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舒聽丁漁說賀崇虎擅長的是外功,不免有些將信將疑,他答道:“賀家有一部祖傳的功法,名為‘鎮山訣’,江南武林中所知之人不少,但具體功法除了賀家嫡係子弟之外,無人知曉。”
鎮山訣?丁漁在腦海中搜索一番,卻沒有任何印象。
常天舒說道:“賀家祖上是春秋時吳王僚之子慶忌,那部鎮山訣據說就是那時流傳下來的。”
見丁漁一臉茫然,常天舒繼續解釋道:“公子慶忌是春秋時天下有數的勇武之士,據說他幼年時蒙異人傳授鎮山訣,年長之後,力能生裂虎豹,徒步可逐奔馬,翻山涉水如履平地。雖然後來被刺客要離暗殺,但絲毫無損其勇武之名。慶忌身死後,鎮山訣一代傳一代,便成為會稽賀家的家傳武功。”
有意思!丁漁將賀崇虎的動作反複回放幾遍,發現這門功夫與金剛伏魔神通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金剛伏魔神通側重於身體強度,而鎮山訣則側重於力量,若能得到這部功法,說不定能在鍛體一途更進一步。
他正在心中揣摩,忽然聽聞常天舒的呼吸變得有幾分急促,順著常天舒的目光看去,剛好見到三條人影從插著紅旗的高台上翻身跌落,仔細看去,還能看到高台的支柱兀自急劇震動,而高台之下,錢塘飛龍門的徐子平正單掌按在支柱上——顯見得是他一掌之力,使得整座高台劇烈震動,使得已經爬到半途的三人全部無法抓穩,向下跌落。
這時徐子平躍至半空,接連揮出三掌,向那落下的三人拍去。那三人所屬門派中有人高聲叫道:“休得傷人!”
但遠近懸殊,一句話還沒喊完,那三人已被擊得遠遠飛出。直到落地之後,那三人才發現自己全身並無半點傷痛。回頭一看,隻見徐子平施施然向那高台再拍一掌,頂上的紅旗側向倒下,落地前正好被他一手撈住。
丁漁讚道:“此人內力不錯!”
常天舒悻悻地道:“飛龍門向來以玄門正宗自詡,看不上其他門派,隻可惜這些年來,也不見他們能把其他門派壓過一頭去。”
他這話中的酸味濃烈,想來平時沒少被飛龍門輕視。不過看那徐子平不過三四旬年紀,內力已能輕重由心,可見門中功法不凡,也難怪看不上十二連環塢這種以水戰為強項的門派。
此時隻剩下白、綠兩麵旗幟還沒被奪走,但兩座高台都被人爬上過半高度。
龍泉劍派的呂烈與鹽幫王玄幾乎同時出手:
王玄腰間別著一把厚背直身砍刀,此際刀光一閃,三條小腿粗細的木支柱同時斷開,高台“吱呀”一聲向下拍倒。爬在高台上的三人中,有一人猝不及防,掉落地麵;另外兩人輕功不俗,在高台倒塌的同時,還手腳並用,繼續向台頂爬去。
不料王玄一刀過後,更不罷手,手腕一轉,將那砍刀舞成一團銀光,不僅將木製的支柱被砍成一截截碎塊,更將那些碎木塊以刀背、刀身擊打出去。
那兩人眼見十數塊木塊向自己飛來,想要伸手格擋,但他們正在在倒塌中的高台上攀爬,手腳都騰不出來,當即被砸個正著。那些木塊又重又狠,打在身上便是一大片紅腫,兩人隻撐了一陣,便痛呼一聲,從與那高台一同摔到了地麵。
這時王玄才收了刀,懶洋洋地走上去,從一地的碎木中撿起綠旗,他轉頭一看,白旗也已落入龍泉劍派的呂烈手中。
原來在王玄砍倒綠旗高台的同時,呂烈同樣手按劍柄,向白旗高台的支柱疾衝過去。爬在高台上的那幾人隻道他也要像王玄那般砍斷台柱,心想與其落到那等被動田地,不如先下去將這廝打倒,再回頭奪旗。
這三人都是出身中小門派的弟子,對五大勢力早就心懷不滿,如今更是同仇敵愾,其中一人叫道:“先合力解決了這劍派弟子,我們再爭白旗!”
其餘兩人對望一眼,重重地點了點頭,三人同時拔出隨身短兵,向下方的呂烈撲去。
呂烈見此,反而鬆開了劍柄,向前一步突進,一記手刀斬在一人脅下,那人當場疼得躺在地上縮成一團。
呂烈雖然劍不出鞘,但手上腳下盡是劍招,而且一招一式全無花巧,極為簡潔有效,兩記側閃突臂,便將剩餘二人全部打倒,而後施展輕功上了高台,將白旗拔起,從頭到尾,長劍甚至沒有露出半寸劍鋒。
遠處的常天舒指著呂烈道:“這龍泉劍派的弟子,傲氣也不下於天龍門。不過這群人多半是些劍瘋子,旁人等閑也不願與他們計較。
他們門中的佼佼者,大多修習無回劍意,講究誠於劍誠於心;除劍以外,別無他物。身邊的那柄長劍,就是他們的同伴、戀人、師長,甚至神明,因此平日裏劍不出鞘,一旦出鞘,便是有我無敵,一往無回。
那呂烈便是修習無回劍意的劍瘋子之一,你看他赤手空拳時,身手已頗為不弱,若是長劍出鞘,便是功力高他一二籌的強者,也有可能被其斬殺。”
丁漁點了點頭,又將目光移到王玄身上,問道:“那鹽幫的弟子,看起來刀法亦有可取之處,不知有何說道?”
常天舒笑道:“說起來,這鹽幫與龍泉劍派也算是冤家對頭。鹽幫與我十二連環塢相類,都是由龍蛇混雜之輩組成的幫派,我們在水裏討生活,那鹽幫則在陸上販賣私鹽,從趙官家嘴裏奪食。說起來,地方官府對他們的仇視,尤甚於我們。
正因如此,但凡能在鹽幫中混出頭的,都是些敢打敢殺的凶徒。原本也沒有專精刀法一說,反正什麽趁手就用什麽,甚至幫中也沒有統一的武技,都是各自修行,直到這一代鹽幫幫主於達。
大約三十年前,當時的於達無意中得了一本二流的刀譜,此人也是天縱之才,竟硬生生由那套二流刀譜,練出了一流的刀法,一柄砍刀砍翻了大大小小十五個幫派,使得鹽幫所到之地,無人敢阻。
於達做了幫主之後,便將自己所練的百斬刀法充作幫中武技,幫中後輩視其為天人,個個勤練刀法,漸漸刀法便成了鹽幫專精。而且於達修習刀法的方式別具一格,平日裏無論劈柴切菜,甚至刮胡子修指甲,隻要能用上砍刀的,便用砍刀來做。務求將砍刀與自身融為一體,對敵時方能如臂使指,隨心所欲。”
丁漁恍然,難怪龍泉劍派與鹽幫會成為冤家對頭,一個練劍一個練刀,修習的宗旨又全然相反,一旦碰上,不打架難道坐而論道嗎?(未完待續。)
鎮山訣?丁漁在腦海中搜索一番,卻沒有任何印象。
常天舒說道:“賀家祖上是春秋時吳王僚之子慶忌,那部鎮山訣據說就是那時流傳下來的。”
見丁漁一臉茫然,常天舒繼續解釋道:“公子慶忌是春秋時天下有數的勇武之士,據說他幼年時蒙異人傳授鎮山訣,年長之後,力能生裂虎豹,徒步可逐奔馬,翻山涉水如履平地。雖然後來被刺客要離暗殺,但絲毫無損其勇武之名。慶忌身死後,鎮山訣一代傳一代,便成為會稽賀家的家傳武功。”
有意思!丁漁將賀崇虎的動作反複回放幾遍,發現這門功夫與金剛伏魔神通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金剛伏魔神通側重於身體強度,而鎮山訣則側重於力量,若能得到這部功法,說不定能在鍛體一途更進一步。
他正在心中揣摩,忽然聽聞常天舒的呼吸變得有幾分急促,順著常天舒的目光看去,剛好見到三條人影從插著紅旗的高台上翻身跌落,仔細看去,還能看到高台的支柱兀自急劇震動,而高台之下,錢塘飛龍門的徐子平正單掌按在支柱上——顯見得是他一掌之力,使得整座高台劇烈震動,使得已經爬到半途的三人全部無法抓穩,向下跌落。
這時徐子平躍至半空,接連揮出三掌,向那落下的三人拍去。那三人所屬門派中有人高聲叫道:“休得傷人!”
但遠近懸殊,一句話還沒喊完,那三人已被擊得遠遠飛出。直到落地之後,那三人才發現自己全身並無半點傷痛。回頭一看,隻見徐子平施施然向那高台再拍一掌,頂上的紅旗側向倒下,落地前正好被他一手撈住。
丁漁讚道:“此人內力不錯!”
常天舒悻悻地道:“飛龍門向來以玄門正宗自詡,看不上其他門派,隻可惜這些年來,也不見他們能把其他門派壓過一頭去。”
他這話中的酸味濃烈,想來平時沒少被飛龍門輕視。不過看那徐子平不過三四旬年紀,內力已能輕重由心,可見門中功法不凡,也難怪看不上十二連環塢這種以水戰為強項的門派。
此時隻剩下白、綠兩麵旗幟還沒被奪走,但兩座高台都被人爬上過半高度。
龍泉劍派的呂烈與鹽幫王玄幾乎同時出手:
王玄腰間別著一把厚背直身砍刀,此際刀光一閃,三條小腿粗細的木支柱同時斷開,高台“吱呀”一聲向下拍倒。爬在高台上的三人中,有一人猝不及防,掉落地麵;另外兩人輕功不俗,在高台倒塌的同時,還手腳並用,繼續向台頂爬去。
不料王玄一刀過後,更不罷手,手腕一轉,將那砍刀舞成一團銀光,不僅將木製的支柱被砍成一截截碎塊,更將那些碎木塊以刀背、刀身擊打出去。
那兩人眼見十數塊木塊向自己飛來,想要伸手格擋,但他們正在在倒塌中的高台上攀爬,手腳都騰不出來,當即被砸個正著。那些木塊又重又狠,打在身上便是一大片紅腫,兩人隻撐了一陣,便痛呼一聲,從與那高台一同摔到了地麵。
這時王玄才收了刀,懶洋洋地走上去,從一地的碎木中撿起綠旗,他轉頭一看,白旗也已落入龍泉劍派的呂烈手中。
原來在王玄砍倒綠旗高台的同時,呂烈同樣手按劍柄,向白旗高台的支柱疾衝過去。爬在高台上的那幾人隻道他也要像王玄那般砍斷台柱,心想與其落到那等被動田地,不如先下去將這廝打倒,再回頭奪旗。
這三人都是出身中小門派的弟子,對五大勢力早就心懷不滿,如今更是同仇敵愾,其中一人叫道:“先合力解決了這劍派弟子,我們再爭白旗!”
其餘兩人對望一眼,重重地點了點頭,三人同時拔出隨身短兵,向下方的呂烈撲去。
呂烈見此,反而鬆開了劍柄,向前一步突進,一記手刀斬在一人脅下,那人當場疼得躺在地上縮成一團。
呂烈雖然劍不出鞘,但手上腳下盡是劍招,而且一招一式全無花巧,極為簡潔有效,兩記側閃突臂,便將剩餘二人全部打倒,而後施展輕功上了高台,將白旗拔起,從頭到尾,長劍甚至沒有露出半寸劍鋒。
遠處的常天舒指著呂烈道:“這龍泉劍派的弟子,傲氣也不下於天龍門。不過這群人多半是些劍瘋子,旁人等閑也不願與他們計較。
他們門中的佼佼者,大多修習無回劍意,講究誠於劍誠於心;除劍以外,別無他物。身邊的那柄長劍,就是他們的同伴、戀人、師長,甚至神明,因此平日裏劍不出鞘,一旦出鞘,便是有我無敵,一往無回。
那呂烈便是修習無回劍意的劍瘋子之一,你看他赤手空拳時,身手已頗為不弱,若是長劍出鞘,便是功力高他一二籌的強者,也有可能被其斬殺。”
丁漁點了點頭,又將目光移到王玄身上,問道:“那鹽幫的弟子,看起來刀法亦有可取之處,不知有何說道?”
常天舒笑道:“說起來,這鹽幫與龍泉劍派也算是冤家對頭。鹽幫與我十二連環塢相類,都是由龍蛇混雜之輩組成的幫派,我們在水裏討生活,那鹽幫則在陸上販賣私鹽,從趙官家嘴裏奪食。說起來,地方官府對他們的仇視,尤甚於我們。
正因如此,但凡能在鹽幫中混出頭的,都是些敢打敢殺的凶徒。原本也沒有專精刀法一說,反正什麽趁手就用什麽,甚至幫中也沒有統一的武技,都是各自修行,直到這一代鹽幫幫主於達。
大約三十年前,當時的於達無意中得了一本二流的刀譜,此人也是天縱之才,竟硬生生由那套二流刀譜,練出了一流的刀法,一柄砍刀砍翻了大大小小十五個幫派,使得鹽幫所到之地,無人敢阻。
於達做了幫主之後,便將自己所練的百斬刀法充作幫中武技,幫中後輩視其為天人,個個勤練刀法,漸漸刀法便成了鹽幫專精。而且於達修習刀法的方式別具一格,平日裏無論劈柴切菜,甚至刮胡子修指甲,隻要能用上砍刀的,便用砍刀來做。務求將砍刀與自身融為一體,對敵時方能如臂使指,隨心所欲。”
丁漁恍然,難怪龍泉劍派與鹽幫會成為冤家對頭,一個練劍一個練刀,修習的宗旨又全然相反,一旦碰上,不打架難道坐而論道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