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諸般念頭湧上心頭。


    揚關猜了許多,卻沒猜到此物。


    他看向寶鈞道士。


    此時的寶鈞道士渾身冒吐著仙光,那一縷縷仙光中,有神猴,有天河,有真龍,有神明,有眾生,有妖魔百態。


    他們雜燴一起,做了寶鈞道士。


    但唯獨少了佛。


    揚關望向寶鈞道士,也見寶鈞道士身上的仙光各自演化,且互相利用,漸漸合並,卻又在合並後分化。


    個中變化千奇百怪,萬化無窮。


    變化繁多,卻旨在一處。


    揚關手中的“西遊記”。


    揚關將西遊記敞開,翻閱其中內容。


    空白。


    一片空白。


    這本“西遊記”中什麽都沒有,隻有一張張單薄的白紙。


    白紙上什麽也沒有。


    內容去哪了?它們都去了寶鈞道士身上,或者說它們本就是寶鈞道士。


    此刻,一切都仿佛被迷霧籠罩,在時光的顛倒下,一切都失去了真相。


    “西遊記何人所寫?是你嗎?”揚關問向麵前的這個寶鈞道士。


    這種可能性自然是小的,因為寶鈞道士是西遊記本身。


    隻是他的“西遊記”與世間流傳的那本“西遊記”少了佛。


    神仙妖魔人皆有,就是缺了佛。


    可“西遊記”缺不得佛,半個也不能缺,因為主角本就是佛。


    隻是佛哪去了?


    “玄奘和尚啊。”揚關驟然明白了。


    “非也,貧道玄玄子。”忽然,寶鈞道士張口了。


    “嗯?玄玄子?”揚關一驚。


    玄玄子何人?


    整個宇宙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便是那位吃了太清聖人的大道金丹的玄玄道人。


    遙記得……


    “原來太上老君未曾將你煉了啊。”揚關歎一聲。


    “非也,乃是貧道自知難得道,遂請了玄都師兄出手,玄都師兄以大法為貧道於未來借得道友之思,後以道友之思,於亂古時空中辟生西遊,由此而有了我寶鈞道士。”玄玄道人搖搖頭。


    揚關聽得,也是一愣。


    亂古時空不是別的,正是洪荒破碎地仙界未開之時。


    那段時空並不能成為時空,因為一切混沌,不管是道理,還是時間空間,先天後天大道皆混淆。


    那是不講道理的年代。


    “玄都師兄之境界早便超越了前賢,超越了還在宇宙時的老師,你我還是少去揣測祂吧。”玄玄道人忽又說道。


    “佛去哪了?”揚關卻問道。


    “祂自然要成佛。”玄玄道人長歎一聲。


    “那你呢?”揚關又問。


    “佛本是道矣。”玄玄道人忽然轉歎息為輕笑。


    揚關總算都明白。


    這一切啊,這一切,都是聖人的謀算,一番謀算下來啊。


    著實是,讓人汗毛豎起。


    佛門真是慘了。


    可聖人謀算至此為什麽?


    難道佛門變作道門,於聖人也無甚意義吧。


    玄玄道人接著卻又說道:“你我看來是道爭,但在師兄看來,不過是場玩耍,祂久在兜率宮,心神卻在天外天,遨遊虛幻無名中,追尋三清老師的腳步。”


    “你這般說,太上老君可都聽得見。”揚關說道。


    玄玄道人搖頭:“祂貴為聖人,曉得體量貧道的。”


    “道友言之有理。”揚關笑了笑。


    “玄都師兄曾說,世間之事,皆無定數,若有定數,便生劫數。”玄玄道人又說道。


    “我之成佛乃定數,遂有劫數,師兄為我引動劫數,後又生就諸般變數,因後得如今佛門這般局麵,阿彌陀佛與菩提古佛不願我為佛,遂請了釋迦成佛,後有布了彌勒成佛,更有世間自在王佛與燃燈古佛於過去成佛,後釋迦真個做了佛,卻又將我收為門下,此中種種,便是劫數變數。”玄玄道人緩緩道來。


    “隻是祂們不知師兄手段,更看輕了三清老師的手段。”


    “哦,原來我是三清引來此間的。”揚關立即明白。


    “後來阿彌陀佛與菩提古佛便被玄都師兄請走。”玄玄道人說道。


    “那鎮元老祖?”揚關想到。


    先前他於寶鈞道士身上的氣息推演,得出一切皆指向鎮元子,似乎是鎮元子將寶鈞道士引來世間的一樣。


    玄玄道人答道:“祂謀求造化,後來求到師兄頭上,師兄便為祂做了此番謀算,便也應在你身上。”


    “那我可真累。”揚關輕笑一聲。


    “道友能者多勞啊。”玄玄道人說道。


    “說了這麽多,你證道的時機還未到嗎?”揚關問道。


    玄玄道人答:“快了。”


    “這便去了。”


    “還請道友歸還我那一絲念頭。”玄玄道人悠悠說道。


    揚關點點頭,自無不可。


    然後他心思微動,一道虛影自他的記憶中翻飛而出,落於玄玄道人身上。


    這道虛影正是當年寄存在揚關這兒的玄奘和尚的記憶。


    揚關如今才算是真個一身輕鬆了。


    而玄玄道人也是念頭通達。


    “西遊記”可算是完整了。


    神仙妖魔佛,皆齊備。


    “我去也。”玄玄道人接過了揚關遞來的西遊記,將之化入自身。


    祂放眼宇宙,然後躍身而起。


    祂的身影已然消失在揚關的眼前,去往弗遠之外的西天極樂淨土世界。


    而在西天極樂淨土世界當中,一個和尚仍然在講佛法。


    和尚叫多寶如來,如今在大日如來世尊座下修行。


    “世尊,你有客來。”多寶如來呢喃一聲。


    這道聲音自然是準確地傳入大日如來宮中,落到大日如來世尊的耳邊。


    大日如來世尊仍舊在講解佛法,論述自身佛法精要。


    如今的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中也就僅有祂一尊不壞世尊坐鎮,防著太上天魔作亂淨土。


    而就在大日如來世尊在為宮中的羅漢菩薩佛陀講經說法時,一道身影駕著金光投入宮中。


    這道身影於大日如來宮中朝著大日如來世尊拱拱手:“道友別來無恙。”


    “你來我便有恙。”大日如來世尊看也不看祂。


    這道身影不是別人,正是告別了揚關的玄玄道人。


    此時的祂已換了道袍,穿上了光彩奪目錦襴袈裟,拿起九環錫杖。


    祂笑看法台上巍峨的身影,摸了摸自己的頭頂。


    而後也是光潔溜溜,就此剃度。


    祂笑對大日如來世尊說道:“還請道友還我過去身。”


    大日如來世尊看祂一眼,然後頗為嫌棄地拋出了一卷薄紙。


    這卷薄紙上寫了密密麻麻的字,開篇乃是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玄玄道人接過這張薄紙,貼身入懷。


    朝著大日如來世尊合十雙手,微微一鞠躬:“多謝道友為我留存此身。”


    “走休,走休,莫要讓我沾了一身晦氣。”大日如來世尊將玄玄道人趕走。


    待得玄玄道人走後,大日如來世尊便又恢複神聖威嚴莊重之寶相,繼續為座下菩薩羅漢們講經授法,而菩薩羅漢們卻都不知曉方才此間來了個人,還與大日如來世尊說上幾句與佛法不相關之言。


    ……


    揚關坐於小觀門檻上,望著遠方。


    他在自己開辟的洞天中,他將洞天護著,所以未受天帝寂滅後的現在崩塌的影響,他的洞天尚未出現亂象。


    而他望著何處,自然是天邊。


    此時,他的小觀就在一處山頭,山頭外就是一片雲海,太陽就懸在雲海上,正照著雲海,生就連天火燒雲。


    而在火燒雲之間,還有一隻隻雀鳥在遨遊,皆是得了靈智的靈鳥。


    “此間總多事,我就不生事矣。”揚關呢喃一聲。


    無需他摻和,這個宇宙就會有數不盡地大事發生。


    隻不過未到達一定的境界,這些大事即使發生了,也無所察覺。


    大能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眾生的生死都不過在大能們的一個念頭下轉換罷了。


    大能隨手即可揉搓星辰,重塑萬物,真靈亦可造化生就,眾生的智慧念頭也全在大能的掌控之下。


    揚關不想太多,隻靜靜看雲海沉浮,有大舟星艦從大地起陸,欲往天外天去。


    這星艦乃是六道輪回的輪回者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奇技淫巧,由這個洞天中最為聰慧的人聯手最具野心者打造而出。


    星艦可穿梭滄溟,出入星河。


    此刻駕馭它的人卻不是要去往天外天,而是要……


    轟!


    一道塗炭生靈地光柱從天而落,重重砸入大地,將大地裂解出一大塊,分往海上,做了孤島。


    這一幕也沒有打消揚關看“海”的興致。


    而這艘星艦依舊穿梭在雲間,它緩緩落下雲海,回到大地上。


    或許它的駕駛員正要去看其造成的殘酷場麵吧。


    他仍舊坐著。


    此時,他已看向遙遠之外的一景。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此刻大放異彩,由佛樂(yue)在淨土上飄揚。


    法螺吹奏,木魚敲動,佛鍾被撞響,振鈴被搖響,魚板被敲響,大磬被輕敲……


    諸多器物之音或吹奏,或敲響,傳遍宇宙各地,無所不在,無所不聞。


    這道佛音禪唱之聲使變得混亂無序的宇宙安撫平定起來,過去地歸過去,未來地歸未來,現在地便不動,一切道理在撥亂反正,一切恒常之物重新恒定。


    諸般奇妙在此時此刻展現。


    唯有佛門諸位世尊佛陀皆變了顏色。


    “貧僧玄奘,將得證如來,感念眾生多苦,講法三日,還望眾生不吝嗇,聽貧僧一言。”


    一道輕鬆自在,悠然自得地聲音在宇宙間回響。


    佛門諸佛怎會不知玄奘是誰。


    玄奘,乃如來佛祖之徒,不為如來佛祖喜,貶下紅塵,道行無存,消失人前已不知多少年。


    如今突聞其聲,卻已將證就造化。


    “還請諸位世尊入座,還請諸位佛陀入座,也請諸位道友入座。”


    玄奘和尚的聲音再次飄來。


    伴隨著地是一方呈現於所有人眼前的巍峨殿宇。


    殿宇高深,金碧輝煌,仿佛砌牆地每一塊磚都是由太陽做成的。


    地藏王菩薩朝著麵前與祂論道的太乙天尊一躬身:“天尊之法精妙非凡,但佛祖有請,貧僧亦不好拒之,便不敢再叨嘮天尊了。”


    太乙救苦天尊毫不以為意地點點頭:“還請世尊代我向佛祖問好,貧道無意前去聽講佛法,便不去了。”


    “好的。”地藏王菩薩點點頭,應了下來。


    待得地藏王菩薩離去。


    太乙天尊亦長吐一口氣。


    已經不知多少年未曾行此呼吸之事了。


    “天尊,何故作歎?”九靈元聖湊了來。


    太乙天尊隻道:“時間不多了,我卻仍未能尋到證道契機。”


    “眼瞧著祂們一個個證就造化,我亦有些心亂了,遂歎息修持不足,難怪至今未能證道。”


    “聖人說您必將證就造化,想來不會差的,您無需著急的。”九靈元聖勸慰道。


    太乙天尊再度歎息:“如來佛祖亦說彌勒世尊為未來佛,可又怎樣,祂真去了未來,去證就那虛無縹緲的未來佛去了。”


    “父神老矣。”


    “天尊,噤聲。”九靈元聖被嚇得就去捂住太乙天尊的嘴巴。


    祂這捂住的可不隻是肉身的嘴巴,還有元神真靈上的口舌言說之法理,即使想以元神出聲也不成。


    “嗯。”太乙天尊也覺自己話過了,遂點點頭,表示不會再多說。


    “昔年借了太一之法轉世重修,如今還未還這份恩情,也是難辦。”太乙天尊又說道。


    “您不認就是了。”九靈元聖幽幽說道。


    “嗯,你說得對,此言在理。”太乙天尊撫掌讚歎。


    當然,這話也隻是玩笑之言,一位道尊的恩情可不是輕易就能還的。


    “歸到父神頭上也不錯。”太乙天尊忽又摸索下巴。


    九靈元聖已經不想攔祂。


    就讓玉清聖人將祂劈死吧。


    到時太乙宮這大家大業就全歸祂了。


    九靈元聖想想就有點小激動。


    ……


    世間自在王佛處,世間自在王佛也隻微一歎:變數來了。


    原以為請了天帝去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做那帝釋天,為佛門添一尊世尊,若是機緣到了,說不得帝釋天還能證就造化,繼任現在佛。


    如此,再加上未來佛彌勒佛,過去佛燃燈佛,豎三世佛就此成矣,佛門必能於此間宇宙大興。


    可如今,天帝道行不及,為玄皇道君寂滅,而玄奘和尚借此機會占了那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佛主之位,將證造化。


    “老賊禿,你等竟等著這一手。”不明就裏的五行大聖惱怒地喝了一聲。


    祂此時正看著那張金碧輝煌的門戶後的那尊被朵朵祥雲托著的玄奘和尚,心中隻有一種被戲耍了的惱怒。


    祂怎知世間自在王佛也頗為無奈。


    祂亦沒想到會有如此結果。


    不過,西方極樂淨土世界能有一位造化聖人坐鎮也好,佛門能再多一位造化聖人也好。


    無需管祂出身如何。


    想那燃燈古佛也曾拜過道門,且還是拜於玉清聖人門下,其出身也不簡單,但阿彌陀佛還是點了祂做過去佛,且讓祂指點釋迦摩尼,後釋迦摩尼證道,也拜了燃燈古佛為過去佛。


    而這玄奘雖然也出身特殊,出自道門,為太清傳人,後來為證道,投身佛門,拜在如來佛祖門下。


    所以,在出身這事上無需太過介懷,佛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位道門人傑還是容得下的。


    而且玄奘轉投佛門這般多年,粗略一算,便有數百億年了。


    也屬佛門元老了。


    祂若能證就造化,為佛門增添底蘊,世間自在王佛也是認可的。


    隻不過,若祂拯救造化,又何須祂世間自在王佛認可呢?


    祂為佛門之主,想作甚便作甚,誰也指點不得。


    “大聖可願往極樂世界?”世間自在王佛笑問。


    五行大聖自然是拒絕的。


    祂收了五色神光,卷了星光與道理,便投往中央界域去,不再去理世間自在王佛。


    世間自在王佛笑了笑,便先禮拜了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坐著的玄奘和尚,然後自行圓寂,去往過去,做祂那過去佛。


    至於玄奘佛祖的講道授法,祂無意去聽。


    造化講道祂聽不少,不會再有補益,何必再去聽,反而徒增煩惱,生了知見障,生了煩惱心。


    道理懂得少了無知,多了煩惱哉。


    所以,去罷,去罷。


    而如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這幾位世尊也動身回往西方極樂淨土世界。


    除此外,還有各家道果小聖,也都紛紛動身前往。


    這將是一場宇內諸大能之會,曾有這般大的交流之事,最近的就是六道輪回搭建之時。


    而之前被整個宇宙關注的東皇太一此刻已經入主九重天,梳理地仙界因道尊大戰而變得紛亂離奇的道理,亦不參與此等盛事。


    而且,祂剛與佛門鬥了這一場,正是勢如水火的時候,為何還要去跟佛門暢談道理。


    那可不就沒道理了嗎。


    總之祂不喜,便不去。


    而玄皇道君,祂早就利落的抽身離去。


    東皇太一見祂時便有一種感應,玄皇道君將要證就造化。


    “後生可畏。”太一心生這份感慨。


    大能的聚集隻在瞬時便可全至一處,宇內除了少數偏僻地界,以及凶險之地,道果老祖都隻需一念即可至。


    而玄奘講道之處,祂已不設阻礙,且還廣開方便之門,眾生皆可至,即使是小小蟲豸,也可到祂跟前,聽祂佛法。


    魔界亦有魔祖至。


    隻是礙於玄奘臉麵,無人多嘴去驅趕魔祖。


    ……


    兜率宮中。


    道德天尊煉了一縷丹氣,然後送入八卦爐中,讓金角銀角兩童子扇動芭蕉扇,將八卦爐裏的三昧真火燒得旺旺的。


    “洞賓,聽聞你於人間傳了丹鼎之法,內煉金丹,外煉外丹,內外丹合,可直證元神。”道德天尊悠然說道。


    呂洞賓連擺手:“老師,非我傳法,乃是火龍道人,及諸位先賢,隻是此法亦非正法,難得大道認可,後也敗落。”


    “世上的修行者不也從中悟得金丹大道了嗎?”道德天尊說道。


    呂洞賓雖覺這話也不錯。


    可那金丹大道隻煉一顆金丹,以諸般道法神通為爐火,以自身為丹爐,生生鍛煉那一顆金丹,最後金丹煉成一粒大道金丹。


    不過,這大道金丹比不得當年的太清聖人所煉,差了道果一線。


    而且修行者的全部道行最後都將融入這顆大道金丹中,而這顆大道金丹最後證就道果也渺茫,元神大道之法仍舊一個也少不得。


    而煉這一顆大道金丹本就不易,還要再將這顆大道金丹精煉成道果一顆,就更不易了,比元神大道還要渺茫許多。


    “金丹大道亦非正途。”純陽道尊呂洞賓搖著頭。


    道德天尊隻搖頭。


    世間之修行談何正途分別,成便是成了,即使是那被認定為證道機會渺茫的旁門也將證就道果。


    想當年,三清聖人開辟元神大道前,也非是正途,那時世上隻有一條正途,神道,先天神祇便是正途。


    後來時過境遷,先天神祇逐漸淘汰,後天生靈在三清聖人,及諸位先賢的傳道下,逐漸成了天地主角。


    “你可知我為何煉這一爐丹藥?”道德天尊又指那八卦爐。


    呂洞賓答道:“體會太清祖師之法,煉一顆大道金丹。”


    這話自然是祂隨口說的,祂的心思也在玄奘那兒,想瞧瞧玄奘的法。


    “你若有心,便自去便是。”道德天尊說道。


    “您不去嗎?”呂洞賓問道。


    道德天尊擺擺手:“懶得多動。”


    “好,那我去了。”呂洞賓說著便身形消散,投去西方極樂淨土世界。


    “誒,你這小子。”道德天尊見狀,立即吹鼻子瞪眼的。


    “老師,您真不去嗎?”呂洞賓的身影忽又在兜率宮中顯出。


    “不去了。”道德天尊再度拒絕。


    “那我倆呢?”金角銀角蹦了出來。


    “你倆好生煽風點火。”道德天尊朝兩人瞪了一眼。


    金角銀角撇撇嘴,不過,氣惱歸氣惱,並未再多置氣。


    “我隻歎呐,我那老師做事不地道,竟給我隱瞞了此等大事。”


    叮。


    八卦爐的爐口一吐,吐出了一粒金丹。


    這粒金丹正是先前道德天尊投入的那縷丹氣。


    呂洞賓瞧著這,隻撇撇嘴,以表露自己的情緒。


    你做這麽個事就為這點小事。


    不過,祂也知自己的老師非是小題大做。


    如今那玄奘的跟腳已半點也不要掩藏。


    宇宙間,精通演算的純陽真君都能算得玄奘的跟腳。


    誰都想不到,這位將證造化的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之主竟有份道門跟腳,曾經更是世間最大的“榜樣”,至今宇宙間還流傳著,其食了太清聖人煉成的大道金丹,證就道果後,又被玄都道人,也即是太上老君拉去應了一場劫數。


    如今跟腳展露,卻是太清傳人,太上老君同門,隻是服了大道金丹,直證道果,再難有寸進,因此就請了太上老君送祂轉世輪回,更為祂“寫了”一冊西遊記,且於亂古之年開辟一方西遊記時空,讓其在過去應了劫數,然後轉世投胎。


    之後,幾番轉世後,被如來佛祖收入門牆,做了如來佛祖的弟子。


    往後,又與如來佛祖頂嘴,被如來佛祖謫貶下凡,曆經劫難,卻也正好應了西遊記。


    隻是後來卻未曾西行取經,反而從此寂滅了去。


    可祂再度歸來時,卻已是如今這副局麵,將證造化。


    這般經曆,這世間怕是也隻有燃燈古佛能媲美了。


    誒,這次就巧了,兩位都出身道門,還都是三清門下,最後還都投了佛門。


    所以這兩位還真是默契了。


    隻可惜,燃燈古佛已自行寂滅,回身過去,未曾在現世逗留。


    否則現在的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內可就有意思了。


    似乎也因為玄奘的出身,那些道門嫡傳皆未應了祂的邀請,前往西方極樂淨土世界。


    省了多餘的尷尬。


    更免去了不必要的“寒暄”。


    多寶老祖,道德天尊,玄皇道君,這三位都不曾去往西方極樂淨土世界。


    不過,三位雖未至,其實都至矣。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中正有一尊多寶如來。


    兜率天中還有一尊太上天魔。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中的災劫更是層出不窮,未見減少過。


    所以三位雖未現身,卻又是現身了。


    其中奇妙道理,自有人懂。


    玄奘講佛法三日,三四間,宇宙中處處湧金蓮,一朵金蓮可為生靈增壽,或百年,或千年,亦有萬年的。


    總之,玄奘和尚給宇宙中的生靈帶來了諸多好處,一點也不吝惜。


    且,玄奘還傳了諸般佛法,道法。


    從如來佛祖的一門大法如來神掌開始,講到太清聖人的太極之法。


    還講了玉清的法,上清的法,阿彌陀佛的法,菩提古佛的法。


    甚至連媧皇的法,冥河老祖的法,盡皆被祂傳授出乎,這就更是大方了,太過大方了。


    最後,祂才講起自己的法。


    這是第三日才講授的佛法,其中具備道佛之法意,還有魔法真意,妖法亦藏乎其中。


    總之,諸般法下,玄奘總算講完了法,聊完了道理。


    而聽法的眾生皆如癡如醉,且還未受這些法影響身心。


    他們的身心依舊“正常”,保持著原本的樣子。


    除此外,還有諸般生靈因玄奘授法而被點化,還有諸多死物因玄奘的講法而生出靈智養出真靈。


    似那宇宙間的自然現象,就在玄奘的講法下變生精靈。


    一時間,整個宇宙生機勃勃,萬物競發。


    待得三日講法後,玄奘再次失蹤,就仿佛祂上次陷入寂滅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任何事物都不再世間留下。


    不管是,血肉,道理,念頭,金身,皆消失無蹤。


    隻有一物留存世間,那便是祂的法。


    世人皆知祂法,因此祂的法便永存於世間。


    而,這場講道三千年後。


    世人似乎都忘了這位玄奘和尚的存在,而祂的法卻也廣撥開來。


    然後就在這三千年後的某一天。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就有了一位佛祖。


    可佛門諸位世尊佛陀卻都不覺其突兀,世間的生靈就更不覺突兀了。


    仿佛這尊佛一直都在,就坐在那十二品功德金蓮上。


    “祂的造化證成了。”揚關感念到了世間的變化。


    他證了先天開辟大道,執掌開辟之寶盤古幡,宇宙間的大小事皆會有感應,尤其是這造化聖人的證就,在他的眼中就是水下一悶雷,他自然有所感應。


    而玄奘證就造化這件大事,人們全都當做平常,不能說是平常,應當說是見怪不怪,理所當然。


    此事在他們眼中,本就發生,或者早就發生。


    當然,道果或許真就沒有察覺其中的變化痕跡,可世尊道尊們定也都發現了。


    可事已成,祂們也改變不了什麽,即使尚未成,祂們也已經改變不了。


    因為玄奘必然證就造化,因此,現在未來過去早就與現在合一。


    祂既在現在,也在未來和過去。


    祂可以是時間上的一個點,也可以是時間上無限的線,從古至今,皆有祂;也能從古至今,都無祂。


    時間與祂早就不是嫌礙,更算不得時間。


    祂處於時間之外,也在時間之中。


    祂處於宇宙之外,也處於宇宙之中。


    其中之奧妙,唯有證就造化者才懂。


    當然,以上這些也不過是揚關的揣摩,造化並非真就這樣。


    而因造化這事他又想到自己身上。


    若是說未來……當然,這也隻是揚關假定的未來,他也證就造化了,那麽現在的他對於未來的祂算是什麽。


    因為造化收束了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可以直接取締,隻餘下祂自己。


    因此,如果祂未來證就造化,那他現在應該不在這,而是應該在未來,或者在時間線之上,超出時間,永在一點。


    那豈不是說直至宇宙毀滅,祂都沒能證就造化。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猜想出錯了。


    揚關更覺得是祂的猜想出錯了。


    畢竟誰也不想自己沒個好未來啊。


    而就在揚關有所感慨時,又有一道震動在宇宙間傳遞開。


    “嗯?”揚關孤坐山頭,忽然不由打個冷顫。


    是劫數。


    一場劫數突然落來。


    這出劫數足以令世間所有生靈倍感生活之艱辛。


    而且揚關念頭所及之處,眾生皆被劫數籠罩,劫數無緣無故就落下。


    但這些劫數並未維持多久,一閃而逝。


    刹那間就沒了,仿佛就沒有落下來過。


    但揚關卻恍惚察覺到了一事。


    宇內又多了一尊造化聖人。


    揚關有感於此,便走出這個洞天,前往碧遊宮。


    碧遊宮,上清聖人遺留,如今為玄皇道君所有。


    揚關叩門時。


    道德天尊聯袂諸位道門大能,前來此地。


    就怕玄皇道君證道失敗,坐化當場了。


    畢竟方才這一幕著實不簡單,極像是證道失敗一樣。


    碧遊宮的大門被叩開,一個童子從中探出腦袋。


    “可是天尊老祖當麵?”童子問道。


    “正是。”道德天尊應道,“道君如何?”


    “老師讓我給諸位留了一句話。”童子說道。


    “甚話?”眾人眼皮一跳。


    聽這話中意思,玄皇道君怕有不測啊。


    “我證道矣。”童子說道。


    “嗯?”


    在眾人滿心疑惑時,童子陡然從碧遊宮大門中躍出,然後身形立變,竟化作了玄皇道君的模樣。


    “諸位可瞧好了?”玄皇道君問道。


    “聖人為何要與我等開這等玩笑?”道德天尊問道。


    玄皇道君毫不在意,隻道:“我一向不喜熱鬧,便不學玄奘開壇講道了。”


    說好這些,玄皇道君便在原地消失。


    祂其實是個跳脫的人。


    會這樣神出鬼沒讓人一驚一乍才是正常。


    而且祂不耐與太多人說事,所以會有這樣的決定實屬正常。


    可是,誰也想不到竟會是祂先證就了造化,而不是道德天尊先行一步。


    不過道門有人證就造化即可。


    雖然道門早就有莊周證就造化,可是莊周證就造化後也不現身人前,也不幫道門主持事宜。


    而玄皇道君,道德天尊,多寶老祖常有現世,為世人熟知。


    而就在玄皇道君消失的這檔口,揚關忽有感應。


    玄皇道君去鬥莊周聖人了。


    這廝當真好鬥,愛拔劍,即使拯救了造化,這份性情仍不減半分。


    這才證了造化便去找莊周聖人鬥劍了。


    隻可惜聖人層次的鬥法祂們“尋常人”是看不到的。


    最多也就窺見一點餘波,然後從餘波中推演出這場鬥法的誰勝誰負。


    揚關見得玄皇道君無事,而且還生龍活虎的去挑戰莊周聖人,他也就放心了。


    而後揚關也自顧自離去。


    而就在他剛回自家小觀中,就有一道波動從天而降,落入他的腦海中。


    玄皇道君送來,其中的內容便是關於玄皇道君與莊周聖人的鬥法事宜。


    誰勝誰負先不談,就說兩位聖人鬥法可真是恐怖。


    有宇宙生滅。


    有大道被抹去。


    更有聖人法被消解。


    五階造化仙術的可怕在這場大戰中顯露無疑。


    揚關自付自己手段齊出,也不可能擋住五階造化仙術。


    不對,聖人之法已化腐朽為神奇,即使兩位聖人隻是使用了一門簡單的法術,也能有四階不滅仙術的效果。


    而這道從天而降的波動中,揚關卻感應到了一點奇妙道理。


    這點奇妙道理就在於它的奇妙上。


    它收斂了一縷氣息。


    一縷宇宙之外的氣息。


    這縷氣息為何呢?


    就是揚關曾落戶宇宙之外,證就那道演大千之時,於冥冥之中在宇宙之外開辟了一方“世界”。


    那方“世界”早就被宇宙之外的虛無湮滅。


    可莊周聖人卻將之記了下來,且就記在祂所開辟的那個層麵中。


    如今,這縷奇妙氣息就被送到了揚關的麵前。


    揚關見著後,便心有感應,頓時就有一種斬開金鎖之感。


    道尊何來由?


    就在今日時。


    他多寶老祖有今日。


    果真全靠自身修持。


    若無積累,怎能窺見這一縷氣息,便有感自身道業來臨。


    不滅之境便在眼前。


    不滅有所證,


    更在今日前。


    不滅道境之妙,早在以前就埋下了。


    …………


    ------題外話------


    寫了9200字,沒到10000,羞愧,不過也湊夠全勤了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就是元神老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8月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8月12並收藏開局就是元神老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