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自然的饋贈!”


    《舌尖上的華夏》第一集的開頭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種雋永的味道沁入每一位觀眾的心田,讓人為之迷醉。


    它不是商業大片上的那不斷爆炸、打鬥、3d、imax給人強烈的視覺刺激快*感,也沒有情情愛愛給人的心靈撫慰,但它卻有著一種源自血脈、心靈上的一種感動……


    “片頭很棒!很有感覺,大讚!”


    “王導果然是國際名導,那句子,一聽就非常舒服,泱泱大華夏,土地廣闊,美食眾多,聽得我都覺得有一種自豪溢滿全身。”


    節目中開始播到第一個地方……香格裏拉。


    “雲南香格裏拉,被雪山環抱的原始森林,雨季裏空氣陰涼,在鬆樹和櫟樹的混交林中,想盡可能的跟著卓瑪的腳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卓瑪跟媽媽在森林中尋找一種精靈般的食物——鬆茸,一種珍貴的食用菌,這種菌隻能在沒有汙染的高海拔山林裏才能存活。”


    “在大城市的高級餐廳裏,一份碳烤鬆茸價格能夠達到1600元,鬆茸的香味濃鬱襲人,稍經炙烤,就會被熱力逼出一種礦物質的釅香,這令遠離自然的人將此物視為珍寶。”


    “油溫使鬆茸表麵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氣畢現。”


    電視節前,所有觀眾看著節目中香煎出來的鬆茸,油光溢滿,仿佛一種香氣從電視裏飄出來,讓他們一個個忍不住流口水。


    吃貨們不淡定了。


    不過可惜的是,這節目介紹美食的不多,反而把更多的鏡頭放在了采菌人、大自然的身上。


    “到了五月底,雨水才抵達香格裏拉,大雨讓原始森林的各種野生菌都迅速瘋長出來,但是雜菌不能引起卓瑪的注意。”


    “大雨是大自然的禮物,在相同付出的時候,好的運氣會給卓瑪更多的收獲。”


    “鬆茸出土後,卓瑪立刻用地上的鬆針把菌坑掩蓋好,隻有這樣菌絲才不會被破壞,為了延續自然的饋贈,村民們遵守著山林裏的傳統。”


    香格裏拉的故事很快就講完了,觀眾們意猶未盡。他們已經發現了,這其實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美食節目,反而像是一個反應華夏美食文化的節目,但是這樣一個節目反而更加讓他們感到喜歡。


    隨後節目把目光的從鬆茸轉到了竹筍中,從春筍到夏筍,再到冬筍,地域跨越華夏數千公裏。


    然後是臘肉、蓮藕、捕魚……


    從南到北,從冰湖到海洋,從山林到湖泊……


    攝影機跨遍全國,在配音師和緩的聲音中,道出了華夏一個個讓人回味的大自然饋贈的故事。


    電視機前,有的人祖輩是捕魚人,有人祖輩是挖藕人,也有人祖輩是挖筍人,還有人的祖輩是挖菌人,也有人祖輩在製作著臘腸……他們一個個人在電視中,感受到了來著節目的誠意,感受到了來自節目的感謝,不少人為之流淚。


    也有不少人觀眾看著節目,感覺那都市的紛紛擾擾全部消失,最後隻剩下那澄淨的心靈。


    迎著那舉著淤泥蓮藕的挖藕人燦爛笑容,節目到了最後……


    “今天當我們有權遠離自然,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而大自然,則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為對人類的回報和獎賞。”


    隨著這一句話,《舌尖上的華夏——大自然的饋贈》正式結束。


    隨著這個聲音的逐漸遠去,畫麵變換,開始出現一行字:未完待續,敬請期待。《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明天晚上21:00……


    結束了……觀眾們悵然若失,然後很快就化作無數動力進入到網絡上,發表自己的心情,與眾分享。


    劉真看完之後,帶著一種茫然、沉醉登陸到了《舌尖上的華夏》論壇模塊,此時論壇裏已經沸沸揚揚了。


    劉真沒有看,而是在發帖那裏,慢慢敲擊出自己的心情。


    “看了它,不知道為什麽,心中總是徜徉著一種感動。《舌尖上的中國》中,不見‘烹飪大師’,不見‘美食專家’,更沒有‘廚藝大賽’,有的是手工挖蓮藕、兩小時采竹筍、全中國隻剩5人繼承的高蹺式捕魚、70多歲吉林“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陪外婆製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


    寫到這裏,劉真指間頓了頓,在鍵盤敲下了幾個字:“它是獻給普通勞動者的頌歌。”


    隨後鍵盤不停,哢哢哢不斷聲響,帖子裏的字越來越多。


    “《舌尖上的中國》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的關係的微妙理解,悄然傳達出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勞動中所產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覺審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觀者的濃濃思鄉之情。正是因為這些,才使這部紀錄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魅力感召。”


    “它並不是單純隻講述美食的紀錄片,它是把美食當做一個媒介,通過這個普通的媒介找到與這個媒介相關的、能夠令大眾熱情討論的東西。比如說傳統價值觀、人際關係、生存狀態甚至是哲學思考,都能夠通過這樣一部片子表達出來。”


    寫到這裏,劉真感覺自己的文思有點枯竭,看了一遍,便點擊發布。隨後,劉真便開始在論壇中看看別人的觀影心情。


    二十分鍾後,劉真發現自己發的帖子置頂了,並且還加了精華。很快就有上百個人進到帖子裏瀏覽,還有不少人在裏麵回複。


    “樓主說的好,說出了我不知道怎麽去表達的心聲,這是獻給普通勞動者的頌歌。”


    “看到老張舉著蓮藕,全身都是汙泥,露出髒兮兮而又真摯的笑容時,我感覺我的眼眶都濕潤了,我想到了我的父親母親,感謝王尚先生!!”


    “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做到長長久久,原來與自然最為貼近的人們是最為了解的,采摘鬆茸,但是不破壞菌絲;挖掘冬筍,但是不鋤壞它的根,撲捉冬魚,但是不忘讓未長大的小魚漏網,同時繼續投放來年的魚苗。有些明白為什麽古代、乃至近現代的村裏人、山裏人,會為了某些事而進行的祭祀活動,不是因為迷信,而是因為對大自然發自內心的感恩!!”


    “原本對王尚先生拋棄電影而拍《舌尖》有點可惜的,因為又少了一部精彩電影可以看。但是現在,我改變了想法,我開始慶幸王尚先生能夠頂住壓力去拍這一部紀錄片,第一集很棒,沒有鋪天蓋地的打鬥,也沒有無窮無盡的爆炸,更沒有熱血沸騰的震撼音樂,隻有一種讓我潸然流淚的感動。”


    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一大波好評!很多人對這個節目報以極大的熱情與讚揚。


    《舌尖上的中國》成功了。


    電視台中,台長等人一邊看著節目,一邊看著網絡評價。網絡上的清一色的讚揚聲讓他們對這節目充滿了信心。


    第二天的娛樂媒體,無一例外地被《舌尖》給牢牢地霸占了主力。


    “《舌尖》獲得了廣泛的好評,無可置喙的,它成功了……”


    “一部展示美食的節目,但更多地表現出了一種文化、人文關懷、一種鄉情,給人一種觸及心靈的感受……”


    “王尚再一次展現出了他那無與為比的天才能力,這一次轉型,他又成功了,而且是巨大的成功,不僅會拍電影,還會拍紀錄片,而且可以深深理解華夏的傳統文化,並把它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雖然沒有拍電影很可惜,但是現在看來,值了。他無疑再一次在另外一個領域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從視覺到聽覺再到心靈的全方位盛宴。”


    。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導演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祖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祖樹並收藏導演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