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方聞再次趕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兩人稍做準備,乘車去了總參謀部。雖然按照新的編製體係,裴承毅去了物理實驗中心後,所有工作向軍情局負責。而袁晨皓則向國防部負責,但是按照項鋌輝的要求,參加重要高層會議的將領先去總參謀部報道,再一同前往元首府。看似平常的安排,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即便是再不懂政治的軍人都看了出來,項鋌輝通過此舉表達了軍隊的態度,即不管誰出任總參謀長,軍隊都是鐵打大一塊。


    事實果真如此嗎?


    前往總參謀部的路上,裴承毅與袁晨皓沒有談軍隊內部的事情,而是重點討論了平一個熱點地區。也就是中東地區的局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的區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算上四7年的伊朗戰爭,在短短刃多年內,該地區連續爆發了三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總計7場戰爭,以及大大小小無數次武裝衝突。若論戰爭頻率,中東地區無疑是世界上最熱鬧的地區。直到伊朗戰爭結束,該地區才稍微平靜了一點。原因無二,之前該地區的所有戰爭都與石油有關,當石油不再是頭號戰略資源的時候,該地區的局勢自然緩和了許多。從某種意義上講。以色列能夠與阿拉伯國家和解,特別是允許巴勒斯坦建國。就是因為中東不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因石油而興起。又因石油而衰落。恐怕是中東地區最真實的寫照。


    更重要的是現實是,隨著大蕭條結束,受中美冷戰的格局逐漸形成,歐罰與俄羅斯不甘心成為二流國家,伊朗、以色列、埃及等地區性強國與地區性大國立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等因素影響,中東地區再次成為了戰略熱點地區。其中最“熱”的無非就是以色列與伊朗的宿怨。


    單純的講,以色列與伊朗沒有矛盾。


    從曆史上看,猶夫人與波斯人也沒有血海深仇。


    可以說,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就是誰來控製中東地區的矛盾。


    刀東前,美國悍然出兵攻打伊朗的時候,正是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鼎力支持,伊朗才沒有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在經曆了長達數年的艱苦抗戰後,最終趕做了侵略者,並且成為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


    隻是,現在的伊朗已經不是力年前的伊朗,現在的共和國也不是刃年前的共和國。


    事實上,伊朗戰爭期間。積極支持伊朗的不是共和國,而是俄羅斯。當時共和國剛網經曆了東海戰爭,軍隊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趙潤東正在大搞軍事改革,並且借軍事改革與彰茂邦爭奪軍權,所以不管是趙潤東、還是彭茂邦,都不太關注中東局勢。在俄羅斯明確表態會支持伊明之後,共和國自然樂得做好人,除了提供武器裝備等必要的軍事援助之外,並沒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


    共和國的這一態度對伊朗戰爭之後的中東局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伊朗當局從來沒有否認共和國提供的幫助,但是很多伊朗人,包括部分伊朗政治家與軍人始終認為。如果共和國能夠更加積極一些,比如像當初幫助巴基斯坦那樣。在戰爭期間為伊朗提供更多的援助,伊朗戰爭就不會持續好幾年,伊朗的損失就要小得多,美國付出的代價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伊朗戰爭的最終結果不是美國從伊朗撤軍,而是伊朗成為中東霸主。


    這種想法的直接後果就是,伊朗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傾向於與俄羅斯


    。


    別的不說,伊朗戰爭結束後,伊朗當局除了按照在戰爭期間與共奉國達成的協議、將部分油田的開采權轉讓給共和國的石油企業之外,並沒給予共和國石油企業更多的優惠,甚至在戰後提高了油田的國有化率,並且通過退出歐佩克,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利比亞導敘利亞組建“石油天然氣輸出國集團”的方式,與歐佩克爭奪能源定價權,最終導致兩大能源集團對立的局麵。


    毫無疑問,這是共和國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事實上,歐佩克的主導者為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集團,而新成立的能源集團的主導者為俄羅斯。因為歐佩克主要輸出石油,而能源集團主要輸出天然氣,所以兩大集團等於主宰了國際化石能源市場。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體係中沒有共和國的席位,也就是說,共和國沒有發言權。沒有定價權。在此之前,共和國一方麵加快可控聚變核電站的開發力度,另外一方麵通過“國家間議價”的方式獲取能源的定價權,並且借助毖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取得了一些成就。隨著能源集團成立,共和國的所有成就都付之東流。雖然能源集團的最大推手是俄羅斯,但是伊朗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小看,要知道,在能源集團首先控製的天然氣出口定價權中,伊朗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而且也是共和國的第二大天


    可以說,能源集團對共和國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際


    。


    因為主要的能源定價權掌握在其他國家的手中,所以共和國不得不橫下一條心,把所有賭注都押在了新能源上,也就是後來的可控聚變核電站。受此影響。從四年開始,共和國每年投入新能源開發、以及與新能源推廣普及相關的基礎建設的費用以萬億計算。如果不是別無他途,可控聚變核電站也不可能在引世紀力年代正式投入使用,更不可能使共和國在這一領域取得絕對的領先優勢。


    除了技術,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共和國的基本戰略。


    在此之前,共和國與俄羅斯的同盟傾向非常明顯。雖然兩國領導人心裏都有數,兩個相鄰的、都有野心的大國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盟友,加上兩國間的曆史遺留問題,任何程度的合作都是暫時的利益合作,而不是長遠的軍事政治同盟,但是在半島戰爭之前,也就是共和國不得不正麵美國的挑戰之前。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更像是準軍事同盟,即在利益攸關的國際問題上,兩國的態度與策略基本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讓美國在引世紀首次嚐到敗績的伊朗戰爭。


    在此之後,共和國與俄羅斯不但沒有同盟的可能性,沒成為敵人就是萬幸的了。事實上。如果不是幕卷全球的大蕭條,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顧不暇,也讓才剛點燃野心的俄羅斯老實了下來,恐怕在伊朗戰爭結束後不久,美國就會利用俄羅斯牽製共和國,甚至先讓共和國與俄羅斯幹上一架。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不碩大蕭條的影響,集中力量掃蕩周邊地區,就有警告俄羅斯的作用。特別是三場規模宏大的地區戰爭。共和國先風卷殘雲般的掃蕩朝鮮半島,再摧枯拉朽般的幹掉日本,最後泰山壓頂般的打垮印度,對俄羅斯都有很大的震懾作用。甚至可以說,俄羅斯總統在倫敦峰會上做出讓步,簽署了《倫教條約》,與共和國在前麵三場地區戰爭中的表現,特別是對付日本與印度核力量時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沒人否認俄羅斯的核大國地位。可是更加沒人否認,隨著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係統日漸成熟,俄羅斯的核武器遲早會成為擺設,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事實上,當時共和國已經當美國達成了默契,如果俄羅斯不肯在全麵銷毀核武器的談判中做出實質性的讓步,除了考慮各種製裁手段之外,兩個超級大國很有可能聯手推翻俄羅斯政權。


    由此可見,伊朗戰爭之後,共和國與俄羅斯之間更多的是競爭與對抗關係。


    雖然共和國的幾任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明確表示。共和國與俄羅斯不存在嚴重的領土糾紛,曆史遺留問題早就得到了妥善解決,為了讓俄羅斯當局放心。共和國領導人甚至多次公開表示,共和國不會謀求改變與俄羅斯關係的現行狀態,也不會做出任何會損害兩國關係的事情,為此在2西年之後。共和國當局連續3次拒絕了蒙古的回歸要求,並且一再限製共和國的民營企業在蒙古的經營活動。但是共和國越是刻意淡化與俄羅斯的矛盾,越是讓俄羅斯當局不安。用俄羅斯國家杜馬的一名議員的話來說:共和國敢於幹掉一億多日本人,能夠向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印度開刀,肯定不會在吞並西伯利亞準確的說應該是遠東地區的問題上有所顧慮。


    事實上,力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加強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


    半島戰爭之後,俄羅斯加快了鞏固遠東地區的戰略步伐。四年,從秋明到共青城的第二條貫通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鐵路幹線開工,雖然俄羅斯當局宣稱將在力年內,投入數萬億盧布修通該鐵路,但是工程的實際進展要快得到,到礦年初已經分段通車,預計在比年之前就能全線通車。也就是說,原本計發用刀年修通的鐵路,實際上隻用了舊年,為此俄羅斯當局將多支付盧布、也就是計利工程款的耽的費用。顯然,俄羅斯當局非常重視這條鐵路,而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當局對共和國的高度擔憂,認為共和國在解決了其他周邊問題之後,會將矛頭對準俄羅斯。


    事實是,麵對共和國的威脅,俄羅斯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雖然沒有人否認俄羅斯擁有毀滅任何一個對手、甚至整個人類的實力,但是更沒人否認共和國的戰略打擊實力,以及戰略防禦實力。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防禦係統遠沒到具備實戰能力的階段,所以在比拚戰略力量的時候,俄羅斯的差距太明顯了。


    也就是說。除非俄羅斯的領導人願意承受全民族滅絕的風險,不然不可能在與共和國這樣的超級大國的對抗中使用核武器。當然俄羅斯當局也有理由相信。在有限核威脅的情況下,隻要共和國當局把美國視為頭號對手,就不會冒著本土幾個斤。大城市遭到核打擊、損失幾…八的風險。向俄羅斯發起戰爭。    正是如此,俄羅斯應對共和國威脅的主要辦法還是選擇正確的政治立場。


    俄羅斯當局沒有在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中過分指責共和國。甚至暗中支持共和國,也就不難理解了。


    說簡單點,共和國與俄羅斯既有矛盾,又有合作。


    矛盾方麵,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地緣政治。


    雖然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邊境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隻剩下半個黑瞎子島的歸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兩國在眾多熱點地區都存在矛盾。比較有代表性就有三個地區,一是中亞、二是南美洲、三是中東。中亞地區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雖然共和國在大蕭條時期通過加強經濟合作,在中亞地區很有作為。但是隨著大蕭條結束,俄羅斯經濟好轉,局麵再次變得對俄羅斯有利。別的不說,烏茲別克發生軍事政變之後,上台的臨時政府總理首先訪問的不是北京,而是莫斯科。南美洲的情況則截然相反,雖然俄羅斯早就開始向該地區滲透,但是該地區終究是美國的後院,俄羅斯的影響非常有限,就連委內瑞拉也在幾年前投入了共和國的懷抱。


    隨著馬島衝尖結束,共和國在該的區的影響會大大增強,原先那些投靠俄羅斯的國家都會重新做出選擇。


    真正懸而未決的就是中東地區。


    母庸置疑,中東地區的老大仍然是美國。


    伊朗戰爭之後,美國傾盡全力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促進巴以和解。看上去,美國這一舉動是在戰略退縮。事實上卻是以守為攻。


    當時共和國與俄羅斯風頭正盛,僅共和國就把軍火賣給了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與阿曼,算是一直在向共和國購買武器裝備的敘利亞與埃及,除了黎巴嫩、約旦與伊拉克沒有向共和國購買過武器之外,其他中東國家都成了共和國軍火商的顧客。 軍火貿易是政治走向的風向標,雖然除了敘利亞之外。其他從共和國購買武器的中東國家也是美國軍火商的顧客,而且從美國購買的軍火比從共和國購買的多的多,但是這些國家花錢從共和國購買軍火,實際上已經表達了某種對美國不太有利的信息,即在必要的情況下。它們會投靠共和國。


    美國逼迫以色列讓步不惜搞掉了兩個以色列總理,就是要緩解中東地區的矛盾,從而穩住那些心猿意馬的阿拉伯國家。


    更重要的是,伊朗戰爭之後,共和國迎來了一場衝突與三場戰爭,根本沒有精力向西挺進。雖然借南海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的影響,共和國迅速躍居為全球最大軍火出口國,其中中東地區國家就做了不小的貢獻,但是歸根結底。在共和國暫時無力向西挺進的情況下。美國仍然是中東地區的老大。


    由此帶來了一個問題,即誰來與美國抗衡?


    有點實力的國家都想在中東地區插上一腳,因為中東地區就算沒有石油。哪怕隻有不值錢的黃沙,也是戰略要地。在地圖上看一下就知道了。中東地區的西麵就是地中海、以及正在努力完成統一的歐盟,北麵是近跟美國步伐的土耳其、以及蠢蠢欲動的俄羅斯,東麵則是剛剛落入共和國手中的南亞地區,往西南、則是最後一塊沒有被超級大國控製、而且是人類發源地的非州大陸。說形象一點,中東地區就是各大勢力與各大文明的個字路口,不管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還是共和國率領的東方集團、以及意圖獲得更高的位的歐盟與俄羅斯,隻要想在世界上有所作為,就得在中東地區有所作為。


    美國住住以色列不放,共和國大打軍火牌,都是為了在該地區有所作為。


    毫無疑問,俄羅斯沒有這麽好的基礎條件。


    對俄羅斯來說,要想在中東地區有所作為,唯一的選擇就是利用伊朗的野心,即積極支持伊朗成為地區霸主。


    反過來看,伊朗也沒有別的選擇。


    不管是美國、還是共和國,都不支持伊朗成為地區霸主,因為兩個超級大國不希望在中東地區出現一個地區性強國。顯然,伊朗當局不可能指望美國。在共和國的態度非常曖昧的時候,伊朗當局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俄羅斯身上。事實上,這也是伊朗當局在伊朗戰爭之後搭上俄羅斯戰車的關鍵原因。


    除了俄羅斯之外,歐盟也在積極染指中東地區。


    雖然歐盟的舉措並不明顯,隻在利比亞、黎巴嫩與約旦有所作為,但是法國、德國等傳統強國與中東地區的國家本來就有不錯的關係,所以歐盟的影響卓不可低估,在必要的時候甚至能夠改變中東地區的戰略平衡。


    由此可見,中東地區是世界上局勢最複雜的地區。


    母庸置疑,這正是共和國遲遲不肯插手中東地區的關鍵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國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