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雖然不想卷入政治派係鬥爭,但是不代表他對此一無所知。如今的局勢相當混亂,比起當年嚴嵩把持朝政的時候還要亂。當年秦泰剛剛入仕,就覺得朝廷關係太混亂。嚴嵩一黨控製著當時一半的勢力,徐階為首的清流控製了近二成的局麵,還有一股勢力看上去是牆頭草,左右擺動著不知道會怎麽樣。其實這股勢力幕後的操控人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把局麵控製在自己手裏,當嚴嵩一派做過頭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出來和清流一起製衡嚴嵩。當嚴嵩執行嘉靖皇帝朱厚熜受阻的時候,這些人會站出來和嚴嵩的人一起對付清流或者地方勢力。三方勢力錯綜複雜,可是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而是盟友時而就是敵人。秦泰就覺得這好像是“三國大戰”。如今的局麵比當年更亂,隆慶皇帝算是一股勢力,但是他的內部不團結。李貴妃分走了一部分的力量,孟衝和馮保之間的內鬥又消耗了不少。如今隆慶皇帝為代表的勢力,真正在隆慶皇帝手裏的權力並不多,隆慶皇帝幾乎已經無法駕馭。朝中的勢力表麵上看上去是兩股,較大的一股是徐階,高拱控製著另外一股勢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秦泰早就看出徐階和他的弟子張居正有了分析。在原屬於徐階為首那一方,早就分成了好幾股勢力。徐階控製的一部分,他們以徐階馬首是瞻,被大家稱之為了“老黨”,不但觀念守舊而且開始變得任人唯親。隻要是他們自己人,不管對錯都要支持,已經失去了原則和正義,開始像嚴嵩一夥人。張居正為首的一部分人自稱“新黨”,不但銳意進取,而且大膽改革,大有大展拳腳的打算。一部分人不算是“老黨”也不是“新黨”,作壁上觀而已。高拱的黨派也有了變化,自從高拱被貶之後,有的投靠了徐階,有的加入了張居正,有的當上了隆慶皇帝的爪牙,更多的人選出了新的領袖。因為譚綸受到了高拱的牽連,被逼離開京城,所以圍在譚綸身邊的支持者也開始變節。就算沒有公開和譚綸決裂,也和譚綸漸行漸遠,大家都以為譚綸因為高拱已經失去行情。沒想到譚綸和高拱這麽快就又回到了權力核心,而且高拱出任內閣首輔,譚綸也如願以償地進了內閣。原來的下屬有的“負荊請罪”,有的再次投靠,更有的人脫離原有的組織來加入。為了快速收回權力,為了不影響大家來投靠,高拱和譚綸決定對背叛者既往不咎,隻要大家願意效忠自己,就不再追究過去。


    這樣一來就是大混戰了,隆慶皇帝一股,李貴妃一股,孟衝一股,馮保一股,高拱一股,張居正一股,譚綸一股,徐階一股,其他還有不少“牆頭草”和中間派。這麽亂的局麵真的很少見。隆慶皇帝和李貴妃是夫妻,隻要不損害李貴妃和她孩子的利益情況下,李貴妃一般會支持隆慶皇帝。馮保和李貴妃是盟友,更是新的主仆關係,所以馮保一般情況下會聽從李貴妃的號令。孟衝的一切幾乎都是隆慶皇帝給的,孟衝很清楚,一旦隆慶皇帝放棄自己的話,孟衝馬上回被馮保取代。所以孟衝一邊對隆慶皇帝言聽計從,一邊在為自己找後路。孟衝本來和內閣首輔徐階走得很近,他們一個內相一個外相,幾乎掌控了整個朝廷。沒想到孟衝出現了一個勁敵馮保,在宮中分化他的勢力,徐階也和高拱發起了黨爭。徐階和孟衝聯手,架空隆慶皇帝,給高拱下了一個套,要是沒有秦泰的破壞的話,高拱和譚綸早就倒在了南方的救災事情上。(.好看的小說)一旦高拱和譚綸下台的話,徐階就能控製朝廷,轉過來幫助孟衝控製後|宮。可是他們小看了兩個人,一個是已經被趕出朝廷的秦泰,還有一個就是扮豬吃老虎的隆慶皇帝。隆慶皇帝給予秦泰權力,秦泰幫助譚綸度過難關,差一點害得徐階和孟衝措手不及。還好徐階老謀深算,利用這次事件比大家將高拱趕出朝廷,順帶著將譚綸發配到了邊關。


    徐階將政敵高拱趕出了朝廷,以為自己可以繼續掌控朝局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的盟友孟衝有了新的打算。孟衝比徐階看得更遠,更能看清楚局勢。隆慶皇帝就算不是蓋世英主,也絕對不是一個草包,鑒於曆代帝王的毒辣,孟衝決定靠攏隆慶皇帝。徐階已經引起了隆慶皇帝的不滿,就算將來高拱不回來,隆慶皇帝也會利用其他人抗衡徐階,徐階將來的日子絕對不好過。隻有和隆慶皇帝這個皇帝一條心,孟衝才會有自己的活路,為此孟衝為了討好隆慶皇帝,不惜想出選秀和補充宮女的餿主意。但是由於秦泰夫妻的破壞,這個計劃再一次沒有實現,孟衝再一次失去了複活的機會。


    高拱和譚綸是師徒,而且是關係比較好的一對盟友,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相對比較牢固。他們最大的政敵就是張居正,張居正不但繼承了徐階大部分的勢力,而且組建了自己的聯盟。高拱敗給了徐階,所以要從徐階弟子張居正身上報複徐階。譚綸和張居正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他們本來就是兩個陣營的主要培養對象,兩個人本來不會有太多的接觸,沒想到他們兩個人同時被嘉靖皇帝朱厚熜指派為裕王侍讀。他們在裕王府第一次見麵,漸漸成為了一對難兄難弟,通過了秦泰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當時還是裕王的隆慶皇帝,一直不被嘉靖皇帝朱厚熜這個父親看好,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並沒有徹底放棄這個兒子。當時內閣首輔是嚴嵩,次輔是徐階,嘉靖皇帝朱厚熜指派嚴嵩教導景王,徐階教導裕王。嚴嵩不但政事繁忙而且年紀大了,所以教導景王的責任其實由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等人來負責。徐階也要處理國家大事,就把教導裕王的事情交給了剛進內閣沒有實權的高拱。為此兩大黨分別培養兩大皇子,將來一個皇子登基,另外一個皇子和他的追隨者就要遠離朝廷。大家比較看好能說會道的景王,而且嚴嵩在朝廷裏一黨獨大,所以大家都看好景王,不看好裕王。作為裕王的侍讀,張居正和譚綸比他們的老師更加不好過。他們不但和裕王綁在了一起,而且要為裕王出謀劃策,甚至於給裕王當“保姆”,為裕王處理善後事務。秦泰的出現間接地幫助了裕王,讓張居正和譚綸有了發展自己事業的舞台,他們的崛起也代表著裕王可以風生水起。


    按照現在的局麵來說,隆慶皇帝的權力最大,他不但有至高無上的皇權,而且可以控製李貴妃和馮保,所以他的目前的勢力最大。至於他為什麽能夠控製李貴妃和馮保,除了他是皇帝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還沒有宣布李貴妃兒子當太子。一旦他宣布李貴妃的兒子為太子的話,不用別人下手,李貴妃就會暗中對付他。隻要他一死的話,他的兒子就是新皇帝,李貴妃就是小皇帝的母親皇太後,馮保就是新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隻要他隆慶皇帝一天不宣布即位人的名字,李貴妃就不敢對他下毒手,就要順從隆慶皇帝。在朝堂上看上去高拱和譚綸聯手,他們的勢力最大,但是其實不這樣。第一,高拱和譚綸剛剛回來,勢力並不穩固,手下的人並不是和他們真的一條心;第二,他們的勢力本來就不是最大的,他們的勢力不夠控製局麵;第三,張居正的新黨聲勢浩大,再加上得到一些軍方的人的支持,所以張居正的實力絕對不能小看;第四,徐階雖然被高拱和隆慶皇帝趕出了權力核心,但是徐階的勢力還是在。徐階多年在朝廷混,不但在京城就是在地方都有很大的關係網,特別是在地方還有江南。一大群地方官員和鄉紳支持者徐階,因為徐階代表著他們最大的利益。徐階這些年來就是在取代嚴嵩,控製地方基層官員和鄉紳。本來徐階想幹完這幾年,等自己老了幹不動的時候,把權力移交給張居正和兒子、親信。沒想到張居正開始和徐階唱對台戲,徐階的兒子的仕途遇上了阻礙,徐階隻好再找接班人。他選中了自己的弟子趙貞吉,沒想到隆慶皇帝和高拱這麽快將徐階趕出了京城。但是徐階一日不交權,他的勢力就不可小看,隨時有可能東山再起;第五,高拱由於自己的剛直,得到了一些大臣們的支持。可是也導致一些皇親國戚和功勳後代不喜歡高拱,不支持高拱全力掌管內閣。為此高拱急於控製局麵,坐穩內閣首輔的位子,不然的話高拱和譚綸就會在朝廷成為笑話。這也是高拱願意幫助秦泰的一個原因,秦泰的名聲不但好,而且在一些地方很有威信,真的能夠幫助到高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謎案追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謎案追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