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班後,鄭少華本來打算去幫鄧嘉欣購買元宵後的飛機票,但是廠長助理得知後,便主動替他去購買了。
說實話,少華並不想因為自己的私事而麻煩助理的,畢竟他不是一個喜歡使用廠長權力的人,有些可以由他親自辦理的事情,他盡量自己來辦,不想什麽事都叫助理去辦。可是,廠長助理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工作,對廠長一向是比較盡忠職守的,但凡是廠長的事,他都會盡心盡力辦好。
廠長助理名叫羅凱,年齡比鄭少華大五六歲,但是他從來不會對廠長吩咐的事有任何怠慢,一定都會盡職盡責,竭盡全力完成,並且力爭做到最好,直到令廠長滿意。
其實,這個助理對鄭少華早就不陌生了,曾經郭文軍還在任的時候,他就多次聽到過郭文軍談論鄭少華的事跡,對這個從普通工人一路走到廠長職位,並且比他還小幾歲的年輕人,早就抱著一種由衷的佩服;再加上,鄭少華從來沒有廠長的架子,對待他就像朋友一般,使他更是從心底深處願意為廠長效犬馬之勞,完全心甘情願。
見羅凱如此執著,少華也不便拒絕,便隻好托他幫忙購買飛機票,等他回來時再把機票錢給他。中午的時候,羅凱便已經買好了飛機票。
下午的時候,正當鄭少華在辦公室準備著手接下來到其他水泥廠的調研工作時,羅凱突然前來告知他,說是縣報的一名記者打算對他進行采訪,對他的先進事跡進行一番報道。畢竟,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出任廠長,算得上是一件奇事,記者想通過這次采訪挖掘年輕廠長背後不為人知的感人和勵誌故事。
得知有記者要對自己進行采訪,鄭少華心裏其實並沒有過多歡喜,甚至有些不情願。他不是一個愛慕名利之人,也不太喜歡在媒體麵前拋頭露麵;但是後來他又轉念一想,既然他現在是廠長了,自然不能夠再像過去那樣,還是應該更多地展示自己,凡是應該更多為水泥廠著想,這樣對他、對水泥廠今後的發展都會起到一定作用的。
其實,記者這事是助理羅凱特意安排的,早在上周鄭少華被正式授權接任郭文軍出任廠長之後,羅凱就在捉摸怎樣才能討好現任廠長,並讓廠長的名聲逐漸打響。
盡管鄭少華比他年齡還小,但是在羅凱看來,這些根本不能說明什麽,最重要的是他是新廠長,而且還是整個水泥廠早已人盡皆知的傳奇人物。這樣一個不滿二十歲且屢創奇跡之人,當上了一廠之長,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勁爆的新聞,而且還是一個相當勵誌的故事。
所以,當新舊廠長舉行了那次聲勢浩大的接任典禮之後,羅凱就在準備這事,隻是他一直沒有告訴廠長,主要是上周鄭少華處在新官上任的特殊時期,各種工作和事務相當繁忙,讓他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心力交瘁。
對於這些,羅凱早已看在眼裏,自然沒有拿這事來煩他,而是私自聯係了縣報的記者,讓他來對廠長進行一次專訪,借機更好地擴大新任廠長的知名度和水泥廠的影響力。
對於羅凱這種在新任領導上任之際,花盡心思竭力討好的做法,可謂屢見不鮮,不管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這種人都是相當普遍的。
自從踏上這個崗位,他們就仿佛已經習慣了各種阿諛奉承,習慣了各種討好恭維,隻為更好地為現任領導效勞,更好地為現任領導服務,不管對方是怎樣的背景,亦或者對方是怎樣的年齡,隻要是領導,他們就會義無反顧,鞠躬盡瘁,直至讓新領導看到自己的能力。當然,這種人在政府單位更加普遍,更加見慣不驚。
縣報來的是一名女記者,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穿著一件黑色的長風衣,很有職業範。采訪是在廠長辦公室進行的。
在來之前,這名女記者已經對鄭少華在水泥廠的經曆有所了解,並且得知他憑借著一種不斷鑽研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才從最底層的普通工人一路做到廠長位置的,不禁對他抱以深深的佩服,也增加了她對這位新廠長的強烈好奇心。
采訪進行了近兩個小時,主要問及鄭少華個人的情況,還有剛入水泥廠在生料車間的情況,以及他是如何憑借一人之力成功改造了車間的破碎機,讓自己的創新能力嶄露頭角;又問及了由生料車間調入燒成車間的情況,以及在環保質量整頓方麵所做出的貢獻;還有就是問到了他在實驗室的情況,以及當上一廠之長之後未來的規劃和打算。
在采訪過程中,鄭少華始終貫徹了他刻苦鑽研、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創新發展的精神,這才從最底層的工人一步步取得突飛猛進的巨大進步。而這些精神也被女記者毫不保留地全部記錄了下來,並打算用在接下來的文章寫作中。
整個采訪過程中,兩人相談甚歡,把鄭少華這近兩年的艱難曆程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梳理和回顧。而女記者對鄭少華的為人和談吐也表示極大的肯定,覺得眼前這個年輕小夥子雖然不滿二十歲,卻擁有一種超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魄,再加上他孜孜不倦、不斷探索的精神,終於成就了一個人的傳奇。
在采訪過程中,女記者對鄭少華本人透露出來的那種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每天還要加班加點工作到很晚的吃苦耐勞品質表示深深的驚歎;而且,在得知了他的家庭艱難後,女記者繼而對他那種深明大義、勇挑重擔的責任心表示極大的欽佩。
女記者的采訪第二天就見報了,在縣日報經濟板塊的“勵誌故事”上刊登,用了整整一個版麵來對鄭少華的事跡進行報道。
文章主標題是《創新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副標題是《不滿二十歲青年從底層工人到一廠之長的傳奇》。文章講述了鄭少華高考落榜後迫於家庭壓力踏入水泥廠,並且憑借自身不斷創新的精神,刻苦鑽研,攻堅克難,吃苦耐勞,又憑借自身超強的毅力和過人的膽魄,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內就從一名底層的車間工人一步步做到了一廠之長的位置。
文章以創新發展作為主線,通過鄭少華的個人事跡,講述了這種時代精神對於個人、對於企業,乃至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繼而從點到麵進行了升華,可謂入情入理,感人肺腑,發人深省,具有很強的勵誌和正能量作用。
這篇文章在報紙上刊登之後,一夜之間,鄭少華便成了整個縣的名人,成為了一個頗具傳奇式的成功人物,甚至名聲還漸漸傳到了市裏和省裏,頓時引起無數人的讚歎與學習,激勵了不少失意青年,以及許多處在困難時期的人們。
就這樣,憑借媒體的傳播力量,鄭少華的事跡很快便公諸於世,引來無數人的喝彩,而他也很快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具有創新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
或許正如女記者在文中最後結尾時所評論的一樣:
……創新是一種時代精神,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創新,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一個國家的進步離不開創新,一個民族的富強也離不開創新。
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正是靠著無數個人、無數企業創新驅動的結果;惟有在時代的浪潮中,鷹擊長空,以創新作為雙翼,才能翱翔於更加廣闊、更加高遠的天際。(未完待續)
說實話,少華並不想因為自己的私事而麻煩助理的,畢竟他不是一個喜歡使用廠長權力的人,有些可以由他親自辦理的事情,他盡量自己來辦,不想什麽事都叫助理去辦。可是,廠長助理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工作,對廠長一向是比較盡忠職守的,但凡是廠長的事,他都會盡心盡力辦好。
廠長助理名叫羅凱,年齡比鄭少華大五六歲,但是他從來不會對廠長吩咐的事有任何怠慢,一定都會盡職盡責,竭盡全力完成,並且力爭做到最好,直到令廠長滿意。
其實,這個助理對鄭少華早就不陌生了,曾經郭文軍還在任的時候,他就多次聽到過郭文軍談論鄭少華的事跡,對這個從普通工人一路走到廠長職位,並且比他還小幾歲的年輕人,早就抱著一種由衷的佩服;再加上,鄭少華從來沒有廠長的架子,對待他就像朋友一般,使他更是從心底深處願意為廠長效犬馬之勞,完全心甘情願。
見羅凱如此執著,少華也不便拒絕,便隻好托他幫忙購買飛機票,等他回來時再把機票錢給他。中午的時候,羅凱便已經買好了飛機票。
下午的時候,正當鄭少華在辦公室準備著手接下來到其他水泥廠的調研工作時,羅凱突然前來告知他,說是縣報的一名記者打算對他進行采訪,對他的先進事跡進行一番報道。畢竟,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出任廠長,算得上是一件奇事,記者想通過這次采訪挖掘年輕廠長背後不為人知的感人和勵誌故事。
得知有記者要對自己進行采訪,鄭少華心裏其實並沒有過多歡喜,甚至有些不情願。他不是一個愛慕名利之人,也不太喜歡在媒體麵前拋頭露麵;但是後來他又轉念一想,既然他現在是廠長了,自然不能夠再像過去那樣,還是應該更多地展示自己,凡是應該更多為水泥廠著想,這樣對他、對水泥廠今後的發展都會起到一定作用的。
其實,記者這事是助理羅凱特意安排的,早在上周鄭少華被正式授權接任郭文軍出任廠長之後,羅凱就在捉摸怎樣才能討好現任廠長,並讓廠長的名聲逐漸打響。
盡管鄭少華比他年齡還小,但是在羅凱看來,這些根本不能說明什麽,最重要的是他是新廠長,而且還是整個水泥廠早已人盡皆知的傳奇人物。這樣一個不滿二十歲且屢創奇跡之人,當上了一廠之長,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勁爆的新聞,而且還是一個相當勵誌的故事。
所以,當新舊廠長舉行了那次聲勢浩大的接任典禮之後,羅凱就在準備這事,隻是他一直沒有告訴廠長,主要是上周鄭少華處在新官上任的特殊時期,各種工作和事務相當繁忙,讓他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心力交瘁。
對於這些,羅凱早已看在眼裏,自然沒有拿這事來煩他,而是私自聯係了縣報的記者,讓他來對廠長進行一次專訪,借機更好地擴大新任廠長的知名度和水泥廠的影響力。
對於羅凱這種在新任領導上任之際,花盡心思竭力討好的做法,可謂屢見不鮮,不管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這種人都是相當普遍的。
自從踏上這個崗位,他們就仿佛已經習慣了各種阿諛奉承,習慣了各種討好恭維,隻為更好地為現任領導效勞,更好地為現任領導服務,不管對方是怎樣的背景,亦或者對方是怎樣的年齡,隻要是領導,他們就會義無反顧,鞠躬盡瘁,直至讓新領導看到自己的能力。當然,這種人在政府單位更加普遍,更加見慣不驚。
縣報來的是一名女記者,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穿著一件黑色的長風衣,很有職業範。采訪是在廠長辦公室進行的。
在來之前,這名女記者已經對鄭少華在水泥廠的經曆有所了解,並且得知他憑借著一種不斷鑽研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才從最底層的普通工人一路做到廠長位置的,不禁對他抱以深深的佩服,也增加了她對這位新廠長的強烈好奇心。
采訪進行了近兩個小時,主要問及鄭少華個人的情況,還有剛入水泥廠在生料車間的情況,以及他是如何憑借一人之力成功改造了車間的破碎機,讓自己的創新能力嶄露頭角;又問及了由生料車間調入燒成車間的情況,以及在環保質量整頓方麵所做出的貢獻;還有就是問到了他在實驗室的情況,以及當上一廠之長之後未來的規劃和打算。
在采訪過程中,鄭少華始終貫徹了他刻苦鑽研、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創新發展的精神,這才從最底層的工人一步步取得突飛猛進的巨大進步。而這些精神也被女記者毫不保留地全部記錄了下來,並打算用在接下來的文章寫作中。
整個采訪過程中,兩人相談甚歡,把鄭少華這近兩年的艱難曆程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梳理和回顧。而女記者對鄭少華的為人和談吐也表示極大的肯定,覺得眼前這個年輕小夥子雖然不滿二十歲,卻擁有一種超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魄,再加上他孜孜不倦、不斷探索的精神,終於成就了一個人的傳奇。
在采訪過程中,女記者對鄭少華本人透露出來的那種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每天還要加班加點工作到很晚的吃苦耐勞品質表示深深的驚歎;而且,在得知了他的家庭艱難後,女記者繼而對他那種深明大義、勇挑重擔的責任心表示極大的欽佩。
女記者的采訪第二天就見報了,在縣日報經濟板塊的“勵誌故事”上刊登,用了整整一個版麵來對鄭少華的事跡進行報道。
文章主標題是《創新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副標題是《不滿二十歲青年從底層工人到一廠之長的傳奇》。文章講述了鄭少華高考落榜後迫於家庭壓力踏入水泥廠,並且憑借自身不斷創新的精神,刻苦鑽研,攻堅克難,吃苦耐勞,又憑借自身超強的毅力和過人的膽魄,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內就從一名底層的車間工人一步步做到了一廠之長的位置。
文章以創新發展作為主線,通過鄭少華的個人事跡,講述了這種時代精神對於個人、對於企業,乃至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繼而從點到麵進行了升華,可謂入情入理,感人肺腑,發人深省,具有很強的勵誌和正能量作用。
這篇文章在報紙上刊登之後,一夜之間,鄭少華便成了整個縣的名人,成為了一個頗具傳奇式的成功人物,甚至名聲還漸漸傳到了市裏和省裏,頓時引起無數人的讚歎與學習,激勵了不少失意青年,以及許多處在困難時期的人們。
就這樣,憑借媒體的傳播力量,鄭少華的事跡很快便公諸於世,引來無數人的喝彩,而他也很快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具有創新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
或許正如女記者在文中最後結尾時所評論的一樣:
……創新是一種時代精神,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創新,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一個國家的進步離不開創新,一個民族的富強也離不開創新。
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正是靠著無數個人、無數企業創新驅動的結果;惟有在時代的浪潮中,鷹擊長空,以創新作為雙翼,才能翱翔於更加廣闊、更加高遠的天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