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五千步兵全沒,不出安思義所料,士氣大落,見形勢不妙便率兵退入九門等待後援,伺機而動。常山郡下轄九縣,原先都迫於叛軍**威而不得不降,此時見官軍東出井陘,又大敗史思明,紛紛棄暗投明,僅有九門、槁城仍為叛軍占領。
官軍出其不意,殲滅史思明五千步兵,史思明不敢再大意輕敵,防範更嚴。不久饒陽剩餘步兵和蔡希德援軍至九門,史思明故技重施,將常山圍住,斷絕糧道,妄圖將李光弼困死城中。史思明與蔡希德合有三萬步騎,雙倍於常山守軍不止。李光弼不再與史思明直麵衝撞大肆興役,雙方相持四十餘日,陷入膠著。
常山早做準備,糧草充足,雖暫無彈盡糧絕之憂,人心卻開始浮動。官軍此來是以光複河北為任,卻被困於小小的常山城中難以作為,並非長久之計。李光弼估計以己之力難克史思明,便致書郭子儀,請求支援。
郭子儀援兵未到,倒先迎來了朝廷欽差,帶來皇帝恩命,加封李光弼為範陽長史、河北節度使,不過都是些空銜。
此番的欽差是個禁軍武將,菡玉正在李光弼近旁,隨他跪下接了旨。宣畢,便相邀入座,李光弼問皇帝聖安,欽差細細說了皇帝近況;又問潼關、朝中情勢,欽差道:“河北、朔方有李郭二位大夫主持,胡賊不敢妄動,潼關安然,近無戰事。朝中卻不甚太平,查出戶部尚書安思順與安祿山私相授受書信往來,上月初三與其弟太仆卿安元貞一起處以極刑,闔家株連流放嶺南。”
李光弼和菡玉對視一眼,訝道:“安尚書早在安祿山起兵之前便多次奏陳其有反謀,陛下都既往不咎,授以戶部尚書之職,供養京師,並加其弟太仆卿。他怎會辜負陛下恩厚,反與安祿山暗通款曲?”
欽差歎道:“不瞞大夫,末將也沒想到安尚書會通敵,但是他與安祿山往來書信被截獲,鐵證如山,陛下不得已才將其正法。”
安思順原是朔方節度使,曾與安祿山約為兄弟,雖然一早與安祿山劃清界限,皇帝到底對他有所介懷,解除了他的兵權,征之入朝為官。菡玉二月初離開京師,三月初三安思順便被處決。要說安思順不得皇帝信任是有,但就因一封書信便如此倉促地將他處決,株連全家,未免失之草率。
菡玉便問:“此事是何人所發?”
欽差回道:“是西平郡王在潼關城門截獲的書信,上書曆數安尚書七罪,請誅之,陛下乃從其請。”
哥舒翰素與安思順不協,眾所周知。哥舒翰如今鎮守潼關,直麵洛陽的安祿山,長安存亡掌握在他手上,皇帝都要忌他三分。一個不得皇帝信愛、又被奪了兵權的安思順,自然不算什麽。但哥舒翰與安思順從未共事,也就是互相看不順眼,並未聽聞他二人有什麽深仇大恨,竟讓哥舒翰下此狠手,要了安思順性命。
李光弼和菡玉俱沉默不語,過了片刻,欽差卻又加了一句:“右相本想救安尚書,無奈西平郡王如今位高權重,手握我大唐江山的命脈,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眼睜睜看著安尚書殞命。”
李光弼淡淡道:“右相有心。將軍一路辛苦,請往驛館暫歇。常山久戰空虛,地方簡陋,還望將軍不要嫌棄。”命菡玉帶欽差去驛館落腳歇息。
菡玉領著欽差到常山館驛,安排好了住處,準備告辭離去。欽差突然道:“少尹,相爺有一封信命末將轉交。”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來遞給她。
菡玉接過,卻是極薄的信封,仿佛空的一般。打開來看,裏麵隻有薄薄一張箋紙,無頭無尾地題了一句詩:柳條折盡花飛盡。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歸不歸?然而如今,在野,山河破碎,因安祿山;在朝,滿目瘡痍,因他楊昭。叫她如何歸?往哪裏歸?
她慢慢地將那箋紙折起,塞回信封中,對欽差道:“有勞將軍,將軍請好生歇息,下官告辭。”
欽差問:“少尹不回信給相爺麽?末將可以代為捎傳。”
菡玉道:“不了,多謝將軍。”將信收起,告辭回太守府衙。
李光弼神色鬱鬱,見菡玉回來,忍不住向她抱怨道:“我素來敬重哥舒翰,敬他百戰不殆,戰功彪炳,威名赫赫,誰知為人竟是如此!武人講的是忠、勇、義、氣,如此狹窄心胸,這個‘氣’字,他首先當不得;為著一己之私拿別人墊腳,草菅人命,也當不得這個‘義’字;居功自傲,以權懾主,更當不得這個‘忠’字!無怪乎一入朝掌權便和楊昭反目鬥起來,真是物以類聚!安祿山都打到潼關腳下了,還隻顧著自己權勢利益,窩裏鬥得歡,難道非要把大唐江山葬送了才心甘?莫怪你不願呆在長安,換了我也看不下去!”
他一口氣講了好半晌,出了心中鬱氣,也不見菡玉應聲,隻是愣愣的出神,疑惑道:“菡玉,你怎麽了?”
菡玉回過神來,扯出一抹淺笑回應:“師兄是三軍主帥,如此憤世嫉俗、氣急敗壞的言辭在小弟麵前說說也就罷了,可別流傳出去,損壞大將威儀。”
李光弼也笑了:“你少給我顧左右而言他,皺著個眉頭憂心忡忡的,還來說笑話。”
菡玉微窘,低了頭不語,手觸到衣袖一處尖角突起,正是袖中那封信。柳條折盡花飛盡,微帶淒涼的詞句,仿佛承載的並不隻是離愁別緒,堵得她心頭發慌。
李光弼走近來,一手扶著她肩,輕聲問:“朝中有你憂心掛懷的人?”
菡玉退開兩步轉過身去:“在朝這些年,也有一些交遊的友人,一別之後杳無音訊。安祿山虎狼在側,單憑一道潼關未必能一直擋住胡虜鐵騎,潼關不守,長安岌岌可危,屆時這些故友都將陷於危難……”
李光弼笑道:“你擔心得也太遠了些,還不如先擔心擔心咱們自己。潼關好好的在那兒,安祿山在洛陽做他的皇帝夢,咱們可已經被困了四十多天了。”
菡玉也笑,攤攤手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來這句話隻能正著說,反過來就做不得準了。”
李光弼看她滿腹心事,偏還強作歡顏,不願說與他聽,想她在京多年必有許多際遇,一時之間難以言盡,也不勉強,一笑置之。
常山與敵軍相持五十餘日,終於迎來援軍。夏四月初九,郭子儀自代州率朔方大軍東出井陘,抵達常山,與李光弼合師,共計有藩漢步騎十萬。史思明本有半數兵力分布於常山周圍,聽說郭子儀大軍東來,立即退回九門,轉攻為守。
郭子儀年已花甲,半生戎馬,老當益壯。大軍駐下,稍作休整,第二天便向史思明約戰。史思明此時與蔡希德合兵三萬,相比官軍人數懸殊,一開始就生了懼意縮回九門,但仗著郭子儀所領大軍有許多是東進前剛招募的新兵,而胡兵驍勇精銳,勉強應戰。
四月十一日,郭子儀、李光弼與史思明戰於九門縣城南,官軍出兵八萬,留二萬駐守常山,叛軍則是傾巢出動。郭子儀用李光弼故策,避敵騎兵精銳,以弓弩手和槍兵為主。以八萬對三萬,此仗殊無懸念,史思明被打得大敗。.手機看小說訪問.16xs.m叛將李立節中箭陣亡,史思明和蔡希德兩股兵力也被衝散。史思明倉皇往南逃至趙郡,蔡希德更是魂飛膽散,一直逃到九門南六百裏外的钜鹿,聽說官軍隻追史思明,並未分兵顧他,才敢停下來。
先前李光弼以萬餘軍力拿下常山,常山郡便有七縣歸順,此次郭子儀大軍至,大敗史思明,河北、朔方之民飽受叛軍**,苦不堪言,此時紛紛起兵反抗響應官軍,少者幾千人,最多有兩萬人,無疑更是大大助長官軍聲勢。
史思明至趙郡,官軍追逐,趙郡也呆不安穩,板凳還沒坐熱,便立刻向東繞道,逃往常山東北麵的博陵。此時博陵郡已歸順官軍,史思明吃了敗仗,如喪家之犬四處逃竄,不由怒火萬丈,竟將郡官全部殺死泄憤,暴虐行止令人膽寒。
史思明逃離趙郡,官軍隨後而至。趙郡隻有當地團練兵和史思明留下的傷兵殘兵共計六千餘眾,勉力支撐了一日,眼見不是官軍對手,索性開城投降。
十八日李光弼率軍入城受降,郭子儀領主力駐守城外。菡玉跟著李光弼進入城中時已近中午,平日這時家家戶戶都正燃炊,今日城中卻是一片混亂。李光弼下屬守常山五十餘日,糧道斷絕,士兵糧餉並不充裕,如今打了勝仗,攻入叛軍城中,見趙郡物產豐饒,便對百姓進行擄掠。
趙郡百姓先前在叛軍治下受慣了欺淩,官軍入室掠奪財物,全都畏縮一旁,別說反抗,便是怨言也不敢有一句。
李光弼一向治軍甚嚴,這些先入城的士兵敢擄掠百姓,定是有他默許。菡玉一路行來,眼見城中民眾淒苦之狀,有如俎上魚肉任人宰割,敢怒不敢言,不由鬱憤擔憂,對走在前麵頭的李光弼喊了一聲:“師兄。”
李光弼回過頭來,見她麵有憂鬱不忿之色,立時明白了幾分:“快些走罷,收了降兵,咱們便離開趙郡了。”
菡玉卻立在原地不動,問道:“史思明曾經橫霸河北,一朝兵敗,立即四麵楚歌,諸郡縣群起而攻之,師兄以為是何原因?”
李光弼歎口氣:“他是亂臣賊子,不可同日而語。”
菡玉道:“吾等若也學賊子淩虐百姓,與賊何異。”
李光弼無奈道:“菡玉,我明白你的心思。你為民生著想,的確很對,但將士也都是人,軍法再嚴也得量情而為。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哪有這麽好的事?你平心而論,常山守城將士與趙郡百姓,哪個更苦?”
菡玉道:“保家衛國本是將士職責,豈可因苦便生怨?見他人家中資財而生掠奪之心,是賊寇行徑。”
正說著,路旁人家窗中忽然飛出一支雞來,咯咯亂叫,翅膀亂舞,直衝菡玉而去。李光弼眼明手快,揮手替她擋開,將那隻雞打落在地。屋裏一名士兵追趕出來,滿頭雞毛,連忙趁機捉了那隻雞,喜滋滋地想向他二人道謝,一抬頭見是李光弼,笑容立刻僵在臉上,低頭退後。
屋內又一人追出,卻是一名七旬老婦,發鬢盡白,蹣跚地走到士兵身旁,甚是惶遽,戰戰兢兢地問道:“軍爺,這畜牲沒傷到您罷?都是老婆子的不對,不該讓軍爺親自動手。我這裏還有五個雞蛋,都給軍爺賠禮……”撩起的衣襟裏兜了幾枚雞蛋,抖抖索索的捧著遞上去,唯恐不稱士兵心意。
士兵哪還敢收,兩人推推搡搡,那幾隻雞蛋啪地掉在地上,摔成粉碎。老婦人眼睛不好,沒注意到旁人,以為他嫌棄,雙膝一彎便跪了下來,老淚縱橫連連告饒:“老婆子家裏隻有這些東西,全都在這兒,實在拿不出別的來了,求軍爺高抬貴手……”
菡玉再也忍不住,喝止道:“住手!”上前去扶那老婦人。老婦人看她也穿著甲胄,看來是個將領,更加惶恐,連連叩首求饒。
菡玉怒視那名士兵,他嚇得也跟著老婦人跪下,辯解道:“大夫、少尹,我、我沒做什麽,隻拿了這一隻雞,其他什麽都沒拿,更沒有傷人。我、我隻是一個多月沒吃過肉了,才一時起了歹念……小人知錯了,求大夫恕罪!求少尹恕罪!”
老婦人連忙道:“軍爺沒錯,是老婆子的不是,應該主動把家裏的東西貢出來的。下回再也不敢了!”又是不停叩首,身子顫巍巍地縮成一團。
菡玉忙扶著她:“老人家快起來。”好言撫慰半晌,老婦人才相信他們不是要治她的罪,勉強站起來,仍不敢站正了,躬著身唯唯諾諾。
李光弼歎口氣,對那士兵揮揮手:“你下去罷。”
菡玉看他一眼,又對老婦人道:“老人家,你也聽到了,方才隻是一場誤會,並非官軍有意搶掠。你今日可還有碰到這樣的事?”
老婦人立刻搖頭:“軍爺們當然不是搶掠,隻是征用,老婆子明白,絕不敢亂說!”
菡玉見她誤解自己語義,誠惶誠恐,根本不願向她說實話,無奈地放開她走到李光弼身邊。“師兄,你可看到了?百姓竟畏官軍至此,便是叛軍在時也不會比這更甚。”
李光弼道:“你也聽剛剛那名軍士說了,他們並非貪財,隻是這一個多月來實在吃太多苦。”
菡玉道:“撫慰三軍不一定非要縱兵擄掠。趙郡豐饒,師兄可開府庫,以資財獎賞或向城中商賈購入食餉犒賞軍士,二者皆可。”
李光弼道:“那些錢帛本要留作以後備用的。咱們遠離京師,中間又隔著安祿山的主力大軍,不能全指望朝廷撥下的糧餉。”
菡玉道:“如今四處戰亂,時局動蕩,府庫所藏都是輕貨,不能吃不能喝,誰知道明日還能不能交易流通。師兄留著也是為了以後購置軍餉,眼下正逢城鎮,又是豐產之地,不如現在就購入,免得以後守著大堆財帛卻買不到食糧。”
李光弼凝眉思索掂量。菡玉又道:“師兄事事都是為官軍戰鬥之便著想,但倘若完全隻考慮戰爭勝敗,官軍與叛軍並無二致。大家都是一樣攻略守備,都是一樣殺人,是什麽決定我們是正義之師,他們卻是亂臣賊子?”
李光弼凝視她不語。她緩緩道:“便是人心向背。為民者是為正,害民者是為賊。”
過了許久,李光弼方轉過身,對那老婦人道:“老人家,我麾下士兵摔了你五個雞蛋,一會兒你到城門處去領取相應絹帛,以為補償。侵擾之處,我在這裏代軍士們向你賠個不是。”說著向老婦人抱拳致歉。老婦人驚呆了,竟不知如何作答。
菡玉喜上眉梢:“師兄,你答應了?”
李光弼乜她一樣,無奈地笑道:“說了我是粗人,哪比得上你在京為官練出來的油嘴滑舌,我說不過你!”
菡玉也笑道:“人家哪有油嘴滑舌,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道理。小弟在此代全城的百姓謝過師兄!”說著像模像樣地拜了一拜。
“還說不油嘴滑舌!”李光弼笑著輕推她一把,“要說謝,他們該謝你才是,多虧了你這副油嘴滑舌。”
菡玉道:“最要緊的還是師兄心懷仁厚,不然小弟嘴巴再滑再油也起不了作用。”
“行了行了,你還真來勁了!”他忍俊不禁,“還不快走,一會兒眾軍士出了城,想追也追不回來了。”
兩人一同先去安置了趙郡降兵,回到城門口,李光弼親自坐在城門上,悉收士兵所獲,令郡官收集統善後歸還城中居民,民眾大悅。此時正逢史思明屠殺博陵郡官消息傳來,兩相對比,官軍聲名大振,其後的糧餉募集也十分順利。郭李二人本準備先回常山整頓後再攻博陵,趙郡如此安定,便就在趙郡休整後直接往赴博陵。
官軍出其不意,殲滅史思明五千步兵,史思明不敢再大意輕敵,防範更嚴。不久饒陽剩餘步兵和蔡希德援軍至九門,史思明故技重施,將常山圍住,斷絕糧道,妄圖將李光弼困死城中。史思明與蔡希德合有三萬步騎,雙倍於常山守軍不止。李光弼不再與史思明直麵衝撞大肆興役,雙方相持四十餘日,陷入膠著。
常山早做準備,糧草充足,雖暫無彈盡糧絕之憂,人心卻開始浮動。官軍此來是以光複河北為任,卻被困於小小的常山城中難以作為,並非長久之計。李光弼估計以己之力難克史思明,便致書郭子儀,請求支援。
郭子儀援兵未到,倒先迎來了朝廷欽差,帶來皇帝恩命,加封李光弼為範陽長史、河北節度使,不過都是些空銜。
此番的欽差是個禁軍武將,菡玉正在李光弼近旁,隨他跪下接了旨。宣畢,便相邀入座,李光弼問皇帝聖安,欽差細細說了皇帝近況;又問潼關、朝中情勢,欽差道:“河北、朔方有李郭二位大夫主持,胡賊不敢妄動,潼關安然,近無戰事。朝中卻不甚太平,查出戶部尚書安思順與安祿山私相授受書信往來,上月初三與其弟太仆卿安元貞一起處以極刑,闔家株連流放嶺南。”
李光弼和菡玉對視一眼,訝道:“安尚書早在安祿山起兵之前便多次奏陳其有反謀,陛下都既往不咎,授以戶部尚書之職,供養京師,並加其弟太仆卿。他怎會辜負陛下恩厚,反與安祿山暗通款曲?”
欽差歎道:“不瞞大夫,末將也沒想到安尚書會通敵,但是他與安祿山往來書信被截獲,鐵證如山,陛下不得已才將其正法。”
安思順原是朔方節度使,曾與安祿山約為兄弟,雖然一早與安祿山劃清界限,皇帝到底對他有所介懷,解除了他的兵權,征之入朝為官。菡玉二月初離開京師,三月初三安思順便被處決。要說安思順不得皇帝信任是有,但就因一封書信便如此倉促地將他處決,株連全家,未免失之草率。
菡玉便問:“此事是何人所發?”
欽差回道:“是西平郡王在潼關城門截獲的書信,上書曆數安尚書七罪,請誅之,陛下乃從其請。”
哥舒翰素與安思順不協,眾所周知。哥舒翰如今鎮守潼關,直麵洛陽的安祿山,長安存亡掌握在他手上,皇帝都要忌他三分。一個不得皇帝信愛、又被奪了兵權的安思順,自然不算什麽。但哥舒翰與安思順從未共事,也就是互相看不順眼,並未聽聞他二人有什麽深仇大恨,竟讓哥舒翰下此狠手,要了安思順性命。
李光弼和菡玉俱沉默不語,過了片刻,欽差卻又加了一句:“右相本想救安尚書,無奈西平郡王如今位高權重,手握我大唐江山的命脈,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眼睜睜看著安尚書殞命。”
李光弼淡淡道:“右相有心。將軍一路辛苦,請往驛館暫歇。常山久戰空虛,地方簡陋,還望將軍不要嫌棄。”命菡玉帶欽差去驛館落腳歇息。
菡玉領著欽差到常山館驛,安排好了住處,準備告辭離去。欽差突然道:“少尹,相爺有一封信命末將轉交。”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來遞給她。
菡玉接過,卻是極薄的信封,仿佛空的一般。打開來看,裏麵隻有薄薄一張箋紙,無頭無尾地題了一句詩:柳條折盡花飛盡。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歸不歸?然而如今,在野,山河破碎,因安祿山;在朝,滿目瘡痍,因他楊昭。叫她如何歸?往哪裏歸?
她慢慢地將那箋紙折起,塞回信封中,對欽差道:“有勞將軍,將軍請好生歇息,下官告辭。”
欽差問:“少尹不回信給相爺麽?末將可以代為捎傳。”
菡玉道:“不了,多謝將軍。”將信收起,告辭回太守府衙。
李光弼神色鬱鬱,見菡玉回來,忍不住向她抱怨道:“我素來敬重哥舒翰,敬他百戰不殆,戰功彪炳,威名赫赫,誰知為人竟是如此!武人講的是忠、勇、義、氣,如此狹窄心胸,這個‘氣’字,他首先當不得;為著一己之私拿別人墊腳,草菅人命,也當不得這個‘義’字;居功自傲,以權懾主,更當不得這個‘忠’字!無怪乎一入朝掌權便和楊昭反目鬥起來,真是物以類聚!安祿山都打到潼關腳下了,還隻顧著自己權勢利益,窩裏鬥得歡,難道非要把大唐江山葬送了才心甘?莫怪你不願呆在長安,換了我也看不下去!”
他一口氣講了好半晌,出了心中鬱氣,也不見菡玉應聲,隻是愣愣的出神,疑惑道:“菡玉,你怎麽了?”
菡玉回過神來,扯出一抹淺笑回應:“師兄是三軍主帥,如此憤世嫉俗、氣急敗壞的言辭在小弟麵前說說也就罷了,可別流傳出去,損壞大將威儀。”
李光弼也笑了:“你少給我顧左右而言他,皺著個眉頭憂心忡忡的,還來說笑話。”
菡玉微窘,低了頭不語,手觸到衣袖一處尖角突起,正是袖中那封信。柳條折盡花飛盡,微帶淒涼的詞句,仿佛承載的並不隻是離愁別緒,堵得她心頭發慌。
李光弼走近來,一手扶著她肩,輕聲問:“朝中有你憂心掛懷的人?”
菡玉退開兩步轉過身去:“在朝這些年,也有一些交遊的友人,一別之後杳無音訊。安祿山虎狼在側,單憑一道潼關未必能一直擋住胡虜鐵騎,潼關不守,長安岌岌可危,屆時這些故友都將陷於危難……”
李光弼笑道:“你擔心得也太遠了些,還不如先擔心擔心咱們自己。潼關好好的在那兒,安祿山在洛陽做他的皇帝夢,咱們可已經被困了四十多天了。”
菡玉也笑,攤攤手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來這句話隻能正著說,反過來就做不得準了。”
李光弼看她滿腹心事,偏還強作歡顏,不願說與他聽,想她在京多年必有許多際遇,一時之間難以言盡,也不勉強,一笑置之。
常山與敵軍相持五十餘日,終於迎來援軍。夏四月初九,郭子儀自代州率朔方大軍東出井陘,抵達常山,與李光弼合師,共計有藩漢步騎十萬。史思明本有半數兵力分布於常山周圍,聽說郭子儀大軍東來,立即退回九門,轉攻為守。
郭子儀年已花甲,半生戎馬,老當益壯。大軍駐下,稍作休整,第二天便向史思明約戰。史思明此時與蔡希德合兵三萬,相比官軍人數懸殊,一開始就生了懼意縮回九門,但仗著郭子儀所領大軍有許多是東進前剛招募的新兵,而胡兵驍勇精銳,勉強應戰。
四月十一日,郭子儀、李光弼與史思明戰於九門縣城南,官軍出兵八萬,留二萬駐守常山,叛軍則是傾巢出動。郭子儀用李光弼故策,避敵騎兵精銳,以弓弩手和槍兵為主。以八萬對三萬,此仗殊無懸念,史思明被打得大敗。.手機看小說訪問.16xs.m叛將李立節中箭陣亡,史思明和蔡希德兩股兵力也被衝散。史思明倉皇往南逃至趙郡,蔡希德更是魂飛膽散,一直逃到九門南六百裏外的钜鹿,聽說官軍隻追史思明,並未分兵顧他,才敢停下來。
先前李光弼以萬餘軍力拿下常山,常山郡便有七縣歸順,此次郭子儀大軍至,大敗史思明,河北、朔方之民飽受叛軍**,苦不堪言,此時紛紛起兵反抗響應官軍,少者幾千人,最多有兩萬人,無疑更是大大助長官軍聲勢。
史思明至趙郡,官軍追逐,趙郡也呆不安穩,板凳還沒坐熱,便立刻向東繞道,逃往常山東北麵的博陵。此時博陵郡已歸順官軍,史思明吃了敗仗,如喪家之犬四處逃竄,不由怒火萬丈,竟將郡官全部殺死泄憤,暴虐行止令人膽寒。
史思明逃離趙郡,官軍隨後而至。趙郡隻有當地團練兵和史思明留下的傷兵殘兵共計六千餘眾,勉力支撐了一日,眼見不是官軍對手,索性開城投降。
十八日李光弼率軍入城受降,郭子儀領主力駐守城外。菡玉跟著李光弼進入城中時已近中午,平日這時家家戶戶都正燃炊,今日城中卻是一片混亂。李光弼下屬守常山五十餘日,糧道斷絕,士兵糧餉並不充裕,如今打了勝仗,攻入叛軍城中,見趙郡物產豐饒,便對百姓進行擄掠。
趙郡百姓先前在叛軍治下受慣了欺淩,官軍入室掠奪財物,全都畏縮一旁,別說反抗,便是怨言也不敢有一句。
李光弼一向治軍甚嚴,這些先入城的士兵敢擄掠百姓,定是有他默許。菡玉一路行來,眼見城中民眾淒苦之狀,有如俎上魚肉任人宰割,敢怒不敢言,不由鬱憤擔憂,對走在前麵頭的李光弼喊了一聲:“師兄。”
李光弼回過頭來,見她麵有憂鬱不忿之色,立時明白了幾分:“快些走罷,收了降兵,咱們便離開趙郡了。”
菡玉卻立在原地不動,問道:“史思明曾經橫霸河北,一朝兵敗,立即四麵楚歌,諸郡縣群起而攻之,師兄以為是何原因?”
李光弼歎口氣:“他是亂臣賊子,不可同日而語。”
菡玉道:“吾等若也學賊子淩虐百姓,與賊何異。”
李光弼無奈道:“菡玉,我明白你的心思。你為民生著想,的確很對,但將士也都是人,軍法再嚴也得量情而為。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哪有這麽好的事?你平心而論,常山守城將士與趙郡百姓,哪個更苦?”
菡玉道:“保家衛國本是將士職責,豈可因苦便生怨?見他人家中資財而生掠奪之心,是賊寇行徑。”
正說著,路旁人家窗中忽然飛出一支雞來,咯咯亂叫,翅膀亂舞,直衝菡玉而去。李光弼眼明手快,揮手替她擋開,將那隻雞打落在地。屋裏一名士兵追趕出來,滿頭雞毛,連忙趁機捉了那隻雞,喜滋滋地想向他二人道謝,一抬頭見是李光弼,笑容立刻僵在臉上,低頭退後。
屋內又一人追出,卻是一名七旬老婦,發鬢盡白,蹣跚地走到士兵身旁,甚是惶遽,戰戰兢兢地問道:“軍爺,這畜牲沒傷到您罷?都是老婆子的不對,不該讓軍爺親自動手。我這裏還有五個雞蛋,都給軍爺賠禮……”撩起的衣襟裏兜了幾枚雞蛋,抖抖索索的捧著遞上去,唯恐不稱士兵心意。
士兵哪還敢收,兩人推推搡搡,那幾隻雞蛋啪地掉在地上,摔成粉碎。老婦人眼睛不好,沒注意到旁人,以為他嫌棄,雙膝一彎便跪了下來,老淚縱橫連連告饒:“老婆子家裏隻有這些東西,全都在這兒,實在拿不出別的來了,求軍爺高抬貴手……”
菡玉再也忍不住,喝止道:“住手!”上前去扶那老婦人。老婦人看她也穿著甲胄,看來是個將領,更加惶恐,連連叩首求饒。
菡玉怒視那名士兵,他嚇得也跟著老婦人跪下,辯解道:“大夫、少尹,我、我沒做什麽,隻拿了這一隻雞,其他什麽都沒拿,更沒有傷人。我、我隻是一個多月沒吃過肉了,才一時起了歹念……小人知錯了,求大夫恕罪!求少尹恕罪!”
老婦人連忙道:“軍爺沒錯,是老婆子的不是,應該主動把家裏的東西貢出來的。下回再也不敢了!”又是不停叩首,身子顫巍巍地縮成一團。
菡玉忙扶著她:“老人家快起來。”好言撫慰半晌,老婦人才相信他們不是要治她的罪,勉強站起來,仍不敢站正了,躬著身唯唯諾諾。
李光弼歎口氣,對那士兵揮揮手:“你下去罷。”
菡玉看他一眼,又對老婦人道:“老人家,你也聽到了,方才隻是一場誤會,並非官軍有意搶掠。你今日可還有碰到這樣的事?”
老婦人立刻搖頭:“軍爺們當然不是搶掠,隻是征用,老婆子明白,絕不敢亂說!”
菡玉見她誤解自己語義,誠惶誠恐,根本不願向她說實話,無奈地放開她走到李光弼身邊。“師兄,你可看到了?百姓竟畏官軍至此,便是叛軍在時也不會比這更甚。”
李光弼道:“你也聽剛剛那名軍士說了,他們並非貪財,隻是這一個多月來實在吃太多苦。”
菡玉道:“撫慰三軍不一定非要縱兵擄掠。趙郡豐饒,師兄可開府庫,以資財獎賞或向城中商賈購入食餉犒賞軍士,二者皆可。”
李光弼道:“那些錢帛本要留作以後備用的。咱們遠離京師,中間又隔著安祿山的主力大軍,不能全指望朝廷撥下的糧餉。”
菡玉道:“如今四處戰亂,時局動蕩,府庫所藏都是輕貨,不能吃不能喝,誰知道明日還能不能交易流通。師兄留著也是為了以後購置軍餉,眼下正逢城鎮,又是豐產之地,不如現在就購入,免得以後守著大堆財帛卻買不到食糧。”
李光弼凝眉思索掂量。菡玉又道:“師兄事事都是為官軍戰鬥之便著想,但倘若完全隻考慮戰爭勝敗,官軍與叛軍並無二致。大家都是一樣攻略守備,都是一樣殺人,是什麽決定我們是正義之師,他們卻是亂臣賊子?”
李光弼凝視她不語。她緩緩道:“便是人心向背。為民者是為正,害民者是為賊。”
過了許久,李光弼方轉過身,對那老婦人道:“老人家,我麾下士兵摔了你五個雞蛋,一會兒你到城門處去領取相應絹帛,以為補償。侵擾之處,我在這裏代軍士們向你賠個不是。”說著向老婦人抱拳致歉。老婦人驚呆了,竟不知如何作答。
菡玉喜上眉梢:“師兄,你答應了?”
李光弼乜她一樣,無奈地笑道:“說了我是粗人,哪比得上你在京為官練出來的油嘴滑舌,我說不過你!”
菡玉也笑道:“人家哪有油嘴滑舌,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道理。小弟在此代全城的百姓謝過師兄!”說著像模像樣地拜了一拜。
“還說不油嘴滑舌!”李光弼笑著輕推她一把,“要說謝,他們該謝你才是,多虧了你這副油嘴滑舌。”
菡玉道:“最要緊的還是師兄心懷仁厚,不然小弟嘴巴再滑再油也起不了作用。”
“行了行了,你還真來勁了!”他忍俊不禁,“還不快走,一會兒眾軍士出了城,想追也追不回來了。”
兩人一同先去安置了趙郡降兵,回到城門口,李光弼親自坐在城門上,悉收士兵所獲,令郡官收集統善後歸還城中居民,民眾大悅。此時正逢史思明屠殺博陵郡官消息傳來,兩相對比,官軍聲名大振,其後的糧餉募集也十分順利。郭李二人本準備先回常山整頓後再攻博陵,趙郡如此安定,便就在趙郡休整後直接往赴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