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膳前,玉柱替康熙揉了兩刻鍾的右手。其中,不乏王朝慶他們不敢做的,大幅度的拉伸動作。
眾所周知,中風之後,筋脈越是不拉伸,將來手越僵硬。
但是,拉伸筋骨,其實是很痛的。
包括趙昌、王朝慶、劉進忠和魏珠在內,隻要聽見康熙痛苦的吸氣聲,就不敢再動了。
所以,這種拉伸的動作,也隻有玉柱親自上陣了。
“老爺子,您是千古少有的聖君,區區小痛楚,何足掛齒?”玉柱反向壓住康熙的右手食指,逐漸加力往下掰。
這是真的很疼!
“滋……滋……”康熙連抽冷氣,卻一直忍著,沒有痛叫出聲。
“老爺子,前幾日,您的右手,隻能動兩根手指頭。今兒個,已經可以動三根了。”
按摩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玉柱的額上已經見汗了。
康熙盯著玉柱額頭上的汗珠,張了張嘴,最終啥都沒說。
舒鬆了筋脈之後,玉柱又讓王朝慶拿著特製的粗擀麵杖,請康熙用右手使勁的去握擀麵杖。
隻是,哪怕康熙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右手的手指依舊隻是微微的顫動著而已,根本無法握緊擀麵杖。
玉柱像哄小孩子似的,俏皮的說:“老爺子,使勁,再用力點,比昨天強多了。”
還真別說,康熙確實有一股子狠辣勁兒,明明握不緊擀麵杖,卻偏偏不肯收回右手,一直努力的堅持著。
魏珠的心裏卻明白,如果沒有玉柱在旁邊鼓勁兒,萬歲爺隻怕是早就堅持不下去了啊。
筋骨的康複活動,不是魔法,不可能立竿見影的馬上有效。
必須有極大的毅力,才能熬過每天鍛煉,卻無多少收獲的絕望期。
康熙若是一般人,其實可以恢複的更快。
宮裏的太監們,誰敢把萬歲爺整得鬼哭狼嚎,要死要活的?
不要腦袋了麽?
揉動右手和拉伸筋骨的活動,每天可以搞無數次。但是,敢真下力氣的大拉伸,也隻有玉柱親自上陣了。
必須承認,有且隻有玉柱一人,才敢狠命的掰老皇帝的手指。
用早膳的時候,老皇帝吩咐人抬來了一張小幾子,讓玉柱坐過去,陪著一起用膳。
這種小事情,玉柱向來是很灑脫的。
他絲毫也不矯情,叩頭謝了恩之後,大模大樣的坐到了小幾子前。
結果,太監們端上來的早膳,竟然是玉柱最喜歡的廣式早茶。
蝦餃,蟹黃包,虎皮鳳爪,雞蛋瘦肉炒河粉,唉呀呀,足有幾十樣之多。
玉柱以前是膳房總理,他比誰都清楚,若不是老皇帝的特別吩咐,宮裏的膳房不可能出現這種街邊不入流的小食。
見玉柱吃的很歡快,老皇帝也有了食欲。
一個人吃飯,往往沒有啥意思,吃得也不可能太多。
一堆人搶飯吃,這個時候,人的食欲其實是最好的。
魏珠看得很清楚,有玉柱陪著用膳,萬歲爺食欲大開,竟然比平日多吃了一半的菜。
膳罷,康熙淨過手,用茶的時候,特意吩咐玉柱:“往後啊,天天陪朕一起用早膳,不許躲懶不來。”
“嗻。”
隻是,玉柱原本的早九晚五,也就隨之變成了早五晚五了。
原本心情還不錯的康熙,在接了李煦的密折之後,立時就拉下了臉。
“叫張廷玉。”
等張廷玉來了之後,才知道,敢情是三年前的《南山集》桉,再次陡起波瀾。
戴名世所著之《南山集》中,論述有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一書。而此書中所記時日,都以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為年號,根本就沒有大清什麽事兒,這就比《南山集》尤有過之了。
李煦的密奏,具有風聞奏事的某些特點,並不需要有真憑實據。
江南名士、康熙三十年狀元戴有祺,被其族侄舉報,不僅戴家藏有《滇黔紀聞》一書,而且和戴家交好的諸多江南名士,家裏隻怕是都藏有此等禁書。
活在大清,卻用南明的年號,這意味著什麽,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說句心裏話,康熙既要拉攏江南的讀書人,又十分警惕他們。
最令康熙惱火的是,複任江蘇巡撫的張伯行,接了舉報之後,非但沒有馬上查辦,反而把舉報人杖責了二十。
準確的說,桐城張家,也屬於江南名士的一員。
隻是,張廷玉的親爹張英,因為擔任了韃清的高官,一直被江南名士們瞧不起。
張廷玉何等老練,他一聽事涉《滇黔紀聞》,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戴名世掉腦袋,主要就是因為《滇黔紀聞》。至於,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隻是民間的牽強附會罷了。
“皇上,臣以為,應簡派滿洲重臣,前往江南查辦此桉。”張廷玉的家就在江南,他自然要考慮撇清幹係的避嫌問題。
康熙聽了之後,覺得甚為有理。
有了張伯行袒護江南名士的先例,康熙真的信不過漢臣了。
可是,滿洲重臣有很多,派誰去最合適呢?
幾乎不需要細想,康熙已經認定了,玉柱最合適!
玉柱是康熙四十五年的狀元郎,又是貨真價實的滿洲外戚重臣,由他來查辦江南名士的文字桉子,再合適也不過了。
我滿洲亦有文魁也!
利用滿洲文魁,來壓製江南的文人,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合適啊!
以前,康熙使用玉柱的時候,基本都是朝著外戚勳貴武臣的方向發展。
現在,是時候讓玉柱去江南,宣揚我大清的文治遠勝於前朝了。
“衡臣,擬旨。”
“是。”張廷玉很無語,怎麽又是他呢?
說來也是很奇怪,也很巧合,玉柱的官爵每次出現變動,都是張廷玉親手擬的旨。
“內閣奉上諭,著輔國公、左都禦史玉柱,欽差巡按江南諸省,糾彈不法,懲奸除惡……欽此。”
旨意頒布之後,標誌著已經停了五十幾年的巡按製度,再次死灰複燃。
玉柱兼管五城察院的時候,就被授予了都察院左都禦史銜。
都察院左都禦史,乃是禦史言官之首,相當於秦朝之禦史大夫。
左都禦史代天巡按地方,可謂是名正言順之極。
張廷玉還真的是吃透了康熙的心事,他擬的旨意裏,特意強調了玉柱的宗室之爵。
宗室外戚出馬,一個頂兩。
玉柱的身份之貴重,那是勿庸置疑的。
於是,在上次陪皇帝南巡之後,時隔數年之久,玉柱將再赴江南。
隻是,這一次,玉柱的再下江南,身份已經迥然不同了。
奉旨巡按江南,這就意味著,玉柱掌握了對江南諸省文人們的生殺予奪大權。
玉柱還是老規矩,出門辦差,必帶美人兒。
康熙已經習慣了,見玉柱進來了,不等這小子開口,就說:“非武事,妾婢隨行,無妨。”
玉柱趕緊笑嘻嘻的謝了恩,看他那副高興的樣子,就差公開說:知我者萬歲爺也!
“你此去江南,別怕人手不夠。喏,這是臨時調兵的密旨。”康熙將一份黃澄澄的旨意,順著桌上,推到了玉柱的麵前。
“另外,朕已經給江寧將軍和兩江總督,發去了廷寄,命他們兩個務必配合你的差事。”
康熙和玉柱之間,很多話都不需要明說的,自有默契在。
玉柱哪能不知道呀?
康熙給了調兵的密旨,又特意叮囑了江寧將軍和兩江總督,顯然是對江南的漢臣們,尤其是對江蘇巡撫張伯行失去了信心。
嘴巴上說滿漢一體,實際上,防漢之心,就和撫蒙一樣,都是國策。
比較有趣的是,大清名為撫蒙,實則是持續削弱蒙古諸部的力道,其實比防漢的措施,還要嚴厲得多。
把大量的草原青年們,逼去廟裏念經,蒙古諸部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動員實力,肯定會大大的降低。
康熙畢竟年紀大了,喜歡嘮叨,話特別多,拉著玉柱從哈密聊到了寧古塔。
這一聊不打緊,等玉柱出去的時候,就見天色已晚,時近黃昏矣。
因秀雲和曹春,以及好幾個妾室,都懷了身孕。
玉柱就決定,帶上肚子裏一直沒動靜的晴雯、杏嬌、杏芯,以及八房那邊的貴妾白佳氏和那塔拉氏。
照例,滿洲重臣出京去江南辦差,在陛辭後,都要經朝陽門,到通州的官船碼頭,登船南下。
隻是,動身南下之前,玉柱並未聯係何子昌。
怎麽說呢,有些事情,其實是很微妙的。玉柱若是在下江南之前,就和何子昌有過聯係,反而會留下巨大的隱患。
再說了,有錢映嵐的協助,玉柱已經基本上搞清楚了,江南讀書人的各種派係之爭。
玉柱原本不想帶錢映嵐一起下江南,可是,這個女人使出了渾身的解數,把玉柱伺候得異常之舒坦。
唉,玉柱心裏一軟,也就鬆了口,順便就把錢映嵐也帶上了。
玉柱是超品的宗室輔國公,按製,隻要出京可坐八抬大轎。
出了朝陽門後,玉柱隨即吩咐擺開了欽差儀仗,浩浩蕩蕩的直奔通州碼頭而去。
康熙六下江南,玉柱算上這一次,也是三下江南了。
(ps:月票賞的多,還有三更!)
眾所周知,中風之後,筋脈越是不拉伸,將來手越僵硬。
但是,拉伸筋骨,其實是很痛的。
包括趙昌、王朝慶、劉進忠和魏珠在內,隻要聽見康熙痛苦的吸氣聲,就不敢再動了。
所以,這種拉伸的動作,也隻有玉柱親自上陣了。
“老爺子,您是千古少有的聖君,區區小痛楚,何足掛齒?”玉柱反向壓住康熙的右手食指,逐漸加力往下掰。
這是真的很疼!
“滋……滋……”康熙連抽冷氣,卻一直忍著,沒有痛叫出聲。
“老爺子,前幾日,您的右手,隻能動兩根手指頭。今兒個,已經可以動三根了。”
按摩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玉柱的額上已經見汗了。
康熙盯著玉柱額頭上的汗珠,張了張嘴,最終啥都沒說。
舒鬆了筋脈之後,玉柱又讓王朝慶拿著特製的粗擀麵杖,請康熙用右手使勁的去握擀麵杖。
隻是,哪怕康熙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右手的手指依舊隻是微微的顫動著而已,根本無法握緊擀麵杖。
玉柱像哄小孩子似的,俏皮的說:“老爺子,使勁,再用力點,比昨天強多了。”
還真別說,康熙確實有一股子狠辣勁兒,明明握不緊擀麵杖,卻偏偏不肯收回右手,一直努力的堅持著。
魏珠的心裏卻明白,如果沒有玉柱在旁邊鼓勁兒,萬歲爺隻怕是早就堅持不下去了啊。
筋骨的康複活動,不是魔法,不可能立竿見影的馬上有效。
必須有極大的毅力,才能熬過每天鍛煉,卻無多少收獲的絕望期。
康熙若是一般人,其實可以恢複的更快。
宮裏的太監們,誰敢把萬歲爺整得鬼哭狼嚎,要死要活的?
不要腦袋了麽?
揉動右手和拉伸筋骨的活動,每天可以搞無數次。但是,敢真下力氣的大拉伸,也隻有玉柱親自上陣了。
必須承認,有且隻有玉柱一人,才敢狠命的掰老皇帝的手指。
用早膳的時候,老皇帝吩咐人抬來了一張小幾子,讓玉柱坐過去,陪著一起用膳。
這種小事情,玉柱向來是很灑脫的。
他絲毫也不矯情,叩頭謝了恩之後,大模大樣的坐到了小幾子前。
結果,太監們端上來的早膳,竟然是玉柱最喜歡的廣式早茶。
蝦餃,蟹黃包,虎皮鳳爪,雞蛋瘦肉炒河粉,唉呀呀,足有幾十樣之多。
玉柱以前是膳房總理,他比誰都清楚,若不是老皇帝的特別吩咐,宮裏的膳房不可能出現這種街邊不入流的小食。
見玉柱吃的很歡快,老皇帝也有了食欲。
一個人吃飯,往往沒有啥意思,吃得也不可能太多。
一堆人搶飯吃,這個時候,人的食欲其實是最好的。
魏珠看得很清楚,有玉柱陪著用膳,萬歲爺食欲大開,竟然比平日多吃了一半的菜。
膳罷,康熙淨過手,用茶的時候,特意吩咐玉柱:“往後啊,天天陪朕一起用早膳,不許躲懶不來。”
“嗻。”
隻是,玉柱原本的早九晚五,也就隨之變成了早五晚五了。
原本心情還不錯的康熙,在接了李煦的密折之後,立時就拉下了臉。
“叫張廷玉。”
等張廷玉來了之後,才知道,敢情是三年前的《南山集》桉,再次陡起波瀾。
戴名世所著之《南山集》中,論述有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一書。而此書中所記時日,都以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為年號,根本就沒有大清什麽事兒,這就比《南山集》尤有過之了。
李煦的密奏,具有風聞奏事的某些特點,並不需要有真憑實據。
江南名士、康熙三十年狀元戴有祺,被其族侄舉報,不僅戴家藏有《滇黔紀聞》一書,而且和戴家交好的諸多江南名士,家裏隻怕是都藏有此等禁書。
活在大清,卻用南明的年號,這意味著什麽,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說句心裏話,康熙既要拉攏江南的讀書人,又十分警惕他們。
最令康熙惱火的是,複任江蘇巡撫的張伯行,接了舉報之後,非但沒有馬上查辦,反而把舉報人杖責了二十。
準確的說,桐城張家,也屬於江南名士的一員。
隻是,張廷玉的親爹張英,因為擔任了韃清的高官,一直被江南名士們瞧不起。
張廷玉何等老練,他一聽事涉《滇黔紀聞》,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戴名世掉腦袋,主要就是因為《滇黔紀聞》。至於,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隻是民間的牽強附會罷了。
“皇上,臣以為,應簡派滿洲重臣,前往江南查辦此桉。”張廷玉的家就在江南,他自然要考慮撇清幹係的避嫌問題。
康熙聽了之後,覺得甚為有理。
有了張伯行袒護江南名士的先例,康熙真的信不過漢臣了。
可是,滿洲重臣有很多,派誰去最合適呢?
幾乎不需要細想,康熙已經認定了,玉柱最合適!
玉柱是康熙四十五年的狀元郎,又是貨真價實的滿洲外戚重臣,由他來查辦江南名士的文字桉子,再合適也不過了。
我滿洲亦有文魁也!
利用滿洲文魁,來壓製江南的文人,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合適啊!
以前,康熙使用玉柱的時候,基本都是朝著外戚勳貴武臣的方向發展。
現在,是時候讓玉柱去江南,宣揚我大清的文治遠勝於前朝了。
“衡臣,擬旨。”
“是。”張廷玉很無語,怎麽又是他呢?
說來也是很奇怪,也很巧合,玉柱的官爵每次出現變動,都是張廷玉親手擬的旨。
“內閣奉上諭,著輔國公、左都禦史玉柱,欽差巡按江南諸省,糾彈不法,懲奸除惡……欽此。”
旨意頒布之後,標誌著已經停了五十幾年的巡按製度,再次死灰複燃。
玉柱兼管五城察院的時候,就被授予了都察院左都禦史銜。
都察院左都禦史,乃是禦史言官之首,相當於秦朝之禦史大夫。
左都禦史代天巡按地方,可謂是名正言順之極。
張廷玉還真的是吃透了康熙的心事,他擬的旨意裏,特意強調了玉柱的宗室之爵。
宗室外戚出馬,一個頂兩。
玉柱的身份之貴重,那是勿庸置疑的。
於是,在上次陪皇帝南巡之後,時隔數年之久,玉柱將再赴江南。
隻是,這一次,玉柱的再下江南,身份已經迥然不同了。
奉旨巡按江南,這就意味著,玉柱掌握了對江南諸省文人們的生殺予奪大權。
玉柱還是老規矩,出門辦差,必帶美人兒。
康熙已經習慣了,見玉柱進來了,不等這小子開口,就說:“非武事,妾婢隨行,無妨。”
玉柱趕緊笑嘻嘻的謝了恩,看他那副高興的樣子,就差公開說:知我者萬歲爺也!
“你此去江南,別怕人手不夠。喏,這是臨時調兵的密旨。”康熙將一份黃澄澄的旨意,順著桌上,推到了玉柱的麵前。
“另外,朕已經給江寧將軍和兩江總督,發去了廷寄,命他們兩個務必配合你的差事。”
康熙和玉柱之間,很多話都不需要明說的,自有默契在。
玉柱哪能不知道呀?
康熙給了調兵的密旨,又特意叮囑了江寧將軍和兩江總督,顯然是對江南的漢臣們,尤其是對江蘇巡撫張伯行失去了信心。
嘴巴上說滿漢一體,實際上,防漢之心,就和撫蒙一樣,都是國策。
比較有趣的是,大清名為撫蒙,實則是持續削弱蒙古諸部的力道,其實比防漢的措施,還要嚴厲得多。
把大量的草原青年們,逼去廟裏念經,蒙古諸部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動員實力,肯定會大大的降低。
康熙畢竟年紀大了,喜歡嘮叨,話特別多,拉著玉柱從哈密聊到了寧古塔。
這一聊不打緊,等玉柱出去的時候,就見天色已晚,時近黃昏矣。
因秀雲和曹春,以及好幾個妾室,都懷了身孕。
玉柱就決定,帶上肚子裏一直沒動靜的晴雯、杏嬌、杏芯,以及八房那邊的貴妾白佳氏和那塔拉氏。
照例,滿洲重臣出京去江南辦差,在陛辭後,都要經朝陽門,到通州的官船碼頭,登船南下。
隻是,動身南下之前,玉柱並未聯係何子昌。
怎麽說呢,有些事情,其實是很微妙的。玉柱若是在下江南之前,就和何子昌有過聯係,反而會留下巨大的隱患。
再說了,有錢映嵐的協助,玉柱已經基本上搞清楚了,江南讀書人的各種派係之爭。
玉柱原本不想帶錢映嵐一起下江南,可是,這個女人使出了渾身的解數,把玉柱伺候得異常之舒坦。
唉,玉柱心裏一軟,也就鬆了口,順便就把錢映嵐也帶上了。
玉柱是超品的宗室輔國公,按製,隻要出京可坐八抬大轎。
出了朝陽門後,玉柱隨即吩咐擺開了欽差儀仗,浩浩蕩蕩的直奔通州碼頭而去。
康熙六下江南,玉柱算上這一次,也是三下江南了。
(ps:月票賞的多,還有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