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德祖師在這裏不但聽到了最為正宗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解釋,更加自己的經曆說出來請求法師開悟。法師聽了憶德祖師的夢境後,告訴憶德祖師這其實是一個大好機緣。佛家管這個叫“障”,也就是一種磨練的意思。每當學佛者有所領悟或者有所精進的時候就會產生錯覺,這是在阻礙學佛者前進。讓學佛者知難而退,或者是繼續沉淪在苦海之後不能自拔。隻有走出這個困境或者徹底破除幻境,這才可以得到精進和更高層次的領悟。這個障的出現是必然的,也是外人無法幫忙的,必須由本人來克服。憶德祖師是進是退全靠自己,別人幫了忙也不能幫憶德祖師做主。


    憶德祖師手拿著《地藏菩薩本願經》,在九華山山頂寺院院子裏麵獨坐了一夜,終於有所領悟。下人告訴憶德祖師,就在這個晚上憶德祖師的滿頭白發好像黑了一半,變成花白色了。憶德祖師並沒有在意自己頭發的顏色,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和未來要走的路。憶德祖師拜別了法師,從此沒有再上過九華山。不過在憶德祖師心裏,他和地藏菩薩永遠在一起,隻要心中有地藏菩薩那裏就死九華山。


    離開九華山後的憶德祖師依然沒有回家,但是不再以遊山玩水為借口了,他的願望是走遍名山大川,走遍每一個寺院。他用一種虔誠的心態拜佛,每到一個寺院都會請教佛理和供養佛法。他也從一個沒有文化的紈絝子弟漸漸轉變為一個對佛法有一定研究的學佛者。對於這種有身份有地位的學佛者,絕大多數的寺院是絕對歡迎的,何況憶德祖師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留下一大筆錢給寺院。


    直到憶德祖師來到嵩山少林寺,當他要求以布施的方式為每一個師傅做一套衣服時,一個師傅的話令憶德祖師有了新的感悟。“能布施是好事,但是以錢布施是最下等的。真正的修佛者應該是以法布施,也就是用佛法教化眾生。就算做不到以法布施,也應該做到以力布施而不是以錢布施。所謂的以力布施就是自己親自動手做佛事或者幫助建造寺院。錢雖然是好東西但是不是你自己的。你所花的錢不是你父母留給你的,就是家族共有的。你以錢布施功德你自己沒有三成,絕大多數都是你父母或著親人的。你如果想要通過布施得到回報的話,還不如親手搬一根木頭或者為寺院背一擔米,也好過你捐一大筆錢給寺院。不過用布施得到回報也不是學佛者的出路,付出為了更多的回報,把這個當生意來做,從出發點就錯了。”


    憶德祖師猶如醍醐灌頂一樣,放下一切跪在這個法師麵前請求法師開示。法師告訴憶德祖師道:“付出並不一定需要回報。當你有所付出的時候千萬不要想會不會有回報,回報是否大過我的付出。俗世的生意法則不適合佛家。佛家講究舍得,‘舍’和‘得’既是對立的也是相輔相成的。‘舍’了一定會有‘得’,但是這個‘得’不一定是你要的‘得’或者是所求的‘得’。當你要布施的時候必須做到三點,第一無畏第二無懼第三無悔。所謂‘無畏’就是指勇往直前,沒有什麽可以阻攔的。‘無懼’是指布施的時候堅定不受外界的幹擾。‘無悔’是指布施的時候不猶豫不能後悔。無論是布施還是學佛,抱著不求回報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不後悔的心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收獲。”


    憶德祖師請法師指點道路和學佛的方向。法師告訴憶德祖師:“向別人討教經驗是要的,但是不是必須的。別人的佛法不一定適合你自己。別人的路不一定是你的路。獲取別人的經驗,選取適合自己的經驗綜合自己的佛法,這才是你自己的道路和修行方向。聽太多的人的經驗反而會迷失自己,望了自己的佛法道路。現在你不需要太多的經驗和佛理,而是要堅定自己的道路。布施是對的,但是應該換一種方式布施。以法布施你的佛法和佛理理解不夠。以錢布施用的錢不是你自己的,成果不大不適合你仙子阿的修行。隻有放下身份去為佛家建一個或者翻修一個寺院,通過以力布施的方式完善自己的修行鞏固自己的修為。”


    憶德祖師聽從法師的教導,帶著下人和其他老百姓一起親自為少林寺修路。雖然十分艱苦但是真的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味道。通過親自動手幹活,憶德祖師發現自己的困惑少了身體好了人也輕鬆了。一位法師告訴憶德祖師,其實這隻是小功德,要是能夠真正建造或者翻新一個寺院,這才是大功德大福報。憶德祖師下了一定要建造一個寺院的大願望,希望通過這種大功德換來下一世和家人團聚不分離的機緣。


    當時少林寺是天下寺院的翹楚,許多寺院有問題就會請教少林寺。皇家篤信道家,導致官方給予寺院的支持很少。老百姓募捐的錢財又太少太散。所以一般寺院的維修和翻新都需要大寺院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一些偏遠地方的寺院更加需要像少林寺這種大寺院的幫助。每一年少林寺都會接到許多寺院的求助,但是少林寺自己也不好過,很少有能力幫助其他寺院。這也是一種無奈,少林寺不是不想幫而是自身實力不夠幫不了。


    就在憶德祖師在少林寺幫助修路的這段時間,少林寺來了一個大和尚。不,應該說是回來了一個大和尚。這個師傅本來就是少林寺的師傅,半年前少林寺派他去了外地現在他回來了。原來少林寺早在一年前就接到遠在福|建某寺院的來信,說那裏的寺院不但年久失修而且缺少佛法精深的方丈。少林寺決定派這個法號慧遠的師傅帶著一筆錢去這個名叫永安寺的地方當方丈。沒想到這個慧遠法師馬上回來了,說那個永安寺他呆不了隻好回來了。


    憶德祖師剛好聽見了這位慧遠法師的話,私下向慧遠法師請教永安寺的情況。永安寺初建於隋唐時期,是當地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當地靠近大海,男丁幾乎都是靠海為生,家家戶戶都是靠打魚作為生活來源。捕魚不同於種地,不但風險大而且生活沒有保障。有時候出去一無所獲是經常的事情,最可怕的就是一去無回。再加上海邊風浪大,經常發生海嘯海難,所以老百姓建造永安寺求菩薩保佑大家。光是從名字就知道當地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永遠平安。


    永安寺經過這麽多年的風雨,已經多次倒坍重建。由於當地老百姓生活並不富裕,地方官府又不積極維護,所以永安寺現在幾乎廢了。慧遠法師去的時候不是沒有心理準備,但是看見永安寺後實在呆不下去了。永安寺不但佛像損毀嚴重,而且殿宇也幾乎破損殆盡。最令慧遠法師難以接受的是當地老百姓好像忘記了永安寺的存在,都不願意為翻建永安寺出錢出力。寺院的師傅不是老了就是沒能力的殘疾,一個幫得上忙的也沒有。基礎差,信仰不夠,人手嚴重不足,成為了永安寺三大難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謎案追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謎案追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