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思的心亂了。他問出如此可笑的問題,與其說是在尋求答案,不如說是想要丁漁給他一個能令他安心的解釋。
這樣的解釋,對丁漁來說一點不難。他可以說自從他失足掉落沙江之後,幾乎被淹死,但在生死間克服了對水的恐懼,之後更進一步學會了遊泳。這個解釋雖然算不上完美,但至少說得過去。而段英思想要的,其實也就是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罷了。
然而這番解釋在丁漁腦中轉了一圈,便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他突然想到,之前他之所以要留在段英思身邊,不過是要破壞慕容龍城的陰謀,抱住段英思的性命,以完成奪舍的因果。如今慕容龍城重傷退卻,吞沒大理的陰謀煙消雲散,又和段英思反目,自己的目的已然完全達到,也是時候離開了。
丁漁直視段英思雙目,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抱歉,師父,我不是你的兒子。你的兒子段素可,早已被慕容龍城的第四家將包長風所殺。我隻是一個替身,他們當初的目的是……”
他將慕容龍城的陰謀完完整整地告訴了段英思,最後說道:“我本姓丁,單名漁,在我左腳拇指與食指指縫中,刺有一個淡青色的‘間’字,正是慕容龍城等人用來區分我和段素可的標記。師父於我有傳藝之恩,我不願騙你。你若要殺我,我亦無話可說。”
段英思麵如死灰,指尖的劍氣幾番吞吐,但看著那張和自己兒子一模一樣的臉龐,卻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手;他低頭看向丁漁的左腳,似乎想要驗證丁漁所說,但手顫抖著伸到一半,突然一口逆血噴出,那手最終還是無力地垂了下來。
丁漁眼見段英思的頭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由黑轉灰,複變作純白,然後他失魂落魄地轉身,蹣跚步入林中,不見了身影。
經此一役,段英思萬念俱灰,再無心爭奪帝位,主動回到大理天龍寺出家,潛心修習佛法,終成一代高僧。除了六脈神劍,更悟出了枯榮禪功,為天龍寺留下兩門絕學傳承,此為後話不提。
丁漁見段英思落寞離去,心中亦覺唏噓。但在段英思轉身的同時,他渾身上下忽然有種莫名的輕鬆感。他當即意識到,來自於段素可肉身的最後一絲執念,終於消散了!這番奪舍的因果,也終於了結了!
終獲自由的欣喜衝淡了僅有的一絲傷感,丁漁開始興致勃勃地計劃,接下來要一麵遊曆天下,搜尋天地靈物,一麵修煉武藝,及早成就絕頂,挑戰天下高手……
他正想的高興,一個嘶啞的聲音忽然在身後響起“原來還有一條漏網之魚。”
丁漁心中一驚,轉頭看去,卻見先前和慕容啟纏鬥的黑大漢,不知何時已走到了身後不遠處,黝黑的麵龐有些發灰,嘴角還掛著一抹血跡。
正當丁漁暗中打量黑大漢時,又一個聲音自前方傳來,“高將軍受傷了?”
丁漁一扭頭,之前明明空無一人的前方,此時卻站了一名風度翩翩的道人,正是前不久才見過的逍遙子!他和黑大漢一前一後,將丁漁夾在中間。丁漁暗自苦笑,別說自己現在穴道被點,就算狀態完好,也拚不過這兩人中的任意一個,索性默不作聲,自顧自地衝穴。
逍遙子和黑大漢同樣對丁漁視若不見,黑大漢道:“適才正與那小慕容交手,突然那老慕容衝出來打了我一掌,不過他看似身負重傷,將我打退後便和小慕容一並跑了,我受傷不算太重。對了,這小子怎麽辦,是殺還是放?”
逍遙子看了一眼旁若無人的丁漁,笑笑道:“這小和尚有些意思,且他和慕容龍城的事情有些關聯,我先帶在身邊問清楚再說。高將軍,周太後我已安置好,現在名單估計已到手,此事可算告一段落了。”
高將軍默然點頭,大踏步地離開了。
逍遙子走近丁漁,問道:“你方才說,你的名字叫丁漁?”
丁漁睜開眼,反問道:“剛才我和師父說的話,你都聽到了?那我師父現在……”
逍遙子拍拍丁漁的肩膀道:“放心,大理和大宋並非敵國,你師父亦無禍亂我大宋之舉,我亦無意與之為難,以他的武功,想必不久便能平安回到大理。”
丁漁先是鬆了口氣,接著又愣住了,原來逍遙子在他肩膀上輕描淡寫地一拍,已解開了他被段英思封住的穴道。他還沒想明白逍遙子的用意,就被他下一句話嚇了一跳——“巧的很,我獵莊之中,也有個叫丁漁的小和尚,和你應該不止是同名同姓吧!”
丁漁奇道:“你獵莊中?道長難道同為獵莊中人?”
逍遙子伸手點點自己的腦袋,微笑道:“貧道恬為獵莊之主,獵莊上下三百二十七名獵手,都在我這裏裝著。”
丁漁被這句話的信息量震得呆立半晌,最後隻冒出四個字“難怪!佩服!”他頓了頓,接著道:“不過既然你剛才聽到了,就該知道,我對慕容龍城的計劃所知不多,所有知道的已經說過一次,以你的記憶力,想必用不著我再複述一遍吧?”
“話雖如此,”逍遙子道:“你所言真假,還需要求證,所以暫時委屈你與我一道,待我弄清楚事情經過,自會放你離去。”
就這樣,丁漁被逍遙子押解著返回開封府。
一路上,逍遙子並未以點穴或是鐐銬的方式去限製丁漁,反而他帶在身邊,時不時與他說些江湖軼事,還有獵莊中的古怪案件。丁漁雖然不明白逍遙子此舉的含義,但他深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道理,自然不會自討沒趣地試圖逃跑,也樂得與逍遙子閑聊。除了不得自由之外,這一趟押解,其實更像是公費旅遊。
其實逍遙子之所以要將丁漁帶在身邊,並非因為他和慕容龍城有多少關聯。對他來說,隻要從周太後口中得到了那批心存反誌的後周舊臣名單,拔出了大宋的隱患,其餘的包括逃掉的慕容龍城本人都不被他放在眼裏,更不用說丁漁。
他的目的,其實是起了愛才之心,想將丁漁收為弟子。(未完待續。)
這樣的解釋,對丁漁來說一點不難。他可以說自從他失足掉落沙江之後,幾乎被淹死,但在生死間克服了對水的恐懼,之後更進一步學會了遊泳。這個解釋雖然算不上完美,但至少說得過去。而段英思想要的,其實也就是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罷了。
然而這番解釋在丁漁腦中轉了一圈,便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他突然想到,之前他之所以要留在段英思身邊,不過是要破壞慕容龍城的陰謀,抱住段英思的性命,以完成奪舍的因果。如今慕容龍城重傷退卻,吞沒大理的陰謀煙消雲散,又和段英思反目,自己的目的已然完全達到,也是時候離開了。
丁漁直視段英思雙目,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抱歉,師父,我不是你的兒子。你的兒子段素可,早已被慕容龍城的第四家將包長風所殺。我隻是一個替身,他們當初的目的是……”
他將慕容龍城的陰謀完完整整地告訴了段英思,最後說道:“我本姓丁,單名漁,在我左腳拇指與食指指縫中,刺有一個淡青色的‘間’字,正是慕容龍城等人用來區分我和段素可的標記。師父於我有傳藝之恩,我不願騙你。你若要殺我,我亦無話可說。”
段英思麵如死灰,指尖的劍氣幾番吞吐,但看著那張和自己兒子一模一樣的臉龐,卻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手;他低頭看向丁漁的左腳,似乎想要驗證丁漁所說,但手顫抖著伸到一半,突然一口逆血噴出,那手最終還是無力地垂了下來。
丁漁眼見段英思的頭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由黑轉灰,複變作純白,然後他失魂落魄地轉身,蹣跚步入林中,不見了身影。
經此一役,段英思萬念俱灰,再無心爭奪帝位,主動回到大理天龍寺出家,潛心修習佛法,終成一代高僧。除了六脈神劍,更悟出了枯榮禪功,為天龍寺留下兩門絕學傳承,此為後話不提。
丁漁見段英思落寞離去,心中亦覺唏噓。但在段英思轉身的同時,他渾身上下忽然有種莫名的輕鬆感。他當即意識到,來自於段素可肉身的最後一絲執念,終於消散了!這番奪舍的因果,也終於了結了!
終獲自由的欣喜衝淡了僅有的一絲傷感,丁漁開始興致勃勃地計劃,接下來要一麵遊曆天下,搜尋天地靈物,一麵修煉武藝,及早成就絕頂,挑戰天下高手……
他正想的高興,一個嘶啞的聲音忽然在身後響起“原來還有一條漏網之魚。”
丁漁心中一驚,轉頭看去,卻見先前和慕容啟纏鬥的黑大漢,不知何時已走到了身後不遠處,黝黑的麵龐有些發灰,嘴角還掛著一抹血跡。
正當丁漁暗中打量黑大漢時,又一個聲音自前方傳來,“高將軍受傷了?”
丁漁一扭頭,之前明明空無一人的前方,此時卻站了一名風度翩翩的道人,正是前不久才見過的逍遙子!他和黑大漢一前一後,將丁漁夾在中間。丁漁暗自苦笑,別說自己現在穴道被點,就算狀態完好,也拚不過這兩人中的任意一個,索性默不作聲,自顧自地衝穴。
逍遙子和黑大漢同樣對丁漁視若不見,黑大漢道:“適才正與那小慕容交手,突然那老慕容衝出來打了我一掌,不過他看似身負重傷,將我打退後便和小慕容一並跑了,我受傷不算太重。對了,這小子怎麽辦,是殺還是放?”
逍遙子看了一眼旁若無人的丁漁,笑笑道:“這小和尚有些意思,且他和慕容龍城的事情有些關聯,我先帶在身邊問清楚再說。高將軍,周太後我已安置好,現在名單估計已到手,此事可算告一段落了。”
高將軍默然點頭,大踏步地離開了。
逍遙子走近丁漁,問道:“你方才說,你的名字叫丁漁?”
丁漁睜開眼,反問道:“剛才我和師父說的話,你都聽到了?那我師父現在……”
逍遙子拍拍丁漁的肩膀道:“放心,大理和大宋並非敵國,你師父亦無禍亂我大宋之舉,我亦無意與之為難,以他的武功,想必不久便能平安回到大理。”
丁漁先是鬆了口氣,接著又愣住了,原來逍遙子在他肩膀上輕描淡寫地一拍,已解開了他被段英思封住的穴道。他還沒想明白逍遙子的用意,就被他下一句話嚇了一跳——“巧的很,我獵莊之中,也有個叫丁漁的小和尚,和你應該不止是同名同姓吧!”
丁漁奇道:“你獵莊中?道長難道同為獵莊中人?”
逍遙子伸手點點自己的腦袋,微笑道:“貧道恬為獵莊之主,獵莊上下三百二十七名獵手,都在我這裏裝著。”
丁漁被這句話的信息量震得呆立半晌,最後隻冒出四個字“難怪!佩服!”他頓了頓,接著道:“不過既然你剛才聽到了,就該知道,我對慕容龍城的計劃所知不多,所有知道的已經說過一次,以你的記憶力,想必用不著我再複述一遍吧?”
“話雖如此,”逍遙子道:“你所言真假,還需要求證,所以暫時委屈你與我一道,待我弄清楚事情經過,自會放你離去。”
就這樣,丁漁被逍遙子押解著返回開封府。
一路上,逍遙子並未以點穴或是鐐銬的方式去限製丁漁,反而他帶在身邊,時不時與他說些江湖軼事,還有獵莊中的古怪案件。丁漁雖然不明白逍遙子此舉的含義,但他深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道理,自然不會自討沒趣地試圖逃跑,也樂得與逍遙子閑聊。除了不得自由之外,這一趟押解,其實更像是公費旅遊。
其實逍遙子之所以要將丁漁帶在身邊,並非因為他和慕容龍城有多少關聯。對他來說,隻要從周太後口中得到了那批心存反誌的後周舊臣名單,拔出了大宋的隱患,其餘的包括逃掉的慕容龍城本人都不被他放在眼裏,更不用說丁漁。
他的目的,其實是起了愛才之心,想將丁漁收為弟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