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甘涼道
綜武大明,從倚天後人開始 作者:羿落九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傻孩子,即便嫁人,也是一樣可以陪師傅的,以後可不能再說這樣的傻話了。你要是真的孑然一身,你娘定會數落我的。我寧願比武輸你爹十回,也不想聽你娘在我麵前嘮叨。”周芷若撫摸著張綠柳的秀絲,道。
“師傅,有我在,我娘不會的。
對了師傅,算日子,我爹、我娘和清明弟弟快到光明頂了吧?”張綠柳不想跟師傅談及婚嫁之事,便岔開話題道。
“嗯。
兩天前他們出了雁門關,再有兩日就能到光明頂了。
他們離開草原的時候,我用飛鴿傳書告知了你爹娘,甘涼古道接近昆侖山口處,有我們一家峨眉驛站,他們可以在那裏歇息一晚再趕路。”周芷若掐算下日子,道。
“師傅,綠柳有件事我一直不太明白。
甘涼古道那種地方地廣人稀,開驛站,根本就是折本的買賣,師傅為何要把驛站開在那裏?”張綠柳不解道。
見張綠柳一臉茫然,周芷若淺笑道:
“綠柳,雖然你的武功已經絕頂,不過江湖的事還是經曆太少。
甘涼古道是通往昆侖山脈的必經之路,雖然是地廣人稀,卻守著昆侖山口,是各處最新消息的匯集處。身在綠林江湖,江湖已經發生的事和將要發生的事,像我們峨眉這樣扛鼎中原武林的門派,一定要心知肚明。
峨眉派經營的峨眉鏢局和峨眉驛站事務,除了為幫派開源,增加收入外,還有收集江湖和朝野消息的用處。甘涼古道設的驛站,更多是為了這個。
再有,甘涼古道上這家峨眉驛站,是在當年你父母相識的綠柳山莊基礎上建起來的,當年的綠柳山莊雖然被燒毀,不過土木基礎尚在,地契也是你娘十年前交給我的,沒用花錢。細算算,這家驛站沒花多少銀子,不會是折本買賣的。”
“師傅,原來還有這樣的過往,等我爹娘到了峨眉,我一定讓他們給我講講。”
說到這裏,想到自己的爹娘,張綠柳努力回憶著自己小時候在草原,張無忌和趙敏帶著她騎馬的情形。不過,畢竟當年太小,腦子裏隻記得一望無際的草原,卻怎麽也想不起爹娘的樣子。
……
甘涼古道,綠柳山莊。
雖然甘涼道上的峨眉驛站是在綠柳山莊原址修建的,不過,當年綠柳山莊的盛景除了驛站前鋪著的青石板大路,驛站四周環繞的小河,再有河邊種滿的綠柳外,修建時因陋就簡,與普通驛站沒什麽不同,已經尋不出當年綠柳山莊宏偉壯觀的模樣。
傍晚,張無忌、趙敏、小昭、張清明四人加上八名車夫趕到了這裏。
離開雁門關,連續兩天兩晚都急著趕路,眾人已經人困馬乏。
簡單吃過晚飯後,便各自回房休整。
張清明回到房間,盤坐在床,吐納生息。
心人氣中,氣包心外,混沌交合,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
一番吐納之後,頓覺神清氣爽。
覺得無所事事,便離開房間,來到驛站院中。
與其他驛站不同,甘涼古道這間峨眉驛站的院子格外的大。到這裏住宿的大多是來往商隊的緣故,除了人要在此休息外,馬匹也要在此補充草料。
為此,院子的左右兩側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馬廄,馬廄盡頭是一個柴房,堆放著草料。
張清明見自己的兩名車夫正在院中喂馬,便走上前去,道:“七雄、八雄,又是你們兩個喂馬?”
二人見是張清明,便放下手中草料,其中一人道:“是啊,張公子。這一路上,我們兩個趕車時候少,大多都在車上休息。到了驛站,喂馬的事,自然我和八雄來做了。”
離開烏裏草原的時候,張無忌和趙敏在烏裏草原挑選了八名身手敏捷、品行端正的族人,作為他們的車夫,跟他們一起來中原。
為了進到中原後方便稱呼,趙敏按著當年“神箭八雄”為這八名車夫起了名字。
依照年齡大小分別叫做:趙一雄、錢二雄、孫三雄、李四雄、周五雄、吳六雄、鄭七雄、王八雄。
鄭七雄和王八雄一個十七歲,一個十六歲,與張清明年齡相仿,在烏裏草原也是張清明的玩伴。
小的時候,還跟著張清明一起練武,學到了不少功夫。
聽到鄭七雄這麽說,張清明道:“七雄八雄,不用忙於一時,我聽驛站的人說,看天邊的雲,昆侖山口晚上很有可能會有風暴,明天一早無法啟程,不急著趕路的。”
聽到張清明一番話,另外一個身材更魁梧一些的車夫道:“公子,你說的,邵敏郡主已經告知我們了。不過,郡主也說,這邊的天氣說變就變,也許風暴就不來了。讓我們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一旦風暴不至,明天一早便要啟程。”
“原來是這樣,那你們就依著邵敏郡主說的做,用心準備就是。”張清明道。
離開馬廄,走出院門,張清明沿著河邊行走。
雖然此處不是江南,當年的綠柳山莊卻處處按照江南風格建造,這令久居草原的張清明覺得十分的新鮮。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沿著河邊,繞著峨眉驛站走上一圈後,張清明隱約聽到遠處山穀處傳來陣陣狂風咆哮的聲音。
咆哮聲由遠及近,由小變大,愈發清晰起來。
張清明心道:“看來驛站的人沒有說錯,昆侖山穀的風暴真的來了。”
於是走進院中,對還在喂馬的鄭七雄、王八雄道:“七雄八雄,風暴馬上到了。這裏雖然不像昆侖山穀處那般風大,不過也是要把馬匹拴牢,千萬不要被風卷走。”
“好的公子,我們定會將馬匹拴好。”二人應聲道。
人在院中,張清明清晰感受風越來越大。狂風卷積著塵土,撲麵而來。
見此情形,張清明覺得沒有繼續在院中呆的必要,便準備回房避風。就在這時,一隊人馬匆匆忙忙進到驛站院門,粗粗數數,有十三四人的樣子。
“師傅,有我在,我娘不會的。
對了師傅,算日子,我爹、我娘和清明弟弟快到光明頂了吧?”張綠柳不想跟師傅談及婚嫁之事,便岔開話題道。
“嗯。
兩天前他們出了雁門關,再有兩日就能到光明頂了。
他們離開草原的時候,我用飛鴿傳書告知了你爹娘,甘涼古道接近昆侖山口處,有我們一家峨眉驛站,他們可以在那裏歇息一晚再趕路。”周芷若掐算下日子,道。
“師傅,綠柳有件事我一直不太明白。
甘涼古道那種地方地廣人稀,開驛站,根本就是折本的買賣,師傅為何要把驛站開在那裏?”張綠柳不解道。
見張綠柳一臉茫然,周芷若淺笑道:
“綠柳,雖然你的武功已經絕頂,不過江湖的事還是經曆太少。
甘涼古道是通往昆侖山脈的必經之路,雖然是地廣人稀,卻守著昆侖山口,是各處最新消息的匯集處。身在綠林江湖,江湖已經發生的事和將要發生的事,像我們峨眉這樣扛鼎中原武林的門派,一定要心知肚明。
峨眉派經營的峨眉鏢局和峨眉驛站事務,除了為幫派開源,增加收入外,還有收集江湖和朝野消息的用處。甘涼古道設的驛站,更多是為了這個。
再有,甘涼古道上這家峨眉驛站,是在當年你父母相識的綠柳山莊基礎上建起來的,當年的綠柳山莊雖然被燒毀,不過土木基礎尚在,地契也是你娘十年前交給我的,沒用花錢。細算算,這家驛站沒花多少銀子,不會是折本買賣的。”
“師傅,原來還有這樣的過往,等我爹娘到了峨眉,我一定讓他們給我講講。”
說到這裏,想到自己的爹娘,張綠柳努力回憶著自己小時候在草原,張無忌和趙敏帶著她騎馬的情形。不過,畢竟當年太小,腦子裏隻記得一望無際的草原,卻怎麽也想不起爹娘的樣子。
……
甘涼古道,綠柳山莊。
雖然甘涼道上的峨眉驛站是在綠柳山莊原址修建的,不過,當年綠柳山莊的盛景除了驛站前鋪著的青石板大路,驛站四周環繞的小河,再有河邊種滿的綠柳外,修建時因陋就簡,與普通驛站沒什麽不同,已經尋不出當年綠柳山莊宏偉壯觀的模樣。
傍晚,張無忌、趙敏、小昭、張清明四人加上八名車夫趕到了這裏。
離開雁門關,連續兩天兩晚都急著趕路,眾人已經人困馬乏。
簡單吃過晚飯後,便各自回房休整。
張清明回到房間,盤坐在床,吐納生息。
心人氣中,氣包心外,混沌交合,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
一番吐納之後,頓覺神清氣爽。
覺得無所事事,便離開房間,來到驛站院中。
與其他驛站不同,甘涼古道這間峨眉驛站的院子格外的大。到這裏住宿的大多是來往商隊的緣故,除了人要在此休息外,馬匹也要在此補充草料。
為此,院子的左右兩側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馬廄,馬廄盡頭是一個柴房,堆放著草料。
張清明見自己的兩名車夫正在院中喂馬,便走上前去,道:“七雄、八雄,又是你們兩個喂馬?”
二人見是張清明,便放下手中草料,其中一人道:“是啊,張公子。這一路上,我們兩個趕車時候少,大多都在車上休息。到了驛站,喂馬的事,自然我和八雄來做了。”
離開烏裏草原的時候,張無忌和趙敏在烏裏草原挑選了八名身手敏捷、品行端正的族人,作為他們的車夫,跟他們一起來中原。
為了進到中原後方便稱呼,趙敏按著當年“神箭八雄”為這八名車夫起了名字。
依照年齡大小分別叫做:趙一雄、錢二雄、孫三雄、李四雄、周五雄、吳六雄、鄭七雄、王八雄。
鄭七雄和王八雄一個十七歲,一個十六歲,與張清明年齡相仿,在烏裏草原也是張清明的玩伴。
小的時候,還跟著張清明一起練武,學到了不少功夫。
聽到鄭七雄這麽說,張清明道:“七雄八雄,不用忙於一時,我聽驛站的人說,看天邊的雲,昆侖山口晚上很有可能會有風暴,明天一早無法啟程,不急著趕路的。”
聽到張清明一番話,另外一個身材更魁梧一些的車夫道:“公子,你說的,邵敏郡主已經告知我們了。不過,郡主也說,這邊的天氣說變就變,也許風暴就不來了。讓我們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一旦風暴不至,明天一早便要啟程。”
“原來是這樣,那你們就依著邵敏郡主說的做,用心準備就是。”張清明道。
離開馬廄,走出院門,張清明沿著河邊行走。
雖然此處不是江南,當年的綠柳山莊卻處處按照江南風格建造,這令久居草原的張清明覺得十分的新鮮。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沿著河邊,繞著峨眉驛站走上一圈後,張清明隱約聽到遠處山穀處傳來陣陣狂風咆哮的聲音。
咆哮聲由遠及近,由小變大,愈發清晰起來。
張清明心道:“看來驛站的人沒有說錯,昆侖山穀的風暴真的來了。”
於是走進院中,對還在喂馬的鄭七雄、王八雄道:“七雄八雄,風暴馬上到了。這裏雖然不像昆侖山穀處那般風大,不過也是要把馬匹拴牢,千萬不要被風卷走。”
“好的公子,我們定會將馬匹拴好。”二人應聲道。
人在院中,張清明清晰感受風越來越大。狂風卷積著塵土,撲麵而來。
見此情形,張清明覺得沒有繼續在院中呆的必要,便準備回房避風。就在這時,一隊人馬匆匆忙忙進到驛站院門,粗粗數數,有十三四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