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所以想盡快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兩個徒弟。[.超多好看小說]其實金台早已經把這兩個徒弟當做了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甚至於比對自己的女兒還要關心他們。隻可惜他們沒有一個可以留在身邊,王進太注重功名,不願意留在山莊過平淡的生活。周桐是一個天生的好材料,需要不斷地打磨才有可能成才。金台不能為了自己,耽誤周桐的未來,隻好讓周桐走出去。
可能是因為金台快不行了,金鳳這個女兒第一次向父親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金鳳不喜歡江湖上的打打殺殺,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孩子整天過著這種生活。所以金鳳早就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他隻不過是一個不會功夫的書生而已。金鳳也想訓練他,想讓他被父親金台看得上,可是這個書生真的不適合練武。金鳳擔心父親看不上這個書生,所以一直瞞著不告訴父親。現在金台快不行了,金鳳隻好把這個自己中意的心上人帶來見自己的父親,希望金台答應這段姻緣。
金台其實並不是一定要自己的女婿是什麽江湖中人,他已經有了兩個徒弟,不需要什麽女婿當家。隻不過金台不喜歡讀書人的文弱,擔心讀書人的體質不好,將來女兒金鳳會守寡。金台看見這個書生後,把他留在單獨問話,金鳳在金台夫人的陪伴下在外麵等消息。房間裏麵隻有金台和書生,還有一個就是在一邊伺候金台的周桐。
通過對話金台對這個女婿比較滿意,這個書生雖然不會功夫,但是為人比較正直。金台交代了幾句後,等書生離開後,金台再三要求周桐將來照顧好這個妹夫。不久之後金台宣布馬上給女兒金鳳舉辦婚事。這是一個民間習俗,也是一個治病的土方子。古代的人遵從孝道,一般父母親過世的話,子女要守孝二十七個月,這段時間內不能嫁娶。金鳳年紀不小了,這段姻緣又是金台這個父親答應的,所以必須要在金台沒有斷氣前舉行。不然就會延誤金鳳的好日子,除了變故的話就會毀了金鳳一生的幸福。再說了這種在親人病重的時候,舉行的婚事又叫“衝喜”,極有可能把金台的病情衝走。
金台的女兒要成親了,當然是一件大事情。王進作為家中的老大,不但要主持大局而且要出任司儀,忙裏忙外忙得手忙腳亂地。周桐反而很輕鬆,除了為新娘新郎準備嫁衣之外,更多的時間是和師傅金台討論心得。金台把自己的心得一五一十地告訴周桐,等於讓周桐早走了十幾年的彎路。周桐在師傅金台的教導下,漸漸摸清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要不是還要照顧師傅金台和為妹妹舉辦婚事的話,周桐真的想早點找一個地方閉關感悟心得。
幾天後金鳳的婚禮隆重舉行,金台作為山莊主人兼新娘子的父親,是這裏最尊貴的人。大家熱熱鬧鬧地為金鳳舉辦了婚事,在婚禮現場王進作為司儀從頭到尾主持著。周桐也作為女方代表,為金鳳操辦了這場婚禮。當女兒和女婿向金台夫妻下跪行禮時,金台真的很高興。王進和周桐也為自己的妹妹金鳳高興,他們終於完成了做哥哥的責任,將來這個責任交給妹夫承擔了。
金鳳結婚後的第二天,金台的身體突然急轉直下。金台把四個孩子都叫到了自己的身邊,最後交代自己的身後事。王進在官場生活,所以金台把自己幾乎所有的官方賞賜都給了王進,其中包括宋君給的金牌和武器,還有大臣們送的各種禮物和盔甲等等。金台把自己的心得和雜記留給了周桐,希望能夠幫周桐提高境界。金台把山莊送給了女兒和女婿,也就是說將來山莊的莊主就是他的女婿了。
當天下午金台終於閉上了眼睛,山莊剛辦完喜事又有要辦喪事了。賓客們來不及離開山莊,又成為了來吊孝的。王進和周桐連同金鳳夫妻一起披麻戴孝,以金台的後人身份舉辦喪事。朝廷得知這件事情後,也派人來吊唁金台這個大英雄。王進因為有官方身份在身,再加上金台畢竟不是王進的親生父母,所以王進隻在山莊守孝七天後就離開。周桐因為一身自由,所以決定為師傅金台守孝百日,以子侄的身份完成整個喪事。
金台下葬後,周桐依然沒有離開,他在金台的墳墓邊上搭了一個草棚。一邊為恩重如山的師傅金台守孝,一邊在師傅金台身邊感悟心得。整整三年時間,周桐終於把師傅金台留下的所有的心得看完並且完全領悟,周桐終於真正進入了宗師的境界。
周桐下山後遍走大江南北,一邊遊曆名山大川,一邊到處拜師學藝。他曾經一個人在原始森林裏麵生活過,他也曾經一個人走過無邊的沙漠,他曾經一個人跋山涉水過,他也一個人橫渡過大海。一路上不但增廣了周桐的見聞,也讓周桐的心胸得到了再一次的釋放。周桐集百家之長,創立了以金台自創的拳法為基礎的功法。
周桐回到山莊後,一邊幫著妹夫管理山莊,一邊開始正式收徒弟教拳。他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特點,教授他們最適合他們發展的拳路。這不但開創了一個新的教學方式,更是把儒家的“因材施教”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中出現了不少後來出名的人物,其中有“玉麒麟”盧俊義、“行者”武鬆等人。
這時候的王進已經是禁軍總教頭了,他以為他的功夫和師弟周桐差不多,甚至於比周桐還要高一點點。所以他想找了一個機會和周桐比武,看看誰的功夫比較好。周桐其實不用比,光從氣勢和形態上就可以看出王進的修為,王進根本不是周桐的對手。周桐為了王進的麵子,再三躲避不願意和王進交手。王進不領會其中含義,還以為周桐不敢和自己交手,就硬要和周桐比一場。結果周桐答應比武,隻不過兩個人閉門較量,無論誰輸誰贏都不能對外界說出去。結果王進沒多久就出來了,從此不再提和周桐比武的事情。
周桐因為到了一定的境界,所以把勝負看得很淡,也不再爭強好勝,所以他很少和人正式比武。但是關係到國家的尊嚴,老百姓的安危的時候,周桐不會坐視不理。有一年契丹、金國和西夏國三國武士聯合來北宋,和當年金台比武一樣,也要來一個比武較量。不過這一次周桐得知消息後,沒有等到最後一天才出手。周桐一個人把所有的武士打了一個遍,讓這些看不起宋人的人知道了宋國人的厲害。周桐成為了金台之後有一個蓋世大拳師,隻不過周桐沒有像師傅金台一樣接受朝廷的封賞,而是一個人飄然而去了。周桐的行為雖然被一些人汙蔑為看不起朝廷和皇帝,但是周桐的名望更加響亮了。
時間是不等人的,一轉眼過去了好多年,這時候的周桐已經老了,帶著孫女流落到了一個小地方。因為幾個徒弟加入了梁山的關係,周桐被一些地方官府監視。為了讓孫女健康成長,周桐隻好帶著孫女到處搬家,最後決定在一個小地方當一個私塾先生。就在這裏周桐遇上了讀不起書,但是有遠大抱負的嶽飛。見嶽飛是一個可造之材,周桐終於又忍不住受了徒弟。這個徒弟一收,成為了周桐最後一個徒弟,嶽飛也成為了周桐最花費精力教導出來的徒弟。
嶽飛在周桐的教導下,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周桐把自己最拿手的棍法教給了嶽飛,這套棍法集中了“二聖棍”和“密劍”的精要,是金台特意教授兩個徒弟的功夫。周桐當年把棍法傳給了“玉麒麟”盧俊義,把拳腳功夫傳給了“行者”武鬆。他們兩個人都成為了梁山上數一數二的高手,可見金台的功夫真的不簡單。嶽飛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棍法演化為槍法,創立了嶽家槍法。當然周桐也把師傅金台傳給他的“密劍”和“袁公劍”傳給了嶽飛。
嶽飛在周桐死後一邊為師傅周桐守靈,一邊研究周桐留下的拳法心得。嶽飛前後創出了嶽家槍法、嶽家劍法和嶽家散手等等功夫。特別要提出的是嶽家散手,它已經不是單單的拳法,更是一種擒拿、搏擊等等為一體的功夫。它不但簡單有效,而且讓人一學就會,殺傷力大,適合軍人使用。嶽家劍法是在“袁公劍”的基礎上,加上了幾招簡單易學的“密劍”,威力不但巨大而且便於近身格鬥。再加上嶽家槍法,可以說是中短距離、近距離、空手三位一體,怪不得嶽飛在戰場上幾乎是常勝將軍了。
可能是因為金台快不行了,金鳳這個女兒第一次向父親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金鳳不喜歡江湖上的打打殺殺,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孩子整天過著這種生活。所以金鳳早就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他隻不過是一個不會功夫的書生而已。金鳳也想訓練他,想讓他被父親金台看得上,可是這個書生真的不適合練武。金鳳擔心父親看不上這個書生,所以一直瞞著不告訴父親。現在金台快不行了,金鳳隻好把這個自己中意的心上人帶來見自己的父親,希望金台答應這段姻緣。
金台其實並不是一定要自己的女婿是什麽江湖中人,他已經有了兩個徒弟,不需要什麽女婿當家。隻不過金台不喜歡讀書人的文弱,擔心讀書人的體質不好,將來女兒金鳳會守寡。金台看見這個書生後,把他留在單獨問話,金鳳在金台夫人的陪伴下在外麵等消息。房間裏麵隻有金台和書生,還有一個就是在一邊伺候金台的周桐。
通過對話金台對這個女婿比較滿意,這個書生雖然不會功夫,但是為人比較正直。金台交代了幾句後,等書生離開後,金台再三要求周桐將來照顧好這個妹夫。不久之後金台宣布馬上給女兒金鳳舉辦婚事。這是一個民間習俗,也是一個治病的土方子。古代的人遵從孝道,一般父母親過世的話,子女要守孝二十七個月,這段時間內不能嫁娶。金鳳年紀不小了,這段姻緣又是金台這個父親答應的,所以必須要在金台沒有斷氣前舉行。不然就會延誤金鳳的好日子,除了變故的話就會毀了金鳳一生的幸福。再說了這種在親人病重的時候,舉行的婚事又叫“衝喜”,極有可能把金台的病情衝走。
金台的女兒要成親了,當然是一件大事情。王進作為家中的老大,不但要主持大局而且要出任司儀,忙裏忙外忙得手忙腳亂地。周桐反而很輕鬆,除了為新娘新郎準備嫁衣之外,更多的時間是和師傅金台討論心得。金台把自己的心得一五一十地告訴周桐,等於讓周桐早走了十幾年的彎路。周桐在師傅金台的教導下,漸漸摸清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要不是還要照顧師傅金台和為妹妹舉辦婚事的話,周桐真的想早點找一個地方閉關感悟心得。
幾天後金鳳的婚禮隆重舉行,金台作為山莊主人兼新娘子的父親,是這裏最尊貴的人。大家熱熱鬧鬧地為金鳳舉辦了婚事,在婚禮現場王進作為司儀從頭到尾主持著。周桐也作為女方代表,為金鳳操辦了這場婚禮。當女兒和女婿向金台夫妻下跪行禮時,金台真的很高興。王進和周桐也為自己的妹妹金鳳高興,他們終於完成了做哥哥的責任,將來這個責任交給妹夫承擔了。
金鳳結婚後的第二天,金台的身體突然急轉直下。金台把四個孩子都叫到了自己的身邊,最後交代自己的身後事。王進在官場生活,所以金台把自己幾乎所有的官方賞賜都給了王進,其中包括宋君給的金牌和武器,還有大臣們送的各種禮物和盔甲等等。金台把自己的心得和雜記留給了周桐,希望能夠幫周桐提高境界。金台把山莊送給了女兒和女婿,也就是說將來山莊的莊主就是他的女婿了。
當天下午金台終於閉上了眼睛,山莊剛辦完喜事又有要辦喪事了。賓客們來不及離開山莊,又成為了來吊孝的。王進和周桐連同金鳳夫妻一起披麻戴孝,以金台的後人身份舉辦喪事。朝廷得知這件事情後,也派人來吊唁金台這個大英雄。王進因為有官方身份在身,再加上金台畢竟不是王進的親生父母,所以王進隻在山莊守孝七天後就離開。周桐因為一身自由,所以決定為師傅金台守孝百日,以子侄的身份完成整個喪事。
金台下葬後,周桐依然沒有離開,他在金台的墳墓邊上搭了一個草棚。一邊為恩重如山的師傅金台守孝,一邊在師傅金台身邊感悟心得。整整三年時間,周桐終於把師傅金台留下的所有的心得看完並且完全領悟,周桐終於真正進入了宗師的境界。
周桐下山後遍走大江南北,一邊遊曆名山大川,一邊到處拜師學藝。他曾經一個人在原始森林裏麵生活過,他也曾經一個人走過無邊的沙漠,他曾經一個人跋山涉水過,他也一個人橫渡過大海。一路上不但增廣了周桐的見聞,也讓周桐的心胸得到了再一次的釋放。周桐集百家之長,創立了以金台自創的拳法為基礎的功法。
周桐回到山莊後,一邊幫著妹夫管理山莊,一邊開始正式收徒弟教拳。他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特點,教授他們最適合他們發展的拳路。這不但開創了一個新的教學方式,更是把儒家的“因材施教”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中出現了不少後來出名的人物,其中有“玉麒麟”盧俊義、“行者”武鬆等人。
這時候的王進已經是禁軍總教頭了,他以為他的功夫和師弟周桐差不多,甚至於比周桐還要高一點點。所以他想找了一個機會和周桐比武,看看誰的功夫比較好。周桐其實不用比,光從氣勢和形態上就可以看出王進的修為,王進根本不是周桐的對手。周桐為了王進的麵子,再三躲避不願意和王進交手。王進不領會其中含義,還以為周桐不敢和自己交手,就硬要和周桐比一場。結果周桐答應比武,隻不過兩個人閉門較量,無論誰輸誰贏都不能對外界說出去。結果王進沒多久就出來了,從此不再提和周桐比武的事情。
周桐因為到了一定的境界,所以把勝負看得很淡,也不再爭強好勝,所以他很少和人正式比武。但是關係到國家的尊嚴,老百姓的安危的時候,周桐不會坐視不理。有一年契丹、金國和西夏國三國武士聯合來北宋,和當年金台比武一樣,也要來一個比武較量。不過這一次周桐得知消息後,沒有等到最後一天才出手。周桐一個人把所有的武士打了一個遍,讓這些看不起宋人的人知道了宋國人的厲害。周桐成為了金台之後有一個蓋世大拳師,隻不過周桐沒有像師傅金台一樣接受朝廷的封賞,而是一個人飄然而去了。周桐的行為雖然被一些人汙蔑為看不起朝廷和皇帝,但是周桐的名望更加響亮了。
時間是不等人的,一轉眼過去了好多年,這時候的周桐已經老了,帶著孫女流落到了一個小地方。因為幾個徒弟加入了梁山的關係,周桐被一些地方官府監視。為了讓孫女健康成長,周桐隻好帶著孫女到處搬家,最後決定在一個小地方當一個私塾先生。就在這裏周桐遇上了讀不起書,但是有遠大抱負的嶽飛。見嶽飛是一個可造之材,周桐終於又忍不住受了徒弟。這個徒弟一收,成為了周桐最後一個徒弟,嶽飛也成為了周桐最花費精力教導出來的徒弟。
嶽飛在周桐的教導下,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周桐把自己最拿手的棍法教給了嶽飛,這套棍法集中了“二聖棍”和“密劍”的精要,是金台特意教授兩個徒弟的功夫。周桐當年把棍法傳給了“玉麒麟”盧俊義,把拳腳功夫傳給了“行者”武鬆。他們兩個人都成為了梁山上數一數二的高手,可見金台的功夫真的不簡單。嶽飛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棍法演化為槍法,創立了嶽家槍法。當然周桐也把師傅金台傳給他的“密劍”和“袁公劍”傳給了嶽飛。
嶽飛在周桐死後一邊為師傅周桐守靈,一邊研究周桐留下的拳法心得。嶽飛前後創出了嶽家槍法、嶽家劍法和嶽家散手等等功夫。特別要提出的是嶽家散手,它已經不是單單的拳法,更是一種擒拿、搏擊等等為一體的功夫。它不但簡單有效,而且讓人一學就會,殺傷力大,適合軍人使用。嶽家劍法是在“袁公劍”的基礎上,加上了幾招簡單易學的“密劍”,威力不但巨大而且便於近身格鬥。再加上嶽家槍法,可以說是中短距離、近距離、空手三位一體,怪不得嶽飛在戰場上幾乎是常勝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