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5[1091]


    一個過於優秀的太監


    決心下了,可該怎麽動手呢?掃把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張居正明白這個道理。


    但現在的高拱已經今非昔比,連無比狡猾的徐老師都敗在他的手下,單憑自己,實在沒有勝算。而且這位六十高齡的高老頭身體很好,每天早起鍛煉身體,精神十足,等他自然死亡太不靠譜。


    就在山窮水盡之際,一個人進入了張居正的視野,他的名字叫馮保。


    和明代的同行們比起來,馮保是個非常奇特的太監——奇特得不像個太監。


    一般說來,太監由於出身不好,且家庭貧困,能認識幾個字,寫自己的名字就算知識分子了,按照這個標準,馮保絕對可以評上教授,因為他不但精通經史,而且還是著名的音樂家,擅長演奏多種樂器,此外他還喜歡繪畫,時常也搞點收藏。


    比如後來有一次,他在宮裏閑逛,“無意”地走進了宮內的收藏庫,“無意”地信手翻閱皇帝的各種收藏品,然後“無意”中喜歡上了其中一幅畫,最後便“無意”地“順”(學名叫偷)走了這幅畫。


    事實證明,馮保先生的藝術鑒賞眼光是相當高的,因為那幅被他收歸己有的畫,叫做《清明上河圖》。


    像這種事情,一般都是天知地知,而我這樣的小人物之所以也能湊個熱鬧,是因為馮太監在偷走這幅畫後,還光明正大地在畫上蓋上了自己的收藏章——以示紀念(類似某某到此一遊)。


    捅出馮太監的這段**,隻是為了讓你知道,他雖然有文化,搞藝術,卻絕非善類,做壞事敢留名,偷來的鑼還使勁敲,這充分說明他具備了以下幾種優良品質:膽大、心細、臉皮厚。


    然而曆史告訴我們,隻有這樣的人,才最適合搞陰謀。


    而更讓張居正喜出望外的是,這位馮保最恨的人,恰恰就是高拱。


    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明代的太監機關中,權力最大的是司禮監,因為這個部門負責幫皇帝批改奏章,具體說來是用紅筆打勾,然後蓋上公章,上到軍國大事,小到雞皮蒜毛,都得過他們這關。


    從嘉靖年間開始,馮保就是司禮監中的一員,隆慶登基後,他也官運亨通,成為了東廠提督太監兼禦馬監管事太監。


    明朝那些事兒5[109]


    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職務,要知道,東廠是特務機關,而禦馬監手握兵權,是十二監中僅次於司禮監的第二號實力機關。既管特務,又管部隊,一個太監能混到這個份上,就算成功人士了。


    但馮保並不滿足,他要做太監中的霸主,就必須回到司禮監,得到另一個位置——掌印太監。


    司禮監的工作是打勾和蓋章,打勾的人數不等,叫秉筆太監,有資格蓋章的卻隻有掌印太監——有且僅有一位。


    天下大事,都要從我的公章下過,你不服都不行。


    恰好此時前任掌印太監下課,太監也要論資排輩,按照職務資曆,應該是馮保接任,但他卻沒有得到這個位置,因為高拱插手了。


    高拱橫空出世,把禦用監管事太監陳洪扶上了寶座,原因很簡單,當年陳洪幫他上台,現在是還人情時間。


    你陳洪不過是個管倉庫的禦用監,憑什麽插隊?!然而可憐的馮保隻能幹瞪眼,高拱實在太過強悍,是招惹不得的。


    那就等吧,總有一天等到你。似乎是馮保的癡心感動了上天,陳洪兄上台沒多久,也下課了。這下應該輪到馮太監了。


    然而高拱又出手了,他推薦了孟衝來接替陳洪的位置。


    馮保出離憤怒了,憤怒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據說在家裏連罵了三天,餘音繞梁不絕於耳。


    如此激動,倒不全是有人搶了他的職位,而是這位孟衝兄的身份實在有點太過特殊。


    按照規定,要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必須在基層單位或重要崗位鍛煉過,這樣才能當好領導太監,可是孟衝先生原先的職務卻是尚膳監,這就有點聳人聽聞了,因為尚膳監的主要職責,是管做飯。


    也就是說,尚膳監的頭頭孟衝先生,是一名光榮的夥食管理員。


    太欺負人了!上次你找來一個管倉庫的,我也就忍了,這回你又找個做飯的,下次莫不是要找倒馬桶的?


    馮保終於明白,不搞倒高拱,他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於是在經過短時間觀察後,不需要介紹人介紹,也未經過試探、牽手、見家長之類的複雜程序,馮保與張居正便一拍即合,結成了最為親密的聯盟。


    明朝那些事兒5[109]


    但雙方一合計,才發現高拱兄實在很難拱,他的威望已經如日中天,皇帝也對他言聽計從,朝中爪牙更是數不勝數,一句話,他就是當年的徐階,卻比徐階難對付得多,因為看起來,這位仁兄似乎打算革命到底,絲毫並沒有提前退休的打算。


    於是兩人很快達成了共識,目前隻能等——等高拱死。


    但這種事情哪有個準,正當這對難兄難弟準備打持久戰時,局勢卻出現了進一步的惡化。


    為保存實力,張居正與馮保商定,遇到事情由馮保出麵,張居正躲在暗處打黑槍,兩人不公開聯係,總是私下交流感情。


    但意外仍然發生了,一天,張居正突然得到消息,說隆慶皇帝病情加重,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情報,但此時天色已晚,為了給馮保報信,張居正便寫了一封密信,連夜派人交給馮保。


    安全抵達,安全返回,張居正鬆了一口氣。


    然而第二天,當他剛剛步入內閣辦公室的時候,一聲大喝鎮住了他:


    “昨天晚上,你為什麽送密信給馮保?信上寫了什麽?如果有事情,為什麽不與我商量?!”


    這回高拱也不兜***了,反正內閣裏隻有我們兩人,既然是破事,咱們就往破了說。他死死地盯著張居正,等待著對方的回答。


    張居正沒有準備,一時間手足無措,但老狐狸就是老狐狸,片刻之間,他就換上了一幅招牌式的笑容,笑嘻嘻地看著高拱,也不說話。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老子死活不表態,看你怎麽辦?


    這大概算是耍無賴的一種,於是在對峙一段時間後,高拱撤退了,他警告張居正不要亂來,便氣鼓鼓地揚長而去。


    事情鬧大了,一聽說聯係暴露了,馮保就炸了鍋:


    還搞什麽地下工作,高拱都知道了,索性攤牌吧!我們兩個一齊上,魚死網破,看看誰完蛋!


    張居正明白,馮保是對的,現在情況緊急,高拱可能已經有所察覺,所謂先下手為強,如果現在動手,還能搶占先機,再晚就麻煩了。


    最關鍵的時候到了,動手還有一絲勝算,等待似乎毫無生機。


    麵對著極端不利的局麵,張居正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抉擇:


    “再等等。”


    明朝那些事兒5[1094]


    無以倫比的天賦,以及二十多年朝廷打滾的政治經驗,最終拯救了張居正,讓他做出了一個極為準確的判斷:


    “高拱依然是信任我的。”


    繼續隱藏下去,等待時機的到來。


    隆慶六年(157)五月二十六日,機會來臨。


    隆慶皇帝終於不行了,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補,卻隻當了六年的皇帝,估計是當年壓力太大,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亂飛,他又沒有他爹那種心理素質,一來二去就一病不起。


    這位循規蹈矩的皇帝知道自己不能幹,所以把工作交給能幹的人,在他統治期間,經濟得到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連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一句話,他是個老實人。


    就在這一天,這位老實人感覺自己快要不行了,便緊急下令,召見三個人,他們分別是高拱、張居正,以及剛剛入閣不久的高儀。


    這裏說一下這位高儀,雖說他姓高,卻絕非高拱的親戚,這位兄台當年是高拱的同班同學,幾十年勤勤懇懇,小心謹慎,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實人,老實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比如當年他做禮部尚書的時候,家裏的房子失了火,燒得一幹二淨,好歹是個正部級幹部,重新蓋一座就是了。


    可是高儀卻極為另類,他自己沒錢,也不向組織開口,竟然找了個朋友家借住,而且一直到死,也沒買過房子,就這麽湊合了十幾年。


    所以很明顯,高拱拉這個人入閣,就是用來湊數的,在他看來,高儀不過是個老實本分,反應遲鈍的人,然而此後的事情發展告訴我們,他或許老實,卻絕不遲鈍。


    在接到入宮的命令後,高拱立刻意識到皇帝可能不行了,為了不耽誤事,他撒腿就跑,據史料記載,這位仁兄連轎子都沒坐,六十多歲的老頭,一溜煙從東安門跑進東華門,終於在皇帝咽氣之前抵達目的地,實在讓人歎為觀止。


    順便說一句,這條路線今天還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跑跑,從東安門起始,跑進故宮乾清宮(記得帶錢買票),體驗古跡之餘也可以緬懷一下先人。


    當高拱到達寢宮時,才發現有五個人已經先他而來,他們分別是皇後、太子朱翊鈞、太子生母李貴妃、張居正,以及那個他最為討厭的人——馮保。


    明朝那些事兒5[1095]


    這是一個看似平常的人員組合,前三個人先到場是正常的,他們住得近,張居正比自己先到,也還情有可原,畢竟這小子年輕跑得快,馮保是司禮監秉筆,是皇帝的秘書,過來湊湊熱鬧,似乎也說得過去。


    所以緊要關頭,高拱也沒多想,奔著半死不活的皇帝去了。


    然而他萬沒想到,張居正之所以早到,是因為他早就從馮保那裏得到了消息,而馮保之所以在場,是因為他策劃已久的陰謀即將在此實現。


    看見高拱來了,已經在閻王登記本上簽了名的皇帝,似乎又撤了回來,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對這位陪伴他三十餘年,曆經坎坷共赴患難的朋友、老師,說出了最後的話:


    “太子年紀還小,天下大事,就麻煩先生你了。”


    講完,走人。


    隆慶六年(157)五月二十六日,隆慶皇帝朱載垕駕崩,年三十六。


    皇帝死了,按照慣例,大家都得哭一場,無論真心假意,該走的程序還是得走,同理,按照慣例,哭完了就該商量遺產、權力方麵的問題。


    此時,最自信的人是高拱,皇帝死前都說了,太子交付給我,還有誰能取代我不成?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皇帝大人對高拱提出要求,這叫口頭要約,而高拱答應了這個要求,這叫口頭承諾,然而事實證明,無論是要約還是承諾,都比不上合同。


    高拱同誌就是吃了不懂法的虧,因為就在他最得意的時候,原先站在一旁死不吭氣的馮保行動了——他拿出了合同。


    這份所謂的合同,就是遺詔。


    關於這份合同的內容,就不多介紹了,大體也就是些我幹過什麽錯事,對不起國家人民,對不起勞苦大眾,現在我死了,請諸位多多照顧我兒子之類,但當高拱看到那句關鍵的話時,當即暴跳如雷:


    “著令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大學士共同輔政!”


    這回算是反了天了。


    在明代兩百多年的曆史中,太監即使再猖獗,哪怕是王振、劉瑾這樣的超級大腕,擔任輔政也是癡心妄想,這是有道理的,畢竟大家都是明白人,跟著個太監能學到啥呢?


    然而這個例竟然在自己手上給破了,高拱氣得七孔冒煙。


    更何況,按規定,遺詔應該是我來擬的,皇帝死得急,沒來得及寫,大家也都理解,現在你馮保竟然搞出一份遺詔,天上掉下來的?!


    明朝那些事兒5[1096]


    但是激動歸激動,畢竟人剛死不久,孤兒寡母在眼前,鬧起來也不好看,況且遺詔也沒指明馮保輔政,司禮監掌印太監還是自己的人,有帳慢慢算,咱們走著瞧。


    隻過了一天,高拱就知道自己錯了。


    第二天,另一條遺旨頒布:原司禮監掌印太監孟衝退休,由秉筆太監馮保接任。


    原來如此!


    瞧不起太監,偏偏就被太監給耍了,高拱終於發現,他已經陷入了一個圈套,局勢十分不利。


    但老滑頭畢竟是老滑頭,在短暫驚慌之後,高拱恢複了鎮定,叫來了自己的心腹大臣雒遒、程文,整夜商議之後,他們訂下了一個幾近完美的攻擊計劃。


    這一天是隆慶六年(157)六月八日,高拱相信,勝券已經在握。


    唯一的漏洞


    隆慶六年(157)六月十日,第一波攻擊開始。


    這一天,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剛剛上班,便收到了一封呈交皇帝的奏疏,作者是高拱,他立即打開閱覽,卻被驚得目瞪口呆。


    奏疏的大致內容是說:太監不過是下人,卻一直參與政治,我高拱實在看不過去,特向皇帝陛下建議,收回司禮監的權力,並對敢於亂湊熱鬧的有關人等進行嚴懲。


    馮保懵了,卻並非因為恐懼,而是他怎麽也想不通,高拱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對這封奏疏中的建議,馮保早有心理準備,高拱兄每日磨刀霍霍,動手是遲早的事情,但用這種方式直接上奏,卻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因為雖說大臣的奏疏是直接呈送皇帝的,但那已是朱元璋時代的事情了,隨著皇帝越來越懶,許多文書都是由太監轉呈,皇帝往往看也不看,就丟給內閣,讓內閣票擬處理意見,然後再轉給司禮監批紅蓋章,事情就算結了。


    這就奇怪了,你高拱明明知道皇帝小,不管事,文件都是我蓋章,怎麽還會上這樣的東西,難道你指望我精神失常,打自己耳光不成?


    馮保把腦袋想破,也沒明白怎麽回事,但這個事總得解決,於是他扣住了奏疏,沒有轉交內閣,而是自己代替皇帝,在上麵批了六個字,然後批紅蓋章,還給了高拱。


    這六個字是:“知道了,遵祖製”。


    這又是一句傳說中的廢話,什麽祖製,怎麽遵守?


    然而高拱卻並不生氣,因為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明朝的那些事兒-[1097]


    高拱明知這六個字出自馮保的筆下,卻隻是冷笑了一聲,對同在內閣的張居正與高儀說了這樣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高儀搖了搖頭,張居正笑了。


    馮保,你盡管鬧吧,很快你就會知道我的厲害。


    高拱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再次送上奏疏,並特地說明,皇帝公務繁忙,就不勞煩您親自批閱了,把我的奏疏送到內閣就行,內閣有人管。


    誰管?不就是高拱嘛。


    高先生的意思很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馮保同誌,我知道上次你當了一回皇帝,簽了我的奏疏,這次就不勞煩你了,把我的奏疏交給內閣,當然,也就是交給我,我自己來簽。


    一見這家夥又開始鬧,馮保就頭大,要私留文件可能要出麻煩,反正這封奏疏隻是要個名分,那就給了你吧!


    一念之差,他把奏疏交給了內閣。


    這是一個差點讓他送命的決定。


    高拱就是高拱,比馮保有文化得多,輪到他當皇上,大筆一揮唰唰唰,在自己的奏疏上批了十九個字,其大體意思是:


    “我看了你的奏疏,對時政非常有用,顯示了你的忠誠,就按你說的辦吧!”


    高拱表揚高拱,也算有性格。


    文件又送回了馮保那裏,看了高拱的批複,他哭笑不得:自己跟自己玩有意思嗎?但無奈之下,他還是蓋了章。


    不就要個名分嗎,你還能翻天不成?給你就是了。


    我要的就是一個名分,高拱得意地笑了,馮保,你還太嫩。


    這一天是隆慶六年(157)六月十二日,計劃圓滿完成,第二波攻擊即將開始。


    隆慶六年(157)六月十三日,馮保最黑暗的日子來到了。


    一大早,工部都給事中程文上書,彈劾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罪大惡極,應予懲辦,主要罪惡摘錄如下:


    身為太監,竟然曾向先帝(隆慶皇帝)進送邪燥之藥(春藥),導致先帝因此而死。此外他還假傳聖旨,以實現自己掌權的野心,總之一句話,奸惡之徒,罪不可赦!


    照程文兄的說法,不但馮保的官位是改聖旨得來的,連皇帝的死都要由他負責,這是把人往死裏整。


    同日,禮部都給事中陸樹德,吏部都給事中雒遒上書,彈劾馮保竊權矯詔,應予逮捕審問。


    明朝的那些事兒-[1098]


    這還是明的,要知道,程文、陸樹德、雒遒都是都給事中,也就是所謂科長,手下都有一大批給事中科員,科長出馬,科員自然也不會閑著,四處串聯,拉關係鬧事,京城裏人聲鼎沸,殺氣衝天,不把馮保千刀萬剮不算完事。


    馮保崩潰了,他這才知道高拱的厲害,但他已然束手無策,而且高拱手上還有那封批準免除司禮監權力的奏疏,找皇帝說理也沒戲,馮太監徹底絕望了。


    事情十分順利,現在隻剩下最後的一步,天下將盡在我手!


    隆慶六年(157)六月十四日最後的準備


    高拱去拜訪了兩個人——張居正、高儀。雖說他一直以來都把這兩個人當擺設,但畢竟是內閣同僚,要想徹底解決馮保,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持。


    但高儀的態度讓高拱很失望,無論高拱說什麽,這位老同學兼老實人都隻是點頭,也不講話,於是寒暄幾句之後,高拱便離開了。


    張居正就截然不同了,他十分熱情地招呼高拱,並尊為上賓,高拱感受到了同誌般的溫暖,隨即將自己解決馮保的全盤計劃告知了張居正,當然,最後他還是問了一句:


    “高儀那邊已經沒有問題,你怎麽樣?”


    張居正毫不遲疑地回答:


    “自當聽從差遣!”


    為表示決心,他還加上了一句:


    “除掉馮保,易如反掌!”


    高拱滿意地走了,他還要忙著去聯絡其他人。


    張居正也很忙,他要忙著去找馮保。


    至此,馮保終於知道了高拱的全部計劃,然而在極度恐慌與憤怒之後,他才發現自己毫無辦法,滿朝都是高拱的人,罵人的言官都是對頭,唯一的盟友張居正,也不過是個次輔,無濟於事。


    馮保急了,張居正卻絲毫不亂,他鎮定地告訴馮保:有一個人可以除掉高拱。


    “誰?”


    “皇帝”。


    馮保恍然大悟,這段時間忙裏忙外,聖旨都是自己寫的,竟然把這位大哥給忘了,雖說他才十歲,但畢竟是皇帝,隻要他下令解決高拱,那就沒問題了。


    但是皇帝和高拱又沒矛盾,他憑什麽支持我們呢?


    麵對著馮保的疑問,張居正陷入了沉思,很快,他就想起了一件事:


    “除掉高拱,隻需要一句話而已。”


    張居正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不過,這句話還需要改一改。”


    明朝那些事兒5[1099]


    隆慶六年(157)六月十五日


    馮保一早就找到了皇帝,向他報告一個極為重要的情況:經過自己的縝密偵查,發現了高拱圖謀不軌的陰謀。


    既然是陰謀,既然是圖謀不軌,那自然要聽聽的,於是十歲的萬曆皇帝好奇地抬起頭準備聽故事,旁邊站著緊張到極點的李貴妃。


    當然了,馮保是有犯罪證據的,且證據確鑿,具體說來是一句話:


    “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


    從“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到“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隻改了幾個字,就從牢騷變成了謀反,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實在讓人歎為觀止。


    雖然張居正搞文字獄,耍兩麵派,狡詐陰險到了極點,但他還是說錯了一點——真正能夠解決高拱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他媽。


    皇帝他媽,就是李貴妃,通俗叫法是李寡婦。


    用這個稱呼,絕無不敬之意,隻是她確實是個寡婦,而且是非多。


    我在外地講學的時候,曾幾次談到張居正,講完後下麵遞條子上來提問,總有這樣一個問題:據說李太後(即李貴妃)和張居正有一腿,不知是否屬實。


    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十分認真地回答那位認真的求知者:不知道。


    我確實不知道,因為即使他們倆之間有什麽冬瓜豆腐,史書也不會寫,至於野史,張大人和李寡婦連孩子都有了,這種事情,亂講小心被雷劈死。


    但這些傳言充分說明,李貴妃是一個不一般的女人。她並不是什麽名門閨秀,隻是一個宮女出身,但據說人長得很漂亮,是宮裏麵的頭號美女,而且工於心計,城府很深,是一塊搞政治的材料。


    所以在當時,真正拿主意的並不是穿衣服都不利索的萬曆,而是這位李寡婦。


    於是李寡婦憤怒了,皇帝剛剛去世,你高拱竟然來這麽一下,欺負我們孤兒寡母!


    為了把戲做全,做大,據說張居正也出場演了一回,還和馮保唱了雙簧,說高拱準備廢了萬曆,另立藩王,講得有鼻子有眼。


    這下子連十歲的萬曆都憋不住了,張大人和馮太監的謊言深深地傷害了他幼小的心靈,直到後來高拱死了,他連個葬禮儀式都不批,可見受毒害之深厚。


    李貴妃就更不用說了,高拱那個幹瘦老頭,一看就不是好人,張居正自然不同了,不但有才能,而且長得帥,不信他還信誰?


    就這麽定了!


    明朝那些事兒5[1100]


    隆慶六年(157)六月十六日成敗就在今日


    高拱十分興奮,因為一大早,宮裏就傳來了消息,命令六部內閣等機關領導進宮開會,在他看來,這必定是彈劾起了作用,皇帝要表態了。


    想到多日的籌劃即將實現,高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一反常態,派人去找張居正與高儀一起走,他要所有的人都親眼目睹他的勝利。


    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前幾天還活蹦亂跳的高儀竟然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什麽病不知道,反正是不能走路。


    可見老實人雖然老實,卻未必不聰明。


    張居正就更搞笑了,他的回答很幹脆:


    “我前幾天中暑,就不去了。”


    這個謊話明顯沒編好,不說中風癱瘓,至少也說你瘸了才好辦,中暑又死不了人,大不了抬你去嘛。


    於是高拱再三催促,還說了一句之後看來很可笑的話,以鼓勵張居正:


    “今天進宮理論,如果觸怒皇上,我就辭職不幹了,你來當首輔!”


    張居正連忙擺手,大聲說道:


    “哪裏,哪裏,不要開這樣的玩笑!”


    首輔嘛,我是要當的,不過,無須你讓。


    禁不住高拱的一片熱情,張居正還是上路了,不過他說自己不太舒服,要慢點走,高大人你先去,我隨後就到。


    這麽看來,張居正還算個厚道人——至少不願看人倒黴。


    高拱興衝衝地朝早朝地點無極殿走去,卻意外地發現,一個手持聖旨的人已經站在了道路中間,於是他跪了下去,準備接受喜報:


    “先帝賓天(即掛)之日,曾召集內閣輔臣,說太子年幼,要你們輔政,但大學士高拱卻專權跋扈,藐視皇帝,不知你到底想幹什麽?”


    罵完了,下麵說處理結果:


    “高拱回籍閑住,不許停留!”


    從聽到專權跋扈四個字開始,高拱就陷入了半昏迷狀態:明明是自己找人黑了馮保,怎麽會被人反攻倒算?這位幾十年的老江湖徹底崩潰了,從精神,到**。


    據史料記載,這位兄台當時的表現是麵如死灰,汗如雨下,趴在地上半天不動窩。


    但這裏畢竟是宮裏的禦道,你總這麽占著也不是個事,高先生還沒有悲痛完,就感覺一雙有力的手把自己扶了起來,所謂雪中送炭,高拱


    用感激的眼神向身後投去了深情地一瞥,卻看見了張居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