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見張靜一一臉唏噓著,卻忍不住朝張靜一看去,道:“怎麽,卿似也有感慨?”


    張靜一微微一笑道:“陛下方才一席話,可能無心,可臣卻在想,若是徹底當真可視為塞外江南,那麽這種植出來的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啊。”


    “哈哈哈……”天啟皇帝大笑起來,他坐在馬上,喜滋滋的樣子:“朕也不過是暢想而已,你不要當真,這世上哪裏有這般便宜的好事,你那黑麥,朕不是信不過,隻是覺得……實難成功。”


    說罷,二人飛馬,踩著泥濘,繼續前行。


    …………


    錦州城。


    此時,錦州城肅殺的氣息,也漸漸的消弭了。


    該殺的都殺了,此時百姓們才心有餘悸地看著眼前一切,人們戰戰兢兢,不過很快,他們才真正得知了一個好消息。


    陛下犁庭掃穴,已直搗沈陽。


    建奴人……徹底的消亡了。


    消息一出,原本還陷入恐懼的軍民百姓,頓時歡聲雷動。


    若說建奴人的存在,可能對於像祖家這樣的遼人世族有著不小的好處。


    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卻是完全不同。


    遷徙至錦州城的軍民,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戰亂而逃難來的。


    家裏的田產被侵占,父母妻兒被建奴人殺死,就算沒有殺死的,這一路逃難,病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即便人來了錦州,建奴好幾次兵鋒直抵這裏,更不知多少軍民百姓,戰戰兢兢,他們誰也不清楚,什麽時候錦州陷落。


    這種未知的恐懼,環繞在每一個在此的百姓心頭。


    當然,那一股對建奴人的滔天恨意,卻也絕對強烈的。


    倘若當初提出遼人守遼土的時候,並非是依靠那些遼人的世族和士紳人家,而是真正依靠這些失去了一切的百姓,或許事還有可為。


    而實際上呢………這些尋常軍民百姓,也是遼人,可所謂的遼人守遼土,與他們沒有多大關係。


    城中還有一部分的東林軍,不過人數隻有一千來人,一個教導隊的編製。


    不過這些穿著灰色大衣之人,卻有著一種極強的威懾力。


    原本教導隊懷疑,一旦陛下和遼國公帶兵入關,這裏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甘心的家夥們滋事,不過顯然是他們多慮了。


    遼東的尋常百姓,對待他們的態度極好,以至於人們對這一支軍紀森嚴的軍馬,保持著極大的敬重。


    甚至在各處街口巡邏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百姓,提著幾個新煮熟的雞蛋,或是一些瓜果,跑來慰問。


    一些和建奴有血海深仇的少年,便每日隻要有空閑,但凡有東林軍的巡邏隊出現在哪裏,他們便跟去哪裏,他們既然不敢靠近,卻似乎又覺得新鮮,以至於不少人,不自覺地去模仿東林軍生員們的行為舉止。


    自然,恐慌的人還是有的,譬如原先駐紮在錦州的各衛人馬。


    這些人一覺醒來,然後發現自己的千戶、遊擊將軍們都不見了,甚至有的連百戶,都不知跑去了哪裏。


    緊接著,便有東林軍的人對他們的營地進行了接管。


    當然,這裏的軍馬太多,憑借著東林軍的人力,是不可能完全進行接管的!


    所謂的接管,也隻是幾個人進來,宣讀了一下他們的武官謀逆的事實,並且宣告他們的武官已被抄家問斬,所有人需原地留在營中,靜候處置。


    自然而然,警告還是有的,但凡出營一步,立即殺無赦。


    這些人群龍無首,平日裏習慣了一切順從武官們的命令,現如今,便有許多人驚恐起來。


    在惶惶不可終日的等了幾日。


    便有東林軍的生員進入了各處的營地,他們甚至還趕了車來。


    隨即,召集營地裏官兵,告訴他們,營地解散了,大家可以各回自己的原籍,並且以每人二兩銀子,發放路費,若是實在沒地方可去的,可以暫時留下,到時東林軍另做安排。


    這一下子,不少人沸騰了。


    天底下從未聽說,這軍馬就直接解散的。


    就算是解散,也沒聽說過竟還真發路費的。


    許多人起初不信。


    可當生員從車裏搬下來一個個箱子,而後開始照著花名冊念誦姓名。


    有人被叫出來,當真將銀子送到了他的手裏,眼見為實,大家這才信了。


    於是……各營沸騰。


    不少人奔走相告。


    在這些士卒的心目之中,都有好男不當兵的觀念,而之所以不得不入營,除了少部分是征募來的士兵,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軍戶出身。


    朝廷將許多人列為軍戶,讓他們戍守各處軍鎮要塞,而軍戶的地位極低,幾乎形同於上頭百戶和千戶們的私奴。


    不但要負責作戰,經常欠餉,而且還需為上官們耕種土地,比佃戶還要慘。


    而現在……算是徹底地將這些軍戶解脫了出來,從此之後,隻要他們願意,便可以隨意改換為民籍。


    要知道,不少的軍戶,當時不堪自己的身份,以及上官似畜生一般的打罵和淩辱,還有各種的克扣和盤剝,以至於大明各處的衛所,都有大量軍戶逃亡的事件,這些軍戶們,寧願成為流民,也不願當兵。


    甚至許多的軍營,武官們為了防止士兵們逃亡,一到了天黑,就讓人將他們捆綁起來,一根繩子各自捆十人,一起睡覺,若有一個人逃亡,其他九人,統統連坐。


    在這個時代,軍戶想要改籍,是極難的,當然,這種操作也有,就比如……你有本事能參加科舉,中個功名給人看看。


    顯然,這種人是鳳毛麟角的,幾乎是傳聞中才可能出現的事。


    這錦州上下,兵馬遣散了數萬人,可是……在此時此刻,卻異常的安定。


    可也在這錦州。


    在這街巷之內,卻出現了一個穿著襖子,蓬頭垢麵的老人,他的襖子看上去似乎質地頗好,卻已殘破不堪了,不少敗絮自布料裏翻出來。


    這老人似是瘋了,每日出現在街巷裏,或是朝著孩子拍手,口裏大叫著:“孫兒啊,孫兒……”


    又或者,在某個溝渠裏,翻找人們丟棄的殘羹冷炙。


    有人說這個人曾是遼東的總兵官,威風凜凜,顯赫一時。


    當然,過往的人卻都不信,隻哈哈大笑。


    人們顯然將此當做笑話。


    不過這老人,也會有發怒的時候,他有時大笑之後,突然露出驚恐的樣子,口裏含糊不清的大呼著:“哎呀,昏君無道,我等遼人已經活不下去啦,爾等為何不反,為何不去反了那昏君?這皇帝輪流轉,該有德者居之。”


    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竟也沒有人和此人計較,隻是覺得這個人瘋了。


    當然,偶也有幾個聽著不喜的,一把揪出來,對他破口大罵:“俺反你娘,你再多嘴,便打死你。”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一旁有人便勸:“罷了,罷了,和這瘋子計較什麽,若是不瘋,他說的出這樣的話嗎?”


    老人隻驚恐地看著這人,身子蜷縮著,等那人放了手,罵罵咧咧的揚長而去,這老人卻猛地垂淚,捶打著自己的心口,似錐心一樣,反反複複地呢喃著:“上天無眼啊,上天無眼啊,昏君害人,昏君害人啊……”


    自然……這老人對於錦州城的百姓而言,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因為他隻出現了八九日,慢慢的,人們卻發現這個人不見了。


    聽有人說,這老人似去‘聚兵’去了。


    也聽人說,他已被凍死了。


    於是,人們漸漸地將這老人淡忘了。


    畢竟,生活總要繼續,衙門裏,開始貼出了布告,要清丈田畝,進行分田。


    ………………


    義州衛。


    這義州衛,距離錦州數百裏,最近的寧遠,也有一百多裏。


    這麽的一個地方,似乎並沒有因為遼東的大變故而受波及。


    在這裏,信王朱由檢帶著數百人,開墾出了一大片的田,附近搭了一個莊子。


    除了張家派來的一些文吏之外,還有就是招募來的農人,以及信王的護衛。


    本來還帶來了七八個宦官,不過朱由檢似乎覺得自己身邊七八個宦官伺候著,總是不好,於是便都遣散回京去了,隻留下了一個王承恩。


    初來的時候,朱由檢對此一竅不通。


    甚至第一次看到種莊稼,竟是瞠目結舌。


    因為他很無法理解,這吃起來香噴噴的糧食,竟是在這汙濁不堪的泥地裏生長出來的,而且……居然他們還施糞肥。


    以至於朱由檢連續反胃了許多日子,看到那本該香噴噴的白麵或者是米飯,便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


    不過後來,等真正下了地,渾身沾了泥星,又親自舀過糞水。


    這矯情的病症便逐漸地減輕了。


    再過一個月之後,他甚至已經可以在田埂處,一麵吃著蒸餅,一麵站在糞水桶邊上愉快地蹦躂著。


    這黑麥的種子,先是小心的培植出來,而後插下了秧苗,在這天寒地凍之中,幾乎每一個人,心裏都很沉重。


    在這樣的天氣裏,要種植出糧來,確實是一件讓人無法想象的事。


    …………


    第五章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額並收藏錦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