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楞格河畔唇槍舌劍爾虞我詐之時,齊國公的奏折也已經加急飛奔回了京城。


    大軍還沒有全部撤回,皇帝和一幹重臣已經先行回京。


    北方大勝的消息已經傳遍,雖然還沒有徹底結束,還不到告太廟的時候,皇帝借機吹噓自己指揮若定破堡的事,已然人盡皆知。


    一時間馬屁四起,李淦說不出的受用,更為在意的軍中威望也是大漲了一波。


    齊國公的急奏一到,上麵固然說內帑密約,但這種事也不可能不和諸臣商議。


    禁城天佑殿,大順天佑殿軍國平章事或是加同平章事的閣臣們賜座。


    軍國平章事,聽起來仿佛宰相,著實霸氣,但實際上距離宰相還差了十條街。


    前朝內閣閣臣就自己說過,所謂閣臣首輔,不過是上借帝君之威、下侵諸曹之權,實則不過一秘書耳。


    大順開國時候的第一批平章軍國事們叛的叛、死的死,實無開府之能。到如今幾經變革,權責漸漸明確平衡。


    為了控製官員選拔,把吏部文選司從吏政府中剝離升格為文諭院,又增添了一些其餘部門隸屬於天佑殿。


    天佑殿實際上比前朝內閣多了一些監察權和人事權,不過平章軍國事們又不兼六政府之首,也無直接控製權,天佑殿的實際頭目還是皇帝。


    如今朝廷天佑殿內,連帶加銜的平章軍國事一共六位。


    一個是勳貴出身,加權將軍;一個是武德宮魁首出身。


    剩下四人,都是科舉出來的。


    但這四個人又是不同的學派,互相之間都看不順眼,至少看起來在皇帝麵前是互相看不順眼的。


    大順官方意圖推行浙東學派的事功之學,作為官方意識。


    但理學心學傳承日久,加之明末的思想混亂,如今還處在一個“破而未立”的階段。


    批判理學的多了,可是卻還沒有一位真正的如同王陽明那樣的大儒破而後立。


    大順太祖西安建製的時候,東林五虎將之一的惠世揚主持了廢八股而專取策論的考試,選拔了不少人才。


    等到高一功複京城、李來亨定江南後,大順的第一場正規殿試的策論,標誌著新朝的風向。


    策論題目選自《論語》,也很簡單。


    “管仲非仁者與?”


    策論題目一出,那些嗅覺敏感的士林大族立刻嗅到了風向。


    這新朝,是要外王,而非內聖啊,甚至品出來一絲霸道的滋味。


    明末之亂,整個江南的儒學風氣都產生了種種反思和變革。


    效伯夷叔齊,自然不食周粟。


    子孫後代可以當官,自己卻是不幹的,這是傳統氣節。文丞相也不妨礙親族兄長子侄投元啊,隻要自己為前朝盡忠就是了。


    又不做官,又要為前朝盡忠,自然要把明末為什麽混成這個慘樣思索一番。


    總得有人出來背鍋。


    衍聖公府都因為剃發被降格到了奉祀侯,要是後人不背鍋,那孔夫子可就要背鍋了。


    於是王陽明就先把這個大鍋背了起來。


    一時間對他的評價,簡直可以和王安石相提並論了。


    和王安石相提並論,在宋明時節,那基本上就是說這人禍亂天下了。


    王夫之、顧炎武等人,對於明末文人“空談心性、不幹正事”的行為深惡痛絕,以為此是明末亂局的根源。


    顧炎武說的還客氣的,說以一個人改變天下的風氣,宋時有王安石的新學,今有王陽明的良知。想要撥亂世反諸正,隻能待後來人了。


    王夫之直接不客氣,稱呼王陽明為“江左王氏”,說他陽儒陰佛、誣聖邪說。要對明末士大夫不幹正事、整天想著悟道成聖負責。


    王安石的評價,一直都是人品過硬、才能過硬,但是帶壞了風氣。這些人化用此事讓王陽明背鍋,一脈相承,認可其水平,但總需要一個背鍋俠。


    這些人批判了一番後,發現朝廷居然在武德宮以及下屬的營學,複用了王安石的三舍法,科考去《中庸》,也不用朱子的注釋。


    輿論漸漸轉向,轉而又去讓朱熹背這口大鍋。可有想讓背鍋的,就有想讓其不背的。


    明末心學打開了理學的禁錮,可也如同意大利的文藝複興帶來了享樂主義、放縱主義,道德淪喪等等問題。


    物極必反之下,一些人又認為放縱是不對的,應該加大道德主義,理學禮教不但不應被廢,還應該加強才是。


    加之天主教在華傳播,一部分人又想著“以耶補儒”,把天主教十誡和禮教融合起來。


    甚至有人琢磨,我天主教在中華打不過儒家,我還打不過佛教嗎?


    取代儒教不可能,那為什麽不取代佛教,成為和儒家關係最近的補充呢?


    於是有人提出,所謂佛教,就是天主教東傳後的變種。三位一體,和佛家三佛是一樣的。


    化身佛,佛陀為了度脫世間眾生,隨緣教化、隨應三界六道等情況顯現的變化之身。其實,就是耶穌,也是一樣在人間行走。法身佛,即為聖父;報身佛,即為聖靈。


    順帶著,又用佛家不殺生,質問佛家的人怎麽看待文王祭祀、孔夫子祭祀?打不過根深蒂固的儒家,先借著儒家的力把佛教毆了一遍,雙方甚至發生了教徒互毆、殉教武戰、你焚寺廟我燒教堂的情況。


    加上王陽明又被一些人認為是“陽儒陰釋”,更是跟著一起背了個談悟性、談心性誤國的大鍋。釋家節節敗退,天主教傳播更加凶猛。


    還有一部分守舊黨則又狠批天主教和儒家的經義根本不相容,甚至違背。天主教認為用“天主”、“上帝”這些中國詞匯玷汙了DEUS;儒家部分人還認為天主教瞎雞兒用天主、上帝這樣的詞才是大不敬。


    一時間整個文化思想界,比之明末的時候更加混亂,簡直是亂成一團。


    奇葩學說湧現不停。


    整體上又受拘於先天不足,破而後立一直沒出現,倒是都破的差不多了。


    從孔孟到陽明,各家學派互相噴,互相拿著放大鏡找不足,真真的群魔亂舞八十年。


    除了不敢否定“儒”這個絕對的政治正確外,打著儒學之名的各種學派結社立說,各顯其言。


    大順官方擺出姿態,要用宋時的永嘉永康學派,事功之學,這幾年才總算是止住了思想的大混亂。


    可這也隻是表麵的平靜,平靜之下,暗流湧動。


    朝中有西法黨與守舊黨之爭,也有北儒和南儒之爭。


    永嘉學派誕生於工商業發達的浙東,悲憤於靖康之恥和南渡不北伐,又極為事功,認為義利之辨需要細究。


    等到大順選用其為官方意識形態,整個國朝的環境基礎又和宋時完全不同了。


    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南北邊各自都有對浙東學派的解釋,互相都不認為對方是對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點不會錯。


    北方人目睹了明末土地兼並的可怕,親曆了空談心性的無用,見證過失地流民的慘劇。


    北方派顏元痛斥“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


    提倡直接跳過宋儒理學,複歸到原教旨的春秋之儒。


    甚至認為作為儒生,要“習禮、歌詩、學書計,舉石、超距、擊拳,率以肄三為程,討論兵、農,辨商今古”,不但要學詩歌禮儀,還要學數學、打拳、身法、武術、兵法、農學……


    但在土地政策上,見識過北方流民之苦的這一派,是有激進複古“井田”的想法的。


    尤其是一些傳教士帶來了西方的圈地運動等見聞、帶來了《烏托邦》等小冊子後,這種恐慌更甚。


    即便不可能全部複古井田,但最起碼的抑製兼並等要做好。


    不允許大規模雇工,也不允許工商業過度發展,以免出現大順版的羊吃人。不過總算還沒複古到封建封君這一步。


    對於朝廷以事功學派為官方學問,北方學派也是支持的。


    認為“如果陳亮的學問能夠大興,雖然不免夾雜霸道,非是王道,但至少蒼生能幸運點。可惜是朱熹等人的學問大興,以至於朝代交替,世道淪落如此。”


    對於朝廷在武德宮試行三舍法,北方學派也認可。


    認為這複古複的還不夠,也不應該隻在基本盤裏試行。


    應該複到範仲淹慶曆興學時候的蘇湖教法,學堂分經義齋和治事齋:學校既要教經義,還要教兵法、治民、算學、水利、天文、農學、擊劍等。


    以經義為主修,以治事為輔修。


    主修經義加一門選修輔修,必須都合格才能晉級。


    從而讓每個讀書人學成之後,就能幹正事,而不是整天就知道辯經,正事啥也不會。


    高呼: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頗有些砸碎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意思。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朝廷養一套做基本盤的三舍法,已經耗費太多。


    若是全國興學,搞分齋教育,隻怕要把戶政府尚書大人的褲子當了。


    沒錢。


    至於南方學派。


    他們紮根於經濟發達的江南,那裏的萌芽已經有所體現,他們對於浙東學派的解釋,更趨近於“農商一體、發展工商、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


    甚至有一些人認為,國家應該進行幣製改革,一方麵試著複用交子紙幣,另一方麵也應該適當學習西洋人,鑄造銀幣。


    至於開海、通商這些事,他們也是支持的。


    當然,他們也反對收重稅,更反對皇家壟斷經營。


    對“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這件事,他們說的更加直白:


    什麽狗屁義利之辨、本末之爭?不過是一些人想要掠奪國家財富以為私用。如果說抑商真的是為了義,也就罷了。但看後來的表現,把商人之利掠為己用,這哪裏是義呢?分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卻要說是為了義,真是既當又立。


    至於是哪些人……倒也沒說的太直白。


    但問題在於他們暫時也還是破而不立的階段,對於經濟學處在一個模糊朦朧的概念。


    再加上他們其實不反兼並,認為兼並之後的人可以從事工商之利,這在此時就有些過於激進。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這要是敢用,北方可能又得吃他娘喝他娘。


    這種經濟基礎差異產生的南北之爭,成為了兩方爭奪“浙東學派正統注經人”的根本矛盾。


    大順是見過兼並之後流民遍地的,也是靠這個起家的,南方學派也隻有個朦朧印象,根本沒成體係,自然不敢用。


    文華之盛,始在江南,財稅重地,有錢文化就昌盛。


    北學派與南學派雙方矛盾日深,不管是對外政策、貿易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等等,都各執一詞。


    至於官方意識形態到底選哪一種,到現在仍舊沒有定性。


    這種明末的思想大解禁和大混亂,至今還沒有結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統學問。


    破是破了,立卻未立,況且有宋元明數百年,理學深入之深,縱然前朝有心學解開了禁錮,本朝又興事功學,終究扭轉起來沒那麽容易。


    就像是王陽明的心學,他可以悟道,可後來學心學的,很多都學歪了。


    大順借華夷之別啟用的事功學派,在明末極力宣揚南宋學派興起時的複仇主義,加上理學的殘餘、心學的扭轉,在儒林中完全變了味。真正的實學難學、立功太難,喊天朝上國睥睨四方的口號卻簡單的多,立國沒幾年,誇誇其談之輩漸多。


    天佑殿裏的人,總算好些,都是獨木橋上殺出來的人精,但也亂的可以。


    除了倆勳貴武德宮將臣,剩下四個,一個北派的,一個能上火刑架的以耶補儒的異端天主教徒大儒,一個南派的,一個心學異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順173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舒慕羲和並收藏新順1730最新章節