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香河父老的“盛情”


    王承恩退下之後,朱由檢的臉上還是露出了微笑。自去年十月以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嚴格的來說,袁崇煥被拿下確實有點冤枉,薊州那邊應該是劉策的責任。崇禎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袁崇煥竟然要求進城休整,這個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黃台吉剛剛撤軍,崇禎就迫不及待的拿下袁崇煥,直接導致最能打的祖大壽逃回寧遠,這個事情,更是把袁崇煥往死路上退了一步。


    房山陷落,良鄉慘敗,接著黃台吉殺了個回馬槍,永定門一戰滿桂戰死了。唯一能寄托希望的孫承宗,夜奔通州,總算是到了山海關,把馬世龍給派了回來。隨著黃台吉東進,遵化陷落,京師與山海關之間消息割斷,根本就不知道那邊的情況如何。


    就在這個前提下,陳燮和秦良玉以少量的部隊出擊,並且取得了大捷。這是崇禎最近一段時間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可惜的是陳燮這樣的義民少了點,白杆兵的主力還沒趕到。這也導致兩人偷襲遵化的計劃失敗,被迫後退。


    提起筆,朱由檢在屏風上寫下“陳燮”二字,這意味著此人可用,進入了君王的視線。


    朱由檢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於自省的君王,立誌成為一個偉大君王的願望是好的。但是缺乏相應的能力,又有性格上的缺陷,總是想把事情辦好,但是每次都落到了一個糟糕的結果。


    偏偏這又是一個明朝最爛的時代,天災*不斷。內憂外患不覺。


    因為袁崇煥的緣故,崇禎會再次啟用宦官作為監軍,盡管大臣會阻撓,但是沒有效果。崇禎的執拗,無疑撕裂了君臣之間看似愈合的傷口。君主和大臣之間的距離拉大。


    縱觀整個明末的崇禎年,看看朱由檢幹的那些事情,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這位心比天高的皇帝,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或者說戰略眼光基本為零。


    三河。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了。陳燮與秦良玉策馬並行時,秦良玉舊事重提:“思華,我還是想打造一支以火器為主的小部隊。等拿到賞銀,能否賣一批火器給我,順便派幾個軍官協助訓練一二。”


    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的陳燮微微一笑道:“秦姨。就算您給銀子,我也不會要。這樣吧,您挑選一批老實忠厚的士兵,規模不要太大,五百人為限。這些人跟我回登州,交給我來訓練。我根據白杆兵的特點,專門定製一套最適合的戰術。我稱這套戰術為:陳氏方陣。”


    好吧,我們的陳神醫。決定再次剽竊並侵權。實際上這個時候的西班牙方陣,歐洲並不新鮮。陳燮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多,就是長矛手的盔甲而已。現在的登州鐵作坊。製作一些板甲應該難不倒陳燮從各地搜刮來的五六百鐵匠。


    秦良玉再次被感動了,但是她沒有露在臉上,默默的接受陳燮的好意,等著以後報答吧。白杆兵是秦良玉安身立命報效君王的本錢,為這個事情欠點人情,值得。


    “好。就這麽說定了。”秦良玉上路了,陳燮撓撓頭。轉身繼續南下時,交代身邊的參謀道:“記錄一下。派人去問問,板甲的研製和產量情況如何?如果有一定數量的成品,讓聯合商號送到香河。”


    這些年輕的參謀,實際上就是陳燮的秘書班子。也是陳燮精心培養的未來。


    就在陳燮揮師南下的時候,趁著京師收斂城外屍體,打開城門的機會,莫泰的四輪馬車緩緩的進入了廣渠門。開始了他在京師的活動生涯,莫師爺心裏很清楚,陳燮把他擺在這個位置上是做啥的。陳燮這樣的人,注定是要一飛衝天的,不表現出自己的價值,今後在這個團體內的位置,就無法得到保障。


    兩場戰鬥下來,陳燮無疑收獲巨大,對於他來說,打造一支敢打必勝的軍隊,才是在明末安生立命的根本。至於明朝未來的這個問題,陳燮不是什麽高瞻遠矚的大人物,當然也很難給自己製定一個長遠的計劃。他能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明朝末年,堅實的走好每一步,哪怕慢一點,隻要不斷地往前就行。


    就這個思路,相比朱由檢同誌而言,可謂恰恰相反。一個是高估了自身,一個是低估了自身。這個時候的陳燮,大概還沒想到,自己的實力被自己低估了。在明朝,銀子解決不了的問題真不多,隻要有足夠的銀子,很多事情必然迎刃而解。


    登州團練營的繼續南下,速度就慢的多了。陳燮也不趕路,可以不緊不慢的往前走。幾個受傷的,進行了一些手術治療後,直接丟在通州養傷。城裏楊國棟,對這個要求自然沒有拒絕的可能。而且親自去見了陳燮,客氣一番後私下道:“思華,解巡撫的意思,是不是貴部就不走了。”


    陳燮詫異道:“此話怎講?”楊國棟道:“思華有所不知,如今登州營的威名算是打出來了,哪個城池不喜歡貴部留下?”


    感情是因為怕死啊,要請陳燮留下幫著守通州。這個建議,陳燮當然不能接受,按計劃前往香河,在那邊等著後金偏師,才是陳燮的真實意圖,怎麽就就此作罷。


    “總兵大人有所不知,我部作戰,依賴槍彈,後勤消耗極大。且槍彈補給,需經海路運抵天津,此番南下,就是去接應補給。等我部補充了糧彈之後,自會返回。”


    楊國棟這些沒話可說了,人家是純火器營,這個消耗自然很大。通州就算有錢,也沒那麽多火藥和鉛彈提供。楊國棟隻好悻悻而去,陳燮繼續南下。還沒到香河呢,前方就見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歡迎場麵。這又是怎麽一回事?


    走在歡迎人群最前麵的是一名文官,縣令服還是很好認的。不過陳燮不認識他,隻能遠遠的就下馬,大步上前拱手致意:“在下陳燮,雖有旌表在身,終究不過區區一介白丁,如何敢勞縣令及各位父老相迎?”


    通州縣令宋毅(杜撰),上前嗬嗬嗬笑道:“陳大使不必自謙,通州城下一戰,別人不知道,我香河父老無人不知。沒有陳大使的虎威,通州不保,香河危矣。”


    陳燮心說,那也沒必要這麽客氣了,當即拱手回禮道:“縣尊大人,還是把話說明白吧?不然在下的心裏,很不托底。”陳燮倒也直接,搞的宋毅有點尷尬,原本打算接進縣城好酒好菜招待一番再說,現在嘛隻好低聲道:“借一步說話如何?”


    陳燮點點頭,兩人往邊上去,明顯能感受到那些“父老”們的期待眼神。這到底唱的哪一出啊?陳燮心裏不明白,但還是很淡定的等著宋毅的主動開口。


    “是這樣的,前些日子,建奴鐵騎犯境,香河父老受驚不小。就在前天,還有建奴遊騎出現。這不,既然貴部到了香河,不妨在香河住下,有什麽需求,香河父老都好商量。”宋毅這麽一說,陳燮心裏明白了。


    後金東進,明軍各部不敢出城,這也導致後金遊騎膽子越來越大,三五十人的就敢四處劫掠。明軍縮在城池內不敢出來。其實這個事情跟陳燮還是有關係的,上次他幹巴山度一下狠的,多鐸一通收拾巴山度之後惦記著報複陳燮。所以派了一些遊騎在附近,希望能再遇見陳燮,好收拾一下這個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明軍小股。


    弄明白是這個情況之後,陳燮心裏偷著樂,嘴上卻道:“縣尊大人,我部奉登州營總兵張大人令,北上勤王,最終還是要走的。我看這個縣城就不進了,隊伍就在城外紮營,等候登州營張大人所部一起北上。”


    宋毅心說,你不進城還搞個屁啊,這麽辛苦弄出來的陣仗,不就是想把你留下來麽?


    “陳大使,貴部為國征戰,到了香河不進城,這說出去不還聽啊。”這貨的嘴皮子真不錯,當初陳燮經過香河的時候,那可是城門緊閉啊。別說進城了,經過城下的官道,城頭上都如臨大敵的,派人下來要求不得騷擾地方。


    現在估計是知道永定門一仗明軍打的稀爛,後金鐵騎肆意橫行一時半會也不會離開北直隸的範圍,知道害怕了,所以要留住這支能打的軍隊。陳燮都懷疑,自己剛離開通州,就有人快馬來報信了。不然怎麽動作這麽快?


    “縣尊大人,不妨如此。我部可以留下一段時間,在此作一段時間的休整,但是必須在城外紮營。這是軍規,不可違反。如果這樣都不行,我隻好去天津了。”陳燮這麽說,宋毅隻好作罷,再勸就沒意思了,先把人留下來再說唄。


    最終“父老”們留下了幾頭殺好的豬,十幾隻羊,然後回了城內。陳燮下令部隊在城外三裏處的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安營紮寨,對外宣稱部隊疲憊,在此休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刃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刃天涯並收藏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