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交覺得,當今天子跟朱浩這對少年郎很會玩。


    連楊廷和的心思都敢去揣摩?你以為還能把這種在朝手握權柄十幾年的官場老油子給你摸透?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換了我孫某人是楊介夫,就一定不會答應讓唐寅當什麽內三關總督,這不擺明往外放權嗎?限製唐寅都還來不及呢,居然往他手上送權力?還是軍權這種大禮?真當首輔門下無人?


    心裏有異議,孫交卻沒有跟朱四爭論。


    隨後朱四便提到讓劉春入閣之事,這也一直是孫交心中糾結所在。


    劉春入閣之事,可說是「一波三折」,沒事就拿出來提提,但從夏天時有了此風聲,如今一個季度過去,依然還隻是停留在皇帝嘴上說說,正式廷議、廷推遙遙無期,卻把劉春架在火上烤了三個多月!


    連劉春都忍不住找孫交征詢,這是不是朝廷逼我早點致仕的伎倆?


    「……孫老,朕覺得呢,劉學士乃入閣不二人選,可是在廷議上,還需要有人支持,孫老可否保舉他一下?」


    朱四提請。


    對孫交來說,現在他跟劉春關係還不錯,廷議必選一人入閣的情況下……這是前提,沒人願意主動打破如今內閣四名閣臣的局麵,誰提了誰就要遭殃,除非楊廷和同意……隻有在正式確定廷推時,孫交出麵推薦劉春才無後患。


    但孫交並不打算這麽做。


    你當我孫某人是那種無腦莽夫麽?


    你皇帝已經公開支持讓劉春入閣,如果我出來提議她,不等於說告訴別人,我站在你這邊?


    就算我跟劉春關係再好,廷推這件事,我也不幹!


    孫交道:「陛下,老臣對於內閣之事,不太了解,至於誰合適誰不合適,並無發言權,不如多問問翰苑出身的老臣,哪怕是在鄉賦閑的……也好。」


    我是戶部尚書,沒人讓我入閣,憑什麽讓我摻和進誰入閣這種糟心事?


    朱四好像得到了答案般,笑道:「那孫老覺得,如今賦閑在家的,誰人適合入閣?朕聽說,弘治時兩位名臣,劉太師和謝少傅,如今都還安好,不如請他們回朝……」


    「啊?」


    孫交一怔。


    弘治時內閣三位元老,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到如今隻有李東陽過世,劉健和謝遷都還健在,隻是劉健年已過九十,怎可能會被重新啟用為內閣大學士?而且讓這個前首輔回朝,把楊廷和置於何地?


    謝遷雖然年輕些,但也年屆古稀之年。


    孫交很想說,陛下,咱能不能推薦一點靠譜的人?不要總想著用弘治朝老人是不是?雖然我也是老家夥,正因為如此,我才非常理解老家夥們想置身事外的豁達心理,誰他娘的願意摻和進朝中這些破事中來?


    朱四自說自話般道:「朕覺得,當年在正德時設計誅殺女幹宦劉瑾,如今賦閑在家的楊應寧楊閣老,也是入閣的不錯人選。」


    孫交聽到皇帝說要舉薦劉健和謝遷時,隻當朱四在那兒信口開河,這種事就算皇帝願意,劉健和謝遷也很難應允,肯定會上疏回絕,但朱四提到楊一清時……孫交不知為何,心裏咯噔一下。


    朱四見孫交神色有變,問道:「可是孫老覺得這個人選不錯?」


    孫交眉宇間呈現出一抹思索的神色,隨後道:「此等事,老臣不敢妄言。」


    嘴上說不敢妄言,但心裏已經聯想開了。


    皇帝要製衡楊廷和,就得在內閣中加人,加個劉春能幹啥?


    鬧得沸沸揚揚的,把劉春架在火上烤,就像蹴鞠比賽就差臨門一腳老在那兒瞎晃悠,怎麽看劉春都想是個幌子……若是新皇想找個人入閣能把楊廷和給


    限製住,必定是一位德高望重並且能力異常突出的人……


    朝野上下,沒有人有資格製衡楊廷和,就算把劉健和謝遷召回來,人家是正統文官出身,懂朝堂規矩,還是會聽楊廷和的。


    但若是楊一清的話……


    楊一清跟王瓊基本算是同一陣營,隻是楊一清資曆比王瓊還老,等於說王瓊是楊一清的「小老弟」,雖然這說法有點偏頗,但大致就那麽回事……


    楊廷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王瓊打壓下去,若是楊一清回來並且入閣……乖乖,這內閣要變著法熱鬧啊。


    難道說……


    朱四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讓劉春入閣,而是以劉春為幌子,為楊一清回朝鋪路?


    朱四笑道:「孫老,你有什麽想法,隻管告訴我,朕覺得這種場合,你可以暢所欲言。哦對了,一會讓人帶你去見母後……」


    小皇帝甚至沒忘記是以孫交見太後懿駕為借口召他前來。


    但在讓孫交去見老太太之前,卻給孫交出了這麽個大個難題。


    孫交道:「陛下,有些事,老臣認為,當為也可不為,或為或不可為,更不可為也……」


    「嗬嗬,什麽可為可不為啊?」


    朱四笑著,「孫老有話不能直說嗎,非得繞圈子?」


    「其實……老臣並無異議。」


    孫交也犯愁了。


    難怪楊介夫覺得小皇帝不好對付呢,感情這位九五之尊會處處挖坑啊,光是一個找人入閣之事,就留有各種後手,講什麽劉健、謝遷,但怕是最終目的就是讓楊一清回朝,畢竟誰都知道楊一清能耐不小。


    一旦楊一清回到朝中,那跟楊廷和有嫌隙的大臣瞬間就能擰成一股繩。


    甚至那些已經徹底靠攏向楊廷和的大臣,估計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立場問題吧?


    朱四笑嘻嘻道:「孫老,其實你今天的話,敬道跟朕提過,他的意思是說,孫老對於楊應寧回朝之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卻不肯跟朕明言。不過這樣也好,朕回頭再找孫老來談……送孫老去見母後吧。」


    ……


    ……


    孫交見完朱四,終於去見了蔣太後。


    一個談公事,另外一個全都是家事,連續兩場下來,孫交感覺自己好像剛被人從油鍋裏撈出來。


    這顆小心肝啊……


    孫交琢磨不透一些事,本來楊一清回朝,對於朝廷平衡勢力關係,限製楊廷和權力,是一件好事,可不知為何,孫交始終高興不起來。


    楊一清若回朝,跟楊廷和形成正麵衝突,那朝堂又要無寧日了。


    「唉!」


    孫交搖頭歎息。


    「若是敬道這小子在京城,一定把他叫過來,問問他到底是怎麽回事,可現在他人都不在,隻不過是留下一些計策,就把朝堂搞得天翻地覆,他到底怎麽做到的?不會為了限製楊介夫,彰顯君權,他連朝堂穩定都不顧了吧?」


    孫交有些擔憂,現在去信問朱浩時間已經來不及,讓朱四改變心意……他自問沒有朱浩跟小皇帝那種親密無間的關係,自己的話報上去也沒用。


    怕是小皇帝接下來要做的事,全都被朱浩計劃好,旁人摻和再多意見也是徒勞。


    想了想,隻有去問問唐寅,畢竟唐寅是朱浩的掛名恩師,同時也是唯一可能會給他釋疑的人。


    ……


    ……


    孫交見到唐寅時,已是日落黃昏。


    孫交找唐寅的名義,是說要跟唐寅商議一下來年工部開銷等事,尤其是工礦等地的消耗問題……


    唐寅有些莫名其妙,興王府一係開礦幾時用


    到戶部撥款了?你孫交怕不是來給我送銀子,而是來跟我討要銀子的吧?


    二人見麵的地點就再戶部衙門。


    孫交開門見山,告知唐寅所謂的來年開銷就是個借口,主要是想跟唐寅私下談談。


    唐寅心中一鬆,隨即不解問道:「孫部堂,有何煩心隻是?若涉及到敬道,您隻管寫信去跟他提……如今他在南京,那邊有人暗中相助,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踏上歸途了吧?」


    孫交道:「誰幫他?」


    唐寅一怔,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黃瓚會幫朱浩之事,難道孫交不知情?


    若真不知道的話,自己說出來,那算不算泄露機密?


    不行,這話不能由我唐寅說,我可不做那種讓朱浩覺得我自作主張的事。


    「嗬嗬。」


    唐寅一笑而過。


    孫交瞪了唐寅一眼,道:「伯虎,你入朝時候不長,怎這打官腔的本事卻見漲呢?問你哥話,何須遮遮掩掩?難道說,老夫不值得信任?從始至終,老夫知道那麽多事,可有一件外泄過?」


    唐寅笑道:「孫部堂,其實沒什麽,敬道入仕前,在朝就有他自己的關係網,如今的南戶部尚書黃公,便是靠他所獻曬鹽法,從地方布政使做到了戶部右侍郎,再到今天的位置,如今朱浩去南京,查的還是涉及戶部的賬目,黃公怎可能不相助呢?」


    唐寅就這樣,很在意那張老臉,被孫交用言語擠兌一下,什麽原則都不顧了,該說就說。


    想想也是。


    眼前這位是朱浩的老丈人,難道還怕他把朱浩的事外泄?


    我唐某人今天就說了,怎麽地吧!


    「哦。」


    孫交恍然。


    朱浩跑南京去,不是借助新皇的名頭狐假虎威,而是憑借「私交」,讓黃瓚出麵相幫?


    等等!


    有漏洞!


    孫交道:「敬道去查南戶,南戶不僅不遮掩,還出手相助?這是幫人查自己?」


    唐寅笑道:「敬道臨走前早說了,江南就算有賬目上的虧空,也一定不是南戶造成的,因為若虧空真是從南戶而起……至少也是百萬兩銀子起步。以黃部堂治部的能力,犯不著為了區區幾萬兩銀子搞出什麽虧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子並收藏錦衣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