什麽用?”李密來回走個不停,臉上的血色肉眼可見的消散了不少,哪裏還有當初指揮若定的氣度?
宇文化及指揮下的驍果,戰力天下第一幾乎快成了公認的。畢竟這是大隋王朝的禁衛,訓練有素,不少部隊更是久經戰陣,精銳程度可以比瓦崗老營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宇文化及組建的那隻身披白袍的騎兵,很難讓人不把他們和八十九年前的那隻“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軍隊聯係起來。
偏偏,黎陽的瓦崗軍隊剛剛調走了一批,由徐世勣、王伯當等人帶領,南下支援。
別看宇文化及隻有步騎兩萬,而瓦崗號稱動用三十萬大軍征討宇文化及,但實際上兩邊的兵力對不可不是那麽一回事兒。
宇文化及那兩萬人,可是實打實的兩萬戰兵——多方麵反饋,從瓦崗安插的棋子、和瓦崗有來往的隋臣等等一直到某些反宇文化及實力給他的信息都是如此。而且宇文化及一向也懶得去誇耀自己的兵力。
然而,這年頭大部分軍事行動,動用個七八萬人就能號稱十萬,軍事欺詐的時候千八百人就敢號稱十萬大軍也是常態,李密自然也不例外。
何況像這種賊寇出身的“義軍”他們的大軍標準要比那些原本是隋軍的割據勢力低不少。
通常,他們的人數是把裹挾的平民、老弱病殘和家眷都算上的。某某人“舉義”以後,一說聚眾多少多少萬,勢力多少多少人,算的都不是純粹的兵馬,而是這種人頭。當然,按隋軍的算法或者政府的記錄,反賊就是反賊,不管男女老幼,聚眾作亂就是聚眾作亂,按人頭算功的話肯定都算——要不怎麽會有殺良冒功的空間呢?
隋軍那邊也有這種情況,在湊整的時候,會把雜兵、民夫等等都算作兵力。這個算法下,手裏有個七八萬人就可以號稱十萬大軍了,不過能打的還是那些久經戰陣的府兵。因此兩軍交戰,無論是隋軍平叛之戰還是“義軍”交戰,經常上千精銳就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比如倉城之戰的時候,王世充打李密,按照雙方的說法,兩邊得是累計幾十萬人交兵,然後李密以一千多精銳對抗從洛水上過來的王世充全部人馬,居然隻是節節敗退。洛口城下一戰,又來了幾百精銳,就把王世充打的全線潰敗,狼狽逃竄,在洛水淹死了上萬人。
張須陀在大海寺,也是被一千多瓦崗輕騎伏兵打的軍隊四散潰敗,再也組織不起來。在本來的曆史線上,輔公佑打李子通,也是兩千多“上募”(杜伏威組建的精銳部隊)就打退了李子通的數萬主力,杜伏威義子王雄更是用幾百人偷襲,打的對方幾萬大軍潰散,全部散了個幹淨。
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是核心部隊少,一個是部隊組織度低,實際能作戰的部隊並沒有說的那麽多的結果。
從南北朝開始,中國就開始走上了府兵製路線。到了隋文帝時期,府兵製得到了健全,徹底的兵農合一。沒錯,就是兵農合一而不是兵農分離。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是這個年代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也是軍隊主力和骨幹。
能比府兵更加專業的,就是朝廷的禁衛,將領的親軍,以及大門閥偷偷畜養的私兵,這些都是脫產軍人,後者被抓到了更是一個大罪——私畜死士。
隋軍的作戰模式是一般的戰爭就近出動靠近衝突處的府兵,如平叛江南與嶺南時,出動的荊州一帶的府兵,反擊突厥時,出動的是關中隴右的府兵,如果是大規模敵軍入侵,則是由京城附近的番上部隊(各地府兵輪流到京師當守衛),左右衛的大軍出擊迎戰。同時開始征發各地的府兵,由鷹揚郎將帶領,到指定地方集結,由所在的十二衛的大將軍再來派人指揮。鷹揚郎將起的主要是平時的訓練,管理的職責,戰時的指揮一般是由十二衛的職業將軍來負責。
此外郡司馬或者都尉管理的州郡兵,不在府兵的序列,這些部隊也不是為了大規模野戰而編組訓練的,主要是為了維持平時的地方治安。但到了隋末天下大亂時,府兵製度崩壞,基本上沒辦法再征召府兵,這些州郡兵開始成為平叛的主力。比如名將張須陀一開始身為齊郡郡丞,靠的是州郡兵來平叛的,直到後麵身為河南道黜置大使後,才能指揮正規的野戰府兵平叛。
就瓦崗目前的情況來說,能打,而且能跟宇文化及的驍果打的,大概隻有老營的核心部隊。也就是隋軍眼裏的積年老匪,賊寇中的骨幹。瓦崗軍這號稱出來的三十萬大軍,拉到平地上去打,如果老營被擊潰,說不得這三十萬人轉瞬就散得幹幹淨淨了。
說到底,雖然大亂了這麽多年,見過血的部隊不少,可是那些真正打過大仗的,又稱得上精銳的還得數原本的府兵。奈何從三征高句麗開始,損失的太多。楊廣時期,又屢次征召(早期皇帝派大將平判,都是帶的府兵),偏偏那些老於戰陣的府兵消耗之後得不到補充。到了後期,混亂的局麵之下更是征發不了府兵,各地都是以州郡兵自保。
義軍和義軍打,很多時候規模雖然很大,也脫不開土匪亂鬥的模式。很多在平亂過程中領著州郡兵割據一方的,包括王世充這個就任東都留守的時候府兵製已經崩壞的梟雄(他的起家部隊是在淮南招募的新軍),其主力部隊的經驗也就是來自於對“義軍”的鎮壓,可能殺的人不少,但從訓練程度到正規野戰的經驗就嗬嗬了。
因此戰力強勢與否,除了看兵力多少,還要看精銳與否,特別是有多少打過仗的府兵部隊或是被轉化進軍隊的府兵。因此握有隋軍駐紮邊疆對抗突厥的府兵,又收編了大批長安番上部隊的李唐,被有識之士看好也是很正常的。
偏偏,李密的軍隊要對抗的,是少數幾個握有成建製隋軍精銳野戰部隊勢力之一的宇文化及。而瓦崗這三十萬大軍,一開始就分別駐紮在衛州城、黎陽城和兩者之間的童山上,互為掎角之勢,現在又調走了幾萬人南下……
————————————
鬧哄哄的聲音逐漸接近黎陽城頭,隋軍號角的嗚咽聲、大鼓的敲擊聲漸漸響起。李密也想派人出去阻截,奈何這條逐漸升高的冰路兩側是光滑而垂直的,瓦崗軍也隻能匯聚在城頭準備迎戰。
所幸這條冰路的寬度不能算長,隻有區區十幾丈寬,瓦崗軍幹脆在冰路即將延伸過來的位置囤積重兵,準備迎戰。
寬闊的正麵,最前方就是宇文成部,他率領的是本部兩千多人,用最精銳的步兵作為刀鋒,踏著鼓號,順著冰路前進。隨著他們走完了上坡路程,開始進入下坡的衝刺階段——這條路的最高點足有三十丈高,成了隋軍居高臨下的局麵。
沒過一會兒,對麵瓦崗軍的嚷嚷聲已經越來越近了,似乎對麵有人在軍中鼓動士氣,一陣陣的呐喊像聲浪一般從遠處奔湧過來。宇文成都笑了笑,拉下了麵甲,帶著親軍站回來了步兵隊列之中。
這個時候,瓦崗的旗幟仿佛盡在眼前了。而且空氣中響起了“颼颼”的聲音,隋軍埋著腦袋,舉著盾繼續前進,他們身上也都著了鐵甲,但就怕倒黴被射/在臉上。
不過隨著四下裏清脆的響聲在沉重的腳步聲中傳來,慘叫聲也隨之響起。
眾人隻顧列隊走路,誰也沒用弓箭還擊。
忽然之間空中一枝胳膊粗的弩炮飛來,慘叫聲來開始多了起來。
宇文成都轉頭看了一眼,看到了後麵的隋軍旗幟正緩緩跟來,更多的則是粗大的箭矢從後方飛向瓦崗軍方向。居高臨下的隋軍,特別是上來的白袍軍,很快以弓箭壓製了前方的瓦崗軍。他於是大喝道:“加快腳步,誰要是臨陣後退,休怪本將軍翻臉不認人!”
二十排縱深的隋軍方陣很快開始向前進攻。兩軍相距不足五十步,下麵箭如雨下,前排時不時有人受傷,但周軍重步兵前鋒的攻勢絲毫沒有減弱。前麵三排後麵已經準備好了弓弩,正待靠近了一輪震懾瓦崗軍。
就在這時,宇文成都忽然感到腦袋上微微一重,片刻便聽得“叮叮當當”一陣箭簇撞擊在鐵盔上的聲音。
“祖宗的!”他破口大罵,然後一陣大喊:“放箭!”頓時劈裏啪啦一陣弦響,城頭上的人連滾帶爬亂作一團。
宇文成都趁勢領兵追殺上去,隻見前方拿著長槍的密集方陣也湧了上來。
“殺!”宇文成都提著鳳翅鎦金镋——這玩意是宇文承基塞給他的,說是天寶大將軍就應該用這玩意,不過用著也確實好用,仿佛有種奇特的力量幫助他一般——就身先士卒衝了上去。他一手抓住一枝刺來的長槍,身體猛衝,單手揮起武器橫掃,鳳翅鎦金镋帶著勁風勢不可擋。前麵的瓦崗軍頓時倒了一排。
後麵的隋軍士卒見狀,紛紛猛衝上去增援前方的猛將。連衣服都不齊的瓦崗軍對上全副披甲隋軍,很多時候長槍都刺不投胸甲,而周軍將士提著刀劍靠近後就一頓猛劈,慘叫在四下響起。(未完待續。)
“真天路也!”作為先頭部隊打第一陣的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長大了嘴巴,半晌才讚歎出來。
而其他隋軍的表現也搞不到哪裏去,見到一座冰組成的山坡從河麵拔地而起一直向著遠方的黎陽城快速延伸,本來就相當亂的隋軍軍陣這下更是亂七八糟的。最後還是提前有了心理準備的軍官們反應比較快,回過神來以後就開始整隊。折騰了大半個時辰,隋軍的前軍才沿著正在擴張的冰路向著黎陽城牆走過去。
隋軍這邊鬧出來這麽大的動靜,要說瓦崗軍不知道,那就是真的yy小說了。實際上,瓦崗的斥候灑出來的相當多,為瓦崗軍偵查著這片區域。
冷兵器時代守城,也很少有死守城池這一說的,想守住城池必須要打野戰,不然可不僅僅是把主動權拱手讓人的問題,從戰略到士氣,都會很被動。除非犯二或者迫不得已,很少有坐困愁城,任敵來攻的。
也許是隋軍一路走一路平叛同時玩命搜刮糧餉給了瓦崗方麵一些錯覺,在得到隋軍大軍開始在南線大舉攻城掠地的消息之前,李密仍舊覺得沒必要改變計劃。在他看來,隋軍有了一些糧草,但是大概並不多,不然他們也不必每到一地就大肆抄掠,從那些被打為反賊人家弄到糧食和銀錢。無論如何,他們也沒辦法和先後拿下了洛口倉等地的瓦崗相比。
況且,以宇文化及表現出來的高傲和自信,假如隋軍有了一定的軍糧,那他們就應該放手攻打瓦崗這個所有反叛勢力裏麵威勢最大、糧食最多的,來個因糧於敵。
退一步說,就算對方糧餉無憂,可驍果思歸,軍心不穩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他們也不可能長期和瓦崗對峙。隻要看宇文化及一路打過來,從沒在任何城池留下這些來自關中的精銳就知道了——他怕是不得不西進。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宇文化及的離開,他的後方又開始跳出來各種不知死活的反賊了。
雖然宇文化及之前殺了一茬,殺的人人膽寒。可架不住有別的勢力暗中出手,有些人鼠目寸光。再加上隋軍沒有把江南等地都清掃一遍,隨著宇文化及帥軍西歸,留守隋軍的主力龜縮在大的城池裏的場麵似乎很快會再次來臨。
不過,江南亂象起不起來和如今的李密毫無關係。當斥候報告他們所見的時候,他覺得完全是無稽之談,差點下令把他們打出去。隻是,冰路形成的速度不慢,隋軍進軍的速度也不慢,很快,城頭的守軍也向李密報告了這一情況,讓他大驚失色。
等到李密親自上了城頭,遠遠的看到那座冰路之後,終於變色。
“這、這、這,宇文化及到底是怎麽搞出這一出的?我軍固守城池還有什麽用?”李密來回走個不停,臉上的血色肉眼可見的消散了不少,哪裏還有當初指揮若定的氣度?
宇文化及指揮下的驍果,戰力天下第一幾乎快成了公認的。畢竟這是大隋王朝的禁衛,訓練有素,不少部隊更是久經戰陣,精銳程度可以比瓦崗老營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宇文化及組建的那隻身披白袍的騎兵,很難讓人不把他們和八十九年前的那隻“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軍隊聯係起來。
偏偏,黎陽的瓦崗軍隊剛剛調走了一批,由徐世勣、王伯當等人帶領,南下支援。
別看宇文化及隻有步騎兩萬,而瓦崗號稱動用三十萬大軍征討宇文化及,但實際上兩邊的兵力對不可不是那麽一回事兒。
宇文化及那兩萬人,可是實打實的兩萬戰兵——多方麵反饋,從瓦崗安插的棋子、和瓦崗有來往的隋臣等等一直到某些反宇文化及實力給他的信息都是如此。而且宇文化及一向也懶得去誇耀自己的兵力。
然而,這年頭大部分軍事行動,動用個七八萬人就能號稱十萬,軍事欺詐的時候千八百人就敢號稱十萬大軍也是常態,李密自然也不例外。
何況像這種賊寇出身的“義軍”他們的大軍標準要比那些原本是隋軍的割據勢力低不少。
通常,他們的人數是把裹挾的平民、老弱病殘和家眷都算上的。某某人“舉義”以後,一說聚眾多少多少萬,勢力多少多少人,算的都不是純粹的兵馬,而是這種人頭。當然,按隋軍的算法或者政府的記錄,反賊就是反賊,不管男女老幼,聚眾作亂就是聚眾作亂,按人頭算功的話肯定都算——要不怎麽會有殺良冒功的空間呢?
隋軍那邊也有這種情況,在湊整的時候,會把雜兵、民夫等等都算作兵力。這個算法下,手裏有個七八萬人就可以號稱十萬大軍了,不過能打的還是那些久經戰陣的府兵。因此兩軍交戰,無論是隋軍平叛之戰還是“義軍”交戰,經常上千精銳就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比如倉城之戰的時候,王世充打李密,按照雙方的說法,兩邊得是累計幾十萬人交兵,然後李密以一千多精銳對抗從洛水上過來的王世充全部人馬,居然隻是節節敗退。洛口城下一戰,又來了幾百精銳,就把王世充打的全線潰敗,狼狽逃竄,在洛水淹死了上萬人。
張須陀在大海寺,也是被一千多瓦崗輕騎伏兵打的軍隊四散潰敗,再也組織不起來。在本來的曆史線上,輔公佑打李子通,也是兩千多“上募”(杜伏威組建的精銳部隊)就打退了李子通的數萬主力,杜伏威義子王雄更是用幾百人偷襲,打的對方幾萬大軍潰散,全部散了個幹淨。
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是核心部隊少,一個是部隊組織度低,實際能作戰的部隊並沒有說的那麽多的結果。
從南北朝開始,中國就開始走上了府兵製路線。到了隋文帝時期,府兵製得到了健全,徹底的兵農合一。沒錯,就是兵農合一而不是兵農分離。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是這個年代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也是軍隊主力和骨幹。
能比府兵更加專業的,就是朝廷的禁衛,將領的親軍,以及大門閥偷偷畜養的私兵,這些都是脫產軍人,後者被抓到了更是一個大罪——私畜死士。
隋軍的作戰模式是一般的戰爭就近出動靠近衝突處的府兵,如平叛江南與嶺南時,出動的荊州一帶的府兵,反擊突厥時,出動的是關中隴右的府兵,如果是大規模敵軍入侵,則是由京城附近的番上部隊(各地府兵輪流到京師當守衛),左右衛的大軍出擊迎戰。同時開始征發各地的府兵,由鷹揚郎將帶領,到指定地方集結,由所在的十二衛的大將軍再來派人指揮。鷹揚郎將起的主要是平時的訓練,管理的職責,戰時的指揮一般是由十二衛的職業將軍來負責。
此外郡司馬或者都尉管理的州郡兵,不在府兵的序列,這些部隊也不是為了大規模野戰而編組訓練的,主要是為了維持平時的地方治安。但到了隋末天下大亂時,府兵製度崩壞,基本上沒辦法再征召府兵,這些州郡兵開始成為平叛的主力。比如名將張須陀一開始身為齊郡郡丞,靠的是州郡兵來平叛的,直到後麵身為河南道黜置大使後,才能指揮正規的野戰府兵平叛。
就瓦崗目前的情況來說,能打,而且能跟宇文化及的驍果打的,大概隻有老營的核心部隊。也就是隋軍眼裏的積年老匪,賊寇中的骨幹。瓦崗軍這號稱出來的三十萬大軍,拉到平地上去打,如果老營被擊潰,說不得這三十萬人轉瞬就散得幹幹淨淨了。
說到底,雖然大亂了這麽多年,見過血的部隊不少,可是那些真正打過大仗的,又稱得上精銳的還得數原本的府兵。奈何從三征高句麗開始,損失的太多。楊廣時期,又屢次征召(早期皇帝派大將平判,都是帶的府兵),偏偏那些老於戰陣的府兵消耗之後得不到補充。到了後期,混亂的局麵之下更是征發不了府兵,各地都是以州郡兵自保。
義軍和義軍打,很多時候規模雖然很大,也脫不開土匪亂鬥的模式。很多在平亂過程中領著州郡兵割據一方的,包括王世充這個就任東都留守的時候府兵製已經崩壞的梟雄(他的起家部隊是在淮南招募的新軍),其主力部隊的經驗也就是來自於對“義軍”的鎮壓,可能殺的人不少,但從訓練程度到正規野戰的經驗就嗬嗬了。
因此戰力強勢與否,除了看兵力多少,還要看精銳與否,特別是有多少打過仗的府兵部隊或是被轉化進軍隊的府兵。因此握有隋軍駐紮邊疆對抗突厥的府兵,又收編了大批長安番上部隊的李唐,被有識之士看好也是很正常的。
偏偏,李密的軍隊要對抗的,是少數幾個握有成建製隋軍精銳野戰部隊勢力之一的宇文化及。而瓦崗這三十萬大軍,一開始就分別駐紮在衛州城、黎陽城和兩者之間的童山上,互為掎角之勢,現在又調走了幾萬人南下……
————————————
鬧哄哄的聲音逐漸接近黎陽城頭,隋軍號角的嗚咽聲、大鼓的敲擊聲漸漸響起。李密也想派人出去阻截,奈何這條逐漸升高的冰路兩側是光滑而垂直的,瓦崗軍也隻能匯聚在城頭準備迎戰。
所幸這條冰路的寬度不能算長,隻有區區十幾丈寬,瓦崗軍幹脆在冰路即將延伸過來的位置囤積重兵,準備迎戰。
寬闊的正麵,最前方就是宇文成部,他率領的是本部兩千多人,用最精銳的步兵作為刀鋒,踏著鼓號,順著冰路前進。隨著他們走完了上坡路程,開始進入下坡的衝刺階段——這條路的最高點足有三十丈高,成了隋軍居高臨下的局麵。
沒過一會兒,對麵瓦崗軍的嚷嚷聲已經越來越近了,似乎對麵有人在軍中鼓動士氣,一陣陣的呐喊像聲浪一般從遠處奔湧過來。宇文成都笑了笑,拉下了麵甲,帶著親軍站回來了步兵隊列之中。
這個時候,瓦崗的旗幟仿佛盡在眼前了。而且空氣中響起了“颼颼”的聲音,隋軍埋著腦袋,舉著盾繼續前進,他們身上也都著了鐵甲,但就怕倒黴被射/在臉上。
不過隨著四下裏清脆的響聲在沉重的腳步聲中傳來,慘叫聲也隨之響起。
眾人隻顧列隊走路,誰也沒用弓箭還擊。
忽然之間空中一枝胳膊粗的弩炮飛來,慘叫聲來開始多了起來。
宇文成都轉頭看了一眼,看到了後麵的隋軍旗幟正緩緩跟來,更多的則是粗大的箭矢從後方飛向瓦崗軍方向。居高臨下的隋軍,特別是上來的白袍軍,很快以弓箭壓製了前方的瓦崗軍。他於是大喝道:“加快腳步,誰要是臨陣後退,休怪本將軍翻臉不認人!”
二十排縱深的隋軍方陣很快開始向前進攻。兩軍相距不足五十步,下麵箭如雨下,前排時不時有人受傷,但周軍重步兵前鋒的攻勢絲毫沒有減弱。前麵三排後麵已經準備好了弓弩,正待靠近了一輪震懾瓦崗軍。
就在這時,宇文成都忽然感到腦袋上微微一重,片刻便聽得“叮叮當當”一陣箭簇撞擊在鐵盔上的聲音。
“祖宗的!”他破口大罵,然後一陣大喊:“放箭!”頓時劈裏啪啦一陣弦響,城頭上的人連滾帶爬亂作一團。
宇文成都趁勢領兵追殺上去,隻見前方拿著長槍的密集方陣也湧了上來。
“殺!”宇文成都提著鳳翅鎦金镋——這玩意是宇文承基塞給他的,說是天寶大將軍就應該用這玩意,不過用著也確實好用,仿佛有種奇特的力量幫助他一般——就身先士卒衝了上去。他一手抓住一枝刺來的長槍,身體猛衝,單手揮起武器橫掃,鳳翅鎦金镋帶著勁風勢不可擋。前麵的瓦崗軍頓時倒了一排。
後麵的隋軍士卒見狀,紛紛猛衝上去增援前方的猛將。連衣服都不齊的瓦崗軍對上全副披甲隋軍,很多時候長槍都刺不投胸甲,而周軍將士提著刀劍靠近後就一頓猛劈,慘叫在四下響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