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觀中有為數不少的藏書,部分是逍遙子收集來的門派武功,部分藏書是醫星相卜等雜學典籍。除了逍遙派本身的武功之外,其餘的書丁漁都能隨意瀏覽。
丁漁初時興致勃勃地去翻看那些武功秘籍,但失望地發現,裏麵多半是些中門派的秘籍,並沒有少林七十二絕技這個級別,看來琅嬛玉洞裏的秘籍,應該是後來無崖子和李秋水自己搜集得來。
不過這些秘籍能被逍遙子收錄,也都有其過人之處,比如一門無聲刀法,便是由獨特的運勁方式,使得刀出無聲,缺是力量不強,刀速偏慢,但用於偷襲或是夜戰還是相當便給。
雖然丁漁如今不缺秘籍,看了那些門派武功也不會去練,但能用來增廣自己的思路,偶爾看到高明的招數還會在腦海裏模擬對戰,這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另外逍遙子曾經發話,讓他有什麽需要就吩咐童子,丁漁自然不會和逍遙子這個大土豪客氣,幾百年的人參、靈芝、茯苓、何首烏之類的藥物使勁地買,然後化作一劑劑大補元氣的湯藥,再轉化為飛速增長的內力修為。
習武之餘,丁漁每日還翻看些醫藥與風水方麵的書籍。前者是為了溫故知新,後者則是為了方便日後尋找地脈和天地靈物。隻是風水之學太過艱澀,無人指導的話,丁漁隻能看懂三四成,還不知道理解得是否正確,不過反正他能感應靈氣,這方麵他也不太在意就是了。
在這段時日裏,丁漁總算見識到逍遙子在宋室的地位。他每天出入禁宮猶如自家宅院,總算他晚上沒有夜宿皇宮,總會在閉城門之前回觀,不然這樣一個老帥哥總在宮內晃蕩,丁漁都要替老趙家的帽子擔心。
偶爾逍遙子不入宮時,便會有兩兄弟來逍遙觀中找他,這兩兄弟衣衫華貴,人長得又黑又胖,雖然兩人看著都挺隨和,不過較的那人總感覺有些陰鷙。那位兄長倒是和藹得緊,每次看見逍遙子的弟子和丁漁,都會操著一口燕南趙北的口音笑嗬嗬道:“子兒,閨妮兒,丫頭,吃咧唄!”
10¢10¢10¢10¢, 後來丁漁才知道,這個笑容和藹的大黑胖子,居然就是當今趙宋官家,趙匡胤!而那些的黑胖子,自然就是日後的太宗皇帝趙光義。
這一日,趙家兩位兄弟又來觀中找逍遙子,但這一回,氣氛卻不如往日和諧,三人進了大殿不久,裏間便穿出逍遙子的驚呼:“什麽?他死了!”之後三人似乎壓低了聲音在爭執些什麽。沒過多久,趙家兄弟便推門離開,趙匡胤麵上有些尷尬,趙光義則有憤憤之色。
兩人來開之後,逍遙子也從大殿中步出。他的三名弟子早已聽到動靜,聚到殿外問道:“師父何事煩心?可需弟子效勞?”
逍遙子輕輕搖頭,沒有答話,反而神色雜地看了一眼正在中庭練武的丁漁,叫了一聲:“和尚,可否暫歇?貧道有事相告。”他不待丁漁回答,轉身緩緩向後山走去。
逍遙子三名弟子麵麵相覷,想要跟上,卻聽逍遙子傳音道:“你們不必跟來,此時與你們無關,唯有那和尚知道些跟腳。”
丁漁也不明所以,不過仍追了過去。
兩人一前一後,走到後山山巔。逍遙子背轉雙手,遙望開封城,許久開口道:“鄭王死了。”
“鄭王?”丁漁愣了一愣才想起來,“你是鄭王柴忠訓?”
“正是。”
丁漁正想問哪一個鄭王,但立即想起,那個鄭王替身早在當日的河灣之戰中身亡,那麽現在死的,隻能是真正的柴忠訓。但是不應該啊,他記得逍遙子曾經過,周太後之所以願意帶著鄭王替身跟慕容龍城等人一道逃亡,就是為了套取那些心存反義的後周舊臣名單。一旦名單到手,趙匡胤就會讓他們母子團聚。那鄭王怎會突然死了?難道是慕容龍城不忿被周太後出賣,因此刺殺鄭王?
丁漁忍不住問道:“是慕容龍城幹的?”
逍遙子搖頭歎道:“不是慕容龍城,是官家!也許是晉王(趙光義)的主意,但官家不頭,鄭王絕不會死。”
雖然丁漁與柴忠訓素不相識,但之前總算為了營救他而奔波一場,此時聽到他的死訊也不禁詫異:“官家為何殺他?難道名單有假?”
逍遙子的聲音既憤懣又失望:“名單絲毫不假!但官家仍不放心,他後周正統這一稱號的號召力太強,他不敢掉以輕心。這一次是十幾名後周舊臣,下一次不定是幾十人。與其一次次被動應付,不如趁著如今天下平靜,斬除後患——狗屁!”
丁漁頭回聽到一向風度翩翩的逍遙子如此激動,隻聽他繼續怒道:“不錯!成大事者不拘節,謀天下著不惜仁!然如今天下已定,作亂者又除,隻為一莫須有之威脅,連一幼子尚不能容,如此豈是人君之量!”
丁漁仍然無言以對,但逍遙子並不需要任何回應,他似乎純粹隻是想找個知道事情經過的聽眾而已。他停了半晌,再次開口道:“當年那以假替真,請君入甕之策本是貧道的手筆,我以為以一對母子短暫的分離,能換來大宋長久安寧。因此當年我曾親口應承周太後,名單到手之日,便讓他們母子安然團聚。不料最終卻是如此收場,貧道於心有愧啊!”
“當年我武功有成之後,隨吾師遊曆天下,在華山與官家相遇。師父我欲得真逍遙,需經紅塵曆練,讓我跟隨官家,體驗凡塵種種劫數。現在想來,我卻是被紅塵迷了本心。若世間真有大道,貧道已漸行漸遠,也許,是時候回頭了!”
丁漁終於聽明白了,看來逍遙子因為趙匡胤殺了柴忠訓,因此心生去意,他問道:“不知道長欲往何方?”
逍遙子搖頭道:“貧道一時也無主意,無非周遊天下,隨遇而安。和尚可有什麽提議?”
丁漁心道:莫非逍遙子就是在這次遊曆中經過了琅嬛玉洞和天山縹緲峰,所以日後他的弟子選了這兩處立足?
他忽然想到,若是我建議逍遙子走相反的路線,日後還會不會有琅嬛玉洞和天山童姥?此念一起,他忍不住想要嚐試一下,正好他要找尋龍脈的伴生靈物,華夏大地兩條大龍脈,昆侖山脈已經去過,另一條長白山脈卻還沒有涉足,這次有逍遙子這個雜學大師,何不讓他幫自己找找長白山中的龍脈龍穴?
於是丁漁開口道:“我嚐聽聞,遼東長白山有仙人蹤跡,若能找到,不定能從中窺探到前人成道的步伐。”
丁漁初時興致勃勃地去翻看那些武功秘籍,但失望地發現,裏麵多半是些中門派的秘籍,並沒有少林七十二絕技這個級別,看來琅嬛玉洞裏的秘籍,應該是後來無崖子和李秋水自己搜集得來。
不過這些秘籍能被逍遙子收錄,也都有其過人之處,比如一門無聲刀法,便是由獨特的運勁方式,使得刀出無聲,缺是力量不強,刀速偏慢,但用於偷襲或是夜戰還是相當便給。
雖然丁漁如今不缺秘籍,看了那些門派武功也不會去練,但能用來增廣自己的思路,偶爾看到高明的招數還會在腦海裏模擬對戰,這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另外逍遙子曾經發話,讓他有什麽需要就吩咐童子,丁漁自然不會和逍遙子這個大土豪客氣,幾百年的人參、靈芝、茯苓、何首烏之類的藥物使勁地買,然後化作一劑劑大補元氣的湯藥,再轉化為飛速增長的內力修為。
習武之餘,丁漁每日還翻看些醫藥與風水方麵的書籍。前者是為了溫故知新,後者則是為了方便日後尋找地脈和天地靈物。隻是風水之學太過艱澀,無人指導的話,丁漁隻能看懂三四成,還不知道理解得是否正確,不過反正他能感應靈氣,這方麵他也不太在意就是了。
在這段時日裏,丁漁總算見識到逍遙子在宋室的地位。他每天出入禁宮猶如自家宅院,總算他晚上沒有夜宿皇宮,總會在閉城門之前回觀,不然這樣一個老帥哥總在宮內晃蕩,丁漁都要替老趙家的帽子擔心。
偶爾逍遙子不入宮時,便會有兩兄弟來逍遙觀中找他,這兩兄弟衣衫華貴,人長得又黑又胖,雖然兩人看著都挺隨和,不過較的那人總感覺有些陰鷙。那位兄長倒是和藹得緊,每次看見逍遙子的弟子和丁漁,都會操著一口燕南趙北的口音笑嗬嗬道:“子兒,閨妮兒,丫頭,吃咧唄!”
10¢10¢10¢10¢, 後來丁漁才知道,這個笑容和藹的大黑胖子,居然就是當今趙宋官家,趙匡胤!而那些的黑胖子,自然就是日後的太宗皇帝趙光義。
這一日,趙家兩位兄弟又來觀中找逍遙子,但這一回,氣氛卻不如往日和諧,三人進了大殿不久,裏間便穿出逍遙子的驚呼:“什麽?他死了!”之後三人似乎壓低了聲音在爭執些什麽。沒過多久,趙家兄弟便推門離開,趙匡胤麵上有些尷尬,趙光義則有憤憤之色。
兩人來開之後,逍遙子也從大殿中步出。他的三名弟子早已聽到動靜,聚到殿外問道:“師父何事煩心?可需弟子效勞?”
逍遙子輕輕搖頭,沒有答話,反而神色雜地看了一眼正在中庭練武的丁漁,叫了一聲:“和尚,可否暫歇?貧道有事相告。”他不待丁漁回答,轉身緩緩向後山走去。
逍遙子三名弟子麵麵相覷,想要跟上,卻聽逍遙子傳音道:“你們不必跟來,此時與你們無關,唯有那和尚知道些跟腳。”
丁漁也不明所以,不過仍追了過去。
兩人一前一後,走到後山山巔。逍遙子背轉雙手,遙望開封城,許久開口道:“鄭王死了。”
“鄭王?”丁漁愣了一愣才想起來,“你是鄭王柴忠訓?”
“正是。”
丁漁正想問哪一個鄭王,但立即想起,那個鄭王替身早在當日的河灣之戰中身亡,那麽現在死的,隻能是真正的柴忠訓。但是不應該啊,他記得逍遙子曾經過,周太後之所以願意帶著鄭王替身跟慕容龍城等人一道逃亡,就是為了套取那些心存反義的後周舊臣名單。一旦名單到手,趙匡胤就會讓他們母子團聚。那鄭王怎會突然死了?難道是慕容龍城不忿被周太後出賣,因此刺殺鄭王?
丁漁忍不住問道:“是慕容龍城幹的?”
逍遙子搖頭歎道:“不是慕容龍城,是官家!也許是晉王(趙光義)的主意,但官家不頭,鄭王絕不會死。”
雖然丁漁與柴忠訓素不相識,但之前總算為了營救他而奔波一場,此時聽到他的死訊也不禁詫異:“官家為何殺他?難道名單有假?”
逍遙子的聲音既憤懣又失望:“名單絲毫不假!但官家仍不放心,他後周正統這一稱號的號召力太強,他不敢掉以輕心。這一次是十幾名後周舊臣,下一次不定是幾十人。與其一次次被動應付,不如趁著如今天下平靜,斬除後患——狗屁!”
丁漁頭回聽到一向風度翩翩的逍遙子如此激動,隻聽他繼續怒道:“不錯!成大事者不拘節,謀天下著不惜仁!然如今天下已定,作亂者又除,隻為一莫須有之威脅,連一幼子尚不能容,如此豈是人君之量!”
丁漁仍然無言以對,但逍遙子並不需要任何回應,他似乎純粹隻是想找個知道事情經過的聽眾而已。他停了半晌,再次開口道:“當年那以假替真,請君入甕之策本是貧道的手筆,我以為以一對母子短暫的分離,能換來大宋長久安寧。因此當年我曾親口應承周太後,名單到手之日,便讓他們母子安然團聚。不料最終卻是如此收場,貧道於心有愧啊!”
“當年我武功有成之後,隨吾師遊曆天下,在華山與官家相遇。師父我欲得真逍遙,需經紅塵曆練,讓我跟隨官家,體驗凡塵種種劫數。現在想來,我卻是被紅塵迷了本心。若世間真有大道,貧道已漸行漸遠,也許,是時候回頭了!”
丁漁終於聽明白了,看來逍遙子因為趙匡胤殺了柴忠訓,因此心生去意,他問道:“不知道長欲往何方?”
逍遙子搖頭道:“貧道一時也無主意,無非周遊天下,隨遇而安。和尚可有什麽提議?”
丁漁心道:莫非逍遙子就是在這次遊曆中經過了琅嬛玉洞和天山縹緲峰,所以日後他的弟子選了這兩處立足?
他忽然想到,若是我建議逍遙子走相反的路線,日後還會不會有琅嬛玉洞和天山童姥?此念一起,他忍不住想要嚐試一下,正好他要找尋龍脈的伴生靈物,華夏大地兩條大龍脈,昆侖山脈已經去過,另一條長白山脈卻還沒有涉足,這次有逍遙子這個雜學大師,何不讓他幫自己找找長白山中的龍脈龍穴?
於是丁漁開口道:“我嚐聽聞,遼東長白山有仙人蹤跡,若能找到,不定能從中窺探到前人成道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