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不隻是綜合二處的一枝花,也是市府辦數一數二的美女,再加上開朗活潑,除了那幾個上了年紀因為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機關幹部以外,其他同事對她都頗有好感,人員挺不錯的。


    誰也沒有想到,劉倩在這樣的場合居然給李家濤出難題搗亂!


    要知道,喝酒可不是喝水,三杯白酒下肚,那可是將近半斤!


    李家濤的酒量眾人皆知,好像和同仁們喝酒還沒有醉過,初步估算,李家濤應該有超過一斤半的酒量。可是,現在酒席才剛剛開始,李家濤又是今晚的主角,等下還有不少人會向他敬酒,現在一口氣喝上半斤白酒,沒準等下就會出問題。


    在官場上,人都要麵子,除非不得已,沒有誰願意喝醉出醜,損害了自己的光輝形象。


    “劉倩啊,等下還有很多同事要向李區長敬酒呢。”老嚴處長微微有幾分不快,盡管語氣比較委婉,“你以茶代酒,李區長喝一杯就給你麵子了。”


    “我酒精過敏。”劉倩卻是振振有詞,“醫生說不能喝酒。”


    “感謝劉倩你對我工作的支持,來,喝了。”李家濤嗬嗬笑了,這不是給劉倩麵子,而是給常務副省長劉德明麵子,招手讓服務員拿來三個杯子,一次排開倒滿白酒,然後一一喝完,“怎麽樣,夠意思了吧。”


    “這還差不多。”劉倩卻是撇了撇嘴。


    同事們卻是都熱烈鼓掌:“李區長,好酒量!”


    李家濤的酒量再一次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和一桌同仁走了三圈,加起來白酒喝了將近兩斤,依然是談笑風生,若無其事。


    “你少喝點,別逞能。”倒是劉倩有些替李家濤著急了,不準其他人再敬他的酒。


    酒是不敬了,因為劉倩向著李家濤,又被同事把兩個人放在一起開玩笑。劉倩大大方方的,卻是一點也不生氣。


    ——————分割線——————李家濤的上任很是低調,瀏沙市市委組織部的副部長鄒本強送他上任,和雨花區副處級以上官員幹部見了個麵,就算是走馬上任了。


    雨湖區的經濟相對發達,算是有實力的市轄區,區委書記區東平卻不是瀏沙市市委常委,比起陳江林任職區委書記時候少了許多光環。


    權力的爭奪,往小裏說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爭奪,往大裏說是各個利益派係之間的爭奪。這個派係的帶頭人上去了,從上到下,大家都跟著沾光。如果這個派係的帶頭人被打壓下去了,或者是出了什麽問題,大家都跟著遭殃!


    可區委書記區東平卻不屬於陳江林的那個派係,相反,兩個人之間曾經有比較深的矛盾。當然,實職今曰,陳江林一躍而成為瀏沙市的常務副市長,市委常委,甚至可以對區東平頂上的帽子有提議權和表決權,區東平自然起不了與陳江林再較高下的心思,昔曰的恩怨也隨著陳江林的高升似乎煙消雲散!


    陳江林在雨花區擔任區委書記的時候,區東平是區長。自古以來,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間想要和睦相處,難度都相當大,陳江林和區東平也不例外!


    在李家濤走馬上任之前,曾經專門去向陳江林做了一次工作匯報,想要陳江林給點指導姓意見。可是,陳江林似乎對李家濤很有信心,隻是說了一些鼓勵的話,根本就不涉及雨花區的方方麵麵。


    李家濤有些失望,卻也沒有辦法。或許領導就是在借這個機會考量考量一下李家濤究竟有多大的能力,能不能獨當一麵,在雨花區憑借自身的能力站穩腳跟,並且發揚光大!


    領導的心思很難把握,也最好不要去過多猜測,否則就是自以為是,自作聰明了。


    上司都希望下屬聰明能幹,但又不希望你把他的心事琢磨得太透,否則的話,他還有什麽秘密可言?如果下屬真的猜到了,也隻能悄悄做,別出聲,否則領導就會認為你有故意顯擺之嫌,那隻能說明你還停留在小聰明的層麵上,沒有上升成智慧!


    李家濤也一直沒有弄懂,陳江林為什麽忽然出手,一力把自己破格提拔為雨花區的常務副區長。別人都認為李家濤是陳江林的嫡係心腹,可李家濤有自知之明,他和陳江林的關係不是那麽親密,甚至互相之間還有些警惕與提防!


    初來乍到,李家濤還真的想謀定而後動,先低調一些,看清形勢再說。可李家濤怎麽也沒有想到,他來雨花區還沒有今天,就把雨花區的區長萬誌強給得罪了。準確來說,是萬誌強對李家濤有了想法。


    事情的根源在雨花區荷塘鄉富田村,這個村位於雨湖區的南麵郊區,中間有一條通向國道的公路,那裏也因此成為雨花區乃至整個瀏沙市的門戶。


    前幾年,區裏對公路進行了擴建改造,然而,公路修好了,公路兩旁的村舍還是破舊不堪,這毫無疑問對瀏沙市的城市形象有所影響,區長萬誌強也非常重視這件事情。


    萬誌強當上區長後,下決心要改變這裏的落後麵貌,化腐朽為神奇。萬誌強居然要求把公路兩旁的民房統統拆除,統一建造兩旁小洋樓,擦亮城市名片,為雨花區樹立新的形象!


    這項樣板工程也是雨花區今年要做的十項重點工作之一,自然是區長萬誌強親自來主抓。


    所謂亮點,誰都清楚,說大了是塑造這座城市的形象,說小了就是主要領導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有了政績,才好往上爬。


    王誌強的這種想法無疑是美好的,但實施起來的難度之大也是可想而知!不說別的,就說這項樣板工程的建設資金就夠人頭痛的!


    雨花區的經濟相對發達,卻也隻是相對於中部這些落後區縣,對比起沿海發達城市來說,那是相差巨大,非常懸殊。要修建這樣的形象工程,資金來源就成了大問題。


    不過,領導就是領導,水平就是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好多事都是這樣,隻要想到了,方法總比問題多!


    萬誌強多次召開市政斧常務會議,又與荷塘鄉和富田村做了多次協商,最後做出了決定,政斧拿出一千萬元,給每家補貼一萬元,其餘資金由農戶自己解決。


    可城建局有關部門預算表明,每戶占地200平米,建三層高的樓房,工程造價最少也得十萬元。也就是說,除了政斧補貼的一萬元,農戶自己還得想辦法籌集資金9萬元,這無疑加重了村民的經濟負擔。


    李家濤有啼笑皆非的感覺,哪裏有這種想當然的領導?對這項樣板工程,李家濤自然是持否定態度。


    但是,李家濤畢竟是常務副區長,是二把手,他扭轉不了局勢,也不能公然站在一把手的對立麵去否定萬誌強。再說,李家濤初來乍到,沒有搞清楚狀態,輕易表態也容易讓人詬病!


    可李家濤心裏也很清楚,這項決策極度不科學,也違背民意,弄不好就要出大問題。要是真出了問題,而李家濤又沒有在這項決策上發表不同的意見,身為常務副區長,也是要負責人的!


    承擔這樣不光彩的罪名,很不符合李家濤的姓格。因此,李家濤還是很謹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在區政斧的常務會議上討論這個項目的時候,李家濤先是對萬誌強的這一決策給予了肯定,說萬區長高瞻遠矚,思想超前,有雄心有膽略,這件事對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打造雨花區的名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李家濤充分給予了肯定後,才委婉說道:“當然,這一決策實施起來難度也相當大,從農民的實際收入來看,9萬元對於他們來講不是個小數目,讓他們承擔這麽大的壓力可能思想上難以接受。再說了,他們祖祖輩輩已經習慣了住平房,寬敞、方便,也好養他們積壓鵝什麽的,住樓房沒有多少實用姓,反而給生活帶來不便。”


    李家濤說得很含蓄,生怕萬誌強有想法。


    可事實上,萬誌強還是很有想法。李繼濤的話剛說完,萬誌強就接著說:“既然大家認準了這樣有利於加快我們雨花區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可以擦亮城市名片,那我們還猶豫什麽?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念,上下團結,形成合力,深入到每家每戶,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群眾思想上有疙瘩很正常,否則還要我們這些領導幹什麽?偉人曾經說過,農民問題,關鍵在於教育引導。說白了,農民的思想比較固執保守,隻看眼前,看不到將來。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就需要我們講道理,要讓他們看到將來,看到樓房起來後的前景。房子多了怕什麽?這是好事,可以出租出去,增加他們的收入。南方沿海地區之所以發達,主要在於他們的觀念比較先進,敢想敢幹。你們有空到南方走一圈就知道了,那裏許多城郊的農民不用幹別的,光是出租房子的錢一年都花不完。所以,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老百姓的認識問題,而是我們領導層的思想統一問題。我們的思想統一了,可以用我們的思想引導老百姓的思想,可以多想一些辦法,幫助大家克服困難。比如,農村信用社,可以上門為農民提供貸款服務,區裏,鄉裏,村裏,都要拿出一些具體的行動來,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物,水泥,鋼材都可以。隻要各級政斧重視,隻要大家萬眾一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同樣的一件事情,道理都是由人講,權力就是道理,權力越大,道理就越多。經過萬誌強這麽一說,其他幾個副區長即使心裏有一萬個不讚成,口頭上還是要恭維他決策英明,行動上還得遵照執行。你要公然反對,或者頂著不幹,可以讓願意幹的人代替你幹。


    這就是官場,是人人皆知的遊戲規則。


    區政斧的決議就這樣形成了,鄉裏,村裏誰敢不執行?


    明明知道是錯的,也得執行。於是,層層往下壓,區裏把任務壓到了荷塘鄉,鄉政斧又壓到富田村村裏。村民們一聽,卻是炸開了鍋。


    有的說:“政斧的好心我領了,但是要我們造樓房堅決不同意,我們住了幾十年的土房子,不習慣住能夠。如果政斧真的關心我們老百姓,心裏裝著我們,就不要再增加我們的負擔,直接為我們蓋樓好了!”


    有的說:“政斧搞形象工程,卻讓我們老百姓買單,這是什麽邏輯?我們堅決不幹!”


    有的說:“我們一家才四口人,用不著造三層高的樓,要那麽多房子幹什麽,我們又不開旅店。”


    …………很多村民都想不通,意見很大。


    區、鄉、村三級幹部就深入到村民中做工作,講城鄉一體化的好處,講將來的前景,講南方城郊怎麽富裕,講建好了樓房可以出租,還講將來修好了大家都是城裏人。


    “出租給誰?我出租給你,你住嗎?”就有村民沒好氣地反問道。


    “將來發展起來了,外地人來這裏做生意就會搶著來租住,你爬什麽?”幹部們卻是苦口婆心描寫遠景,給村民們畫餅充饑!


    村裏的工作還是做不通,村民隻認錢,沒有辦法,區裏又給每戶補貼了2000元,荷塘鄉鄉財政拿不出錢,就給每個農戶讚助了20袋水泥。


    有了這些補貼和讚助,才算勉強做通了大部分人的工作。當然,還有極少數家庭困難的,思想頑固不化的,怎麽做也做不通思想工作。


    做不通沒有關係,軟的不行就來硬的,誰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曆史車輪。村裏把工程承包給了一家房地產建築公司,四五台推土機突突開進村,把屋裏的人轟出去後,破舊的土房子在頃刻之間變成了一堆廢墟。


    可就在這次拆遷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八十歲高齡的王老太太被埋在了她的老屋裏!


    王家四世同堂,子孫們聚集了好幾十個人,要找建築公司算賬。可建築公司推卸責任說:“我們三天前就通知你們要搬遷,出了事故概不負責,拆遷之前又喊過話,屋裏沒有人,誰知道她什麽時候又進了屋?”


    雙方各執一詞,王家的人就上訪到了荷塘鄉鄉政斧,鄉長一怒之下,把拆遷辦的人叫過來狠狠批評了一頓,當場作出批示:“第一,做好死者家屬的安危工作,施工單位按照政策規定給予死者經濟賠償。第二,封閉消息,在沒有弄清事實真相之前,這次事故不得以任何形式見諸於電視、廣播和報紙,誰捅了簍子誰負責!”


    李家濤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可他不是救世主,再說這件事情誰是誰非還真說不清楚。荷塘鄉的鄉長做出了批示也顯得合情合理,並沒有什麽問題。於是,李家濤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幹脆當做不知道。


    位置決定一切,位置也決定你決策的正確與否。有的位置,你做出的決策是錯誤的,別人卻說是正確的,到後來,你自己也覺得是正確的。有的位置,你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別人說你是錯誤的,反對的聲音大了,你便也覺得是錯誤的。


    有的位置,你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有的位置,你隻能揣著糊塗裝明白。


    李家濤現在的位置,隻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不能太明白,太明白了就意味著別人糊塗,就會受到別人的排擠。


    可有些事情,不是李家濤想躲就躲得過去的!


    李家濤剛任職雨花區常務副區長不久,也想做出些成績來,這些曰子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資上麵。李家濤人緣廣,手頭又有資金,自認在招商引資這一塊加把勁容易出成績,也借此緩和一下和區長萬誌強之間的關係。


    畢竟,區政斧工作是區長萬誌強主持的,如果李家濤弄來了資金,出了成績,也可以增添王誌強的政績!


    李家濤下午要去雨花賓館會見一個外來投資商,在區政斧小食堂用了中飯,又回到辦公室裏整理了一下文件,就提著一個公文包出了區政斧辦公大樓。


    剛出辦公大樓,李家濤就聽到一陣喧嘩聲音,禁不住皺起了眉頭。要知道,這可是區政斧機關所在地,亂哄哄的不成體統!


    循聲望去,李家濤就看見區政斧大院門口擠滿了人,幾十個披麻戴孝的人要往裏麵闖,保安擋著不讓進,雙方產生了爭執,甚至產生了肢體接觸。


    李家濤一見,也有些頭痛。


    在李家濤看來,穿著喪服來上訪,必然是豁出去的,不是為了死者喊冤叫屈,就是來討他們認為的公道。而這公道,不是他李家濤想給就能給的。有時候,麵對諸多方麵的製約,李家濤也無能為力。


    上了小車,李家濤就問司機潘農厚:“小潘,那是怎麽回事情?”


    李家濤剛來不久,秘書還沒有配好,出去基本上就是和司機潘農厚同行。對此,李家濤也不在意,反正剛開始事情還不多,再說他當過秘書,還真沒覺得沒了秘書就無法開展工作!


    “是荷塘鄉富田村王老太太的兒孫們來找萬區長要賠償費。”潘農厚笑了笑,毫不在意地說道。


    李家濤心裏一咯噔,嘴上卻是輕輕“哦”了一聲。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吉思汗的多瑙河並收藏官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