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鳳被調回京師,宣大總督換上了彭澤的親信。


    宣大局勢暫時看起來還是很安穩的。


    但韃靼人襲擾寇邊仍舊不停歇……


    本來這邊就是我們草原部族的主攻方向,現在你們大明還搞陣前換帥這種事,那我們還不加緊攻擊宣大一線?


    白羊口失陷的後果,就是關口防禦悉數被摧毀,韃靼人重新調集兵力後,就以白羊口為突破口。


    我們幾百人的隊伍,就能把你們一個關口攻陷,如果人數多上十倍,結果會如何?柿子要挑軟的捏,三邊那邊我們捏不懂,就拿宣大開刀吧。


    宣大局勢,一天天嚴峻下來。


    進入八月,京城有兩件事比較熱門。


    其一是馬上就到萬壽聖節,也就是皇帝的生日,朱四生日為八月初十。


    朱四剛登記那年,萬壽聖節沒多少人在意,當時朱四也要求一切從簡,所以一點風聲都沒有。


    而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朱四登基已滿一年,就算以後這皇位不再他這一脈傳下去,朱四這個皇帝也能銘記於史冊。


    並且現在除了朝中君臣有點嫌隙外,朱四當皇帝的能力已得到充分肯定,正德朝時期的亂象已歸於平穩,現在朝廷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如此一來,皇帝的生日就成為大臣們在意的事。


    第二件事就是皇帝即將大婚。


    選後已進入到最後一步選三環節,將會由朱四親自挑選,時間定在八月中旬,而參與選三的三個候選者都是張太後親自挑選出來的,皇帝的生母蔣太後在這件事上從頭到尾都沒露過麵。


    蔣太後自然心裏不爽,給兒子選媳婦,親娘連去旁觀一下的資格都沒有,這不明擺著欺負人麽?


    但跟去年剛到京城時,她動不動就拿離開皇宮回安陸相要挾不同,現在她學乖了,留在皇宮什麽都好,即便受張太後這個嫂子的氣,那不去見就行了,反正這邊不去張太後也不強求,相安無事!


    ……


    ……


    八月初四。


    朱浩收到永平府來信,那邊是陸鬆、公孫衣等人前去開礦的地界,位於後世唐山遵化和遷山境內,來信主要講述開采鐵礦進度。


    因為過去後不是從零開始,已經有了一定底子,大隊人馬到位後其實跟機械進場開始出產鐵礦石差不多,工人什麽的蘇熙貴早就在地方進行招募,加上有朝廷政策支持,推進很順利。


    在公孫衣的信函中,詳細說明現在的情況,已經開始往外運鐵礦石,至於日產和月產能有多少還無法確定。


    想要上規模並且產量最終穩定下來,大概要等到年底去了。


    不過朱浩更關心的是關敬和孫孺的來信,他們兩個是朱浩的徒弟,跟一件當上玉田伯世子的蔣榮不同,二人算是平民出身,需要靠為朝廷做事來積累功勞和人脈、聲望等,回頭朱浩有理由向朝廷或是直接向朱四舉薦他們入仕。


    ….就像唐寅一樣……


    其實唐寅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什麽都不會,被朱浩趕鴨子上架一點點學習揣摩,現在不也照樣在朝堂上站穩了腳跟?


    臨近午夜,唐寅過來幫朱浩批閱奏疏,見張佐已不在,轉身就要回去休息。


    朱浩招呼道:「先生不坐下來跟我談兩句?」


    「不用了。」


    唐寅尷尬一笑。


    若是張佐都去休息了,那就說明奏疏分門別類的步奏已經結束,他就算留下來,也幫不到朱浩太多忙。


    朱浩把永平府幾封來信交給唐寅看。


    唐寅更關心的是陸鬆在永平的情況,至於公孫衣他們……唐寅很清楚這些人沒什麽本事


    ,全靠朱浩幫忙撐著,現下剛去永平府不久,還能做出什麽成績來不成?


    「怎麽了?他們在那邊有麻煩?」唐寅問道。


    「沒有。」


    朱浩道,「其實我讓關敬和孫孺過去,是想在當地組建一支人馬。」


    「你……你說什麽?敬……敬道,你可別亂來……你可知道私自募兵是何等罪過?」唐寅一聽,酒都嚇醒了,結結巴巴地喝問。


    朱浩看得出來,其實唐寅當晚是去喝酒了,找誰喝酒不知道,但料想現在唐寅在官場廝混,應酬比以往多不少。


    朱浩笑道:「我隻是讓他們募集一批人手,作為護礦人馬,又沒有裝備馬匹,連甲胄都沒有,兵器什麽的也都是棍棒之類……再說了,這些我早就跟陛下提過,不會有事的。」


    「護礦?」


    唐寅長長地鬆了口氣,「原來是招募看家護院,你非要說組建一支人馬?不要嚇唬人好不好?」


    唐寅本以為朱浩要自行組建軍隊,原來是組建一支護院人馬,維持礦山秩序,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嗎?


    朱浩道:「可我還是想把他們訓練成一支合格的軍隊。」


    唐寅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圓,無比震驚。


    「我讓人造了一批新式火器,比先前的火繩銃好用很多,總的來說,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填裝子彈……采用的是製式子彈,大概十個數以內,就能完成一次填裝和發射。」朱浩道。


    唐寅臉上的肌肉抽搐兩下,問道:「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麽鬼話?」


    朱浩問道:「你不信嗎?」


    唐寅皺眉:「可是你先前給朝廷的武器,明明已經是……」


    朱浩笑道:「不是什麽好東西都必須交給朝廷,我讓你拿改進後的火銃交上去,就是為表麵,你正在研究這個,為研究更先進的武器做準備……你不用這般看我,此事我也是征求過陛下同意的……」


    「你們兩個小家夥,這是要反天了啊。」


    唐寅氣急敗壞。


    唐寅之前還在想,朱浩從哪兒學了那麽先進的技術,由朱浩改進技術後製造出來的火銃,居然能得到王恭廠內工匠大加讚賞,說需要幾代人才能改進出來,當時朱浩還說很不滿意,唐寅一直覺得朱浩是在吹牛逼。


    ….現在才知道,原來朱浩的自信來自於,其已經把更先進的火銃給製造了出來。


    朱浩道:「其實火銃的結構並不複雜,難就難再起爆藥,也就是靠撞擊能產生火花的火藥,先前我們有那麽強的開山劈石的炸藥,若是不能配備好一點的擊發藥,那真是太可惜了。」


    唐寅不解問道:「朱浩,你到底要幹什麽?」


    「先生,我研究這些,一來是為了早日征服草原,二來是為了威加四海。草原能讓我大明邊疆安穩,海外能給我大明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海外還有廣袤的土地,有更好的農作物,有大批礦產,能滿足我們子孫後代千萬年所需……這樣不好嗎?朱浩笑問。


    唐寅可能是因為喝過酒,有點困倦,再加上的確聽不懂朱浩說的東西,擺擺手示意自己不想聽這些。


    朱浩道:「護礦人馬,之後會被編入到地方衛所中,今後錦衣衛會優先從中抽調人馬,使用新式武器。先生累了,回去休息吧,有事我們回頭再說。「


    ……


    ……


    朱浩跟唐寅談過後,唐寅卻沒太當回事。


    之後從未在朱浩麵前提及。


    朱浩仍舊在翰林院,繼續幹著修書的活,卻在八月初七這天被楊慎叫了去。


    「有事讓你去辦一下。」楊慎道。


    朱浩道:「不會是讓我準備日講


    講案吧?不是說,這事已作罷?」


    楊慎沒好氣道:「就知道你喜歡推搪,既然選擇當官,就別太懶惰。是這樣,朝鮮國王派了使者到京城來恭賀萬壽聖節,人已到會同館,現在鴻臚寺那邊缺人手,臨時讓我去接待一下,我打算帶你去。」


    接見外賓?


    這活。朱浩不太喜歡接。


    朝鮮國王目前是李懌,就是中宗反正的那個中宗,李懌在朝鮮曆史上是個昏君,比他前任燕山君好不了多少,而他在位時,朝鮮內部黨爭嚴重,民眾沒好日子過。


    這會兒朝鮮就是塊雞肋,大明沒心思動,再加上那塊地方一向沒有被中原王朝征服,就算朱浩未來有將其納入大明版圖的打算,但也不是什麽優先項。


    「來使在朝鮮是什麽身份?」


    朱浩問道。


    楊慎道:「好像一個是戶曹參判,一個是禮曹參判,相當於吾朝六部侍郎。」


    朝鮮也是分六部的,稱之為「曹」,而最高上司名為「判書」,相當於大明六部尚書,其下就是參判,相當於侍郎。


    朱浩笑道:「來賀宗主國萬壽聖節,就派侍郎來?會不會有點不識禮數?」


    「所以我才帶你一起去,他們沒來什麽重要人物,難道我們還要動用部堂接待他們不成?」


    楊慎瞪了朱浩一眼,似在怪他話多。


    朱浩心想,朝鮮來的隻是個侍郎級別的官員,而我相當於內閣首輔,這可不叫對等。


    但現在楊慎明顯是賞識他,想多帶他出去見識一下,朱浩自然沒理由回絕。


    「哪天去?」


    朱浩又問。


    「明天上午,你準備一下,把朝服什麽的穿好,帶你去主要是看你年輕,可以壓壓他們的氣焰。若他們出點難題什麽的,你隨機應變,或者幹脆不言語。」


    楊慎道,「這些番邦小國的使者,往往喜歡在上邦使臣麵前抖機靈,別中他們的圈套就行。」


    朱浩笑道:「曉得了。」


    .


    /88//.


    .


    天子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並收藏錦衣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