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道口,林家鎮。


    巨大的馬蹄聲如雷般傳來,驚動了整個鎮的鎮民,全鎮一陣慌亂。


    數千騎兵奔馳到鎮口不遠處停了下來,眾騎人人鮮衣怒馬,氣勢昂揚。


    希律律一聲長嘶,一個全身冕冠冕服的少年勒住馬腳,怔怔的望著鎮外的一大片空地出神。那空地上猶有些許當年大軍駐紮時留下的埋鍋造飯的土灶痕跡。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風雨淒淒。雞鳴唧唧。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當年愛將水無塵就是在此地認識了美麗的林婉兒,兩人以歌傳情,互訂終身,自己親自給兩人賜婚的。


    如今歌聲似乎仍在耳畔,當年唱歌的人卻永遠回不來了……


    王越見劉協一臉的傷感,急忙道:“陛下請稍等,末將前去叫林老先生前來迎接。”


    劉協這才如夢初醒一般,擺了擺手道:“水將軍為朕而死,林老先生是他的嶽父,朕當親自登門造訪。”


    說完便翻身下馬,王越和眾將士也急忙紛紛下馬。


    劉協將馬韁遞給胡車兒,說道:“飛龍衛隨我去見林老先生,其他將士在鎮外等候。”


    總飛龍衛簇擁著劉協緩緩的往鎮內走去。


    剛剛走到鎮口,鎮裏一陣鑼鼓喧天,一隊衣著整齊的老者後麵跟著幾個鼓樂手往鎮外走來,後麵跟著一群鎮民。


    當先一個麵容清臒的老者,遠遠見到劉協等人走來,急忙彎腰拜道:“林家鎮裏魁林源拜見陛下,願陛下萬年。”


    身後的眾人也紛紛跟著彎腰行禮,萬歲聲一片。


    劉協這一身冕服和冕冠實在太惹眼了。四年多前很多人見過一次,印象很深。所以接到好事前來打探的鎮民的消息後,全鎮鎮民都激動了。在裏魁和眾鄉老的帶領下集體前來拜見。


    劉協急忙快步向前,抓住那林源的手。這個裏正和眾鄉老當年和他一起飲過酒,四年之後再見,顯得格外親切。


    眾人寒暄了一陣,劉協終於忍不住問道:“為何不見林正老先生?”


    林源道:“當年林家鎮曾派人給陛下探路,後來逆賊李儒曾派兵前來報複,殺死了許多鎮民,林老帶著婉兒於亂中逃往漢中去了,自此一去不回。”


    劉協眼睛露出憤怒的光芒。恨恨的說道:“李儒賊子,死有餘辜!”


    林正的舊宅已被李儒的士兵毀成廢墟,劉協站在一片殘垣斷壁邊沉默了許久,回頭對老鷹道:“給朕派人到關中仔細打探,務必要尋找到林老先生的下落。”


    朱峰連聲應諾。


    林源想起什麽似的,說道:“啟稟陛下,當年水將軍在林家留有骨血,此時應已三歲多了。”


    劉協一怔,隨即露出開心而激動的笑容,道:“很好。很好!”


    想不到隻是在林家鎮留了一夜,水無塵就留下了自己的骨血,倒也是一件幸事。怪不得當年離開林家鎮時。兩人如膠似漆,難分難舍。


    ……


    黃土青山,山風陣陣。


    一座墳塋之前立著一塊石碑:“大漢近衛營騎都尉水公無塵將軍之墓”。


    墳塋上兩邊種滿了青翠欲滴的竹子,竹葉隨著山風吹動,沙沙作響。


    那位勇猛而忠義的少年將軍靜靜的躺在此中。


    劉協率眾跪在墓碑前,恭恭敬敬的拈香拜了三拜,然後將三炷香插在墓碑前,又在墳前灑了三杯水酒。


    “靜心……”他捧著祭文隻喊了一句,便泣不成聲。


    劉協是真的傷心了。當年他落難北邙山,若非這個少年將軍將一隻死虎扔在他身下墊住。他已摔死在山崖下。此後水無塵一直追隨在自己身邊,一路征戰。每次戰鬥衝在最前,勇猛異常。當年他在陳倉道遇伏,水無塵更是拚死擋住閻家父子,讓自己撤逃,最後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陛下快走!”


    恍惚中,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少年將軍,全身浴血,一麵揮舞著兩刃三尖刀拚命廝殺,一邊高聲呼喝著叫自己快走……


    劉協淚如泉湧,泣聲道:“勝負乃兵家常事,不足為慮。即便是失去帝位,朕仍可奪回。然靜心一去已不可回,可悲、可恨!這都是朕之過呀!”


    哭到傷心處,他又跪了下去。


    “陛下,節哀!”


    一旁的王越連忙扶住他。


    劉協哭了一陣,又對著陳倉道方向以三杯水酒祭奠了陣亡將士,又一回身,李逸飛托著一個盤子,裏麵放著一件嶄新的戰袍。


    劉協取過戰袍,從侍衛手中接過一支火把,將它引燃,望天長吟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身後眾將士見此情景,一齊振聲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劉協站了起來,接過林正遞來的紙墨,寫上一首墓誌銘。


    “浩浩愁,茫茫苦,短歌終,悲難賦。鬱鬱孤墳,埋有忠骨。身亦有時消,骨亦有時滅,一縷忠魂永長駐!英名幾何?千秋萬古!”


    大漢騎都尉水無塵,被封為鎮西將軍,追諡為忠侯。


    劉協在水無塵的墳墓前佇立了許久,直到夕陽西下,這才率著眾人往山下走去。


    下到半山腰,突然他又回頭深深的望了一眼,這才轉過身來。


    他的視線從山上掃過,突然坡上一片低矮的植物映入他的眼簾,他驀地驚了一下。他以為是幻覺,又仔細望了一眼那片植物,確認與記憶中的那種植物無異。


    他急忙快步走向前去。走近那片植物。


    “陛下不可接近此草,此草有毒!”


    林源急忙高聲喊道。


    劉協在其中一株植物麵前停了下來,仔細端詳了一陣。他自小生長在農村,確定不會認錯。立即將拔出一株來。


    綠色的植物被連根拔起,帶出一片圓球狀物。


    馬鈴薯!


    劉協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那樣子像撿了寶一樣。


    他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才問道:“林老為何認為此草有毒?”


    林源驚恐的望著他道:“陛下速速扔下此物。當年災荒年間,敝鎮有人饑惡難熬,便采了此物充饑,結果中毒而死……至此再無人敢接近此物。”


    劉協呆了一下,指著手中的馬鈴薯問道:“是生吃還是熟吃?吃的是莖葉還是根部球狀物?”


    林源道:“當時那人饑餓難忍,是生吃的。吃的是莖葉。”


    劉協終於明白,為什麽中國明明有馬鈴薯,卻等一千五百年後才從美洲傳入。野生馬鈴薯的毒性原本就大於栽培的馬鈴薯,而那人吃的不是根,而是吃的莖葉。馬鈴薯的莖葉含有茄堿之毒,中毒會導致頭痛、腹瀉、抽搐,昏迷,甚至會導致死亡。


    劉協眼珠一轉,哈哈大笑道:“此乃寶物啊,朕在宮中讀過藏書。曾描述此物。此物名馬鈴薯,莖葉有毒不可食之,但此球狀根可煮食。不過球狀物若發芽,則芽不可食之。”


    劉協令人扯了一大把野生馬鈴薯帶回村裏,令人摘下球狀根,燒開沸水煮熟煮爛,喂了一勺給狗吃,果然那狗一夜無事,活蹦亂跳。


    林源又驚又喜,這馬鈴薯在四周山裏長得到處都是,要是災荒年間。又多了一種救命食物。他們雖然沒吃過野生馬鈴薯,卻知道這種植物抗旱能力極強。而且不占良田。


    經過劉協示範烹煮,在裏麵滴點油。再加點鹽巴,味道還很鮮美。


    劉協心中更是大喜,在他的記憶裏,三國期間多災荒,旱災、水災、蝗災時有發生。而土豆既抗旱,產量又高,還能種兩到三季,又和傳統糧食作物不衝突,災荒時期,那可是百萬生靈的救命之物啊。


    劉協根據記憶,將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細細的寫在紙上交給林源,並下詔書給陳倉縣縣令和左馮翊郡守全力推廣種植馬鈴薯。


    總有一天,大漢的疆土上都會種上這種耐旱高產的農作物,大旱之年,可以少餓死許多百姓。


    此間事了,他心頭一陣暢快,率眾往隴西飛奔而去,追上了西征大軍。


    狄道城。


    遠遠的見到數千兵馬迎了上來。


    當先兩人,一個高大威猛,滿臉剛直不阿的凜然之色,一個身材矮小,卻一副磊落相貌。


    迎出城的兵馬在百步之外緩緩的停了下來,前麵兩人縱騎而來,直奔劉協大軍。


    兩人行到十步之外,翻身落馬,恭恭敬敬的彎腰一拜。


    “臣隴西郡太守蘇則拜見陛下!”


    “臣隴西郡長史遊楚拜見陛下!”


    劉協雖然對此兩人並不熟悉,但是一路上聽到西涼將士對這兩人評價極高,說蘇則剛直不阿、不畏權貴、學問品行聞名於世,遊楚慷慨好施、恩施於眾,在西涼名聲極佳。更主要的是這兩人,居然帶著區區三千兵馬和城中百姓一起,硬生生的抗住了閻行的數萬大軍的攻擊,不禁令劉協肅然起敬。


    劉協急忙也下了馬,快步上去將兩人扶起。(未完待續)


    ps:ps:感謝“心水無塵”、“神技天下”、“天高雲淡925”的打賞,在此另感謝創世那邊朋友的支持和打賞,雖然我在那邊也隻能做讀者,看不到打賞和支持的朋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大帝無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命虎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命虎哥並收藏三國之大帝無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