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位於蘭印群島中部,西為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爪哇島,北為中國的南海,麵積約七十四萬平方公裏,僅次於格陵蘭島和新幾內亞島,是世界第三大島。


    日軍對於安家軍的空降作戰準備不足,至十五日中午,突襲取得圓滿成功,除了日軍重兵據守的乃婆羅城外,古晉、昆甸、古晉、山打根、三馬林達、巴厘巴板和馬辰等城市均落入安家軍控製。


    十九日淩晨時分,經過最大商業載重325噸的IV式飛艇連續四天四夜不間斷搶運,包括坦克、戰車、自行火炮等作戰物資基本到位,安家軍傘兵部隊迅即對乃婆羅城和日軍分散於婆羅洲各處的部隊展開攻擊。


    此前日軍在婆羅洲上的主力,主要集中在西海岸地區,但大多數在安家軍的突然襲擊下被擊潰,目前關係婆羅洲勝敗的是乃婆羅城的得失,對此日軍上下十分重視,日軍第八十師團師團長宮下孝生中將誓與城市共存亡,準備盡可能長地把安家軍主力延滯於婆羅洲。


    上午八點,占據了魯東、米裏、馬來奕等城鎮的空降第一軍,盡遣主力,從西南方對乃婆羅城發起攻擊。


    為了戰事發起的突然性,進攻前並沒有進行炮火準備,由豹II和I式空降坦克、II式和III式戰車、各型自行火炮組成的裝甲戰鬥群,迅速從乃婆羅城的西南方向向日軍臨時構築的防線挺進。


    裝甲戰鬥群散發出滾滾黑煙,在隆隆的炮聲中衝向乃婆羅城。


    正當日軍準備進行炮擊時,由三個中隊四十五架戰機組成的轟炸機編隊,飛到了日軍防線上空,其中十五架飛行炮艇脫離編隊,飛臨日軍的炮兵陣地上空,隨著105毫米口徑的大炮開火,密密麻麻的高爆炮彈瞬間把鬼子的陣地打得一片狼藉。


    劇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塵土、彈片、破碎的火炮零件、殉爆的炸彈以及人體的殘肢斷臂一同炸飛上了天空。


    除了飛行炮艇依靠其強大的運載量滯留戰場上空外,其餘的轟炸機在向日軍防線上成噸成噸地投擲完航彈和燃燒彈後便返航了。


    未等日軍喘一口氣,又是三個中隊五十架強擊機到來。這其中,空一師第二飛行大隊第一強擊機中隊的中隊長廖國興少校駕駛著Q2-E強擊機,在兩三百米的低空中抵達戰場上空,他率領機群盤旋一圈,發現東北方城郊結合部,一支機械化部隊正在向西南方開來,看看留守城區的日軍指揮官是想用戰車來對抗安家軍的裝甲戰鬥群。


    “喲嗬,碰到大魚了!”


    籍貫川南敘府的廖國興極為振奮,他瞟了一眼機翼,那兒有兩部130毫米火箭彈發射巢,配有四枚威力巨大的火箭彈,彈倉裏備有十枚50公斤級航彈!Q2-E型是Q2強擊機的第五代升級產品,隨著發動機馬力的提升,機身覆蓋25毫米厚的鎳鉬合金裝甲板,真可謂皮糙肉厚。


    攻擊手段除了火箭彈和航彈外,機頭還配置有兩門37毫米航炮、機翼兩側各一挺12.7毫米航空機槍,隻要沒有敵人戰鬥機的威脅,它就是足以壓製地麵一切火力的王者,哪怕是日軍裝備的新型坦克也隻能淪為可悲的獵物!


    見獵心喜,廖國興對著送話器下達作戰命令:“各機注意,我是廖國興,現在開始分散自由進行攻擊!”


    “是!”


    耳機傳來整齊的回答聲。


    根據安家軍空軍的戰術條例,強擊機的作戰方式與其他戰機迥異,一旦發現地麵目標,標準作戰方式是立即解散,以單機輪番使用火箭彈、航彈、航炮和機槍,對目標進行小角度的俯衝攻擊!


    “大家看好了,前方可是小鬼子難得一見的坦克,讓我們用火箭彈盡情地招呼他們吧!”


    廖國興吼完,駕駛著戰機向目標飛去。


    坐在廖國興後座的投彈手宇文南上士打起所有精神,關注火箭彈攻擊的狀況,隻有當機長下令進行投彈攻擊時他才有施展身手的機會。


    廖國興駕駛Q2-E強擊機,不斷地拉低飛行高度,最後竟然從日軍陣地上空一百餘米處掠過,如同閃電一般安全抵達日軍防線後方,在距離日軍增援部隊不到一公裏時按下了火箭發射鈕。


    幾乎是一瞬間,八枚130毫米火箭彈先後離開火箭巢,呼嘯著飛向日軍坦克和步兵結合部,火箭彈落地後連續爆炸,掀飛的泥土激射出三、四十米高,地麵上的鬼子兵被炸得鬼哭狼嚎,隊列一下子變得混亂不堪!


    廖國興繼續壓低高度,駕駛Q2-E強擊機斜著衝向排成直線的兩輛日軍四式中戰車,斜距目標三百米時飛行高度已經隻有四十多米。


    隨著火控係統鎖定目標,廖國興按下了機炮發射鈕,隻見夾雜在37毫米航炮炮彈中的曳光彈,就像是一道光射了出去,電光火石間,連續兩個短點射,在Q2-E強擊機拉起前就給兩輛日軍四式坦克免費開了天窗!


    兩輛坦克應聲停止了前行,運氣不錯,由於炮塔頂部被擊穿,均引發彈藥殉爆。


    隨著烈焰不斷地噴射而出,兩輛擁有不錯裝甲保護的坦克變成了燃燒的火棺材。這個時期的坦克,頂部的裝甲顯得過於薄弱,在兩三百米距離上根本不可能擋住37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兩個短點射後,Q2-E強擊機的飛行高度已經不足二十米,廖國興向著左方的天空迅速拉升,隻聽一陣“劈劈啪啪”的聲音傳來,下方射來的密集彈雨打在Q2-E強擊機的護甲上,在外力作用下,機身微微震動起來。


    日軍戰車上的12.7毫米口徑防空機槍以及步兵的輕重機槍,瘋狂地對空中的Q2-E強擊機進行射擊,但“飛行坦克”的威名不是吹的,戰機表麵除了留下淡淡的彈痕外,根本看不到任何傷口。


    來自空中的Q2-E強擊機群的進攻,讓鬼子指揮官叫苦不迭,需要補充前線防禦以應對安家軍的裝甲戰鬥群攻擊的四式中戰車淪為了飛機的活靶子!讓人頭痛的是,這些飛機能連續不斷地發動攻擊,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高射機槍。


    把所有37毫米航炮炮彈消耗完之前,廖國興沒有使用炸彈進行攻擊的打算,在迅速拉升高度後,他在戰場上空盤旋了一圈,直直地向一輛日軍的98式輕戰車衝了過去,在五十多米的高度上來了一個短點射。


    37毫米的炮彈敲得98式輕戰車那12毫米厚的前裝甲一陣“叮當”著響,十多發炮彈毫不費力地便擊穿薄薄的前裝甲,破碎的碎片和變形的高溫彈丸,立刻殺死了艙室裏的三名鬼子裝甲兵。


    Q2-E強擊機的每門機炮各備彈250發,一般經驗豐富的強擊機飛行員隻使用持續零點五到一秒的點射,射出的十多二十發炮彈中隻要能夠命中兩三發,這個時代的任何坦克都得趴窩,如果運氣好引發坦克彈藥殉爆,常常是整車人來個一鍋端。


    Q2-E強擊機不愧有“飛行坦克”和“空中開罐器”的稱謂,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隻需用機炮就能對坦克反複發起十次以上的攻擊,這還不包括戰機攜帶的火箭彈和炸彈。一旦對手的坦克部隊在沒有航空兵或足夠防空部隊掩護的情況下被強擊機打擊群發現,其結局注定是一出悲劇!


    目前蘇德戰場上,蘇聯人依靠貸款從南華采購了大量Q1、Q2強擊機,而德軍卻對此不甚重視,直到連續吃虧才緊急從南華采購戰機和防空炮應對,同時也有意識地引進Q1、Q2強擊機,真可謂針尖對麥芒,但也可以看到強擊機對地麵的統治力。


    書歸正傳,三個Q2-E強擊機中隊,如同勤勞的蜜蜂一般,四處出擊,在地麵上點燃一個又一個鐵火炬,鬼子終於扛不住了,剩下的十多輛戰車掛上倒檔高速撤退,步兵一看這情形也不得不轉身就跑,準備撤回乃婆羅城,負隅頑抗。


    廖國興壓根兒就不想放過下麵這些獵物,和其他強擊機一起死死地纏著小鬼子不放,最後齊心協力又消滅了七八輛戰車,目睹對方躲進了城裏,這才返回日軍陣地上空,一股腦兒將炸彈扔到下麵的鬼子兵腦袋上,滿意地結束此次空襲任務,安全返航。


    等到強擊機群撒野完畢離去,日軍士氣已經跌到了穀底。


    就在日軍前方遭遇安家軍裝甲集群攻擊防線搖搖欲墜的時候,轉場至婆羅洲野戰機場的兩個陸航大隊八十多架武裝直升機和一百二十多架運輸直升機,黑壓壓地衝到日軍陣地上空,密集的火箭彈把日軍的防禦陣地打成了一片火海。


    一千八百名空降軍官兵在直升機猛烈火力的掩護下,直接越過乃婆羅城西南方的陣地,在城區強行實施索降,日軍對於這種新奇的攻擊方式束手無策,一時間陣腳大亂。這些官兵目標很明確,直指日軍在斯裏巴加灣北部的第八十師團司令部。


    守衛司令部的一個中隊的日軍雖然英勇頑強,但同時麵對從天而降具有強大火力的空降部隊和為其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持、盤旋在一樹之高的直升機的雙重打擊,確實是難為小鬼子了。


    不到一刻鍾時間,兩個團的官兵便摧毀了日軍的指揮部,擊斃師團長宮下孝生中將和參謀長鬆野小六少將,隨後占據城區戰略要點,並以班、排為單位,在直升機的掩護下,從城中心向外進行擴散。


    失去指揮係統的日軍,迅速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戰鬥力再次打了個對折。日軍在城區西南的防禦陣地,被機械化集群迅速碾壓並擊破,隨後突入城區邊緣,碾壓過鬼子的街頭陣地和屍體,快速沿著街道向城內突擊。


    裝甲洪流衝入乃婆羅城後,乘坐戰車作戰的安家軍空降軍官兵,立即下車跟隨並掩護坦克向縱深猛插。


    兩百架直升機在城市上空,隨時協同作戰,隨著衝進城區的官兵越來越多,失去統一指揮的日軍被分割包圍在一棟棟建築裏各自為戰,這些區域就像是阻擋在洪水前的劣質堤壩一般,隻要水流越來越急,最終無法逃脫堤毀人滅的下場。


    戰鬥在下午三點結束,占據婆羅洲日軍一半力量的第八十師團全軍覆沒。


    在空降第一軍行動的時候,其他兩個空降軍也紛紛出擊,很快便肅清了西海岸的日軍,在華人華僑的帶路下,順利把戰線推進到中部的山區。


    而在東部海岸,安家軍傘兵部隊據守主要港口,堵住小股日軍的外逃線路,日軍不得不退入中部的高山叢林,打起了遊擊,但由於華人早在這裏紮根,對地形遠比基本不下鄉的日軍熟悉,日軍越打越少,終於在四五年二月份徹底在婆羅洲消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並收藏鐵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