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三個身穿犯人囚衣,身上被五花大綁起來的人在一群大力侍衛的押送下來到平台。三個人被刑部的人分別安排在了大木墩子附近,因為背對著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並沒有看清楚三個人的樣子。不過一些眼力比較好的老百姓依稀看清楚了三個犯人的模樣,三個人年紀都不大,特別是那個走在後麵的好像剛剛成年。三個人被劊子手按倒在大木墩子後麵跪好,三個人好像一點掙紮也沒有。
這時候幾個品級比較高的官員走了出來,他們就是這次斬首犯人的現場指揮了。官方有一個專用名詞叫監斬官,就是監督處斬犯人和事後驗明犯人正身的官員。他們有三個責任,第一是在處斬犯人之前驗明正身,宣布犯人的罪行和皇帝的處斬決定。第二是監督和現場觀看犯人處斬過程。第三是事後確定死的人是犯人本人,也就是再驗明正身一次。全部完成之後才算是任務完成,他們可以回去向皇帝交差了。
刑部尚書張大人是這一次的監斬官,他手裏拿著皇帝親筆寫下的犯人罪行和最終判決。張大人是刑部的最高指揮官,也是處斬犯人的老手了,所以深知處斬罪犯的過程。他不慌不忙地坐下,心裏反複盤算等一會兒怎麽做才既威風又順當,這可是少有的出風頭的機會。他要在京城老百姓麵前顯出朝廷的威嚴,又要讓老百姓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這對他將來進步大有幫助。反之要是他沒有辦好這次差事的話,不但老百姓會看不起他,就連皇帝也會不再重視他,他的前途就不好了。為了他的前途,為了他和他的家族的未來,他不允許自己出錯,更加不允許下麵的人毀了自己的前途。他已經再三向他的手下強調了好幾次,這次不能有任何的意外或者不足,不然的話他一定會第一時間對付手下這些廢物。
這一次的午門斬首計劃,張尚書基本滿意,至少到他出現為止他覺得一切安全無事故。張尚書是這一次處斬的最高執行官,所以他被安排坐在監斬台最中央的位置上。他示意其他幾位和他一起監斬的官員一起坐下,然後他就一個人閉眼休息,養精蓄銳準備等一會兒的個人表演了。其他幾個官員也學張尚書的樣子閉目養神,其實心裏有點妒忌這個張尚書。張尚書原來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幾乎在京城排不上號的。要不是張尚書有一個有錢的嶽父,願意給張尚書花錢買官疏通關係的話,張尚書不知道現在在什麽地方當不起眼的小官。小皇帝自從親政後第一需要權力第二需要錢第三需要忠於他的手下,特別是扳倒張居正之後,他深感財力和人力上的不足。這時候手下人向他推薦了張尚書,張尚書本事不大但是家裏有錢,而且一口一個對小皇帝表示絕對忠心。小皇帝也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把張尚書樹立成了新的標杆,就這樣張尚書從一個不起眼的七品小官,短短一年內成為了正二品的刑部尚書。這怎麽能讓一旁原來的老上司如今的部下們不嫉妒這個張尚書呢?
張尚書早在來午門的路上已經觀看了小皇帝的聖旨,趁休息的時間在自己腦海裏麵盤算著等一會兒如何宣判犯人的罪行。小皇帝聖旨裏麵宣布的犯人罪名並不詳細,張尚書也不知道犯人到底為什麽被小皇帝下令馬上處決。這些對於張尚書來說都不重要,因為這些犯人得罪了小皇帝,小皇帝要殺了他們,張尚書隻要做好就可以了。張尚書心裏很清楚,凡是小皇帝要做的事情他一定要執行,凡事得罪小皇帝的人就是他的最大的敵人,凡是反對他的主子小皇帝的人就是他一家子的大仇人。隻有步步緊跟小皇帝,才能做好小皇帝的狗,才有美好而又遠大的前途。
“辦事不利、對君不忠、欺上瞞下、窺探帝宮”這是小皇帝親自定性的罪名,也就是殺死這些犯人的理由。張尚書不知道小皇帝要這些人辦什麽事情,這些人又怎麽回複小皇帝的,反正小皇帝覺得這些人不但沒有辦好事情而且結果讓小皇帝很不滿意。特別是最後的一條罪名“窺探帝宮”,這個罪名十分重大和微妙。張尚書私下認為這幾個不知道死活的人,一定是知道了小皇帝一家人什麽秘密,這才導致小皇帝不高興的。什麽辦事不利,什麽沒有辦好差事,都是借口而已。估計這些人已經辦完了事情,甚至於辦成了小皇帝交代的任務,隻不過是知道了不應該知道的秘密,這才導致殺身之禍。張尚書不會同情這些人,也不會去打聽秘密不然他自己也會有危險,更加不會讓別人知道小皇帝的秘密。所以張尚書決定了,等會不但要在宣判時說話主意,而且需要盡快宣判盡快殺了這些人。
在一邊為張尚書等人觀看時辰的一個手下見時間快到了,就過去通知張尚書等人。張尚書等人在手下親信的幫助下再一次整理好自己的官服,一邊有經驗的手下也知道時間差不多了,所以開始振奮起來。一邊的老百姓也知道好戲要開始了,所以連忙站好伸長脖子看仔細了。一些本來坐在地上休息的老人和小孩,也在家人或者朋友的幫助下站起來,特別是一些小孩子吵著要大人把自己抱起來。
張尚書望了一邊自己親信一眼,表示對這種亂糟糟的場麵不滿。親信馬上領會意思,幾個人一起大聲高喊“肅靜”,讓老百姓們全都閉嘴。馬上老百姓們為了看好戲,為了不被官員們當作發|泄同案犯處理,紛紛閉嘴站好安靜下來。張尚書比較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來朝廷和衙門對老百姓的震懾力還是很有力的。做官的人都希望老百姓懼怕和服從朝廷,這樣才可以很好的管理治下的老百姓。
親信再一次報時,提醒張尚書午時將到,到了張尚書宣布犯人罪行的時候了。按照處斬犯人的正常程序,午時三刻處斬犯人,之前還有一定的步驟和程序要完成。午時時候宣布犯人罪行,然後由監斬官對死刑犯驗明正身。午時一刻的時候,由監斬官宣布對於死刑犯的判決,為死刑犯插上絕命牌。午時二刻的時候送上斷頭飯或者送命酒,讓死刑犯最後吃飽喝足好上路。午時三刻監斬官正式勾決死刑犯,劊子手操刀處決犯人,監斬官最後對死刑犯驗明正身。到這個時候才算任務完成,等下來就是下人們清理刑場和死刑犯屍體了。
在午門處斬死刑犯規矩就更加多了,午時監斬官代替皇帝宣布死刑犯的罪名,這時候要是大貪官或者是大叛徒、大土匪的話,老百姓就會向犯人丟臭雞蛋或者其他垃圾。這是朝廷允許的,也是為了讓死刑犯死之前再一次收到肉體和心靈上的折磨。午時一刻清理刑場雜物之後,監斬官代表皇帝宣布最終判決,基本上就是宣布斬首死刑。這時候對死刑犯驗明正身後,換上死刑犯行刑時專用的紅色囚服,插上寫有死刑犯名字的絕命牌。午時二刻的時候由劊子手為死刑犯灌下送命酒,把死刑犯固定在刑台上。因為是午門所以省去了死刑犯家人喂犯人吃飯等項目。為了防止犯人鬧事或者說出一些不合適的話,所以劊子手給死刑犯灌酒的酒裏麵下了麻藥。這麽做第一可以防止死刑犯最後說出一些不應該說的話,第二就是讓死刑犯死的時候不痛一點。能在午門斬首的人不是以前的大人物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劊子手和監斬官也擔心將來犯人家屬找自己麻煩,所以讓死刑犯死的時候好受些也算是對得起人了。一些有良心的人深知這些死刑犯裏麵有大多數的人死得冤枉,他們已經不能夠幫助這些死刑犯了,隻好讓這些死刑犯走的時候不痛苦點,也算他們積德了。午時三刻的時候,鼓聲一停就是監斬官勾決死刑犯,劊子手下刀的時候了。自從午時起,刑台附近四角各有一麵大鼓,按照先慢後快的節奏敲鼓,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送終鼓”。這個鼓聲不能停,也不能敲的太快,按照午時初刻到一刻敲最慢的鼓聲,午時一刻到二刻中等速度敲鼓,午時二刻到三刻敲快鼓的節奏敲擊。到午時三刻的時候鼓聲最急最響亮,當鼓聲停止的時候,也就是死刑犯人頭落地的時候了。要是刑台上有好幾個死刑犯的話,每一麵鼓聲停止的時候,就是一個死刑犯人頭落地的時候。要是配合不好的話無論是鼓手還是劊子手事後都要受到處罰。要是死刑犯人數過多的話,刑台就會多準備幾麵鼓,反正鼓的數量一定比死刑犯人數多。當最後一麵鼓鼓聲停止的時候,就是所有死刑犯全部斷氣的時候,要是換有死刑犯活著的話,就連監斬官也會一起倒黴的。所以監斬官也好,劊子手也好,都希望最後一個鼓手敲得時間久一點,不然自己有麻煩了。
這時候幾個品級比較高的官員走了出來,他們就是這次斬首犯人的現場指揮了。官方有一個專用名詞叫監斬官,就是監督處斬犯人和事後驗明犯人正身的官員。他們有三個責任,第一是在處斬犯人之前驗明正身,宣布犯人的罪行和皇帝的處斬決定。第二是監督和現場觀看犯人處斬過程。第三是事後確定死的人是犯人本人,也就是再驗明正身一次。全部完成之後才算是任務完成,他們可以回去向皇帝交差了。
刑部尚書張大人是這一次的監斬官,他手裏拿著皇帝親筆寫下的犯人罪行和最終判決。張大人是刑部的最高指揮官,也是處斬犯人的老手了,所以深知處斬罪犯的過程。他不慌不忙地坐下,心裏反複盤算等一會兒怎麽做才既威風又順當,這可是少有的出風頭的機會。他要在京城老百姓麵前顯出朝廷的威嚴,又要讓老百姓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這對他將來進步大有幫助。反之要是他沒有辦好這次差事的話,不但老百姓會看不起他,就連皇帝也會不再重視他,他的前途就不好了。為了他的前途,為了他和他的家族的未來,他不允許自己出錯,更加不允許下麵的人毀了自己的前途。他已經再三向他的手下強調了好幾次,這次不能有任何的意外或者不足,不然的話他一定會第一時間對付手下這些廢物。
這一次的午門斬首計劃,張尚書基本滿意,至少到他出現為止他覺得一切安全無事故。張尚書是這一次處斬的最高執行官,所以他被安排坐在監斬台最中央的位置上。他示意其他幾位和他一起監斬的官員一起坐下,然後他就一個人閉眼休息,養精蓄銳準備等一會兒的個人表演了。其他幾個官員也學張尚書的樣子閉目養神,其實心裏有點妒忌這個張尚書。張尚書原來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幾乎在京城排不上號的。要不是張尚書有一個有錢的嶽父,願意給張尚書花錢買官疏通關係的話,張尚書不知道現在在什麽地方當不起眼的小官。小皇帝自從親政後第一需要權力第二需要錢第三需要忠於他的手下,特別是扳倒張居正之後,他深感財力和人力上的不足。這時候手下人向他推薦了張尚書,張尚書本事不大但是家裏有錢,而且一口一個對小皇帝表示絕對忠心。小皇帝也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把張尚書樹立成了新的標杆,就這樣張尚書從一個不起眼的七品小官,短短一年內成為了正二品的刑部尚書。這怎麽能讓一旁原來的老上司如今的部下們不嫉妒這個張尚書呢?
張尚書早在來午門的路上已經觀看了小皇帝的聖旨,趁休息的時間在自己腦海裏麵盤算著等一會兒如何宣判犯人的罪行。小皇帝聖旨裏麵宣布的犯人罪名並不詳細,張尚書也不知道犯人到底為什麽被小皇帝下令馬上處決。這些對於張尚書來說都不重要,因為這些犯人得罪了小皇帝,小皇帝要殺了他們,張尚書隻要做好就可以了。張尚書心裏很清楚,凡是小皇帝要做的事情他一定要執行,凡事得罪小皇帝的人就是他的最大的敵人,凡是反對他的主子小皇帝的人就是他一家子的大仇人。隻有步步緊跟小皇帝,才能做好小皇帝的狗,才有美好而又遠大的前途。
“辦事不利、對君不忠、欺上瞞下、窺探帝宮”這是小皇帝親自定性的罪名,也就是殺死這些犯人的理由。張尚書不知道小皇帝要這些人辦什麽事情,這些人又怎麽回複小皇帝的,反正小皇帝覺得這些人不但沒有辦好事情而且結果讓小皇帝很不滿意。特別是最後的一條罪名“窺探帝宮”,這個罪名十分重大和微妙。張尚書私下認為這幾個不知道死活的人,一定是知道了小皇帝一家人什麽秘密,這才導致小皇帝不高興的。什麽辦事不利,什麽沒有辦好差事,都是借口而已。估計這些人已經辦完了事情,甚至於辦成了小皇帝交代的任務,隻不過是知道了不應該知道的秘密,這才導致殺身之禍。張尚書不會同情這些人,也不會去打聽秘密不然他自己也會有危險,更加不會讓別人知道小皇帝的秘密。所以張尚書決定了,等會不但要在宣判時說話主意,而且需要盡快宣判盡快殺了這些人。
在一邊為張尚書等人觀看時辰的一個手下見時間快到了,就過去通知張尚書等人。張尚書等人在手下親信的幫助下再一次整理好自己的官服,一邊有經驗的手下也知道時間差不多了,所以開始振奮起來。一邊的老百姓也知道好戲要開始了,所以連忙站好伸長脖子看仔細了。一些本來坐在地上休息的老人和小孩,也在家人或者朋友的幫助下站起來,特別是一些小孩子吵著要大人把自己抱起來。
張尚書望了一邊自己親信一眼,表示對這種亂糟糟的場麵不滿。親信馬上領會意思,幾個人一起大聲高喊“肅靜”,讓老百姓們全都閉嘴。馬上老百姓們為了看好戲,為了不被官員們當作發|泄同案犯處理,紛紛閉嘴站好安靜下來。張尚書比較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來朝廷和衙門對老百姓的震懾力還是很有力的。做官的人都希望老百姓懼怕和服從朝廷,這樣才可以很好的管理治下的老百姓。
親信再一次報時,提醒張尚書午時將到,到了張尚書宣布犯人罪行的時候了。按照處斬犯人的正常程序,午時三刻處斬犯人,之前還有一定的步驟和程序要完成。午時時候宣布犯人罪行,然後由監斬官對死刑犯驗明正身。午時一刻的時候,由監斬官宣布對於死刑犯的判決,為死刑犯插上絕命牌。午時二刻的時候送上斷頭飯或者送命酒,讓死刑犯最後吃飽喝足好上路。午時三刻監斬官正式勾決死刑犯,劊子手操刀處決犯人,監斬官最後對死刑犯驗明正身。到這個時候才算任務完成,等下來就是下人們清理刑場和死刑犯屍體了。
在午門處斬死刑犯規矩就更加多了,午時監斬官代替皇帝宣布死刑犯的罪名,這時候要是大貪官或者是大叛徒、大土匪的話,老百姓就會向犯人丟臭雞蛋或者其他垃圾。這是朝廷允許的,也是為了讓死刑犯死之前再一次收到肉體和心靈上的折磨。午時一刻清理刑場雜物之後,監斬官代表皇帝宣布最終判決,基本上就是宣布斬首死刑。這時候對死刑犯驗明正身後,換上死刑犯行刑時專用的紅色囚服,插上寫有死刑犯名字的絕命牌。午時二刻的時候由劊子手為死刑犯灌下送命酒,把死刑犯固定在刑台上。因為是午門所以省去了死刑犯家人喂犯人吃飯等項目。為了防止犯人鬧事或者說出一些不合適的話,所以劊子手給死刑犯灌酒的酒裏麵下了麻藥。這麽做第一可以防止死刑犯最後說出一些不應該說的話,第二就是讓死刑犯死的時候不痛一點。能在午門斬首的人不是以前的大人物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劊子手和監斬官也擔心將來犯人家屬找自己麻煩,所以讓死刑犯死的時候好受些也算是對得起人了。一些有良心的人深知這些死刑犯裏麵有大多數的人死得冤枉,他們已經不能夠幫助這些死刑犯了,隻好讓這些死刑犯走的時候不痛苦點,也算他們積德了。午時三刻的時候,鼓聲一停就是監斬官勾決死刑犯,劊子手下刀的時候了。自從午時起,刑台附近四角各有一麵大鼓,按照先慢後快的節奏敲鼓,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送終鼓”。這個鼓聲不能停,也不能敲的太快,按照午時初刻到一刻敲最慢的鼓聲,午時一刻到二刻中等速度敲鼓,午時二刻到三刻敲快鼓的節奏敲擊。到午時三刻的時候鼓聲最急最響亮,當鼓聲停止的時候,也就是死刑犯人頭落地的時候了。要是刑台上有好幾個死刑犯的話,每一麵鼓聲停止的時候,就是一個死刑犯人頭落地的時候。要是配合不好的話無論是鼓手還是劊子手事後都要受到處罰。要是死刑犯人數過多的話,刑台就會多準備幾麵鼓,反正鼓的數量一定比死刑犯人數多。當最後一麵鼓鼓聲停止的時候,就是所有死刑犯全部斷氣的時候,要是換有死刑犯活著的話,就連監斬官也會一起倒黴的。所以監斬官也好,劊子手也好,都希望最後一個鼓手敲得時間久一點,不然自己有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