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海三人見丁漁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心中也是詫異:難道這和尚是阿立祖父/先代家主的親朋好友?否則聽到他的死訊怎會如此難過。
一念及此,包二風四對丁漁的態度就客氣了許多,風四恭謹地問道:“這位大師傅,不知和我慕容家兩代家主如何稱呼?”
丁漁和慕容龍城父子的關係,說是生死大仇也不為過。丁漁現在這具肉身的前主人正是被慕容龍城指使包長風所殺;丁漁奪舍之後,包長風二度試圖殺他,卻被丁漁反殺。因此他來江南找慕容龍城比鬥,固然是想借此提升武道,但也存了報仇的心思。如今聽到慕容龍城的死訊,便如全力一拳打中幻影,空蕩蕩地全不著力。
他心灰意懶地道:“我和慕容龍城的關係,牽扯不到你們身上,你們也無需多問。對了,慕容龍城是怎麽死的?”
包二和風四拿不準丁漁和慕容家的關係,一時間有些猶豫,不知該不該回答。正當丁漁有些不耐煩時,李滄海答道:“慕容祖父約十年前在巴蜀病逝,其後慕容家便遷徙到江南定居。”
十年前?時間上就是逍遙子飛升前後,當時段英思也已退隱天龍寺,丁漁想不通還有什麽高手能殺慕容龍城,這麽說來,也許真的是病逝。不過他注意到李滄海對慕容龍城的稱呼,他看著李滄海道:“慕容祖父?難道你……”
李滄海雙頰一紅,點頭道:“不錯,滄海是阿立未過門的妻子。大師傅和慕容祖父若有未曾了斷之事,滄海願意承擔。”
丁漁無所謂地笑笑,道:“想不到逍遙子的弟子竟然和慕容龍城的孫子成了一家人。你可知道你師父和慕容龍城的關係?”
聽丁漁這樣一說,李滄海心中不由得慌亂起來:難道師父和慕容祖父竟然是仇家?若當真如此,我該如何自處?
“不必擔心,”丁漁緩緩道:“逍遙子既然沒有和你說過,那就表示他無意將你牽扯進來,無論他和慕容龍城是敵是友,你都無需在意。同樣,我也不會因為慕容龍城,而去找他後人的晦氣。不過現在,你還欠我一個解釋,為什麽要殺了孟驚雲?”
見終於說到了正題,老曹豎起耳朵仔細傾聽。李滄海也收懾心神,不再去想師門和慕容家的關係,點頭道:“沒問題。但是在我說之前,滄海還想問問大師和曹老先生,你們是不是被十二連環塢請來助拳,替他們拿下江南武盟的五把交椅之一?”
丁漁和老曹點頭道:“正是。”
李滄海歎道:“果然如此。兩位也被那常天舒蒙蔽了,其實這次的定盟比武,表麵上是為了決出江南武盟的五把交椅,實際上卻是為了瓜分一份寶藏……”
原來此事的根源,還在吳越國上。前文已經說過,在五代十國時,大部分的江南地區都屬於吳越國的領土,由錢姓家族統治。
到了五代十國末期,相比不斷壯大的後周,吳越國無論領土還是國力都差了太遠,更不用說後來的趙宋。為免身死國滅,末代吳越國主錢弘俶曾先後向後周和趙宋稱臣。不過錢弘俶不是傻子,他知道在兩國國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稱臣隻能苟延殘喘,而不能避免國滅的命運,稱臣隻是為了他日國滅時,能夠保住錢氏一族的性命。
正是因為預見到國滅的收場,傳說他暗中命人在隱蔽之地建了一座地下寶庫,裏頭藏有大量的甲兵、珍寶,甚至武功秘籍,如果天可憐見,他錢家後人中有英傑出世,便可利用這處寶藏中的物資,行複國之事。
就在七八年前,錢弘俶主動歸降趙宋,將吳越國並入大宋國土,錢家也得以保全性命,但錢弘俶全家被趙光義下令,舉家遷到開封居住。在搬家的過程中,藏寶圖被一名寵妃發現。
這名寵妃本就不甘心和錢弘俶一道移居開封(實際上是終身監禁),早已收買了一名侍衛,打算在遷徙途中逃跑。發現了藏寶圖之後,更順手將其偷走,準備吞沒了這筆驚世寶藏。
然而這份藏寶圖是吳越國他日複國的希望,錢弘俶怎能容忍唯一的希望被人摧毀!他一發現藏寶圖被盜,立刻派出七名心腹侍衛去追殺那名寵妃和逃侍。
那七名心腹侍衛不愧是錢王身邊的精銳,沒用多長時間,便追上了逃妃和逃侍,並將二人斬殺,奪回了藏寶圖。
但正所謂牆倒眾人推,錢王萬萬沒想到,這七名平日裏忠心耿耿的侍衛,其實有五人早已起了異心。在他們剛奪回藏寶圖的那一刻,其中五名侍衛突然發難,襲殺了忠於錢王的兩名侍衛。
這五名侍衛原本打算即刻將寶藏起出,五人平分,卻又擔心錢王得知寶藏被奪,說不得一拍兩散,向趙光義告發五人,屆時他們就要麵對整個大宋無窮無盡的追捕。
於是五人商量過後,決定將藏寶圖分為五份,每人各執一份藏好。而後五人自行弄出一身傷勢,回到錢王身邊,假稱是那名逃妃和逃侍勾結武林高手,反過來伏殺追兵。他們七人力盡不敵,兩人被殺,剩餘五人死戰得脫,但也身負重傷。
如此一來,即便錢王要告發,遭殃的也隻是那逃妃和逃侍兩人,而那兩人早已被他們毀屍滅跡,注定無法被趙光義找到。等過得幾年,事情漸漸平息,他們五人就能再次聚首,將寶藏起出。
之後的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錢弘俶果然相信了五人的謊言,甚至由於害怕觸怒趙光義,都沒打算將此事告發,直接就帶著家人趕赴開封。五名侍衛不是錢氏族人,因此不用跟去開封,而是就地遣散。為謹慎計,他們仍然約定先等一年半載,如果沒有風聲傳出,那就說明錢王真的放棄了寶藏,然後再去取寶。
不知是不是天理循環,這五名侍衛為了寶藏,背叛錢王,謀殺同僚,以為能夠安享寶藏。然而不出三月,其中兩人便相繼橫死,他們帶走的藏寶圖也不知所蹤。缺失了兩份,藏寶圖便無法湊齊,剩餘三人隻好四處訪查。
一晃七年過去,失蹤的兩份藏寶圖終於有了眉目。但這三名侍衛沒想到的是,他們出身宮禁,不熟江湖上的門道,這些年來的追查,早已露了馬腳,被江南五大勢力盯上,隻等他們湊齊藏寶圖,便要殺人奪圖。(未完待續。)
一念及此,包二風四對丁漁的態度就客氣了許多,風四恭謹地問道:“這位大師傅,不知和我慕容家兩代家主如何稱呼?”
丁漁和慕容龍城父子的關係,說是生死大仇也不為過。丁漁現在這具肉身的前主人正是被慕容龍城指使包長風所殺;丁漁奪舍之後,包長風二度試圖殺他,卻被丁漁反殺。因此他來江南找慕容龍城比鬥,固然是想借此提升武道,但也存了報仇的心思。如今聽到慕容龍城的死訊,便如全力一拳打中幻影,空蕩蕩地全不著力。
他心灰意懶地道:“我和慕容龍城的關係,牽扯不到你們身上,你們也無需多問。對了,慕容龍城是怎麽死的?”
包二和風四拿不準丁漁和慕容家的關係,一時間有些猶豫,不知該不該回答。正當丁漁有些不耐煩時,李滄海答道:“慕容祖父約十年前在巴蜀病逝,其後慕容家便遷徙到江南定居。”
十年前?時間上就是逍遙子飛升前後,當時段英思也已退隱天龍寺,丁漁想不通還有什麽高手能殺慕容龍城,這麽說來,也許真的是病逝。不過他注意到李滄海對慕容龍城的稱呼,他看著李滄海道:“慕容祖父?難道你……”
李滄海雙頰一紅,點頭道:“不錯,滄海是阿立未過門的妻子。大師傅和慕容祖父若有未曾了斷之事,滄海願意承擔。”
丁漁無所謂地笑笑,道:“想不到逍遙子的弟子竟然和慕容龍城的孫子成了一家人。你可知道你師父和慕容龍城的關係?”
聽丁漁這樣一說,李滄海心中不由得慌亂起來:難道師父和慕容祖父竟然是仇家?若當真如此,我該如何自處?
“不必擔心,”丁漁緩緩道:“逍遙子既然沒有和你說過,那就表示他無意將你牽扯進來,無論他和慕容龍城是敵是友,你都無需在意。同樣,我也不會因為慕容龍城,而去找他後人的晦氣。不過現在,你還欠我一個解釋,為什麽要殺了孟驚雲?”
見終於說到了正題,老曹豎起耳朵仔細傾聽。李滄海也收懾心神,不再去想師門和慕容家的關係,點頭道:“沒問題。但是在我說之前,滄海還想問問大師和曹老先生,你們是不是被十二連環塢請來助拳,替他們拿下江南武盟的五把交椅之一?”
丁漁和老曹點頭道:“正是。”
李滄海歎道:“果然如此。兩位也被那常天舒蒙蔽了,其實這次的定盟比武,表麵上是為了決出江南武盟的五把交椅,實際上卻是為了瓜分一份寶藏……”
原來此事的根源,還在吳越國上。前文已經說過,在五代十國時,大部分的江南地區都屬於吳越國的領土,由錢姓家族統治。
到了五代十國末期,相比不斷壯大的後周,吳越國無論領土還是國力都差了太遠,更不用說後來的趙宋。為免身死國滅,末代吳越國主錢弘俶曾先後向後周和趙宋稱臣。不過錢弘俶不是傻子,他知道在兩國國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稱臣隻能苟延殘喘,而不能避免國滅的命運,稱臣隻是為了他日國滅時,能夠保住錢氏一族的性命。
正是因為預見到國滅的收場,傳說他暗中命人在隱蔽之地建了一座地下寶庫,裏頭藏有大量的甲兵、珍寶,甚至武功秘籍,如果天可憐見,他錢家後人中有英傑出世,便可利用這處寶藏中的物資,行複國之事。
就在七八年前,錢弘俶主動歸降趙宋,將吳越國並入大宋國土,錢家也得以保全性命,但錢弘俶全家被趙光義下令,舉家遷到開封居住。在搬家的過程中,藏寶圖被一名寵妃發現。
這名寵妃本就不甘心和錢弘俶一道移居開封(實際上是終身監禁),早已收買了一名侍衛,打算在遷徙途中逃跑。發現了藏寶圖之後,更順手將其偷走,準備吞沒了這筆驚世寶藏。
然而這份藏寶圖是吳越國他日複國的希望,錢弘俶怎能容忍唯一的希望被人摧毀!他一發現藏寶圖被盜,立刻派出七名心腹侍衛去追殺那名寵妃和逃侍。
那七名心腹侍衛不愧是錢王身邊的精銳,沒用多長時間,便追上了逃妃和逃侍,並將二人斬殺,奪回了藏寶圖。
但正所謂牆倒眾人推,錢王萬萬沒想到,這七名平日裏忠心耿耿的侍衛,其實有五人早已起了異心。在他們剛奪回藏寶圖的那一刻,其中五名侍衛突然發難,襲殺了忠於錢王的兩名侍衛。
這五名侍衛原本打算即刻將寶藏起出,五人平分,卻又擔心錢王得知寶藏被奪,說不得一拍兩散,向趙光義告發五人,屆時他們就要麵對整個大宋無窮無盡的追捕。
於是五人商量過後,決定將藏寶圖分為五份,每人各執一份藏好。而後五人自行弄出一身傷勢,回到錢王身邊,假稱是那名逃妃和逃侍勾結武林高手,反過來伏殺追兵。他們七人力盡不敵,兩人被殺,剩餘五人死戰得脫,但也身負重傷。
如此一來,即便錢王要告發,遭殃的也隻是那逃妃和逃侍兩人,而那兩人早已被他們毀屍滅跡,注定無法被趙光義找到。等過得幾年,事情漸漸平息,他們五人就能再次聚首,將寶藏起出。
之後的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錢弘俶果然相信了五人的謊言,甚至由於害怕觸怒趙光義,都沒打算將此事告發,直接就帶著家人趕赴開封。五名侍衛不是錢氏族人,因此不用跟去開封,而是就地遣散。為謹慎計,他們仍然約定先等一年半載,如果沒有風聲傳出,那就說明錢王真的放棄了寶藏,然後再去取寶。
不知是不是天理循環,這五名侍衛為了寶藏,背叛錢王,謀殺同僚,以為能夠安享寶藏。然而不出三月,其中兩人便相繼橫死,他們帶走的藏寶圖也不知所蹤。缺失了兩份,藏寶圖便無法湊齊,剩餘三人隻好四處訪查。
一晃七年過去,失蹤的兩份藏寶圖終於有了眉目。但這三名侍衛沒想到的是,他們出身宮禁,不熟江湖上的門道,這些年來的追查,早已露了馬腳,被江南五大勢力盯上,隻等他們湊齊藏寶圖,便要殺人奪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