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得江大富臉漲得通紅,他對他閨女的話是絕對的信任,閨女說泡了好就是泡了好。於是大聲說道,“不發芽了我賠!”
“你賠?我知道你如今靠著閨女有錢了,但你賠得起種子你賠得起耽擱農活的日子嗎?”老頭反問道。
孫大強忙說道,“趙老爺子別激動,江二叔告訴我們這些也是好心。如果信得過就泡,信不過就不泡,沒人勉強你一定要泡。”說完又嘿嘿笑了兩聲,“反正我是信得過,我家的種子肯定是要泡的。”
老頭聽了才不說話。
江又梅賣種子又大賺了一筆,剩下的稻子陳之航給他們家留夠了吃的後就都買了回去,除了他家吃他還準備送人。價格是市價的兩倍,江又梅從來講的都是在商言商,一點沒客氣,銀子照單全收。
十月,又開始種冬小麥,這回江又梅家一百多畝的田都種了精品小麥,連著江大富的二十畝田及江大學、趙鐵錘、孫大強幾家同李氏娘家,江又梅都提供了精品小麥種子,同時也都跟他們說這是陳之航提供的種子,想種可以,但必須簽契約,這些麥子隻許賣給陳之航。當然陳之航也會出高價收購。
在江大富家吃飯的時候,陳之航很是遺憾當初收麥子時咋沒想到這種辦法,不然如果今年大麵積種了這種精品小麥,明年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了。江又梅笑著說道,“明年賺不成盆滿缽滿,就等著後年賺羅,錢這東西比命長,咱再拚命都是賺不完的。”
聽了江又梅的話,陳之航高興得飯都多吃了一碗。她說了“咱”呢,看來是沒把自己當外人了。
江大富和李氏看他們這樣,都非常高興。想著苦命的閨女終於能有個好歸宿了。特別是李氏。越看陳之航越高興。
明天是江家第四代長孫滿月的日子,一個月前王氏生了一個七斤重的大胖孫子。老爺子高興啊,想破了腦袋為他取名為江業京。江又梅是寡婦,不好參加這些喜事,就提前送去了一個小銀鐲子、一個小銀鎖及一身小衣服。這在鄉下可是份大禮,小衛氏自然非常滿意,江又書夫婦也是再三感謝。
李氏和江又梅一起從江家老宅出來就回了江大富家,李氏同江又梅說,“我和你爺你爹都看出了陳大爺對你有些意思。他咋還沒來家提親咧?如果他早些來提親,就把你們的事早些辦了。你們的歲數也不小了,早些成親,還能給念小子添個弟弟妹妹。”
江又梅畢竟是現代人,對這些事也不會扭扭捏捏,說道,“哎,主要是念小子不同意,他不願意離開南山居林家去陳府,我咋能放心把他一個人丟家裏。”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倒還好辦。”李氏說。“把念小子放我家。你自去過你的日子,那陳大爺的好條件可是擺在那兒的,別到時人家等不及另找了。”
“那咋行。我咋能跟念兒分開?慢慢來吧,再跟他好好說說。”江又梅說,“至於陳之航,他要實在等不及另找,我也沒辦法。”
李氏一聽就著急了,嗔道,“你這丫頭咋能這麽說,陳大爺那麽好的人可別錯過了,你得想辦法把他的心留住了。念小子從小就強。認準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你要改變他的主意可不容易。他要實在不願意跟你去陳家。還是跟著我過吧,我是他外婆。虧不了他的。再說,我這裏離林家院子又近,他也能時刻看著他的家。等他大了,給他娶房媳婦就可以回林家住了。”
江又梅歎著氣搖搖頭,哪有那麽容易。真要把他丟在外婆家自己另嫁,還不知道他能搞出什麽事來呢。再等等吧。
臘月初,江又山回來了,同時帶來了兩個震驚朝野的消息。第一個消息是禮部尚書武敬彰犯下弑君謀反、陷害忠良等多重重罪,株連九族,男丁全部殺無赦,女眷沒入教坊司。武德妃也被賜白菱自行了結。同時為綿州原知府宋傳雄翻案,招回被流放充軍的人,結果隻剩下一個十一歲的四兒子,其餘人都已經死亡。
第二個消息是撻子被林大帥帶領的北征軍打得連連敗退,用不了多久,定能把撻子打到靳連山以北。現在大遼國內已經分成兩派,一派主戰,繼續抵抗。一派主降,保存不多的實力,自動撤回靳連以北。
隔了兩天,周大奶奶讓人轉給周氏一封信和一個包裹,是蘇婉兒的,大意是大仇得報,她也去跟相公女兒團聚了,包裹裏有幾樣金首飾送給他們留個念想。宋家人看了後,都哭成了一團。周氏專門來跟江又梅請示,她想在院子後麵給蘇婉兒和瑩姐兒燒些紙錢。江又梅點頭同意。
江又梅心也是酸的,榮華富貴過眼雲煙啊。
看看原來的宋家,再看看現在的武家,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都落了個這樣的結局。還有那些可憐的女子,蘇婉兒,武德妃,甚至那個周氏曾經奶過的五歲小女孩,……突然覺得還是在鄉下好,特別是像她現在這樣,不缺吃,不愁穿,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便對著正在專心致誌學習的小包子說,“兒子,你以後不用太發憤的,幹嘛非得考進士考狀元啊,娘也不想戴什麽鳳冠霞帔,咱就在這鄉下平平靜靜過日子多好。”
小包子抬頭看看他娘皺起了眉頭,“娘親說的這些話咋跟我們先生和太爺爺、大舅舅說的不一樣咧,他們都讓我要努力發憤。而且同窗們的長輩也都這麽說的,隻有娘親好奇怪啊,盡說些不思進取的話。”
江又梅伸手平了平他的眉頭說,“娘是感慨世事無常,那些個高官世家,隻要一句話說錯了,一個決策做錯了,就全家掉腦袋,多可怕呀。”
“可當初咱沒說錯話,沒做錯事,二狗子那些人還不是成日裏欺負咱們。如果當初不是趙大伯正好偶見從碧水溪裏救了娘親,娘不是也沒命了。娘沒命了我咋辦?”小包子說,“那時我守著睡著了的娘親
就在想,如果我以後有機會讀書的話,一定要好好發憤,將來考上狀元當了官,就再也沒人敢欺負咱們了。”
這倒也是,當老百姓的也不容易。
小包子又說,“娘,你看原來咱們兩個那麽苦的日子都過來了,現在的日子好過了,你咋還想著離開這個家咧?”小包子說著就爬上了江又梅的腿上,雙手摟著江又梅的脖子說,“娘親,沒事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寧可像原來一樣過窮日子,哪怕餓得肚子難受,攢野果、磨茹攢得很辛苦也賣不了兩個錢,咱還住在旁邊的那個茅草房,也不願意要娘親生出離開我、離開咱們林家的心思。”
小包子似乎好久沒同江又梅這麽親近了,江又梅把下巴放在小包子的頭頂上喃喃說不出話來。
幾天後,林黑壯也收到了媳婦來的信,高興得趕緊拿到屋裏躲著看。出來後,又發布了個八卦消息,林昌祁的小未婚妻竟然是武家女,早在武家出事前的十月,林昌祁就與他的小未婚妻解除了婚約,現在又成了京城貴女們爭搶的老香餑餑,人還沒回京已經有多家去探消息了。
江又梅覺得除了北征軍跟他們有些關係,其它的都與他們無關。
陳府的年禮是宋老頭送去的,送的是江又梅親手做的針線活,祖孫三代一人一套衣裳、一雙鞋子,及一些雞蛋、鵝蛋、肉幹之類的吃食。陳府回的年禮在市價上是遠超他家送的,有吃的、用的及一些筆墨紙硯。
李府的年禮是讓宋望才去送的,是江又梅和周氏一起做的針線活和鄉下的特產。回禮是一些吃食和布料。
臘月二十這天,小包子放假,也是南靈山林家殺年豬的日子。林家的四頭大肥豬已經喂了一年零幾個月,由於吃得好外加侍候得好,足足有兩百多斤。兩母子決定賣三頭,留一頭自家吃。
吃完早飯,江大富一家三口是第一家來的,隨後趙鐵錘家六口全來了。一進院子趙鐵錘就笑道,“念小子可別笑話趙大伯,趙大伯想吃你家的殺豬菜都想了一年多了,這回把全家都帶了來。
趙大娘不好意思地說,“我說我不來,來了又幫不上什麽忙隻能白吃肉,鐵小子硬把我扶了來。”
小包子高興地說,“趙奶奶來了我們才高興咧,往年都是我去你家吃殺豬菜,那個香呀。”他使勁吸了一口口水,“現在終於可以請你們來我家吃殺豬菜了,嗬嗬,你不來我和娘還會專門去請你咧。”
趙鐵錘笑著說,“娘,看我說得對吧,你來就對了,省得人念小子還得抽時間專門去請你。”
孫大強家人多隻來了四口,孫老爹、孫大強夫婦、亮子,小包子一看孫家人沒來齊可不幹了,一定要去孫家請,最後孫大強說,“念小子還要招呼客人就別去了,就讓亮子回去再把我娘叫過來吧。”
小包子一定還要把亮子的妹妹二妞叫來才算罷。
“你賠?我知道你如今靠著閨女有錢了,但你賠得起種子你賠得起耽擱農活的日子嗎?”老頭反問道。
孫大強忙說道,“趙老爺子別激動,江二叔告訴我們這些也是好心。如果信得過就泡,信不過就不泡,沒人勉強你一定要泡。”說完又嘿嘿笑了兩聲,“反正我是信得過,我家的種子肯定是要泡的。”
老頭聽了才不說話。
江又梅賣種子又大賺了一筆,剩下的稻子陳之航給他們家留夠了吃的後就都買了回去,除了他家吃他還準備送人。價格是市價的兩倍,江又梅從來講的都是在商言商,一點沒客氣,銀子照單全收。
十月,又開始種冬小麥,這回江又梅家一百多畝的田都種了精品小麥,連著江大富的二十畝田及江大學、趙鐵錘、孫大強幾家同李氏娘家,江又梅都提供了精品小麥種子,同時也都跟他們說這是陳之航提供的種子,想種可以,但必須簽契約,這些麥子隻許賣給陳之航。當然陳之航也會出高價收購。
在江大富家吃飯的時候,陳之航很是遺憾當初收麥子時咋沒想到這種辦法,不然如果今年大麵積種了這種精品小麥,明年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了。江又梅笑著說道,“明年賺不成盆滿缽滿,就等著後年賺羅,錢這東西比命長,咱再拚命都是賺不完的。”
聽了江又梅的話,陳之航高興得飯都多吃了一碗。她說了“咱”呢,看來是沒把自己當外人了。
江大富和李氏看他們這樣,都非常高興。想著苦命的閨女終於能有個好歸宿了。特別是李氏。越看陳之航越高興。
明天是江家第四代長孫滿月的日子,一個月前王氏生了一個七斤重的大胖孫子。老爺子高興啊,想破了腦袋為他取名為江業京。江又梅是寡婦,不好參加這些喜事,就提前送去了一個小銀鐲子、一個小銀鎖及一身小衣服。這在鄉下可是份大禮,小衛氏自然非常滿意,江又書夫婦也是再三感謝。
李氏和江又梅一起從江家老宅出來就回了江大富家,李氏同江又梅說,“我和你爺你爹都看出了陳大爺對你有些意思。他咋還沒來家提親咧?如果他早些來提親,就把你們的事早些辦了。你們的歲數也不小了,早些成親,還能給念小子添個弟弟妹妹。”
江又梅畢竟是現代人,對這些事也不會扭扭捏捏,說道,“哎,主要是念小子不同意,他不願意離開南山居林家去陳府,我咋能放心把他一個人丟家裏。”
“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倒還好辦。”李氏說。“把念小子放我家。你自去過你的日子,那陳大爺的好條件可是擺在那兒的,別到時人家等不及另找了。”
“那咋行。我咋能跟念兒分開?慢慢來吧,再跟他好好說說。”江又梅說,“至於陳之航,他要實在等不及另找,我也沒辦法。”
李氏一聽就著急了,嗔道,“你這丫頭咋能這麽說,陳大爺那麽好的人可別錯過了,你得想辦法把他的心留住了。念小子從小就強。認準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你要改變他的主意可不容易。他要實在不願意跟你去陳家。還是跟著我過吧,我是他外婆。虧不了他的。再說,我這裏離林家院子又近,他也能時刻看著他的家。等他大了,給他娶房媳婦就可以回林家住了。”
江又梅歎著氣搖搖頭,哪有那麽容易。真要把他丟在外婆家自己另嫁,還不知道他能搞出什麽事來呢。再等等吧。
臘月初,江又山回來了,同時帶來了兩個震驚朝野的消息。第一個消息是禮部尚書武敬彰犯下弑君謀反、陷害忠良等多重重罪,株連九族,男丁全部殺無赦,女眷沒入教坊司。武德妃也被賜白菱自行了結。同時為綿州原知府宋傳雄翻案,招回被流放充軍的人,結果隻剩下一個十一歲的四兒子,其餘人都已經死亡。
第二個消息是撻子被林大帥帶領的北征軍打得連連敗退,用不了多久,定能把撻子打到靳連山以北。現在大遼國內已經分成兩派,一派主戰,繼續抵抗。一派主降,保存不多的實力,自動撤回靳連以北。
隔了兩天,周大奶奶讓人轉給周氏一封信和一個包裹,是蘇婉兒的,大意是大仇得報,她也去跟相公女兒團聚了,包裹裏有幾樣金首飾送給他們留個念想。宋家人看了後,都哭成了一團。周氏專門來跟江又梅請示,她想在院子後麵給蘇婉兒和瑩姐兒燒些紙錢。江又梅點頭同意。
江又梅心也是酸的,榮華富貴過眼雲煙啊。
看看原來的宋家,再看看現在的武家,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都落了個這樣的結局。還有那些可憐的女子,蘇婉兒,武德妃,甚至那個周氏曾經奶過的五歲小女孩,……突然覺得還是在鄉下好,特別是像她現在這樣,不缺吃,不愁穿,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便對著正在專心致誌學習的小包子說,“兒子,你以後不用太發憤的,幹嘛非得考進士考狀元啊,娘也不想戴什麽鳳冠霞帔,咱就在這鄉下平平靜靜過日子多好。”
小包子抬頭看看他娘皺起了眉頭,“娘親說的這些話咋跟我們先生和太爺爺、大舅舅說的不一樣咧,他們都讓我要努力發憤。而且同窗們的長輩也都這麽說的,隻有娘親好奇怪啊,盡說些不思進取的話。”
江又梅伸手平了平他的眉頭說,“娘是感慨世事無常,那些個高官世家,隻要一句話說錯了,一個決策做錯了,就全家掉腦袋,多可怕呀。”
“可當初咱沒說錯話,沒做錯事,二狗子那些人還不是成日裏欺負咱們。如果當初不是趙大伯正好偶見從碧水溪裏救了娘親,娘不是也沒命了。娘沒命了我咋辦?”小包子說,“那時我守著睡著了的娘親
就在想,如果我以後有機會讀書的話,一定要好好發憤,將來考上狀元當了官,就再也沒人敢欺負咱們了。”
這倒也是,當老百姓的也不容易。
小包子又說,“娘,你看原來咱們兩個那麽苦的日子都過來了,現在的日子好過了,你咋還想著離開這個家咧?”小包子說著就爬上了江又梅的腿上,雙手摟著江又梅的脖子說,“娘親,沒事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寧可像原來一樣過窮日子,哪怕餓得肚子難受,攢野果、磨茹攢得很辛苦也賣不了兩個錢,咱還住在旁邊的那個茅草房,也不願意要娘親生出離開我、離開咱們林家的心思。”
小包子似乎好久沒同江又梅這麽親近了,江又梅把下巴放在小包子的頭頂上喃喃說不出話來。
幾天後,林黑壯也收到了媳婦來的信,高興得趕緊拿到屋裏躲著看。出來後,又發布了個八卦消息,林昌祁的小未婚妻竟然是武家女,早在武家出事前的十月,林昌祁就與他的小未婚妻解除了婚約,現在又成了京城貴女們爭搶的老香餑餑,人還沒回京已經有多家去探消息了。
江又梅覺得除了北征軍跟他們有些關係,其它的都與他們無關。
陳府的年禮是宋老頭送去的,送的是江又梅親手做的針線活,祖孫三代一人一套衣裳、一雙鞋子,及一些雞蛋、鵝蛋、肉幹之類的吃食。陳府回的年禮在市價上是遠超他家送的,有吃的、用的及一些筆墨紙硯。
李府的年禮是讓宋望才去送的,是江又梅和周氏一起做的針線活和鄉下的特產。回禮是一些吃食和布料。
臘月二十這天,小包子放假,也是南靈山林家殺年豬的日子。林家的四頭大肥豬已經喂了一年零幾個月,由於吃得好外加侍候得好,足足有兩百多斤。兩母子決定賣三頭,留一頭自家吃。
吃完早飯,江大富一家三口是第一家來的,隨後趙鐵錘家六口全來了。一進院子趙鐵錘就笑道,“念小子可別笑話趙大伯,趙大伯想吃你家的殺豬菜都想了一年多了,這回把全家都帶了來。
趙大娘不好意思地說,“我說我不來,來了又幫不上什麽忙隻能白吃肉,鐵小子硬把我扶了來。”
小包子高興地說,“趙奶奶來了我們才高興咧,往年都是我去你家吃殺豬菜,那個香呀。”他使勁吸了一口口水,“現在終於可以請你們來我家吃殺豬菜了,嗬嗬,你不來我和娘還會專門去請你咧。”
趙鐵錘笑著說,“娘,看我說得對吧,你來就對了,省得人念小子還得抽時間專門去請你。”
孫大強家人多隻來了四口,孫老爹、孫大強夫婦、亮子,小包子一看孫家人沒來齊可不幹了,一定要去孫家請,最後孫大強說,“念小子還要招呼客人就別去了,就讓亮子回去再把我娘叫過來吧。”
小包子一定還要把亮子的妹妹二妞叫來才算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