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如今的戰爭戰略指導計劃,基本上算是施利芬擔任總參謀長前後就奠定好了的。在歐洲的這段時期內,德法關係在相當程度上近似於東亞的中日關係。隻不過這裏的“日本”要比東方的日本更為實力強大,而這裏的“中國”也要比真實曆史中的中國來的強大的多。
德意誌帝國的崛起,幾乎就是踩著法蘭西的肩膀站起來的,普法戰爭不僅僅導致了拿破侖三世皇朝的覆滅,更讓德國一舉在色當俘虜法皇拿破侖三世,整個德國也因為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法國而進入了黃金發展期。隨之而來的各種利益的衝突,讓這兩個國家締結了深如淵海的仇恨。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割讓,是法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恥辱,這也是為什麽戰爭甫一開始法國人就在這個地區與德國邊防軍展開激戰的原因。自1872年開始,法國總參謀部製定了十餘種對德的作戰方案,無一例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都是法國人心目中的標誌性戰果。而最新的17號計劃的製定者,是現任總參謀長霞飛將軍。
第17號計劃在開戰後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法國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率先發動了對這兩個地區的強攻,他們的對麵,按照預想應該是德軍的主力部隊,並且他們也是按照對德陸軍主力的準備去打的,在綿延的邊境戰爭中,法國人並沒有收獲到什麽好的戰果,相反他們和一同作戰的英國遠征軍被薩爾堡和莫朗日的德國邊防軍打得寸步難行,傷亡慘重。
當德國人開始對比利時表露出興趣並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法國和英國都沒有意識到德國人想幹什麽,直到盧森堡大公國陷落。德國人開始發動對比利時的征服戰地時候,巴黎才開始發現自己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所遇到的德軍,隻是他們兩個集團軍的左翼而已。而他們真正地主力。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充當預備隊,而是作為了右翼,正衝著法比邊境而來。
而也幸虧是比利時人的頑強阻抗,法國人才贏得了一線喘息的機會。盡管從國力上相比,比利時在德國麵前就是一個侏儒,但是從他們的國王阿爾伯特陛下到政府,全比利時都決定抵抗德國。並用這種方式來維護比利時的尊嚴。
當然,指望比利時去擋住德國人的戰車是不可能地。十四天後,重要要塞列日被德軍在付出三千多人的傷亡後攻克,兩天後,德軍占領布魯塞爾。也正是比利時給法國人多了這麽十幾天。讓霞飛將軍能夠彌補法國軍事重心上地缺陷。
法國人以最快的速度往比法邊境派遣了第三,四,五集團軍,加上英國的數萬遠征軍,完成了初步防線的確立。
他們地對麵。是德軍5個集團軍,近百萬人馬的龐大部隊。德意誌在西線進行了豪賭,整個陸軍規模幾乎全部壓在了西線,法德邊境為左翼,比德邊境為右翼。德國人的目標並不在於攻克什麽重要城市,他們的目標就是榨幹法蘭西的血液。在小毛奇和他地前任的設想中,兩翼的配合運動作戰,將會迫使法軍將主力趕往鉗形攻勢的中心。並最終完成絞殺戰。當一個國家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摧毀後,被征服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在後勤上,德軍在比法邊境的過度集結給後勤部造成了相當大的工作量和難度。但是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暴露出來,在占領比利時大部分國土之後,法軍和英軍在邊境線上地抵抗延阻了德軍前進的步伐,雙方在邊境線上開始了密集的短促戰鬥,雙方各有死傷。
此時海上的戰鬥似乎還沒有進行,德國的海軍雖然硬件上已經開始漸漸趕上英國人,但是從心理上來說,除了適度的驕傲和對未來的少許信心之外,他們似乎都還沒從過去若幹年的曆史中走出來,起碼在陸上戰爭已經迅速展開並已經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海軍的將領們似乎還都在等待著英國人來進攻自己。畢竟從傳統上來說,皇家海軍實力占優又崇尚進攻,海軍中也不乏名將,德國海軍理所當然的認為皇家海軍將率先發動對德國海軍的征服戰爭。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德意誌除了派出一部分潛艇去往外洋進行偵察和一些特殊任務以為將來的戰爭階段做準備之外,他們的大洋艦隊隻是在赫爾戈蘭灣開始部署了大量的潛艇和水雷,試圖在將來皇家海軍艦隊進攻時,依托這樣的防禦體係,再配合上實力隻是稍遜一籌的艦隊的攻擊,能夠將大英帝國的優勢消耗掉,並將實力對比的天平向己方傾斜。
到那個時候,才是德意誌帝國海軍去往外洋展示實力的良機。
隻是他們卻沒有遇上合適的對手,自從費舍爾勳爵隨著保守黨的內閣總下台而離開海軍大臣的位子之後,接替他的喬拉卡拉漢爵士和他的本土艦隊副司令傑利科海軍上將並不是十分酷愛冒險的人,由於卡拉漢爵士年事已高,所以當整個歐洲開始進入戰爭後,卡拉漢爵士便將大艦隊的實際指揮權交給了比他還要保守的傑利科上將。
傑利科上將隻需要負責歐洲方麵的海軍作戰,所以他將主力艦隊全部部署在蘇格蘭北端愛丁堡,丹迪和阿伯丁一線,用以牢牢的扼守住北海的出海口,使得德意誌帝國的大洋艦隊無法衝出這道扼守北海的防線,無法威脅到不列顛本土和大英帝國賴以生存的外圍補給線路就可以了。雖然在輿論上他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他的部下中也有相當多數的軍官與媒體抱持同一看法,認為這樣的保守戰術和消極避戰的態度使得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顏麵受損。但是傑利科上將仍然堅定的堅持他自己地戰術,隻是在實在壓力太大的時候,允許部下中一些求戰欲望過強的軍官派出一些輕型巡邏艦去執行對德國巡邏艦隻地騷擾任務。
當然,在海軍界內,也有著堅定的攻擊論者,譬如本土潛艇部隊司令羅傑凱斯準將。他就認為他的潛艇部隊應當前往前線,去到赫爾戈蘭灣去攻擊德國的巡邏艦艇部隊,但是以傑利科上將為首的海軍高層對他的態度持堅定的否定態度。這時候。凱斯準將地部隊漸漸開始發現隨著己方的保守,德國人正漸漸擴大著他們地巡防範圍。並漸漸表露出一些進攻的欲望。
這是難以避免的,在陸上部隊在一係列的戰鬥中取得驕人地戰績後,海軍似乎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成績來。畢竟對於海軍來說,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花費了無數的馬克,他們要做出對得起這些馬克的表現來才行。
當然,即便是現在。在德皇看來,他仍然不希望直接與英國地皇家海軍進行海上大規模作戰。他希望這支海軍能夠在陸軍完成征服法國的任務後,以征服歐洲的不世軍功和實力不遜於英國的海軍艦隊來與英國達成和平協議,在優勢力量的前提下,獲得重新分配世界利益的權利。所以。在海軍軍官們被不列顛人的示弱攪得有所心動的時候,德皇地命令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謹慎。
他倒是希望在東方的太平洋艦隊能夠與中國人率先做出一番成就來,當東方的勝利消息傳遞到歐洲,再配合上陸軍的巨大戰果,本土的艦隊士氣就能夠達到顛峰。那時候再行出擊打一兩場大仗和勝仗之後,他就更有向英國提出條件的資格了。隻是在他的寶貝女兒從東方傳回不太樂觀的消息後,他暫時還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來。這也是他有些默許海軍軍官們稍稍放膽的一個原因了。
中國人的答複似有似無,這讓有些憂心東線局勢的威廉二世有些犯難。原本以為中俄因為西伯利亞蒙古移民問題的邊境戰爭正好給了德國發動戰爭的機會,卻誰也沒有想到當歐洲開始進入戰爭後,中國人的腳步反而停了下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的駐足是因為英國人的出麵調停。這使得威廉二世有些懷疑起東方那個帝國的立場來。
懷疑歸懷疑,在決定性的馬恩河戰役還沒有開打之前。中國是不可能表態的。這也是我一直在弱化國內的求戰情緒的主因,也是中國在開戰前夕一直暖昧立場,給雙方都留下餘地的主因。德國海軍如果不能衝出英國的防線,德國陸軍如果不能夠取得決定性的戰果,中國即使參戰,也不可能是傾全國之力去幫助德國,最多隻是小打小鬧,在實現為中華帝國謀取未來利益及現實利益的同時,稍稍盡一下兒女親家的義務而已。
而且對於德國這樣一個胸懷大誌的國家而言,他也不可能將希望完全寄在在遠方的某個幫手身上,所以,盡管威廉二世在私人電報中偶爾會表露出一些失望或者說是不滿,但是我相信他麾下的軍人們自然有另外一套想法。
其實中國的軍人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隻是他們在沒有熬到能夠威脅皇權的資本之前,他們隻有對北京的聖諭惟命是從。盡管在暗的層麵軍隊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備戰,但是從外象看來,軍隊甚至有一些歌舞升平的跡象。陸軍日本國駐屯軍和拉薩駐屯軍都與當地的百姓進行了一些聯歡的活動,以試圖緩和一些緊張的氣氛。西藏不安分的那些人在英國忙於戰爭,四川陸軍又進駐拉薩之後,很是乖巧,這也給我少了不少麻煩。
盡管已經是2月份的末尾快要進3月的季節,但是整個北半球還或多或少的處在冬季之中,這也給正在作戰的德法英三國部隊帶來了不少麻煩,當法國的三個集團軍加上英國遠征軍在法比邊境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進行了連續三天三夜的阻擊戰之後,他們已經無法再支撐下去了。充滿了自信和漏*點的德國人開始大規模進入法國境內,以克盧克親團軍為首的德軍大部隊陸續進入法國,而他們的敵人——霞飛將軍指揮的英法聯軍已經承認無力抵擾德國人淩厲的攻勢,並向南方撤退。
僅僅三天地工夫,百萬兵力規模的邊挽戰爭便宣告失敗而後撤,這個現象引起了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的標疑。他認為這是英法聯軍地戰略後撤,所以身在柏林的他當即向前線掛去電話,要求前線指揮官注意不要犯下冒進的錯誤。衝在最前麵的克盧克萊團軍正在緊咬著最後撤離的法國第四親集軍的屁股緊追不放。並沒有將小毛奇的警告聽進去。
而在他們地對手方麵,霞飛與英國遠征軍的司令官約翰弗林奇爵士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在比法邊境地這一場邊境戰爭之後,特別是法軍蒙斯和勒卡特地區兩場災難性的大潰敗,讓性格高傲而衝動的弗林奇爵士對法國人產生了巨大的不滿,在他看來這些法國人太無能了,而且霞飛司令官地指揮也有著巨大的問題,他不能接受這場失敗。所以,他的部隊並沒有與法國人一起逃跑。而是去往了稍西方向的錢納爾,在那裏他和他的部隊一邊休整,一邊向國內發去電報要求海軍派遣船隻來把他們接回英國去。他再也不能忍受與愚蠢地法國人共事,就連法國的空氣嗅起來都充滿著一股懦弱的味道。
當然。霞飛把狀先告在了前頭,他向他的英國盟友建議撤換英國遠征軍這位不太聽話的司令官閣下,以確保英法聯軍能夠在強大的敵人麵並保持一個一致的聲音。而麵對潰敗,也需要有人負責,為了向內閣軍事部長米勒蘭先生做出交待。霞飛將軍將三個條團軍的兩百名高級指揮官中地四十八名就地免職,以撤換四分之一的高級指揮官的方式來對戰爭的失敗做出交待。
但是他的地位已經開始受到了威脅,很多法國人特別是內閣官員們對他產生了嚴重的不滿,認為正是他糟糕的第十七號計劃讓法國和巴黎正在遭受威脅。所以,已經有消息說,政府正打算用已經退役的加林將軍來代替他的位子。
在德國方麵,德軍除了克盧克集團軍之外。其他的部隊都開始按照既定的策略,在短暫集結和休整後,開始向東南方向進發,以完成鐵鉗的合圍。
英法在麵臨巨大威脅和挑戰,作為協約國的另一個重要成員國,沙皇俄國看到並從英法那裏知曉了德軍在西線的兵力之龐大,簡單的加減法之後,協約國很容易就能夠得出德國在東線有多少兵力,所以,該是俄國做出貢獻的時候了。
盡管連續遭受挫敗後,俄國已經沒有了上個世紀的那種雄心和信心。但是在歐洲部分的龐大軍力,足以保證他們能夠發動對德國本土的進攻,並為西線飽受折磨的兩位盟友做出貢獻。
當然,他們的決心下的並不容易,英法聯軍指揮部早在法德邊境的戰爭打響之後就開始向俄國人發出請求,隨著戰爭的日趨激烈,到了比利時失陷的時候,請求甚至已經變成了命令或者是喝斥,沙皇陛下才終於下定了決心,無視他那德國出身的妻子的阻攔,命令西北方麵軍對德國發動進攻。
他們的對手是德意誌帝國的第八集團軍,由普裏特維茨將軍指揮,俄羅斯帝國西北方麵軍司令官日林斯基將軍從聖彼得堡獲得的指令是殲滅這支德國條團軍,並進入東普魯士,為直接攻擊臨近的德國重要的工業區上西裏西亞地區莫定基礎。(現大多屬波蘭)
在殲滅這支德國軍隊後,沙皇俄國就可以直接進攻工業區西裏西亞,隨後百萬大軍傾巢西進,便可以直接威脅柏林。這是最高目標。而最低程度也要做到對德國造成實質威脅,迫使德國從西線調某軍隊返回東線作戰,以減輕西線的英法聯軍的壓力。可以說這一場邊境戰爭如果打得好的話,德國的所有作戰計劃都將被俄國人徹底打亂。
在1912年3月4日英法聯軍開始南撤後的第三天也就是3月7日,俄軍西北方麵軍開始對德國方向發動攻擊。馬祖裏湖戰役正式打響。他們的對麵是一個新舊交雜的第八親團軍,七個德國常備軍的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加上征召不久的畢新兵八個不滿編師,以及一千一百多門的火炮組成了第八某團軍的全部作戰兵力,總兵力近十二萬人。
而他們的對麵,是俄國兵力最集中,裝備最精良的西北方麵軍,盡管雙方的運動能力和後勤能力有著天壤之別,德軍有鐵路運輸係統的幫助,配合上提前數年修建的堅固工事,防守起來不是那麽吃力。而俄軍的運動能力和後勤能力都遠遠不如德國人,但是這兵力的懸殊實在太大了。
俄國方麵第一天投入進攻的兵力是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連年坎普夫將軍率領的第一集團軍以7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5餘門火炮的實力擔當了從北麵向德軍重點防守的馬祖裏湖地區迂回突擊,以吸引德軍的防守主力。而薩姆索諾夫將軍率領的第二集團軍(11。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火炮72門)則擔當從西方對該地區的進攻任務,並堵死德軍逃亡維斯瓦河的退路。當兩支部隊合兵時,便是德國人灰飛煙滅的一刻了。
戰爭的第二天他們就取得了驕人的戰績,第一條團軍的三個軍發動了對施塔盧柏嫩的進攻,並在第二天迫使防守方的德國第一軍從戰鬥中敗退而走。同時,第一集團軍的中路主力部隊和右翼進攻部隊也抵抗住了來增援的第八集團軍主力部隊的正麵攻擊,德軍擔任主攻人物的第17軍傷亡慘重,並帶動整支援軍敗退。俄軍在開戰第二天就取得了戰役性的優勢,牢牢控製住了貢賓嫩一線。第一集團軍獲得了令人嫉妒的勝利,他們擊敗了號稱天下第一的德國陸軍。
德軍這兩天的潰敗引起了柏林的危機感,當天晚上在中國還是淩晨的時候,德國人就首先向中國發來了戰報,並提出要求中國必須在三天內盡快組織一些邊境的攻勢,以吸引俄國人的注意力,減輕德國東線的壓力。並在一到兩個月之內,希望中國能夠全麵投入對俄國的戰爭。
隨後到稍晚些時候天快亮時,他們的電報又來了,向我們通報了他們對馬祖裏河方向的戰略調整,司令官普裏特維茨將軍就地解職以對部隊的潰敗負責,並任命了新的司令官,由第八軍軍長,在東方立下過戰功的興登堡直接晉升為集團軍司令,他的參謀長魯登道夫也一並晉升為集團軍參謀長。並一體負責東線戰爭事宜。德國方麵又提出了新的請求,請求將在柏林接受陸軍訓練的中國的兩個步兵師——浙江陸軍的第124和129師並入德軍作戰序列,開赴前線由興登堡將軍直接指揮。
這兩個要求都有著他的合理性和迫切性,德國人希望在當天能夠得到我肯定的答複,德皇親自以私人名義請求我一定要答應。再推讓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而且也實在沒有推辭的理由。
所以,經過緊急召見載洸,徐世昌,在京的幾個陸軍軍級指揮官簡單商議了一個多小時後。正式給德國發去了回電,肯定了德國的第一個請求,但對於第二個請求卻隻字不提。這是我的態度,也得到了徐世昌的支持,而馮國璋和曹輥等人當然也就不堅持了。
德意誌帝國的崛起,幾乎就是踩著法蘭西的肩膀站起來的,普法戰爭不僅僅導致了拿破侖三世皇朝的覆滅,更讓德國一舉在色當俘虜法皇拿破侖三世,整個德國也因為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法國而進入了黃金發展期。隨之而來的各種利益的衝突,讓這兩個國家締結了深如淵海的仇恨。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割讓,是法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恥辱,這也是為什麽戰爭甫一開始法國人就在這個地區與德國邊防軍展開激戰的原因。自1872年開始,法國總參謀部製定了十餘種對德的作戰方案,無一例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都是法國人心目中的標誌性戰果。而最新的17號計劃的製定者,是現任總參謀長霞飛將軍。
第17號計劃在開戰後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法國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率先發動了對這兩個地區的強攻,他們的對麵,按照預想應該是德軍的主力部隊,並且他們也是按照對德陸軍主力的準備去打的,在綿延的邊境戰爭中,法國人並沒有收獲到什麽好的戰果,相反他們和一同作戰的英國遠征軍被薩爾堡和莫朗日的德國邊防軍打得寸步難行,傷亡慘重。
當德國人開始對比利時表露出興趣並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法國和英國都沒有意識到德國人想幹什麽,直到盧森堡大公國陷落。德國人開始發動對比利時的征服戰地時候,巴黎才開始發現自己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所遇到的德軍,隻是他們兩個集團軍的左翼而已。而他們真正地主力。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充當預備隊,而是作為了右翼,正衝著法比邊境而來。
而也幸虧是比利時人的頑強阻抗,法國人才贏得了一線喘息的機會。盡管從國力上相比,比利時在德國麵前就是一個侏儒,但是從他們的國王阿爾伯特陛下到政府,全比利時都決定抵抗德國。並用這種方式來維護比利時的尊嚴。
當然,指望比利時去擋住德國人的戰車是不可能地。十四天後,重要要塞列日被德軍在付出三千多人的傷亡後攻克,兩天後,德軍占領布魯塞爾。也正是比利時給法國人多了這麽十幾天。讓霞飛將軍能夠彌補法國軍事重心上地缺陷。
法國人以最快的速度往比法邊境派遣了第三,四,五集團軍,加上英國的數萬遠征軍,完成了初步防線的確立。
他們地對麵。是德軍5個集團軍,近百萬人馬的龐大部隊。德意誌在西線進行了豪賭,整個陸軍規模幾乎全部壓在了西線,法德邊境為左翼,比德邊境為右翼。德國人的目標並不在於攻克什麽重要城市,他們的目標就是榨幹法蘭西的血液。在小毛奇和他地前任的設想中,兩翼的配合運動作戰,將會迫使法軍將主力趕往鉗形攻勢的中心。並最終完成絞殺戰。當一個國家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摧毀後,被征服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在後勤上,德軍在比法邊境的過度集結給後勤部造成了相當大的工作量和難度。但是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暴露出來,在占領比利時大部分國土之後,法軍和英軍在邊境線上地抵抗延阻了德軍前進的步伐,雙方在邊境線上開始了密集的短促戰鬥,雙方各有死傷。
此時海上的戰鬥似乎還沒有進行,德國的海軍雖然硬件上已經開始漸漸趕上英國人,但是從心理上來說,除了適度的驕傲和對未來的少許信心之外,他們似乎都還沒從過去若幹年的曆史中走出來,起碼在陸上戰爭已經迅速展開並已經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海軍的將領們似乎還都在等待著英國人來進攻自己。畢竟從傳統上來說,皇家海軍實力占優又崇尚進攻,海軍中也不乏名將,德國海軍理所當然的認為皇家海軍將率先發動對德國海軍的征服戰爭。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德意誌除了派出一部分潛艇去往外洋進行偵察和一些特殊任務以為將來的戰爭階段做準備之外,他們的大洋艦隊隻是在赫爾戈蘭灣開始部署了大量的潛艇和水雷,試圖在將來皇家海軍艦隊進攻時,依托這樣的防禦體係,再配合上實力隻是稍遜一籌的艦隊的攻擊,能夠將大英帝國的優勢消耗掉,並將實力對比的天平向己方傾斜。
到那個時候,才是德意誌帝國海軍去往外洋展示實力的良機。
隻是他們卻沒有遇上合適的對手,自從費舍爾勳爵隨著保守黨的內閣總下台而離開海軍大臣的位子之後,接替他的喬拉卡拉漢爵士和他的本土艦隊副司令傑利科海軍上將並不是十分酷愛冒險的人,由於卡拉漢爵士年事已高,所以當整個歐洲開始進入戰爭後,卡拉漢爵士便將大艦隊的實際指揮權交給了比他還要保守的傑利科上將。
傑利科上將隻需要負責歐洲方麵的海軍作戰,所以他將主力艦隊全部部署在蘇格蘭北端愛丁堡,丹迪和阿伯丁一線,用以牢牢的扼守住北海的出海口,使得德意誌帝國的大洋艦隊無法衝出這道扼守北海的防線,無法威脅到不列顛本土和大英帝國賴以生存的外圍補給線路就可以了。雖然在輿論上他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他的部下中也有相當多數的軍官與媒體抱持同一看法,認為這樣的保守戰術和消極避戰的態度使得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顏麵受損。但是傑利科上將仍然堅定的堅持他自己地戰術,隻是在實在壓力太大的時候,允許部下中一些求戰欲望過強的軍官派出一些輕型巡邏艦去執行對德國巡邏艦隻地騷擾任務。
當然,在海軍界內,也有著堅定的攻擊論者,譬如本土潛艇部隊司令羅傑凱斯準將。他就認為他的潛艇部隊應當前往前線,去到赫爾戈蘭灣去攻擊德國的巡邏艦艇部隊,但是以傑利科上將為首的海軍高層對他的態度持堅定的否定態度。這時候。凱斯準將地部隊漸漸開始發現隨著己方的保守,德國人正漸漸擴大著他們地巡防範圍。並漸漸表露出一些進攻的欲望。
這是難以避免的,在陸上部隊在一係列的戰鬥中取得驕人地戰績後,海軍似乎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成績來。畢竟對於海軍來說,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花費了無數的馬克,他們要做出對得起這些馬克的表現來才行。
當然,即便是現在。在德皇看來,他仍然不希望直接與英國地皇家海軍進行海上大規模作戰。他希望這支海軍能夠在陸軍完成征服法國的任務後,以征服歐洲的不世軍功和實力不遜於英國的海軍艦隊來與英國達成和平協議,在優勢力量的前提下,獲得重新分配世界利益的權利。所以。在海軍軍官們被不列顛人的示弱攪得有所心動的時候,德皇地命令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謹慎。
他倒是希望在東方的太平洋艦隊能夠與中國人率先做出一番成就來,當東方的勝利消息傳遞到歐洲,再配合上陸軍的巨大戰果,本土的艦隊士氣就能夠達到顛峰。那時候再行出擊打一兩場大仗和勝仗之後,他就更有向英國提出條件的資格了。隻是在他的寶貝女兒從東方傳回不太樂觀的消息後,他暫時還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來。這也是他有些默許海軍軍官們稍稍放膽的一個原因了。
中國人的答複似有似無,這讓有些憂心東線局勢的威廉二世有些犯難。原本以為中俄因為西伯利亞蒙古移民問題的邊境戰爭正好給了德國發動戰爭的機會,卻誰也沒有想到當歐洲開始進入戰爭後,中國人的腳步反而停了下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的駐足是因為英國人的出麵調停。這使得威廉二世有些懷疑起東方那個帝國的立場來。
懷疑歸懷疑,在決定性的馬恩河戰役還沒有開打之前。中國是不可能表態的。這也是我一直在弱化國內的求戰情緒的主因,也是中國在開戰前夕一直暖昧立場,給雙方都留下餘地的主因。德國海軍如果不能衝出英國的防線,德國陸軍如果不能夠取得決定性的戰果,中國即使參戰,也不可能是傾全國之力去幫助德國,最多隻是小打小鬧,在實現為中華帝國謀取未來利益及現實利益的同時,稍稍盡一下兒女親家的義務而已。
而且對於德國這樣一個胸懷大誌的國家而言,他也不可能將希望完全寄在在遠方的某個幫手身上,所以,盡管威廉二世在私人電報中偶爾會表露出一些失望或者說是不滿,但是我相信他麾下的軍人們自然有另外一套想法。
其實中國的軍人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隻是他們在沒有熬到能夠威脅皇權的資本之前,他們隻有對北京的聖諭惟命是從。盡管在暗的層麵軍隊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備戰,但是從外象看來,軍隊甚至有一些歌舞升平的跡象。陸軍日本國駐屯軍和拉薩駐屯軍都與當地的百姓進行了一些聯歡的活動,以試圖緩和一些緊張的氣氛。西藏不安分的那些人在英國忙於戰爭,四川陸軍又進駐拉薩之後,很是乖巧,這也給我少了不少麻煩。
盡管已經是2月份的末尾快要進3月的季節,但是整個北半球還或多或少的處在冬季之中,這也給正在作戰的德法英三國部隊帶來了不少麻煩,當法國的三個集團軍加上英國遠征軍在法比邊境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進行了連續三天三夜的阻擊戰之後,他們已經無法再支撐下去了。充滿了自信和漏*點的德國人開始大規模進入法國境內,以克盧克親團軍為首的德軍大部隊陸續進入法國,而他們的敵人——霞飛將軍指揮的英法聯軍已經承認無力抵擾德國人淩厲的攻勢,並向南方撤退。
僅僅三天地工夫,百萬兵力規模的邊挽戰爭便宣告失敗而後撤,這個現象引起了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的標疑。他認為這是英法聯軍地戰略後撤,所以身在柏林的他當即向前線掛去電話,要求前線指揮官注意不要犯下冒進的錯誤。衝在最前麵的克盧克萊團軍正在緊咬著最後撤離的法國第四親集軍的屁股緊追不放。並沒有將小毛奇的警告聽進去。
而在他們地對手方麵,霞飛與英國遠征軍的司令官約翰弗林奇爵士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在比法邊境地這一場邊境戰爭之後,特別是法軍蒙斯和勒卡特地區兩場災難性的大潰敗,讓性格高傲而衝動的弗林奇爵士對法國人產生了巨大的不滿,在他看來這些法國人太無能了,而且霞飛司令官地指揮也有著巨大的問題,他不能接受這場失敗。所以,他的部隊並沒有與法國人一起逃跑。而是去往了稍西方向的錢納爾,在那裏他和他的部隊一邊休整,一邊向國內發去電報要求海軍派遣船隻來把他們接回英國去。他再也不能忍受與愚蠢地法國人共事,就連法國的空氣嗅起來都充滿著一股懦弱的味道。
當然。霞飛把狀先告在了前頭,他向他的英國盟友建議撤換英國遠征軍這位不太聽話的司令官閣下,以確保英法聯軍能夠在強大的敵人麵並保持一個一致的聲音。而麵對潰敗,也需要有人負責,為了向內閣軍事部長米勒蘭先生做出交待。霞飛將軍將三個條團軍的兩百名高級指揮官中地四十八名就地免職,以撤換四分之一的高級指揮官的方式來對戰爭的失敗做出交待。
但是他的地位已經開始受到了威脅,很多法國人特別是內閣官員們對他產生了嚴重的不滿,認為正是他糟糕的第十七號計劃讓法國和巴黎正在遭受威脅。所以,已經有消息說,政府正打算用已經退役的加林將軍來代替他的位子。
在德國方麵,德軍除了克盧克集團軍之外。其他的部隊都開始按照既定的策略,在短暫集結和休整後,開始向東南方向進發,以完成鐵鉗的合圍。
英法在麵臨巨大威脅和挑戰,作為協約國的另一個重要成員國,沙皇俄國看到並從英法那裏知曉了德軍在西線的兵力之龐大,簡單的加減法之後,協約國很容易就能夠得出德國在東線有多少兵力,所以,該是俄國做出貢獻的時候了。
盡管連續遭受挫敗後,俄國已經沒有了上個世紀的那種雄心和信心。但是在歐洲部分的龐大軍力,足以保證他們能夠發動對德國本土的進攻,並為西線飽受折磨的兩位盟友做出貢獻。
當然,他們的決心下的並不容易,英法聯軍指揮部早在法德邊境的戰爭打響之後就開始向俄國人發出請求,隨著戰爭的日趨激烈,到了比利時失陷的時候,請求甚至已經變成了命令或者是喝斥,沙皇陛下才終於下定了決心,無視他那德國出身的妻子的阻攔,命令西北方麵軍對德國發動進攻。
他們的對手是德意誌帝國的第八集團軍,由普裏特維茨將軍指揮,俄羅斯帝國西北方麵軍司令官日林斯基將軍從聖彼得堡獲得的指令是殲滅這支德國條團軍,並進入東普魯士,為直接攻擊臨近的德國重要的工業區上西裏西亞地區莫定基礎。(現大多屬波蘭)
在殲滅這支德國軍隊後,沙皇俄國就可以直接進攻工業區西裏西亞,隨後百萬大軍傾巢西進,便可以直接威脅柏林。這是最高目標。而最低程度也要做到對德國造成實質威脅,迫使德國從西線調某軍隊返回東線作戰,以減輕西線的英法聯軍的壓力。可以說這一場邊境戰爭如果打得好的話,德國的所有作戰計劃都將被俄國人徹底打亂。
在1912年3月4日英法聯軍開始南撤後的第三天也就是3月7日,俄軍西北方麵軍開始對德國方向發動攻擊。馬祖裏湖戰役正式打響。他們的對麵是一個新舊交雜的第八親團軍,七個德國常備軍的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加上征召不久的畢新兵八個不滿編師,以及一千一百多門的火炮組成了第八某團軍的全部作戰兵力,總兵力近十二萬人。
而他們的對麵,是俄國兵力最集中,裝備最精良的西北方麵軍,盡管雙方的運動能力和後勤能力有著天壤之別,德軍有鐵路運輸係統的幫助,配合上提前數年修建的堅固工事,防守起來不是那麽吃力。而俄軍的運動能力和後勤能力都遠遠不如德國人,但是這兵力的懸殊實在太大了。
俄國方麵第一天投入進攻的兵力是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連年坎普夫將軍率領的第一集團軍以7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5餘門火炮的實力擔當了從北麵向德軍重點防守的馬祖裏湖地區迂回突擊,以吸引德軍的防守主力。而薩姆索諾夫將軍率領的第二集團軍(11。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火炮72門)則擔當從西方對該地區的進攻任務,並堵死德軍逃亡維斯瓦河的退路。當兩支部隊合兵時,便是德國人灰飛煙滅的一刻了。
戰爭的第二天他們就取得了驕人的戰績,第一條團軍的三個軍發動了對施塔盧柏嫩的進攻,並在第二天迫使防守方的德國第一軍從戰鬥中敗退而走。同時,第一集團軍的中路主力部隊和右翼進攻部隊也抵抗住了來增援的第八集團軍主力部隊的正麵攻擊,德軍擔任主攻人物的第17軍傷亡慘重,並帶動整支援軍敗退。俄軍在開戰第二天就取得了戰役性的優勢,牢牢控製住了貢賓嫩一線。第一集團軍獲得了令人嫉妒的勝利,他們擊敗了號稱天下第一的德國陸軍。
德軍這兩天的潰敗引起了柏林的危機感,當天晚上在中國還是淩晨的時候,德國人就首先向中國發來了戰報,並提出要求中國必須在三天內盡快組織一些邊境的攻勢,以吸引俄國人的注意力,減輕德國東線的壓力。並在一到兩個月之內,希望中國能夠全麵投入對俄國的戰爭。
隨後到稍晚些時候天快亮時,他們的電報又來了,向我們通報了他們對馬祖裏河方向的戰略調整,司令官普裏特維茨將軍就地解職以對部隊的潰敗負責,並任命了新的司令官,由第八軍軍長,在東方立下過戰功的興登堡直接晉升為集團軍司令,他的參謀長魯登道夫也一並晉升為集團軍參謀長。並一體負責東線戰爭事宜。德國方麵又提出了新的請求,請求將在柏林接受陸軍訓練的中國的兩個步兵師——浙江陸軍的第124和129師並入德軍作戰序列,開赴前線由興登堡將軍直接指揮。
這兩個要求都有著他的合理性和迫切性,德國人希望在當天能夠得到我肯定的答複,德皇親自以私人名義請求我一定要答應。再推讓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而且也實在沒有推辭的理由。
所以,經過緊急召見載洸,徐世昌,在京的幾個陸軍軍級指揮官簡單商議了一個多小時後。正式給德國發去了回電,肯定了德國的第一個請求,但對於第二個請求卻隻字不提。這是我的態度,也得到了徐世昌的支持,而馮國璋和曹輥等人當然也就不堅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