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劍好生犀利。”
純陽劍童子端視人間,被那司馬浩銘的劍吸引。
揚關隻看了一眼,便未再有關注。
他看著闊蘭台,看著戰場的整體走勢。
闊蘭台的確是武道驕子,奈何神通不敵天數,終究敗在了環境上。
地仙界的最根本的規矩還未更改,此界鍾於道門練氣,而非人仙武道,也非魔門魔法。
因此,司馬浩銘可勝可敗,但闊蘭台需得死。
揚關歎息著。
他招了招手,將闊蘭台的虛弱魂靈招了上來。
然後投往天外,去那顆人仙武道的發源星辰。
也許他到那兒會有新的發展,能將揚關開創出來的武道領向更高處。
保不齊,將來這宇宙中會有一位武祖。
雖然揚關未在闊蘭台的未來支線上看到這一種可能,但誰能保證不會有受其啟發傳承的後來者呢?
種子暫且種下,說不定真能成。
至於底下這片戰場的戰況,如今已經一邊倒,新漢的三十萬鐵騎在闊蘭台死後,其中精銳也隨著他而亡於司馬浩銘的劍陣之下。
其餘騎士見事不可為,該投降的當場投降,不想投降的,自然四散奔逃。
然後被亂箭射死,或者火銃打死。
也有被人砍死的。
另外,河上的大船仍舊在炮擊著新漢朝廷的軍營。
不停的發出炮擊。
雷鳴轟擊聲沒個間斷。
如今的火炮僅能轟出十裏地,而淮河最窄都有三十裏地,正因此,兩岸都未設有遠擊的火炮。
到時近岸的火炮和火銃設了不少,另外還有諸多神臂弩,火神弓之類的手段。
方才那三十萬鐵騎衝過來,也是吃了不少火炮和箭矢的,但是他們大陣一結,氣血狼煙一起,卻也能抵消不少這類攻擊,這才能整編製的衝上岸來,對南方聯軍的岸防造成不小的損失。
可到了現在,就輪到南方聯軍的船隊對著新漢的陣地進行轟擊了。
而新漢殘餘的部隊隻有一些還有膽量在身的人組織了幾波反擊,以火炮反擊,或者借著法器,亦或者符籙進行反擊。
至於那些隨軍的法師,早就做鳥獸散,跑沒影了。
在見到主帥被打死,九王爺也被壓死,還有新漢太祖的大法被對麵破了,如此還不知大勢已去,那也不必再去修行了,乖乖原地坐化了賬算了。
隻是,想要組織反擊的人卻都被船艦上的火炮精準打中,當場身亡。
如此幾輪過後,大概也就是三刻鍾後,新漢的陣地被打了一遍,成了廢墟。
最後剩下的三四十萬兵馬該逃的逃,該躲得躲,該死的死。
然後艦隊輕鬆派遣小舟,去河對岸運來南方聯軍的軍隊,運往新漢陣地中。
如此又是足足三個時辰的轉運,將南方聯軍的半數人馬都運了過去。
剩餘的人則大多在搭建浮橋,這浮橋接下來便是運送物資,隨軍北上,將北方一帶橫掃幹淨。
淮河秦嶺一過,北方便大多是坦途一片。
而北方已經組織了一次百萬兵馬,接下來怕是再難有大批兵馬集結。
所以南方聯軍基本是勝了。
接下來就是犁庭掃穴,一掃新漢北方全境。
這也是大多數的南方聯軍的“有識之士”的看法。
吳明軍與大民軍皆以為,天下已經是他們兩家的了。
接下來就是兩家交鋒……
但是揚關自太陽星往下看,卻看到了北方的不安定。
新漢太祖可不止顯靈跟北鬥七宿星君鬥了一場。
更送了些東西到人間,贈予祂在地仙界的後輩子孫。
接下來的大戰隻會更加艱難。
因為……新漢得了機關造物之法!
揚關已經看到在新漢國都內,正有十二道巨大的身影隱現其中。
另外,新漢早年就有大漢太祖遺留的一卷點靈造化之術。
本來此二法是要一並傳下的,可惜,神庭催的急,大漢太祖隻得先行撤走,而且即使祂傳下,這兩道法門必然也會被抹去一門,甚至全數抹去。
畢竟這兩門玄妙之法可是當年的仙秦所留,乃是仙秦意圖用以於神庭爭鋒之法。
據聞是得了冥河老祖點撥而生,因此仙秦才有底氣以此法與神庭鬥一鬥。
可惜最後還是鬥不過神庭,王朝敗落,戛然而止。
因此大漢太祖也是有意隻傳一法,沒有將兩道法門都傳授。
此法許多道果老祖,乃至道尊都有意觀察,但最後卻都發現,此法隻可用於王朝之中,因此也就隻取了其中精粹,珍貴的聖人法意,其餘“糟粕”都舍去。
而如今,此二法卻要再次出世。
想當年,大漢太祖再度轉世地仙界,不就想以如此二法絕地天通嗎。
如今,神庭卻給了機會。
大漢太祖怎麽能不抓住。
如今聳立在新漢國都中的那十二道巨大的身影便是那相傳中的仙秦十二金人。
隻不過樣式不大一致,反而仿照了神話傳說中的十二種古老的神靈。
那隻記載在古籍中的神靈。
此時,新漢皇帝正在祭祀這十二尊機關金像,將行點靈造化之術。
此法被大漢太祖遺留下來後,就一直在新漢朝廷內流轉著,每一任新漢皇帝都會遵從祖訓,修習此法,然後再將己身修持有成的點靈造化之術傳與下一任皇帝,如此傳承,累積,便是十三代。
到了如今這一代,正是厚積薄發之時。
此景若是在百多年前,會吸引來諸天道果道尊的目光,但而今卻隻有兩三位在看著。
因為大多數人的目光都在天外天,宇宙邊際的魔界的變化上,研究著魔界的諸多變化,哪有空閑來觀摩這一場凡間王朝的變遷。
若這麽有空,還不如研究研究魔界的螞蟻……
所以,這場盛大的祭祀,僅有揚關在看著。
連純陽劍童子都不在意,祂隻在意是否要培養那司馬浩銘,做自己捧劍童子。
至於其他,祂一概不理會。
之所以會這般,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此二法已經過時了。
就是這麽簡單,若早年剛誕生時,道果和道尊都將驚歎其中的精妙,與開創性。
但如今,已經是祂們研究透的東西。
舊法怎及新法。
宇宙的法理也是日新月異,時時更新。
此法如何還能給人驚喜?難道就憑那換了形象的十二金人?
外貌換了能怎樣,內裏精髓有沒有變換過,仍舊是機關造物之術和點靈造化之術。
除非大漢太祖能拿出點新鮮玩意。
接著,就是時光荏苒。
七七四十九日過去。
南方聯軍已兵分兩路,吳明軍從東,沿著東海北上。
大名軍則從西北伐。
兩軍互不接壤,互不幹擾,各自為戰,誰奪得一城,那城便屬誰。
不過兩邊做了個約定,北伐的盡頭是新漢國都,並約了個時間,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兩軍於國都團圓。
吳明軍有水師之助,一路暢順,而且新漢似乎大勢已去,隻有少數幾座城池做出抵禦,其餘城市在大軍兵臨城下之際,便開門迎王師,所以,吳明軍很快便要打到國都,隻是見八月十五還有許久,便暫時停下奔騰的腳步。
津川之畔,吳明軍十萬兵馬駐紮之地。
此時,營帳陣地內,燈火通明,將津河地靜謐水流照得透亮。
此地距離京城隻有三百裏。
很近,大軍開拔,隻需五日便可至,若是隻派騎兵,一日就能到。
而吳明軍已經再次駐紮兩日了。
隻為等大名軍。
此時的大元帥營帳中。
文臣武將們又是爭吵不休。
一方覺得不該等大名軍,應當直接北上,攻下京城,定下大義。
一方也主張即可北上,攻下京城,但覺得己方實力怕是不足以攻下京城,需得再籌備一二,待到南方的物資到了,就立即攻打京城。
隻有吳明堅持等候大名軍。
至於姬薑,對於是否即刻北上,他並未發言,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
但他沒有態度,那便是最大的態度。
他支持吳明的意見。
會議爭吵不休,沒個結果。
文臣武將們拗不過吳明。
最後,吳明讓所有人撤出營帳,隻餘下他跟姬薑,以及莒羽真人,都是沒有表態過的人。
“你們覺得我該如何做?”吳明頗為頭痛地問道。
姬薑沒說話,莒羽輕輕扇動著他不知從何處拿來的羽扇,掀動起微風,悠悠說道:“大帥,已經來不及了。”
“嗯?”吳明不明其意。
“大帥且隨我來。”莒羽邁動步伐。
朝著營帳外走去。
吳明與姬薑也跟隨著他走出營帳。
走到津川河畔,眺望百裏之外。
“大帥可知為何我們一直都收不到京城的消息?”莒羽指著京城的方向,問道。
“為何?”想到此處,吳明的臉色不由一沉。
一場戰爭最重要的是什麽?
首先肯定是精兵良將,其次是輜重糧草,然後就是情報。
若是情報追不上,那就等於己方隻有被動的份,因為捕捉不到敵人最新的行軍方向,甚至是敵我之間的差距。
因此,情報也是一等一重要的事。
可他們至今都沒有收到京城的任何消息。
不管是從外界眺望,還是潛入其中,甚至是更早之前埋伏其中的暗子,都沒有消息傳出。
仿佛京城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一切深入其中的人,與目光都無法窺探到任何的消息。
也正因此,吳明不想冒然出擊,攻打京城。
除了因為約定,這份未知也是一種原因。
因為吳明深知,未知的才是這世上最危險的。
“大帥,可知新漢前身為何?”莒羽撇開話題,反而高深莫測地問道。
“那個古老的大漢神朝的延續?”吳明不太敢確定地說道。
“正是,大漢神朝有太祖,修行有成,證就道果,從此從此無災無劫,大漢朝廷能夠在神洲再起,也是因為大漢神朝這位長生久視永生不死的太祖。”
“大帥也在上回的淮河邊瞧見新漢所請的那位老祖宗吧,那便是他們的太祖自天外天降下一縷法光,僅僅隻是這一縷法光,新漢便差點逆翻我等,再延國祚數百年。”莒羽緩緩解說道。
吳明聽到這,臉色卻未有變化。
“想必天上的仙神是不會讓祂下凡的吧。”吳明說道。
莒羽一愣,然後點點頭。
他也沒想到吳明能這麽快想到關鍵上。
“那京城為何靜悄悄無消息,難道大漢太祖又被請去一道法光,將京城鎖住了?”吳明問道。
他的思維到時靈活,立即就想到了這種可能。
莒羽搖搖頭:“淮河之事隻會有一次,神庭的諸位大神是不會再讓祂匿得機會了。”
吳明點點頭,心底卻不以為然,能有一次便有兩次三次。
他不知道果道尊之能,隻以自己淺薄的思維去思考此事,因此才會做此妄斷。
“京城之所以會如同黑洞一般,將所有消息阻隔在外,隻因一物。”
“何物?”
“仙秦遺寶……十二金人!!”
“……”
沉默。
三四個呼吸後。
吳明才配合的問道:“那是何物?”
“那是仙秦重寶,仙秦曾以此物逆伐神庭(以傳音渡此言語)。”
吳明此刻才露出驚色。
竟然有此等強橫王朝。
“仙秦可還存在?”吳明問道。
“早已消逝於曆史長河中。”莒羽答道。
“如果京城中有十二金人,我等此番北伐……怕是半道夭折了。”吳明憂愁道。
“大帥勿憂,有姬道友在,那十二金人還翻不了天。”莒羽扇動羽扇,一副自信過了頭的樣子。
一旁的姬薑一愣,他隻是來打個醬油,聽一聽情況,怎麽就說到他身上來了。
“準確而言,是……”莒羽收起羽扇,鄭重地朝著北方深深一鞠躬。
此言一出,此動作一做,大家夥也都曉得他的意思了。
他們都還記得那日淮河上的事。
那日的深紅仍舊是吳明心頭揮不去的噩夢。
而姬薑也還記得自己那日祭拜而來的那七道星光。
此刻在他心底,還沉浮著當時顯於心底的一句話。
“我等聽候差遣!!”
隻需他心念一動,揮起打神鞭,那七道星光便會重現人間,將一切牛鬼蛇神打滅。
…………
7017k
純陽劍童子端視人間,被那司馬浩銘的劍吸引。
揚關隻看了一眼,便未再有關注。
他看著闊蘭台,看著戰場的整體走勢。
闊蘭台的確是武道驕子,奈何神通不敵天數,終究敗在了環境上。
地仙界的最根本的規矩還未更改,此界鍾於道門練氣,而非人仙武道,也非魔門魔法。
因此,司馬浩銘可勝可敗,但闊蘭台需得死。
揚關歎息著。
他招了招手,將闊蘭台的虛弱魂靈招了上來。
然後投往天外,去那顆人仙武道的發源星辰。
也許他到那兒會有新的發展,能將揚關開創出來的武道領向更高處。
保不齊,將來這宇宙中會有一位武祖。
雖然揚關未在闊蘭台的未來支線上看到這一種可能,但誰能保證不會有受其啟發傳承的後來者呢?
種子暫且種下,說不定真能成。
至於底下這片戰場的戰況,如今已經一邊倒,新漢的三十萬鐵騎在闊蘭台死後,其中精銳也隨著他而亡於司馬浩銘的劍陣之下。
其餘騎士見事不可為,該投降的當場投降,不想投降的,自然四散奔逃。
然後被亂箭射死,或者火銃打死。
也有被人砍死的。
另外,河上的大船仍舊在炮擊著新漢朝廷的軍營。
不停的發出炮擊。
雷鳴轟擊聲沒個間斷。
如今的火炮僅能轟出十裏地,而淮河最窄都有三十裏地,正因此,兩岸都未設有遠擊的火炮。
到時近岸的火炮和火銃設了不少,另外還有諸多神臂弩,火神弓之類的手段。
方才那三十萬鐵騎衝過來,也是吃了不少火炮和箭矢的,但是他們大陣一結,氣血狼煙一起,卻也能抵消不少這類攻擊,這才能整編製的衝上岸來,對南方聯軍的岸防造成不小的損失。
可到了現在,就輪到南方聯軍的船隊對著新漢的陣地進行轟擊了。
而新漢殘餘的部隊隻有一些還有膽量在身的人組織了幾波反擊,以火炮反擊,或者借著法器,亦或者符籙進行反擊。
至於那些隨軍的法師,早就做鳥獸散,跑沒影了。
在見到主帥被打死,九王爺也被壓死,還有新漢太祖的大法被對麵破了,如此還不知大勢已去,那也不必再去修行了,乖乖原地坐化了賬算了。
隻是,想要組織反擊的人卻都被船艦上的火炮精準打中,當場身亡。
如此幾輪過後,大概也就是三刻鍾後,新漢的陣地被打了一遍,成了廢墟。
最後剩下的三四十萬兵馬該逃的逃,該躲得躲,該死的死。
然後艦隊輕鬆派遣小舟,去河對岸運來南方聯軍的軍隊,運往新漢陣地中。
如此又是足足三個時辰的轉運,將南方聯軍的半數人馬都運了過去。
剩餘的人則大多在搭建浮橋,這浮橋接下來便是運送物資,隨軍北上,將北方一帶橫掃幹淨。
淮河秦嶺一過,北方便大多是坦途一片。
而北方已經組織了一次百萬兵馬,接下來怕是再難有大批兵馬集結。
所以南方聯軍基本是勝了。
接下來就是犁庭掃穴,一掃新漢北方全境。
這也是大多數的南方聯軍的“有識之士”的看法。
吳明軍與大民軍皆以為,天下已經是他們兩家的了。
接下來就是兩家交鋒……
但是揚關自太陽星往下看,卻看到了北方的不安定。
新漢太祖可不止顯靈跟北鬥七宿星君鬥了一場。
更送了些東西到人間,贈予祂在地仙界的後輩子孫。
接下來的大戰隻會更加艱難。
因為……新漢得了機關造物之法!
揚關已經看到在新漢國都內,正有十二道巨大的身影隱現其中。
另外,新漢早年就有大漢太祖遺留的一卷點靈造化之術。
本來此二法是要一並傳下的,可惜,神庭催的急,大漢太祖隻得先行撤走,而且即使祂傳下,這兩道法門必然也會被抹去一門,甚至全數抹去。
畢竟這兩門玄妙之法可是當年的仙秦所留,乃是仙秦意圖用以於神庭爭鋒之法。
據聞是得了冥河老祖點撥而生,因此仙秦才有底氣以此法與神庭鬥一鬥。
可惜最後還是鬥不過神庭,王朝敗落,戛然而止。
因此大漢太祖也是有意隻傳一法,沒有將兩道法門都傳授。
此法許多道果老祖,乃至道尊都有意觀察,但最後卻都發現,此法隻可用於王朝之中,因此也就隻取了其中精粹,珍貴的聖人法意,其餘“糟粕”都舍去。
而如今,此二法卻要再次出世。
想當年,大漢太祖再度轉世地仙界,不就想以如此二法絕地天通嗎。
如今,神庭卻給了機會。
大漢太祖怎麽能不抓住。
如今聳立在新漢國都中的那十二道巨大的身影便是那相傳中的仙秦十二金人。
隻不過樣式不大一致,反而仿照了神話傳說中的十二種古老的神靈。
那隻記載在古籍中的神靈。
此時,新漢皇帝正在祭祀這十二尊機關金像,將行點靈造化之術。
此法被大漢太祖遺留下來後,就一直在新漢朝廷內流轉著,每一任新漢皇帝都會遵從祖訓,修習此法,然後再將己身修持有成的點靈造化之術傳與下一任皇帝,如此傳承,累積,便是十三代。
到了如今這一代,正是厚積薄發之時。
此景若是在百多年前,會吸引來諸天道果道尊的目光,但而今卻隻有兩三位在看著。
因為大多數人的目光都在天外天,宇宙邊際的魔界的變化上,研究著魔界的諸多變化,哪有空閑來觀摩這一場凡間王朝的變遷。
若這麽有空,還不如研究研究魔界的螞蟻……
所以,這場盛大的祭祀,僅有揚關在看著。
連純陽劍童子都不在意,祂隻在意是否要培養那司馬浩銘,做自己捧劍童子。
至於其他,祂一概不理會。
之所以會這般,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此二法已經過時了。
就是這麽簡單,若早年剛誕生時,道果和道尊都將驚歎其中的精妙,與開創性。
但如今,已經是祂們研究透的東西。
舊法怎及新法。
宇宙的法理也是日新月異,時時更新。
此法如何還能給人驚喜?難道就憑那換了形象的十二金人?
外貌換了能怎樣,內裏精髓有沒有變換過,仍舊是機關造物之術和點靈造化之術。
除非大漢太祖能拿出點新鮮玩意。
接著,就是時光荏苒。
七七四十九日過去。
南方聯軍已兵分兩路,吳明軍從東,沿著東海北上。
大名軍則從西北伐。
兩軍互不接壤,互不幹擾,各自為戰,誰奪得一城,那城便屬誰。
不過兩邊做了個約定,北伐的盡頭是新漢國都,並約了個時間,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兩軍於國都團圓。
吳明軍有水師之助,一路暢順,而且新漢似乎大勢已去,隻有少數幾座城池做出抵禦,其餘城市在大軍兵臨城下之際,便開門迎王師,所以,吳明軍很快便要打到國都,隻是見八月十五還有許久,便暫時停下奔騰的腳步。
津川之畔,吳明軍十萬兵馬駐紮之地。
此時,營帳陣地內,燈火通明,將津河地靜謐水流照得透亮。
此地距離京城隻有三百裏。
很近,大軍開拔,隻需五日便可至,若是隻派騎兵,一日就能到。
而吳明軍已經再次駐紮兩日了。
隻為等大名軍。
此時的大元帥營帳中。
文臣武將們又是爭吵不休。
一方覺得不該等大名軍,應當直接北上,攻下京城,定下大義。
一方也主張即可北上,攻下京城,但覺得己方實力怕是不足以攻下京城,需得再籌備一二,待到南方的物資到了,就立即攻打京城。
隻有吳明堅持等候大名軍。
至於姬薑,對於是否即刻北上,他並未發言,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
但他沒有態度,那便是最大的態度。
他支持吳明的意見。
會議爭吵不休,沒個結果。
文臣武將們拗不過吳明。
最後,吳明讓所有人撤出營帳,隻餘下他跟姬薑,以及莒羽真人,都是沒有表態過的人。
“你們覺得我該如何做?”吳明頗為頭痛地問道。
姬薑沒說話,莒羽輕輕扇動著他不知從何處拿來的羽扇,掀動起微風,悠悠說道:“大帥,已經來不及了。”
“嗯?”吳明不明其意。
“大帥且隨我來。”莒羽邁動步伐。
朝著營帳外走去。
吳明與姬薑也跟隨著他走出營帳。
走到津川河畔,眺望百裏之外。
“大帥可知為何我們一直都收不到京城的消息?”莒羽指著京城的方向,問道。
“為何?”想到此處,吳明的臉色不由一沉。
一場戰爭最重要的是什麽?
首先肯定是精兵良將,其次是輜重糧草,然後就是情報。
若是情報追不上,那就等於己方隻有被動的份,因為捕捉不到敵人最新的行軍方向,甚至是敵我之間的差距。
因此,情報也是一等一重要的事。
可他們至今都沒有收到京城的任何消息。
不管是從外界眺望,還是潛入其中,甚至是更早之前埋伏其中的暗子,都沒有消息傳出。
仿佛京城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一切深入其中的人,與目光都無法窺探到任何的消息。
也正因此,吳明不想冒然出擊,攻打京城。
除了因為約定,這份未知也是一種原因。
因為吳明深知,未知的才是這世上最危險的。
“大帥,可知新漢前身為何?”莒羽撇開話題,反而高深莫測地問道。
“那個古老的大漢神朝的延續?”吳明不太敢確定地說道。
“正是,大漢神朝有太祖,修行有成,證就道果,從此從此無災無劫,大漢朝廷能夠在神洲再起,也是因為大漢神朝這位長生久視永生不死的太祖。”
“大帥也在上回的淮河邊瞧見新漢所請的那位老祖宗吧,那便是他們的太祖自天外天降下一縷法光,僅僅隻是這一縷法光,新漢便差點逆翻我等,再延國祚數百年。”莒羽緩緩解說道。
吳明聽到這,臉色卻未有變化。
“想必天上的仙神是不會讓祂下凡的吧。”吳明說道。
莒羽一愣,然後點點頭。
他也沒想到吳明能這麽快想到關鍵上。
“那京城為何靜悄悄無消息,難道大漢太祖又被請去一道法光,將京城鎖住了?”吳明問道。
他的思維到時靈活,立即就想到了這種可能。
莒羽搖搖頭:“淮河之事隻會有一次,神庭的諸位大神是不會再讓祂匿得機會了。”
吳明點點頭,心底卻不以為然,能有一次便有兩次三次。
他不知道果道尊之能,隻以自己淺薄的思維去思考此事,因此才會做此妄斷。
“京城之所以會如同黑洞一般,將所有消息阻隔在外,隻因一物。”
“何物?”
“仙秦遺寶……十二金人!!”
“……”
沉默。
三四個呼吸後。
吳明才配合的問道:“那是何物?”
“那是仙秦重寶,仙秦曾以此物逆伐神庭(以傳音渡此言語)。”
吳明此刻才露出驚色。
竟然有此等強橫王朝。
“仙秦可還存在?”吳明問道。
“早已消逝於曆史長河中。”莒羽答道。
“如果京城中有十二金人,我等此番北伐……怕是半道夭折了。”吳明憂愁道。
“大帥勿憂,有姬道友在,那十二金人還翻不了天。”莒羽扇動羽扇,一副自信過了頭的樣子。
一旁的姬薑一愣,他隻是來打個醬油,聽一聽情況,怎麽就說到他身上來了。
“準確而言,是……”莒羽收起羽扇,鄭重地朝著北方深深一鞠躬。
此言一出,此動作一做,大家夥也都曉得他的意思了。
他們都還記得那日淮河上的事。
那日的深紅仍舊是吳明心頭揮不去的噩夢。
而姬薑也還記得自己那日祭拜而來的那七道星光。
此刻在他心底,還沉浮著當時顯於心底的一句話。
“我等聽候差遣!!”
隻需他心念一動,揮起打神鞭,那七道星光便會重現人間,將一切牛鬼蛇神打滅。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