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區有朋友誤會中國艦隊是中國的艦隊的意思。。在這裏說明一下:
這個資料乃是轉載於網路。申明一下。
前言
十九世紀以來,西力東漸,中國門戶大開,中外通商傳教等活動日益頻繁。西方各國為了維護其本身的在華利益以及保護其僑民安全,紛紛派遺海軍來華,諸如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皆曾組成遠東艦隊在中國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開活動。或者3艘、5艘;或者10艘、8艘,其中尤以英國的“中國艦隊”規模最為可觀。經常維持在20艘左右,而且鐵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類戰船無不齊備,是以其戰鬥力最為強大。自鴉片戰爭後設立,至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初撤回,前後縱橫西太平洋海上曆時約有百年
之久,隱然執掌遠東地區海軍的牛耳。非但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防以及軍事息息相關,同時對於東亞大局亦時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惜乎,迄今僅有葛雷漢,而且僅及於1860年為止。其餘則概付闕如,迄今當未見有人繼續作有係統的研究。本文以資料及時間之所限,隻能就甲午戰前該艦隊在中國的活動及其影響,作一初步探討,以就正於學術先進。
一、十九世紀英國海軍之世界分布概況
自十六世紀新航路及新大陸發現之後,歐洲各國莫不競向海外拓展,以爭奪殖民地與海外貿易市場,最初有葡萄牙、西班牙;其後荷蘭、法國、英國繼之。遂使海上戰爭相續不斷,最後則以英國為最大的贏家。自七年戰爭等役擊敗其強敵法國,其勢力即如日中天,成為名符其實的“海上霸王”。
由於英國殖民地遍及於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國”之稱,且其商業勢力淩駕於世界各國,是以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運的安全,乃將其皇家海軍有計劃地分駐於世界各主要地區,形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網。從其艦隊的名稱,即可了解其海軍分布概況:
1. 大西洋艦隊
2. 地中海艦隊
3. 南非艦隊
4. 東非艦隊
5. 海角艦隊
6. 東印度艦隊
7. 西印度艦隊
8. 北美艦隊
9. 太平洋艦隊
10. 中國艦隊
必須說明的是,以上這些艦隊的成立並非同一時期之內,而是從十八世紀逐漸演變而來。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據當時的環境而定,並無定製。其中以本國艦隊最大,地中海艦隊次之,但其後的東印度艦隊及“中國艦隊”則取地而代之。再者,英國的海軍艦隊之精良不僅在其裝備,而在其組織與訓練,尤在其有遠大的理想與健全的製度。以裝備而論,在1830年之末,英國海軍所用的尚皆為木質的帆船。其後受到法國的刺激,方才開始製造蒸汽輪船。1840年,雖曾製造了一艘鐵甲艦“奈米西斯號”。同時,還要與新發展的科學技術隨時並進,實可以說是英國海軍的一次革命。[1]
二、“中國艦隊”成立的時代背景
“中國艦隊”成立的時間,史家的觀點頗有不同。一說於1834年東印度公司告終, “cin in”即自東印度艦隊成立於1864年。同時,並指出它在過去曾經隸屬於東印度艦隊,其後成為聯合艦隊的一個主要支隊。其活動範圍,有一個時期曾西抵澳大利亞、北達白令海峽。俄之海參威以及中國、日本海岸,甚至還包括中國的內河等廣大地區。[4]綜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國艦隊”乃由東印度艦隊中脫離而獨立成軍,應無疑問。
海軍為執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論及“中國艦隊”成立的目的,實與英國在遠東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係。英人自1805年即從印度的恒河流域進而擴張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伯爾;1824年-1826年,控製了緬甸。同時,又於1826年越過了麻六甲海峽而進入南洋群島,占據了馬來亞及新加坡,而北婆羅洲等地亦皆入其勢力範圍。及至鴉片戰爭以後,除獲占香港之外,並迫中國開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國通商的範圍從南洋的新加坡、經過香港到達上海,連結成為英國人在遠東所締造的一個“鬆散商業帝國”。在英國人商業重於領土的傳統觀念之下,海軍顯然對於維護殖民地及商業的利益遠較陸軍更為重要。是以於該一地區駐紮一支海上艦隊,實屬必要。[5]
其次,是海盜問題。南洋一帶海域遼闊,島嶼紛岐,港灣叢錯。而政治版圖又相當複雜,分由當地的土酋及歐洲的殖民當局所管轄。因此乃使海盜大肆猖獗,經常出沒海上,掠奪往來商船,殺害船上商旅。自麻六甲、馬來亞、婆羅洲、蘇門答臘、以至菲律賓的蘇祿島及民答那莪等地,無不有海盜活動其間,造成商業往來的極大危害。自1820年起,英國即不斷地派遺其海軍協助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隊對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範圍太大,依然無法將之肅清。此外,在中國的東南沿海一帶也經常有海盜為患。尤其是連接大陸的澳門、海南島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盜的淵藪。中國的地方官吏因為綠營水師腐敗,海軍力量薄弱,對之幾乎束手無策,無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對之實施安撫政策,“誘以官職,招以金錢”,以求無事,[6]但所收成效卻不大。及至英國人占領香港,其海軍即以鎮壓海盜為其主要任務。一方麵調查港澳之間及廣東沿海的島嶼港灣,以便了解海盜的藏身之所。一方麵與廣東的地方當局達成協議,共同合作,對海盜進行不斷地打擊。雖然取得相當的成績,但仍須英的海軍長期留駐於此。[7]
再者,“中國艦隊”的成立也與鴉片戰後中英關係緊張有關。 1842年,中國雖因戰敗而訂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並未屈服,不斷地有抗英行動。或者趁機對英人襲擊報複,或者加以暗殺泄憤,有時甚至發生一些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其中尤以拒絕修約和進城最為嚴重。雖經英方一再地抗議與交涉,均無結果。因之英國外相帕麥斯尊乃決心采取強硬政策,增強海軍的兵力,以迫使中國屈服。[8]
三、“中國艦隊”的組織與兵力
“中國艦隊”的組織與英國其它艦隊一樣,使用同一原則,采取混合編製,自現代的鐵甲到傳統的帆炮船都有。大小不一、數量也沒有限製,完全視情況需要而定。如同在鴉片戰爭之初,航行於中國海麵的船隻多達48艘,其後增援者尚不為計,但戰後則又減至16艘左右。及至英法聯軍前夕則又增至64艘戰船,而且其中大部份已換為蒸汽戰艦。
1864年,“中國艦隊”與東印度艦隊正式脫離關係而單獨成軍。至1869年左右,其所擁有的兵力,計有21艘,其中最大的是旗艦等。其中以“史文吉號”為最小,排水量僅有295噸。[9]
“中國艦隊”的此一兵力規模,其後並未作重大的改變,一直維持在20艘左右。從1882年的資料,即可證明。是年計有鐵甲戰艦一艘、快速艦4艘、帆炮船3艘、炮船4艘、炮艇5艘、通訊及補給船各一艘,合計19艘,載炮110門,官兵2567員名。茲將各船艦名稱、噸位、馬力、炮數、艦長及兵員人數附表於後,藉以了解其兵力之實際概況。
1882年“中國艦隊”兵力一覽表
名稱艦別馬力噸位指揮官載炮官兵學生水手合計
irn due
鐵甲艦42706010c. rird
e. trey14門3524661459
cler快艦---
cur快艦25402380umuel lng141943636266
cmu快艦24502380jme w. e141943636266
enuner快艦21301970gerge rbinn141593631226
pegu機帆快船9701130edrd f. dy61041124139
albr機帆快船840940arnld j. erringn4941219125
dring機帆快船920940f. j. j. eli4941019123
lily炮船830720r. evn383611100
if炮船1010756willim cllin56291182
erel炮船830610willim . lng46241278
fly炮船490603adlu f. . clir45941174
zeyr炮艇530438ge. n. a. pllrd44741061
fund炮艇470455jn. . . gue4474960
ren炮艇390455jme henry crfe4474960
eldre炮艇370455ru l. bridger4474960
qui500430h. frni4474960
vigiln補給船18101000
vir emnuel補給船5157w. hing6511480
總計1911019572423682567
※資料來源:英國海軍部檔adi/6618. p.2657:cin in, 1882, effiieny f her jey’ i under em nd il.
不過,到了1886年,“中國艦隊”又換了一批新艦。從是年5月其艦隊司令哈密敦參觀醇親王檢閱北洋海軍時所率領的十艘戰艦,即可知其中出現了幾艘新船艦。[10]
1. audiu鐵甲炮14門新
2.ne炮14門新
3. cmn炮14門新
4. cler炮14門舊
5. lender炮10門新
6. pegu炮6門舊
7. wnder炮3門新
8. firebrnd炮4門新
9. linne炮5門新
10. if炮5門舊
雖“中國艦隊”的船艦時有更換,但其裝備卻未隨著工業科學的發展而常除舊布新。到了1888年,其艦的陳舊落伍,非僅不如法、俄的遠東艦隊,即中國與日本向歐購買的新式鐵甲,其性能之優越也使英人大為難堪。如在1888年3月10日的英文《天津中國時報》上,即有人撰文指責“中國艦隊”的船艦,不但大部份陳舊失效,而且迄今尚為采用1860至1870年代的前瞠炮的老船統統淘汰掉。諸如“cfer”, “eir”, “firebrnd”, “linne”, “erlin”, “rmbler”, “if”,以及所有老船艦,並以新式的船艦取而代之。至於其它二艘重裝甲艦 “rin”與“wyvern”,雖亦屬陳舊,但因其具有厚甲及重炮仍可留於港內作為防守之用。其它如ne”雖然裝置舊炮,但其性能尚為不錯。至於其餘之船如“alriy”, “crdeli”, “herine”, “lender”, “uine”, “rie”, “rler”, “ellie”, “wnderer”均屬優良,尚足以維持英國在遠東的海軍優勢。設使英國政府能再添加一艘“aurr beled cl”和一艘新的river cl者像是 “erey”號那樣,當為更佳。[11]
“中國艦隊”的最高長官為艦隊司令,亦稱為總司令代理總司令之職者,根據並不完整的資料統計,可知有以下數人曾任此一職位:
考希倫1844-1846
英格利斐德1846-1847
黑木1847-1849
柯利爾1849-1850
奧斯汀1850-1852
裴洛1852-1854
施泰麟1854-1856
西馬1856-1858
何伯1859-1861
凱古柏1861-1862
吉來特1869-1871
瑞德爾1875-1877
喜而雅1878-1880
歐威爾1882-1884
陶威爾1884-1886
哈密敦1886-1888
沙爾曼1889-1890
李查理1891-1892
斐利曼特而1892-1895
四、英法聯軍時“中國艦隊”的活動
十九世紀中葉,中英之間曾經發生二次大戰,一為鴉片戰爭與中國交涉修改南京條約及進城事宜。[12]
西馬在英法聯軍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廣州之役亦擬梁指,因之特為照會包令,表示反對,其事遂告終止。[13]
第二個階段是大沽口之役:廣州失守後,英方為了對清廷直接施加壓力,於是乃決定揮軍北上前往白河口,威脅北京的門戶。由新任的英使額爾金組成聯軍。從雙方所出動的兵力來看,可知英軍比較法軍占有優勢。英船15艘、法船11艘,英炮192門、法炮164門,英軍2088人、法軍1000人。故知此次戰役的主力仍由西馬負責指揮。由下表即可知英法聯軍兵力的概況。[14]
國別艦名艦類火炮
英國艦
隊加爾各答號帆艦84720
煽動號快速帆艦40270
憤怒號明輪蒸汽護衛艦6220400
納姆羅號蒸汽炮艦6120180
鸕鶿號蒸汽炮艦898200
瑟普萊斯號蒸汽炮艦898200
富利號明輪恭汽炮艦8160515
克羅曼德爾號明輪蒸汽炮艦560150
期萊尼號蒸汽淺水炮艇54880
萊文號蒸汽淺水炮艇54880
鴇號蒸汽淺永炮艇34860
負鼠號蒸汽淺水炮艇34860
堅固號‘蒸汽淺永炮艇34860
弗姆號蒸汽淺水炮艇34860
海斯坡號蒸汽供應艦554120
國別艦名艦類火炮
法國艦
隊複仇者號快速帆艦50
果敢號快速帆艦50
普利姆蓋號蒸汽炮艦8
弗勒格頓號蒸汽炮艦8
監禁號蒸汽炮艦12
梅耳瑟號蒸汽炮艦12
雪崩號蒸汽淺水炮艦6
霰彈號蒸汽淺炮艦6
火箭號蒸汽淺水炮艦6
龍騎兵號蒸汽淺水炮艦6
雷尼號輪船
資料來源:采自戚其章《晚清海軍與衰史》頁66-67。
英法皆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上強權。此一戰役出動如此龐大的兵力,自非封建落後的中國海軍之所能抵擋,實可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而且實際上也沒有海戰發生,甚至連原先由西馬與法國提督所擬妥的“攻擊大沽炮台計劃”都派不上用場。因為在大沽口僅有有守軍9000人、大炮30尊、英法聯軍僅以斯萊尼號等六船,花費二小時,即在五月二十日將之全部占領。接著又占領天津,並脅迫中國政府與之議和。繼鴉片戰箏15年之後,中國再度地與之訂立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有意思的是,由於西馬與額爾金二人的不睦,雙方曾在英國政府裏互控而引起一激烈的辯論。盡管其後香港的商會對西馬大為頌揚,並且致以酬金,但額爾金卻對之深為不快。[15]
英法聯軍之役,於1858年大沽一戰之後一波三折,至1959年6月,因換約問題,於大沽口再度發生衝突。此時英使已由額爾金易為其弟普魯斯。這一次英國所出動的兵力計有戰艦20艘、大炮174門、官兵2000人;法國則有軍艦2艘、大炮50門、官兵數百人,故戰爭的主力軍仍在英方。
6月24日,英法聯軍駛抵大沽。因不顧中方守將的警告,強行由大沽登陸,雙方遂發生衝突。6月25日上午10時,英軍派船11艘、法軍兵船1艘開始軍事行動,各艦依次為:“歐掠鳥號”、“傑紐斯號”、“鴴鳥號”、“鸕鶿號”、“庇護號”、“茶隼號”、“巴特勒號”“納姆斯號”、“負鼠號”、“佛裏斯特號”。“高飛號”。由於大沽口內水淺,僅能以較小的炮艇作為先鋒,由“負鼠號”等繼之。因不知此時中方守將僧格林沁已將大沽炮台暗為增強,加以英軍輕敵深入。雙方經過激烈的炮戰之後,英軍大為失利。軍艦5艘沉沒、6艘重創、2艘被俘、官兵死傷500餘人,而海軍提督何伯腿部亦受傷。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英國作戰罕有的勝利,也是英軍所遭遇的一次沉重打擊。[16]
茲將此次戰役英、法兩軍所派船艦列表如下:
資料來源:戚兵章《晚清海平興哀史》頁80。
國別艦名艦類火炮
英國艦
隊切撒皮克號蒸汽巡洋艦51520400
高飛號蒸汽護衛艦21240250
巡洋號蒸汽炮艦1616560
魔術師號蒸汽炮艦16220400
納羅姆號蒸汽炮艦6120180
鸕鶿號蒸汽炮艦898200
富利號明輪蒸汽炮艦8160515
科羅曼德爾號明輪蒸汽炮艦560150
負鼠號淺水蒸汽炮艇54880
阿爾及林號淺水蒸汽炮艇3
庇護號淺水蒸汽炮艇3
巴特勒號淺水蒸汽炮艇3
佛裏斯特號淺水蒸汽炮艇3
鴴鳥號淺水蒸汽炮艇3
歐掠鳥號淺水蒸汽炮艇3
傑紐斯號淺水蒸汽炮艇3
茶隼號淺水蒸汽炮艇3
高貴號淺水蒸汽炮艇3
協助號蒸汽運兵船6118400
海斯坡號蒸汽供應艦554120
法國迪歇拉號蒸汽巡洋艦50
艦隊諾爾劄加拉號淺水蒸汽炮艇
為了對華報複,英、法聯軍於1860年三度北上,領軍的公使再度易將,仍由額爾金與葛羅回任。英軍方麵除海軍提督何伯之外,又增加了陸軍提督葛蘭忒出發,於大沽口之外會合。8月1日,英法兩軍在毫無抵抗之下登陸。14日陷唐沽,21日陷大沽,23日陷大津,10月13日占領北京。一路勢如破竹,清政府隻得完全屈服與之訂立“北京續約”,而使侵略者飽獲一切。此時北方大熊俄國則利用此一良機趁火打劫。除得到通商以及外交等特權外,且侵占中國黑龍江以東及以北的大片土地。比起英、法、美更形凶惡與狡詐。
五、“中國艦隊”在“雲南事件”交涉時期的作用
英法聯軍之役的同時,適以太平軍之亂方殷,英法於戰爭結束後,最初尚保持中立,及於1860年間,從清政府方麵獲取許多利益,為確保其通商,乃轉而對清廷加以支持。英國之“中國艦隊”司令海軍提督何伯為保護上海及其周圍地區貿易安全,乃決定與清軍配合協同作戰,長達年餘之久。表麵上看來,英國對華政策似乎有了轉變,表現友好。實則其一切的作為乃在維護英國自身的利益。不意,雙方相安無事之後的數年,又因“雲南事件”引發中英之間的軒然大波。
雲南事件熟悉中國官場情形,加以想借機建功,於是乃將其事予以擴大,向中國政府進行敲詐勒索,虛聲恫嚇。並提出最後通碟,揚言如不答允所提條件,即將斷絕兩國邦交,下旗回國。而英國在華的海軍“中國艦隊”也因之成為其利用的武力,隨之推波助瀾。
此時的“中國艦隊”司令為副提督瑞德爾。實際上,英國政府並無意再次對中國用兵。故“中國艦隊”對於此一事件所發生的作用,僅在於為其外交的後盾,而對於中國的威脅則為有限。[21]此說的正確性如何,尚值得再加討論。
六、“中國艦隊”與其它國家海軍之關係
,可以保護。
當1883年底中法談判瀕臨破裂之時,英國政府即決定采取防範措施。宣布立場中立,並呼籲作戰的雙方均需維護英國僑民的安全與利益。同時,又聯合歐美各國采取共同的行動,而由“中國艦隊”司令歐威爾日、英同盟一線遠景,意義殊為重大。反觀俄國則為不然雖曾接到英國所作的參加中立國之邀請,但以英、俄素有猜嫌,俄以顧及雙方協調困難,以及中立國之間兵船分布等問題而加以婉拒。[22]
1884年8月23日,法國海軍提督孤拔違反中立法,並以米糧不能視為戰時之違禁品,向法國提出抗議。而法國政府也對英提出反駁,認為法有封鎖之權利。直到4月6日中、法在巴黎達成停戰協議,英、法之間在華的磨擦方才落幕。[23]
英、俄在華海軍之矛盾
俄國亦為海權大國自1856年即開始派艦南下活動,於英法聯軍時又乘機與之配合,水陸並進向中國謀取巨大利益,而其遠東艦隊之兵力亦頗為可觀。英國因與俄國為夙敵,自克裏米戰爭以來,即不斷地監視俄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各種活動,極力阻擋其勢力的南下,並使其範圍僅限於西太平洋之北部。不過,到了1886年時卻因朝鮮巨文島問題,雙方又發生衝突。
巨文島位於朝鮮西南部之濟州島附近,又名“漢彌爾敦港”,聲明俄無意侵占巨文島或其它朝鮮土地之意。一麵要求英國自朝鮮撒兵,歸還巨文島。同時,並命丁汝昌及琅威理率領“定”、“鎮”等六艦於訪問海參威途中,經過永興灣之元山、釜山進行實地查看。而“中國艦隊”司令哈密敦亦以為該島僅可作為中途加煤站,無法作為海軍基地,更無法與俄之海參威相提並論。因而乃於1887年2月17日正式自巨文島撒退,而使此一事件獲得解決。[24]
七、“中國艦隊”在華的活動
“中國艦隊”雖以西太平洋為其活動範圍,但與中國的關係則尤為密切。在以保商護僑為借口,而又有不平等條約作為護符的有利條件下,英國的兵艦遂得在中國治海沿江自由進出大肆活動,非但隨時可以駛往各條約港中,可知其所涉及事項之廣泛,舉凡各種商情、政情、軍情等無不包括於其內。其中尤對有關中國海軍之活動以及海防之建設最為注意,諸如裝備、教育、訓練、人事、軍港、炮台、船塢等各項軍情均為涵蓋於其中。有時且繪成詳細地圖,以說明其工程的進度,是以中國各項海防工程幾乎全數暴露於英國人的監視之中,中國的國防亦無任何秘密之可言。
不過,平情而論,“中國艦隊”對中國的海軍尚稱友好,特別是北洋艦隊。一則由於其主要幹部大多曾留學英國,接受英式訓練,其規章法令多以英國為本,再者船隻亦大半購自英國,而為英軍所熟悉。特別是在琅威理,其後為中國向英國海軍借調而來。1890年雖以“香港事件”迫使琅氏辭職,造成中英之間的不快,但英國海軍對於中國海軍則依然予以同情與協助。
“中國艦隊”為了表示對中國海軍之重視及友好,曾於1886年醇親王檢閱北洋海軍時,其司令哈密敦。可是事實證明,此事絕無可能,因為國際間都以自身的利益為其優先,而非單方的一廂情願。[26]
結論
“中國艦隊”是英國海權於世界戢略布局之一環,也是英國在遠東海軍力量的一個代表。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執西太平洋各國海軍之牛耳,二十世紀之初,則與後起的日本海軍爭霸,終則於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為美國海軍所取代。於今看來,雖然已成為明日之黃花,但從遠東海權史上觀之,則仍有其重要曆史意義,而不容加以忽視。
“中國艦隊”的成立,與英國在遠東殖民勢力的擴張有關,亦與其在遠東之國際貿易不可分,故知此一海上的武力,實為維護英國的殖民統治,商業利益,以及航運安全而設立,也是執行英國外交政策的一項工具。
“中國艦隊”的活動範圍相當廣泛,南起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半島,北抵海參威及白令海峽,東至日本的長崎及韓國的仁川,西至中國沿海各大口岸。但論其商業及外交利益,實以中國為中心,因為英國在華的通商口岸最多,商業利益最大,外交特權最廣,戰略地位最高。兼以其兵船可以縱棋於沿江沿海各口岸,自由進出,暢行無阻而無戶庭之限,更使英國在中國居於重要地位,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產生大的影響。
“中國艦隊”由於活動的範圍過廣,自1875年之後,曾經分為“南方支隊”之後,與日本訂約,並取得同樣利益。1882年“中國艦隊”司令歐威爾亦曾率艦前往朝鮮,簽訂英韓條約,取得通商的權利。
“中國艦隊”在中國的活動最為頻繁,對於中國海軍之發展以及之建設最為關注,經常有詳細之報告於其政府,從其海部所藏之“例行報告”中,即可發現大量此方麵的資料。以其內容複雜,限於篇幅,擬於其後再以專文討論,此處從略。不過,一般而論,其對中國海軍的態度尚稱友善,尤其在琅威埋出任北洋艦隊總查時期,更是如此。由於英國對華的政策僅在謀求商業的利益,而無領土的野心,此點與日本及俄國大為不同,故其海軍在華活動的目的,亦以護商保僑為僑為主要的目的。
在“中國艦隊”中與中國海軍相關之人士除琅威理的輪船統領,率艦回華。不意,以指揮權問題發生衝突,阿斯本憤而辭職,引起一場軒然大波,而購艦之事亦歸於失敗。[27]
附注
[1]gre f, “brii admirl &m;m; cinee ire”, 1940 lndn 2-4 10-17
[2]gerld . grm. “te cin in – wr nd dilmy” 1978. frd 267-268.
[3]ibid, .241.
[4]根據英海軍部於1844年7月25日發給rer-admirl ir tm crne的訓令: “e indi in, limi frm 25 july 1844: n e nr by e re f ai, n e e by afri, nr f e equr. tene lng e equr 66&m;#176;e. lngiude, ene by 66&m;#176;e. lngiude liude 10&m;#176;., ene by liude 10&m;#176;. lngiude 75&m;#176;e., tene by lngiude 75&m;#176;e. e anri cirle. n e e by 170&m;#176;w. lngiude, n e u by e anri cirle, adm 1/5543 ; adm 2/1330. n.126.
[5]gerge wd, “te brii in e fr e. il hiry f e brii vere”, 1969 lndn .47.
[6]如在嘉慶年間兩廣總督那彥成即采取招撫文策,而被清廷撤拏向。參看《十二朝東華錄》、《嘉慶朝》卷7,頁14-15,嘉慶10年11月“庚申諭”,頁36“丁巳諭”。魏源:《聖武記》〈中華書局,民國51年,台1版〉,頁238-243,“嘉慶東南靖海記”。
[7]gre f, “brii admirl &m;m; cinee ire” ..268-275.
[8]關於鴉片戰中英衝突情形,可以參看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上冊,頁125-167,民國53年,台北商務印書館刊。
[9]gre f, “brii admirl &m;m; cinee pire” .20-22.
[10]參看“北華捷報”, y 28,1886. .559.及拙著《李鴻章與北洋艦隊》2000年,台北,.450。按“audiu”與 “irn du”為姊妹艦鐵甲戰船,二艦分別為“中國艦隊”之旗艦達十餘年之久。
[11]“te cinee time” r 10, 1888, .149-150.
[12]grm之前引書, .294.
[13]grm之前引書, .302-320, 英美擬據台灣之事,可參看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第一冊,頁256。
[14]參看戚其章《晚清海軍興衰史》1998,北京人民出版社,頁66-67,所轉引自1985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頁200-201.茅海建:,按因未注明各艦英、法原文,頗難一一查對,下表亦同。
[15]grm之前引書, .364,至於謂西馬曾於1860年占領大連時,將大連命名為“adm”;將旅順命名為“arur”v1. 10 ..256-257,尚待查考。
[16]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1980,香港,頁142。
[17]參看拙著:《李鴻章與北洋艦隊》2000年台北,頁52, 59,注5。
[18] adi/ind 6391. ryder admirly. nv.11, 1875。
[19]adi/6378 l 167 /aug1876. ryder admirliy. july 26, 1876. “vigiln”號。
[20]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卷27,頁38-39,“煙台議結滇案折”。
[21]alender iie, “te englimn in cin during e virin er, 2vl, lndn, 1990, vl2 .267。
[22]英國外交部檔案“cenrl ai” n.5 e f affir in cin, ..387-405。
[23]ibid, ..450, 484, 487, 489-450。
[24]參看英國外交部檔案f..17/1015, nr ir. f reeburg, 1885; adi/6810. l334/66. hmiln admirliy, y5, 1886;李鴻章:《李文忠公集》,頁27-29。
[25]英國海軍部檔adi/7066. 123/1891 june 19. n.205 prg 13。
[26]adi/7149. l77/1894 rer f inervie i h.e. li hungg, ngi, 25 y 1894。
[27]1858年時,李泰國為額爾金手下之譯員,二人曾同乘“furiu”號兵船北上
這個資料乃是轉載於網路。申明一下。
前言
十九世紀以來,西力東漸,中國門戶大開,中外通商傳教等活動日益頻繁。西方各國為了維護其本身的在華利益以及保護其僑民安全,紛紛派遺海軍來華,諸如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皆曾組成遠東艦隊在中國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開活動。或者3艘、5艘;或者10艘、8艘,其中尤以英國的“中國艦隊”規模最為可觀。經常維持在20艘左右,而且鐵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類戰船無不齊備,是以其戰鬥力最為強大。自鴉片戰爭後設立,至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初撤回,前後縱橫西太平洋海上曆時約有百年
之久,隱然執掌遠東地區海軍的牛耳。非但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防以及軍事息息相關,同時對於東亞大局亦時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惜乎,迄今僅有葛雷漢,而且僅及於1860年為止。其餘則概付闕如,迄今當未見有人繼續作有係統的研究。本文以資料及時間之所限,隻能就甲午戰前該艦隊在中國的活動及其影響,作一初步探討,以就正於學術先進。
一、十九世紀英國海軍之世界分布概況
自十六世紀新航路及新大陸發現之後,歐洲各國莫不競向海外拓展,以爭奪殖民地與海外貿易市場,最初有葡萄牙、西班牙;其後荷蘭、法國、英國繼之。遂使海上戰爭相續不斷,最後則以英國為最大的贏家。自七年戰爭等役擊敗其強敵法國,其勢力即如日中天,成為名符其實的“海上霸王”。
由於英國殖民地遍及於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國”之稱,且其商業勢力淩駕於世界各國,是以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運的安全,乃將其皇家海軍有計劃地分駐於世界各主要地區,形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網。從其艦隊的名稱,即可了解其海軍分布概況:
1. 大西洋艦隊
2. 地中海艦隊
3. 南非艦隊
4. 東非艦隊
5. 海角艦隊
6. 東印度艦隊
7. 西印度艦隊
8. 北美艦隊
9. 太平洋艦隊
10. 中國艦隊
必須說明的是,以上這些艦隊的成立並非同一時期之內,而是從十八世紀逐漸演變而來。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據當時的環境而定,並無定製。其中以本國艦隊最大,地中海艦隊次之,但其後的東印度艦隊及“中國艦隊”則取地而代之。再者,英國的海軍艦隊之精良不僅在其裝備,而在其組織與訓練,尤在其有遠大的理想與健全的製度。以裝備而論,在1830年之末,英國海軍所用的尚皆為木質的帆船。其後受到法國的刺激,方才開始製造蒸汽輪船。1840年,雖曾製造了一艘鐵甲艦“奈米西斯號”。同時,還要與新發展的科學技術隨時並進,實可以說是英國海軍的一次革命。[1]
二、“中國艦隊”成立的時代背景
“中國艦隊”成立的時間,史家的觀點頗有不同。一說於1834年東印度公司告終, “cin in”即自東印度艦隊成立於1864年。同時,並指出它在過去曾經隸屬於東印度艦隊,其後成為聯合艦隊的一個主要支隊。其活動範圍,有一個時期曾西抵澳大利亞、北達白令海峽。俄之海參威以及中國、日本海岸,甚至還包括中國的內河等廣大地區。[4]綜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國艦隊”乃由東印度艦隊中脫離而獨立成軍,應無疑問。
海軍為執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論及“中國艦隊”成立的目的,實與英國在遠東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係。英人自1805年即從印度的恒河流域進而擴張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伯爾;1824年-1826年,控製了緬甸。同時,又於1826年越過了麻六甲海峽而進入南洋群島,占據了馬來亞及新加坡,而北婆羅洲等地亦皆入其勢力範圍。及至鴉片戰爭以後,除獲占香港之外,並迫中國開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國通商的範圍從南洋的新加坡、經過香港到達上海,連結成為英國人在遠東所締造的一個“鬆散商業帝國”。在英國人商業重於領土的傳統觀念之下,海軍顯然對於維護殖民地及商業的利益遠較陸軍更為重要。是以於該一地區駐紮一支海上艦隊,實屬必要。[5]
其次,是海盜問題。南洋一帶海域遼闊,島嶼紛岐,港灣叢錯。而政治版圖又相當複雜,分由當地的土酋及歐洲的殖民當局所管轄。因此乃使海盜大肆猖獗,經常出沒海上,掠奪往來商船,殺害船上商旅。自麻六甲、馬來亞、婆羅洲、蘇門答臘、以至菲律賓的蘇祿島及民答那莪等地,無不有海盜活動其間,造成商業往來的極大危害。自1820年起,英國即不斷地派遺其海軍協助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隊對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範圍太大,依然無法將之肅清。此外,在中國的東南沿海一帶也經常有海盜為患。尤其是連接大陸的澳門、海南島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盜的淵藪。中國的地方官吏因為綠營水師腐敗,海軍力量薄弱,對之幾乎束手無策,無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對之實施安撫政策,“誘以官職,招以金錢”,以求無事,[6]但所收成效卻不大。及至英國人占領香港,其海軍即以鎮壓海盜為其主要任務。一方麵調查港澳之間及廣東沿海的島嶼港灣,以便了解海盜的藏身之所。一方麵與廣東的地方當局達成協議,共同合作,對海盜進行不斷地打擊。雖然取得相當的成績,但仍須英的海軍長期留駐於此。[7]
再者,“中國艦隊”的成立也與鴉片戰後中英關係緊張有關。 1842年,中國雖因戰敗而訂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並未屈服,不斷地有抗英行動。或者趁機對英人襲擊報複,或者加以暗殺泄憤,有時甚至發生一些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其中尤以拒絕修約和進城最為嚴重。雖經英方一再地抗議與交涉,均無結果。因之英國外相帕麥斯尊乃決心采取強硬政策,增強海軍的兵力,以迫使中國屈服。[8]
三、“中國艦隊”的組織與兵力
“中國艦隊”的組織與英國其它艦隊一樣,使用同一原則,采取混合編製,自現代的鐵甲到傳統的帆炮船都有。大小不一、數量也沒有限製,完全視情況需要而定。如同在鴉片戰爭之初,航行於中國海麵的船隻多達48艘,其後增援者尚不為計,但戰後則又減至16艘左右。及至英法聯軍前夕則又增至64艘戰船,而且其中大部份已換為蒸汽戰艦。
1864年,“中國艦隊”與東印度艦隊正式脫離關係而單獨成軍。至1869年左右,其所擁有的兵力,計有21艘,其中最大的是旗艦等。其中以“史文吉號”為最小,排水量僅有295噸。[9]
“中國艦隊”的此一兵力規模,其後並未作重大的改變,一直維持在20艘左右。從1882年的資料,即可證明。是年計有鐵甲戰艦一艘、快速艦4艘、帆炮船3艘、炮船4艘、炮艇5艘、通訊及補給船各一艘,合計19艘,載炮110門,官兵2567員名。茲將各船艦名稱、噸位、馬力、炮數、艦長及兵員人數附表於後,藉以了解其兵力之實際概況。
1882年“中國艦隊”兵力一覽表
名稱艦別馬力噸位指揮官載炮官兵學生水手合計
irn due
鐵甲艦42706010c. rird
e. trey14門3524661459
cler快艦---
cur快艦25402380umuel lng141943636266
cmu快艦24502380jme w. e141943636266
enuner快艦21301970gerge rbinn141593631226
pegu機帆快船9701130edrd f. dy61041124139
albr機帆快船840940arnld j. erringn4941219125
dring機帆快船920940f. j. j. eli4941019123
lily炮船830720r. evn383611100
if炮船1010756willim cllin56291182
erel炮船830610willim . lng46241278
fly炮船490603adlu f. . clir45941174
zeyr炮艇530438ge. n. a. pllrd44741061
fund炮艇470455jn. . . gue4474960
ren炮艇390455jme henry crfe4474960
eldre炮艇370455ru l. bridger4474960
qui500430h. frni4474960
vigiln補給船18101000
vir emnuel補給船5157w. hing6511480
總計1911019572423682567
※資料來源:英國海軍部檔adi/6618. p.2657:cin in, 1882, effiieny f her jey’ i under em nd il.
不過,到了1886年,“中國艦隊”又換了一批新艦。從是年5月其艦隊司令哈密敦參觀醇親王檢閱北洋海軍時所率領的十艘戰艦,即可知其中出現了幾艘新船艦。[10]
1. audiu鐵甲炮14門新
2.ne炮14門新
3. cmn炮14門新
4. cler炮14門舊
5. lender炮10門新
6. pegu炮6門舊
7. wnder炮3門新
8. firebrnd炮4門新
9. linne炮5門新
10. if炮5門舊
雖“中國艦隊”的船艦時有更換,但其裝備卻未隨著工業科學的發展而常除舊布新。到了1888年,其艦的陳舊落伍,非僅不如法、俄的遠東艦隊,即中國與日本向歐購買的新式鐵甲,其性能之優越也使英人大為難堪。如在1888年3月10日的英文《天津中國時報》上,即有人撰文指責“中國艦隊”的船艦,不但大部份陳舊失效,而且迄今尚為采用1860至1870年代的前瞠炮的老船統統淘汰掉。諸如“cfer”, “eir”, “firebrnd”, “linne”, “erlin”, “rmbler”, “if”,以及所有老船艦,並以新式的船艦取而代之。至於其它二艘重裝甲艦 “rin”與“wyvern”,雖亦屬陳舊,但因其具有厚甲及重炮仍可留於港內作為防守之用。其它如ne”雖然裝置舊炮,但其性能尚為不錯。至於其餘之船如“alriy”, “crdeli”, “herine”, “lender”, “uine”, “rie”, “rler”, “ellie”, “wnderer”均屬優良,尚足以維持英國在遠東的海軍優勢。設使英國政府能再添加一艘“aurr beled cl”和一艘新的river cl者像是 “erey”號那樣,當為更佳。[11]
“中國艦隊”的最高長官為艦隊司令,亦稱為總司令代理總司令之職者,根據並不完整的資料統計,可知有以下數人曾任此一職位:
考希倫1844-1846
英格利斐德1846-1847
黑木1847-1849
柯利爾1849-1850
奧斯汀1850-1852
裴洛1852-1854
施泰麟1854-1856
西馬1856-1858
何伯1859-1861
凱古柏1861-1862
吉來特1869-1871
瑞德爾1875-1877
喜而雅1878-1880
歐威爾1882-1884
陶威爾1884-1886
哈密敦1886-1888
沙爾曼1889-1890
李查理1891-1892
斐利曼特而1892-1895
四、英法聯軍時“中國艦隊”的活動
十九世紀中葉,中英之間曾經發生二次大戰,一為鴉片戰爭與中國交涉修改南京條約及進城事宜。[12]
西馬在英法聯軍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廣州之役亦擬梁指,因之特為照會包令,表示反對,其事遂告終止。[13]
第二個階段是大沽口之役:廣州失守後,英方為了對清廷直接施加壓力,於是乃決定揮軍北上前往白河口,威脅北京的門戶。由新任的英使額爾金組成聯軍。從雙方所出動的兵力來看,可知英軍比較法軍占有優勢。英船15艘、法船11艘,英炮192門、法炮164門,英軍2088人、法軍1000人。故知此次戰役的主力仍由西馬負責指揮。由下表即可知英法聯軍兵力的概況。[14]
國別艦名艦類火炮
英國艦
隊加爾各答號帆艦84720
煽動號快速帆艦40270
憤怒號明輪蒸汽護衛艦6220400
納姆羅號蒸汽炮艦6120180
鸕鶿號蒸汽炮艦898200
瑟普萊斯號蒸汽炮艦898200
富利號明輪恭汽炮艦8160515
克羅曼德爾號明輪蒸汽炮艦560150
期萊尼號蒸汽淺水炮艇54880
萊文號蒸汽淺水炮艇54880
鴇號蒸汽淺永炮艇34860
負鼠號蒸汽淺水炮艇34860
堅固號‘蒸汽淺永炮艇34860
弗姆號蒸汽淺水炮艇34860
海斯坡號蒸汽供應艦554120
國別艦名艦類火炮
法國艦
隊複仇者號快速帆艦50
果敢號快速帆艦50
普利姆蓋號蒸汽炮艦8
弗勒格頓號蒸汽炮艦8
監禁號蒸汽炮艦12
梅耳瑟號蒸汽炮艦12
雪崩號蒸汽淺水炮艦6
霰彈號蒸汽淺炮艦6
火箭號蒸汽淺水炮艦6
龍騎兵號蒸汽淺水炮艦6
雷尼號輪船
資料來源:采自戚其章《晚清海軍與衰史》頁66-67。
英法皆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上強權。此一戰役出動如此龐大的兵力,自非封建落後的中國海軍之所能抵擋,實可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而且實際上也沒有海戰發生,甚至連原先由西馬與法國提督所擬妥的“攻擊大沽炮台計劃”都派不上用場。因為在大沽口僅有有守軍9000人、大炮30尊、英法聯軍僅以斯萊尼號等六船,花費二小時,即在五月二十日將之全部占領。接著又占領天津,並脅迫中國政府與之議和。繼鴉片戰箏15年之後,中國再度地與之訂立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有意思的是,由於西馬與額爾金二人的不睦,雙方曾在英國政府裏互控而引起一激烈的辯論。盡管其後香港的商會對西馬大為頌揚,並且致以酬金,但額爾金卻對之深為不快。[15]
英法聯軍之役,於1858年大沽一戰之後一波三折,至1959年6月,因換約問題,於大沽口再度發生衝突。此時英使已由額爾金易為其弟普魯斯。這一次英國所出動的兵力計有戰艦20艘、大炮174門、官兵2000人;法國則有軍艦2艘、大炮50門、官兵數百人,故戰爭的主力軍仍在英方。
6月24日,英法聯軍駛抵大沽。因不顧中方守將的警告,強行由大沽登陸,雙方遂發生衝突。6月25日上午10時,英軍派船11艘、法軍兵船1艘開始軍事行動,各艦依次為:“歐掠鳥號”、“傑紐斯號”、“鴴鳥號”、“鸕鶿號”、“庇護號”、“茶隼號”、“巴特勒號”“納姆斯號”、“負鼠號”、“佛裏斯特號”。“高飛號”。由於大沽口內水淺,僅能以較小的炮艇作為先鋒,由“負鼠號”等繼之。因不知此時中方守將僧格林沁已將大沽炮台暗為增強,加以英軍輕敵深入。雙方經過激烈的炮戰之後,英軍大為失利。軍艦5艘沉沒、6艘重創、2艘被俘、官兵死傷500餘人,而海軍提督何伯腿部亦受傷。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英國作戰罕有的勝利,也是英軍所遭遇的一次沉重打擊。[16]
茲將此次戰役英、法兩軍所派船艦列表如下:
資料來源:戚兵章《晚清海平興哀史》頁80。
國別艦名艦類火炮
英國艦
隊切撒皮克號蒸汽巡洋艦51520400
高飛號蒸汽護衛艦21240250
巡洋號蒸汽炮艦1616560
魔術師號蒸汽炮艦16220400
納羅姆號蒸汽炮艦6120180
鸕鶿號蒸汽炮艦898200
富利號明輪蒸汽炮艦8160515
科羅曼德爾號明輪蒸汽炮艦560150
負鼠號淺水蒸汽炮艇54880
阿爾及林號淺水蒸汽炮艇3
庇護號淺水蒸汽炮艇3
巴特勒號淺水蒸汽炮艇3
佛裏斯特號淺水蒸汽炮艇3
鴴鳥號淺水蒸汽炮艇3
歐掠鳥號淺水蒸汽炮艇3
傑紐斯號淺水蒸汽炮艇3
茶隼號淺水蒸汽炮艇3
高貴號淺水蒸汽炮艇3
協助號蒸汽運兵船6118400
海斯坡號蒸汽供應艦554120
法國迪歇拉號蒸汽巡洋艦50
艦隊諾爾劄加拉號淺水蒸汽炮艇
為了對華報複,英、法聯軍於1860年三度北上,領軍的公使再度易將,仍由額爾金與葛羅回任。英軍方麵除海軍提督何伯之外,又增加了陸軍提督葛蘭忒出發,於大沽口之外會合。8月1日,英法兩軍在毫無抵抗之下登陸。14日陷唐沽,21日陷大沽,23日陷大津,10月13日占領北京。一路勢如破竹,清政府隻得完全屈服與之訂立“北京續約”,而使侵略者飽獲一切。此時北方大熊俄國則利用此一良機趁火打劫。除得到通商以及外交等特權外,且侵占中國黑龍江以東及以北的大片土地。比起英、法、美更形凶惡與狡詐。
五、“中國艦隊”在“雲南事件”交涉時期的作用
英法聯軍之役的同時,適以太平軍之亂方殷,英法於戰爭結束後,最初尚保持中立,及於1860年間,從清政府方麵獲取許多利益,為確保其通商,乃轉而對清廷加以支持。英國之“中國艦隊”司令海軍提督何伯為保護上海及其周圍地區貿易安全,乃決定與清軍配合協同作戰,長達年餘之久。表麵上看來,英國對華政策似乎有了轉變,表現友好。實則其一切的作為乃在維護英國自身的利益。不意,雙方相安無事之後的數年,又因“雲南事件”引發中英之間的軒然大波。
雲南事件熟悉中國官場情形,加以想借機建功,於是乃將其事予以擴大,向中國政府進行敲詐勒索,虛聲恫嚇。並提出最後通碟,揚言如不答允所提條件,即將斷絕兩國邦交,下旗回國。而英國在華的海軍“中國艦隊”也因之成為其利用的武力,隨之推波助瀾。
此時的“中國艦隊”司令為副提督瑞德爾。實際上,英國政府並無意再次對中國用兵。故“中國艦隊”對於此一事件所發生的作用,僅在於為其外交的後盾,而對於中國的威脅則為有限。[21]此說的正確性如何,尚值得再加討論。
六、“中國艦隊”與其它國家海軍之關係
,可以保護。
當1883年底中法談判瀕臨破裂之時,英國政府即決定采取防範措施。宣布立場中立,並呼籲作戰的雙方均需維護英國僑民的安全與利益。同時,又聯合歐美各國采取共同的行動,而由“中國艦隊”司令歐威爾日、英同盟一線遠景,意義殊為重大。反觀俄國則為不然雖曾接到英國所作的參加中立國之邀請,但以英、俄素有猜嫌,俄以顧及雙方協調困難,以及中立國之間兵船分布等問題而加以婉拒。[22]
1884年8月23日,法國海軍提督孤拔違反中立法,並以米糧不能視為戰時之違禁品,向法國提出抗議。而法國政府也對英提出反駁,認為法有封鎖之權利。直到4月6日中、法在巴黎達成停戰協議,英、法之間在華的磨擦方才落幕。[23]
英、俄在華海軍之矛盾
俄國亦為海權大國自1856年即開始派艦南下活動,於英法聯軍時又乘機與之配合,水陸並進向中國謀取巨大利益,而其遠東艦隊之兵力亦頗為可觀。英國因與俄國為夙敵,自克裏米戰爭以來,即不斷地監視俄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各種活動,極力阻擋其勢力的南下,並使其範圍僅限於西太平洋之北部。不過,到了1886年時卻因朝鮮巨文島問題,雙方又發生衝突。
巨文島位於朝鮮西南部之濟州島附近,又名“漢彌爾敦港”,聲明俄無意侵占巨文島或其它朝鮮土地之意。一麵要求英國自朝鮮撒兵,歸還巨文島。同時,並命丁汝昌及琅威理率領“定”、“鎮”等六艦於訪問海參威途中,經過永興灣之元山、釜山進行實地查看。而“中國艦隊”司令哈密敦亦以為該島僅可作為中途加煤站,無法作為海軍基地,更無法與俄之海參威相提並論。因而乃於1887年2月17日正式自巨文島撒退,而使此一事件獲得解決。[24]
七、“中國艦隊”在華的活動
“中國艦隊”雖以西太平洋為其活動範圍,但與中國的關係則尤為密切。在以保商護僑為借口,而又有不平等條約作為護符的有利條件下,英國的兵艦遂得在中國治海沿江自由進出大肆活動,非但隨時可以駛往各條約港中,可知其所涉及事項之廣泛,舉凡各種商情、政情、軍情等無不包括於其內。其中尤對有關中國海軍之活動以及海防之建設最為注意,諸如裝備、教育、訓練、人事、軍港、炮台、船塢等各項軍情均為涵蓋於其中。有時且繪成詳細地圖,以說明其工程的進度,是以中國各項海防工程幾乎全數暴露於英國人的監視之中,中國的國防亦無任何秘密之可言。
不過,平情而論,“中國艦隊”對中國的海軍尚稱友好,特別是北洋艦隊。一則由於其主要幹部大多曾留學英國,接受英式訓練,其規章法令多以英國為本,再者船隻亦大半購自英國,而為英軍所熟悉。特別是在琅威理,其後為中國向英國海軍借調而來。1890年雖以“香港事件”迫使琅氏辭職,造成中英之間的不快,但英國海軍對於中國海軍則依然予以同情與協助。
“中國艦隊”為了表示對中國海軍之重視及友好,曾於1886年醇親王檢閱北洋海軍時,其司令哈密敦。可是事實證明,此事絕無可能,因為國際間都以自身的利益為其優先,而非單方的一廂情願。[26]
結論
“中國艦隊”是英國海權於世界戢略布局之一環,也是英國在遠東海軍力量的一個代表。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執西太平洋各國海軍之牛耳,二十世紀之初,則與後起的日本海軍爭霸,終則於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為美國海軍所取代。於今看來,雖然已成為明日之黃花,但從遠東海權史上觀之,則仍有其重要曆史意義,而不容加以忽視。
“中國艦隊”的成立,與英國在遠東殖民勢力的擴張有關,亦與其在遠東之國際貿易不可分,故知此一海上的武力,實為維護英國的殖民統治,商業利益,以及航運安全而設立,也是執行英國外交政策的一項工具。
“中國艦隊”的活動範圍相當廣泛,南起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半島,北抵海參威及白令海峽,東至日本的長崎及韓國的仁川,西至中國沿海各大口岸。但論其商業及外交利益,實以中國為中心,因為英國在華的通商口岸最多,商業利益最大,外交特權最廣,戰略地位最高。兼以其兵船可以縱棋於沿江沿海各口岸,自由進出,暢行無阻而無戶庭之限,更使英國在中國居於重要地位,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產生大的影響。
“中國艦隊”由於活動的範圍過廣,自1875年之後,曾經分為“南方支隊”之後,與日本訂約,並取得同樣利益。1882年“中國艦隊”司令歐威爾亦曾率艦前往朝鮮,簽訂英韓條約,取得通商的權利。
“中國艦隊”在中國的活動最為頻繁,對於中國海軍之發展以及之建設最為關注,經常有詳細之報告於其政府,從其海部所藏之“例行報告”中,即可發現大量此方麵的資料。以其內容複雜,限於篇幅,擬於其後再以專文討論,此處從略。不過,一般而論,其對中國海軍的態度尚稱友善,尤其在琅威埋出任北洋艦隊總查時期,更是如此。由於英國對華的政策僅在謀求商業的利益,而無領土的野心,此點與日本及俄國大為不同,故其海軍在華活動的目的,亦以護商保僑為僑為主要的目的。
在“中國艦隊”中與中國海軍相關之人士除琅威理的輪船統領,率艦回華。不意,以指揮權問題發生衝突,阿斯本憤而辭職,引起一場軒然大波,而購艦之事亦歸於失敗。[27]
附注
[1]gre f, “brii admirl &m;m; cinee ire”, 1940 lndn 2-4 10-17
[2]gerld . grm. “te cin in – wr nd dilmy” 1978. frd 267-268.
[3]ibid, .241.
[4]根據英海軍部於1844年7月25日發給rer-admirl ir tm crne的訓令: “e indi in, limi frm 25 july 1844: n e nr by e re f ai, n e e by afri, nr f e equr. tene lng e equr 66&m;#176;e. lngiude, ene by 66&m;#176;e. lngiude liude 10&m;#176;., ene by liude 10&m;#176;. lngiude 75&m;#176;e., tene by lngiude 75&m;#176;e. e anri cirle. n e e by 170&m;#176;w. lngiude, n e u by e anri cirle, adm 1/5543 ; adm 2/1330. n.126.
[5]gerge wd, “te brii in e fr e. il hiry f e brii vere”, 1969 lndn .47.
[6]如在嘉慶年間兩廣總督那彥成即采取招撫文策,而被清廷撤拏向。參看《十二朝東華錄》、《嘉慶朝》卷7,頁14-15,嘉慶10年11月“庚申諭”,頁36“丁巳諭”。魏源:《聖武記》〈中華書局,民國51年,台1版〉,頁238-243,“嘉慶東南靖海記”。
[7]gre f, “brii admirl &m;m; cinee ire” ..268-275.
[8]關於鴉片戰中英衝突情形,可以參看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上冊,頁125-167,民國53年,台北商務印書館刊。
[9]gre f, “brii admirl &m;m; cinee pire” .20-22.
[10]參看“北華捷報”, y 28,1886. .559.及拙著《李鴻章與北洋艦隊》2000年,台北,.450。按“audiu”與 “irn du”為姊妹艦鐵甲戰船,二艦分別為“中國艦隊”之旗艦達十餘年之久。
[11]“te cinee time” r 10, 1888, .149-150.
[12]grm之前引書, .294.
[13]grm之前引書, .302-320, 英美擬據台灣之事,可參看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第一冊,頁256。
[14]參看戚其章《晚清海軍興衰史》1998,北京人民出版社,頁66-67,所轉引自1985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頁200-201.茅海建:,按因未注明各艦英、法原文,頗難一一查對,下表亦同。
[15]grm之前引書, .364,至於謂西馬曾於1860年占領大連時,將大連命名為“adm”;將旅順命名為“arur”v1. 10 ..256-257,尚待查考。
[16]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1980,香港,頁142。
[17]參看拙著:《李鴻章與北洋艦隊》2000年台北,頁52, 59,注5。
[18] adi/ind 6391. ryder admirly. nv.11, 1875。
[19]adi/6378 l 167 /aug1876. ryder admirliy. july 26, 1876. “vigiln”號。
[20]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卷27,頁38-39,“煙台議結滇案折”。
[21]alender iie, “te englimn in cin during e virin er, 2vl, lndn, 1990, vl2 .267。
[22]英國外交部檔案“cenrl ai” n.5 e f affir in cin, ..387-405。
[23]ibid, ..450, 484, 487, 489-450。
[24]參看英國外交部檔案f..17/1015, nr ir. f reeburg, 1885; adi/6810. l334/66. hmiln admirliy, y5, 1886;李鴻章:《李文忠公集》,頁27-29。
[25]英國海軍部檔adi/7066. 123/1891 june 19. n.205 prg 13。
[26]adi/7149. l77/1894 rer f inervie i h.e. li hungg, ngi, 25 y 1894。
[27]1858年時,李泰國為額爾金手下之譯員,二人曾同乘“furiu”號兵船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