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遼闊,一望無邊際,內裏更是暗潮洶湧,波濤翻滾,即使是百丈大船航行其中,也有橫遭不測的危險。


    且東海中海獸頗多,近海之地就有百丈之大的大鯨,這等大海獸大口一開,便能吞下一艘大貨船。


    除開大鯨之類的體型龐大的海獸外,海中更有成群結隊的凶狠小魚,專食落水的人類,人剛落水,這群小魚一擁而上,一個眨眼,落水的人就隻餘下一副骨架。


    以上這些皆是揚關聽自林氏寶船上的一位說書人之口。


    此時,林氏寶船就航行在東海之上,將往東海之外的蓬萊仙島,而後再借由蓬萊仙島的航道,去往葫蘆洲。


    這是大多數人跨海往葫蘆洲的選項,甚至一些修士也會選擇這個法子。


    畢竟橫渡東海,需得飛遁數十萬裏,中途可能還尋不到島嶼,且海上還有許多異類罡風,一不小心就會被罡風削骨,成海上一縷幽魂,另外還有諸多異象,尋常修士落進去,怕是真得丟命在裏頭。


    此時,這艘林氏寶船上就有包括揚關在內的修士六位,其中兩位為寶船供奉,護佑寶船航行大海。


    揚關此番之所以會搭乘這艘寶船,主因是自家血脈後裔就在船上,他們準備從神洲大地遷移到葫蘆洲上,當然,僅是部分,還有大部分人依舊留在淞城,守著祖業。


    這部分人遷往葫蘆洲時,本家甚至還給製作了一冊分家族譜,將來還能憑著這份族譜認祖歸宗。


    都是為了家族延續,畢竟神洲大地遭逢大變,他們又聯係不上那位神仙老祖宗,無奈,隻能出此下策,分家出去,好保證家族血脈不斷。


    之所以選擇葫蘆洲分家出去,原因有三,一為葫蘆洲近,相比其他二洲,二是從葫蘆洲傳回來的消息中未有聞見如神洲這等大難,甚至小兵災都沒有,三是祖宗牌位顯靈,往葫蘆洲開枝散葉。


    其中祖宗牌位顯靈這一點原因最重要。


    天大地大祖先最大。


    另外,揚關在離開淞城前,就先幫著淞城解決了兵災,他隻給淞城送了一道符籙,貼於牆頭,隻要上了牆頭的兵士,都將龍精虎猛,宛如神兵天降,即使練的是王八拳,也能耍得虎虎生風,宛如武道大師,以一敵三不是夢,以一殺十都算小事,且這道符籙還不會損害他們的精氣神,更不會壞他們的肉身。


    有如此兵卒在,再借著城牆之利,吳王大軍即使再來個十萬,也拿不下淞城,除非圍困半年,可是吳王若真這麽耗著,怕是就得被屁股後頭的白蓮教給挖了。


    不過,這符籙隻掛於城牆上,隻作用於城牆範圍,下了城牆,那些個兵士便沒了此等神勇武功。


    因此,若那位狄王在此戰後以為自己的手下兵卒個個驍勇,去攻打其它勢力,怕還得把自己玩球。


    大船東行,破浪穿霧。


    此時,大海上陡生濃霧,彌漫開去,林氏寶船毫不自知就被收入其中。


    林氏寶船上的水手見著此景,立馬就向船主匯報。


    船主知曉其中危險,首先想到的就是停船**。


    若是繼續在這濃霧中航行,船隻迷失方向,偏離航道反而是小,倘若撞上礁石,可能全船人都得沒。


    因此,他當即下令,降下船帆,放下船錨,定住寶船,不讓寶船隨波逐流間就被帶往陌生海域。


    另外,他親自去往船艙最高樓,去請兩位供奉來商議此次撞見的詭譎事。


    除此外,還讓水手們和船上侍女們去安撫乘客,免得發生亂象。


    揚關默默瞧著這一幕,並未插手。


    這大霧並非自然生成,乃是一頭蜃龍正巧盤踞這片海域,在此地休憩,無意間吞吐霧氣,籠罩了百裏海域。


    不過那頭蜃龍並無惡意,隻是恰巧停留,這些霧氣中之蘊含了其些許法力,再盤踞一陣,這霧氣怕是就將蠱惑人心,幻化出人心中的海市蜃樓。


    這都是小事,重點是,這蜃龍一次沉睡怕得費十多年時間。


    ...


    船主與寶船供奉們的商議很快就有了答案。


    寶船的兩位供奉常年住於船上,借著寶船的物資,以及大海的豐沛水氣修行,一身法力之雄渾,遠非常人可比,同境界中或許都比不過他們,而他們常年行船,見識自然不少,立即就知曉此霧非自然形成,乃是蜃龍吐霧。


    他們也清楚蜃龍難搞,畢竟蜃龍也是龍種,龍宮也認可蜃龍身份,他們又在海上,若是惹急了蜃龍,怕是得吃不了兜著走。


    因此,他們就建議船主快些起錨,升帆,然後他們以術法指引航道,推動寶船航行,免得等下蜃霧成型,幻化海市蜃樓,他們就都得被困在這片海域數十載了。


    船主自然信任兩位供奉,立即下達命令,起錨升帆。


    然後兩位供奉一者確定霧中航道,一者催動海浪潮湧與洶湧海風,推動寶船快速航行。


    很快,僅三刻鍾,寶船就駛離霧區,重回正確航道。


    而剛駛離霧區,正巧就見著那片濃霧中幻化形成一座座懸浮半空的亭台樓閣,懸於半空的大山,此奇景讓船上乘客大呼驚喜。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有仙人。"有人驚呼。


    "還有仙鶴。"


    "仙家在煉寶丹,可得長生不死否?"


    "..."


    乘客千奇百怪,自然就有各自話頭。


    這一幕倒是讓這趟航海沒那麽枯燥乏味。


    也是生趣了。


    吼。


    忽然,一聲獸吼自濃霧中傳來。


    寶船上的乘客都被嚇一大跳。


    "各位安心,勿慌。"寶船供奉以精巧玄妙的法術將聲音傳遍整艘寶船,且聲音中帶有安神靜氣之效,讓船上乘客沒有慌亂地跳船去。


    其實寶船供奉心裏也沒底,也不知曉那蜃龍處發生了什麽,畢竟蜃龍那等存在不是海獸可比的,其智慧不下於人,修為更比他們還高深,若是這蜃龍驟然發難,他們怕也隻有在寶船上找個船梆子,然後綁在上麵,任由蜃龍操弄他們。


    不過,萬幸的是,蜃龍隻咆哮一聲,便繼續沉睡,沒再有聲音傳響過來。


    等了半個時辰後,寶船慢慢悠悠航行了半個時辰。


    寶船的兩位供奉才鬆一口氣。


    都駛了三十多裏,蜃龍都沒來找麻煩,顯然是沒有問題了。


    不過,他們緊張了半個時辰,寶船上的乘客們卻早就將這事拋在腦後。


    隻不過一聲獸吼罷了,他們更關心在那片海市蜃樓中看見了什麽,尤其是說書先生,逮著每個人問看見了什麽,試圖從中尋到靈感來。


    這不,就尋上了將蜃龍安撫的揚關身上。


    "您..."


    揚關一個眼神就將他送到了旁邊的另一個修士身上,


    那修士頗為無奈,礙於寶船上的規矩,不可肆意使用法術,所以隻能應付著說書人,隨意的說了些東西將他打發。


    蜃龍吐霧隻是這趟航海的小插曲,接著林氏寶船又航行了十日,劃過九千裏海域。


    "前頭就是蓬萊仙島了。"有熟悉這條海路的水手給身邊的乘客解說道。


    隻是,他所指的方向卻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那旮旯啥也沒有啊。"乘客那叫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前頭有仙家施了幻法,你自然看不見。"水手笑答。


    "那如何上島?"有乘客需要解答。


    "咱船東與蓬萊仙島的神仙早有約定,你們且等著,待會就能見著仙島了,咱們還要在仙島上休憩一日,到時你們有的是機會欣賞仙家盛景,可比咱們那日瞧見地美多了。"水手答道。


    寶船繼續航行,大約航行十多裏海域後,忽然,所有人精神恍惚起來,然後瞬間就感覺空氣中的鹹濕味沒了,熟悉的泥土的味道和青草鮮花的芬芳味撲了過來。


    恍然間,他們眼前已經沒有一望無際的大海,而是一片亭台樓閣,一片仙家盛景。


    船隻不知何時已經停靠到一個港口上,港口之後便是一座座懸浮於奇峰峻嶺之間的亭台樓閣,仙宮神殿,它們被白雲彩霞裹著,更托仙姿。


    俊逸的各色仙鳥在亭台樓閣間盤旋,更有仙家駕馭玄奇的法器翱翔於天際,穿行於各個宮殿之間。


    抬頭仰望,天上的太陽放著光明,但卻與外頭太陽不大一樣,具體哪兒不一樣,就在於這輪太陽可以直視,不傷人眼。


    揚關也瞧著這些,也無需驚奇,他早就來過,而且不止一回。


    其實眼前這片洲陸並非真正的蓬萊仙島,不過即使是這一座假的蓬萊仙島,尋常人也登不上,也需得借著一張登仙島的敕令符籙,才能穿過幻境,停靠島上港口,否則就隻會被仙島的幻境牽引偏離開島嶼。


    至於真正的蓬萊仙島在哪兒,也在此間,就在天上那輪太陽中,或者說那輪大日便是蓬萊仙島。


    而這座"蓬萊仙島"不過是設來接待來往海商和海外散修而搭建起的。


    而且蓬萊仙島乃是海外仙宗蓬萊的山門所在,如何能是閑人隨意進出的地界。


    揚關當年也就進過兩回。


    "諸位,若想求仙緣,或可去東海坊市,那兒有許多仙家出售仙法仙器。"


    有水手大呼一聲。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就是元神老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8月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8月12並收藏開局就是元神老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