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客房,丁漁拆開書信,認得是方清羽的筆跡。由於這個年代千裏傳書的成本非常高昂,所以信上沒有太多客套話,但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他對丁漁的計劃非常欣喜,還細細列明了事成之後,從湘中到昆侖山路上的明教據點,以及與何人接頭等。
當天下午,丁漁便收拾行裝出發,從長沙經益陽到達常德;歇息一日,第二天乘船沿沅江順流而下,不數日便過了瀘溪來到鐵掌峰主峰下。他將馬匹留在山腳,步行沿著山路蜿蜒上行。沒多久來到一座鬆林外,兩名手執兵刃的黑衣人從林中閃身出來,喝問道:“來者何人?”
丁漁單手合十道:“貧僧丁漁,勞煩兩位通傳貴幫裘幫主,就說聖火故人前來拜會。”
兩名黑衣人見丁漁身量廣大,器宇不凡,不敢怠慢,一人道:“請大師在此稍後,我等這便通傳。”另一人轉身沿著山道小跑,不一會兒便隱沒林中。
約莫過了一炷香功夫,一名身著葛衣的高大老者領著五名黑衣手下從山路下來,走到丁漁前方三丈左右停下腳步,沉聲問道:“這位禪師,來尋老朽不知有何指教?”
丁漁注視半晌,輕笑道:“裘千丈老前輩,不過數月不見,就不認得貧僧了?”
那老者麵色一沉,轉眼化作滿麵笑容,笑罵道:“你這小和尚真有本事,就連本幫幫眾都時常分不清我們兄弟倆,你卻為何一猜就中?”
丁漁笑而不答,雖然裘千丈和裘千仞是同胞兄弟,麵容一般無二,但武功卻是天差地別,到了裘千仞這個層次,呼吸、腳步都與常人不同,丁漁自己也正在逐漸步入超一流水準,自然是洞若觀火。不過他總不能對裘千丈說,你武功太低,我一眼就識破啦!因此也隻能故作神秘的笑笑。
裘千丈見此,也不再追問。他的性子和老頑童有些相似,大大咧咧不論尊卑,最喜和小輩打交道,是以很是稔熟地走上來拍拍丁漁肩膀,笑道:“老夫知曉了,當日在太湖幫了你一把,你今日定是專程上門感謝的是不?無需如此,老夫平生最愛提攜晚輩,像你這樣的少年英傑……”他搭著丁漁的肩膀,一邊對他擠眉弄眼,一邊吹噓當日他在歸雲莊中如何威風八麵,氣蓋群豪。丁漁聽了心中好笑,但也不會在鐵掌幫眾麵前揭穿他,總之不停地點頭,偶爾嗯兩聲附和,任由他胡吹大氣。
不過一時三刻,幾人行到山腰一座大屋中,廳中上首處端坐著一名老者,衣著外貌與裘千丈一模一樣,氣度卻凜然不同,正是如假包換的鐵掌幫幫主裘千仞。兩旁坐著十數名神色精幹,眉宇含煞的男女,一看便知是腥風血雨中走過的人物,想來是鐵掌幫的高層長老。
丁漁大步上前,合十行禮道:“明教大龍象法王丁漁,奉方教主與逍遙二老之命,特來拜會鐵掌幫幫主裘老前輩!”
裘千仞站起身來,虛扶一把,微笑道:“法王不必多禮。我幫自上官先師以降,素來與貴教交好,老朽兄弟二人與逍遙二老,更是數十年的交情。法王此來,切莫拘禮,隻如在昆侖山中一般便好!”說完一麵令人奉上香茶,一麵將各位鐵掌幫長老介紹給丁漁認識。兩人敘些閑話,問候一番兩邊故友,很快便到了晚飯時分。裘千仞令人大排筵席,招待丁漁。丁漁知道裘千仞如此禮遇自己,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大的名聲,而是看在與明教舊日情誼份上,心中對此行的目的又多了幾分信心。
晚宴之後,裘千仞讓童子將丁漁領到客房,另外又讓人將山腳的馬匹牽到鐵掌幫的馬廄中。丁漁安頓下來後,便讓童子通稟裘千仞,說自己有事求見,望能秉燭夜談。很快,童子便稟告回來,說:“幫主在練功房相候。”然後領著丁漁來到一間分離的石屋中。
丁漁甫一進屋,便覺一陣熱浪襲來,原來屋中燃著一大爐火炭,上麵架著一口大鍋,鍋中是熱氣騰騰的鐵砂,裘千仞正用一雙肉掌,不停地翻動鍋中灼熱的鐵砂,他猶嫌熱度不夠,時不時吩咐兩名童子加炭和拉風箱,使得火力更猛。裘千仞雙掌在鍋中熬練一會兒,便倏地提起,猛然擊打在一個懸掛半空的沙袋上。那沙袋又輕又小,看樣子不過數斤重,而裘千仞一掌快似一掌地擊打在上麵,竟然紋絲不動,偏偏聲音極為響亮。
丁漁靜靜地看了一會兒,漸漸看明了其中道理,裘千仞的每一掌看似擊打在沙袋的一個地方,實際上掌力散布在沙袋周遭,同時向內擠壓,因此掌力雖宏,沙袋卻殊不稍動。這與丁漁的金剛杵拳勁恰好相反,裘千仞的掌力由外向內坍塌,而丁漁的拳勁卻是自內向外爆發。他心中一動,隱隱覺得這種運勁方式和自己的拳勁似乎能夠互補,因此裘千仞的動作雖然單調,他卻看得津津有味,不僅如此,手上還不自覺地模擬裘千仞的鐵掌勁力。
裘千仞背對著丁漁練功,瞥見燈下人影晃動,他略略扭頭一看,卻見丁漁手上或拳或掌,儼然與自己的鐵掌功相合。他大吃一驚,這套熬練鐵掌的功法,並非師門所傳,而是他將鐵掌功練到頂端之後,自行摸索出來的,就算是一流高手在旁觀看,也無法看出其中的門道。他讓童子將丁漁領到練功房,本是因為丁漁年紀太輕,卻擔了明教法王之職,他心中好奇,想考察一下丁漁的眼光與耐性,卻萬萬沒想到,丁漁隻是在旁邊看了一陣子,居然就將鐵掌功的發勁方式揣摩了三五分。
他當即收功起身,讓童子熄了火爐,自己用藥水洗淨雙手,一麵對丁漁道:“法王莫怪老朽無禮,老朽日間忙於幫中雜事,隻好晚間抽空練一會兒功夫,免得身手衰退。”
丁漁忙道:“裘幫主何出此言,幫主能讓小僧旁觀練功,可見對小僧信任有加。小僧獲益匪淺,多謝還來不及,怎敢怪罪!”
裘千仞目視丁漁,搖頭讚歎道:“法王身型橫練,呼吸綿長,顯是內外功都已臻至上乘,更難得的是年紀輕輕,不驕不躁,舉止穩重,實是當世之才!梁鍾兩位老友(逍遙二老)真是眼光獨到,能將法王這樣的人才收入教中。若我鐵掌幫中有法王這樣人才,何愁不興?”
丁漁連道不敢:“不敢當裘幫主謬讚。裘幫主當年一雙鐵掌挑翻衡山派上下數百名高手,小僧雖未親見,但聽逍遙二老時時提起,感佩萬分。近二十年來更是將鐵掌幫經營的好生興旺,我教即便遠在昆侖山中,也能聞聽鐵掌幫威名,隻是小僧近日聽了一些消息,或許對貴幫有些掛礙,不知當不當講。”
裘千仞招呼丁漁來到外間桌椅處坐下,口中道:“法王但講不妨。”
丁漁正色道:“裘幫主可知鐵木真一統草原大漠之後,不滿金國之前壓製,奮起反擊,金**隊潰敗如山,如今金國土地半數易主,不久前連中都也被蒙古占據,隻怕數年之間,舉國覆滅在所難免。”
裘千仞眉毛一聳,不動聲色地道:“老朽久居湘地,對他國之事或有耳聞,卻不甚關心,難道法王所謂對我幫有掛礙的便是此事?”
丁漁緩緩搖頭道:“裘幫主何必瞞我,當日在太湖歸雲莊上,令兄所為已經十分清楚,貴幫如今正在為金國奔走。”
裘千仞麵色一寒,沒有答話,但丁漁可以感覺到他的氣息有了變化,接下來若是一個應對不好,說不得就要動手。丁漁微微笑道:“當年貴幫幫主上官劍南一心報國,卻為昏君奸臣所害,江湖豪傑無不扼腕。裘幫主為報師仇,不惜投身敵國,旁人或許有所誤解,但我明教中人曆經了上代幫主鍾相之殤,對此卻隻有惋惜。”
裘千仞想起數十年前鍾相造反之事,與之相比,自己如今所為也是為了覆滅宋朝,隻不過手段有所不同,也勉強稱得上是誌同道合,這才冷哼一聲,平複下體內的氣勁。
丁漁接著道:“隻是如今金國危在旦夕,那金主宣宗非但不全力對抗蒙古鐵蹄,反而倒行逆施,四下樹敵,西征西夏,南侵大宋,空耗國力,眼見是自作孽不可活,傾國之禍就在眼前。然而以其之瘋狂,必定會在滅亡之前將手上所用力量都揮霍一空方才罷休。鐵掌幫近來與丐幫摩擦不斷,想必是出於金國授意吧?”這些信息都是丁漁從長沙分壇處打聽到,結合後世對小說劇情和曆史走向的記憶,很容易就得出準確的推論。
裘千仞默然不語,卻沒有反駁。丁漁繼續說:“以國力而論,若蒙古未曾崛起,金國也許稍強於大宋;但如今金國近半淪陷,已不如大宋遠矣,哪怕傾盡全力,也難以動搖大宋根本。鐵掌幫配合金國在宋境內作亂,或能攪亂一時,但絕不長久。等到金國被蒙古所滅,大宋必能騰出手來清剿內部,屆時恐怕鐵掌幫難逃明教的覆轍!”
裘千仞終於開口了,他咬牙道:“按你這等說,難道我的師仇終究是無法報得了?”
“不然!”丁漁道:“令先師雖然為奸臣所害,但正如嶽武穆冤案,下手的雖是秦檜,背後卻是高宗授意與金國逼迫,以此而論,宋金俱是元凶。金國即將滅亡,自不必說;但大宋還有數十年喘息,裘幫主武功絕倫,何不及早從金國漩渦中抽身,專注於追查當年下令屠殺鐵掌幫的官員同黨或後人,然後手刃仇敵,豈不快哉?”
裘千仞恨恨地道:“當年之事我早已查清楚,主事的就是奸相湯思進,可恨他數十年前已然病死,我習武有成之後,本欲上門尋仇,殺他滿門老幼良賤,叵耐這老賊雖死,但他深知自己生平樹敵太多,因而臨死前吩咐後人花重金聘請了各路高手護衛府上,除了當時衡山派的幾位長老之外,連大理段氏也因為朝堂上曾受其恩惠,是以派了精通一陽指的高手在其府上常駐。我雙拳難敵四手,中了一劍一指,最終死戰逃脫,後來潛修數年,等到鐵掌功大成,立時便滅了衡山派上下,隻可惜大理段氏勢力太大,我也隻能給他們找些小麻煩罷了。”
原來如此!鐵掌殲衡山與掌擊瑛姑幼兒兩樁事情的源頭還是師仇!
</br>
當天下午,丁漁便收拾行裝出發,從長沙經益陽到達常德;歇息一日,第二天乘船沿沅江順流而下,不數日便過了瀘溪來到鐵掌峰主峰下。他將馬匹留在山腳,步行沿著山路蜿蜒上行。沒多久來到一座鬆林外,兩名手執兵刃的黑衣人從林中閃身出來,喝問道:“來者何人?”
丁漁單手合十道:“貧僧丁漁,勞煩兩位通傳貴幫裘幫主,就說聖火故人前來拜會。”
兩名黑衣人見丁漁身量廣大,器宇不凡,不敢怠慢,一人道:“請大師在此稍後,我等這便通傳。”另一人轉身沿著山道小跑,不一會兒便隱沒林中。
約莫過了一炷香功夫,一名身著葛衣的高大老者領著五名黑衣手下從山路下來,走到丁漁前方三丈左右停下腳步,沉聲問道:“這位禪師,來尋老朽不知有何指教?”
丁漁注視半晌,輕笑道:“裘千丈老前輩,不過數月不見,就不認得貧僧了?”
那老者麵色一沉,轉眼化作滿麵笑容,笑罵道:“你這小和尚真有本事,就連本幫幫眾都時常分不清我們兄弟倆,你卻為何一猜就中?”
丁漁笑而不答,雖然裘千丈和裘千仞是同胞兄弟,麵容一般無二,但武功卻是天差地別,到了裘千仞這個層次,呼吸、腳步都與常人不同,丁漁自己也正在逐漸步入超一流水準,自然是洞若觀火。不過他總不能對裘千丈說,你武功太低,我一眼就識破啦!因此也隻能故作神秘的笑笑。
裘千丈見此,也不再追問。他的性子和老頑童有些相似,大大咧咧不論尊卑,最喜和小輩打交道,是以很是稔熟地走上來拍拍丁漁肩膀,笑道:“老夫知曉了,當日在太湖幫了你一把,你今日定是專程上門感謝的是不?無需如此,老夫平生最愛提攜晚輩,像你這樣的少年英傑……”他搭著丁漁的肩膀,一邊對他擠眉弄眼,一邊吹噓當日他在歸雲莊中如何威風八麵,氣蓋群豪。丁漁聽了心中好笑,但也不會在鐵掌幫眾麵前揭穿他,總之不停地點頭,偶爾嗯兩聲附和,任由他胡吹大氣。
不過一時三刻,幾人行到山腰一座大屋中,廳中上首處端坐著一名老者,衣著外貌與裘千丈一模一樣,氣度卻凜然不同,正是如假包換的鐵掌幫幫主裘千仞。兩旁坐著十數名神色精幹,眉宇含煞的男女,一看便知是腥風血雨中走過的人物,想來是鐵掌幫的高層長老。
丁漁大步上前,合十行禮道:“明教大龍象法王丁漁,奉方教主與逍遙二老之命,特來拜會鐵掌幫幫主裘老前輩!”
裘千仞站起身來,虛扶一把,微笑道:“法王不必多禮。我幫自上官先師以降,素來與貴教交好,老朽兄弟二人與逍遙二老,更是數十年的交情。法王此來,切莫拘禮,隻如在昆侖山中一般便好!”說完一麵令人奉上香茶,一麵將各位鐵掌幫長老介紹給丁漁認識。兩人敘些閑話,問候一番兩邊故友,很快便到了晚飯時分。裘千仞令人大排筵席,招待丁漁。丁漁知道裘千仞如此禮遇自己,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大的名聲,而是看在與明教舊日情誼份上,心中對此行的目的又多了幾分信心。
晚宴之後,裘千仞讓童子將丁漁領到客房,另外又讓人將山腳的馬匹牽到鐵掌幫的馬廄中。丁漁安頓下來後,便讓童子通稟裘千仞,說自己有事求見,望能秉燭夜談。很快,童子便稟告回來,說:“幫主在練功房相候。”然後領著丁漁來到一間分離的石屋中。
丁漁甫一進屋,便覺一陣熱浪襲來,原來屋中燃著一大爐火炭,上麵架著一口大鍋,鍋中是熱氣騰騰的鐵砂,裘千仞正用一雙肉掌,不停地翻動鍋中灼熱的鐵砂,他猶嫌熱度不夠,時不時吩咐兩名童子加炭和拉風箱,使得火力更猛。裘千仞雙掌在鍋中熬練一會兒,便倏地提起,猛然擊打在一個懸掛半空的沙袋上。那沙袋又輕又小,看樣子不過數斤重,而裘千仞一掌快似一掌地擊打在上麵,竟然紋絲不動,偏偏聲音極為響亮。
丁漁靜靜地看了一會兒,漸漸看明了其中道理,裘千仞的每一掌看似擊打在沙袋的一個地方,實際上掌力散布在沙袋周遭,同時向內擠壓,因此掌力雖宏,沙袋卻殊不稍動。這與丁漁的金剛杵拳勁恰好相反,裘千仞的掌力由外向內坍塌,而丁漁的拳勁卻是自內向外爆發。他心中一動,隱隱覺得這種運勁方式和自己的拳勁似乎能夠互補,因此裘千仞的動作雖然單調,他卻看得津津有味,不僅如此,手上還不自覺地模擬裘千仞的鐵掌勁力。
裘千仞背對著丁漁練功,瞥見燈下人影晃動,他略略扭頭一看,卻見丁漁手上或拳或掌,儼然與自己的鐵掌功相合。他大吃一驚,這套熬練鐵掌的功法,並非師門所傳,而是他將鐵掌功練到頂端之後,自行摸索出來的,就算是一流高手在旁觀看,也無法看出其中的門道。他讓童子將丁漁領到練功房,本是因為丁漁年紀太輕,卻擔了明教法王之職,他心中好奇,想考察一下丁漁的眼光與耐性,卻萬萬沒想到,丁漁隻是在旁邊看了一陣子,居然就將鐵掌功的發勁方式揣摩了三五分。
他當即收功起身,讓童子熄了火爐,自己用藥水洗淨雙手,一麵對丁漁道:“法王莫怪老朽無禮,老朽日間忙於幫中雜事,隻好晚間抽空練一會兒功夫,免得身手衰退。”
丁漁忙道:“裘幫主何出此言,幫主能讓小僧旁觀練功,可見對小僧信任有加。小僧獲益匪淺,多謝還來不及,怎敢怪罪!”
裘千仞目視丁漁,搖頭讚歎道:“法王身型橫練,呼吸綿長,顯是內外功都已臻至上乘,更難得的是年紀輕輕,不驕不躁,舉止穩重,實是當世之才!梁鍾兩位老友(逍遙二老)真是眼光獨到,能將法王這樣的人才收入教中。若我鐵掌幫中有法王這樣人才,何愁不興?”
丁漁連道不敢:“不敢當裘幫主謬讚。裘幫主當年一雙鐵掌挑翻衡山派上下數百名高手,小僧雖未親見,但聽逍遙二老時時提起,感佩萬分。近二十年來更是將鐵掌幫經營的好生興旺,我教即便遠在昆侖山中,也能聞聽鐵掌幫威名,隻是小僧近日聽了一些消息,或許對貴幫有些掛礙,不知當不當講。”
裘千仞招呼丁漁來到外間桌椅處坐下,口中道:“法王但講不妨。”
丁漁正色道:“裘幫主可知鐵木真一統草原大漠之後,不滿金國之前壓製,奮起反擊,金**隊潰敗如山,如今金國土地半數易主,不久前連中都也被蒙古占據,隻怕數年之間,舉國覆滅在所難免。”
裘千仞眉毛一聳,不動聲色地道:“老朽久居湘地,對他國之事或有耳聞,卻不甚關心,難道法王所謂對我幫有掛礙的便是此事?”
丁漁緩緩搖頭道:“裘幫主何必瞞我,當日在太湖歸雲莊上,令兄所為已經十分清楚,貴幫如今正在為金國奔走。”
裘千仞麵色一寒,沒有答話,但丁漁可以感覺到他的氣息有了變化,接下來若是一個應對不好,說不得就要動手。丁漁微微笑道:“當年貴幫幫主上官劍南一心報國,卻為昏君奸臣所害,江湖豪傑無不扼腕。裘幫主為報師仇,不惜投身敵國,旁人或許有所誤解,但我明教中人曆經了上代幫主鍾相之殤,對此卻隻有惋惜。”
裘千仞想起數十年前鍾相造反之事,與之相比,自己如今所為也是為了覆滅宋朝,隻不過手段有所不同,也勉強稱得上是誌同道合,這才冷哼一聲,平複下體內的氣勁。
丁漁接著道:“隻是如今金國危在旦夕,那金主宣宗非但不全力對抗蒙古鐵蹄,反而倒行逆施,四下樹敵,西征西夏,南侵大宋,空耗國力,眼見是自作孽不可活,傾國之禍就在眼前。然而以其之瘋狂,必定會在滅亡之前將手上所用力量都揮霍一空方才罷休。鐵掌幫近來與丐幫摩擦不斷,想必是出於金國授意吧?”這些信息都是丁漁從長沙分壇處打聽到,結合後世對小說劇情和曆史走向的記憶,很容易就得出準確的推論。
裘千仞默然不語,卻沒有反駁。丁漁繼續說:“以國力而論,若蒙古未曾崛起,金國也許稍強於大宋;但如今金國近半淪陷,已不如大宋遠矣,哪怕傾盡全力,也難以動搖大宋根本。鐵掌幫配合金國在宋境內作亂,或能攪亂一時,但絕不長久。等到金國被蒙古所滅,大宋必能騰出手來清剿內部,屆時恐怕鐵掌幫難逃明教的覆轍!”
裘千仞終於開口了,他咬牙道:“按你這等說,難道我的師仇終究是無法報得了?”
“不然!”丁漁道:“令先師雖然為奸臣所害,但正如嶽武穆冤案,下手的雖是秦檜,背後卻是高宗授意與金國逼迫,以此而論,宋金俱是元凶。金國即將滅亡,自不必說;但大宋還有數十年喘息,裘幫主武功絕倫,何不及早從金國漩渦中抽身,專注於追查當年下令屠殺鐵掌幫的官員同黨或後人,然後手刃仇敵,豈不快哉?”
裘千仞恨恨地道:“當年之事我早已查清楚,主事的就是奸相湯思進,可恨他數十年前已然病死,我習武有成之後,本欲上門尋仇,殺他滿門老幼良賤,叵耐這老賊雖死,但他深知自己生平樹敵太多,因而臨死前吩咐後人花重金聘請了各路高手護衛府上,除了當時衡山派的幾位長老之外,連大理段氏也因為朝堂上曾受其恩惠,是以派了精通一陽指的高手在其府上常駐。我雙拳難敵四手,中了一劍一指,最終死戰逃脫,後來潛修數年,等到鐵掌功大成,立時便滅了衡山派上下,隻可惜大理段氏勢力太大,我也隻能給他們找些小麻煩罷了。”
原來如此!鐵掌殲衡山與掌擊瑛姑幼兒兩樁事情的源頭還是師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