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現在已學精了。


    既然故意把孫交的地位突顯出來,就是為了有一天讓其跟楊廷和鬥,讓人覺得孫交所創立派係是為將來取代楊廷和及其黨羽而存在,那現在遇到事了,幹嘛還要他這個皇帝出來表態呢?


    再說孫交所提意見,太契合皇帝的利益了。


    於是朱四故意裝起了糊塗,一臉為難,隨後表明此事再議。


    這一推遲,等於說三邊總督和宣大總督暫時都不會裁撤,其實是在幫孫交,卻沒有落人口實。


    如此一來,孫交的上奏變相等於取得成功。


    朝議結束。


    當孫交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走出大殿時,很多人都覺得,孫交跟以往步履蹣跚走路都需要人扶一把的老態不同,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這大概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連走路都能挺直腰杆,可你他娘的是個年已古稀的老頭知道否?


    年已七十歲,還這麽拚,是想讓人覺得你孫老頭老當益壯是吧?


    將要到宮門時,已有很多官員圍了上去,似要跟孫交探討一下朝會上的得失。


    楊廷和遠遠看著,不由微微搖頭。


    孫交崛起,最大的失敗者就是他楊介夫,他怎會甘心看著孫交在朝堂上形成勢力而不加幹涉?


    隻是怎麽對付一個弘治、正德朝的老臣,這就要花點心思了。


    別的不說,孫交為官的名聲還是不錯的,沒什麽作女幹犯科的經曆,也沒跟朝中權貴交通,更沒有牽扯到劉瑾、江彬、錢寧甚至是寧王,想要對無縫的蛋下口,就隻能先給他撞出個窟窿來。


    「孫誌同不是說他已無心朝事麽?看來口是心非啊。」


    蔣冕在旁說了一句。


    楊廷和忍不住往蔣冕身上瞥了一眼。


    在這件事上,好像蔣冕的反應未免過大了些。


    不過想想也容易理解。


    楊廷和現在是在培植「接班人」,等於說,要在他離開首輔位置後,仍舊能保持文官體係對皇權的壓製。這個接班人非位列內閣次輔的蔣冕莫屬。


    因為孫交代表的事新興勢力,楊廷和當朝時,孫交再牛逼,也隻是個執行層麵的戶部尚書。


    孫交這麽做,不也是在為將來楊廷和離朝做準備?


    如此一來,其實形成正麵競爭的恰恰就是蔣冕和孫交。


    但孫交作為戶部尚書,就算未來當上吏部尚書,還是需要內閣中的人來協助他。


    楊廷和的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費宏和劉春身上。


    費宏現在沒有表達出明確要加入哪個陣營的意思,看起來嚴守中立,甚至於傾向於楊廷和的,可劉春那邊早早就跟孫交過從甚密,而費宏最近又跟劉春走得近。


    那這件事就變得有意思了。


    若是楊廷和退下去,孫交為了「把持朝政」,到時晉為吏部尚書,在皇帝力主下,內閣要麽以費宏為首輔,若是費宏不肯就範,那就讓劉春為首輔……大不了到時再栽培起幾個新人入閣,協助劉春做事。


    楊廷和心說:「難怪最近幾個月來,陛下對於劉仁仲的意見多采納,原來是在為今日之事做準備,看來還是我掉以輕心了啊。」


    本來楊廷和沒把劉春當回事。


    一個剛入閣不到半年,實力一般,在政壇也沒有什麽建樹的人,內閣排次還是最後的第五名,有什麽值得擔心的?


    可現在他知道了,原來劉春才是最能直接威脅到他的人,不在於劉春實力有多強,或者說劉春強不強都不重要。


    皇帝把劉春安排入閣,就是為了輔弼孫交做準備。


    這手段……


    小皇帝分明是處心積慮啊!


    可惜我楊某人,等劉春入閣半年後才意識到這一點,還要等孫交鋒芒畢露之後……一次看錯孫交和劉春兩個人,我這是有多輕視他們?


    看來非要讓他們知道這朝堂是由誰來做主了!


    ……


    ……


    孫交勢力強勢崛起。


    最高興的要數朱四。


    朱四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身為帝王,能以大臣派係間的矛盾,形成帝王駕馭群臣的手段,那種坐山觀虎鬥的姿態,居高臨下,讓他很是嘚瑟。


    「……敬道,你是不知道啊,朕看著姓楊的黑著臉,話都說不出來的樣子,心裏別提有多痛快了。你是怎麽讓孫老部堂站在咱這邊的?他以往可是油鹽不進,可現在,他好像想通了……」


    朱四天真地以為,孫交這是加入到他的陣營,或者說正在逐漸融入。


    隻有朱浩才知道,孫交看不慣楊廷和的行為,再加上現在孫交作為戶部尚書,身後有了一批人支持,已有了跟楊廷和叫板的實力,才會驟然崛起。


    退一步說,即便將來孫交真的成了宰輔級別的人物,還是會跟皇帝唱反調,隻是唱得不如楊廷和那麽明顯,且孫交並無威脅到皇權的實力,這跟擁有擁立大功的楊廷和情況截然不同。


    孫交在皇親國戚、勳貴、軍中並沒有楊廷和那種實力和威望。


    朱浩道:「孫老不過是審時度勢,但陛下也不可將其當成自己人,陛下無論說話做事上,都要保持中立,有時甚至還要略微傾向楊閣老一邊,如此才能讓朝堂局勢往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明白了。」


    朱四仍舊笑個不停,「朕在朝會上就是這麽做的,朕甚至還批評孫老部堂的意見太過草率,但朕聽你的,盡量吊著他們不表態,看他們能把朕怎麽著……嘿嘿。」


    「嗯。」


    朱浩點頭。


    一旁的張佐聽了半晌,急忙問道:「那朱先生,若未來楊閣老退下去,不會要讓孫部堂入閣為首輔吧?不是都說,內閣大臣排次,是以入閣先後順序來決定的?是不是該提前安排一下?」


    朱四瞪了張佐一眼,好似在說,你哪兒那麽多問題?


    朱浩做事,用得著你來提醒和指點嗎?


    朱浩道:「孫老在朝留不了多長時間,年底前……估計就走了。」


    當朱浩說完這話,朱四稍微有些意外,吃驚地問道:「敬道不是讓孫老部堂主持朝政嗎?他……就要退了?」


    朱浩笑道:「孫老不過是臨致仕前發光發熱罷了,他什麽性子,陛下應該很清楚,他就是想過那種閑雲野鶴的日子。」


    「看朕。」


    朱四一拍腦門兒,「姓楊的退下去,敬道你直接入閣就行了,以後朝事用得著聽別人的?朕全聽你的!」


    這話讓張佐不由渾身一個激靈。


    還能這樣?


    朱浩連忙道:「陛下切不可如此,以臣猜測,就算楊閣老退下去,一次想要讓他派係的人,諸如蔣閣老等人一並退下,必然要有一件事來推動,少了楊閣老在朝製約,才有機會成事。」


    「什麽事?」朱四問詢。


    「大禮議。」朱浩道。


    「哦,舊事重提是吧?朕知道為何之前不爭了,要等姓楊的走了再爭,以此來看到底誰支持朕,誰支持姓楊的……他們跟朕意見不合,朕固執一點,那些人就要請辭,朕順理成章趕他們走!嘖嘖,計劃太完美了。」


    朱四現在到底有點皇帝的城府和謀略,聽了朱浩簡單的提醒,當即就明白其中訣竅。


    張佐問道:「到那時,還會影響朱先生入閣嗎?」


    朱浩道:


    「我一介翰林修撰,何德何能?前麵排著那麽多人,無論怎麽看,入閣猴年馬月也輪不到我。陛下,臣的意見是,到時陛下要繼續啟用老臣,以那些現在尚且不在朝的人,來完成新老過渡,而不是用孫老或是劉閣老這樣的老臣。」


    「哦?」


    朱四先前聽朱浩規劃了很多。


    但在楊廷和離朝後,誰來當首輔的問題上,朱浩隻是說讓費宏暫時擔任,費宏之後由誰來幹,則沒有說清楚。


    現在看來,朱浩「舊事重提」,準備重新啟用楊一清和謝遷等人的計劃。


    張佐急忙幫著分析:「陛下,朱先生此議極好,眼下孫部堂和劉閣老等人,看起來德高望重,但畢竟因為跟楊閣老有過爭執,將來那些傾向於楊閣老的人怕是不肯歸附,但若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歸來,那時他們都會……」


    朱四笑道:「你真是個機靈鬼!朕難道不知道敬道的意思?敬道,你繼續說。」


    張佐被罵也開心。


    難得已能掌握朱浩的做事規律,不再是個需要別人詳細解釋的傻蛋。


    讓他一個興王府奉承司給人打下手習慣了的太監,突然成為掌握朝堂大事的內相,張佐這兩年可說是承擔了非人的壓力,現在終於感覺自己上道了。


    都是朱先生平時栽培得好啊。


    朱浩道:「朝中最德高望重者,既能收攬前朝舊人,又能吸納新貴派係歸附,還能令孫老部堂也心悅誠服的,無非楊應寧和謝於喬,他二人可說是未來入閣的不二人選。至於內閣首輔,可以暫定費閣老,等過個半年一年,看情況費閣老就可以將首輔之位讓出來,到時再具體看,由誰來當首輔最為合適。」


    「至於六部,孫老部堂估計隻會在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位上停留大半年時間,等他退下去後,必須要栽培有聲望的新貴,最好以孫老部堂提拔上來的人填補空缺。」


    朱四點頭道:「這就是兩手都要抓是吧?內閣用老人,六部用新人!內閣用故,以鞏固朝堂,招攬人心;六部用新,以期能做實事,有朝氣!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並收藏錦衣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