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安然正滿肚子不知道該怎麽跟母親說自己與劉豔兒的事兒呢,結果母親一句話,媒人又來說親了。孟安然不禁心煩。
其實這真怪不得孟母,孟家的條件在那兒擺著,又是正經人家兒,孟安然的排麵兒長出來,孟家的房子地的現擺著,這樣好的條件兒,著實是熱乎茬兒。媒人盡給說的是不錯的人家兒,隻盼著事成之後,好拿豐厚的謝媒銀子呢。
孟安然沒說願意還是不願意,孟母道,“我隻想給你找個合心可意的,咱們也不是那樣老古板的人家兒。你姐跟你姐夫就是自己認識的,現下小日子過得也圓滿。我跟你爹,也不是勢利眼,反正隻要你看著成,女方兒不這兒那兒的刁鑽,什麽窮富,隻要人正經就行了,日子都是自己過的呢。”
孟安然憋了半天,想到劉豔兒在自己懷裏掉的眼淚,終於說了話,“娘,我瞧見了個女孩兒,覺著不錯。”
孟母挑眉,“哦,誰啊?哪家兒的?咱們村兒的嗎?”
“不是。就是到大姑村兒裏給二姑家買雞蛋時,賣雞蛋那家兒的閨女,水靈的很,長的漂亮。”孟安然道。
孟母眯著眼睛打量兒子的臉色,孟安然第一次在母親麵前說中意的女孩兒,難免緊張。孟母倒沒一口兒回絕,反是問道,“嗯,賣雞蛋的。哦,就是你大姑村兒裏收雞蛋的人家兒,在他家買的雞蛋,八個錢一斤,便宜的很,可是讓你二姑省了不少錢,高興壞了她。是那家兒吧?”
“嗯。”孟安然應了。
“就算人家長的水靈,你知道人家訂沒訂親呢?”孟母試探的道
孟安然家教甚嚴,他向來聽話,不敢讓母親知道自己跟劉豔兒有私情的事兒,悶聲道,“我就瞧著她好看,訂沒訂親的,打聽打聽就知道了。要是人家訂了親,咱又不能去搶親。”
“這話倒也在理。”
孟安然又加了一句,“打聽一下,又不費什麽事。”
孟母見兒子對這閨女極是上心,忍不住問,“你認識人家閨女?”
“方大海成親時,我不是去幫忙上菜了嗎?她好像跟方大海的老婆挺不賴的,我去方大海家裏見過。”說起心愛的女孩兒,孟安然整張臉都微微的亮了起來,不自禁的放輕的聲音,“還有那回送我姐到鎮上轉車,道兒上見有去鎮上的馬車壞了。有靈雅姐她婆婆在路邊兒蹲著,我就捎帶了她們一程,這裏頭就有她。我瞧著她實在好看的很,這回又遇到了,就想著跟娘說。”
孟母聽到兒子說“方大海的老婆”,不禁皺眉道,“方大海那個媳婦,出了名兒的潑婦,不懂個人事。剛嫁進門兒的新媳婦兒,公婆天天下地,留她在家裏吃涼不管酸的,隻管懶著手腳,連個飯都不做。現下跟著方大海去了鎮上,闔村兒誰不知道呢,把著男人的銀錢,半個字兒都不往家裏捎。如今聽說那媳婦兒有了身孕,倒指名道姓兒要婆婆去鎮上伺候她,硬是不肯回村兒裏來。也不想想,婆家可不是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兒,一徑的往鎮上折騰銷,有多少銀子夠填的。”
“娘,人家的日子,管人家這個幹啥?”張三姐兒啥樣,跟劉豔兒能有什麽關係呢。
孟母看向兒子,“你忘了老話兒說呢,跟著什麽人說什麽人,她跟方家媳婦這樣的親近,別到時跟方家媳婦學得這樣調三窩四的,豈能過日子?”
孟安然不說話了,半天才吭一聲道,“那張三姐兒家裏爹娘都是正經人,誰料到她這樣呢。方大海也是耳兒根子軟,什麽都聽媳婦兒的,才慣得婆娘這些毛病。要是擱我手裏,她試試呢?”
見兒子帶出幾分悍氣,孟母不禁笑了,“唉,兒大不由娘,你既然這樣喜歡,我就托你大姑問問。她家既然是收雞蛋的,想來條件兒不會太差。”
母親將事情應下,孟安然暫時安下心來。
女兒遠嫁,就這麽一個兒子,下半輩子的指望。對於兒子的婚事,孟母沒有不著急不上心的。尋了個機會,就托了孟大姑打聽劉豔兒家的事兒。
甭管姑嫂之間有啥小意見小摩擦,孟大姑對於娘家侄子孟安然是極上心的,自然用心打聽,然後盡相告知孟母。
孟母一聽,倒是有了三分滿意。
在母親心裏,兒子配得上天底下最好的女子。尤其自家有幾分條件兒,自然想給兒子找個門當戶對的。雖然嘴裏說貧富不限,但是,孟母豈又真的樂意給兒子娶個窮家破戶的女孩兒呢。
劉家條件兒尚可,兒子又喜歡,且這閨女尚沒有人家兒。隻是聽孟大姑說劉豔兒退過一次親,孟母細細的打聽後,倒也沒說什麽,將心比心,成親是人生大事,誰人不心高?誰人不勢利?劉家條件兒尚可,自然希望有更好的親事。孔家條件兒一般,也怨不得劉家不滿意退親呢。
孟大姑笑對孟母道,“你若是願意,我替你做這個媒?”
“我什麽不願意的,隻要安然喜歡就行。”孟母笑,她是將兒子疼進了心坎兒裏,生怕兒子有半分不如意。
孟大姑自然知道劉豔兒是孟安然自己相中的,聽孟母的口氣,就知此事八\\九不離十。
孟大姑樂得給侄子做媒,親自去了劉豔兒家。
王氏並不大清楚孟家的情況,就聽孟大姑道,“我娘家兄弟的小子,說起來,我那兄弟一兒一女,閨女大幾歲,念學堂念到了帝都去,現今就在帝都衙門善仁堂裏麵當差,就嫁在了帝都。我跟你說的,是我這大侄兒。”
“要說家裏條件,比一般人略強些,一排十間的北屋兒,格局就跟你家差不多,東西南屋兒是俱全的,寬敞的很。車馬都有,家裏有幾十畝田地。以前是做買賣的,現今我那弟弟還在搗弄藥材。”孟大姑嘴裏謙遜,眉目間卻是一派傲氣,憑娘家侄兒的條件兒,要什麽樣的閨女沒有。故此,孟大姑頗有底氣,喝口茶繼續道,“安然那孩子,上次來你家買雞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一說孟安然,王氏就想起來,還在矜持的五官頓時活躍起來,一臉的喜色,“喲,說的是安然哪。嫂子你早說,我不就知道了麽。”
孟大姑玩笑道,“是啊,我那弟妹還沒見過豔兒,你倒是先相看了安然呢。”
“瞧嫂子你說的,若不是嫂子你指了安然來我家買雞蛋,我豈能見過他?就是見了,也不知道有這樣的緣份呢。”王氏心裏已有五分肯了,親自端起茶壺給孟大姑添了回茶道,“我瞧著安然年歲不小了,聽嫂子你說又是這樣的好條件兒,怎麽還沒訂親呢?”
說起這事兒來,孟大姑就有幾分氣憤,就將孟倩家的訂親前一天刁難自己弟弟家的事兒與王氏說了,撇撇嘴道,“不是我說話難聽,本來訂親是喜事,偏生出這些古怪的心思來?莫非親家之間還要分個高下不成?仗著第二天就要擺席吃酒,出這樣的餿主意來刁鑽我們。還放出狠話說,若是我們不依就要退婚呢?真是笑話,難道我們安然是娶不上媳婦的孩子,做他們的白日夢去吧?天下沒有這樣的理呢。她們既然先說出不算的話,自然要如她們所願了。”
孟大姑是出了名的能幹厲害,說話亦是潑辣的很。王氏笑著附和道,“誰說不是呢,就專有一等人,凡事都要比人多出三個心眼兒,一句話拐八個彎兒,一件事,隻怕做得順遂了你不知道她的厲害呢。”
“要我說,之前那家實在不通人理,親沒訂成,我那兄弟跟兄弟媳婦都是厚道人,先前給女方買的衣料布匹的,早都送到女方去,亦沒有向女方討要。”就是這件事,孟大姑也頗覺兄弟辦的敞亮。
王氏是個精明的婦人,從孟大姑話裏行間,已是明白,看來孟家條件兒果真不差。否則,若是一般人家兒,既是退了親事,又是女方的過錯,當時給女方的小訂禮,就不可能不要回來,反便宜了女方。
如今王氏正一門心思的發愁女兒的婚事,孟大姑說的這樣好的人家兒,王氏豈能不應呢。不過,為了表示出女方的矜持,王氏笑道,“嫂子的脾氣,跟我對路。嫂子娘家的侄子,品性定是錯不了的。我聽著,覺得很好。就是如今孩子們也大了,主意大的很,豔兒不在家,等她回來,我跟她念叨一聲,再給嫂子個準信兒。”
孟大姑拍屁股起身,“行,你跟豔兒念叨念叨吧。成不成的,給我句話兒。”
“嫂子你再坐會兒唄,這麽急著回去做啥?”王氏熱情相攔。
孟大姑笑,“不坐了,眼瞅著晚了,我得回家做飯去。
“嫂子就在我家吃吧。”王氏開口留人。
孟大姑看王氏的模樣也知道王氏對這門親事很是看好,笑道,“你炳兄弟還在家呢,他是連個粥都不會煮啊。”
王氏直將孟大姑送出門去,又拉著孟大姑說了不少話兒,才放孟大姑走了。
王氏歡喜的扭身回家,劉婉從南屋兒出來,“娘,驗好了。”隨手拍打著身上的灰塵問,“炳大娘給豔兒說的什麽人家兒啊。”
“上次那小夥子來過,你還記不記得,孟安然?”
劉婉皺眉仔細想了一陣,方模糊的記起來,笑道,“不是說那家條件兒不錯嗎,記得那小夥子排麵兒也極好的。“
王氏歡喜笑道,“是啊,等你妹妹回來,我跟她念叨叨。”歎一聲,“她若再不願意,可就真沒再好的了。”
劉豔兒沒想到孟安然的行動這樣快,可見果真是把自己的放在了心上呢。心下一陣甜蜜,王氏已問,“你倒是願不願意,你覺得好,我去跟你炳嬸子說一聲兒,你們見個麵兒,差不多就把事兒訂下來。”
劉豔兒眉宇間已是喜色難禁,拿捏著對母親道,“好不好的,又沒怎麽見過,也沒怎麽相處過,我哪裏說得出來呢?我覺著孟安然是個熱心人。”
以王氏的年紀閱曆,又是自己的親閨女,她焉能瞧不出女兒的心思,中指一戳閨女的腦門兒,笑吟吟地,“還好你這回沒犯傻,我先去應了你炳嬸子。你表舅家是孟家莊的,得讓你爹去打聽打聽呢。總不能聽孟大姑說一回,咱們就全信了。”
劉豔兒聽了,並沒有說話,隻是唇角不由勾起一抹笑意。
王氏說風就是雨的性子,第二日立逼著丈夫去了孟家莊的表兄家。
王氏的表兄姓孟,孟大良。
孟大良見到表妹夫還以為是有什麽事兒呢,一聽是打聽孟安然家,立時道,“趕緊回去應了,這樣好的人家兒,打著燈籠難找。二丫頭的福氣在後頭呢,安然他爹,跟我還是把兄弟呢,村子裏出了名兒的好人緣兒,他娘也並不是刁鑽的人。家裏就安然這一個兒子,有個閨女嫁到了帝都,自己考出去的,在帝都衙門裏當差,日子亦過的很不錯。以後這家業還不都是安然的呢。”
劉羊一聽,心裏也歡喜,“誒,聽大哥一說,我心裏就有底了。”
孟大良道,“若不是前頭那家實在不懂事,豈能輪到你家呢?現今往他家給安然說媒的,媒婆子們隻恨不能把孟家門檻兒踏平了呢。你們也別拿捏,見個麵兒,若是人家沒意見,著緊把親事訂下來。”
劉羊心下更有把握7。在孟大姑的安排下,定好了時間,孟安然駕著馬車,車裏跟著孟母與孟二姑,陪著孟安然一道兒去劉家相親。
其實這真怪不得孟母,孟家的條件在那兒擺著,又是正經人家兒,孟安然的排麵兒長出來,孟家的房子地的現擺著,這樣好的條件兒,著實是熱乎茬兒。媒人盡給說的是不錯的人家兒,隻盼著事成之後,好拿豐厚的謝媒銀子呢。
孟安然沒說願意還是不願意,孟母道,“我隻想給你找個合心可意的,咱們也不是那樣老古板的人家兒。你姐跟你姐夫就是自己認識的,現下小日子過得也圓滿。我跟你爹,也不是勢利眼,反正隻要你看著成,女方兒不這兒那兒的刁鑽,什麽窮富,隻要人正經就行了,日子都是自己過的呢。”
孟安然憋了半天,想到劉豔兒在自己懷裏掉的眼淚,終於說了話,“娘,我瞧見了個女孩兒,覺著不錯。”
孟母挑眉,“哦,誰啊?哪家兒的?咱們村兒的嗎?”
“不是。就是到大姑村兒裏給二姑家買雞蛋時,賣雞蛋那家兒的閨女,水靈的很,長的漂亮。”孟安然道。
孟母眯著眼睛打量兒子的臉色,孟安然第一次在母親麵前說中意的女孩兒,難免緊張。孟母倒沒一口兒回絕,反是問道,“嗯,賣雞蛋的。哦,就是你大姑村兒裏收雞蛋的人家兒,在他家買的雞蛋,八個錢一斤,便宜的很,可是讓你二姑省了不少錢,高興壞了她。是那家兒吧?”
“嗯。”孟安然應了。
“就算人家長的水靈,你知道人家訂沒訂親呢?”孟母試探的道
孟安然家教甚嚴,他向來聽話,不敢讓母親知道自己跟劉豔兒有私情的事兒,悶聲道,“我就瞧著她好看,訂沒訂親的,打聽打聽就知道了。要是人家訂了親,咱又不能去搶親。”
“這話倒也在理。”
孟安然又加了一句,“打聽一下,又不費什麽事。”
孟母見兒子對這閨女極是上心,忍不住問,“你認識人家閨女?”
“方大海成親時,我不是去幫忙上菜了嗎?她好像跟方大海的老婆挺不賴的,我去方大海家裏見過。”說起心愛的女孩兒,孟安然整張臉都微微的亮了起來,不自禁的放輕的聲音,“還有那回送我姐到鎮上轉車,道兒上見有去鎮上的馬車壞了。有靈雅姐她婆婆在路邊兒蹲著,我就捎帶了她們一程,這裏頭就有她。我瞧著她實在好看的很,這回又遇到了,就想著跟娘說。”
孟母聽到兒子說“方大海的老婆”,不禁皺眉道,“方大海那個媳婦,出了名兒的潑婦,不懂個人事。剛嫁進門兒的新媳婦兒,公婆天天下地,留她在家裏吃涼不管酸的,隻管懶著手腳,連個飯都不做。現下跟著方大海去了鎮上,闔村兒誰不知道呢,把著男人的銀錢,半個字兒都不往家裏捎。如今聽說那媳婦兒有了身孕,倒指名道姓兒要婆婆去鎮上伺候她,硬是不肯回村兒裏來。也不想想,婆家可不是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兒,一徑的往鎮上折騰銷,有多少銀子夠填的。”
“娘,人家的日子,管人家這個幹啥?”張三姐兒啥樣,跟劉豔兒能有什麽關係呢。
孟母看向兒子,“你忘了老話兒說呢,跟著什麽人說什麽人,她跟方家媳婦這樣的親近,別到時跟方家媳婦學得這樣調三窩四的,豈能過日子?”
孟安然不說話了,半天才吭一聲道,“那張三姐兒家裏爹娘都是正經人,誰料到她這樣呢。方大海也是耳兒根子軟,什麽都聽媳婦兒的,才慣得婆娘這些毛病。要是擱我手裏,她試試呢?”
見兒子帶出幾分悍氣,孟母不禁笑了,“唉,兒大不由娘,你既然這樣喜歡,我就托你大姑問問。她家既然是收雞蛋的,想來條件兒不會太差。”
母親將事情應下,孟安然暫時安下心來。
女兒遠嫁,就這麽一個兒子,下半輩子的指望。對於兒子的婚事,孟母沒有不著急不上心的。尋了個機會,就托了孟大姑打聽劉豔兒家的事兒。
甭管姑嫂之間有啥小意見小摩擦,孟大姑對於娘家侄子孟安然是極上心的,自然用心打聽,然後盡相告知孟母。
孟母一聽,倒是有了三分滿意。
在母親心裏,兒子配得上天底下最好的女子。尤其自家有幾分條件兒,自然想給兒子找個門當戶對的。雖然嘴裏說貧富不限,但是,孟母豈又真的樂意給兒子娶個窮家破戶的女孩兒呢。
劉家條件兒尚可,兒子又喜歡,且這閨女尚沒有人家兒。隻是聽孟大姑說劉豔兒退過一次親,孟母細細的打聽後,倒也沒說什麽,將心比心,成親是人生大事,誰人不心高?誰人不勢利?劉家條件兒尚可,自然希望有更好的親事。孔家條件兒一般,也怨不得劉家不滿意退親呢。
孟大姑笑對孟母道,“你若是願意,我替你做這個媒?”
“我什麽不願意的,隻要安然喜歡就行。”孟母笑,她是將兒子疼進了心坎兒裏,生怕兒子有半分不如意。
孟大姑自然知道劉豔兒是孟安然自己相中的,聽孟母的口氣,就知此事八\\九不離十。
孟大姑樂得給侄子做媒,親自去了劉豔兒家。
王氏並不大清楚孟家的情況,就聽孟大姑道,“我娘家兄弟的小子,說起來,我那兄弟一兒一女,閨女大幾歲,念學堂念到了帝都去,現今就在帝都衙門善仁堂裏麵當差,就嫁在了帝都。我跟你說的,是我這大侄兒。”
“要說家裏條件,比一般人略強些,一排十間的北屋兒,格局就跟你家差不多,東西南屋兒是俱全的,寬敞的很。車馬都有,家裏有幾十畝田地。以前是做買賣的,現今我那弟弟還在搗弄藥材。”孟大姑嘴裏謙遜,眉目間卻是一派傲氣,憑娘家侄兒的條件兒,要什麽樣的閨女沒有。故此,孟大姑頗有底氣,喝口茶繼續道,“安然那孩子,上次來你家買雞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一說孟安然,王氏就想起來,還在矜持的五官頓時活躍起來,一臉的喜色,“喲,說的是安然哪。嫂子你早說,我不就知道了麽。”
孟大姑玩笑道,“是啊,我那弟妹還沒見過豔兒,你倒是先相看了安然呢。”
“瞧嫂子你說的,若不是嫂子你指了安然來我家買雞蛋,我豈能見過他?就是見了,也不知道有這樣的緣份呢。”王氏心裏已有五分肯了,親自端起茶壺給孟大姑添了回茶道,“我瞧著安然年歲不小了,聽嫂子你說又是這樣的好條件兒,怎麽還沒訂親呢?”
說起這事兒來,孟大姑就有幾分氣憤,就將孟倩家的訂親前一天刁難自己弟弟家的事兒與王氏說了,撇撇嘴道,“不是我說話難聽,本來訂親是喜事,偏生出這些古怪的心思來?莫非親家之間還要分個高下不成?仗著第二天就要擺席吃酒,出這樣的餿主意來刁鑽我們。還放出狠話說,若是我們不依就要退婚呢?真是笑話,難道我們安然是娶不上媳婦的孩子,做他們的白日夢去吧?天下沒有這樣的理呢。她們既然先說出不算的話,自然要如她們所願了。”
孟大姑是出了名的能幹厲害,說話亦是潑辣的很。王氏笑著附和道,“誰說不是呢,就專有一等人,凡事都要比人多出三個心眼兒,一句話拐八個彎兒,一件事,隻怕做得順遂了你不知道她的厲害呢。”
“要我說,之前那家實在不通人理,親沒訂成,我那兄弟跟兄弟媳婦都是厚道人,先前給女方買的衣料布匹的,早都送到女方去,亦沒有向女方討要。”就是這件事,孟大姑也頗覺兄弟辦的敞亮。
王氏是個精明的婦人,從孟大姑話裏行間,已是明白,看來孟家條件兒果真不差。否則,若是一般人家兒,既是退了親事,又是女方的過錯,當時給女方的小訂禮,就不可能不要回來,反便宜了女方。
如今王氏正一門心思的發愁女兒的婚事,孟大姑說的這樣好的人家兒,王氏豈能不應呢。不過,為了表示出女方的矜持,王氏笑道,“嫂子的脾氣,跟我對路。嫂子娘家的侄子,品性定是錯不了的。我聽著,覺得很好。就是如今孩子們也大了,主意大的很,豔兒不在家,等她回來,我跟她念叨一聲,再給嫂子個準信兒。”
孟大姑拍屁股起身,“行,你跟豔兒念叨念叨吧。成不成的,給我句話兒。”
“嫂子你再坐會兒唄,這麽急著回去做啥?”王氏熱情相攔。
孟大姑笑,“不坐了,眼瞅著晚了,我得回家做飯去。
“嫂子就在我家吃吧。”王氏開口留人。
孟大姑看王氏的模樣也知道王氏對這門親事很是看好,笑道,“你炳兄弟還在家呢,他是連個粥都不會煮啊。”
王氏直將孟大姑送出門去,又拉著孟大姑說了不少話兒,才放孟大姑走了。
王氏歡喜的扭身回家,劉婉從南屋兒出來,“娘,驗好了。”隨手拍打著身上的灰塵問,“炳大娘給豔兒說的什麽人家兒啊。”
“上次那小夥子來過,你還記不記得,孟安然?”
劉婉皺眉仔細想了一陣,方模糊的記起來,笑道,“不是說那家條件兒不錯嗎,記得那小夥子排麵兒也極好的。“
王氏歡喜笑道,“是啊,等你妹妹回來,我跟她念叨叨。”歎一聲,“她若再不願意,可就真沒再好的了。”
劉豔兒沒想到孟安然的行動這樣快,可見果真是把自己的放在了心上呢。心下一陣甜蜜,王氏已問,“你倒是願不願意,你覺得好,我去跟你炳嬸子說一聲兒,你們見個麵兒,差不多就把事兒訂下來。”
劉豔兒眉宇間已是喜色難禁,拿捏著對母親道,“好不好的,又沒怎麽見過,也沒怎麽相處過,我哪裏說得出來呢?我覺著孟安然是個熱心人。”
以王氏的年紀閱曆,又是自己的親閨女,她焉能瞧不出女兒的心思,中指一戳閨女的腦門兒,笑吟吟地,“還好你這回沒犯傻,我先去應了你炳嬸子。你表舅家是孟家莊的,得讓你爹去打聽打聽呢。總不能聽孟大姑說一回,咱們就全信了。”
劉豔兒聽了,並沒有說話,隻是唇角不由勾起一抹笑意。
王氏說風就是雨的性子,第二日立逼著丈夫去了孟家莊的表兄家。
王氏的表兄姓孟,孟大良。
孟大良見到表妹夫還以為是有什麽事兒呢,一聽是打聽孟安然家,立時道,“趕緊回去應了,這樣好的人家兒,打著燈籠難找。二丫頭的福氣在後頭呢,安然他爹,跟我還是把兄弟呢,村子裏出了名兒的好人緣兒,他娘也並不是刁鑽的人。家裏就安然這一個兒子,有個閨女嫁到了帝都,自己考出去的,在帝都衙門裏當差,日子亦過的很不錯。以後這家業還不都是安然的呢。”
劉羊一聽,心裏也歡喜,“誒,聽大哥一說,我心裏就有底了。”
孟大良道,“若不是前頭那家實在不懂事,豈能輪到你家呢?現今往他家給安然說媒的,媒婆子們隻恨不能把孟家門檻兒踏平了呢。你們也別拿捏,見個麵兒,若是人家沒意見,著緊把親事訂下來。”
劉羊心下更有把握7。在孟大姑的安排下,定好了時間,孟安然駕著馬車,車裏跟著孟母與孟二姑,陪著孟安然一道兒去劉家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