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冬天來了,法國鬆了一口氣,這個季節的地中海地區,明顯不適合作戰。溫暖多雨的冬天,對於行軍打仗來說,實在是要命的事情。至於麵對大西洋方向的海域,冬天來了就更讓人放心了,動不動就是大霧天氣,風高浪急的,這個季節很少會有人從海麵上攻打過來。


    駐紮在西班牙的大明軍隊,現在對法國來說是最現實的威脅。好在有比利牛斯山脈這道天險,法*隊搶占了主要的山口,對可能即將來犯之敵,必將給以迎頭痛擊。


    當然了,這是法國內部的說法,實際上法*方對這個觀點嗤之以鼻。就算有比利牛斯山脈為天險又如何?沒有強大的海軍,沒有堅固的海防,就法國這個地形,人家隨便從哪裏登陸,法軍也隻能被動迎戰。至於說到氣候,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俄羅斯人和拿破侖表示不能認同。)


    孔代在西班牙的慘敗,給法軍的打擊太大了。絕對優勢的兵力之下,明軍不過是一次反擊,整個聯軍就崩潰了。其中值得總結的經驗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大明陸軍裝備和戰術都全麵超越了這個時代。尤其是其軍隊的素質,更不是這個時代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可以比擬的。


    這種悲觀情緒,很自然的傳進了路易十四的耳朵裏。這個專治的君主為此非常苦惱,幾次找來皮埃爾,尋求和談的可能性。皮埃爾告訴路易十四,別的國家或許可以有何談的可能,法蘭西帝國很難了。這就是背叛的代價,當初皮埃爾再三勸說。路易十四都沒有聽進去。執意要跟大明叫板,甚至一度認為,法軍的戰鬥力已經趕上了大明。現在看來。就是笑話。


    法軍名將蒂雷納被招進宮內,詢問關於這場戰爭的走向。麵對皇帝的質詢。蒂雷納隻能苦澀的表示,盡量爭取與大明和談吧。哪怕多爭取一天的時間也是好的,如果戰爭不可避免。唯一獲勝的機會就是在敵人登陸的時候,發起最猛烈的一擊。但是現在這個戰術很難實施,因為不知道敵人會從哪裏登陸。考慮到法軍的實際情況,穩妥的辦法就是集中一個重兵集團,在一個合適的位置,等待明軍的登陸。然後進行一次本土上的決戰。處處布放等於沒有防備。這麽說的理由很簡單,明軍太過強大了,兵力少了不起任何作用。


    就眼下的戰局來分析,蒂雷納主張主力雲集法國中部,比利牛斯山脈方向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因為地形的緣故,明軍也不可能派出大軍來攻打那個方向,因為後勤補給肯定要出問題的,畢竟不是冷兵器時代了,現在的明軍作戰有很明顯的特點,對後勤非常依賴。這一點。看看明軍在西班牙登陸之後就能明白,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做戰爭準備。蒂雷納還指出,這種站前周密準備。不動則已,一動則雷霆一擊的戰術,充分體現了明軍的作戰思想。同時還指出,經過情報人員的觀察發現,明軍的軍隊紀律和士兵素質,遠遠高於當今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他們或許身體不如歐洲士兵強壯,但是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則是頂尖的。


    毫無疑問,這是長期堅持訓練的結果,或者這麽說。明軍的更專業。


    蒂雷納說這個話是有根據的,現在的法國采用的裝備。都是大明采購和法國山寨的槍炮。甚至連步兵操典,都是從大明山寨來的。當然了。這個步兵操典來來路,就不能明說了。總而言之,法軍能在歐洲橫行,主要靠的就是大明先進的裝備,以及戰術上的山寨。線性隊列,排隊槍斃戰術,集中使用大炮等等,都是明軍玩剩下的東西,法軍學過來了。


    這些學習,都是在友好期間,通過各種關係做到的。那個時候,大明對法國的約束不那麽嚴格,即便是線膛的米尼步槍,法國都買了回來。如果不是膛線因為鋼材的質量不行,很難達到要求,法軍甚至都要大規模的裝備米尼步槍。(鋼材達不到要求,膛線打幾十下就廢)


    路易十四采納了蒂雷納的建議,糾集一個多達三十萬兵力的重兵集團,同時在沿海各地容易登陸的地區,設立哨所,準備人手,及時傳遞信息。問題是,他把這些事情交給了安茹公爵去做。戰術上因為法國的地形緣故,堅壁清野很難做到。因為真的不知道,敵人什麽時候登陸,隻能耐心的等待。


    就在法軍無奈的等待之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大明帝國非洲軍團開啟了一次登陸作戰,目標是重要城市伊斯坦布爾。


    因為地形的緣故,這一次作戰明軍絲毫沒有站前掩飾的意思。艦隊大搖大擺的出現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海域,海麵上有條舢板都撞沉了去。三天之後,海麵上出現了遮天蔽日的船隊,一共三個步兵師,在海軍戰艦的掩護下,進行登陸作戰。


    為什麽不選擇走陸地呢?道理很簡單,後勤補給的問題沒法解決。不是大明生產不出來,而是你走陸地怎麽運啊?不可能放著地中海不用,去走陸地運輸。這就是明清兩朝,放著海運不用走漕運一樣。說到漕運,提一句,不是不知道海運好,而是漕運牽扯太大。利益關係太過複雜,這裏不多說了。


    明軍的登陸地點選在了恰納卡萊,這裏麵對地中海,本身就有港口。登陸的過程極為順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在艦炮的轟擊之下,抵抗僅僅吃持續了一天就崩潰了。登陸之後的明軍,沿著海峽推進,徹底控製了達達尼爾海峽之後,巡洋艦隊穿過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盤踞在此的敵軍船隻和艦隊,遭遇滅頂之災,不投降就擊沉。但是在這片海域內,海軍意外的沒有俘獲一艘大一點的船隻,盡管土耳其人的裝備落後,戰艦也就是垃圾,但是他們的卻一直在戰鬥。一周之後,登陸明軍在班德爾馬擊潰了三萬土軍,掃清了向前的障礙。


    嘴裏叼著一支卷煙,張廣德眯著眼睛,站在戰艦的甲板上,指著海岸上的那座城市道:“看見沒有,那就是伊斯坦布爾,歐洲人更願意叫君士坦丁堡。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軍事重鎮,曆史上這個城市發生過多次激戰。十字軍東征期間,這個城市每一個角落都浸透了鮮血。”


    陳平沒有說話,而是默默的看著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難怪父親給非洲軍團的指令很明確,占領這裏,並且是長期占領。這一片海域,在大明出版的地理書上很明確的指出,黃金水道!


    現在,這裏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占領這裏之後,兩個國家之間就算結下死仇。這一點,陳平不介意,張廣德也不介意,大明似乎也沒人介意這個所謂的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現在的大明思維就是,好的地方就該搶過來。很奇葩的邏輯,但是人人都覺得應該這樣。


    戰艦猛烈的顫抖,在甲板上捂著耳朵都難以承受巨響的轟鳴。明軍對於作戰的目的好不掩飾,土耳其軍隊的防禦也非常的明確。就是堅守這個城市,讓敵人的血流幹。


    “聽說非洲軍團下達了命令,城破之後的三天內,憲兵不會出現。”陳平很平靜的一句話,張廣德卻非常沉重的點點頭:“是啊,很殘酷!但這也是沒道理可講的事情,為了守住這個城市,土軍至少集結了三十萬人。我軍騎兵和步兵加起來,也就是十五萬人。這麽多兵力,後勤補給隻能盡量就地解決了。”


    炮火將登陸的海灘打成了一片火海,沿岸所有軍事目標,都遭到了炮火的洗禮。為了這次戰鬥,明軍投入了新式巡洋艦十六艘,老式風帆戰艦五十艘,運輸船隻上千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最近在地中海地區各港口搶來的。


    “不知道法國人知道我們在巴爾幹登陸,會作何感想?”張廣德多少有點鬱悶,本來他更希望能先打法國的,但是經過仔細的站前謀劃,還是決定先打伊斯坦布爾。占領這裏之後,迫使奧斯曼土耳其投降,明年再收拾法國不遲。


    總而言之,這一場戰爭,至少要持續兩年。到時候整個歐洲都將在大明的刺刀麵前卑躬屈膝,大明將迎來一個最輝煌的時期。


    登陸的小船靠岸了,炮火停止了,突擊的士兵背著裝備,奮力的往岸上奔跑。轟轟轟,零星的炮火響了,這是奧斯曼土耳其軍隊還在在戰鬥。可惜的是,這些軍隊的武器太落後了,殘存的大炮很快被遞進射擊的風帆艦隊用大炮敲掉。


    登陸之後的部隊,立刻向四周拓展,建立一個穩固的占線。海麵上的運輸船上,丟下來一塊又一塊的預製件,一條簡單的棧橋在工兵熟練的忙碌中成形。這麽多軍隊,單單是消耗的彈藥,就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沒有碼頭肯定不行。


    “看來我們隻要在船上呆三天的,等到城破之時,我們進皇宮痛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刃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刃天涯並收藏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