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王保保上岸後,望著對岸的景色,悲痛欲絕,在不久之前,他還有一支龐大的軍隊,現在卻隻剩下了自己和老婆孩子。
十萬大軍,毀於一旦!
向對岸遙拜後,他騎上馬向和林(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奔去,在那裏他還能夠東山再起
事情還沒有完,我還有機會的
在王保保潰敗的同時,李文忠正在幫元順帝搬家,他自出居庸關以後,連續擊敗阻擋他的元太尉蠻子(不是外號)、平章沙不丁朵耳隻八刺(名字比較長),並再次攻克開平,五月二十一日,他到達了元順帝的老巢應昌。
元順帝確實是個可憐的人,自洪武二年(169)被迫搬家後,在應昌隻住了幾個月,就死掉了,他這個皇帝當真是相當窩囊。可是追悼會還沒來得及開,老相識李文忠又一次不請自來,此時的元朝倒是相當硬氣,想要固守。可是固守也是要有實力的,何況攻城的是李文忠。
李文忠絲毫不客氣,既然你不肯自己搬,那就隻有幫你了。
他攻城效率之高,令人驚歎,攻下應昌隻用了一天,蒙古騎兵素來以速度快,機動性強聞名,但麵對李文忠這樣的進攻速度,他們也隻有瞠目結舌了。
由於沒有想到李文忠如此厲害,城裏的王公貴族們都沒來得及跑,元順帝的老婆們全部被俘,王公大臣們全部被抓,其中還包括元順帝的孫子買的裏八刺。
唯一跑掉的是元順帝的兒子愛酞識理達臘,也就是後來的元昭宗。他跑到了和林,和王保保回合,這對難兄難弟抱頭痛哭,立誌報仇雪恨。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有疑問,為什麽王保保如此慘敗,還要稱呼他為名將呢,這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名將是什麽樣的人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如同前麵所說,我們會對曆史中某些本質性的東西進行分析,當然了,還是用我的方式。
很多人都羨慕名將的風采,也很想體會一下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感覺,所以軍事論壇裏往往人滿為患,很多軍事迷都恨自己沒有出生在金戈鐵馬的年代。
但實際情況是,曆史上的名將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的都是類似三國誌遊戲裏麵的小兵,上陣不久就被殺死。而且名將絕不是那麽容易煉成的。
在下就此談一下看法,因為這也有助於我們了解後來的明朝大將們的成長過程和經曆及明朝軍事製度的一些問題。
[8]
在成為名將的道路上,我們要經曆六個坎坷,讓我們以六個年級來標明他們,隻有戰勝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個年級。當然,有些天才同學不需要經過這六個年級,生下來就會打仗,也是有的,不過極少,我們可以忽略。
好了,名將學校開學了,第一個年級要學習的是軍事理論。所有想成為名將的人,必須要學習一些經典的理論知識,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等,隻有在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後,你才能跨入下一個年級,但這個年紀有一個很特殊的規定,因為有些同學家裏窮,買不起書本,所以他們隻能在實戰中去學習這些理論。他們之中的優秀代表就是李雲龍同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實在沒有說錯的,這些在實戰中學習理論的同學將可以跳過第二個程序,直接進入第三個程序。
我們還是和大多數同學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年級要學習些什麽,第二個年級學習的內容是實戰。這是極為重要的,那些理論中學習的優秀者如果不能過這一關,他們就將被授予一個光榮的稱號——紙上談兵,這個稱號的第一個獲得者是趙括同學,授予者是二年級的年級主任趙奢。
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麽實戰如此重要,這是因為雖然軍事理論都是高年級的學長們經驗總結,但由於他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情況和現狀是不完全一樣的,在實戰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虧的。趙括同學就是沒有學好,才不能畢業的
作為一個學員,想成為名將,一般都是從小兵幹起,當然除了**外,比如趙括同學,由於年級主任趙奢是他父親,所以他一開始就是大將,這是不妥當的。
因為隻有戰場才能讓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名將,他必須親手持刀去追擊敵人,見識戰場的慘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殺我,我就殺你這條戰場上永不過時的真理,知道所謂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們才會明白什麽是戰場,什麽是實戰。
大多數學員會在這一關被淘汰,他們會改行,一生當一個軍事票友,這對他們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而留存下來的那些學員,在殘酷的實戰中逐漸了解了戰爭的規律,開始真正走上名將之路。
好了,我們帶領剩下的學員來到三年級,三年級要學習的是冷酷。
成為一個名將,就必須和仁慈、溫和之類的名詞說再見,他必須心如鐵石,冷酷無情,當然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將,但請大家注意,他們的仁是對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對敵人他們比誰都冷酷。
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冷酷不是殘忍,不是殺戮無辜的老百姓,而是堅忍,比如你的一個很好的朋友觸犯了軍紀,但你為了執行軍紀,一定要殺了他,隻有這樣,你才能控製軍隊,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親人,你也要這樣做。
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學員們將在戰場上學會冷酷,他們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輕人,平時從不與人爭吵,但當他們走上戰場,親眼看到自己的同鄉和戰友被敵人殺死,或者身負重傷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們會被憤怒和痛苦所鼓動,毫不留情的殺死一切與自己敵對的人,給地上的傷兵補上一刀,然後一個人在屍體旁邊喃喃自語,就在這地獄一般的環境中,他們變了。
從殺雞都怕見血到敵人的腦漿和鮮血濺到身上渾然不知,從溫文爾雅到冷酷無情,他們在殘酷的環境中畢業了,不合格者將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堅石的人將進入四年級的學習,他們離成為名將越來越近。
[8]
四年級要學習的是理智,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作為普通人,生活中會被許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比如買彩票中個二等獎幾百塊,你也會高興半天,要是炒股票賺了大錢,就更不用說了。那麽如果你玩的遊戲是以人命為賭注呢?你會有何反應。
當你在極度緊張的環境中與敵人僵持了很長時間,突然敵人退卻了,你能遏製住心中的激動,先判斷形勢再去追擊嗎?當你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全軍即將崩潰時,你能及時冷靜下來,發現敵人的弱點嗎?
是的,這太難了,我們都是凡人,都有感情,容易激動,而我們的學員們就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在任何時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賽車一樣,賽車是一項激情四射的運動,然而車手卻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
這就是四年級學員要做到的,能過這一關的人,已經很少了,剩下的精英們,我們繼續前進!
五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年級,在這個年級裏,學員們要學習的是判斷。
這是名將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著你拿注意。
小兵隻管打仗,遇到問題,他會問伍長,伍長會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問指揮,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們能否活下來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關鍵在於一個變字,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決斷隻在一線之間,進攻還是防守,前進還是退卻,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邊也許有一大群參謀,但他們往往並不站在真理一邊,決斷的還是你。如果參謀比你高明,為什麽要你當主帥?!
如果你能從那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發現其中的奧妙,並就此做出正確的決斷,那麽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名將最主要的素質。但是還有一關是你必須通過的,隻有過了這一關,你才是真正的名將。
現在我們來到最後一個年級,這個年級我們要學習的是堅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內容,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不過安慰自己而已,打了敗仗,死幾萬人,你能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嗎,你怎麽去麵對那些士兵的家人,怎麽有臉去見將指揮權交給你的上級?那是幾萬人命,不是幾萬隻雞!
然而你的選擇隻能是堅強,即使你屢戰屢敗,但必須屢敗屢戰!我們可以想像,當你數次敗在同一個人手下時,你會畏懼這個人,所謂的恐某症就是這麽來的,即使你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不能戰勝自己的軟弱,還是不能成為名將的。
而那些最優秀的人能夠從失敗中爬起來,去挑戰那個多次戰勝自己的人,這才是堅強!
[84]
當你具備了以上所有條件後,你就成為了真正的名將,但還有一點,是你必須具備的,那就是運氣。
說起來似乎有點滑稽,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準就在你萬事俱備,準備大展身手時,一支冷箭射來,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竇娥還冤,你的一切抱負和能力都無法展現了。戰史上隻會這樣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戰場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體情況不詳。
所以名將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為。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在這變化無窮的戰場上,要想成為真正的軍神,你必須在一次次的殘殺中幸存下來,看著周圍的人死去,忍受無盡的痛苦,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努力獲取那不為人知的奧秘和規律,經曆無數次失敗,有勇氣從無數士兵的屍體上站立起來,去打敗對手
這才是真正的名將之路,一條痛苦、孤獨、血腥的道路,在這條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隻有你自己。但隻要你走到終點,光榮和勝利就會在那裏等待著你。
無論是徐達、常遇春、王保保還是後來的戚繼光、袁崇煥都是這樣的名將,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他們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成長經曆而驕傲和自豪。
所以當不成名將的各位學員,你們完全不必為此而悲傷失望,因為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甚至可以說,不是人能幹的,諸位普通學員,還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樂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二十二章
章節字數:45更新時間:07-0-15:50
[85]
在對北元戰爭連續取得勝利後,元軍終於明白了眼前的這個敵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容易欺負的南宋政權,而是一個可能徹底消滅自己的強大對手。
王保保明白,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總會有機會的。
兩年後,一直龜縮的元軍終於慢慢向明朝伸出了觸角,他們四麵出擊,趁明軍後撤,他們又占領了東自吉林,西至甘肅、寧夏北部的廣大地區,他們以這些要塞為根據地,不斷向明軍進攻,使用的還是最讓人討厭的遊擊戰術,你打他就跑,你走他又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與他的將領們開始討論采取何種方式對付北元,在應對方法上出現了分歧,包括徐達在內的大多數人讚成進攻,一次性解決北元。但也有人反對。
反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劉基,另一個是朱元璋。
劉基認為北元還有強大的實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王保保還活著(保保未可輕也)。至於朱元璋,他更多的是憑借自己那天才的軍事直覺。如果在十年前,他可能會堅持自己的看法,以防守為主,但現在不同了。
他現在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君主,不可能再示弱於人,於是他同意了徐達等人的要求,擬定進攻計劃。
從這一情況可以看出,劉伯溫之名確實並不虛傳,他完美的詮釋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規律。而朱元璋也證明了他獲得天下絕無半分僥幸。
領導就是有水平啊!
朱元璋這次擬定了一個幾乎完美的計劃,他手下的名將們全部參與了這次行動計劃。他召集了十五萬大軍,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各率兵5萬人,分三路出征。
其中以徐達為中路,出雁門關進攻和林,並沿途宣傳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趕出老家,然而這隻是一個詭計,他的真實目的是引誘元軍出戰,在野戰中殲滅敵人;這個計劃可以說明兩點,一、當時明軍的實力已經相當厲害,可以與元軍在野外決戰,二、朱元璋的軍事思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這是十分難得的。
此外,李文忠為右路,出居庸關經應昌靠近和林,在徐達軍隊與元軍決戰時出其不意發動攻擊,一舉切斷元軍後路。並與徐達合擊元軍。
馮勝為西路,出擊甘肅,他沒有固定的戰略目的,隻是起疑兵作用。可以說這一路基本是去觀光順便搶戰利品的。
朱元璋的這一戰略部署,主攻,輔攻,佯攻皆有,分路出擊,待時機一到,便可以三路合擊。堪稱一個完美的軍事計劃。
但就如我們前麵所說,戰場上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沒有人能夠完全把握,即使朱元璋和徐達這樣的傑出軍事家也不能。
出征的時刻到了,在三位將領中,馮勝的情緒是最低落的,因為他自認軍事能力並不差,卻隻承擔了配角,而徐達和李文忠頗為趾高其昂,作為戰爭的主角,此戰一定要蕩平北元!
馮勝,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沮喪,因為在戰爭中,主角和配角是經常調換的。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三路大軍從不同的路線向著北元出擊,等待他們的將是不同的命運。
[86]
在出征之前,朱元璋讓主將們自己挑選先鋒,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徐達選擇了一名資曆尚淺的將領,由於此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而常遇春是他的老搭檔,所以很多人猜測,徐達這次是走了後門,故意讓此人立功,以告慰常遇春不能出征之遺憾。由於此次出征北元兵勢威武,很多人都認為是必勝之戰,大家都想搶著立功,對徐達任用私人很不滿意。
他們未免太小看徐達了,他是真正的明朝第一名將,用兵如神,為人公正,他之所以挑選這個人出征,隻是因為此人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個人就是藍玉!
鬱悶的馮勝也挑選了他的先鋒,傅友德,這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人物,他之前似乎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但由於表現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其名聲遠遠不如郭興等人。馮勝挑選他為先鋒似乎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這兩個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這次並不成功的出征,這隻能用無心插柳來形容了。
洪武五年(17)二月二十九日,徐達大軍進入山西境內,藍玉率領騎兵為先鋒,先出雁門關,他的運氣不錯,在野馬川(今蒙古克魯倫河)碰到了王保保的騎兵,藍玉奮勇當先,一舉擊敗王保保。這是王保保的第一次退卻。
三月二十日,藍玉連夜追擊,在土剌河(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再次攻擊王保保,王保保戰敗,向北逃去,這是王保保的第二次退卻。
徐達和藍玉都很興奮,在他們看來,擊敗王保保隻在明日!
而此時的王保保卻終於等來了他的機會,報仇雪恨的機會。早在一個月前,他得到了明軍出征的消息,在仔細考慮了自己的軍隊實力後,他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軍事才能不如徐達,軍隊戰鬥力也不如明軍騎兵,不能與明軍正麵作戰,如戰必敗,要想擊敗明軍,隻能用伏擊。
為達到這一目的,他與元將賀宗哲商定,在嶺北(今內蒙古北部)設下了圈套。所以他在戰役開始之初,不斷出兵與明軍接觸,故意戰敗,應該說藍玉是一個頭腦冷靜的將領,他並沒有孤軍深入,而是等待徐達大軍的到來。此時的徐達卻也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上當了。
五月六日,王保保突然出現在嶺北,徐達立刻帶領軍隊追擊,當他進入嶺北山區後,賀宗哲突然出現,偷襲明軍,由於沒有提防,明軍大敗,死傷萬餘人,此時王保保和賀宗哲合軍一處,準備一舉殲滅徐達的大軍。
可是徐達畢竟是徐達,他在四年級學到的科目挽救了他,在極為不利的境況下,他以令人難以想像的理智和鎮定穩住了局勢,將軍隊安全撤出,並修建了堡壘,擋住了王保保的數十次進攻。藍玉在作戰中十分英勇,多次掩護軍隊撤退,表現了他名將的素質。
王保保看著煮熟的鴨子又飛了,隻能望天興歎,此生勝不過徐達矣!
[87]
就在中路徐達軍失敗的同時,李文忠的軍事行動也充分體現了禍不單行這句俗語的準確性,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領軍隊抵達口溫(今內蒙古查幹諾爾南),元軍敗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達的傳染,也開始輕敵冒進,他將輜重留在後方,親自率領大軍輕裝追擊元軍。
李文忠並不是毫無戰略考慮的,他的用兵特點就在一個快字,如果把徐達比作謀略周詳的長跑選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賽跑的能手,在應昌,他創造了一日破城的紀錄,這次,他認準了元軍沒有防備,所以大膽追擊,以圖一舉殲滅元軍。
當他追擊到阿魯渾河(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北)時,終於找到了敗退的元軍,隻不過似乎和他想像中有點不同。這支部隊並沒有逃跑的狼狽和疲態,相反個個都龍精虎猛,躍躍欲試。
似乎上當了。
統率這支軍隊的是元將蠻子哈刺章,這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將領,他采取了和王保保相同的戰略,吸引明軍主力進攻,然後尋找時機決戰。此時的李文忠軍已經連續追記了數日,十分疲勞,而元軍利用小股兵力引誘,大部隊卻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他們已經在此等待李文忠很久了。
到這份上了,啥也別說了,開打吧。
李文忠確實厲害,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他親自率領部隊與元軍交鋒,激戰數日,居然打垮了元軍,殲敵上萬人,但明軍死傷也不少。按說打到這個地步,麵子也有了,就該回去了。可李文忠實在不是好惹的。
他力排眾議,以驚人的意誌力和指揮才能率軍隊追到了稱海(今蒙古哈臘烏斯湖),一定要把元兵趕盡殺絕,元將蠻子哈刺章自知惹了大麻煩,招惹了這個煞星,他已經命令軍隊後撤,以躲避李文忠,打不起還躲不起嗎?
沒有想到,李文忠欺人太甚,一點麵子也不給,一路追過來,不要自己老命誓不罷休。俗話說狗急還跳牆,何況是人!元軍隨即以決戰架勢布陣,意欲與明軍決一死戰。李文忠雖然勇猛,卻並不笨,看見元軍要拚老命了,便收兵修建營壘,據險自守與元軍對抗,元軍十分驚訝,不明白這個追了他們幾百裏地的家夥為什麽突然不打了,但這個人太可怕,他們畏懼明軍設有詭計,也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就此僵持下來。不久之後,李文中發現糧食不夠了,便如同遊行一般,大搖大擺的把部隊撤走,元軍看他如此囂張,認定必有伏兵,不敢追擊,李文忠就此班師而還。
徐達和李文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打擊元軍的目的,但至多隻能算是個平手,並不能算勝仗。
而事先最不為人看好的西路軍,卻創造了奇跡,這一奇跡的締造者,正是傅友德。
[88]
西路軍前進的方向是蘭州,到達蘭州以後,馮勝作出了一個決定,分兵!
由於此次他的任務隻是疑兵,沒有什麽作戰任務,五萬人在自己手下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讓他們去幹點事。但馮勝畢竟是一流的軍事將領,深知大漠之中,分散兵力是大忌,所以他隻給了傅友德五千人而已。更出奇的是,他也沒有交給傅友德明確的戰略任務,這也不能怪馮勝,因為他自己也沒有具體的戰略任務。
在我看來,馮勝似乎是看著手下的五萬人無事可幹,讓他們出去逛逛的。
五千人確實不多,但要看在誰的手裏,這些兵到了傅友德的手中,就逛出名堂了。
神奇的傅友德
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兵力少就龜縮不前,在判斷當前局勢後,他親自率五千騎兵攻打西涼(今甘肅武威),擊敗元將失刺罕。一勝。
取勝之後,傅友德馬不停蹄,進攻永昌(今屬甘肅),擊敗元太尉朵兒隻巴,殺敵數千。二勝。
此時的馮勝終於看清了傅友德的實力,他放心大膽的將主力交給了傅友德,對於傅友德來說,這無異於是如虎添翼。他親自帶兵再次攻打元軍於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並殺死元軍五百餘人,三勝。
此時甘肅的元軍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他們從各處聽說有個叫傅友德的瘋子看到元軍就打,而且戰無不勝,非常害怕。唯有求天保佑,這個瘋子不要來找自己的麻煩。
然而傅友德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鍾,根本停不下來,六月三日,他繼續進攻,這次倒黴的是元將上都驢,他不巧遇到了傅友德,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投降。四勝。
六月十一日,傅友德大軍攻打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元軍守將伯顏帖木兒聽到傅友德前來,連抵抗的勇氣也沒有了,當即開城投降。五勝。
傅友德大軍繼續前進,在別篤山口遇到了元岐王朵兒隻班帶領的元軍主力,傅友德二話不說,碰到就打,擊潰元軍上萬人,抓獲文武官員二十餘人。元岐王朵兒孤身一人逃走。六勝。
之後,他又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肅安西),擊敗當地元軍,繳獲牛羊等大量戰利品。七勝。
一直打到十月份,由於繳獲的戰利品實在太多,已經嚴重影響了軍隊行進速度,而元軍已經被打怕了,見到西路軍就逃,也無仗可打了,二十四日,明軍班師回朝。
從五月到十月的這五個月裏,元軍痛苦不堪,傅友德帶領數萬大軍從甘肅打到蒙古,所向披靡,來回折騰元軍,元軍又怕又恨,打又打不贏,躲也躲不了,整日在恐懼中生活。
傅友德以幾萬軍隊在北元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縱橫南北,竟無人可擋!實在令後人歎服,他七戰七勝的不朽傳奇也就此記入史冊。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二十三章
章節字數:965更新時間:07-0-15:50
[89]
十一月,中路軍徐達、右路軍李文忠由於戰況不利,也先後班師。在這次北伐中,朱元璋並沒有達到他肅清北元的目的,而北元也認識到了明的強大,雙方就此進入僵持狀態,明朝的第一代名將們也結束了他們的傳奇,即將麵對未來的命運。
這一僵局在十餘年後才被打破,打破它的人正是在這次北伐中成長起來的藍玉。
暫時結束北元戰爭,讓我們看看朱元璋是怎樣著手建立他的國家的。
朱元璋建立了國家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給它取一個名字,這可是極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們要給孩子們取名字一樣,這個名字要叫幾百年,馬虎不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養有限,但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為元,可是大有來曆,這個元字是取自於易經”大哉幹元”之義,也代表了其對中華文化的景仰。
而朱元璋將自己的朝代取名為明,就有很多爭議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朱元璋出身於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認為,元是北方政權,按照風水來說,是水,屬陰,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來鎮住北方之水陰。
當然了,情況到底是怎樣,隻能去問朱元璋了。
在給自己的國家取好了名字後,他也考慮著給自己找個光榮的祖先,雖然他經常自稱”淮右布衣”,擺出一幅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勢頭,但大臣們都知道,這些稱號隻有他自己能說,誰要敢當著他的麵說出這些話,就等著掉腦袋吧。他原先考慮要認宋朝的大聖人朱熹為祖先,但有一個客觀原因使得他不得不放棄這一想法。
因為朱熹生活的年代離他太近了,不太好混水摸魚,朱百六等人還在那裏擺著呢,別說騙人,自己都騙不過去。於是就此作罷了。
經過二十餘年的混戰,中國大地上餓殍遍野,田地荒蕪,開國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複生產,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做的就相當好,他十分關注三農問題,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農民兄弟的身上。洪武三年(170),他規定凡是開墾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稅,而且為了鼓舞開荒,他製定法令,隻要你開了荒地,這塊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來,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給你撐腰。這就大大的促進了開荒的進行。
為了鼓舞種田,他還發布命令,犯罪之人,隻要不是殺頭的罪,統統發配去種地,也算是幹了件好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謂的犯罪之人以官員居多,當時僅鳳陽一地,就有一萬多官員在田裏插秧,具體原因我們後麵再說。同時,他還大大削減各地的租稅,除了一個地方外。
這個地方就是張士誠占據過的江浙地區,由於當地的人民支持張士誠,他對此十分不滿,規定江浙地區賦稅高於其他地方數倍。這一規定直到後期才廢除。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個有仇必報的人,請大家記住他這個性格特點,對我們分析他後麵的行為大有益處。
[90]
相對的,他十分痛恨從商的人,這極有可能與他在小時候被屯米的奸商害過有關,當時的著名富商沈萬三就成為了他重農抑商政策的犧牲品。這位沈萬三十分有錢,據說家裏有個聚寶盆,所以錢財源源不斷,這位同誌也想學習呂不韋,想搞一把政治投機,他主動投靠朱元璋,並出錢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牆,這些城牆十分堅固,都用上好的花崗石修建,並用糯米為漿,外麵還塗有石灰,堪稱鐵壁。
沈萬三花了大價錢,希望朱元璋給他點好處,可他從來就不明白朱元璋是個怎樣的人,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動聲色,等城牆修好,就準備殺了他。沈萬三實在太蠢,像朱元璋這樣的人怎麽會容忍一個商人去修建首都的城牆!還是馬皇後反覆勸說,朱元璋才沒有動手,但他還是沒收了沈萬三的財產,把他發配到雲南。
沈萬三平生第一次作了虧本生意,但他並不是唯一的不幸者,幾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視,朱元璋限製商人的行為看似平常,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自宋朝以商為主的發展方向,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將在後麵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在政治製度上,他幾乎照搬了元朝的各項機構,中央設中書省,左右相,主管國家大事,下設六部,當時的很多人認為,朱元璋的明朝政府將繼續按照元朝的官製走下去,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是他們意想不到的。這也留待後麵再說。
明朝的製度還有很多,我們之所以介紹上麵這些,是為了下麵發生的故事作一個鋪墊。
在此,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明朝的科舉製度,這是明朝的一個特色。
科舉製度並非自明朝起,卻在明朝發揚光大,說來真是有趣,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隻取幾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70)年起開科舉,實行擴招,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擠破了頭。紛紛以讀書為業,這些人就是後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
當時的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統稱為童生,你可不要以為都是小孩來考,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州縣,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別以為秀才好考,考試成績有六等,隻有在這個考試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稱號,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資格去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叫”錄科”。
現在你已經當上了秀才,從此就擺脫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個知識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權,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見到縣長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並不是官,還差得遠呢
要當秀才已經如此之難,可是為了當官,同誌們還要繼續奮鬥!
下一級的考試叫鄉試,你可千萬別誤會,這個所謂鄉試不是指鄉裏的考試,而是省一級的統考。請注意,鄉試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裏出題,而且有名額限製。在這一級別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這個舉人可不得了,是有資格做官的。之所以說是有資格,是因為這個級別是不能包你一定當官的,也就類似今天的大學畢業不包分配
那舉人怎麽才能當官呢,很簡單,當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機會了。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參加某位官員的追悼會,看到某些人在門口探頭探腦,麵露喜色,要不是和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舉人。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麽範進同誌考中舉人後會發瘋吧,換了你可能也會瘋的。
在這個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這就是三元裏的第一元。
好了,你已經考中舉人了,終於走出了省城,現在向京城出發,為了當官,向前衝啊!
王保保上岸後,望著對岸的景色,悲痛欲絕,在不久之前,他還有一支龐大的軍隊,現在卻隻剩下了自己和老婆孩子。
十萬大軍,毀於一旦!
向對岸遙拜後,他騎上馬向和林(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奔去,在那裏他還能夠東山再起
事情還沒有完,我還有機會的
在王保保潰敗的同時,李文忠正在幫元順帝搬家,他自出居庸關以後,連續擊敗阻擋他的元太尉蠻子(不是外號)、平章沙不丁朵耳隻八刺(名字比較長),並再次攻克開平,五月二十一日,他到達了元順帝的老巢應昌。
元順帝確實是個可憐的人,自洪武二年(169)被迫搬家後,在應昌隻住了幾個月,就死掉了,他這個皇帝當真是相當窩囊。可是追悼會還沒來得及開,老相識李文忠又一次不請自來,此時的元朝倒是相當硬氣,想要固守。可是固守也是要有實力的,何況攻城的是李文忠。
李文忠絲毫不客氣,既然你不肯自己搬,那就隻有幫你了。
他攻城效率之高,令人驚歎,攻下應昌隻用了一天,蒙古騎兵素來以速度快,機動性強聞名,但麵對李文忠這樣的進攻速度,他們也隻有瞠目結舌了。
由於沒有想到李文忠如此厲害,城裏的王公貴族們都沒來得及跑,元順帝的老婆們全部被俘,王公大臣們全部被抓,其中還包括元順帝的孫子買的裏八刺。
唯一跑掉的是元順帝的兒子愛酞識理達臘,也就是後來的元昭宗。他跑到了和林,和王保保回合,這對難兄難弟抱頭痛哭,立誌報仇雪恨。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有疑問,為什麽王保保如此慘敗,還要稱呼他為名將呢,這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名將是什麽樣的人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如同前麵所說,我們會對曆史中某些本質性的東西進行分析,當然了,還是用我的方式。
很多人都羨慕名將的風采,也很想體會一下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感覺,所以軍事論壇裏往往人滿為患,很多軍事迷都恨自己沒有出生在金戈鐵馬的年代。
但實際情況是,曆史上的名將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的都是類似三國誌遊戲裏麵的小兵,上陣不久就被殺死。而且名將絕不是那麽容易煉成的。
在下就此談一下看法,因為這也有助於我們了解後來的明朝大將們的成長過程和經曆及明朝軍事製度的一些問題。
[8]
在成為名將的道路上,我們要經曆六個坎坷,讓我們以六個年級來標明他們,隻有戰勝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個年級。當然,有些天才同學不需要經過這六個年級,生下來就會打仗,也是有的,不過極少,我們可以忽略。
好了,名將學校開學了,第一個年級要學習的是軍事理論。所有想成為名將的人,必須要學習一些經典的理論知識,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等,隻有在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後,你才能跨入下一個年級,但這個年紀有一個很特殊的規定,因為有些同學家裏窮,買不起書本,所以他們隻能在實戰中去學習這些理論。他們之中的優秀代表就是李雲龍同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實在沒有說錯的,這些在實戰中學習理論的同學將可以跳過第二個程序,直接進入第三個程序。
我們還是和大多數同學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年級要學習些什麽,第二個年級學習的內容是實戰。這是極為重要的,那些理論中學習的優秀者如果不能過這一關,他們就將被授予一個光榮的稱號——紙上談兵,這個稱號的第一個獲得者是趙括同學,授予者是二年級的年級主任趙奢。
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麽實戰如此重要,這是因為雖然軍事理論都是高年級的學長們經驗總結,但由於他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情況和現狀是不完全一樣的,在實戰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虧的。趙括同學就是沒有學好,才不能畢業的
作為一個學員,想成為名將,一般都是從小兵幹起,當然除了**外,比如趙括同學,由於年級主任趙奢是他父親,所以他一開始就是大將,這是不妥當的。
因為隻有戰場才能讓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名將,他必須親手持刀去追擊敵人,見識戰場的慘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殺我,我就殺你這條戰場上永不過時的真理,知道所謂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們才會明白什麽是戰場,什麽是實戰。
大多數學員會在這一關被淘汰,他們會改行,一生當一個軍事票友,這對他們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而留存下來的那些學員,在殘酷的實戰中逐漸了解了戰爭的規律,開始真正走上名將之路。
好了,我們帶領剩下的學員來到三年級,三年級要學習的是冷酷。
成為一個名將,就必須和仁慈、溫和之類的名詞說再見,他必須心如鐵石,冷酷無情,當然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將,但請大家注意,他們的仁是對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對敵人他們比誰都冷酷。
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冷酷不是殘忍,不是殺戮無辜的老百姓,而是堅忍,比如你的一個很好的朋友觸犯了軍紀,但你為了執行軍紀,一定要殺了他,隻有這樣,你才能控製軍隊,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親人,你也要這樣做。
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學員們將在戰場上學會冷酷,他們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輕人,平時從不與人爭吵,但當他們走上戰場,親眼看到自己的同鄉和戰友被敵人殺死,或者身負重傷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們會被憤怒和痛苦所鼓動,毫不留情的殺死一切與自己敵對的人,給地上的傷兵補上一刀,然後一個人在屍體旁邊喃喃自語,就在這地獄一般的環境中,他們變了。
從殺雞都怕見血到敵人的腦漿和鮮血濺到身上渾然不知,從溫文爾雅到冷酷無情,他們在殘酷的環境中畢業了,不合格者將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堅石的人將進入四年級的學習,他們離成為名將越來越近。
[8]
四年級要學習的是理智,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作為普通人,生活中會被許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比如買彩票中個二等獎幾百塊,你也會高興半天,要是炒股票賺了大錢,就更不用說了。那麽如果你玩的遊戲是以人命為賭注呢?你會有何反應。
當你在極度緊張的環境中與敵人僵持了很長時間,突然敵人退卻了,你能遏製住心中的激動,先判斷形勢再去追擊嗎?當你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全軍即將崩潰時,你能及時冷靜下來,發現敵人的弱點嗎?
是的,這太難了,我們都是凡人,都有感情,容易激動,而我們的學員們就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在任何時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賽車一樣,賽車是一項激情四射的運動,然而車手卻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
這就是四年級學員要做到的,能過這一關的人,已經很少了,剩下的精英們,我們繼續前進!
五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年級,在這個年級裏,學員們要學習的是判斷。
這是名將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著你拿注意。
小兵隻管打仗,遇到問題,他會問伍長,伍長會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問指揮,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們能否活下來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關鍵在於一個變字,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決斷隻在一線之間,進攻還是防守,前進還是退卻,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邊也許有一大群參謀,但他們往往並不站在真理一邊,決斷的還是你。如果參謀比你高明,為什麽要你當主帥?!
如果你能從那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發現其中的奧妙,並就此做出正確的決斷,那麽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名將最主要的素質。但是還有一關是你必須通過的,隻有過了這一關,你才是真正的名將。
現在我們來到最後一個年級,這個年級我們要學習的是堅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內容,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不過安慰自己而已,打了敗仗,死幾萬人,你能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嗎,你怎麽去麵對那些士兵的家人,怎麽有臉去見將指揮權交給你的上級?那是幾萬人命,不是幾萬隻雞!
然而你的選擇隻能是堅強,即使你屢戰屢敗,但必須屢敗屢戰!我們可以想像,當你數次敗在同一個人手下時,你會畏懼這個人,所謂的恐某症就是這麽來的,即使你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不能戰勝自己的軟弱,還是不能成為名將的。
而那些最優秀的人能夠從失敗中爬起來,去挑戰那個多次戰勝自己的人,這才是堅強!
[84]
當你具備了以上所有條件後,你就成為了真正的名將,但還有一點,是你必須具備的,那就是運氣。
說起來似乎有點滑稽,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準就在你萬事俱備,準備大展身手時,一支冷箭射來,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竇娥還冤,你的一切抱負和能力都無法展現了。戰史上隻會這樣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戰場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體情況不詳。
所以名將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為。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在這變化無窮的戰場上,要想成為真正的軍神,你必須在一次次的殘殺中幸存下來,看著周圍的人死去,忍受無盡的痛苦,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努力獲取那不為人知的奧秘和規律,經曆無數次失敗,有勇氣從無數士兵的屍體上站立起來,去打敗對手
這才是真正的名將之路,一條痛苦、孤獨、血腥的道路,在這條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隻有你自己。但隻要你走到終點,光榮和勝利就會在那裏等待著你。
無論是徐達、常遇春、王保保還是後來的戚繼光、袁崇煥都是這樣的名將,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他們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成長經曆而驕傲和自豪。
所以當不成名將的各位學員,你們完全不必為此而悲傷失望,因為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甚至可以說,不是人能幹的,諸位普通學員,還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樂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二十二章
章節字數:45更新時間:07-0-15:50
[85]
在對北元戰爭連續取得勝利後,元軍終於明白了眼前的這個敵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容易欺負的南宋政權,而是一個可能徹底消滅自己的強大對手。
王保保明白,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總會有機會的。
兩年後,一直龜縮的元軍終於慢慢向明朝伸出了觸角,他們四麵出擊,趁明軍後撤,他們又占領了東自吉林,西至甘肅、寧夏北部的廣大地區,他們以這些要塞為根據地,不斷向明軍進攻,使用的還是最讓人討厭的遊擊戰術,你打他就跑,你走他又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與他的將領們開始討論采取何種方式對付北元,在應對方法上出現了分歧,包括徐達在內的大多數人讚成進攻,一次性解決北元。但也有人反對。
反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劉基,另一個是朱元璋。
劉基認為北元還有強大的實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王保保還活著(保保未可輕也)。至於朱元璋,他更多的是憑借自己那天才的軍事直覺。如果在十年前,他可能會堅持自己的看法,以防守為主,但現在不同了。
他現在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君主,不可能再示弱於人,於是他同意了徐達等人的要求,擬定進攻計劃。
從這一情況可以看出,劉伯溫之名確實並不虛傳,他完美的詮釋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規律。而朱元璋也證明了他獲得天下絕無半分僥幸。
領導就是有水平啊!
朱元璋這次擬定了一個幾乎完美的計劃,他手下的名將們全部參與了這次行動計劃。他召集了十五萬大軍,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各率兵5萬人,分三路出征。
其中以徐達為中路,出雁門關進攻和林,並沿途宣傳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趕出老家,然而這隻是一個詭計,他的真實目的是引誘元軍出戰,在野戰中殲滅敵人;這個計劃可以說明兩點,一、當時明軍的實力已經相當厲害,可以與元軍在野外決戰,二、朱元璋的軍事思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這是十分難得的。
此外,李文忠為右路,出居庸關經應昌靠近和林,在徐達軍隊與元軍決戰時出其不意發動攻擊,一舉切斷元軍後路。並與徐達合擊元軍。
馮勝為西路,出擊甘肅,他沒有固定的戰略目的,隻是起疑兵作用。可以說這一路基本是去觀光順便搶戰利品的。
朱元璋的這一戰略部署,主攻,輔攻,佯攻皆有,分路出擊,待時機一到,便可以三路合擊。堪稱一個完美的軍事計劃。
但就如我們前麵所說,戰場上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沒有人能夠完全把握,即使朱元璋和徐達這樣的傑出軍事家也不能。
出征的時刻到了,在三位將領中,馮勝的情緒是最低落的,因為他自認軍事能力並不差,卻隻承擔了配角,而徐達和李文忠頗為趾高其昂,作為戰爭的主角,此戰一定要蕩平北元!
馮勝,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沮喪,因為在戰爭中,主角和配角是經常調換的。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三路大軍從不同的路線向著北元出擊,等待他們的將是不同的命運。
[86]
在出征之前,朱元璋讓主將們自己挑選先鋒,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徐達選擇了一名資曆尚淺的將領,由於此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而常遇春是他的老搭檔,所以很多人猜測,徐達這次是走了後門,故意讓此人立功,以告慰常遇春不能出征之遺憾。由於此次出征北元兵勢威武,很多人都認為是必勝之戰,大家都想搶著立功,對徐達任用私人很不滿意。
他們未免太小看徐達了,他是真正的明朝第一名將,用兵如神,為人公正,他之所以挑選這個人出征,隻是因為此人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個人就是藍玉!
鬱悶的馮勝也挑選了他的先鋒,傅友德,這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人物,他之前似乎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但由於表現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其名聲遠遠不如郭興等人。馮勝挑選他為先鋒似乎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這兩個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這次並不成功的出征,這隻能用無心插柳來形容了。
洪武五年(17)二月二十九日,徐達大軍進入山西境內,藍玉率領騎兵為先鋒,先出雁門關,他的運氣不錯,在野馬川(今蒙古克魯倫河)碰到了王保保的騎兵,藍玉奮勇當先,一舉擊敗王保保。這是王保保的第一次退卻。
三月二十日,藍玉連夜追擊,在土剌河(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再次攻擊王保保,王保保戰敗,向北逃去,這是王保保的第二次退卻。
徐達和藍玉都很興奮,在他們看來,擊敗王保保隻在明日!
而此時的王保保卻終於等來了他的機會,報仇雪恨的機會。早在一個月前,他得到了明軍出征的消息,在仔細考慮了自己的軍隊實力後,他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軍事才能不如徐達,軍隊戰鬥力也不如明軍騎兵,不能與明軍正麵作戰,如戰必敗,要想擊敗明軍,隻能用伏擊。
為達到這一目的,他與元將賀宗哲商定,在嶺北(今內蒙古北部)設下了圈套。所以他在戰役開始之初,不斷出兵與明軍接觸,故意戰敗,應該說藍玉是一個頭腦冷靜的將領,他並沒有孤軍深入,而是等待徐達大軍的到來。此時的徐達卻也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上當了。
五月六日,王保保突然出現在嶺北,徐達立刻帶領軍隊追擊,當他進入嶺北山區後,賀宗哲突然出現,偷襲明軍,由於沒有提防,明軍大敗,死傷萬餘人,此時王保保和賀宗哲合軍一處,準備一舉殲滅徐達的大軍。
可是徐達畢竟是徐達,他在四年級學到的科目挽救了他,在極為不利的境況下,他以令人難以想像的理智和鎮定穩住了局勢,將軍隊安全撤出,並修建了堡壘,擋住了王保保的數十次進攻。藍玉在作戰中十分英勇,多次掩護軍隊撤退,表現了他名將的素質。
王保保看著煮熟的鴨子又飛了,隻能望天興歎,此生勝不過徐達矣!
[87]
就在中路徐達軍失敗的同時,李文忠的軍事行動也充分體現了禍不單行這句俗語的準確性,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領軍隊抵達口溫(今內蒙古查幹諾爾南),元軍敗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達的傳染,也開始輕敵冒進,他將輜重留在後方,親自率領大軍輕裝追擊元軍。
李文忠並不是毫無戰略考慮的,他的用兵特點就在一個快字,如果把徐達比作謀略周詳的長跑選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賽跑的能手,在應昌,他創造了一日破城的紀錄,這次,他認準了元軍沒有防備,所以大膽追擊,以圖一舉殲滅元軍。
當他追擊到阿魯渾河(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北)時,終於找到了敗退的元軍,隻不過似乎和他想像中有點不同。這支部隊並沒有逃跑的狼狽和疲態,相反個個都龍精虎猛,躍躍欲試。
似乎上當了。
統率這支軍隊的是元將蠻子哈刺章,這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將領,他采取了和王保保相同的戰略,吸引明軍主力進攻,然後尋找時機決戰。此時的李文忠軍已經連續追記了數日,十分疲勞,而元軍利用小股兵力引誘,大部隊卻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他們已經在此等待李文忠很久了。
到這份上了,啥也別說了,開打吧。
李文忠確實厲害,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他親自率領部隊與元軍交鋒,激戰數日,居然打垮了元軍,殲敵上萬人,但明軍死傷也不少。按說打到這個地步,麵子也有了,就該回去了。可李文忠實在不是好惹的。
他力排眾議,以驚人的意誌力和指揮才能率軍隊追到了稱海(今蒙古哈臘烏斯湖),一定要把元兵趕盡殺絕,元將蠻子哈刺章自知惹了大麻煩,招惹了這個煞星,他已經命令軍隊後撤,以躲避李文忠,打不起還躲不起嗎?
沒有想到,李文忠欺人太甚,一點麵子也不給,一路追過來,不要自己老命誓不罷休。俗話說狗急還跳牆,何況是人!元軍隨即以決戰架勢布陣,意欲與明軍決一死戰。李文忠雖然勇猛,卻並不笨,看見元軍要拚老命了,便收兵修建營壘,據險自守與元軍對抗,元軍十分驚訝,不明白這個追了他們幾百裏地的家夥為什麽突然不打了,但這個人太可怕,他們畏懼明軍設有詭計,也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就此僵持下來。不久之後,李文中發現糧食不夠了,便如同遊行一般,大搖大擺的把部隊撤走,元軍看他如此囂張,認定必有伏兵,不敢追擊,李文忠就此班師而還。
徐達和李文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打擊元軍的目的,但至多隻能算是個平手,並不能算勝仗。
而事先最不為人看好的西路軍,卻創造了奇跡,這一奇跡的締造者,正是傅友德。
[88]
西路軍前進的方向是蘭州,到達蘭州以後,馮勝作出了一個決定,分兵!
由於此次他的任務隻是疑兵,沒有什麽作戰任務,五萬人在自己手下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讓他們去幹點事。但馮勝畢竟是一流的軍事將領,深知大漠之中,分散兵力是大忌,所以他隻給了傅友德五千人而已。更出奇的是,他也沒有交給傅友德明確的戰略任務,這也不能怪馮勝,因為他自己也沒有具體的戰略任務。
在我看來,馮勝似乎是看著手下的五萬人無事可幹,讓他們出去逛逛的。
五千人確實不多,但要看在誰的手裏,這些兵到了傅友德的手中,就逛出名堂了。
神奇的傅友德
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兵力少就龜縮不前,在判斷當前局勢後,他親自率五千騎兵攻打西涼(今甘肅武威),擊敗元將失刺罕。一勝。
取勝之後,傅友德馬不停蹄,進攻永昌(今屬甘肅),擊敗元太尉朵兒隻巴,殺敵數千。二勝。
此時的馮勝終於看清了傅友德的實力,他放心大膽的將主力交給了傅友德,對於傅友德來說,這無異於是如虎添翼。他親自帶兵再次攻打元軍於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並殺死元軍五百餘人,三勝。
此時甘肅的元軍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他們從各處聽說有個叫傅友德的瘋子看到元軍就打,而且戰無不勝,非常害怕。唯有求天保佑,這個瘋子不要來找自己的麻煩。
然而傅友德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鍾,根本停不下來,六月三日,他繼續進攻,這次倒黴的是元將上都驢,他不巧遇到了傅友德,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投降。四勝。
六月十一日,傅友德大軍攻打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元軍守將伯顏帖木兒聽到傅友德前來,連抵抗的勇氣也沒有了,當即開城投降。五勝。
傅友德大軍繼續前進,在別篤山口遇到了元岐王朵兒隻班帶領的元軍主力,傅友德二話不說,碰到就打,擊潰元軍上萬人,抓獲文武官員二十餘人。元岐王朵兒孤身一人逃走。六勝。
之後,他又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肅安西),擊敗當地元軍,繳獲牛羊等大量戰利品。七勝。
一直打到十月份,由於繳獲的戰利品實在太多,已經嚴重影響了軍隊行進速度,而元軍已經被打怕了,見到西路軍就逃,也無仗可打了,二十四日,明軍班師回朝。
從五月到十月的這五個月裏,元軍痛苦不堪,傅友德帶領數萬大軍從甘肅打到蒙古,所向披靡,來回折騰元軍,元軍又怕又恨,打又打不贏,躲也躲不了,整日在恐懼中生活。
傅友德以幾萬軍隊在北元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縱橫南北,竟無人可擋!實在令後人歎服,他七戰七勝的不朽傳奇也就此記入史冊。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二十三章
章節字數:965更新時間:07-0-15:50
[89]
十一月,中路軍徐達、右路軍李文忠由於戰況不利,也先後班師。在這次北伐中,朱元璋並沒有達到他肅清北元的目的,而北元也認識到了明的強大,雙方就此進入僵持狀態,明朝的第一代名將們也結束了他們的傳奇,即將麵對未來的命運。
這一僵局在十餘年後才被打破,打破它的人正是在這次北伐中成長起來的藍玉。
暫時結束北元戰爭,讓我們看看朱元璋是怎樣著手建立他的國家的。
朱元璋建立了國家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給它取一個名字,這可是極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們要給孩子們取名字一樣,這個名字要叫幾百年,馬虎不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養有限,但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為元,可是大有來曆,這個元字是取自於易經”大哉幹元”之義,也代表了其對中華文化的景仰。
而朱元璋將自己的朝代取名為明,就有很多爭議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朱元璋出身於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認為,元是北方政權,按照風水來說,是水,屬陰,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來鎮住北方之水陰。
當然了,情況到底是怎樣,隻能去問朱元璋了。
在給自己的國家取好了名字後,他也考慮著給自己找個光榮的祖先,雖然他經常自稱”淮右布衣”,擺出一幅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勢頭,但大臣們都知道,這些稱號隻有他自己能說,誰要敢當著他的麵說出這些話,就等著掉腦袋吧。他原先考慮要認宋朝的大聖人朱熹為祖先,但有一個客觀原因使得他不得不放棄這一想法。
因為朱熹生活的年代離他太近了,不太好混水摸魚,朱百六等人還在那裏擺著呢,別說騙人,自己都騙不過去。於是就此作罷了。
經過二十餘年的混戰,中國大地上餓殍遍野,田地荒蕪,開國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複生產,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做的就相當好,他十分關注三農問題,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農民兄弟的身上。洪武三年(170),他規定凡是開墾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稅,而且為了鼓舞開荒,他製定法令,隻要你開了荒地,這塊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來,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給你撐腰。這就大大的促進了開荒的進行。
為了鼓舞種田,他還發布命令,犯罪之人,隻要不是殺頭的罪,統統發配去種地,也算是幹了件好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謂的犯罪之人以官員居多,當時僅鳳陽一地,就有一萬多官員在田裏插秧,具體原因我們後麵再說。同時,他還大大削減各地的租稅,除了一個地方外。
這個地方就是張士誠占據過的江浙地區,由於當地的人民支持張士誠,他對此十分不滿,規定江浙地區賦稅高於其他地方數倍。這一規定直到後期才廢除。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個有仇必報的人,請大家記住他這個性格特點,對我們分析他後麵的行為大有益處。
[90]
相對的,他十分痛恨從商的人,這極有可能與他在小時候被屯米的奸商害過有關,當時的著名富商沈萬三就成為了他重農抑商政策的犧牲品。這位沈萬三十分有錢,據說家裏有個聚寶盆,所以錢財源源不斷,這位同誌也想學習呂不韋,想搞一把政治投機,他主動投靠朱元璋,並出錢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牆,這些城牆十分堅固,都用上好的花崗石修建,並用糯米為漿,外麵還塗有石灰,堪稱鐵壁。
沈萬三花了大價錢,希望朱元璋給他點好處,可他從來就不明白朱元璋是個怎樣的人,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動聲色,等城牆修好,就準備殺了他。沈萬三實在太蠢,像朱元璋這樣的人怎麽會容忍一個商人去修建首都的城牆!還是馬皇後反覆勸說,朱元璋才沒有動手,但他還是沒收了沈萬三的財產,把他發配到雲南。
沈萬三平生第一次作了虧本生意,但他並不是唯一的不幸者,幾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視,朱元璋限製商人的行為看似平常,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自宋朝以商為主的發展方向,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將在後麵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在政治製度上,他幾乎照搬了元朝的各項機構,中央設中書省,左右相,主管國家大事,下設六部,當時的很多人認為,朱元璋的明朝政府將繼續按照元朝的官製走下去,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是他們意想不到的。這也留待後麵再說。
明朝的製度還有很多,我們之所以介紹上麵這些,是為了下麵發生的故事作一個鋪墊。
在此,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明朝的科舉製度,這是明朝的一個特色。
科舉製度並非自明朝起,卻在明朝發揚光大,說來真是有趣,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隻取幾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70)年起開科舉,實行擴招,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擠破了頭。紛紛以讀書為業,這些人就是後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
當時的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統稱為童生,你可不要以為都是小孩來考,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州縣,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別以為秀才好考,考試成績有六等,隻有在這個考試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稱號,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資格去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叫”錄科”。
現在你已經當上了秀才,從此就擺脫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個知識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權,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見到縣長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並不是官,還差得遠呢
要當秀才已經如此之難,可是為了當官,同誌們還要繼續奮鬥!
下一級的考試叫鄉試,你可千萬別誤會,這個所謂鄉試不是指鄉裏的考試,而是省一級的統考。請注意,鄉試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裏出題,而且有名額限製。在這一級別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這個舉人可不得了,是有資格做官的。之所以說是有資格,是因為這個級別是不能包你一定當官的,也就類似今天的大學畢業不包分配
那舉人怎麽才能當官呢,很簡單,當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機會了。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參加某位官員的追悼會,看到某些人在門口探頭探腦,麵露喜色,要不是和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舉人。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麽範進同誌考中舉人後會發瘋吧,換了你可能也會瘋的。
在這個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這就是三元裏的第一元。
好了,你已經考中舉人了,終於走出了省城,現在向京城出發,為了當官,向前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