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ba標準場地畫法。


    1,nba的球場尺寸是長28.65米,寬15.24米。


    籃球場的長邊界限稱邊線,短邊的界限稱端線(又名底線)。


    2,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油漆區,長5.79米,寬4.88米。


    3,球場兩端標有3分線,劃法是:從底線引出兩條平行於邊線的線,各距邊線0.91米,與以球籃中心點為圓心、以7.24米為半徑的圓弧相交。


    (故此,三分線分兩部分,一部分距離籃框中心為6.71米,另一部分距離籃框中心為7.24米。)


    4,罰球區:是油漆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1.80m為半徑向油漆區外所畫的半圓區域,它是執行罰球的區域。


    5,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畫出0.61米為半徑的小圓,畫出1.83米為半徑的大圓,便是兩個跳球圈。


    6,籃框離地板3.05米,與籃板兩垂直邊的距離相等;


    7,籃板的尺寸是:厚0.03米,橫寬1.80米,豎高1.05米。


    8,籃板下沿距地麵2.90米,籃板上沿距離地麵為3.95米。,


    9,籃板麵距籃圈內沿的最近點是0.15米,籃圈內徑為0.45米,圈條的直徑最大為0.02米,


    10,籃框中心距邊線的距離為1.58米,(1.2+0.15+0.225=1.575米)


    11,籃框中心距罰球線的距離為4.2米,(5.79-1.575=4.215米)。


    12,三分線的弧頂到邊線的距離為7.37米,(5.79+1.575=7.365米)。


    13,籃下以籃筐的中心為圓心,以1.2米為半徑的半圓,此區域被稱作合理衝撞區。


    14,在籃球場上,發球點一共有8個。


    其中4個位於油漆區兩側,距離邊線4米,向場內延伸0.91米的短標誌線,為底線發球點;


    另外4個位於球場邊線上,距離端線8.53米處,向場內延伸0.91米的短標誌線,為邊線發球點。


    利用簡單的三角函數公式,便可以推理出一係列數據,如下所示。


    底線發球點,距離兩個籃框中心,分別是4米,28米。


    邊線發球點,距離兩個籃框中心,分別是10米,20米。


    15,邊線發球,比較苛刻一點,定點發球,不可橫移。


    16,底線發球,比較自由一點,可以左右橫移半米。


    (二)罰球站位。


    1,張伯倫區域:由罰球線兩端向油漆區引出兩條平行於變向的直線,在油漆區兩側分割出兩個橫寬0.64米、豎長5.79米的長條,便是張伯倫區域。


    2,罰球站位,便是在張伯倫區域之中的三個罰球站位上。


    3,第一站位:距離端線1.8米至2.65米之間的小方框,橫寬0.64米、豎長0.85米;通常是內線球員的站位。


    4,中立區:距離端線2.65米至3.05米之間的小方框,橫寬0.64米,豎長0.4米;罰球時不允許有人進入此區域。


    5,第二站位:距離端線3米至3.85米之間的小方框,橫寬0.64米,豎長0.85米;通常是鋒線球員的站位。


    6,第三站位:距離端線3.9米至4.75米之間的小方框,橫寬0.64米,豎長0.85米;通常是後衛球員的站位。


    (三)合理衝撞區。


    nba的球場中,籃下以籃筐的中心為圓心,以4英尺(1.2米)為半徑的半圓,此區域被稱作合理衝撞區。


    站在圓弧線以內,隻要防守隊員與進攻隊員有身體接觸,都可能會判防守犯規。


    在線外,防守隊員則可以提前站好位,如果進攻隊員用身體接觸了防守隊員,會判進攻隊員撞人。在合理衝撞區內,在對方進攻時,防守球員如果跳起來才不會被吹罰犯規,不跳就會被吹罰防守犯規。


    (四)三分線變更曆史。


    79-80賽季,1979年9月15日,nba聯盟決定將一道邊線距離籃筐6.71米、頂弧距離籃筐7.25米的半圓形弧線畫到聯盟常規賽的場地上。從此,一道彩虹般的圓弧徹底變革了nba。


    此前nba的比賽除了兩分球就是一分球,根本沒有三分。


    93-94賽季在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手次數為165次,最高次數也隻有292次。


    94-95賽季,nba聯盟將三分線的距離縮短為6.70米,於是眾球員蜂擁而上,都想在三分線上牛刀小試,結果該賽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手258次,最高的達到425次。


    這種人人都能投三分的局麵,很難反映出一個球員的遠投能力。


    97-98賽季,nba聯盟將三分線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


    (四)油漆區變更曆史。


    51—52賽季開始前,nba決定將罰球線的距離從距離籃下6英尺處移至12英尺處,為了遏製nba曆史上第一個超級中鋒的喬治—邁肯的恐怖的禁區統治能力。


    61—62賽季開始前,nba再次將罰球線距離調遠到16英尺,為了遏製張伯倫。從而誕生了張伯倫區域。


    (五)張伯倫規則(nba為了限製張伯倫而設置的規則)。


    1,擴大油漆區。


    2,前場發底線球,不許高過籃板上沿。


    3,罰球時,不允許罰球線起跳扣籃。


    4,如果防守方在比賽結束前2分鍾,對無球及沒有做出控球準備的隊員進行犯規,進攻方可在罰球(1次或2次)後保留球權。


    第2條規則解釋如下。


    前場發底線球,一旦高過了籃板,張伯倫起跳接球,便可以輕輕鬆鬆的完成空中接力,瘋狂的刷分,讓比賽失去意義。


    第3條規則解釋如下。


    張伯倫罰球很差,為了提高命中率,他直接從罰球線起跳扣籃,……。洛杉磯時報在1989年2月12日的新聞頭條專門講了此事。


    於是乎,張伯倫不得不改成了“端尿盆式罰球”。


    關於罰球線扣籃,張伯倫如是說:


    “我那個時候上了罰球線都是這麽玩的:罰球既然不能超過罰球區弧頂,那我就退後到正好不超過弧頂的位置,然後從罰球線後麵直接起跳扣籃,他們宣告我這樣罰球時非法的……”。


    第4條規則解釋如下。


    由於張伯倫改變了罰球方式,命中率又不高,再加上罰球之後,球權輪換,故此造成了一個球場上的一個奇觀。


    在比賽即將結束的時候,對手為了奪取球員,爭取進攻時間,開始追著無球的張伯倫犯規;而張伯倫隻能像一個橄欖球員一樣不斷閃躲著追著他犯規的對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NBA2000之金錢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龜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龜道人並收藏NBA2000之金錢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