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朝局之變


    丫鬟雨蕁、玉竹最近總是跟在陳燮的後麵,兩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認得幾百個字。張家書書香門第,買丫鬟的時候自然優先考慮識字的。她們倆作為特意安排照顧陳燮的丫鬟,一個負責書房,一個負責臥室。


    這年月人不值錢,買個丫鬟要不了幾個銀子。陳燮獲悉她們識字之後,很快進行了調整。雨蕁要照顧二丫,所以負責陳燮的起居和書房,玉竹則跟在陳燮身邊,手裏拿個小本本,一支碳素筆。張家長這個醫院,陳燮負責看病,其他的事情都是她的。


    按照現代人的標準,陳燮這算是使用童工了,犯法!但是在明朝沒這個說法,給你口飽飯吃,管你多大,都得幹活。一開始的時候,玉竹還有點嫉妒雨蕁,時間長了才發現,晚上睡覺的時候,雨蕁總是要回來的。帶著二丫一起睡,這就沒啥可嫉妒的了。


    看著陳燮給依次給女子治病,並且手把手的教幾個大齡女子如何辨識經脈,如何下針,平時該有什麽必須注意的等等。玉竹在一邊悄悄的都記錄下來,回去之後慢慢的背下。遇見不認識的字,問少爺,他倒是一點都沒有不高興,每次都很和氣的教她怎麽寫。


    看意思,少爺是要把這個張家莊醫院辦下去了,玉竹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不能成為少爺的女人,就做個稱職的幫手吧。哎,少爺這個人什麽都好,待人和氣,對下人也厚道,就是就是一點,不近女色,白瞎了好些個胭脂錢。


    同樣的怨言,很快也在春香樓出現了。治療了數日,病情穩定之後,陳燮就停止了注射治療,改用藥物。每天用什麽要,多少次,都寫在每一個病人的病例上。紅果等人負責,每天去玉竹處取藥,負責讓其他人按時吃藥。


    得了空的陳燮,回到登州城,開始對春香樓的姑娘們進行一個為期三天的短暫培訓。


    作為登州城裏的當紅短毛神醫,陳燮無疑是姑娘們心目中的最佳恩客。身材高大,樣貌出眾,細皮嫩肉的看著就想吞肚子裏。待人還和氣,對誰都是笑眯眯的,開口閉口姐姐妹妹的叫著,一點架子都沒有。


    樓裏的姑娘們一開始都很有信心,在三天的時間內拿下陳燮。不料這小冤家,真是不解風情。嫩藕似的胳膊露出來,當著沒看見。抹胸故意拉低了,白花花的一片,也沒看見。個別激進的姑娘,直接裝著站不穩往懷裏倒,結果還是無功而返。


    一個時辰的培訓之後,陳燮走了。晚飯時大家坐一塊,提起這個事情都是哀聲歎氣。


    “這短毛神醫,怎麽就沒看見呢?我連肚兜都露出來了。”


    “嗤,露個肚兜算啥?我連肚兜都沒穿,小半個*都給他看了,照樣沒轍。”


    正聊的起勁呢,媽媽桑英娘出現了,虎著一張臉,看著幾個比較風騷的代表,怒其不爭道:“你們這些騷狐狸,心裏想什麽我都明白。告訴你們,省省力氣吧,短毛神醫是個正人君子。看病那會,多少白大腿隨便他摸啊瞧的,也沒見他對哪個姑娘多碰一下。以前我還不信這個世界上有正人,現在我是信了。”


    一時間陳燮的形象偉岸起來了,姑娘們的各種騷擾帶來的福利也沒了。這個變化搞的陳燮很不爽,這貨還真不是什麽正人君子,就是怕耽誤正經事情,想著忙完這一段,是不是找個比較對胃口的姑娘,徹底結束自己的某種不光彩的記錄。


    結果姑娘們都端著正經起來了,陳燮不好亂摸亂看的,隻好把這個齷齪念頭收起來。繼續他某種不光彩的記錄的延續。


    陳燮忙著的時候,大明朝的皇帝崇禎也和忙。十月十九,南京地震,然後被魏忠賢搞的欲死欲仙的文官們,利用這個事情作為契機,發動了一場旨在幹掉魏忠賢的運動。就曆史進程來看,以其說是文官們等一個機會,不如說是崇禎在等一個機會。


    天象這個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很正常的事情,地震是地質學的範疇。但是在明朝,這就是上天示警的結果。為什麽示警呢?皇帝是昏君?朝中有奸佞?


    結論是顯而易見的。


    十月二十二,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工部主事陸澄源。這個人官不大,但是名氣大。東林也好,閹黨也罷,他都不買賬。就這麽一個人上書,彈劾閹黨首要任務崔呈秀,順帶了魏忠賢。他老人家站出來,就是來玩命的。


    按照程序,被彈劾了,閣臣崔呈秀是要表示一下的,怎麽表示呢?給皇帝上辭呈,意思就是我幹的不好,被同誌們提意見了,皇帝老大,放我回家養老吧。


    還是按照正常的慣例,作為閣臣,崔呈秀辭職,皇帝是應該挽留的。可惜,這一次崇禎很爽快的批準了,辭職是吧?準了!這個事情的潛台詞就很明確了。魏忠賢以為丟了個幹兒子,基本蒙混過關的時候,接下來的風暴更為猛烈。


    崔呈秀被拋棄的結果顯而易見,人心散了,閹黨的隊伍沒法帶了。接二連三,一次比一個猛烈的上書接踵而來,十月二十四,兵部主事錢元愨比較狠,彈劾魏忠賢就算了,直接連崇禎一塊罵,說他包庇縱容。然後,錯過了最好的謀逆時機的魏忠賢,就沒有然後了。


    樹倒猢猻散,天啟年間放倒了東林,無人能擋的魏忠賢,朝著身死名臭的方向,就像一輛法拉利賽車,在賽道上飛馳。


    有個事情很有意思,在十月底之前,彈劾魏忠賢的人不過二三人,可見文人的氣節也就那樣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六君子那樣仗義死節滴,自私是人的天性。但是不能不說,中華民族每一次在最黑暗的階段,總是會有人站出來,用鮮血詮釋“氣節”二字的真諦。


    正是因為“氣節”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曆史長河,中華文明才會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坐在內相的位置上,魏忠賢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然後去找一個姓徐名應元的太監幫忙,在他“誠懇”的勸說下,魏忠賢也上書告老了。崇禎再次發揮了果斷的性格,十一月初一,讓魏忠賢去鳳陽養老。魏忠賢以為自己沒事了,高高興興的打包上路。


    十一月初六,河間府阜城縣,走到這裏的魏忠賢,接到了一個京城裏快馬來報的消息,皇帝派人來拿他。這個時候的魏忠賢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走上了盡頭。於是在寒風凜凜的夜晚,一條布帶吊死在一個破敗的客店之中。


    魏忠賢死了,但是事情不算完,崇禎給魏忠賢定的罪名是謀逆,實際上這個罪名並不成立,隻是一個莫須有(或許有,不是,不需有)。


    當然在清算閹黨之前,還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閹黨太龐大了,崇禎能耐著性子準備,真的很不易。在準備期間,崇禎還做了一件事,撤回各邊鎮的鎮守太監。


    這個時候的崇禎,對明朝的未來充滿了雄心壯誌,要做太祖、成祖一樣的聖君。這個時候的崇禎,認為自己幹掉了魏忠賢,蕩滌朝堂之後,一切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值得提一句的是,曾經風光無限的九千歲,在其死後,隻有一個人追隨他去了,這個人叫李朝欽。


    山東距離北京不算遠,所以這些事情很快就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登州。獲悉這些消息之前,大概沒有人會相信,權傾天下的閹黨,說倒就倒了。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廈,有人看著不爽,上去踹了幾腳,竟然就聽到嘩啦一聲。


    獲悉消息的張瑤,在書房裏楞了整整一天,然後才想起來讓人去找陳燮。


    “思華,魏忠賢死了,朝局右邊,大明有希望了。”張瑤很激動的這麽跟陳燮說,得到的是一個非常冷靜的回答:“等著往下看吧。”張瑤有點生氣,怎麽能這樣呢?是吧,聖君出世,蕩滌乾坤,正是朝野上下歡欣鼓舞,期待未來的時候,你怎麽一點都沒反應?


    不過張瑤沒有對陳燮發火,反而很快的冷靜下來,繼續追問:“怎麽?思華不看好今上?”


    陳燮不知道怎麽回答,想了半天才勉強的回答一句:“您覺得,大明現在的困境,是一個聖明的君主就能改變的麽?”陳燮還是很客氣的,沒有補一刀“今上一定是聖君麽?”


    張瑤覺得是,陳燮知道不是。17年的時間,崇禎走的臭棋太多了,一步接一步。某些曆史學家很不客氣的表示,不拿下魏忠賢,讓閹黨繼續做大,沒準明朝還能多撐個十年八年的。這話,說真的,在理!


    不客氣的說,魏忠賢的利益,與皇帝的利益是一體的。就衝這一點,隻要閹黨在朝上當政一天,當皇帝的崇禎就不會窮的要當褲子。魏忠賢別的本事沒有,撈錢是一把好手。不管他是搶的還是偷的,遼餉在閹黨當政期間,就沒斷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刃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刃天涯並收藏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