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朝廷六部之中,真正掌握了實權的衙門,必須是戶部。


    現任戶部滿尚書是孫渣濟,漢尚書則由左都禦史田從典升任。


    玉柱認識田從典,此公也是出了名的大清官。


    康麻子喜歡讓清官管理戶部,說白了,就是想省銀子下來。


    老皇帝不想當惡人,臣子們必須頂上去,就是這麽個理兒。


    玉柱其實沒有說錯,他身上的兼職太多了,每天忙得腳不點地,並不是誇大其詞。


    不過,戶部管錢管糧的事兒,玉柱並不頭疼。


    朝廷在大沽口允許通商之後,由於一直采取公平交易的原則,抽稅也異常透明,交易的誠信十足,洋商們往往舍棄了廣州海關,而遠赴大沽口做生意。


    不誇張的說,兼管大沽口的老十八,他的手底下,現在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啥都不缺。


    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玉柱帶著三十幾名久經考驗的帳房先生,浩浩蕩蕩的去了戶部衙門。


    以前,玉柱也管理過戶部,推行了不少現代財政管理體製,並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但是,在大清朝,從來都是人走茶涼,人去政息。


    玉柱剛被調離戶部,他定的各種規章製度,就全都變成了廢紙,戶部的各項製度又恢複成了落後的原樣。


    八抬大轎落定之後,玉柱從轎子裏鑽了出來,就見孫渣濟和田從典並肩前來迎接。


    “請相國安。”孫渣濟知道玉柱的厲害,絲毫也不敢馬虎,老老實實的紮千行了禮。


    “拜見玉相國。”田從典是漢臣,長揖到地,已經算是異常尊重了。


    官場上的禮儀,絲毫也不能錯亂。


    玉柱,既是奉恩鎮國公,又是領班南書房行走,妥妥的首席內相,地位遠在孫、田之上。


    更重要的是,玉柱奉旨兼管戶部,也就成了孫渣濟和田從典的頂頭上司。


    勿須贅言,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誰不懂,誰就是官場白癡!


    田從典看似行禮甚恭,實則內藏不遜。


    一般人看不出來,玉柱卻心裏有數。


    相國的前邊特意加了個玉字,這就說明,田從典仗著是清官的好名聲,對玉柱並不服氣。


    與之相對應的是,出身於鑲紅旗滿洲的孫渣濟,就識趣多了,他對玉柱真正做到了四個字:執禮甚恭。


    在眾人的簇擁下,玉柱堂而皇之的再次坐進了以前的公事廳。


    以前,玉柱是管部的大學士,名副其實的中堂。


    現在,玉柱依舊管部,身份卻成了相國。


    白雲蒼狗,世事實在是難料啊!


    戶部的兩名尚書和四位侍郎,按照左滿右漢的排序,分別圍坐在玉柱的身側。


    玉柱端起茶盞,小飲了一口,信口問大家:“看你們的神態,多少有些慌亂,莫不是擔心,我帶人來查帳吧?”


    孫渣濟心想,你小子帶著這麽多的帳房先生過來,不是想查帳,又是為何?


    不過,心裏怎麽想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嘴上絕對不能說出來。


    “相國,戶部衙門裏那些個彎彎繞,還能逃得過您的法眼麽?”孫渣濟是地道的明白人,他擔心吃悶虧,趕緊把玉柱捧起老高。


    “不瞞玉相國您說,職以為,戶部衙門確實應該好好的查一查帳目了。”田從典剛一張嘴,就震驚了四座。


    玉柱澹然一笑,田從典果然不遜,他故意省了個卑字,隻稱職。


    若是清軍剛入關的時期,下級謙稱為職,並不為過。


    如今,已是康熙五十九年了,在上級對下級的控製力逐漸加強的當下,田從典不稱卑職,多少有些瞧不起人的味道了。


    玉柱自問,此前從未得罪過田從典,也就不可能是利益上的衝突了。


    很顯然,自詡為正人君子,又是大清官的田從典,壓根就瞧不上惡名遠聞的玉柱。


    這就純粹是無聊的意氣之爭了。


    玉柱是老官僚了,肚量也很大,懶得和田從典一般見識。


    大家都是手握實權的大官僚,所謂的意氣之爭,實在是可笑之極!


    意氣之爭,而不是利益之爭,純粹是庸人自擾。


    在玉柱的字典裏,隻要不是搶他的位置,奪他的女人,拿他的產業,辱罵他的祖宗,都可以予以包容。


    一言以蔽之,人生在世,權財威色,四字爾!


    誰敢動玉柱的根本利益,玉柱就敢下毒手,讓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永世不得翻身。


    除此之外,皆可一笑而過也!


    玉柱好涵養,不想計較田從典的綿裏藏針。


    孫渣濟卻敏銳嗅到了可趁之機。


    屁股決定腦袋,放之四海而皆準。


    孫渣濟是典型的滿洲旗人,他若想混得滋潤,就必須一屁股坐到滿人那一邊。


    但是,討厭的趙申喬剛死不久,更令人厭惡的田從典又來了。


    田從典剛上任沒多久,和孫渣濟之間,就已經爆發了多次衝突。


    其中的一次,田從典竟然當麵指斥孫渣濟,爾乃曲意媚上的奸臣!


    咳,在皇權專製的時代,一旦被坐實了奸臣的名頭,那就隻能等死了。


    對人不對事的誅心,莫過於道德上的人格毀滅。


    翻開明史,朱重八族誅功臣的旨意裏頭,幾乎都有一個專用名詞,即:久蓄異誌。


    意思是說,你們全家人都久蓄異誌,不殺光你們家,不足以平民憤!


    這就和周亞夫買盔甲去陰間造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


    “稟相國,衙門裏最近比較棘手的是,宗人府的帳目,異常混亂,急需厘清。卑職以為,應派幹員循吏,經辦此事為好。”孫渣濟不動聲色的挖了個坑。


    玉柱微微點頭,笑問孫渣濟:“不知,孫公欲遣何人?”


    孫渣濟等的就是這一問,他趕緊拱手道:“全憑相國的吩咐。”


    親自舉刀殺人,難免沾惹血腥氣,不祥也。


    借刀殺人,自己完全不沾邊,這才是真正的高明!


    玉柱是何許人也,他一聽就知道,孫渣濟想借機整人。


    “本爵相……”玉柱不想給孫渣濟當槍使,本欲婉轉的滑過去。


    誰料,田從典竟然主動站了出來,抱拳拱手道:“若是相國信得過,還請將此事交給職去辦吧?”


    玉柱明白了,田從典隻怕是受過宗人府的窩囊氣,這是想光明正大的報複回去吧?


    若是以往,玉柱隻須順水推舟即可,反正惹事的是田從典,又不是他玉柱。


    然而,若是讓孫渣濟借了玉柱之手,輕而易舉的坑了田從典,玉柱豈不是白混了幾十年的官場麽?


    (ps:三更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騙了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司空並收藏騙了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