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一心要利用刑獄把王瓊等不依從自己的人給打壓下去,讓王瓊黨徹底在朝中不存。


    但現在小皇帝搬出楊廷儀之事,利益相關的楊廷和就必須要有所收斂。


    這分明是小皇帝下的一步妙棋,楊廷和雖然心中著惱,但自己弟弟身上有汙點乃朝野共識,皇帝給麵子特以恩許,表示可以不追究,但不代表你一再給小皇帝出難題,皇帝還會繼續給你麵子。


    這就是一種博弈。


    楊廷和心裏很不爽,卻無計可施。


    誰讓他想保住楊廷儀呢?


    曆史上的楊廷儀,正德十六年就犯事,被朱厚熜赦免,然後楊廷儀主動請辭。


    這一世因為有朱浩的存在,楊廷和想利用楊廷儀來跟小皇帝鬥,一直準備讓楊廷儀伺機而起,正好現在新皇跟楊廷和之間的「蜜月期」過去,朱四愈發不需要楊廷和這個老頑固來礙手礙腳,於是乎楊廷儀便成為新皇跟文官勢力鬥爭的「犧牲品」。


    即便現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仍舊空缺,但隨著楊廷儀案推進,讞獄方麵,朝廷真的開始以寬刑作為刑獄基礎,一些之前涉及到朝臣黨派之爭懸而未決的判罰,最終都以減輕處罰或者不處罰告終。


    在這件事上,朱四穩穩贏了楊廷和一籌,讓朱四大受鼓舞。


    ……


    ……


    事情告一段落。


    楊慎再次找到朱浩,談及此事,肯定了朱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敬道,其實你不該夾在兩邊做人,應當心無旁騖,前怕狼後怕虎,如何能在朝中施展才華呢?」


    楊慎最後還很關心朱浩前途,作以上評述。


    朱浩心想,明明我就想在翰林院中當個安靜的美男子,是你一直把我拉入黨派鬥爭中去的吧?


    連讓我去接近唐寅、蔣輪他們,也是你的意見,現在居然說我夾在兩邊?


    你全家都夾!


    楊慎道:「先前跟你提過,戶部主事空缺,你可還有意向?」


    朱浩笑道:「連我老泰山都出麵,讓我不要出翰林院,我想……還是待在翰林院中比較好,清淨修習幾年學問,好過於在外飄搖激蕩……年歲太小,涉及實務怕難以服眾。」


    「嗯。」


    楊慎倒不反對這一點。


    誰不知道翰林是個優差?


    且之前楊廷和的分析,說是孫交可能知道朱浩跟新皇關係緊密,怕朱浩走出翰林院後,在朝中攪出風浪,所以才反對朱浩出翰林院。


    現在看起來,朱浩一點野心都沒有,反而安貧樂道,想在翰林院中靜修學問。


    這說明朱浩跟楊廷和的想法截然不同,楊慎也覺得,可能是父親太過敏感。


    「對了朱浩,最近你跟唐伯虎他們走近了一些,可有發現什麽不同?比如說他們……最近在籌謀什麽?」楊慎問道。


    朱浩心裏嘲弄楊慎。


    楊用修啊楊用修,你小子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簡直是個十足的偽君子。


    你說說你,先前還跟我說不要當雙麵人,義正詞嚴教訓我,一扭臉就從我這裏問對方的情報,你這樣很沒品知道不?


    朱浩道:「具體不太清楚,但聽說蔣姑爺……就是興國太後的弟弟,有向朝廷討要爵位的想法,可能陛下對此也很關切,順帶邵家那位,可能陛下也想一並賜爵吧。」


    「嗯。」


    楊慎並沒有覺得多意外。


    之前宮裏三個貴婦,分別是張太後、蔣太後和邵太皇太後,她們的名分問題已定下,連祭告之事都完成,而蔣家和邵家就算沒有得到正式承認,但至少有了太後的名銜,皇帝給舅舅和舅爺賜爵


    ,本身也符合大明法度,在這點上,楊廷和不好回絕。


    興國太後沒有加「皇」字,平白矮了張太後一大截,難道皇帝給自己舅舅賜個伯爵都不行?


    要知道張家那兩位,現在都已是侯爵了,有一個……據說還要封為公爵。


    就算楊廷和這樣跟小皇帝有芥蒂的老臣,此等事上也不能逼小皇帝太緊。


    「行,回頭帶你去六部等處見識一下,介紹一些朝官與你認識,另外京師文壇方麵,也帶你去走走看看,讓他們知道你的才名。」


    楊慎又許諾空頭支票。


    朱四不由想到楊慎之前從他那拿走的那首詞,到現在詞的名聲有了,他的名聲還沒揚起來。


    由此可見,楊慎除了是個大才子,並不是十全十美,楊慎的境遇雖受牽連於他父親,但也有頑固不化的一麵。


    人無完人,朱浩並不苛責。


    但你現在又空口白牙說要給我攢才名,我信你個大頭鬼!你在我這裏已經沒信譽了好不好?


    「多謝。」


    朱浩腹誹不已,臉上卻裝出樂得消受的模樣,笑著回謝。


    ……


    ……


    朱四的確要給蔣輪和邵喜二人封爵。


    一個玉田伯,一個昌化伯,連爵位名和封地都已預備好,也是朱浩幫忙參詳的,與此同時,朱浩根據曆史提出在給蔣家和邵家賜爵的同時,別忘了另外一名有著擁立之功的外戚,那就是永康大長公主駙馬都尉崔元。


    曆史上崔元跟蔣輪、邵喜同一批賜爵,都是在嘉靖元年五月己酉日封,崔元比另兩位待遇更高,直接冊封為侯爵,為京山侯。


    此時已到五月。


    這天蔣輪帶邵喜前來拜見朱浩。


    作為馬上要被賜爵之人,邵喜也很高興,對於來見朱浩,邵喜沒什麽準備,隻以為蔣輪帶他過來見見興王府體係的老人。


    但其實蔣輪的意思,是帶邵喜來巴結一下朱浩。


    畢竟皇帝這邊很多事看起來都是在朱浩的主持下完成,蔣輪覺得,要不是有朱浩,自己不能這麽快就有機會得到爵位,如今封爵之事還沒完全確定下來,必須巴結好朱浩,免得楊廷和等舊派勢力出手阻攔時,沒人幫忙。


    邵喜年近六十,略顯老態龍鍾。


    他畢竟是朱四祖父輩的人物,雖是邵太後的弟弟,但年歲不小了。


    曆史上,邵喜得到昌化伯的爵位後,轉年就死了,其子邵蕙襲爵,而邵蕙身體也不好,連個兒子都沒有……邵蕙於嘉靖六年過世後,邵家因為繼承爵位之事爭鬥,最後由邵蕙的堂侄邵傑繼昌化伯的爵位,隨後就被除爵,從此邵家這一脈爵位就斷了。


    朱浩曾與邵喜有過一麵之緣,而當時邵喜並不知朱浩的存在,畢竟當時邵喜被構陷說他侵占良田,還被拿到三法司問罪,好不容易被接出來,當時哪兒有心思去關注一個毛頭小子?


    兩人見到朱浩時,蔣輪熱情介紹:「這位便是興王府出身的小狀元,乃我興王府之驕傲,朱先生。」


    邵喜蒼白的臉上略微有些尷尬,望向朱浩的目光中帶著一絲局促,別扭地拱手:「老朽……見過朱先……」


    顯然邵喜不理解,為何蔣輪這樣一個「準外戚」,居然會稱呼一個少年郎為「朱先生」?你蔣輪這麽和善的嗎?


    對讀書人如此尊重?


    「邵老先生客氣了,應該是晚輩給您行禮才是。」


    朱浩沒有讓邵喜把那聲「先生」說完,轉而瞪了蔣輪一眼,似怪責對方給他找麻煩。


    蔣輪嘻嘻哈哈,一副憊懶樣,現在有爵位擺在麵前,別說被朱浩瞪兩眼,就算被朱浩按在地上暴揍一頓,臉上


    的笑容也不會減少一點。


    心裏美啊。


    邵喜衝著朱浩點點頭,顯然邵喜對讀書人有一定尊重,雖然從年歲上來說……朱浩算是他孫子輩的人物。


    蔣輪拉著邵喜到一邊,詳細介紹:「都是自家人,不必藏著掖著,其實邵老啊,咱這位朱先生本事大得很,陛下很多事都是聽從朱先生的建議,此番為你我封爵之事,朱先生四處奔走,說要感謝他,一點兒都不是虛言啊。」


    「哦。」


    邵喜笑了笑,和顏悅色中對朱浩更多了幾分欣賞。


    但也就僅僅限於欣賞而已。


    邵喜不同於蔣輪。


    邵喜是正經的太妃弟弟,邵太皇太後的封號問題,對外來說一點毛病都沒有,連大臣都沒反對,也就是說,無論你蔣輪這個「興國太後之弟」是否能得到爵位,我邵喜的爵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需要別人幫忙遊走,也就沒必要感激誰。


    蔣輪卻不明就裏,兀自拉著邵喜的手,講這個封爵有多不容易,把朱浩又是一頓猛誇。


    「邵老,我跟你說,這位朱先生,教書育人那是一絕,隨便一個不學無術的士子,連生員都考不上的,經他一教導,你猜怎麽著?生員、舉人連中,就差考取進士了!」


    「我兒子,就是蔣榮那小子,現在就拜在朱浩名下,乖巧得很,等他學成後,我準備聽從朱先生的,把人送到軍中好好曆練一下,爭取成為大明棟梁,將來都督府準有他的一席之地……」


    蔣輪不知不覺,開始吹起了牛逼。


    邵喜聽了不由打量朱浩一眼。


    他不明白,蔣輪為什麽要把兒子送給一個少年郎當弟子,這少年的年級還沒你兒子大吧?


    再說了,你蔣輪不是沒兒子嗎?


    過繼來的兒子,這麽沒人權的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並收藏錦衣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