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這血腥突兀的一幕,鄭王“啊”地驚呼出聲,雙手緊緊攥住了周太後的手臂。周太後雖然麵色慘白,但仍挺身擋在鄭王身前,顫聲喝道:“黃少溫,你敢犯上作亂!”
黃少溫將高隆的屍身翻側少許,讓傷口的朝向和自己錯開,這才緩緩拔出匕首,沒讓自己身上沾上一絲血液。然後他隨手用高隆的衣角將匕首擦幹,一抖手已不知藏到了何處。於是整個人又重新變回那低眉順眼的老太監。
黃少溫跨過高隆的屍體,向著周太後和鄭王雙膝一曲,五體投地,口中恭順地道:“老奴不敢。讓王上、太後受驚,老奴罪該萬死!然則今晚實是王上、太後脫離樊籠的最好機會,老奴不忍見王上和太後終老於鬥室,不得已行此險舉,還望王上、太後恕罪!”
“脫困?”周太後驚疑不定地問道:“你是說,外間那些人?”
“正是!外間之人乃是心向周朝的忠臣,此行轉為來救王上和太後脫困,老奴早已與之暗中約好,隻要他們能將外間守衛肅清,老奴就裏應外合,定能救出王上和太後!”
黃少溫本以為周太後會喜出望外,不料她麵色數變之後,不但沒有驚喜,反而冷笑道:“周朝忠臣?哈!大周朝早在十五年前就亡了,哪裏還有什麽忠臣!不過是些野心勃勃之輩,想要將我的王兒吊高了做杆旗幟罷了。趙匡胤雖將我母子囚禁此處,但終究留了我們兩條性命,若是出了此門,隻怕他日我和王兒欲求全屍亦不可得!
黃少溫,你直說吧,外間那些人開出了什麽價錢,讓你出賣我母子二人?”
黃少溫汗透衣襟,連連叩首道:“太後息怒!老奴絕不敢行那欺心之事,外間其中一人名為慕容龍城,昔日本是世宗皇帝麾下將領,對世宗皇帝忠心耿耿;更有一人,是昔日的大理帝王段英思,他父親段平思與世宗皇帝本是結義兄弟,因此他與鄭王亦份屬兄弟。
當年趙匡胤篡周之時,他本欲起兵討逆,卻被本國逆臣篡位,其後也被囚禁多年,與鄭王正是同病相憐。前不久他被慕容龍城自大理天龍寺救出,兩人便一同籌謀,要救鄭王脫困。
他們應承過,一旦救出太後和鄭王,立刻便帶鄭王和太後返回大理。等到慕容龍城助段英思重登帝位之後,段英思便以王公之位封鄭王,屆時王上母子再不是趙宋的階下之囚,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地之主,王上也能生兒育女,建府傳宗。”
當周太後聽到最後一句話時,麵上終於動容。
鄭王並不姓鄭,也不姓趙,他姓柴,名宗訓,正是周世宗柴榮的第四子,也是後周的末代皇帝。而周太後,自然就是柴忠訓的生母,符太後。
柴忠訓三歲那年,後周被趙匡胤所篡(注:此處與為了小說情節,改小了柴忠訓的年齡)。當時趙匡胤為了安撫一眾後周臣子,並沒有對舊主斬草除根,反而封柴忠訓為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母子二人被遷往房州鄭王府居住。
但是柴忠訓畢竟是後周正統,趙匡胤不可能對他完全放心,因此所謂的鄭王府,其實是個戒備森嚴的監獄,而周太後和柴忠訓身邊的兩名貼身太監,則是時刻監視他們的暗衛。
這還不算,隨著柴忠訓年紀漸長,開始對男女一事無師自通,而鄭王府中伺候鄭王的侍女們,每月都會有專人診脈,每逢發現有人珠胎暗結,那名懷孕的侍女很快就會從鄭王府中消失,下落不知。因此當周太後聽到“生兒育女,建府傳宗”這八個字時,才會怦然心動。而這一分心動,也讓她認真思考起黃少溫的話。
世宗皇帝和段平思結拜和盟約,周太後都知道得十分清楚,甚至連後來段英思試圖起兵討伐趙匡胤之事,她也略有耳聞。但她不相信段英思會單純的因為父輩的交情而花費如此巨大的氣力來營救他們母子,遑論封出一名王公。
不過當她聽到黃少溫的回答時,她便釋然了。
黃少溫道:“除了段英思與慕容龍城之外,此事的背後還有不少對大周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隻要鄭王成功脫困,他們不日便趕赴大理,共助段英思奪回皇位,因此段英思才許下王公之位,以作回報。”
原來如此!周太後恍然,這其實更多的是一宗交易,段英思來救援他們母子隻是一個開頭,之後便是以王公之位,換取一幹大周舊臣對他的助力。
想通了這一點,她反而放下心來,前半生飽經天家爭鬥的她,已習慣於天家無情這四個字,她絕不相信,這世上有任何一個帝王,會為了情誼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去輕身犯險。
至於說段英思成功奪位之後,會不會如趙匡胤一樣,對他們母子明麵上恩榮以示,實則提防囚禁,她倒不擔心這一點。
趙匡胤不放心他們母子,是因為他們是趙宋前身——後周的正統,因此他們的身份本身對趙匡胤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可是在大理,段家才是皇家正統,柴忠訓在大理沒有半點號召力,根本不會對段英思造成任何威脅,因此段英思沒有理由去擔心他們母子。大不了他就是在回報中摻水,比如說封一個虛銜的王公,給一片貧瘠的封地,但好歹不再是階下之囚,更重要的是,懷了柴忠訓骨血的女人,不再會無緣無故地“被消失”。
“好!我答應了!”
周太後還未答話,原本縮在她身後的柴忠訓便已搶著說道,看來他也早已被這座名為鄭王府的石頭監獄給關怕了,一聽到能夠出去做個真正的王爺,哪裏還有不答應的道理。
周太後歎了口氣,也點了點頭。
“好!”黃少溫滿麵喜色地道:“請王上和太後稍待,老奴先去將屋中的下人肅清。”
周太後聽他一說,忍不住開口叫住:“且慢!這裏的下人總算服侍我母子一場,饒他們性命去吧。”
黃少溫躬身道:“太後宅心仁厚,老奴怎敢不從。”他從懷中掏出一小塊暗紅色的香,道:“老奴用此香將府中的下人迷暈,然後再回來接應。”
說著,他兩步躍上了樓梯頂,打開機括後,輕輕巧巧地便將鋼板托起,哪裏還有之前傷重無力的樣子。(未完待續。)
黃少溫將高隆的屍身翻側少許,讓傷口的朝向和自己錯開,這才緩緩拔出匕首,沒讓自己身上沾上一絲血液。然後他隨手用高隆的衣角將匕首擦幹,一抖手已不知藏到了何處。於是整個人又重新變回那低眉順眼的老太監。
黃少溫跨過高隆的屍體,向著周太後和鄭王雙膝一曲,五體投地,口中恭順地道:“老奴不敢。讓王上、太後受驚,老奴罪該萬死!然則今晚實是王上、太後脫離樊籠的最好機會,老奴不忍見王上和太後終老於鬥室,不得已行此險舉,還望王上、太後恕罪!”
“脫困?”周太後驚疑不定地問道:“你是說,外間那些人?”
“正是!外間之人乃是心向周朝的忠臣,此行轉為來救王上和太後脫困,老奴早已與之暗中約好,隻要他們能將外間守衛肅清,老奴就裏應外合,定能救出王上和太後!”
黃少溫本以為周太後會喜出望外,不料她麵色數變之後,不但沒有驚喜,反而冷笑道:“周朝忠臣?哈!大周朝早在十五年前就亡了,哪裏還有什麽忠臣!不過是些野心勃勃之輩,想要將我的王兒吊高了做杆旗幟罷了。趙匡胤雖將我母子囚禁此處,但終究留了我們兩條性命,若是出了此門,隻怕他日我和王兒欲求全屍亦不可得!
黃少溫,你直說吧,外間那些人開出了什麽價錢,讓你出賣我母子二人?”
黃少溫汗透衣襟,連連叩首道:“太後息怒!老奴絕不敢行那欺心之事,外間其中一人名為慕容龍城,昔日本是世宗皇帝麾下將領,對世宗皇帝忠心耿耿;更有一人,是昔日的大理帝王段英思,他父親段平思與世宗皇帝本是結義兄弟,因此他與鄭王亦份屬兄弟。
當年趙匡胤篡周之時,他本欲起兵討逆,卻被本國逆臣篡位,其後也被囚禁多年,與鄭王正是同病相憐。前不久他被慕容龍城自大理天龍寺救出,兩人便一同籌謀,要救鄭王脫困。
他們應承過,一旦救出太後和鄭王,立刻便帶鄭王和太後返回大理。等到慕容龍城助段英思重登帝位之後,段英思便以王公之位封鄭王,屆時王上母子再不是趙宋的階下之囚,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地之主,王上也能生兒育女,建府傳宗。”
當周太後聽到最後一句話時,麵上終於動容。
鄭王並不姓鄭,也不姓趙,他姓柴,名宗訓,正是周世宗柴榮的第四子,也是後周的末代皇帝。而周太後,自然就是柴忠訓的生母,符太後。
柴忠訓三歲那年,後周被趙匡胤所篡(注:此處與為了小說情節,改小了柴忠訓的年齡)。當時趙匡胤為了安撫一眾後周臣子,並沒有對舊主斬草除根,反而封柴忠訓為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母子二人被遷往房州鄭王府居住。
但是柴忠訓畢竟是後周正統,趙匡胤不可能對他完全放心,因此所謂的鄭王府,其實是個戒備森嚴的監獄,而周太後和柴忠訓身邊的兩名貼身太監,則是時刻監視他們的暗衛。
這還不算,隨著柴忠訓年紀漸長,開始對男女一事無師自通,而鄭王府中伺候鄭王的侍女們,每月都會有專人診脈,每逢發現有人珠胎暗結,那名懷孕的侍女很快就會從鄭王府中消失,下落不知。因此當周太後聽到“生兒育女,建府傳宗”這八個字時,才會怦然心動。而這一分心動,也讓她認真思考起黃少溫的話。
世宗皇帝和段平思結拜和盟約,周太後都知道得十分清楚,甚至連後來段英思試圖起兵討伐趙匡胤之事,她也略有耳聞。但她不相信段英思會單純的因為父輩的交情而花費如此巨大的氣力來營救他們母子,遑論封出一名王公。
不過當她聽到黃少溫的回答時,她便釋然了。
黃少溫道:“除了段英思與慕容龍城之外,此事的背後還有不少對大周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隻要鄭王成功脫困,他們不日便趕赴大理,共助段英思奪回皇位,因此段英思才許下王公之位,以作回報。”
原來如此!周太後恍然,這其實更多的是一宗交易,段英思來救援他們母子隻是一個開頭,之後便是以王公之位,換取一幹大周舊臣對他的助力。
想通了這一點,她反而放下心來,前半生飽經天家爭鬥的她,已習慣於天家無情這四個字,她絕不相信,這世上有任何一個帝王,會為了情誼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去輕身犯險。
至於說段英思成功奪位之後,會不會如趙匡胤一樣,對他們母子明麵上恩榮以示,實則提防囚禁,她倒不擔心這一點。
趙匡胤不放心他們母子,是因為他們是趙宋前身——後周的正統,因此他們的身份本身對趙匡胤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可是在大理,段家才是皇家正統,柴忠訓在大理沒有半點號召力,根本不會對段英思造成任何威脅,因此段英思沒有理由去擔心他們母子。大不了他就是在回報中摻水,比如說封一個虛銜的王公,給一片貧瘠的封地,但好歹不再是階下之囚,更重要的是,懷了柴忠訓骨血的女人,不再會無緣無故地“被消失”。
“好!我答應了!”
周太後還未答話,原本縮在她身後的柴忠訓便已搶著說道,看來他也早已被這座名為鄭王府的石頭監獄給關怕了,一聽到能夠出去做個真正的王爺,哪裏還有不答應的道理。
周太後歎了口氣,也點了點頭。
“好!”黃少溫滿麵喜色地道:“請王上和太後稍待,老奴先去將屋中的下人肅清。”
周太後聽他一說,忍不住開口叫住:“且慢!這裏的下人總算服侍我母子一場,饒他們性命去吧。”
黃少溫躬身道:“太後宅心仁厚,老奴怎敢不從。”他從懷中掏出一小塊暗紅色的香,道:“老奴用此香將府中的下人迷暈,然後再回來接應。”
說著,他兩步躍上了樓梯頂,打開機括後,輕輕巧巧地便將鋼板托起,哪裏還有之前傷重無力的樣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