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軌道。
建成不到一個月的“燧火”號空間工業基地,此刻早已進入滿負荷運行狀態,這座直徑超過三十公裏的太空城市,裏麵最多可以容納三百萬人口,以及二十倍數量的智能機械人。
它的用途,就是用來建造帝國的新一代星空艦隊,從最核心的母艦到製式戰列艦、巡空艦、突擊艦等等,而且都是具備曲速躍遷能力的新型號。
既然已經發現了太陽係之外的其他智慧種族,那麽人類文明就必須未雨綢繆,擁有保護自己的力量,因此打造強大的軍力已成為帝國優先級最高的戰略計劃。
基地內部,十米大小的碟形懸浮觀光平台冉冉漂移而至,秦烽與新皇秦霜雲憑欄而立,巡視著下方巨大的船塢工場。
十艘外形相同,體長超過一千五百米的星空母艦已經成型,修長的艦體厚重堅實,緊湊的模塊化艦橋結構,遠程雷達,智能作戰指揮中樞,核聚變能源單元等等都已經安裝完畢。
因著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進步,絕大部分繁重而危險的工作任務都是由智能機械人操作完成的,人類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基本上隻負責指揮與協調控製,使得工程效率得到飛躍性提升的同時、又顯著降低了風險與製造成本。
經過全麵技術改造升級後的帝國軍工製造業,已經有能力批量開工建造這種最新設計定型的核心戰艦,而且從最開始的切料加工、到完工後的地麵性能測試,都可以在基地內部完成,最後離開基地升空試飛。
換成主世界的科技水平,目前想要完成如此宏偉的工程是不可想象的,沒個上百年時間根本無法奢望。
“陛下,這批母艦的內部儀器設備舾裝已經達到73%,預計再有半年時間,就可以離開基地交付測試了。”
身邊的林曦涵說著:“而且除了這十艘母艦,基地內部還有上百艘不同型號規格的戰艦正在建造中,它們的工期要短上不少,加上其他工業基地裏正在執行中的工程訂單,預計半年之後,帝國的軍部將會接收到超過五百艘新式戰艦。”
這是秦烽退位之前擬定的擴軍計劃,目前帝國擁有的戰艦數量僅有一萬出頭,其中具備曲速躍遷能力的新式戰艦不過三千。因此在未來的三年之內,帝國的太空艦隊規模將擴充到五萬艘,並且都是升級換代之後的戰艦;在未來的十年內還將繼續擴充到二十萬艘。
而皇室禁衛軍的規模將保持在帝國艦隊的五分之一左右,其戰艦以及配套武器裝備的性能會更先進,這是拱衛帝座的根基。
艦隊的編製也會有改革,以後一支整編艦隊的規模就是一千艘,搭配一個規模為六萬人的進化者軍團,普通士兵的異能等級都在十二級以上。
而隸屬於皇室的進化者軍團,普通士兵的異能等級不會低於十四級,副團級以上的軍官都是十六級起步,軍團司令則至少是二十級以上的強者,並配有適合高階進化者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
級別超過二十四級的進化者(放在目前的星濛世界相當於半神),可以獲準加入隻聽命於皇室的供奉長老團,還有直屬軍部的極星武士團,作為帝國的戰略力量而存在,平時享受著帝國最高端的資源待遇,當麵臨與其他智慧文明的戰爭時,他們也將為守護人類文明的火種傳承而流盡最後一滴血。
這樣層次的軍力,才是巔峰水平的二級星際文明應有的配置,如果將來帝國晉升到三級文明,所需的軍力質量與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除了艦隊,太陽係內各大行星、乃至奧爾特雲團內部的天然蟲洞附近的大型空間軍事要塞,數量上要增加兩倍,單座基地的規模也會擴大,定期有艦隊巡邏換防,而且所有的軍事單位都會通過量子通信指揮網絡聯成一體。
蟲洞彼端的星域暫時不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條件,隻能設立預警基地,少數出產珍稀礦產資源的星球,可以派遣艦隊過去駐紮。
值得慶幸的是帝國不差錢,有著兩界貿易這個近乎於開掛的戰略優勢,帝國的國庫一直都很充裕,不僅大規模的擴軍毫無壓力,在工業製造、基因藥劑、精密儀器、外行星開發與改造等諸多領域都可以投入海量資源,推動著帝國的科技水平日新月異地提升。
林曦涵想了想說著:“軍力上的提升容易,不過人口數量就不那麽容易增加了,按照陛下給出的標準,成熟的二級星際文明族群規模,至少得達到千億級別才算合格;如果是三級文明,需要的族人數量怕不得有萬億級別了,這可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秦烽歎了口氣:“這個暫時急不來,隻能耐心等了。”
足夠大的地盤,就得有相應數量的人口去占據、去開發,否則就隻能閑置在那裏,無法轉換、變現成相應的實力。
大國之所以稱之為大國,除了軍力、經濟、科技、國際影響力等一係列硬性指標外,必要的人口規模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如果地多人少的局麵長期得不到改善,那麽必然會威脅到這個大國的國際地位,由此引發一係列的負麵連鎖反應。
秦霜雲蹙眉道:“我更擔心的是太陽係內部的環境,適合改造成人類聚居地的星球並不多,將來人口規模達到一定水平,發展的重心就得轉移到其他星域了。”
秦烽輕輕頷首:“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無法避免,不過為了人類文明的未來大局,這又是必不可少的代價。”
憑借地球的資源環境,極限承載力不會超過百億人口,月球能住十億人口就封頂了,剩下的火星、金星、木衛二、土衛六等幾顆適合改造的星球,可居住的人口總數加起來、或許都不會超過兩百億,那些巨型空間基地、太空港裏能夠容納的人口總數同樣不會超過十億。
這就是太陽係內的資源環境、所能容納承載的人口極限,如果帝國能夠持之以恒地在各大行星軌道附近修建足夠數量的巨型太空城,再安置一兩百億人口應該能做到。再要發展的話,就隻有去其他星域圈地,選定環境合適的生態星球大規模移民了。
換而言之,當帝國擁有千億規模人口的時候,可能國都早已遷往其他星域,連帶工業重心、科技重心都得外遷,太陽係的地位必然會被邊緣化,乃至於在帝國版圖中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
林曦涵說著:“這一天的到來還很遙遠,就算帝國的人口二十年翻一倍,也得五十以後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至於太陽係,到時候就作為人類文明的戰略後備基地存在也不錯。”
秦烽對此亦無異議,還有一重原因他沒說出來,僅憑著兩界貿易的優勢,太陽係將來就不可能被邊緣化,哪怕帝國成長到坐擁整個銀河係的地步,對於某些來自異界的資源同樣是非常需要的,所以這種擔心沒有太大的意義。
建成不到一個月的“燧火”號空間工業基地,此刻早已進入滿負荷運行狀態,這座直徑超過三十公裏的太空城市,裏麵最多可以容納三百萬人口,以及二十倍數量的智能機械人。
它的用途,就是用來建造帝國的新一代星空艦隊,從最核心的母艦到製式戰列艦、巡空艦、突擊艦等等,而且都是具備曲速躍遷能力的新型號。
既然已經發現了太陽係之外的其他智慧種族,那麽人類文明就必須未雨綢繆,擁有保護自己的力量,因此打造強大的軍力已成為帝國優先級最高的戰略計劃。
基地內部,十米大小的碟形懸浮觀光平台冉冉漂移而至,秦烽與新皇秦霜雲憑欄而立,巡視著下方巨大的船塢工場。
十艘外形相同,體長超過一千五百米的星空母艦已經成型,修長的艦體厚重堅實,緊湊的模塊化艦橋結構,遠程雷達,智能作戰指揮中樞,核聚變能源單元等等都已經安裝完畢。
因著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進步,絕大部分繁重而危險的工作任務都是由智能機械人操作完成的,人類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基本上隻負責指揮與協調控製,使得工程效率得到飛躍性提升的同時、又顯著降低了風險與製造成本。
經過全麵技術改造升級後的帝國軍工製造業,已經有能力批量開工建造這種最新設計定型的核心戰艦,而且從最開始的切料加工、到完工後的地麵性能測試,都可以在基地內部完成,最後離開基地升空試飛。
換成主世界的科技水平,目前想要完成如此宏偉的工程是不可想象的,沒個上百年時間根本無法奢望。
“陛下,這批母艦的內部儀器設備舾裝已經達到73%,預計再有半年時間,就可以離開基地交付測試了。”
身邊的林曦涵說著:“而且除了這十艘母艦,基地內部還有上百艘不同型號規格的戰艦正在建造中,它們的工期要短上不少,加上其他工業基地裏正在執行中的工程訂單,預計半年之後,帝國的軍部將會接收到超過五百艘新式戰艦。”
這是秦烽退位之前擬定的擴軍計劃,目前帝國擁有的戰艦數量僅有一萬出頭,其中具備曲速躍遷能力的新式戰艦不過三千。因此在未來的三年之內,帝國的太空艦隊規模將擴充到五萬艘,並且都是升級換代之後的戰艦;在未來的十年內還將繼續擴充到二十萬艘。
而皇室禁衛軍的規模將保持在帝國艦隊的五分之一左右,其戰艦以及配套武器裝備的性能會更先進,這是拱衛帝座的根基。
艦隊的編製也會有改革,以後一支整編艦隊的規模就是一千艘,搭配一個規模為六萬人的進化者軍團,普通士兵的異能等級都在十二級以上。
而隸屬於皇室的進化者軍團,普通士兵的異能等級不會低於十四級,副團級以上的軍官都是十六級起步,軍團司令則至少是二十級以上的強者,並配有適合高階進化者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
級別超過二十四級的進化者(放在目前的星濛世界相當於半神),可以獲準加入隻聽命於皇室的供奉長老團,還有直屬軍部的極星武士團,作為帝國的戰略力量而存在,平時享受著帝國最高端的資源待遇,當麵臨與其他智慧文明的戰爭時,他們也將為守護人類文明的火種傳承而流盡最後一滴血。
這樣層次的軍力,才是巔峰水平的二級星際文明應有的配置,如果將來帝國晉升到三級文明,所需的軍力質量與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除了艦隊,太陽係內各大行星、乃至奧爾特雲團內部的天然蟲洞附近的大型空間軍事要塞,數量上要增加兩倍,單座基地的規模也會擴大,定期有艦隊巡邏換防,而且所有的軍事單位都會通過量子通信指揮網絡聯成一體。
蟲洞彼端的星域暫時不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條件,隻能設立預警基地,少數出產珍稀礦產資源的星球,可以派遣艦隊過去駐紮。
值得慶幸的是帝國不差錢,有著兩界貿易這個近乎於開掛的戰略優勢,帝國的國庫一直都很充裕,不僅大規模的擴軍毫無壓力,在工業製造、基因藥劑、精密儀器、外行星開發與改造等諸多領域都可以投入海量資源,推動著帝國的科技水平日新月異地提升。
林曦涵想了想說著:“軍力上的提升容易,不過人口數量就不那麽容易增加了,按照陛下給出的標準,成熟的二級星際文明族群規模,至少得達到千億級別才算合格;如果是三級文明,需要的族人數量怕不得有萬億級別了,這可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秦烽歎了口氣:“這個暫時急不來,隻能耐心等了。”
足夠大的地盤,就得有相應數量的人口去占據、去開發,否則就隻能閑置在那裏,無法轉換、變現成相應的實力。
大國之所以稱之為大國,除了軍力、經濟、科技、國際影響力等一係列硬性指標外,必要的人口規模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如果地多人少的局麵長期得不到改善,那麽必然會威脅到這個大國的國際地位,由此引發一係列的負麵連鎖反應。
秦霜雲蹙眉道:“我更擔心的是太陽係內部的環境,適合改造成人類聚居地的星球並不多,將來人口規模達到一定水平,發展的重心就得轉移到其他星域了。”
秦烽輕輕頷首:“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無法避免,不過為了人類文明的未來大局,這又是必不可少的代價。”
憑借地球的資源環境,極限承載力不會超過百億人口,月球能住十億人口就封頂了,剩下的火星、金星、木衛二、土衛六等幾顆適合改造的星球,可居住的人口總數加起來、或許都不會超過兩百億,那些巨型空間基地、太空港裏能夠容納的人口總數同樣不會超過十億。
這就是太陽係內的資源環境、所能容納承載的人口極限,如果帝國能夠持之以恒地在各大行星軌道附近修建足夠數量的巨型太空城,再安置一兩百億人口應該能做到。再要發展的話,就隻有去其他星域圈地,選定環境合適的生態星球大規模移民了。
換而言之,當帝國擁有千億規模人口的時候,可能國都早已遷往其他星域,連帶工業重心、科技重心都得外遷,太陽係的地位必然會被邊緣化,乃至於在帝國版圖中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
林曦涵說著:“這一天的到來還很遙遠,就算帝國的人口二十年翻一倍,也得五十以後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至於太陽係,到時候就作為人類文明的戰略後備基地存在也不錯。”
秦烽對此亦無異議,還有一重原因他沒說出來,僅憑著兩界貿易的優勢,太陽係將來就不可能被邊緣化,哪怕帝國成長到坐擁整個銀河係的地步,對於某些來自異界的資源同樣是非常需要的,所以這種擔心沒有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