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姐兒與方大海就這麽稀裏糊塗的和好了。
第二日是倒班休息的日子,不必去鋪子裏做工,方大海懶得起,隻在被子裏揉捏著三姐兒肥軟的臀肉,低語道,“先時總是推脫,昨兒咱們好了一場,可是有哪裏不適?我聽人說,隻要過了前四個月,偶爾來上一回,無妨的。”
張三姐兒本就懷了孩子,身子漸漸笨重,每日累的很,哪裏經得住方大海昨日的韃伐,竟一時禁不住昏睡了過去。如今醒來,張三姐臉兒微紅道,“快別說這種下流話了,你就是想來,好歹也體恤我些。我實在禁不得了,你快別亂摸了。”
方大海輕聲笑了笑,對張三姐兒道,“昨兒我一碰就濕的不成樣子,你嘴上雖不實誠,這裏倒是實誠。”
“放你娘的屁。”張三姐兒眼睛一橫,羞怒道,“你再這話,我可惱了。”
倆人剛剛合好,方大海哪裏會再去惹張三姐兒生氣,笑著摸著張三姐兒圓圓的肚皮,“真是的,怎麽倒連一句玩笑都禁不得了。”
張三姐兒身上實在乏的很,軟軟的推了推方大海,低聲道,“大海,你起來做飯吧,我累的很。”
“我出去買些吃的吧。”倒不是方大海不會做飯,天氣漸漸熱了,好容易歇一天,誰願意守著熱灶台忙裏忙外呢。
張三姐兒輕聲應了,方大海摟著她的腰道,“三姐兒,你身子漸漸沉了,要不還是回家吧。我往日裏上班,院兒裏也沒個人,若是你有什麽急事兒,我不放心的很。”
“能有什麽事呢。”張三姐兒的脾氣與公婆不合,哪裏願意家去。
方大海道,“我是想著,你現在月份兒正穩當,我雇了車送你家去。不然,待月份兒大了,咱們這裏的道兒也不是好走的,一路顛簸,我怕你身子禁不起呢。還有日後做月子什麽的,不也得在家裏麽。”
“我想再陪你兩個月。”張三姐兒柔聲道。
方大海實在不好再說什麽,隻得摟著張三姐兒的身子,輕輕的拍了拍。
孟安然與劉豔兒的感情一步步的升溫,倆人實好的如膝似漆,恨不能一天十二個時辰在一起。以往孟安然一年都去不了幾次劉家村兒,如今倒是三天兩頭兒的過去。
劉豔兒也常去孟家做客,想著能與孟母提前搞好關係是最好的。
倆人感情這樣好,孟父孟母與王氏劉羊便商量著讓兩個孩子早些訂婚呢。這提議正對王氏的心思,如今王氏將精力大半放在為兒子相親的事兒上。
劉家兩女一子,隻這一個兒子,原本送兒子去州裏上學,是盼著兒子有大出息,日後娶個城裏的媳婦回來。不想劉衡並無此造化,王氏隻得收拾起一些遺憾,開始在三鄉五裏的替兒子尋摸媳婦。
眼瞅著就要有眉目了,二女兒這婚事也該正經訂下來。不為別的,總要先訂婚,隔些時日再結婚,這才算合了規矩。
再者,劉家對於孟家這門親事,簡直是再滿意不過的了。
故此,孟家一提,劉家就忙不迭的應了。
如今孟父孟母正商量著訂婚時禮金的事兒,孟母道,“尋常人家兒訂親都是十兩的禮錢,咱們這個怎麽給?外頭瞧著有些條件兒,若是咱們也跟著給十兩,就顯得少了。可若是多給了,豈不是把訂親的禮錢抬起來了?都是鄉裏鄉親,咱們若是給二十兩,以後別人家兒訂親,這禮錢怕也得跟著漲。”
孟父道,“就這一個兒子,家裏可有誰呢?不如這麽著,包兩個紅包兒,一個裏麵放十兩,算是依著規矩給的。你再包一個十兩的,私下給劉家,別叫他們嚷嚷出去,自己家裏人知道也就罷了。”
母親總是多疼兒子一些,兒子要訂親,孟母平常雖節儉,卻也不會在這時吝惜銀錢,笑道,“行,就這麽著吧。再給安然拿些銀子,叫他跟豔兒去鎮上逛逛,看喜歡什麽就買些什麽,是這麽個意思。”
孟父笑應了。
兩家都覺得再合心不過的親事,進行的極是順遂。孟母唯一惋歎者無非就是女兒遠在帝都,差使上請不來假期,不能回來了。隻得寫了封信,托人給孟安平送了去。
孟安平得了信,晚上跟丈夫鄭榮光提了一句,鄭榮光笑,“看來嶽母總算挑了個可心的。”
“我家就安然一個兒子,自然要挑個可心的。”孟安平與丈夫是念書時認識的,鄭榮光老家也是在農村,並不富裕。因此兩人雖都在帝都工作,但是尚沒有存夠銀錢在帝都買處小院兒,暫時隻得賃房而居。好在倆人薪俸不低,日子過的還不錯。
鄭榮光拿了個饅頭遞給妻子,“要說在農村有在農村的好處,起碼場院寬敞,像咱們這在帝都,聽著好聽,是好地方,殊不知連自己的窩兒都沒有,還不曉得何時能買處小院兒呢。”
孟安平道,“這也急不來。”
其實相對於鄭家來說,孟家的條件當然要好上許多。鄭榮光問妻子,“還差多少銀子呢?”
“起碼還要三百兩才能在善仁堂附近買處院子。”孟安平身材微豐,就有些禁不得熱,用帕子擦一擦鼻尖兒汗珠兒道,“買到外城去,如今倒也夠了。”
“外城如何過得日子,光每日去衙門上班可怎麽著?豈不是還要置辦車馬代步了。”鄭榮光抱怨幾句,瞧一眼妻子的臉色,問道,“能不能跟嶽父借些銀子,待日後咱們再還呢。先買了院子,倒還能省些租金。”
孟安平眼睛裏透出一絲細光,揚起嘴角兒笑笑,“安然要訂婚,接下來就是結婚,都是漫天花銀子的事兒。咱們這做姐姐姐夫的不說去添些銀兩,倒要上門子借錢,有這個理兒的?你張得開嘴?”
鄭榮光給妻子說的顏麵無光,將臉一冷,“不借就不借了,看你這話,不噎死人是不罷休的!”
孟安平並不是那種潑婦的個性,她生氣時也不過是將臉色放淡,掰開手裏的饅頭道,“這還不是噎人的話呢。咱們都有薪俸,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家裏供計著上學讀書,十幾年來花了多少銀子,都心裏有數。到這會兒了,自己有了差使,前幾年必然會苦一些的,但也不要去盯著父母那些養老錢。”
“對我父母是這樣,對你父母我也是這個意思。這些年,我可有說過一句說你往你家要銀子的話。”孟安平一席話說完,鄭榮光連飯都不想吃了,將筷子一摔,起身就要走。孟安平冷冷道,“說到你心窩子裏去了吧?”
“傷著你的心了吧?”孟安平慢調斯理的吃著飯,見鄭榮光摔簾子出了門,孟安平臉上露出幾絲鄙夷,沒有本事的男人永遠是這樣,一吃不得辛苦,二受不得委屈。若隻這兩樣還算不錯,再有如孟安平這樣的,自己有爹有娘,竟然算計到嶽父母頭上,這已經不是沒本事了,簡直就是惡心。
沒有什麽是事事如意的,孟安平嫁了鄭榮光,夫妻二人皆在善仁堂當差,薪俸不少,待遇優厚,多少人羨慕。
但時至今日,孟安平倒有些不明白自己當初為什麽會嫁給鄭榮光了?
是因為感情好嗎?
孟安平與鄭榮光認識其實是由朋友介紹,說什麽感情深厚,實在算不上。會結婚,或者就是因為彼此合適吧。
孟安平自知不是傾城容貌之人,她的容貌隻算是普通,若非讀書出來,絕對就在家鄉裏找一戶老實的農家嫁了。她在善仁堂當差,甚至並不是很渴望嫁到富戶人家。有錢的人家兒難免規矩是非多,孟安平見過與自己一道念書的女同學,當差沒幾日嫁到富戶,接著懷了孩子,辭了差使,一心一意相夫教子。
這種生活,沒有女人不羨慕。
但關鍵是,你能遇到一個忠貞不二、品行優良的男人來供你相夫教子嗎?
孟安平的好友甄珍倒是相夫教子了,結果如何,丈夫在妻子懷孕期間就跟家裏的丫頭上了床。在有錢有勢的人家,三妻四妾不算什麽。但是,孟安平是農村出來的,農村裏人們生活有限,婦人一樣要下地幹活兒,籌謀生計,哪怕男尊女卑,卻鮮少有人家養丫頭納妾。
就是孟家條件稍好,孟父也並不是那樣的人。
故此,孟安平在嫁人前就想好了,寧可嫁個窮的,將來也不受那三妻四妾的氣去。
鄭榮光是各種方麵都合適的男人,他們算是同學,在同一個衙門上班,婚前並沒有看出任何不良嗜好,盡管鄭家並非富戶,不過孟安平若是想嫁富戶,就不會找上鄭榮光。
她所需要的不過是個安穩的男人,結果鄭榮光卻有這樣鄙薄的一麵。
沒有什麽是十全十美的吧。
孟安平望著晃動的天青色的軟布簾,淡淡地想。作者有話要說:是我對男人本身缺少信心嗎?初次寫bg文兒,好像寫不出好男人的樣子……
第二日是倒班休息的日子,不必去鋪子裏做工,方大海懶得起,隻在被子裏揉捏著三姐兒肥軟的臀肉,低語道,“先時總是推脫,昨兒咱們好了一場,可是有哪裏不適?我聽人說,隻要過了前四個月,偶爾來上一回,無妨的。”
張三姐兒本就懷了孩子,身子漸漸笨重,每日累的很,哪裏經得住方大海昨日的韃伐,竟一時禁不住昏睡了過去。如今醒來,張三姐臉兒微紅道,“快別說這種下流話了,你就是想來,好歹也體恤我些。我實在禁不得了,你快別亂摸了。”
方大海輕聲笑了笑,對張三姐兒道,“昨兒我一碰就濕的不成樣子,你嘴上雖不實誠,這裏倒是實誠。”
“放你娘的屁。”張三姐兒眼睛一橫,羞怒道,“你再這話,我可惱了。”
倆人剛剛合好,方大海哪裏會再去惹張三姐兒生氣,笑著摸著張三姐兒圓圓的肚皮,“真是的,怎麽倒連一句玩笑都禁不得了。”
張三姐兒身上實在乏的很,軟軟的推了推方大海,低聲道,“大海,你起來做飯吧,我累的很。”
“我出去買些吃的吧。”倒不是方大海不會做飯,天氣漸漸熱了,好容易歇一天,誰願意守著熱灶台忙裏忙外呢。
張三姐兒輕聲應了,方大海摟著她的腰道,“三姐兒,你身子漸漸沉了,要不還是回家吧。我往日裏上班,院兒裏也沒個人,若是你有什麽急事兒,我不放心的很。”
“能有什麽事呢。”張三姐兒的脾氣與公婆不合,哪裏願意家去。
方大海道,“我是想著,你現在月份兒正穩當,我雇了車送你家去。不然,待月份兒大了,咱們這裏的道兒也不是好走的,一路顛簸,我怕你身子禁不起呢。還有日後做月子什麽的,不也得在家裏麽。”
“我想再陪你兩個月。”張三姐兒柔聲道。
方大海實在不好再說什麽,隻得摟著張三姐兒的身子,輕輕的拍了拍。
孟安然與劉豔兒的感情一步步的升溫,倆人實好的如膝似漆,恨不能一天十二個時辰在一起。以往孟安然一年都去不了幾次劉家村兒,如今倒是三天兩頭兒的過去。
劉豔兒也常去孟家做客,想著能與孟母提前搞好關係是最好的。
倆人感情這樣好,孟父孟母與王氏劉羊便商量著讓兩個孩子早些訂婚呢。這提議正對王氏的心思,如今王氏將精力大半放在為兒子相親的事兒上。
劉家兩女一子,隻這一個兒子,原本送兒子去州裏上學,是盼著兒子有大出息,日後娶個城裏的媳婦回來。不想劉衡並無此造化,王氏隻得收拾起一些遺憾,開始在三鄉五裏的替兒子尋摸媳婦。
眼瞅著就要有眉目了,二女兒這婚事也該正經訂下來。不為別的,總要先訂婚,隔些時日再結婚,這才算合了規矩。
再者,劉家對於孟家這門親事,簡直是再滿意不過的了。
故此,孟家一提,劉家就忙不迭的應了。
如今孟父孟母正商量著訂婚時禮金的事兒,孟母道,“尋常人家兒訂親都是十兩的禮錢,咱們這個怎麽給?外頭瞧著有些條件兒,若是咱們也跟著給十兩,就顯得少了。可若是多給了,豈不是把訂親的禮錢抬起來了?都是鄉裏鄉親,咱們若是給二十兩,以後別人家兒訂親,這禮錢怕也得跟著漲。”
孟父道,“就這一個兒子,家裏可有誰呢?不如這麽著,包兩個紅包兒,一個裏麵放十兩,算是依著規矩給的。你再包一個十兩的,私下給劉家,別叫他們嚷嚷出去,自己家裏人知道也就罷了。”
母親總是多疼兒子一些,兒子要訂親,孟母平常雖節儉,卻也不會在這時吝惜銀錢,笑道,“行,就這麽著吧。再給安然拿些銀子,叫他跟豔兒去鎮上逛逛,看喜歡什麽就買些什麽,是這麽個意思。”
孟父笑應了。
兩家都覺得再合心不過的親事,進行的極是順遂。孟母唯一惋歎者無非就是女兒遠在帝都,差使上請不來假期,不能回來了。隻得寫了封信,托人給孟安平送了去。
孟安平得了信,晚上跟丈夫鄭榮光提了一句,鄭榮光笑,“看來嶽母總算挑了個可心的。”
“我家就安然一個兒子,自然要挑個可心的。”孟安平與丈夫是念書時認識的,鄭榮光老家也是在農村,並不富裕。因此兩人雖都在帝都工作,但是尚沒有存夠銀錢在帝都買處小院兒,暫時隻得賃房而居。好在倆人薪俸不低,日子過的還不錯。
鄭榮光拿了個饅頭遞給妻子,“要說在農村有在農村的好處,起碼場院寬敞,像咱們這在帝都,聽著好聽,是好地方,殊不知連自己的窩兒都沒有,還不曉得何時能買處小院兒呢。”
孟安平道,“這也急不來。”
其實相對於鄭家來說,孟家的條件當然要好上許多。鄭榮光問妻子,“還差多少銀子呢?”
“起碼還要三百兩才能在善仁堂附近買處院子。”孟安平身材微豐,就有些禁不得熱,用帕子擦一擦鼻尖兒汗珠兒道,“買到外城去,如今倒也夠了。”
“外城如何過得日子,光每日去衙門上班可怎麽著?豈不是還要置辦車馬代步了。”鄭榮光抱怨幾句,瞧一眼妻子的臉色,問道,“能不能跟嶽父借些銀子,待日後咱們再還呢。先買了院子,倒還能省些租金。”
孟安平眼睛裏透出一絲細光,揚起嘴角兒笑笑,“安然要訂婚,接下來就是結婚,都是漫天花銀子的事兒。咱們這做姐姐姐夫的不說去添些銀兩,倒要上門子借錢,有這個理兒的?你張得開嘴?”
鄭榮光給妻子說的顏麵無光,將臉一冷,“不借就不借了,看你這話,不噎死人是不罷休的!”
孟安平並不是那種潑婦的個性,她生氣時也不過是將臉色放淡,掰開手裏的饅頭道,“這還不是噎人的話呢。咱們都有薪俸,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家裏供計著上學讀書,十幾年來花了多少銀子,都心裏有數。到這會兒了,自己有了差使,前幾年必然會苦一些的,但也不要去盯著父母那些養老錢。”
“對我父母是這樣,對你父母我也是這個意思。這些年,我可有說過一句說你往你家要銀子的話。”孟安平一席話說完,鄭榮光連飯都不想吃了,將筷子一摔,起身就要走。孟安平冷冷道,“說到你心窩子裏去了吧?”
“傷著你的心了吧?”孟安平慢調斯理的吃著飯,見鄭榮光摔簾子出了門,孟安平臉上露出幾絲鄙夷,沒有本事的男人永遠是這樣,一吃不得辛苦,二受不得委屈。若隻這兩樣還算不錯,再有如孟安平這樣的,自己有爹有娘,竟然算計到嶽父母頭上,這已經不是沒本事了,簡直就是惡心。
沒有什麽是事事如意的,孟安平嫁了鄭榮光,夫妻二人皆在善仁堂當差,薪俸不少,待遇優厚,多少人羨慕。
但時至今日,孟安平倒有些不明白自己當初為什麽會嫁給鄭榮光了?
是因為感情好嗎?
孟安平與鄭榮光認識其實是由朋友介紹,說什麽感情深厚,實在算不上。會結婚,或者就是因為彼此合適吧。
孟安平自知不是傾城容貌之人,她的容貌隻算是普通,若非讀書出來,絕對就在家鄉裏找一戶老實的農家嫁了。她在善仁堂當差,甚至並不是很渴望嫁到富戶人家。有錢的人家兒難免規矩是非多,孟安平見過與自己一道念書的女同學,當差沒幾日嫁到富戶,接著懷了孩子,辭了差使,一心一意相夫教子。
這種生活,沒有女人不羨慕。
但關鍵是,你能遇到一個忠貞不二、品行優良的男人來供你相夫教子嗎?
孟安平的好友甄珍倒是相夫教子了,結果如何,丈夫在妻子懷孕期間就跟家裏的丫頭上了床。在有錢有勢的人家,三妻四妾不算什麽。但是,孟安平是農村出來的,農村裏人們生活有限,婦人一樣要下地幹活兒,籌謀生計,哪怕男尊女卑,卻鮮少有人家養丫頭納妾。
就是孟家條件稍好,孟父也並不是那樣的人。
故此,孟安平在嫁人前就想好了,寧可嫁個窮的,將來也不受那三妻四妾的氣去。
鄭榮光是各種方麵都合適的男人,他們算是同學,在同一個衙門上班,婚前並沒有看出任何不良嗜好,盡管鄭家並非富戶,不過孟安平若是想嫁富戶,就不會找上鄭榮光。
她所需要的不過是個安穩的男人,結果鄭榮光卻有這樣鄙薄的一麵。
沒有什麽是十全十美的吧。
孟安平望著晃動的天青色的軟布簾,淡淡地想。作者有話要說:是我對男人本身缺少信心嗎?初次寫bg文兒,好像寫不出好男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